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由于注定突破灵形无望,此辈就走上另一条道路,名为“丹武双修”。将真气境的修行和世俗的武术结合起来,内壮元气,外练筋骨,打熬神兵利器,辅之以技击之术,以寻求真气境中的最大战力。那些埋头苦修至真气重境的练气士,未必是六七重境的双修武者的敌手。凭借这一身手段,只要不遇到灵形修士,足以纵横无敌。
其实世俗王朝的历史上,那些美名流传的猛将,手持重兵重甲,号称“万人敌”,其实多半是“丹武双修”一道的武者入世。
黄正德、黄正图堂兄弟二人,正是走上“丹武双修”这条道路的小世家修士。二人手中的兵器烂银虎头钩和冷霜蛇形剑,没有丝毫灵力波动,但撞击之下坚韧非常,显然走的是“神兵”而非“法器”的路子。
这两件兵器表面上看很是灵巧,并非如铁锤、铜人一般的重型兵器。但实际上烂银虎头钩重八百八十斤,冷霜蛇形剑重六百四十斤,凡人轻轻一磕,就要折断筋骨。
这时,二人的争斗突然加速。随着兵刃快速交击,火星噼里啪啦的迸发出来。转眼间,黄正德的虎头钩三番两次的逼近黄正图的胸腹要害之处,似乎胜利在望。黄正图迭遇险招,左支右绌,面色却依旧依旧冷静,一时稳步后退,寻找机会。随着二人快速跳跃,围观者也渐渐让开一个口子。
蓦然间,黄正德“喝”地一声,虎头钩反手一撇一挑,将黄正图手中长剑荡开,然后反身一刺,扎向黄正图后心。眼见黄正图万难抵挡,旁观者正中那位矮小精悍的中年人眸中精光一闪。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黄正图出人意料的俯身一滚,避过虎头钩的正面攻势。反手避实击虚的递出一剑,正刺在黄正德的手腕上。
黄正德银钩失手,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尽管黄正图刺来的蛇形剑已经明显收力,他竟然也未能避过。“嗤”的一声,手腕上传来一阵剧痛,鲜血汩汩流出。黄正德感觉一股异力在身体中乱窜,头脑晕晕沉沉,随即软绵绵的瘫倒在地。
黄正图似乎也没想到自己这一击堂兄居然未能避过,当场呆在原地,有些手足无措。他明明是胜者,可此时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竟然比方才演武时还要狼狈几分。
旁观之人中当头那位矮个中年连忙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包灰布兜囊,取出一枚黄豆大小的青色丹丸喂入黄正德口中。一挥手,立刻有两人上前。一人呈上一只发黄的尺半竹筒,以一竹篾从中挑了一勺黑糊糊的刺鼻膏药,涂抹在黄正德伤口。另一人取出一张半寸宽、五六寸长短的黄纸符箓,包扎覆盖。不过半柱香的功夫,这黄正德终于悠悠醒转。
矮个中年和黄正图等人如释重负,长出了一口气。
修道之士的正传法门,如法器一流,均是结合法术神通克敌制胜;而丹武双修之士的“神兵”一门,虽然对于灵形修士而言局限很大,却在同辈修士的交手中威力甚宏。一旦割破肌肤,神兵中暗藏的五行煞气便如附骨之疽般随着血脉钻入敌人体内,造成极大破坏。
黄正德比武中不慎受伤,如果不及时救治,十有要变成废人。
过了片刻,两道黄纸符箓渐渐发白枯萎,从黄正德手腕伤口上脱落下来,化作
第二章 不速之客非寇仇
青年对迎面而来的虎头钩恍若未见,伸出手指从容一点。
这烂银虎头钩是黄家秘传的“九兵”之一,当初几乎花费了家门十分之一的家底,历时二十余载方才炼就,已经传了四代三百余年。可是银钩一旦和那青年手指的淡淡光芒相接,立刻化作一堆粉末,洒落在湖面上。
这青年轻而易举的毁去虎头钩,似乎只是做了什么微不足道的事,并不放在心上。他转身一跃,落在众人旁边的空地中。
黄木荣身畔一个年轻人盯着这青年看了一眼,面露惧色,随即慌乱大喊道:“是…是宋家的人进来了。”
黄正图一愕,瞪大双眼一看,随即血气上涌,有如红彤彤的朝霞。他怒吼一声,举起蛇形剑便朝这神秘青年砍去,气势虎虎生威。
站在黄木荣身后的十余人,四五个顾盼踌躇,双腿却钉在原地不动;剩余五六个略一犹疑,均是从袖中抽出各色奇门兵刃,随着黄正图冲杀上去。
躺在地上的黄正德脸色一白,连忙挣扎着站起身来,慌忙往竹屋方向退去。只是他体内煞气虽消,但到底身体虚弱未复,一个趔趄跌倒在地。
黄木荣定睛一瞧,大喝道:“且慢…”。他话音未落,冲上前去的六七人全部“扑通”“扑通”歪歪斜斜倒在地上,捂着脑袋和手脚,口中呻吟不止。
原来那青年一挥手,面前出现一道由月白光华组成的无形之墙。黄正图等十余人冲撞在这墙上,只觉坚逾精铁,一撞之下几乎骨骼粉碎,再也动弹不得。
黄木荣大声道:“莫要惊慌。看仔细了,这位绝不是宋家的人。”众人晕头胀脑间莫衷一是,茫然抬头看向面前这青年。
这青年英挺超拔,风度翩翩,身着一袭深色道衣,脚踏云锦乌云靴。他身上玄色深衣的形制颜色虽然和宋氏的装束有些相似,但纹饰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幽玄之意,在场之人无人能识。足下一双乌云靴,迥异于宋家的狐皮制靴。衣服领口处也没有绣上宋家的族徽。
方才出口呼喝之人脸色窘迫,涨得通红。立刻知道自己情急之下认错了人。
黄正图方才冲的最狠,手持宝剑奋不顾身的劈将过去。猛击之下遭遇一股强劲的反弹力道,登时虎口开裂,血流如注。手中长剑再也持握不住,噗通一声落在地上。定睛一瞧,这仔细熬炼十七八载的神兵“冷霜蛇形剑”此时竟然弯成两截,宛如一柄镰刀。
黄正图生性憨直,他虽然自己吃了一个大亏,但既然是自己主动冲上去动手,那就是自己错了。颤巍巍挣扎着冲那青年一拱手。只是他也不是口齿伶俐之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举起双手,更显得鲜血滴沥,骇人耳目。
这青年微微一怔,掌中取出一枚丹丸。举手捏碎,化作一团粉末迎风飘荡在黄正图右手的伤口上。黄正图只觉的掌心一阵酥酥麻麻犹如蚂蚁啃噬,忍不住轻哼了一声。只是痛苦之余又是说不出的舒适,不过五六息的功夫,非但止住了掌中流血,甚至连伤口的痕迹也完全消失。
黄木荣看这青年善意的举动,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走上前去拱手一礼,对着这青年道:“仆从无知,慌乱之下将尊驾误认为我黄氏仇家中的一人,请勿怪罪。请问尊驾也是无意中失陷这“如意门”的吗”说着伸手朝那两排竹屋一指:“若是如此,我黄氏在此处搭建的便屋倒还有几间空余。尊驾不嫌简陋便请暂时住下,咱们同心同力,未必无法寻到这出谷的玄机。”
黄木荣这一番言语滴水不漏,暗暗试探着青年的底细,无意中又透露出亲近之意,不愧是世俗中打滚了近百年的人物。
黄氏诸人一年前进谷的时候,有两个仆从试图从这二色秘湖中取水,
第三章 未知谁是有缘人
这青年自然就是归无咎了。
此刻归无咎正在暗暗打量着眼前这些人。
原以为所谓“苍茫世界”,应当是近乎化外之地。未曾想,这些人除了语言不通,皮肤微褐之外,几乎和四洲六海别无二致。
这几人衣裳兵器均精致华美,尤其这和自己对答的老者,行事老练,言语滴水不漏。
可是归无咎眼下最关心的是,越衡宗设立于此的阵法通道,极为隐秘。眼前这些修为不高的人,是如何进入此地的。
这处山谷以“三还六返如意阵”压住阵脚,隐匿了传送阵的出口,至今已十余万载。时日既久,这处秘地得了一个“如意门”的名号,冥冥之间倒是暗合本名。
阵道传承,自太古至今便分为九门。而越衡宗三还六返如意阵,正是其中“迷”字一门的绝旨。
无论是何等阵法,突破之法无非两种:一种是绝对力量碾压,一种是自阵道的生克变化中寻找破解之道。这六返如意阵如欲强破,非有大能一流的修为不可,这固然是痴人说梦。但如果说这绝阵竟为外人破解,同样是不可思议。
躺在地上的黄正图连忙道:“那日我等慌乱间不辨道路,闯入如意门山道中。走在最前面的,似乎是正平兄两口子。”
黄木荣见这青年并非那活了千载的老妖怪,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但此人轻而易举的便看穿自己年龄,显然修为在自己之上。连忙对身旁一人道:“快唤正平出来。”
随侍这人应了一声,连忙往不远处的竹屋奔去。片刻之后,从第二排倒数第三间竹屋中带出一个人来。传话之人跟随在他身边耳语不断,似乎在交代归无咎这不速之客的来历。
这人二十七八岁年纪,面色白皙,戴着一顶虎头帽,身着青色皮袄,脚穿一双厚底方靴,双手笼在袖中,似是一个文弱书生。
他对着归无咎一弯腰,恭恭敬敬道:“上修有什么要问的”
黄氏逃窜山谷的这百余人,其实修道之士仅二十来人而已。黄正德身负八平上的灵根,黄正图乃是九品上的灵根;除了这二人之外,就是站立在黄木荣之后的这十余人,人人都是九品下的灵根。至于其余族人亲眷,均是没有灵根资质的凡人,平日里做些五谷稼穑的杂事。
归无咎见站在眼前的是个毫无灵根资质之人,不由心下一奇,问道:“你通晓阵法之道”
这黄正平是黄正德、黄正图二人的堂兄,此时连忙恭声道:“正平丝毫不通什么阵法之道。那日强敌在身后追杀,生死一线的关口,大家一股脑冲进这如意门中。正平只是恰好冲在最前面,无意中胡乱闯了进来。冲撞了仙师府邸,还望恕罪。”
归无咎听他说是碰巧闯入,吃惊不小。
六返如意阵份属“人元阵法”的一种,仿照修道之人行气过程中的歧途乱径演化。
此阵名为“六返”,顾名思义,其中当有正反六道关口。其中正门之中,第一、第二道关口,各有天罡数的变化;第三、第四道关口,各有地煞数的变化;第五、第六道关口,各有周天数的变化。
渡过六道正门之后便是六道反门,其中变化之多与正门毫无二致。每日子时到巳时,正六门一变;午时到亥时,反六门一变。同时跨过正、反六门,方才算是渡过六返如意阵。
一日之内,正门、反门各有八千七百零七亿余种变化。二者相合,共是七千五百八十一万亿亿种变化,其中只暗藏一道正途。只要走错一步,就会同历史上无数品尝“如意门”神奇的前人一样,被送回谷外。
归无咎仔细打量着黄正平,只觉
第四章 怀璧变生肘腋间(上)
黄木荣一愣道:“什么怎么办”
黄正德道:“就黄家眼下剩下的这些许残兵败将,出谷之后,如果宋氏、石氏在“如意门”门口看守堵截,咱们岂不是羊入虎口”说完把眼睛偷瞥了归无咎一眼。
黄木荣回过神来,一时间沉吟不语。
黄正德年龄不大,却似乎头脑活络,看出来归无咎并非不近人情之人。他此时跃跃欲试,完全从半个时辰之前的沮丧颓废中恢复过来,上前一步试探道:“上修可否允许我们黄氏一族暂时寄居此处实在是外敌强横,如果贸然外出,恐怕黄氏眼下幸存的一百余口人,均有性命之忧。”
归无咎心中一哂,眼前这人所言必不由衷,岂有困居此地不愿意出去的道理无非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然而这却正中自己下怀。
瞥了黄正德一眼,归无咎淡然道:“将你们的遭遇,细细将来,不要有所遗漏。”
黄木荣精神一振,如果和眼前这神秘人物搭上什么瓜葛,指不定会为黄氏带来意料之外的机缘。当场上前一步,为归无咎仔细解释前因后果。
黄氏、宋氏、石氏是三个关联紧密的修仙家族。
容州半岛以西的连云山脉中存在一个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修仙宗门,名为幻符门。这一家宗门最初由一位散修创立,但数百年传承中灵形修士倒也未曾断绝。
其实创立幻符门的这位散修,功法甚为粗疏,按说再勉力修持也不过是真气境修为。但他意外中得到一瓶共七粒“铸灵丹”,这在下层修真界可算是罕见的机缘了。
这位散修也是有几分毅力之人,有了这份倚仗之后苦修不辍,终于在寿尽之前迈入真气九重境界。就此服下铸灵丹,终于侥幸踏入灵形。剩余的六枚丹药,自然的便传之于后辈弟子。
六百多年前,幻符门第七代掌门服下最后一枚铸灵丹。他门下收了三位弟子,名为黄通谷,宋开山,石平渠。他自知门派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断了灵形传承。趁着外界不知虚实的当口,将幻符门五品宗门的门位转让给一家刚刚产生灵形修士的无品门派,倒也为三位弟子换取了不少外物。
于是这三大弟子等老师坐化之后,索性封存了山门,遣散弟子,在这春浮山中落脚,摇身一变为同气连枝的三家修道宗门,迄今已五百余载。
归无咎听到“五等宗门”四字倒是有些奇异。细问之下,才知晓容州地界自古是并无宗门等第之说的。七千多年前,不知何处出了一位唤作黄龙道人神秘人物,其人自称“天下第二”,一举击败容州修为最高的三位元婴四重真人联手。
此人厘定宗门等第升降,倒和越衡宗治下四洲六海相差仿佛。
归无咎随意点头道:“你们想必就是黄通谷的后人了。方才口口声声称之为仇敌的宋氏石氏,自然也是这三家的另外两家。不知你们反目成仇,所为何事”
黄木荣道:“我们黄氏、宋氏,石氏三家隐居这春浮山中五百载,确实还算和睦。就算有一二龃龉,看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份上,也多有识大体的人物退步忍让,因此一直相安无事。说到这反目成仇的原因,还要落在这一桩名为九窍石的奇物上。”
黄正德此时目光游离,嘴角抽动。没有料到自家二太爷将春浮山
第五章 怀璧变生肘腋间(下)
说起来,荒海北岸的寥廓地界名为容州,容州半岛仅仅是整个容州之地的百分之一而已。容州半岛西南的大小宗门何止千百家,但总归一家名为莲台宗的三等宗门所统驭。
三等宗门,可是有传闻中的元婴真人坐镇的大宗门。黄木荣提及“三等宗门”时声调不自觉抬高,面上露出敬畏之色,同时暗自观察归无咎的神态。见归无咎依旧古井不波,黄木荣心中更隐隐增添了几分期待和好奇。
三年之前,莲台宗突然发布一道“求多宝令”,遍布治下的四五等宗门及散修之士。不拘你何等出身来历,只要向莲台宗进献了有价值的奇珍异宝,那么依据所献之物的价值高低,莲台宗将给与丰厚的补偿。
归无咎心中一哂,这法宝神物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未听说有这种方法搜集宝物的道理。况且各个等级的宗门之间,层次愈高,眼界愈高,家底相差愈为悬殊。奇宝或可赐之于上,或可访之于缘,却绝难像世俗王朝征收税赋一般剥之于下。
以越衡宗来说,整个四洲六海之地,或许只有极少数天地生成的异宝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其余就算是一二等宗门的家底,也不在越衡宗眼中。易地而处,越衡宗也绝不可能做出让一等宗门进献什么宝物的事来。
这莲台宗作为三等宗门,却向治下的四五等乃至散修小派征集宝物,必定有隐秘的原因。
不过这等秘辛,料想黄氏这等不入流的世家也是不知晓的,归无咎也懒得多问。
莲台宗的“求多宝令”可谓是挠在了黄石宋三家的痒处。
以往三家中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玉露兑换成更合用的外物,甚至一求进阶灵形的机缘,但是顾虑之下都不敢尝试。
绝大多数散修之士,竭毕生之力方能侥幸修炼到真气九重境界,得到冲击灵形的机会。而这九窍石产生的神秘玉露,居然能够将修士在真气境的修行速度加快一倍!这等神效是何等分量,三家的当家人物也是心中有数的。一旦财物露白,只消有一个灵形境界的修士杀上门来,黄氏等三家立刻就有灭族之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