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通灵显化真形图》的求道法门中,真正和天资禀赋相关联的,是第二、第三道难关。如果三相之资非臻于高品,那么灵形境、金丹境各运化一千种法门的门槛极难达到。而这第一关“心印法显”却非如此,无论你资质是一品还是九品,只要自性圆满,信念不二,就必然能够在自己臻于极限时恰好包容三千心印。

    至于刚才归无咎感觉传承顺利与否和神魂强弱相关,这只是一种幻象罢了。其实每一个接受传承的修士得到的启示均不相同:有人以为是和自身元光强弱有关,有人以为是和元光纯粹程度有关,甚至在有人以为纯粹只和肉身的忍耐力相关。这些五花八门的幻境其核心是一致的,就是一种标尺,衡量传承者是否竭尽全力,没有任何杂念、怀疑和保留。

    如果归无咎刚才在最后关头分心借助无名墨珠,试图以无名墨珠之力提高自身神魂层次,那么他的“心印传承”就宣告失败了,此生无望踏入金丹境中。

    数百枚玉牌重新出现,安然悬挂在殿中。那老者斜靠殿壁,乜斜着眼睛打量着归无咎,似乎有些意外。

    归无咎并未仔细查看,仅凭心中直觉就清晰的感受到殿宇之内多了一物。扭头一看,自己身畔多出一枚玉牌静静的吊在空中。这玉牌离地仅三尺上下,在这殿内数百枚玉牌中高度最低,上面归无咎三个大字清楚可辨。

    归无咎微笑着朝着老者一揖告别,跨出殿门,飘然而去。

    对这老者的身份,归无咎心中有数。能够守护越衡派唯一正法的人物,又岂同寻常更何况这老者分明见过不止一位求道一脉的修士。据归无咎所知,求道一脉的真传弟子愈来愈少,目前尚存于世的越衡宗弟子,无一人是求道一脉出身。就连宁、梁、南宫三位大能,也是得道于十三家内府真传中的三门。

    据说上一个求道一脉的真传修士,正是十代掌门,越衡五祖,眼下早已不在此界之中了。因此这老者的寿命早已超越人身的极限,若非宝灵,即为大妖,由异种化为人形。

    远离九转灵光殿后殿,归无咎驾起飞舟法器。飞遁的方向却不是丹霞玄渚,而是十二阁之一的玄墀阁,门中弟子购买和兑换各种外物的机构。

    现在那十二家内府主事之人,想必正堵在自己门口。

    真传弟子一旦走上求道之途,除非极少数的情况下刻意隐匿消息,否则均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昭告各门。归无咎无心与其多做解释,自己走了本经直传之道的消息一旦传开,此辈自会散去。

    归无咎远行在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能不多做准备。眼下自己尚有七大天功,足以在玄墀阁中兑换各种合用之物。

    归无咎对越衡宗内和下界的差别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在越衡宗这等巨派之中,残酷的竞争被包裹在严谨的规矩之内,以八个字评判最为合适:暗潮汹涌,波澜不惊。至少在表面上,人人都是按照规矩行事的。决定宗门命脉的根基如真传铨选,更无人能够冀望于侥幸。韩氏暗算容、乔二家的手段,已经算得上规则允许范围内的极限了。在无望道途的下层修士中,固然有一些汲汲于微利的蠹虫----如鼎湖阁的田平,骚扰明光殿的纨绔之属;但这些不过是纤芥之疾,不足为虑。

    下界则不然。宗门之内还好说,一等宗门所管不到的地界,无不奉行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散修中的有缘之士修行到金丹、元婴境界的也不在少数,此等人物中讲道理的自然也有,但大多数都不是善良之辈。除了不去招惹大有身份的人物之外,行事可谓肆无忌惮。

    这还仅仅是四洲六海而已,四洲六海之外的苍茫世界,想必更为混乱。

    七大天功,归无咎当然不至于刻意挥




第五十三章 真符利刃皆足备
    玄墀阁前七层,每一层有金柜九千九百九十九座,累计暗匣一百四十三万九千余只,七层共计一千零七万九千只,这也是前七层各色宝物的种类。

    玄墀阁前七层是无人主持的,因其中均为价值不足一小功的器物,多半为真气境、灵形境弟子所用。越衡宗弟子如有看中的宝物,以自身身份令牌感应暗盒下方铭刻的印记“百宝印”即可,属于此人名下的功德即会被自动扣去。不仅如此,每块令牌每日消耗的功德总数不得超过十个小功。

    而这塔楼上面六层则不同,由于所藏宝物价值较高的缘故,每一层均有司府四人、司库八人轮值打理。完成兑换时更均需验明身份,以防盗用他人牌符换取宝物。

    归无咎捉迷藏般左绕右绕,转了六七个圈,来到第一层的正中心。中心留出一片空地,一道十丈方圆的水绿光柱溟濛裕如,似乎穿透屋梁,直通塔顶。光柱中七八只黑背白腹,丹顶尖嘴的飞鸟,身长六七尺,静静蹲在地上梳理羽毛。归无咎拾起手边一根细细铜签,瞟了一眼十三枚悬于半空中的铜牌,朝其中的第八枚铜牌轻轻一击。

    那群白鸟中最靠近归无咎的一只立刻扑腾翅膀纵跃而来,矮身伏下,似乎很是通灵。待归无咎坐上鸟背,此鸟连忙振作精神展翼升腾,不紧不慢的飞到宝塔第八层。

    这宝塔中别有禁制,除了执掌枢纽之人,其余修士均不能飞遁。实则塔楼内八个角上均有楼梯通往上层。但如果所去层数较高不愿攀爬,也可乘坐塔楼正中的玄背白鹮。

    归无咎登上第八层,一时怔住。他本是用心研究过灵形境中的斗战法门的,这时才发现,自己种种细节无不考虑通透,但是偏偏忽略了一个最直接的环节。

    此时有一人就在归无咎身边。这人白面短须,高冠素袍,灵形三重境修为。见归无咎驻足不动,脸上浮起几分笑意道:“在下第八层当值司府赵长和,这位师弟所需何物”

    归无咎心中一动,有旁人参详一番也是好的,拱手一礼道:“赵师兄有礼了。符箓一门中,以哪一种威能最大、杀伤力最强”

    赵长和欣然道:“符箓中威能宏大的当属雷符一门。其中“大元雷真符”和“九兵雷符”最是妙用无穷,难分轩轾。大元雷真符,一符既出,五百丈内之人只要防备不及,必定化为齑粉。要知道此符曾经创下过真气境修士击伤元婴真人的先例。虽然这也是那元婴真人一时不慎所致,但其中威能可以想见。九兵雷符论杀伤范围远不及大元雷真符,但是其雷性之暴烈中潜藏金性之锐利,寻常修士不能识其奥妙。任你修为高深,见到此符也要避其锋芒。若哪个自恃防御神通了得选择硬拼,必定身死道消,绝无幸理。”

    看到归无咎面露满意之色,赵司府连忙补充道:“此二符炼制特殊。大元雷真符所用的核心材料,是元婴真人修炼雷部功法所产生的“雷种”。通常一名元婴真人修炼一门雷属功法,所产“雷种”不过炼制此符五六张而已。至于九兵雷符,此符出世未久,乃是二百年前由本门符道真人束易昌所发明,眼下也唯有束真人及其门下能够制作。这二种符箓,玄墀阁目前所藏也不过各二千余张。每张计价五十小功。从实用的角度看,诸如大烈焰符、小烈焰符、大五行混成符、大落雷符等符箓价格较廉,每件一至三小功,足以胜任绝大多数需求。”

    归无咎点了点头,这玄墀阁司府赵长和,确实有几分见地。

    赵长和见归无咎点头,却会错了意,问道:“师弟需要大烈焰符,还是大落雷符”

    归无咎摆手道:“不必了,就取二百张大元雷真符,二百张九兵雷符。”

    赵长和恍然失神,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五十小功一张,四百张

    越衡宗内能够获得功德的途径,分为上差,常差,下差三等。

    上差如丹符阵器“四辅”中的金丹修士,完成门派制定的任务,一年可得一个小功。

    常差就如赵长和本人一般,六殿十二阁中的基层职司,不算功劳加等,一年可得五个末功,仅为前者的二十分之一。

    下差是最低等的看护药园灵禽、巡守山门、发掘矿藏等等,一年仅可得三十至五十微功。

    除了这三等常职之外,还有属于真传弟子的“特差”,如六大殿殿正之职,其实无所事事,但一年竟也可得二十五个小功,其实是变相的福利。

    真正的大功德,都是修士凭借自己的独有才能,展露创始之功所得。比如丹道真人每改良一种金丹境修士所使用的单方,就可得五十大功。更高等阶的神丹,获得数个、甚至数十个上功也不在话下。二百年前束易昌真人创制九兵雷符,便得了六十上功。

    每张大元雷真符价值五十小功,相当于一名炼丹师五十年的门派贡献。

    归无咎笑道:“赵师兄请备下真符即可。在下自然不是来消遣赵师兄的。”

    赵司府似是想到了什么,朝那



第五十四章 宝胎不劳自筹谋
    赵长和本拟归无咎兑换宝物已经结束,正准备取宝交割,听归无咎问出“宝胎”二字,先是一愕,随即恍然一笑。

    所谓“宝胎”,全称为“元一宝胎”,乃是指炼化本命法宝的主要宝材。非至真至纯、精微不二的天地奇物不能担此重任。

    本命法宝和普通法宝不可同日而语。如归无咎方才兑换的宝物,虽然件件珍异,但说到底只能算是“外物”;而本命法宝,却是修士道行的一部分,堪称统御元神、法力、神通三位一体的枢纽机阔。

    灵形修士凝结金丹成功之后,一身元光之力转化为法力。不同根基的金丹修士虽然法力强弱悬殊,但使用类似神通所消耗的法力却受着“道术相须”法则的制约。

    所谓一元生两仪,一心生道神。

    道法与神通互成宅室,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就如同归无咎在接受《通灵显化真形图》传承中所见到的那道威力骇人的雷电神通,以它为主体成就十八神通之一,即使其吞噬的道法各不相同,最终成型之后长短优劣也各有特色。这道神通每次施法,必定会消耗自身一半的法力。

    但是如果有“本命法宝”统御于元神、法力、神通之间,那就大不相同了。本命法宝时时受修士孕养炼化,宛如法力与神通之间的枢纽与主宰,足以使修士于微玄之间,驾驭如意。同样是这雷电神通,如果由炼化本命法宝的修士驾驭,经过种种奇特变化,一日足可使用一至七次。

    因此,这凝练本命法宝的“元一宝胎”堪称修士修行到金丹境界之后最为重要的外物。归无咎可不认为自己在下界会撞到什么神奇机缘,恰好获得最上等的宝胎。自然起意在玄墀阁中预先选取了合用的带走。

    通常来说,道法愈精、神通愈强的修士,便更加注重本命法宝的凝练。甚至舍此之外,其余外道宝物均视同泥瓦。而功底较欠者,往往较多依赖于普通宝物,弥补自身不足。归无咎先前取了数十件寻常法宝,赵长和倒未曾想到这人会打宝胎的主意。

    赵长和双眼一眯,估量着归无咎先前的举动,沉吟道:“本宗七大神木之一的九彩心棠木每隔三百载会落下十二叶,此叶堪称木灵之精,最佳用途便是作为较有前途的金丹弟子凝练本命法宝的元一宝胎。此宝一旦纳入阁中,不消半个月便会被兑换一空。恰好七日之前有九枚灵叶入阁,这几日已被预先得到消息的弟子陆续兑换走七枚,眼下仅余二枚。5每一枚作价五十大功。”

    赵司府介绍的同时,顺手从身后玉柜内取出一道卷轴打开,当中清光荡漾,一枚半个巴掌大小、青翠欲滴的绿叶图案凸显出来。

    归无咎听到“五十大功”之语,眉头一蹙,问道:“这九彩心棠叶是几炼宝胎”

    本命法宝品质亦有高下之分,修士修为在金丹、元婴境中每提升一个小境界,就可以将本命法宝炼化一次。但前提是元一宝胎的品质足够之高,能够承受这份炼化之力。最高品质的元一宝胎,足以承受金丹四重、元婴四重的八次锻炼,以及元婴之上的一次“合炼”,总计九次炼化之功。若借此冲破大能之境,那么修者的本命法宝即为蜕变至混元真宝境界。

    赵长和看了看归无咎面色,淡定中带着一股自信之意:“五炼。”

    五炼,那便是足够炼化到元婴一重境。

    归无咎皱眉道:“品质太低了一些。”

    赵长和似乎有些意外,随即收起脸上笑容,盯着归无咎看了片刻,认真的点了点头。又取出一枚卷轴打开,看图形样貌却是一枚纹理致密、深碧近黑的龟壳。

    赵长和淡淡的道:“此物名为牢甲,是一只名为“三牢”的深海异种所蜕之壳。此兽寿九千载,有古仙脉元鼍至少三分之一的血脉。“三牢”蜕壳时相当于人修元婴四重境界的修为,乃是非同小可的宝物。此物录入玄墀阁中已经二百年之久,若作元一宝胎来使,想必八炼之功不在话下。”

    赵长和看了看归无咎脸色,续道:“只是此物价值颇高,作价三十上功。”

    玄墀阁中司府、司库之流,多是由人情练达、和光同尘的人物担任。然而这赵长和却是一个例外,他表面上和诸位同僚一道,似是习得一身的如意磨盘功夫;但内里却是个自视甚高、尤其自负眼力的人。

    玄墀阁中四位掌次,其中就有三位对赵长和的能力颇为看重。可惜此人修道天赋不高,否则若能进阶元婴境中,最终晋升一个掌次之位,想必不难。

    归无咎入阁之后,行事数次出乎赵长和意料。赵长和冷静下来判断,此人背景深厚,出手豪阔。但是元光气息暗弱到几不可查,显然在修道一途上天资不高。然而这人在符箓一道又似乎别有见地,显然并非纯粹的大门纨绔。据此推断,此人当是某一大族中极得长辈宠爱又有独特才能的人物,将来晋阶金丹不在话下



第五十五章 无心善缘今日果
    归无咎惊讶道:“合德清襄玉璧”

    平掌阁点头道:“即便是有望冲击大道的真传弟子,能够得赐九炼宝胎的也是少之又少。本门三位真君,也只有宁真君当年得授九炼元胎,将自身本命法宝提升到了混元真宝的境界。不过你得到此物,也是众望所归,无人能置喙半分。”

    归无咎略感意外,他虽然料到九炼元胎价值非凡,想必至少也是千百年一出的人物方有资格获得,但不料竟珍稀至此。

    其实归无咎不知道,本命法宝品级能够和提升至和自身修为齐头并进,并非理所应当,更应算作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以人数比例而论,不过十分之一二。

    高品阶的元一宝胎对于修士来说本就属于极度稀缺的状态。

    越衡宗南宫宗主、梁真君的本命法宝均是八炼灵宝极限,无法再进一步。唯有宁真君当年以九炼宝胎“无方化影琏”为基,将本命法宝提升到了混元真宝的等阶。

    再如眼前的平五峰,其人目前元婴三重修为,且进阶元婴四重之路未绝。按理说本命法宝当以八炼宝胎为基。然而事实上他当初炼化本命法宝的元一宝胎只是比“九彩心棠叶”稍胜一筹的“还阳雷珠”,最终只止步于六炼法宝而已。

    平五峰道:“另有一事。你出门之后,不妨回双游洞一趟。”

    归无咎虽不明白其中之意,但还是点头应下。

    平掌阁拂尘一摆,清光四溢,顿时消失不见。

    赵长和难以置信的道:“你是...归无咎”

    归无咎微一点头,举手一晃,摸出真传令符,在符阵之上轻轻一扫。一道紫色波纹旋现旋失。归无咎看的分明,扣去上功不足五十之数。

    赵长和脸色半红半白,连忙将归无咎所兑换的宝物取出,收入一枚青玉纳物戒中,双手奉上。再想要斟酌词语说些什么,却见归无咎取过纳物戒后,已经飘然离去。

    出了玄墀阁之后,归无咎记得平掌阁话语,纵元光往双游洞飞遁而去。

    半空中云雾隐隐,水气腾腾,烟雨形状千容万变,无一时止息。归无咎只觉身体中种种玄机流动,有所感悟,当即顺从本心,驻足云头。

    默默用心体察了一会儿,伸出右手屈指一弹,食指之上“嗤”的一声射出一道尺许长短的雾气。

    原来就在这一眨眼的功夫,归无咎已经走出了“三千乱星演妙法”的第一步。归无咎不由感叹,虽说是由易而难,但这也实在太容易了一些。
1...1516171819...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