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至于道之极境……”

    席榛子忽地转过头来,正面朝向利大人,很是认真地道:“师兄。天外有天,别有精彩,有什么不好吗?”

    “有什么不好吗?”

    这个回答,却让利大人一时僵住,无言以对。

    席榛子的这一番言语,也让利大人重新认识了这个师妹。或许她不是真的不谙世事,而是看得太透彻了,以至于少了情绪的波折,和入世的动力?

    灵曲道尊暗暗摇头。

    其实,圣教几位人劫道尊,所知道的关于当代天才的幽微密事,要比利大人等二人多得多。对于隐宗这次挑战的分量和背后曲折,他们心知肚明。

    之所以先前采用了外松内紧之策,也有静观其变,意欲在不着痕迹之间化解此事的用意。但是却没有想到,在利大人心中,道念求索的分量终究还是远远大于门户之争,以至于平白多出一场波折。

    现在看来,这一步,不可避免。

    计较已定,灵曲道尊自袖中取出两粒大红丹丸,颜色夺目,分别交到利大人和席榛子手中。

    席榛子登时有几分好奇,拿起丹丸,放在鼻端轻嗅。她张罗到并不认识的食物时,都是如此动作。

    利大人却诧然道:“何意?”

    所谓天数有常,高下相形。修行到了他这一重境界,人世间已经不存在不付出代价却能刺激道行战力的丹药了。利大人自然不认为,圣教诸位道尊会做如此短视之事。

    灵曲道尊微微一笑,和声道:“自然不是什么遗祸将来的异种药物。服用此丸,能够将你二人一身修为,暂时锁在金丹境界。”

    利大人眉头一皱,灵曲道尊之意,莫非是在比试中走“金丹一式”这条路,暗藏修为,硬接归无咎一招?可是此法形同作弊不说,隐宗那一头的底蕴,也不是吃素的,未必不能看穿这一类手段。

    灵曲道尊摆摆手,叹道:“该让你们重塑道念的时候,终于还是到了。”

    “此丹并非为隐宗挑战而设。”

    “我圣教一位贵客的家中,有一位小朋友,目前是金丹境界。让你二人锁住修为,正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一会她。”

    “或许一会之后,你们会对道途,有着新的认识。”

    ……




第二百零二章 万家一法 百年坦途
    吃撑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当年归无咎在荒海开辟贞如岛,第一次动用“元玉精斛”修炼时,曾经体会过这种感觉。而今时今日,是第二次。

    现在,又是半年时间过去。此刻清莱台洞府之中,归无咎静坐修行之处,内外设了三道精微玄奇的法阵。阵法之内,归无咎面前,数百道簿册、玉简、图卷,整整齐齐的列在右手边。

    另外一侧,却是随意放置、但明显并未启封的典籍功诀。归无咎望了一下,暗暗摇头,没想到鲸吞海量之下,竟然还能留下几分冗余。

    这一年有余的闭关,归无咎所得之多,进度之快,远超他事先预料。现在,再让他往这些簿册之中多看一眼。神魂之中,一种“饱胀”的感觉竟油然而生。

    回味一载闭关,阶段性的成就在今日落下帷幕。面对这丰硕的成果,一直催促他砥砺前行的一副重担,也可以稍稍放下了。

    原本在归无咎的计划中,要做到这一步,在挑战圣教之前先行闭关磨炼,只是铺垫和序曲。俟此战之后,起码还有要数年的清修,方能彻底廓清百宗八部经典,完成预期的目标。

    今日回首,恍然若梦,几乎教人不敢相信。

    一年之前,随着归无咎开始以“念剑演化图”吞噬诸宗经典奥义,创制推演“空蕴念剑”的法诀,一件奇事也渐渐凸显。

    当初在崇台会后,归无咎纵览一十二家经典时,除却与“古飞剑传承”抑或“古空蕴念剑剑鞘”相关的两家典籍甚有分量外,其余诸家法门,至多不过衍化数十个字,少的甚至只有十余个字。

    但是归无咎这一次闭关,随着时间深入,每一家每一部的典籍之中,“念剑演化图”提炼所得之多,简直大出预料。

    一开始,归无咎还以为是因为流黄地脉诸宗门实力相对较弱,底蕴较薄的缘故,其余四大地脉,或许底蕴丰厚一些。

    但是渐渐的,归无咎发现不对。

    经历铨道会,和七十七家宗门、二百余位真传完整交手,归无咎心中有数。流黄地脉诸宗真传纵然底蕴稍弱,也只是一线之隔,依旧有范移星这等在隐宗能够排名前列的杰出弟子。

    但这次归无咎在“念剑演化图”之中所得,却和从前的差距渐渐拉大。到了半年之后,甚至随意一家实力中下,又和古剑术传承毫无关系的宗门,所藏之秘典,都能从中汲取百字上下剑典正文。

    归无咎吸纳此法时,所用的时间远较预期为短。

    直到所略览之经典达到十分之七,归无咎才稍微管窥背后玄机的冰山一角,发现了一个令他惊讶、振奋的事实:

    本土人道文明的道法传承,也是有完整体系的!

    一直以来,在归无咎心中。唯有精纯收敛的九宗道术,才是表里内外如一,灿烂至极的道法文明。而土著道法,却是千家丛脞,百脉丛生,宛如荒原之上的野草,良枝莠叶杂糅不纯。

    或许具体的两家道术,在某一方面有所关联;但是整个人道文明,却是各自培育,野蛮生长,三千旁门各领风骚。

    但是在这一次闭关之中,归无咎才知道自己所见有误。

    这不是归无咎一个人的“偏见”,也非是上乘道法传人对于土著道术的歧视。事实上,哪怕是本土文明自家的修者,古今以来,也持相同的观点。

    土著文明之中的道传,的确极为庞杂。庞杂到哪怕是有人劫道尊的阅历,也难以看清楚其中暗藏的轨迹。

    大致而论,九宗道法传承,就像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其论点,论据,起承转合,无不晓畅明白,昭然若揭。

    土著文明的道传,却像是一部结构松散、无所不包的志怪小说。当中每一段故事看似都是相互独立,无有关联。但作者之用意,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潜藏于小说之中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

    而这部书“作者”,便是这方天地!

    这等深藏的玄机,唯有“全珠”所化“念剑演化图”,方能窥见源流。

    随着“念剑演化图”所吸纳的典籍愈加增长,累积之下,其中隐藏极深的相互勾连之处,也就出现的愈加频繁。道理发明,交相辉映,归无咎的所得也就愈来愈多。“空蕴念剑”法门,也随之狂飙突进,一日一新。

    到了现在,归无咎面前尚余下十一部经典,但是他已经“吃不下”了,也没有食欲。因为“空蕴念剑”的前六层法诀,已经被他全部推导出来。

    “空蕴念剑”神通,金丹境界时至多修炼至第三重;元婴境界时至多修炼至第六重。而第六重之后是一道分水岭,再往后就是近道之境,两者之间差若天渊,非得归无咎到了元婴四重境之后,开始感悟破境机缘,方才可以进一步推演。

    独属于归无咎自己的“空蕴念剑”,妙用如何,也终于显露真容。自今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归无咎用功重心,会从“推演”转移至“修炼”上。

    第一重境三剑,第二重境六剑,第三重境九剑,第四重境十二剑。五重之后的变化,须得等道真正炼成的那一刻,临时依照心意而成。

    这些是与原版“空蕴念剑”相同地方,至多只是威力大小、重新祭炼的时间长短有所分别。

    而真正形成差异的,归无咎的“空蕴念剑”,每相隔两重境,就额外生出一重新的妙用。

    第三、第四重时,此神通所得之法名为“余音”。

    空蕴念剑所化冰剑一旦用去,若是敌手未亡,这已经斩过、按说早已消失的剑体,却会回光返照一瞬,再斩一次。

    这第二剑的威能,相当于原先使用那一剑的三分之一。

    厉害的不是这相当于正剑三分之一的杀伤力。而是这名为“余音”的一剑,自虚无中来,了无形迹,堪称是世间最难防备的杀着。

    第五、第六重时,所得之法名为“寄情”。这一法门,可以将一道空蕴念剑神通单独炼化,寄存在某一人丹田之中。

    乍一看,此术似乎平平无奇。许多大能修士,都有法子将神通炼化封印,作为门人弟子的护身底牌。即便是归无咎,也曾经得了宁中流真君“炼心著物”双剑护持。

    但是空蕴念剑的法门,比之类似神通,却多出三重优长。

    其一,往常所见的类似法门,都是近道大能的修为,方能驾驭。而“寄情”之法却是空蕴念剑第五、第六重的法门,元婴境时就可施展。

    其二,分出的这道“寄情”之剑,中含性灵。无论得法之人走到何处,等若是剑主的一双耳目,若是悬隔两地,甚至专门用作打探消息,都大有发挥的空间。

    其三,类似的封存神通的法门,像是一件外物。一旦赠予一人之后便归那人所有,通常都是由得法之人自由施展。但此剑却不同,既可以由所赠之人亲自操控,也可以由剑主遥控施展。

    这意味着,此法门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助人之法。若是布置得当,此法门更有可能是剑主的一道出其不意的伏兵。

    自今日起,跨越近道门槛之前,“空蕴念剑”之全体大用,廓然成型。其神而明之,精妙不测之处,隐隐然已在九宗功神通之上。

    由于此法是归无咎一字一句推演出来,将来神通修炼的每一步,何时何地能够完成,都是丝毫不差的映摄在归无咎的心田。

    伴随着这一法诀的修炼,神通反哺修为,如何提升“元玉精斛”的炼化速度,也像一道明晰无比的加速曲线,映照在归无咎的神魂之中。

    归无咎一直心心念念的那事,元玉精斛第一次炼化的加速极限,也终于水落石出:

    自今日开始,尚余五十三年。

    若从归无咎炼化元玉精斛的那一日算起,前前后后,总共是一百五十六年时间。

    当初越衡、藏象两宗大能以神意推演,速度最快的宁中流真君尚需二百七十六年。如今归无咎比宁真君的用时,快了整整一百二十年。

    五十三年之后,元玉精斛将迎来第一次进化,十倍的分解炼化之功,将会对罡玉层次的“五行杂玉”生效。

    以当初摆在归无咎面前的“三百年成婴”的计划而论,此时归无咎的面前,已经是大道坦坦。

    当初宁真君等人为归无咎的谋划,两百年炼化元玉精斛,取得十倍的修炼速度后,载用一百年结成元婴。然后服用藏象宗神物,弥补资质,最后二百年时间,足以打磨至元婴四重境的巅峰。

    现在,炼化元玉精斛一百五十六年可成。再加上“浣辰砂”和“琼石元浆”带来的四成增益,真正结婴,六十年时间足可成就。前前后后,不过二百一十六年世间。从今日算起,尚余一百一十三年。

    只是,预先的目标超前完成,而三劫莲,藏象宗神物等后半段的机缘却相继丢失了。元婴之前已不足虑;元婴之后如何积蓄至四重境圆满,才是真正艰巨的挑战。

    但是归无咎现在却无任何身负重担的感觉,反而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将来五十三年精斛成形,六十年成就元婴,这些都是已经筑牢根基,确信可以做到的。

    有了这一百一十三年缓冲,归无咎相信,在奔向元婴的过程中,后面的路也一定会提前铺好。

    就在此时,清莱台外,忽然一封飞书降临。

    归无咎开启了洞府,解开法阵,伸手揽来一观,面色不由一振。

    是圣教祖庭的回文到了。



第二百零三章 繁辞不已 意在何为
    归无咎进入“万镜池”之中时,此界内已有数人等候。

    其中江离宗芈道尊,琼石门乙道尊,太素门尊卢道尊三位道尊化身俱在。只是除了芈道尊是上回归无咎见面时的分身之形外,乙道尊、尊卢道尊二位,都是一团模模糊糊的光影,宛如合盟大会之时的出场。

    另外荀申、陆乘文、岚三人早已到来。他们即便不亲自下场比斗,但是作为隐宗将来的扛鼎人物,大事见闻,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圣教祖庭之传书,三日之前便已传递而至。但芈道尊感悟气机,察觉到归无咎闭关即将结束,因此便押后了三日,再传讯于清莱峰。

    在归无咎到场之前,界中诸人显然曾经有过一番议论。

    虽然只是三具道尊化身。但是归无咎还是与之一一见礼。随后,自芈道尊手中,结果一卷仿佛是素绢所织的卷轴,背后朱红大印,赫然醒目。

    此物便是圣教祖庭一方的回书了。

    归无咎原本以为,此等战书答复,不过是“可”“否”二字。至多再加上约定时间地点,三言两语便了事。岂料打开一看,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卷轴之内,密密麻麻,纵横百余列,千余言。一瞬间,归无咎几乎以为自己依旧在洞府之中钻研各家《大藏》、《正经》经典。

    圣教祖庭的答复之言,繁密无比,好大一篇详尽文章。

    归无咎从头到尾细细看过,不敢略过一字。足足一刻钟功夫,才将其中条款简明扼要地提炼,琢磨。

    开宗明义,圣教祖庭自然是接下了隐宗一方的战书。这是最要紧的立场,归无咎一眼扫过就牢牢捕捉到这一点。有此一言,悬着的心就放下大半。

    但是其后附属之条款,却让归无咎大开眼界。

    首先言道,双方若是同时允下争局,就其中细则达成共识,便请各自动用手段,立下契书。隐宗一方固然有至宝《平钧玉叶书》,而圣教祖庭也并非没有相近的手笔。双方文契交换,以保证效力。

    这一条是理所当然之义。其下又有细则若干条,每一条都出人意表。

    第一条。本次比斗,为隐宗、圣教两方暗中进行,不得宣之于世。

    归无咎暗想,或许是因为圣教一方对于此战获胜并无把握。其把持神庭,人心向背尤其关键,是以才定下这一道条款。

    第二条。本次比斗隐宗一方虽然只推出归无咎一人。但圣教祖庭以为,双方素少交往,借此扩大交流,使得门下真传开阔眼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提议扩大比试规模,使其成一群英荟萃之会。

    条目之中尤其点明,听闻甘堂宗有一名为荀申的真传弟子,道行亦甚是精湛。祖庭嫡传,甚盼与之一晤。

    本条文书之末特意强调,胜负之数依旧以归无咎能否尽胜祖庭嫡传为准。其余人即便与会,只是一友好交流,不计胜负之数,请隐宗一方不必多虑。
1...183184185186187...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