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乍一看来,六个时辰与九个时辰,行至中道与四分之三,似乎相差不多。
但是归无咎心中有数。刚刚的“结丹”,非是真身施为,而是乙道尊成就人劫道尊之后,回眸前尘往事,吸取数万载道途经验所作的模拟。当年他结丹时的种种缺陷、不足,尽可以于现在这场模拟之中得以补偿。
如此依旧止步六个时辰,那便是天资禀赋、道术根基的天然局限,再也难以前进一步。
归无咎敢断言:乙道尊正身当年结丹时,是决计不曾有这六个时辰的水磨工夫的。
事实正如归无咎所料。当年乙道尊即将丹成的那一刻,的确模模糊糊感应到,若是等丹种之力尽可能地瓦解崩散,外力惟微,自家所成金丹便会愈纯。
可乙道尊虽然有此念头,叵耐他所用丹种已经品质极高,所产生的推动一身元气的力道也已经极为薄弱。贸然相试,一个不慎,就要中断了自家元气运转。当时乙道尊大胆行险,尝试了约莫两刻钟时间,终于不敢再试,徐徐作法丹成。
本土人道文明之中,各门各派,金丹之品同样划分品阶,其中较为主流的一支,以一品至十二品的称谓评断。
乙道尊成丹之后,就隐约生出感应,有了那两刻钟的冒险,自家所成之丹,似乎较道册中所载一品之丹尤其精进一丝,心中常感庆幸,以为自家道途中独得之秘。
得闻归无咎上呈“剑婴”秘典之后,开宗明义,便是熬炼十二时辰,丹种化虚的学说,仿佛晴天霹雳。乙道尊所受震动,其实远远超过孤邑上真,只是他修养更深,不形于色罢了。
乙道尊请归无咎落座,笑言道:“修道途中的抉择,本来贵在自家心证,旁人也干涉不得。这一回冒昧探问道友的道途法门,本是乙某的主意。想来道友不会见怪。”
归无咎连道不敢。
乙道尊道:“等闲之下,乙某也不至于做此冒昧之举。只是,十二载后圣教祖庭出战之人,乃是与道友相同层次的劲敌。乙某和几位同道商量一阵,还是以为要有所动作才是。”
归无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归无咎下书祖庭之际,虽然是以“元婴无敌,金丹一式”的条件挑战。但是圣教既然要求比斗日期延后,又主动放弃了派出金丹境的弟子挑战。那么自然没有道理强求归无咎这段时间不许提升修为。更何况,以阮文琴的道行,若是战胜的是较自己境界为低的对手,反不为美。
阮文琴号称今日仍是金丹境界,须得一十二年时间成就元婴。这是阮文琴的时间,同样也是归无咎的时间。论眼下双方的修为进度,多半还是归无咎领先一点。
乙道尊等几人,面对这一点,心思都不由地活络起来。若是这十二载时间归无咎修为停滞,白白让阮文琴追赶超越,那着实不智。
按理说,修为之精微到了归无咎的程度,当是步步跃迁,仿佛沿江顺流,无有凝滞。但是归无咎号称入境金丹极限已有数载,迟迟不曾破境,也引起了几位道尊的疑虑和注意,最终却错认在所谓“剑婴”的秘法中。
乙道尊一笑,道:“若是乙某并未看错,道友是在与代螺宗岚的一战中,完成了这最后‘剑婴’法门的最后一关。”
归无咎先是有些诧异,随后坦然点头。
他在铨道会上的每一战,都会被几位道尊反复研讨审视,这一点并不奇怪。
作为瞒天过海之计,归无咎当初正是用“古空蕴念剑”的剑意混同“丹中之婴”这道秘术。那秘术中,元婴之形本不可见,但是破丹成婴之妙韵,多多少少还是能被大神通者看到端倪。
想不到无巧不成书,上一个纪元残存,竟然还真有一门化剑成婴的秘术,而且此秘术还真就被几位道尊搜检注意到。
乙道尊思索片刻,问道:“修倒元婴境界之后,那元婴本可脱壳而出,离开本人躯壳,周游四方。敢问道友这‘剑婴’法门,与之道理相通否?”
归无咎神色一动,道:“似乎差别不大。”
乙道尊沉吟一阵,忽然道:“老朽有一不情之请。”
他只说有一“不情之请”,但话音却断在这里没有下文,只是双目注视归无咎,意含征询之意。
归无咎自然知道乙道尊的“不情之请”是什么。
乙道尊见归无咎似有疑虑,郑重道:“若有关碍,那便就此打住,只当乙某从未说过此事。”
归无咎出神有顷,忽然一笑,道:“不妨事。”
随即伸出一根手指,似乎只是随意伸手一引,食指虚点空中。
归无咎的食指指尖,看似空无一物。但是这一片狭小的空间之内,乙道尊和孤邑上真都生出一种异样感觉,似乎归无咎的身躯,微微前倾三尺,到了与他指尖相齐平的位置。
归无咎的身躯,自然是未曾挪动分毫;真正移动的,是他丹田之中的“中”、“圆”之韵。
就在孤邑上真有些动容时,谜底揭晓。
归无咎指尖,原本无形无相之处,赫然多出一道肉眼可见的透明“薄膜”,约莫龙眼大小,其中藏有一道不过指节大小的金色人像。
不是元婴,更有何物?
真正的元婴修士将自家元婴离体,放出本相。霎时可增长至丈二高下,仿佛天神。但这小小元婴虽然与寻常元婴大小悬殊,但是属于元婴境界的真韵妙谛,却与元婴实相没有丝毫不同。无论是谁,必定见之不疑。
由于早已将法诀献出,有了种种铺垫。此时归无咎再亮出这一手,不但不会惹起旁人惊疑,反而会增加了自己先前之言的可信度。
当然,此微小元婴的气息风貌,早已被归无咎用妙观智大魔尊传下的无上秘法遮掩,此时示现于外的,乃是极为纯正的剑道气息,乃是自古空蕴念剑中移花接木而来。
将此物名之为“剑婴”,那真是妙绝,就连归无咎自己,也觉得极为贴切。
孤邑上真摇了摇头,面色一黯,并未再说什么。
乙道尊凝视着这“丹中之婴”足有一刻钟之久,终于收了目光,示意归无咎可以将此物收回丹田之中。
只听乙道尊缓声道:“此法乙某分身虽未修成,但是仔细参研,也能得了几分心得。若要修成,除了开宗明义的虚丹之难外,其后约莫尚有四重关隘。”
“其一是对那元婴之形的模拟想象,自然是愈加接近真实,此法修行才能愈加顺畅。这等无中生有、仅仅依托推演的巧思,可谓之知见障;”
“其二是神意运思,在那小小元婴之中以神意浇灌,运转灵锐,而非徒有其型。欲长久驾驭维持不坏,非得投入极大精神不可。此为神运障;”
“其三是此物与金丹共存,其中丹、婴二者,理数不同,运转法门势必生出差别,甚至自相矛盾。须得时时调和,处处维系。此为二心障;”
“其四是此物与真正元婴大小有别,精粗有异。须知修行之法,形变过甚,必有势变,并不是一味缩小数十、数百倍就能解决的。须得重新摸索,探明法则。此为修行障;”
“不知归道友修炼此‘剑婴’法门,是在哪一步较为困难?若是早日突破,铸成范式,将剑婴修成之后,也好早一日真正依此规矩,突破元婴境界。”
归无咎心中暗赞。
乙道尊单凭推理想象,便把这“丹中之婴”的法门关键处,梳理的七七八八。但是这等疑点,若是自家到了那重虚丹境界,自然便能破解。这等先天限制,任凭你修为再高,当年未到这一步,也是领悟不到的。
俗语云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便是此理。
同时归无咎敏锐的意识到。乙道尊问得如此之深,想必是要作出判断,看那所谓的“机缘”是否适合自己。
归无咎暗暗思索,若是随便蒙上一个,万一回答有误,只怕自己错过一场机缘。
脑海之中反复思量一遍,加之以自己先前的假想,归无咎已有定策。于是朗声言道:“俱不是。”
……
Ps:少更会有说明。要是晚了,发的时间就推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尽可能发在整点上。
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来元浆有源流
对于这个回答,乙道尊略显惊讶,道:“敢问究竟。”
归无咎道:“道尊所言四点,的确是切中要害,归无咎很是佩服。只是在下也有些特殊手段,这四道难关,尽可以对付得了。”
孤邑上真闻言,“噫”地一声。在他看来,乙道尊所言四道难关,无一不是匪夷所思、难如登天。孤邑上真本以为,归无咎修为停滞数载,甚至有可能遇到的不是其中的一项阻碍,而是同时面临两道、三道难关。
不想归无咎的回应,如此轻描淡写。
归无咎略一思忖,言道:“这一道关卡,说难不难。全是水磨功夫。须知在丹中成就‘剑婴’之法中,金丹虽无形无相,但是其存在却是真实不虚。”
乙道尊闻言微微颔首。
归无咎续道:“修炼此法,将丹力摄取之后,在心田之中蕴养锻炼;纯熟之后再将一身神意丹力返注丹中滋养元婴。那锻炼之后的丹力有些特殊,在穿渡‘丹膜’、滋养元婴的过程中,丹力会骤然衰减,百不存一,其实消耗极巨。”
“若是急于求成,解决之法也甚易辨明。其一,修炼速度再快上数倍、十数倍,效率自然提升;其二,找到解决丹力透过‘丹膜’、效率衰减的办法。”
乙道尊与孤邑上真对视一眼。
归无咎一身根骨为魔宗秘术遮掩,他们无法望见虚实。但是在二人想来,归无咎的资质,自然是天上地下第一等的存在。旁人经年打坐之功,或许归无咎调息数日,便能追赶上来。
这也是其等以为,归无咎的修行进境,必是顺流而迁、与时俱进的原因之一。
但是若是炼化出来的丹力,仅有百分之一能够用于滋养“剑婴”,那等若灵根品质平白无故降了数等,诚如归无咎所言,自然而然成了“水磨工夫”。
乙道尊沉吟道:“原来是这般。”
归无咎见乙道尊陷入沉思,也见机保持沉默。那所谓的“机缘”是否与自己有缘,马上就要见分晓。
所谓丹力透过丹膜、效率大减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
反正这等事情都是建立在那奇妙的虚丹境界之上,对于不曾成就之人来说等若是空中楼阁。无论归无咎怎样胡诌,都不可能被拆穿。
但是归无咎却不能信口开河,乱编一个故事。因为他的目的又非是施行欺诈之道,定要自琼石门占了什么便宜;机缘虽好,总要合用才成。
归无咎虽然提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很明显,要指望不明就里的外人解决所谓“丹膜”谜题,无异于痴人说梦。此事的唯一之解,还是落实在进一步提升修为速度之上。
等于是归无咎将自己灵根品质太低的事实,换了一个法子,光明正大地摆在台面上来。
三人都不言不语,室内气氛顿时有些压抑。
归无咎蓦然觉得,此事恐怕有几分机会。若是药不对症,乙道尊自然会毫不犹疑地出言说明。此时他沉吟良久,多半是对路了,但是还有什么别的玄机,又或难处。
足足过了一刻钟之后,乙道尊蓦然起身,温言道:“你随我来。”
随后伸手一挥,背后墙壁之上立刻塌陷进去一大块,但却寂然无声。只露出一条甚是规整的甬道。
乙道尊当先步入其中,归无咎紧随其后。
那甬道并不算长,归无咎在其中弯弯曲曲走了三四个转折、五六十丈长短,便隐约见到光亮。
不是烛火宝珠之光,而是极透亮的天光。
又过了数十步之后,眼前终于大放光明。终于望见,所容身之处是一方深谷。谷内两方池塘一远一近,又有古木零落,箐篁从叠,危壁倚空,石崖突兀。倒是一处景色清幽的胜景。
这深谷本极为宽阔,但是四周峭壁却是蜿曲变幻,看其大势收敛成一道道反斜,将偌大的谷口之约束得极小,仿佛坠落深井之中,仰首看那极小的井口一般。
只是这谷口虽窄,却将外间天光完全收束,化作一道极为明亮的光华照入谷中,全然不觉得昏暗。此时那光华所照之地,也是归无咎目光所注视之处。
此物实在太扎眼,很难不引起归无咎的注意。
他左手边十余丈外,一座反斜向阴的巨大石壁,光洁清亮。但是这道巨壁距离地面约莫二三丈高处,却突然向内弯曲,空出一个约莫丈许深的檐下空间。
在这角度变化、形同屋檐之处,有一块约莫二人合围巨石垂落下来,呈现钟乳之形,仿佛一块半卷的门帘一般。
这钟乳石本身并不甚奇特。夺人眼球的是,这钟乳石的石尖下方,又有一块黑色石块浮在空中。
这黑色石块和那崖壁生长的钟乳石面貌甚是相近,都是呈现倒三角形。差别之处,只是一个和山壁连成一体,一个孤零零的当空悬浮。
浮在空中的这锥形巨石,表面处似乎有一道凹陷。只是位置稍有些高,看得不大分明。同时,两块巨石的石尖,都微微有些湿气,仿佛经由什么汁液浸润。
眼前景象给归无咎的感觉,就像是这山崖垂立的钟乳石上,好似分泌着什么奇珍妙液;而它下方这块悬空的黑色锥石,好似一只漏斗。
不知有什么好物,先从钟乳石上滴落进浮空“漏斗”之中,然后在那悬空的“漏斗”上过滤一番,再度滴落下来。
归无咎心中一动,走上前去一看。那“漏斗”的正下方,果然开掘出一方圆形的小池。当中蕴藏之物,清亮透彻,明光莹莹,正是自己从琼石门中取了三瓶的“琼石元浆”。
果然与此物有关!
乙道尊一抬手,示意归无咎往上去看。
此地气机,对于御空飞遁已经没有限制。归无咎缓缓抬身数丈,双目视线越过那浮空巨石的高度。
归无咎一望之下,不由一怔。还真的是一个“漏斗”?
在这黑色的巨石表面,赫然出现一个圆坑,宽度不过二三尺。圆坑之中盛满莫名的液体,但是看上去灰蒙蒙的一片,却和“琼石元浆”并不相似。
仔细感辨气机,终于发现。那上方的钟乳石和这浮空黑色巨石的下方石尖处,虽然都甚是湿润,但是明显所产的不是一物。
那山壁的钟乳石中,不知滴落下来什么奇物,落在黑色浮空“漏斗”之中蕴养。最后的成品,再度滴落在地下小池中的,才是琼石门引以为至宝的“琼石元浆”。
似乎要归无咎看得更清楚一些。乙道尊把手一引,气机聚敛成一颗明珠,缓缓移动到“漏斗”旁边。这远远看去黑黝黝地一汪汁液,立刻显化出本来面目。
归无咎见之讶然。原来,这“漏斗”小池之中,竟似不是一物,而是内外数层汁液,面貌性状绝不相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