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在那“钟乳石”滴落的正下方,有碗口大小的一团。透明无色,清浅幽微,但是看上去又似乎甚有粘性。其清醇之处,说是清酒,粘性不足;说是蜂蜜,色泽又不至于如此纯净。
在这一摊透明“蜂蜜”外面一圈,约莫巴掌般的宽度,却是微微泛着乳白色的半透明液体,粘性似乎也弱了一些,看上去勉强像是“米汤”。
至于“米汤”又外面一层,尽是墨色,凝成一道黑色的圆环。
到了最外围一大圈,终于返璞归真,完全化作清水的之形。此时方能看到,这“漏斗”上圆坑的边缘,有着许多裂隙。正是这最外层的“清水”,经过重重渗透之后,终于滴落下来,化成琼石门声名远扬的异宝“琼石元浆”。
在当初入手三瓶元浆之后,归无咎就隐约生出感觉,此物虽然神效,但是气象却是粗疏雄壮,似乎并未能算是最上乘的宝物。
现在归无咎仔细评判。
眼前几种灵液的等第,似乎是那小池最中央的“蜂蜜”品质最高。其物泊然幽微,纯于五气,却又示作水形,乃是相当于“五行丹水”一层的奇物,但是论珍稀必然远远过之。
第二层那“米汤”,品质逊于“蜂蜜”。虽然显化五色,清浊分辨,但是圆融收敛之气象,依旧是堪称精纯无暇的奇珍。
而后“墨汁”较之“米汤”稍逊一筹,“清水”较之“墨汁”又逊色一筹。二者皆有气象不纯、品性躁烈之处,只是多寡有别而已。
至于自“清水”之中分化出来的“琼石元浆”,乃是四等之下的最下品。
当然,所谓“下品”,是针对池中四物而言。若是和修道界中万千异宝相较,依旧是一等一拿得出手的珍品。
归无咎出神片刻,终于问道:“敢问此物何名?有何妙用?”
不必多言,归无咎所问之物,自然是品阶最高、也是四种灵液之元始的“蜂蜜”。
乙道尊肃然道:“此物方是我琼石门真正的镇派奇珍。名为‘清妙玄露’,远非‘琼石元浆’可比。”
“至于此物之妙用,有十六字称之。”
“升降有序,显微明数;
玄景象形,神气有主。”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锦缎作薪任取之
旋即,乙道尊为归无咎解说这“清妙玄露”的奥秘。
其中妙理,玄之又玄,涉及一身气机与神意的运转之秘。归无咎听乙道尊论述良久,也只是略窥门径而已。
最后,乙道尊言道:“试举一例。若是一凡夫俗子,命其将一团柳絮投将出去,抛到数丈之外指定位置,其可行否?”
归无咎摇头道:“断然不能。”
若投掷之物是一件重心稳定的重物,如羽箭,标枪,石球,铁块。那么久经锻炼的体格健壮之士,十余二十丈内,别说投掷到指定位置。就是设立圆心标靶,让其准确命中,也不是难事。
但是若是抛掷的不是此类物品,而是轻飘飘的柳絮,那么定然无从发力,更加谈不上运转如意。
乙道尊言道:“我辈修道中人,元气运转精微。别说是一团柳絮,就是千团百团,将之各自挪移到指定位置,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若是一身元气法力,本身就紊乱难定,纷繁如麻呢?”
归无咎闻言一怔,若有所思。
乙道尊微微一笑,道:“此时我辈自身的神意法力、就恰如一团杂乱的柳絮。”
“而‘清妙玄露’的十六个字:升降有序,显微明数;玄景象形,神气有主。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绝佳注解。”
无论是神意还是法力,得了“清妙玄露”的妙用,就好似将一枚轻飘飘的柳絮之中,安上了一个“铁核”,一个具备重心、沉重而有质感的“核”。
在神意法力纷繁变幻之际——譬如破境之中遭遇波折;发明、修炼新的神通道术出现变故;甚至心魔四起、气息纷纭。此时修道之人一神神气,恰恰如同无量万千团浑无所定、纷纭变乱的“柳絮”。
有“清妙玄露”襄助,修道人身上的每一丝神气,都仿佛从纷乱无形,变成具象清晰、沉甸甸而有质感的有形实体。操控起来,难易是霄壤之别。
修道之人,通常一身气机都是玄微无形,混冥漠漠。唯有在破境之后,精神状态臻至一种极为高昂的奇妙境界,才会感受到周身气息宛如实体,胜似水银流动。
听闻此喻,归无咎缓缓点头。若是有神妙之法,将修道人的神气感应,时时刻刻维持在破境之后的铅汞流行的高明状态,此物之妙,的确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了。
有此灵物在手,不说修为深湛之士再无心魔入侵之危,就算推演试炼各种凶险的神通妙术,也可完全杜绝了风险。
乙道尊又言道:“乙某之所以一再追问道友有关‘剑婴’之中的法门,原因也在此处。”
“据乙某事先推断,道友修习‘剑婴’法门,若是迟迟不能加快进度,原因无非在知见障、神运障、二心障、修行障四大难题。”
“若是知见障、修行障倒也罢了。这等从无到有、探索建立的门径,乙某也无能为力。但若是神运障、二心障两关,难在神思繁缛,如同一人运使千百道线索,纷乱如麻。正是‘清妙玄露’大显身手的场合。”
说到这里,乙道尊叹息一声,道:“没想到……”
尽管乙道尊欲言又止,但是归无咎品味“清妙玄露”的原理,已经已经完全明白了。溯回往事,蓦然回忆起百年前自己的修行之旅的起点。
因为资质较差而又身为冲霄阁弟子的缘故,归无咎能够将大量的“碧梧纯元丹”当食粮一般服用。可是今日之物,又岂是“碧梧纯元丹”可比?
这“清妙玄露”是神气显微之药,与增进修为似乎无关。
但是道理分明,若是那原本犹如柳絮般去住无定的神意气机,仿佛化形铅汞,那么运使之时,气力之猛、循环周天之流利顺滑,必然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
保守估计,也有数倍之功。
不仅如此,因为此种提升修为的办法,与普天下各类旨在温养气机经脉的药物,道理都截然不同。所以哪怕是诸般提升修为进境的秘药都已用尽,也不会与“清妙玄露”的功效产生冲突。
只可惜,如此使用此宝,却有暴殄天物之嫌。
此药从来都是琼石门中历代天玄上真,在研磨新法、功行境界有所突破的紧要关头,才服上一滴两滴。今日之前,若是有谁想到将此药当做提升修为之药来使,那简直是世间至为可笑的笑话。
对于乙道尊先前为何踌躇,归无咎也隐约猜到了。作为五等灵液的最下等,已经是号称一年仅得一滴。那么这“清妙玄露”……
乙道尊似乎看出归无咎的疑问,淡然道:“本宗‘琼石元浆’的产出,说是一年只产出一滴,其实有些不实。”
归无咎闻言一怔。
乙道尊道:“当然,本宗并未虚言夸饰,以抬高这灵液的身价。数十万载之前,本宗立派先祖,偶然发现这座秘境、并借此创下基业之时。琼石元浆,的确是一年产生一滴。”
“但是,这石中其余四种灵液的演变,均以‘清妙玄露’为根本。‘清妙玄露’积攒愈多,其余四种灵液的出产也就愈快。时至今日,本门琼石元浆,已经到了一年出产四滴的程度。”
“数十万载以来,本门历代天玄上真所用掉的‘清妙玄露’,与石中剩余之数大致相当。若是点滴未用,‘清妙玄露’再多一倍,恐怕‘琼石元浆’今日已经有了一年八滴的规模。”
归无咎望了望那巨石之中“清妙玄露”的规模,不过一口大碗的容量。按修道界中以滴计数,不过两万滴上下。
琼石门历代上真,数十万载以来,也只用掉了此数,可见其用度节省,以及对此物的珍惜。
归无咎心中默默计算,以琼石门立派于此四十万年计,总共产出“清妙玄露”四万滴,平均十年产出一滴。此物之难得,的确胜过‘琼石元浆’百倍。
乙道尊又道:“此物之用法,与‘琼石元浆’相同。每三四日服上一滴,可维系效用。你若需要多少,尽管自取便是。”
若在昨日之前得到消息,“清妙玄露”对于归无咎来说,是绝大的惊喜。
只是“阴阳升降大药”看到曙光,此时再多了这一道机缘,虽然依旧弥足珍贵,但到底是锦上添花,归无咎已经颇能自持了。
弥补“玉鼎失足”之法,有两条路。
其一是通过各种天生神物、后天灵药,直接补全自家资质。这是釜底抽薪之策。如三劫莲、藏象宗神物,和如今两道大药相配合的法门,都是这一条路。
第二条路,是通过各种丹药、秘法,甚至“元玉精斛”这等宝物,提升自己的修行速度。这是治标之策,仿佛渡河之筏,只能济一时之急。指望自己原本七八品的灵根,通过外力强化千百倍修行速度,仿佛揽月摘星,终究渺茫。
归无咎也曾幻想过通过二炼元玉精斛,将这一条治标之路走宽,走通。但是现在看来,到底是第一条路更加光明一些。
如今“二相三匀大药”和“阴阳升降大药”的进度,仿佛第一条路的百里之旅途,已经行走到了七十里处;现在自琼石门再添喜讯,好似第二条路,从十五里一跃走到了四十里处。
虽跨越之大,依旧令人欣喜;但是毕竟是另外一道独立道路的分枝。论进境潜力,意义不若前者之大。
但凡事作两手准备,才能有备无患。现在“清妙玄露”放在归无咎面前,他有焉有不取之理。
只是,取多取少,归无咎思虑一阵,忽觉陷入两难。
归无咎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尽管此物对于琼石门意义极重,一旦取之就意味着欠下极大人情,这些他并不放在心上。可乙道尊这“听凭自取”的许诺,还真的给归无咎出了一个难题。
“清妙玄露”使用不断的话,一年用度在百滴上下。本来归无咎不愿多取;但是若取得少了,此物便只有暂时留存,留待将来再用。
浅显易见的事实是。五十二年之后,“元玉精斛”就将完成第一次炼化,对于金丹境的修行同样能够提供十倍的增幅。
“清妙玄露”和元玉精斛提升修为之功道理不一,效用自然并不矛盾,可以说是“乘法”的关系。归无咎决不至于蠢到将两者分割开来,前数十年单用“清妙玄露”,五十二年后单用“元玉精斛”。唯有形成合力,近百倍的修行速度,到那时再苦修十余二十载,元婴境便可轻易成就。
但是修道之旅,光阴宝贵。若是让归无咎放弃眼下一个修行速度增长数倍的机会,白白等上五十余年,那他也并不愿意。
解决的办法也简单,那就是取走“清妙玄露”的数量,远远多过五十三年之用便可。自今日起,持续服用,一直延续到“元玉精斛”成型之后。
这时,乙道尊忽然伸手一划,神通起处,顿时开辟出一道空间门户。
归无咎为之愕然,不知乙道尊是什么意思。
乙道尊蓦然转过身去,喟然道:“取走‘清妙玄露’之后,你便就此处离去。乙某眼不见为净,也就不那么肉疼了。多少任取,只是勿要断了我琼石门的根本便可。”
乙道尊贵为人劫道尊,竟然也在言辞中意外的体现出风趣洒脱的一面。此言举重若轻,一旦出口,原本凝滞的空气陡然轻松了许多。
归无咎不再犹豫,取出一方尺许高的琉璃净瓶。反手一甩、一摄,将那“漏斗”之中的清妙玄露卷走大半。
转身郑重一礼,便往那空间通道之中钻了进去,身影一闪而逝。
一切,都在不言中。
……
待归无咎离去之后,乙道尊转身一望。见到原本两万滴上下的“清妙玄露”,如今只余下八千余滴,眉头一皱,显然有些肉疼。
乙道尊的本意,是为襄助归无咎在十二年内渡过“剑婴”难关,顺利破境元婴。没想到,归无咎竟然一口气取走足够一百二十年用度的“清妙玄露”,下手着实有些黑了。
“清妙玄露”本身倒不是问题。毕竟按照往常进度计算,前后数十万载,也就用了两万滴而已;八千滴存留也足够用了。
只是门中弟子用度更广的“琼石元浆”,自今日起,却会从每年出产四滴,降低到不足两滴。
然而,不过两三息的功夫,乙道尊皱着的眉头又骤然舒展开来。
乙道尊可不是浅薄市井之人,所谓“听凭自取”言不由衷,只是应付场面的漂亮话。此言既然出口,无论归无咎取走多少,他都会接受这个现实。
归无咎天资再高,目前也只是在金丹元婴境中打转。此等境界,还逃不过道心因果。今日他得了琼石门的重礼,便是结下了大因果。所得越多,因果越重。
将来谁赚谁赔,还真说不好。
另外,对于此次隐宗入世的大局,表面上看是江离宗芈道尊最为积极,一力操持,而乙道尊乃是保守持重之人。但是他之所以谨慎,不是无欲无求;反而是因为利害关系实在太大,非有万全把握,策不虚发。
琼石门的立足之地,恰在圣教祖庭势力较为薄弱的一片地界。若是隐宗成功入局,琼石门有极大的机会,掌握相当于一座界天的广大地域。
该下注的时候,半点也犹豫不得。
Ps:一开始周围乱七八糟的声音,有些躁动。但是写着写着也就正常了。不知不觉,大年三十也写(水)了一万字。大家新年快乐。
第二百四十九章 以曲为直计 怙持双全法
自琼石门回返,已经是七日之后。
清莱台洞府之内。此时归无咎端坐于一方玉案旁,指尖清光流淌,似乎是在刻印一封符书。不多时,写迄之后,将那符书封好,遥遥一掷,飞向洞府之外。
这是芈道尊及隐宗诸位同道就一件事征询归无咎的意见。这封符书,正是归无咎的回执。
所说之事,依旧是有关于“阴阳升降大药”的余波。
堂庭地脉,有一家名为玉清门的隐宗。这一派在当代还算兴旺,门中有三位天玄上真坐镇。但是说到立派根基,终究尚浅。门派所属,虽在二三万载之前寻到两处小界,但是其中都是荒芜之极,并无物产。
数月之前,芈道尊定下搜寻小界灵药的谕示,玉清门掌门黄松子不及多想,便迅速回复道尊座前,言道门中并无目录中所有之物。
当时黄松子的师兄,玉清门另一位天玄上真痴云子正在闭关之中,并未及时与闻此事。直到数日之前他功成出关,问得消息之后,连忙找到黄松子面前,平白生出一场波折来。
原来,玉清门现在的山门要地,号称“千峰朝止、万流归宗”的浦月界万里云峡,并非其宗门最早建派的根本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