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试练东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灵山尊者

    说这个,其实问题最大的还是贾诩,因为他是祖茂派到西凉的人,结果他却跟着董卓走了,西凉密探群龙无首,被封锁后,没有立刻拿出手段。

    张易说这话,其实是敲打贾诩,只是拿祖茂作伐。

    贾诩只能低头不吱声。

    时过境迁,张易也不再多说,于是对贾诩说:“在我看来,这个楼里,就这个花名册最有用,希望你能利用起来,让我坐在家里,也能清楚天下事。”

    张易批评祖茂来敲打贾诩,就是希望贾诩能认真对待情报的事情。

    祖茂其实干得不错,除了皇上驾崩时,被朱儁和陇西世家联手封锁了消息。现在祖茂调走,整个密谍系统全部交给他,这是对他委以重任,因此贾诩躬身一辑道:“卑职自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厚望。”

    被张易当面数落,祖茂就在边上傻笑,他已经被张易委派了新任务。就是联合十三家扬州豪商,在大汉重要城市建设钱庄,统一命名为吴郡银行。

    银行推出一元的银币,等值一千汉五铢,还发行十元的银票,用于异地汇兑和大额贷款。以后扬州和骠骑将军府所有官员和将士,都用银币发放薪水,不再是原来的钱粮。

    吴郡银行总行设在吴郡城,已经建成,祖茂这次来金陵,除了交接密谍系统,就是建设吴郡银行金陵支行。

    郭嘉笑着对祖茂说:“祖老师以后坐在家里收钱就可以了。”

    “那怎么行那点利息还不够我养人的,有了银行,老兵互助会里的退伍战士,就能贷款办工厂,我手里有个皮鞋厂,准备扩大规模后分出去,奉孝要不要弄一份”

    “不用,卖皮鞋不合适我,老师把报纸给了我们情报部,我还是找文和谈谈合作的事情。”

    张易立刻说:“吴-郡商-报是给奉孝的,金-陵商-报由文和做,销路可以合作,报纸却要自己办。”

    贾诩一听,懵了,狐疑地看了祖茂一眼,然后问张易:“金-陵商-报是什么”

    郭嘉立刻从身后背包里取出一份报纸,对贾诩说:“吴-郡商-报首期,给你借鉴一下。”

    贾诩打开一




31、送别本初
    贾诩还明白,那几家铁器工厂的招工广告,肯定也是张易授意的,目的就是吸引其他州的人来扬州。来这里的人当然不可能都去打铁,自然就分流到其他工厂里。

    现在各州都在开发,再不会放任流民离开,吴郡大开发,各种工厂林立,张易想解决用过荒,只能用工钱最高的铁器作坊来吸引人。

    造船代表国家的工业水平,张易已经把越来越多的钢铁,用在海船和港口上,两千料以上的海船龙骨都是钢铁浇注的,底舱内部都铆上铁板,支撑全部是钢架呈三角型铆固,连水密舱都是用钢铁加固分割,目的就是增加底舱的重量,不需要压舱石就能让船只平稳。

    张易知道,这些设计都是相当奢侈的做法,但是只要船厂建好,巨大的钢铁需求,就能刺激幽州钢铁产业的进化。

    钢铁含碳量影响钢质的硬度和韧度,原理张易都说了,到底该怎么平衡,已经有很多兴趣组在研究。包括船只,到底用多少钢材最合算,同样有人在研究,以后船只自然会降低用铁。

    张易对北方胡人封锁铁器,却对会稽南方敞开供应,海岛上出产的各种新式农具,主要贩卖的地方就是会稽南方。

    魏记粮行通行天下,他们售卖的晶莹透亮的大米,大多来自会稽南方,充沛的雨水,温暖的气候,可以让大米一年两熟。

    自从许昌被灭后,平东军打下的地盘,都是交给张氏族人开垦,现在江边除了颍川的老宅和留地的张氏,其余张氏都搬迁到会稽南方,几百个张氏村庄藏在山坳里,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他们开垦水田出产的大米,只需顺流而下就到了海港,然后就被魏记的海船运走,外人都以为是魏家自产的,其实最多十分之一来自魏家。

    张易知道,往后两千年,战乱主要集中在北方,他不敢指望自己百年后,后世子孙还能像他这样死死压制住游牧胡人,把整个家族迁徙到沿海山区,执行的就是留候避世保家的家训。

    只不过他做得更好,因为山区河流往下的入海口,都有繁华的海港,而开发海港的都是中原迁徙过来的士族世家,下游有代表文明的士族聚集,上游张氏就不会沦落为贫穷闭塞的野人。

    汉仁帝驾崩,张易彻底摆脱枷锁,特意平衡两京势力,还装着不偏不倚,无非是让他们谁都不要来管他,让他可以放开手脚,为自己的理想而活。

    张易给自己的目标很简单,有生之年力保大汉一统,用中原士族的力量,把东南沿海全部开发出来。

    至于透露世界地图,什么绕道南海可以去天竺,完全是随口说说的,为的是忽悠士族,让他们不要把眼光放在中原争霸上,集中精力开发沿海港口,大米就是张易首先拿出来的见面礼。

    农耕时代,粮食是最主要的产品,在南方还是荒蛮之地时,张易就让魏家和张氏来会稽种植大米,现在米饭在洛京城里还是上等的膳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得起的。

    张易还用大米来生产白酒,保持高昂的米价,持续吸引世家开发南方。南方除了大米,还有水果,甘蔗和橡胶,是张易用来拓展南海航线的利器。

    历史上,一直到唐代,西域胡商进贡白砂糖后,中原才知道用甘蔗熬制砂糖。张易明明知道砂糖怎么制作,在条件不成熟时,就是不说出来。

    现在平东军已经攻占交州的朱崖郡,找到粗大如竹子的甘蔗,开发南方沿海



32、布局南方
    烟花散去,大典正式结束,张易在卫队簇拥下,陪着两位夫人,抱着两个孩子,走向停车场,停车场上有好多辆马车,张易家的是四轮马车,除了正面镌刻着金色五颗星图案,和其他豪华马车没有区别。

    金色五星是张易设计的徽章,代表他骠骑将军的身份,下一步就是改革军制,在骠骑将军府实行军衔职位双轨制。

    因为打仗时,将士的职务弹性很大,都尉都可能带一万兵,没有战争时,将军也可能去教书,按照职务很难定薪水,有了军衔制,用积功升迁的军衔来定薪水,才可以让军心更稳定,到了紧急征兵时,按照军衔,就能把各级将士的职务定下来。

    张易坐上马车后,就闭目养神,心里盘算着军衔的等级,思量着要不要直接把后世军衔照搬过来。

    忽然感觉一个柔软的小手拉住他的手指,还摇了摇,张易睁开眼睛,是张鲲从蔡妍怀里伸出手抓住他,眼睛却闭着不敢看张易。另一个儿子张鹏在对面乔蓉怀里,还伸着头往窗户外面看,显然对刚才的烟花没看够。

    两个孩子都是三岁,张易回家后,他们才认识张易,张易回来后,整体在外面忙,很少和他们在一起,两个孩子都有点怕他。

    今天带着他们出来玩,算是和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一天了,见到张鲲主动拉他的手指,张易就问他:“是不是还想看烟花啊”

    张鲲把眼睛睁开,还没回答,张鹏就转过头问张易:“还有吗我们再回去放烟花吧。”

    张易还没回答,张鲲就在边上说:“阿爹,我想跟你一起玩。”

    “噢,是玩烟花吗”

    “不要烟花,我想坐你腿上。”

    “为什么呀”张易以为是蔡妍教的,就逗张鲲说。

    “戏况每天都能坐在他阿爹腿上玩,我也想坐你腿上。”

    张易听得心里一疼,戏况是戏志才的儿子,和他们差不多大,从洛京时,三个小孩就丢在一起玩,想不到张鲲会羡慕戏况,每天能坐在父亲腿上玩。,

    张易把两个孩子接过来,一腿一个,然后问他们:“阿爹马上要去南海玩,你们想跟着阿爹去吗可以坐在阿爹腿上坐大船。”

    张易后世也没去过南方,现在交州已经打下来,就想去南方看一看,慰问一下平东军,再看看南方出产的野果和野菜,有哪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行程已经定下来,几天后就要出海,既然小孩想跟着自己玩,不妨带上他们。

    蔡妍和桥蓉两个脸色都变了,在她们眼中,南方荒蛮之地,到处都是瘴气,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去南方,但是,张易说的话,她们却不敢反对。

    张鹏立刻说:“不去,乘船会头晕,我要在金陵玩。”

    张鲲却说:“我要坐在阿爹腿上坐大船。”

    张易就对两个小孩说:“那张鹏就在金陵玩,我带张鲲去南海玩。怎么样”

    张鹏立刻说:“我要到金陵去玩拉杆球。”

    张鲲还是说:“我要坐在阿爹腿上,跟阿爹一起玩。”

    拉杆球是金陵博学院科技馆里的大型机关游戏,只要一拉杆子,一个铁球就开始滚动,滚动中铁球会触动一个个机关,机关再带动木头小人都动起来,里面含有很多物理知识,不仅小孩喜欢,连大人都觉得新奇。

    张易笑着对两位夫人说:“你们看,两个小人志向不一样的,张鲲还是跟着我走一圈,让他跟战士多接触,多攒点阳刚之气。”

    “好啦,不要解释啦,



33、张易遇刺
    受生产力影响,土地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生活需求,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张易用海路把东莱,江南和南海三大经济圈紧紧相连,汉朝文明中将无可避免的加上海洋元素。

    因为郭嘉和陈琳留守吴郡,跟着张易去南海郡的孔融问张易:“南方不缺粮食,人也不少,为何南方发展跟不上北方呢”

    “因为他们靠天就能吃饱,根本不需要勤劳致富。”

    孔融若有所思,典韦却问张易:“南方的土地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张易点点头:“我只说一点,南海郡雨水充沛,常年温度都和夏天一样。其他等你去了,自然就知道什么叫老天爷赏饭吃。”

    然后指着南方笑着对孔融说:“等质朴勤劳的北方百姓涌向南方,将会和那里的肥沃土地产生剧烈变化,只要发展海运航线,大汉就能爆发出勃勃生机。”

    两天后,船队到达章安港,也就是后世的台州,张易终于忍不住了,对孔融说:“从大船岛过来,沿途看了几个港口,就没有看到像样的城池,我们上岸看看,港口收的税到底去哪里了”

    孔融笑着说:“我是扬州稽查使,手下税务稽查每年都会巡回查账,这些港口的税收都用到往上游修码头和修路上,就算有人贪墨,数额也不大。”

    张易立刻说:“那就算了,你记下来,今后三年,港口所有税收,用在城廓修建上,至少修成七里之廓,城墙必须超过三丈,水陆城门都必须有,城中道路和排水仿照金陵城,三年后,我要来验收。”

    从章安港往南,上游的土地都是张氏各家的,为了让他们开垦更多的土地,当地官吏会主动帮他们把路和码头修好,真正得利的是各家族。这种事情,张易不管,是没人敢管的,张易以前没管,是为了让那些家族落地生根,现在和孔融唱个双簧,就是要重回正轨。

    会稽的山阴和余姚,吴郡和金陵,张易都没有筑城,实在是没钱,也没必要,但是想发展海洋运输,就要让港口城市化,指望港口现有的人口,慢慢发展成城市,至少一百年,如果建了城池就不一样了,建城所需各种资源首先就拉动一批商人前来,然后生活物资就得跟上,强行刺激经济情况下,也许十年不到,港口就会变成真正的城市。

    张易下达各港口建造城池,主要原因是,现在他的手伸不到内地,就在自己领地内扩大内需,集中全部力量发展领地,只要把商人吸引过来,商人会帮张易招募内地人过来工作定居。

    张易把命令发出后,自己就去南海了,张纮张昭等人在金陵,接到张易的命令后,赶紧召集众官员开会商讨,张纮开场白就是:“吴候最新命令,沿海现有港口三年内建好城池,规模不低于七里之廓。”

    张昭在边上补充说:“城墙必须超过三丈,城内道路和排水,要像金陵看齐。”

    下面几百个官吏听到后,全都炸了,纷纷交头接耳。

    “现在沿海有九个港口,就是要建设九个城池。”

    “还是三年内全部建成,有这么多人力物力吗”

    ……

    一片哀嚎中,忽然冒出一个清亮的声音:“哈哈,一群井底之蛙,没见识!筑城是赚钱的大买卖,懂吗”

    金陵官邸区的大会议室,模仿后世的扇形阶梯会议厅,只是主席台很高,前排人员要靠着椅子仰望才行,因此主席台上的人对下面一览无遗。

    张昭朝下面一看,就对着铁皮喇叭说:“周瑜,说话客气点,有话到台上来说。”

    庐江周氏是士族,搬迁到金陵后,周瑜在金陵政学院就读,刚出仕就被张竑看中,招为州牧府秘书郎。

    秘书郎属于级别很低,权力很大的清



34、家国天下
    破甲锥,平东军这里只有斥候部队的三发袖弩可以装备,斥候部队都是主将的耳目,非亲信不能带队。

    张易跑上栈桥后,一拉准备冲上去的典韦:“蛇形跑回船,穿好铠甲再下来。”

    为了不起眼,一起下船的只有张易和典韦,都是便装,身上连腰刀都没有带,刺杀的人却是平东军斥候,而且刺客至少八人,事先埋伏在栈桥边的商店内,听声音就知道他们的三发袖弩都只发射一发,两人返身作战,肯定要吃亏。

    两人在栈桥上跑出几十米,才直线往船上跑,到了船舷上,张易才回转头往后看了一眼,居然没有人追出来,栈桥上忙碌的水手只是惊讶地看了张易两人几眼,就忙活自己的事情,一点都没有引起骚动。

    南安是会稽最南的港口,因为平东军大本营在这里,要比沿途港口都繁荣,留守南安港的校尉张鹄,午睡刚醒,起床后准备到军营转转,结果还没出府门,手下心腹军官跑进来对他说:“骠骑将军在港口遇刺。”

    “骠骑将军张易怎么来啦在我们港口遇刺谁干的”张鹄震惊得连问四句,才理解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刺客跑了,用的是破甲锥,不管是谁指使的,将军都脱不了干系。”

    平东军有几十个营,因为采用轮换进攻制,各营在南安港都有自己的据点和人手,和留守校尉府协调辎重和修整事宜,各营都有人在南安港,手里都有破甲锥,张鹄手下当然也有。

    “我还没有得到骠骑要来的消息,刺客已经埋伏好了,未必就是平东军的。走,我们现在就去港口,对了,骠骑受伤了吗”

    “平司马听说港口有人刺杀,第一时间就带着卑职等人赶到现场,稍微得到点消息,就让卑职通报将军,刺客有八人,现场只挖出六支破甲锥,地上却没有发现血迹。平司马猜测,骠骑将军很可能挨了两锥,只是跑得太快,应该又用衣服捂住伤口了,血迹没落下来。”

    “刺客是谁的人,查到没有”

    “据商店的目击者说,骠骑反应很快,躲避后立刻就跑回船上了,那八人见到来不及追杀了,就立刻从后门跑了。那八人都是平东军标准装束,在这里很常见,没抓住现行,很难找出来,当然,商店的人当时不知道是骠骑将军遇刺,否则拼死也会留下那八个刺客。”
1...383940414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