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逍遥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写完了请柬,王普又想起了那匹叫做‘铁山’的马。确是一匹好马,但五千贯……估计也够李牧那厮心疼的了,倒是便宜了那个马主,五千贯啊,足够他离开长安,找到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小富豪,逍遥一世了吧。

    王普想得不错,若这匹马真的是今天他见到的那个马主的,他或许真的会带着这笔钱远走高飞。但很可惜,他并不是这匹马真正的马主人。

    ‘铁山’真正的主人,名字叫做叠罗支,也是一个突厥人。今天参加比赛的马主,叫做阿尼罗,是叠罗支的舅舅。而叠罗支,则是颉利的儿子。也是他目前,仅存唯一的儿子。颉利的其他儿子,都死在了李靖突袭突厥大营的那场大仗里了。

    突厥人地位等级森严,衣食住行无不有所体现。叠罗支的母亲,只是一个陪嫁的婢女。一次颉利酒醉,迷糊之中临幸了她,生下了叠罗支。虽然他是颉利的儿子,但与其他母亲家世尊贵的儿子相比,叠罗支的地位非常低,也就比颉利的帐下亲兵稍微高那么一点。要不是颉利的其他子嗣都死了,都够呛能想起还有这么个儿子来。

    颉利被俘虏到了长安之后,因李世民许诺,把家人还给他,叠罗支和他的母亲,还有颉利的其他妃嫔,才得以从战俘中被挑选出来,送到了官府在郊外赐田给颉利盖的右卫大将军府中。颉利做了半生的可汗,花销从未考虑过多与少。而官府给的月俸毕竟是有数的,在颉利的大手大脚之下,没多久便要捉襟见肘,不得不节省开支。

    颉利的府邸中,依然按照突厥旧例行事,所有人都是按级别得到供给,叠罗支作为颉利目前唯一的子嗣,日子还过得去。但他的生母地位卑微,日子就艰难了,吃穿用度与下人等同,肉都吃不上一口。

    叠罗支也没有余钱给母亲,无奈之下,想到了颉利赐给他的马。于是他牵马来到长安西市,打算把马卖掉,换来钱财改善母亲的生活。没有想到竟然在西市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舅舅阿尼罗。阿尼罗见叠罗支要卖马,又见这马生得不错,正好得知了要举行马赛的消息,便建议叠罗支不如去参赛。也许能得到奖金,哪怕第三名也能拿到一百贯,比卖马划算多了。叠罗支便答应了,谁也没想到,这匹马竟如此争气,不但拿了头名赢得五百贯,还卖出五千贯,前后获利五千五百贯!

    而且其中五千贯还是五百两黄金,拿去换铜钱,还能多换两成!

    阿尼罗不是没想过拿着钱逃走,但他又一想,自己年岁不小,而且也没有什么亲人。现在好不容易寻得了妹妹和外甥,一走了之,心中便一辈子留下了疙瘩,还是拿着钱来找叠罗支了。

    叠罗支从未想过一匹马能换这么多钱,看到满箱的金子,吓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他深知,如今整座右卫大将军府也没有这么多钱。他赶紧把箱子盖好,拉着阿尼罗找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舅舅,这钱……不能露!”

    阿尼罗不解地看向外甥,道:“为何?你不是急着用钱么?”

    “舅舅,若是让父亲见到了,这钱还是我的么?”颉利已经被剥夺了汗号,封了右卫大将军,故此叠罗支只以‘父亲’称呼:“舅舅,现在已经没有突厥了,我们在大唐皇帝治下,不能如从前那样考虑事情了。”

    阿尼罗点点头,道:“那该如何做?”

    叠罗支思忖了一下,道:“舅舅,给我留一百贯就行,若有人问起,我就说是卖马所得。其他的钱,你拿去先在马场不远的地方置办一处宅子,剩下的都先收好。过几日我得机会再去长安城,一定要亲自拜会一下这位逐鹿侯!”




第4章 君臣闲谈(求首订)
    李牧一大早,便来到宫中请见李世民。

    以前他是五品工部郎中,没有随时请见的资格,但现在他已经是正四品的工部侍郎,有这个资格了。李世民是一个勤勉的皇帝,早早便也起了床。但李牧来得还是早了些,他还没用完早膳,因此长孙皇后也在身旁。

    听高公公说逐鹿侯求见,长孙皇后便要回避。李世民制止了她,道:“李牧这小子,与其他官吏不同。在朕心中,倒像是一个子侄一般,无须太过避嫌。”说着,对高公公道:“叫他进来吧。”

    高公公听在耳中,心中诧异。他从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伺候李世民。不知见过多少人物,但还未有过一人,在李世民口中得到过如此‘特殊’的评价。皇帝的子侄,那便是皇亲啊。难道在陛下的心中,已把李牧看做是皇亲了么?

    高公公如此一想,更加骇然,打定主意,以后更要对李牧友善。

    不多时,高公公便把李牧带了进来。自打李世民得以搬到太极殿,李牧还是头一次在宫里见他。上次来到太极殿的时候,他和李渊喝多了爬上屋顶,那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今时今日,这座大殿已经换了主人。

    李牧不知怎地,忽然有些感慨,便显得略微走神了。李世民哪里知道他在想什么,见他行礼行了一半怔住了,低头看看碗里的粥,道:“来得这么早,没吃饭?”

    “啊?”李牧缓过神来,不知如何解释,只好借坡下驴,道:“回陛下,是没吃。”

    为了加深可信度,李牧还舔了一下嘴唇。

    李世民大皱眉头,他其实没有赐臣子食物的习惯,但他毕竟昨天还求了李牧一件事,今天人家一大早就来回话,饭都没吃……这要是不赐粥一碗,也显得太过凉薄了些。长孙皇后在旁看着,没等李世民说话,便让宫娥又拿了一副碗筷过来,抬手唤李牧:“逐鹿侯,过来一起吃。”

    李牧瞥向李世民,李世民虎着脸,道:“皇后都如此说了,你便过来一起吃吧。”

    “臣谢皇后赐粥。”李牧其实早晨吃饭了,但是此时为了圆谎,他必须得装作很饿的样子。好在他这个年纪,多喝一碗粥根本就感觉不明显,当下接过粥碗,啼哩吐噜扒拉进去了。

    长孙皇后还从没见过如此吃相的人,惊到无语,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没想到逐鹿侯如此饥饿,再来一碗?”

    李牧见陶盆里也没剩多少了,摇了摇头,道:“臣垫一垫就行了,臣来请见陛下,是有正事要说的。”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还挺好,没忘了正事……说吧,昨天答应朕的事情,办成了么?”

    李牧点头道:“回禀陛下,事情已经跟宿国公说了。”

    想起程咬金的惫赖样子,李世民也是头疼,道:“他就答应了?”

    这会儿不邀功就是个傻子,李牧道:“程伯父起初是不答应的,臣与他讨价还价,最后答应了。”

    “说说。”

    “唔……”李牧迟疑了一下,道:“臣替陛下许给了程伯父马赛的独营之权。”

    “又僭越!”李世民拍了下桌子,碗和盆都颠了起来,李牧吓得一缩脖。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道:“陛下,你得容人把话说完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是谁说的?”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压住心火,道:“朕几时许给你独断之权了?李牧,你不把话说明白,今日朕必罚你!”

    “是是是……”李牧赶紧离席躬身:“陛下,臣以为,这不能算是僭越,就应该这么做。只是因为陛下对做生意不了解,才会觉得臣僭越了。”

    李世民沉着脸没说话,李牧咧咧嘴,继续说道:“陛下,这马赛能赚钱的前提之一,就是它得是独一份的。陛下您想,若长安城中,有四个马场,同时举办比赛。百姓会去看哪个?”

    李牧自问自答,道:“或许,哪个精彩看哪个,又或许,哪个离自己家近就看哪个。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分散。分散了,这钱可就赚不到了。陛下毕竟不能像臣一样大张旗鼓地做生意,若想通过马赛得利,那就得保证长安城中就只有这一家马场。否则钱从哪来啊,陛下。”

    “唔……”李世民没有着急回应,旁边的长孙皇后听懂了,昨日李世民回来之后,已经把事情跟她说了,出声道:“陛下,逐鹿侯此言有理。”

    李世民不置可否,道:“你只管说,最后如何定的。”

    “陛下,最后是这么定的。马场除去开支的纯利,陛下、程伯父、臣,各占三成。余出的一成,则奖赏给马场的掌柜和伙计们,作为月例之外的奖金,前提是马场的收入逐步增加。此外,为了陛下名誉考虑,给陛下的纯利,则以马场使用了皇室的土地为由,由程伯父出面赠于内帑,陛下自然是不要的,但程伯父深感皇恩浩荡,一定要有所表示,陛下三番五次推辞不得,免为其难收下,并承诺用之于民。”

    见李牧说得一本正经,长孙皇后有些忍俊不禁。李世民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恼道:“你这样说,是把朕当成了巧取豪夺之人了么?”

    “不不不,陛下绝对不是这样的人。是臣胡思乱想,陛下若不同意,那便如实说……”

    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道:“话已经说出来了,还要收回去么?便这样说吧!”

    “臣领旨。”

    李世民盯着李牧看了一会儿,忽然叹了口气,道:“朕心知这样做有不妥之处,但朕也有朕的难处,如今大唐百废待兴,哪里都需要钱。黄河今年又突发水患,而民部的钱都已经有了安排,朕唯有从内帑往出拿钱去堵这个窟窿。可是朕的内帑也不宽裕,宫中还有这么多人,朕总不能一再苛待妃嫔宫人省钱吧?”

    “陛下说的是,臣能够理解。”

    李世民又道:“可恨这些门阀世家,黄河沿岸闹灾,民不聊生,他们却视若罔闻,不但不赈济灾民,还哄抬粮价,想要看朕的笑话。每每想到这些,朕就恨不得、恨不得……”

    长孙皇后碰了一下李世民的手肘,轻声道:“陛下……”

    李世民打住了话头,道:“总之,你要明白,朕要钱,并非如前朝皇帝那般,是为了自己享乐的。因此,朕问心无愧。”

    李牧心如明镜,李世民解释这么多,其实便如那当婊子还要立牌坊是一样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没错,我是抢你的钱了,但我不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天下苍生……

    其实这种事情,历朝历代无论明君还是昏君都在做。但李牧愿意相信,此时的李世民,是真的想把钱花在百姓身上。

    “陛下,臣一定尽心竭力为您分忧。臣一直也是这样做的,除了昨天跟那王普对赌赔掉的三千贯之外,臣近期所得的钱财,大都花在了工匠坊的建筑之上,以后臣也会尽力投入的。”

    李世民微微凝眉,道:“李牧,朕一直都想问你。那工匠坊自从建造起,你便没有向民部开过口。一直都是自己拿钱来建,你就不怕有一日,朕把你从工部调离,这些钱都为他人做了嫁衣?就算朕不把你调离,你自己花钱给工匠们盖房子,你图什么?”

    “陛下、”李牧答道:“臣既在工部任职,就要让工匠们归心?吃饱,住暖,仅仅是基本而已。臣以为,工部以前的制度,效率太低了,改革必须得进行。若臣开口向民部申请,民部会痛快地给臣拨款么?臣当时只是工部郎中,还做不得工部的主。若等臣游说成功,又不知会等多少时日。既然改革工部是臣想做的事情,臣还有这个能力,臣便拿钱做了。至于是否会为他人做嫁衣,陛下会不会把臣调离,臣没有想过,只是做当下臣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仅此而已?”

    李牧重重点头,道:“真的仅此而已。陛下,钱财能让臣温饱,但并不能使臣快乐。但拿钱来做成事情,能使臣快乐。这件事情若还能让臣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则更加让臣快乐。臣只需要留够家人的吃穿用度,其余的钱,臣不吝花费。花在有用的事情上更好,没用的事情上……脑袋一热,花了也就花了,花完了臣也不会去想,徒增烦恼不说,还于事无补!”

    李世民见李牧的眼神不似作伪,心中很感动,忽然想起什么,道:“依朕看来,你这话没说全。”

    “臣不解。”

    “与人争执,似乎也能使你快乐。朕见你吵架的时候,那副跃跃欲试的神情,眼睛里像是有团火一样,生怕人家不你斗。你这个脾气,就不怕得罪人?”

    李牧还以为李世民要说什么呢,闻言立刻一脸认真道:“陛下,臣不怕得罪人。臣心中有数,臣不能让所有人喜欢,因此臣也有所选择。只要陛下喜欢臣,陛下需要臣,臣便有恃无恐。臣可以挑选臣喜欢的人亲近,至于那些臣看不上的人,臣也不想理。他们要找臣的麻烦,臣就跟他们斗,反正没事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



第5章 西市采买(求首订)
    “少年心性,锋芒毕露。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朕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能明了你心中所想,也不想去强压你的性子。但你也要明白,木秀于林、过刚易折的道理。做事要有尺度,不可过激,更不可伤人性命。些许争执么,若真闹到了朕的面前,看在你替朕办了不少事情的份上,朕也会维护一二。”

    李牧喜不自胜,连声道:“若能如此,臣先谢过陛下了,臣一定肝脑涂地,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行了,从你的嘴里啊,朕是难听到几句实话了。去办你的事,必要的时候,朕自会帮衬你。”

    李牧连声应是,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借机开口讨要匾额。李世民应允,答应得空会命宫中匠作制好送过去。目的达成,李牧便告退了,他还要去工匠坊安排一些事情。

    李世民又盛了半碗粥,对长孙皇后道:“皇后,你向来擅识人,李牧这小子,你怎么看?”

    长孙皇后想了想,道:“这小子聪明的很,虽然做事鲁莽了些,但是心中有数。应该不会闹出大乱子……只是陛下,你刚刚答应他会帮衬他,会不会让他觉得有所依仗,主动去找那些门阀世家子弟的麻烦啊!”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李牧这小子,还没主动惹过事,他只是不肯吃亏,觉得受欺负了就一定要反击。不算什么毛病,门阀世家那边,有这么个人搅和一下、敲打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朕答应帮衬他,只是想让门阀世家知道,他是朕的人,让他们有所忌惮。李牧是个人才,朕指望他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让他折在门阀世家手里。”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主意已定,便只是笑笑,没有再给说什么了。

    用完了早膳,李世民让高公公拿来了昨日收到的,工部员外郎宇文规上奏的弹劾奏本。御笔朱批,然后递给高公公,道:“吩咐中书省、门下省依此处理,不必多问。辅机若是问起,便告诉他,这是朕的意思。”

    “诺。”高公公把奏本接过,传旨意去了。

    初唐的政务机构,基本依照隋朝制度,三省六部。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因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他登基之后,不再设这个职位,而以左右仆射代之。

    如今的中书令为岑文本,侍中为王珪,尚书左仆射是杜如晦,尚书右仆射是房玄龄,官署都在皇城内,相距不远。

    高公公来传旨,把李世民的批示的诏书拿给岑文本看,岑文本一头雾水,不等他细问,高公公先开口道:“陛下口谕,不必多问,依此办理即可。”

    岑文本一听这话,便不再多言。提笔起草了诏书,把弹劾奏本中提及到的几个官员,全数罢免了。诏书送到门下省,王珪看了一遍,问都没问一句,便发到了尚书省。房玄龄显然是与李世民通过气了,也是什么也没说,直接下放到了吏部。

    李世民猜得一般不差,长孙无忌果然问起缘由。高公公便按照李世民的吩咐回答,长孙无忌沉吟半响,也没有说什么。

    诏书生效,派了传旨太监。当日,工部罢免了五位官吏。

    李牧到了工匠坊,视察了建设进度之后,又听了宇文规的汇报,得知弹劾的奏本已经递了上去。李牧也履行诺言,当着宇文规的面,写下了举荐他担任工部郎中的折子。宇文规自是喜不自胜,李牧勉励了几句,便带着李重义和护卫们离开,来到了西市。

    今日李牧来西市,为的是两件事。第一件,大唐日报要印不起了,别的倒不差什么,纸张的成本超过预算。若仍然以目前所用的宣纸印刷,大唐日报正式刊印的时候,一文钱一张是不可能了。本来按照李牧购买纸张的时候价格计算,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李牧错估了宣纸的存量,长安城中宣纸的存量并不能做到无限供应。李牧连着印了几天的大唐日报,已经消耗了长安城中不少纸张。导致纸张涨价,成本自然就上来了。
1...6162636465...5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