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道立心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尘下散人
吴毅嘴角扬起,双目眯起看着元泽宇,元氏果然是不敢以为元清熙报仇为名,因为元清熙此时触犯门规,出师无名,就只好选这些胡乱牵扯的干系。
看见吴毅看过来,元泽宇不愿气势输了阵脚,也是一脸冷意回看过去。
那弟子见二人似乎有在此就大打出手的迹象,咳嗽了一声,道:“若要了断还是签订法契后在生死台上一决生死吧。”
他出自宗门玉清院执法堂,平日接手的案子大多都是弟子之间的邀斗行为,宗门自有法度,不许私下打斗,但修道途中总有些磕磕绊绊,甚至时有大道之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地点来化解这个矛盾,否则矛盾积累最后可能还会导致宗门分裂,所以这个部门那是十分重要。
最简单的解决方式自然就是一决生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死去万事空,矛盾自然也就消除,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在生死台决斗后还纠缠不休,这是宗门的潜规则,宗门需要依靠生死台这个平台解决弟子之间的矛盾,不会允许矛盾升级。
当然生死斗毕竟太过于激烈,而且生死台开启的条件也十分地苛刻,有任何一方拒绝就不允许打开,这也是宗门防止倚强凌弱的现象出现所采取的措施。
一般来说弟子解决矛盾的方式有两种,讨争与绝争,绝争就是生死之争了,弟子大多不取,多是以讨争方式,程序要简单的多,即是以讨教的名义战斗,若是钻的在一旁看顾的执法堂弟子法眼空子,将对手杀了之后道一个失手也行,每年以讨争为名的争斗出现伤残致死的情况也是不少。
“我以百枚大还丹与你讨教一番,你敢答应吗”元泽宇道。
“师兄有心磨炼师弟,这一番心意吴毅心领了,只是师弟初出经阁,所得书籍皆未来得及修行,讨争一事还是日后再议吧。”吴毅笑着回应。
无论是讨争还是绝争,都需要对方同意,而且还需要有执法堂弟子在场,双方互相签订法契,这法契还要存入玉清院司法堂,由司法堂弟子确认并移交司法堂长老知晓才行,其实这样繁琐的程序就是为了让弟子减少争斗。
玉清院三大堂,司法堂,执法堂,守法堂各有其分工,堂主皆是金丹三重大真人,院主修为更是金丹之上,平日不处理宗门案件。
吴毅既然拒绝了元泽宇讨争的请求,元泽宇也无计可施,只好悻悻离开,临走前看着吴毅的表情却是有些复杂,倒是让吴毅莫名其妙。
倒是在执法堂的这弟子在这个衙门已久,门中诸世家洞天的隐情知晓甚多,这元泽宇乃是元氏三房嫡长孙,论地位比起被心魔击杀的元清熙要高上许多,但其父亲在一次宗门诛邪任务中失陷在外,生死未卜。
没了顶梁柱的支撑,元泽宇的地位摇摇欲坠,好在三房家主,也就是他爷爷对他这个孙子一直青眼有加,楞是摁住了元泽宇几个叔叔夺嫡的想法,保住了元泽宇的地位。
元清熙到处强逼人加入其阵营目的就是为了扳倒他这个堂兄。
按道理来说,元清熙作为元泽宇地位的竞争者,死了对元泽宇其实是更好,但问题出在了那个保住元泽宇地位的爷爷身上,也不知道他从哪里知道的元清熙死在了吴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门弟子身上,有些不满。
对的,有些不满,而三代子弟中也就是元泽宇一个人比较适合和吴毅争斗,元泽宇很是“懂事”地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一烂摊子,当然元泽宇自己心中也有其小九九,若是这件事情办的圆满无疑对于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声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最关键的是保持爷爷心目中地位。
他本来想借着吴毅一个外门弟子对内门法度不熟悉的空子,骗其生死斗,到时虐杀他就是,但谁知吴毅对内门的法度虽然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咬死了不和他争斗,他也无计可施。
此时解决吴毅无望,那也就是几乎失去了机会,只能够等一年后的机会,元泽宇觉得他的二叔可不见得会等这么长时间,一年时间足够吴毅莫名其妙地死上好多次了。
元泽宇离开时的眼神复杂,但最多的应该还是释然,吴毅不接受他的挑战,他最多不过是一个办事不力的过失,未必会有多大的影响,况且此事本来他就不是特别愿意,推了也好。
见元泽宇渐行渐远,吴毅本打算也随之离开,但那位执法堂的弟子唤住了他。
“吴毅师弟,依照惯例,你虽然不是内门弟子,但灵识已成,窍脉贯通,日后便是真传之位不可得,但一个内门之位还是轻而易举的,需得入玉清院留下长明灯。”
吴毅心中猜测怕是这个惯例是给所有看见经阁二层书籍的外门弟子的,真正原因还是摆放在
第七十五章:寄居郊野遇故人
大宇国,南郡主城镇南城。
暮春时节,小雨频繁,但若是静下心来却可以发现细雨蒙蒙,如珠帘倒卷,煞是喜人。丝丝缕缕的雨水打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晶莹的水花,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在屋顶上一样。
绵绵不绝的雨水阻还挡住行人出行的兴趣,宽阔的街道安静下来,行人少了许多,特别适合赏雨。
刚刚打坐毕的吴毅此时就在隔窗观看这漫天的细雨,但他的心中还在思考着一些事情。
方阕那日果然没有失信,没过多久,宗门果然有长老前往南海探查此事,他得以顺利同行,上了长老的飞舟,一路无事,令吴毅最担心的袭杀如此消弭无形,但和元清熙父亲结下的仇怨还在,虽万里漫漫,吴毅仍然是保留了一丝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玉龙山脉后吴毅就察觉到头顶的白泽不见了,回想起其之前让他进入内门的建议,吴毅心中猜测其应该是不能够离开内门,否则大可和吴毅一起出去。
没了头顶的祖宗,吴毅好像去了一层枷锁,但那几日磨炼出的心如止水却是没有变,应该说是吴毅那几日额外的收获了。
那前往南海探查的长老将他送到南郡主城南城后就此离开,说实话,吴毅一路上都没有看见到这位长老的面目,连道谢也来不及。
这长老对船客都如此漠视,对其他杂事更是不在乎,一路上就没有看见过飞舟停下,当然也有可能是南海事情比较急切,但互相矛盾的是既然急切为何要带上吴毅呢,吴毅思考一番后只能够归功于方阕的周旋了。
这般急切的结果就是飞舟的速度快上许多,比起之前吴毅前往内门的时候少花费了一半时间。本来就比其他弟子早回来半个月,加上返程的快速,吴毅几乎是比其他弟子早回来一个月。
虽然多出来一个月的空闲时间,但吴毅本来是没有打算逗留在外的,山门之内毕竟要安全一些,还能够将从经阁内得来的几本书好生修炼一番。
吴毅此番停留在镇南城不回返山门的原因在于他偶然听见一个消息,废太子几日后要从岭南回来了,中途经过南郡。
之前提到,当年为了扶持如今的天子,曾经的三皇子平允策上位,皇后废去平允策两个哥哥爵位,贬去边远地区安置,巩固了三皇子地位,并最终让三皇子登上了皇位,而皇后也终于是大权在握,幕后操纵军国大事。
如今这废太子重新回返都城,虽然爵位未复,但其能够回返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须知当年更始帝称为天皇,而废太子也就是平允策的大哥被百姓称为人王,他为更始帝的丰功伟绩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在百姓心中也是皇位最好的继承人。
当年废太子之所以会被皇后搞下去主要还是借助了更始帝猜忌之心,一个名望声绩皆是不缺的人要是有了窥探大宝之心,实在是太不安稳了。
而废太子为了在百姓间留下仁德的美名,时常在一些国家大政方针上和更始帝唱反调,美名是得到了,但更始帝也得罪了,矛盾积累之下,贬去边疆安置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皇登基大典结束不久,废太子就被皇后以兄友弟恭的名义召回来,意图昭然若揭,皇后要为自己谋求另一个选择,一个在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将之废去的选择。
废太子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一般的存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但无疑这颗炸弹一旦爆炸,就能够将当今天子的皇帝位置炸翻。
吴毅对面的窗子突然打开,一个中年人的身影出现在窗口,吴毅便是不修望气之术,也能看出这男子有富贵之象,只是目前时运不济罢了。
看见对面的吴毅,中年男子初时有些错愕,但还是和煦地打了一个招呼,吴毅一身道袍,明显是一个道士,此时则是行了一个道礼。
“小道长可是和师长一起来行法事的啊”那中年道人和吴毅聊起天来。
“贫道是师长派下山来历练的,只身一人。”吴毅摇了摇头,说出来的话很是符合他这个年纪,就好像一个历练未深的道童。
其实单看吴毅的身材谁也看不出他的年纪尤其是在吴毅力道筑基后,身形再拔高了一层,和十五六岁的少年一样。
但吴毅修静之大道道韵,尤其是在被白泽逼出隐藏内心想法的能力后,他的一双眼睛好似泓波,清澈透明,令人忽略他的身高,只会下意识地认为吴毅很是单纯。
但了解过吴毅过往的人却绝不会有这种想法,这一路艰辛,个中酸楚不足与外人道之,相信吴毅很单纯的人一定会后悔。
而这位中年男子将成为第一位后悔的人。
事实上,吴毅还留在此地的原因和对面的这位中年男子关系甚大,吴毅就是从这位中年男子口中得知废太子将要回返的消息的,当然手段不是很高明,是用视听术得来的消息,这个消息比坊间传闻官府告示快了三天,也正是因此,吴毅才打算留下来看一看的。
作为皇后一方,吴毅自认为还是要关注一下局势的,尤其是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吴毅没有猜错,对面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废太子之前的班底,这么久犹是不忘旧主,可见之前在废太子的势力中一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员。
跟着这位中年男子,吴毅也租住在镇南城的郊区的一间酒楼,不难猜到,安全起见,废太子一定不会经过市区,毕竟当今天子可不见得多么愿意这位大哥回来。
吴毅还特地选择了一个离他们比较近的房间,当然吴毅有视听术,租不租住在附近位置都是无妨,尤其是吴毅目前灵识凝炼出来,方圆数里之
第七十六章:回山门见王出尘
从南郡主城镇南城回返柳城的途中吴毅几乎没有休息过,生怕舒云韵突然记起来什么事情没有说,又从后面追上来,到时候又要被蹂躏一次,虽然不愿承认,但吴毅对舒云韵确实产生了一丝心理阴影。
在柳城熙熙攘攘的人群间,吴毅总算找到一丝安稳,心思也回到了考虑舒云韵为何会出现在废太子平允治车队中去。
舒云韵不去保护她姐姐来到这偏僻之地接一个失势之人,曾经的废太子,如今的安乐王。
就在前不久,天子平允策册封他的大哥安乐王,意图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希望他这个声望卓著的大哥不要出来搞风搞雨,安心终老便是,诏令下达四方,各地官府也同时加紧宣传圣上仁德,兄恭弟悌。
但是从舒云韵前往保护平允治来看,平允策分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面厚赏赐爵,另一面却派人暗杀平允治,到时候平允策死了假惺惺地哭两声,显示一番自己的悲痛,民间百姓也不会将此事怪在他头上,便是熟知此节的百官学士没有证据也说不出什么来。
如此一个极大的隐患就去除掉了,没了他这个曾经声望卓著的大哥,皇后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筹码,也难怪皇后如此重视此事了。
被舒云韵吓了一遭的吴毅可没有心思再掺和此间了,本想看看蛇,没想到找到一条龙,吴毅内心的酸楚实在是难以对他人言说。
这场大宇国最高权力的争夺进入先手之争,双方都想要博得一个好起点,手牌尽出,吴毅连棋子的资格都没有,一道无意间卷起的波浪就能够将他的小身板拍翻。
镇南城至柳城足有百里之遥,吴毅驰奔之下中间竟然没有停歇,停下后虽然气力有所不济,但略一吞吐就又恢复原样,吴毅猜想这是力道筑基后的结果,但他没有想到其实遍布他身体的血光也有一部分功劳。
接下来就是回返山门了,但柳城去柳城一气道观的路程足有三百里,看起来不可思议,镇南城去柳城不过百里,而柳城一气道观前面冠以柳城,说明是在柳城附近,竟然会相隔如此远。
这个缘由却也不难理解,道观山门所在可是在重岩叠嶂的山脉内,直线距离可能就三十里,但如果中途要翻过数十座山峰,这个距离也就被无限拉长了,中间要走的多是盘山小路,很多时候你上午看见一座山在那边,是那么近,走了一天,你晚上再看还是在那里,好像你一天都是在原地踏步。
不仅仅是柳城一气道观如此布置,大多数道观都是布置在这样的地方,如果实在是一片平原,道观还会广植树木,或是自行布下一些迷幻阵术,这种种举动无非是刻意和红尘隔开,为了清修。
但如此布置却是让有心一口气回返山门的吴毅不得不在翻过十座大山后选择停下来歇息片刻,看山跑死马,在此地吴毅已经能够看见群山夹缝中的巍峨道观显露出来的飞檐,最显眼的自然是明道峰明心殿了,毕竟是主峰主殿。
傍晚时分,吴毅总算是回到了山门,山门五届弟子不算女弟子统共不过百余人,况且吴毅又是门中崛起的新星,守卫的力士自然是认的他的,虽然对吴毅不是和其他一同前往内门的弟子一同回返有些疑惑,但还是打开山门让吴毅进来。
在外近两月,明争暗斗无数,吴毅回返山门竟然有游子归家的感觉,虽然在山门内还是有着种种矛盾,但吴毅成长到现在,道观中的内斗早已不重要,特别是他现在力道筑基,可以和一众教授平起平坐,目光更是要放的长远。
同样,吴毅还是先去王出尘洞府外请求接见,这次王出尘倒是没有在闭关,吴毅在道童通传后得以进入王出尘洞府。
吴毅见到王出尘时他在吹笛,一人一笛,伟岸的人,翠绿的笛,只是悦耳的笛声被压制在洞府中,没有一丝流露出去,同样外界的杂音也被洞府屏蔽在外,一丝不得进入。
笛音环绕,配合上王出尘现在穿的文士服,谁又能够想到王出尘是一个金丹真人呢,只会以为这是一个归隐的文士。
事实上王出尘也的确是一个归隐的文士,只是却是很幸运地获得了仙家妙法,成为了仙人。
王出尘不惑之年踏入仙门,修炼至今不过是三十多年罢了,就修炼资质未必比舒云韵差,灵崖上真当年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王出尘修炼的存思法门不似内丹道需要在幼时趁筋骨未发育完全时将经脉贯通,但有真心所愿,修为即可飞速提升,但如此一来就肉身的修炼却是不足,也不可兼修力道弥补。
所谓气道力道法道三道划分不过是内丹道内部的再一次的划分罢了,其他几大流派没有如此完善,大多是专精一道或两道,似这存思法便是专精神魂方面,也就是法道。
存思法的这一特性使得此道很多的前辈大能皆是出自凡尘,长于百工之技能,不少耄耋之年初闻仙道的长者一朝顿悟,直取大丹,在人间留下不少传奇,事实上吴毅最早得到的那一本书籍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这一方面的内容。
王出尘吹笛,吴毅没有打扰,而是站立在一旁,静静地等待其结束。
一路奔波回来,吴毅凭借着静之大道道韵激荡的心湖很快就平复下来,而静下来仔细听王出尘的笛曲,吴毅听出来了一些别样的东西。
&
第七十七章:刘鹤阻道修隐遁
踏着晨曦,吴毅自王出尘洞府离开,在明道峰山脚,吴毅被一位弟子阻住去路。
看着眼前的人,吴毅眉头一皱,道:“你欲如何”
来人双膝一软,直接跪在吴毅面前,这一跪顿时让恰巧走过的弟子力士看过来,力士们纷纷快步离开,而大部分弟子则是放慢了脚步,还有一小部分的弟子直接站在那里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事情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