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倚天之宋青书(NP)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牧舟子
可是,这好像也是事实,他们确实也行了那样的羞耻之事。
范遥丝毫不知道宋青书心里已经在想着人生与尊严的辩证关系问题了。他只是眼尖,看到了他胸口的那处烙印,觉得不便观看而已,倒没有想到宋青书现在正是心思敏感,一下子想了那么多。
“彭和尚来王府的那天,我在处理一些别的事,没法赶到现场救助。何况以我现在的身份,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如何相帮。好在你救了他,是我明教遭损失一名兄弟,虽然听你说你与我明教的杨左使是旧识,出于朋友的道义仗义相帮,但还连累了你受伤,是我明教欠了你一份人情。我明教不是不明恩怨之人,一定会寻机报答你,现在明教只有范遥在这里,你若此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吩咐范某人就是,范某人万死不辞!”
宋青书心里微讶,没想到范遥是友非敌。那就太好了,有明教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倒可以省却一番功夫。忽然想到无忌的病,这一段时间自己的种种努力都没有派上用场,那么他最后还是会去蝴蝶谷治病的。蝴蝶谷的那个蝶谷医仙似乎很难说话,因为无忌不是明教之人,而诸般刁难,自己若是求了范遥,让他同胡青牛打声招呼,估计无忌就不用吃那么多苦头了。
范遥却是看宋青书陷入沉思,一心在计较利益的事的样子,不由十分厌烦,重重咳了一声,这人果然贪得无厌。宋青书抬起头,看到范遥露出的下半边脸上略带讥诮的嘴角,不由心中一震。范遥讨厌他,他是知道的,有时人讨厌另外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什么具体的原因,从一开是见面起,范遥对他就有种淡淡的厌恶。
随即想到,此时他来对自己说欠自己一个人情,其实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他赶紧说出一个条件,好立刻还了,再不欠他什么东西吧!亏他之前还想了那么多,引无忌就医的事,他多半不会答应,就算答应了也不会太尽心,那还不如仍让原著中安排的常遇春带他去蝴蝶谷。
范遥仍然看着他,似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可他现在能有什么要求?算了,反正在愁着如何向王保保告别,不如干脆让他送自己出王府算了,省的让他以为自己在挟人情牟利。
“我现在正有一事让你相帮,”宋青书坦然的开了口。范遥眼中露出果然如此的轻视与厌恶,冷冷开口,“那正好,我也不想拖欠这个人情,有什么事你快说吧!”
“我要你带我出府。”宋青书不看看他的神情,嘴里淡淡的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什么?”范遥也吃了一惊,“你是说?”
“我说我要离开王府,想让你帮忙。”宋青书又重复了一遍。
范遥眼中有些惊异,却没多问,直接说了一声“好!”就消失在了窗外。
作者有话要说:额,还是恢复中午更新吧,晚上总出状况
70
70、放他走...
宋青书原意是想让范遥昨天夜间就带自己离开的,结果之后范遥就离开了,也没多说什么。算了,估计王府的戒备算是森严的,连他这样武功高强之人,也要小心防范,寻一个好时机吧!
宋青书也不急,想着要走了,心中居然涌现了一丝不舍。于是多日不曾离开房间的他来到了外面,在王府致的花园中随意逛着。
出乎意料的,在经过一座假山时,忽然被隐藏其中的范遥拉了过去。他还没来得及惊呼,见是范遥,连忙将已到嘴边的喝问咽了回去。后者面色镇定,似乎一点也不怕被发现,打量了宋青书一眼,直接问,“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可以带你走!”
宋青书没想到会这么快,自然什么都没准备。不过,他也没什么要准备的,最重要的黑玉断续膏他一直都带着,别的便没有重要的了。本来还打算给王保保留个字条,事出突然,也早就罢了。
范遥让他换了一身侍卫的衣服,直接领着他,光明正大地就向府门走去。宋青书心中疑虑,仅仅换个衣服,连脸都没有修饰,就能避过王府这么多人吗?那些侍卫又不是傻子。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直到走出王府大门,一路上他虽战战兢兢的,却并没遇到什么麻烦,甚至看到范遥带着一个人在王府中穿行,过来问一下的都没有。宋青书心里惊疑不定,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不过王府都出来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出了王府,范遥让他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等着,自己又折回去,一会儿提了一个包袱出来。宋青书接过一看,里面居然是一套衣服,还是王保保为自己准备的那件,看来是让自己出来后换的。除此之外还放了一些银票和药物,他疑惑的看向范遥,他与自己只是一种另类的交易而已,没必要为自己想这么多吧!连自己的路细心准备,这和他之前的态度实在不像。
后者没有理会他询问的目光,冷冷的转过身回了王府。多想无益,宋青书牵回自己之前寄养在客栈的马,又付了一些银子,才策马向武当赶去。
汝阳王府中,王保保站在一处亭台里,亭台高出地面许多,正好能看清周围的一些景致。他的对面,就是之前宋青书站立的那一座假山。
一会功夫,范遥走了进来,戴着银色面具的脸看不出一丝表情,走到王保保的面前,躬身回道,“禀主子,衣服钱药已经给了宋少侠,现在他已经离开了。”
回答他的是一片静默,半晌,才听王保保叹了一口气,疲惫道,“你先下去吧!”
范遥不发一语,神色间一切如常,恭敬地退出了亭子。直到走到转角王保保看不到的地方,才回头看向那个貌似带着忧伤寂寞的背影,眼中露出深思的色。
看来,那个姓宋的无知少年对这个鞑子的小王爷影响很大呢!昨天他向其汇报朝中三王子的一些动静,他都没什么反应,等到晚间听到了那个少年提出的要求,他只回了他说王府中混进了三王爷的奸细,想要对他的亲近之人出手,立刻就见他眉头皱了起来。
随后的事很简单,他只是提了一下王府中不安全,不若将那小子送走的建议,他就立刻答应了。然后还沉默了好长时间,脸上似乎划过了不舍的挣扎,最后才命他负责此事。真是奇怪,他潜伏王府这些年来,虽然从心底里看不起鞑子,然而相处了这么多年,却也知道这个王保保心机深沉细密,文武兼修,决断杀伐都颇具谋略,定非池中物。
若不是王保保防人之心甚重,身后时时跟着暗卫,明面上还有玄冥二老,阿大之流保护,防护十分严密,他都要早早出手除了他,得日后危害明教,成为明教的一大劲敌。
没想到这样一个聪明一世的人,居然会看上那个一无是处的浅薄小子,似乎还挺上心。这真是个好消息,日后有那小子在手,便不愁对付不了他!
不过,他的心还不在这,纵然他肯定他的心里不会没有他一丝的影子,但这一丝影子,显然还不够牵绊他留在此地。危险倒还在其次,他王保保若还保护不了自己的人,他也就妄自活了这么多年了。主要是,他不愿,他不愿啊!
想到刚才银面人奸计得逞的样子,王保保更露出一丝冷笑。这个人来历不明,潜伏在汝阳王府多年,起初还没注意到他,只因不知他的底细,才一直警惕着。没想到这段日子,他倒是有了一些大动作,还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将我王府的一干英全当成了饭桶么?
这次若不是那个笨和尚闯来送死,他还不知道他的来历,后来从他身上的种种迹象分析,才知道他估计是明教的一位高手。据他所知,明教数得上来的几个高手里,还没哪个因为毁容而戴面具的,看来这个人为了潜进王府,付出的代价不小呢!既然如此,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青书被那个什么杨逍掳走的事,还没同你们好好算账呢!
这次,若不是青书有离开的意愿,凭他几句话,还真以为能让他将青书送走?青书,青书,走的时候,你可有一丝留恋?
想到这里,心中的种种阴狠算计都化为了苦涩,现在想想,自己是怎样看上他的呢?他这个人,相貌只能说是清俊,比他出色的人多了去了。自从感觉出对青书有意思以来,他也开始留意来往权贵大臣赠送的美貌少年,里面不胜柔弱的,娇媚惑人的,不知凡几。还有一两个其中的翘楚,气质出尘,看上去真的是风华绝代,青书几乎都不能同他们相比,可惜,他对他们都没有兴趣。若说是看上了青书的性格,那更不可能,就他那副又臭又硬的破脾气,还别扭的厉害,真可爱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连看上对方哪一点都不知道,他真的是栽进去了。
青书啊,先放你这一段时间,正好等我解决了三王子的事,帮太子稳固了朝中势力,那时,我就真正站稳脚跟了。到那时,不管你愿不愿意,就算是折了你的翅膀,我也不会再放任你离开的。
作者有话要说:呵呵,终于走了
71
71、触动...
“快走,快走,不得了啦,鞑子又杀人啦!”
“孩子他娘,把柱子给我抱着,你快点跑!”
“这什么世道啊……”
一时间,哭叫声,咒骂声,哀喊声,充斥了整条街。
一个俊逸儒雅的男子接过店老板递过的几个烧饼,正要付钱,街上就混乱了起来。
男子好看的眉头轻轻皱了皱,仍不动声色,将钱交给胖胖的店老板。店老板却已经吓得面色苍白,钱也不了,一边慌乱的拾着摊子,一边好心的催促面前一脸镇定的年轻男子,“我说小哥,蒙古鞑子就要
穿越倚天之宋青书(NP) 分节阅读25
过来了,你也赶紧逃吧!哎呦,那可个个是魔鬼,杀起人来都不眨眼的……”
青书默默地将钱放在老板的烧饼摊上,转过身去,看着满街混乱的男女老少,眉头紧皱,感觉这个场景很是熟悉。
他和二师叔接无忌回武当时,碰到的就是这场景,当时五叔五神都还在,和二师叔一起奋勇杀敌,那威武的身姿,现在还历历在目。之后,他和无忌一起被掳到王保保那里,才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
他还在发呆,已有五六骑蒙古士兵飞驰而来,街上的人群还没散完,蒙古骑兵眼都不眨一下,直接驰入人群。他们似乎急着赶路,倒没有特意去杀四周的老百姓,然而遇到跑在路中间挡住了他们路的,也丝毫不客气,一刀下去,就有一个人丧命。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仓皇的跑在前面,当先的骑兵很快赶上。那妇女察觉不对,还未回过头来,就被一刀砍在脖子边,翻倒在地。旁边的一位老者哀呼一声,要去抱那摔在地上的孩子,也被当头一刀,生生削去了半边脑袋。
一时间,鲜血四溅,只余那个两三岁的孩子坐在路中间,满头满脸的血,哇哇哭叫,眼看就要被那高大的马屁一脚踩死。
残酷的人间惨剧转瞬发生在眼前,青书本还有些犹豫,见此情景,只觉得怒火中烧,平生第一次,产生了巨大的杀机。他错了,当时只看到大都的繁荣,就单纯无知的认为蒙古人的统治还算英明,万里河山,谁做皇帝其实并无差别。
可是,活生生的现实就摆在他面前。所谓的民族等级差异,绝不是史书上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而是无数无辜弱小之人的鲜血流成!在那些蒙古蛮子的眼里,普通百姓的一条命,根本连蝼蚁都不如!
连杀几人,领头的蒙古骑兵看都不看一眼,一抖马缰,还要继续奔驰。却觉得眼前一花,一道青影瞬间闪过,一把抓起了就要被踩踏的孩子,另一只手迅疾出剑,寒光一闪,马颈上已开被了一条血口子。
猛然受痛,马人立而起,厉声嘶鸣,,砰地一声,倒在地上。上面的骑兵当然不能幸,一起被摔下了马背。不等他从地上起身,宋青书紧接着一剑下去,将还在怒骂的大汉刺了个透心凉。
周围呼喝声四起,几个蒙古士兵见死了同伴,纷纷大叫着扑了过来。青书手中还抱着那个孩子,一下子应对几个人,不左右支绌,有些吃力。这些人虽没有内力,但胜在一身蛮劲,将战场上近身搏斗的招数使出来,也十分厉害。
青书刚挡过正面一人的攻击,就有两柄刀从侧面刺来,后面也有一人袭到,刀锋带起的寒气直逼他的后脑。仓促间他只得使出武当梯云纵的轻功,向前横移几步,避开了几个攻击。梯云纵虽然厉害,他本人却不通,只勉强会了一些皮毛,此时使出来,也只避过眼前的几个攻击而已,随后几人又杀到,他确实再难应对。
正打的吃力时,远处传来几声古怪的声音,也不知什么乐器发出,像是军中的号子,嘹亮而悠长。几个蒙古兵听到这声音,呜呜啦啦得用蒙古语交流一下,竟舍了宋青书,策马向前赶去。
青书在后面追的几步,眼看已追不上了,才低头看向怀中抱着的孩子。两三岁的小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还有亲人的血污,在这刚经历过动荡的街上,显得格外苍凉可怜。
蒙古兵一走,四散的人们也都回来了,街上哭声一片。一个黑瘦的汉子扑倒在那名妇女和老人的尸身上,哭得撕心裂肺。青书默默看着,想要劝慰他死者已矣,请节哀顺变,可对着这名瞬间失去了老母妻儿的汉子,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在至亲的死亡面前,什么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一个外人,根本不能理解这个人承受的痛苦,所以也没资格说些什么。
那汉子哭了半晌,抬头望见宋青书怀里的孩子,更是双目赤红,却咚咚咚给宋青书磕了几个响头,才接过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青书留下了一些银两,也无心在此处逗留,骑马继续行路。然而走不多远,就听到一处林内传来金铁交鸣之声,联系之前蒙古骑士追去的路径,他心中一凛,悄悄掩了过去。
里面一群人打得正凶,果然有那几个蒙古人,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几个身穿蒙古军装的人,正在围攻几个汉子。其中一个汉子手中还抱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身上似乎也被打了一掌,面如金纸,却仍在咬牙坚持着。
就这一会工夫,被围攻的几人又死了一个,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临危不乱,一面抵挡着敌人的攻击,一面指挥着剩下的几人,还急声命令那个抱着孩子的大汉,“遇春,你先走,我们来断后!”
听到这一声遇春,宋青书才大吃一惊,这是那个指挥的男子也转过头来,硬挺的五官,深邃的眼眸,不是他在坐忘峰上见到的朱元璋是谁?只见他虽身处包围之中,敌我力量悬殊,仍面容镇定,不见一丝狼狈。
而那个抱着孩子的,正是常遇春,他显然不愿舍弃兄弟一个人逃走,仍在苦苦战斗着。却听朱元璋厉喝一声,“你不要命,难道也不管你手中的少主了吗?不要忘了周大帅临死之前的嘱托!”
常遇春虎躯一震,可这时想逃也不行了,敌人早拢了包围圈,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现在怎么办?要是以前,宋青书见到这种情况一定会二话不说冲上前去相助的,可是一瞬间,脑海中莫名其妙的居然响起了王保保郑重的话语,“你要珍爱你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危险……一定要先想想你自己……”那样类似哀求的话,让他不得不停住了脚步。
现在这样的情况,自己上去有什么用?之前受的伤还没好,刚才同那些骑兵动手是已经隐隐触发了内伤。现在出去,不但人救不了,或许还会白白搭上自己的一条命。而且,朱元璋和常遇春,这两个历史上的名人,一个开国皇帝,一个常胜将军,如何会轻易地把命丢在这里?
心里努力的这样说服着自己,可看着众人那苦苦支撑的样子,心里仍是难受,无论如何做不到独自离开。正在这时,常遇春又受了一掌,蹬蹬蹬退后几步,又一个人持刀砍了过来,刀锋已快到了他的面门,他却再无动作,眼看是不能抵挡了。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对不起,昨天有没有更,今天补上,晚上七点还有一更
72
72、周芷若...
钢刀的利刃已近在眼前,脸庞都能感受到刀锋所带来的寒意,常遇春闭上眼睛,心里叫一声“我命休矣!”他自己的命倒不算什么,刀口舔血的人,早就把脑袋系在了裤腰带上,随时做好丢命的打算。只可惜了才九岁的少主,周大帅抬爱自己,临终将少主托付给了自己,现在自己却不能保全他的性命了……
然而,预料之中的疼痛并没有来。耳边传过一声尖锐的金铁交鸣声,睁开眼睛,就见一个俊逸的少年拿剑挡在了自己身前。
一身青色的衣袍,墨发飞扬,剑光如雪,乍一看去,几不似凡尘中人,于眼前这血腥的场面格格不入。但观那少年出剑,则毫不容情,一剑下去,正中一个蒙古兵的心脏。
那几个骑兵显然认出了他,在那哇哇大叫,纷纷扑了上来。这时朱元璋也回过头,一眼看到了出剑如风的宋青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既惊且喜,激动非常,“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宋青书正在同元兵搏斗,听到了朱元璋的声音,却不敢分神,紧抿着嘴唇,将最近的一个敌人杀死,一言不发。朱元璋也从刚见面的惊喜里回过神来,注意到了眼前的危险局面,不由十分担心起来。他上次见布袋和尚轻轻松松的就制住了宋青书,便一直认为他没有武功,虽然现在看到了他持剑杀敌的一面,仍是陷入为主的认为他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因为宋青书的加入,之前的包围圈被撕开了一条口子,朱元璋抓紧时机,连忙命令常遇春,“你带着少主先逃,咱们分路行动,不然今天咱们都得交待在这里!”
常遇春这次再不迟疑,抱着怀中的男孩,拼力向那个缺口奔去。蒙古兵士早在他们对话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点,连忙修补包围圈,等常遇春赶到的时候,已经拢的差不多了。
不等他忧急,宋青书已持剑赶了过来,一剑刺倒一名元兵,护着常遇春,一路跑出了林子。
外面就是他的马,这时也不管什么负重的问题了,他先跨了上去,让抱着孩子的常遇春也坐了上来。一下子负载了三人,马一下子吃不消,嘶鸣了一声。
听到后面已经有人追来,青书一挥鞭子,马儿吃痛,只得一颠一巅,吃力地跑了起来。
“这位少侠,马带不住三个人,要不我下来,你带着少主先走。少侠今日救命之恩,常遇春铭记于心,若今日不死,往后一定报答少侠的大恩!”说着,他已经要往下面跳。
宋青书又气又急,虽说佩服常遇春的忠诚勇猛,但现在让他下去了,自己拼命救他出来算什么?“你要下去,连同你的少主都一起下去,不想下去,这话就不要再提!”
常遇春显然没想到看着挺好说话的宋青书会说出这样冷厉的话,也知道他是想救自己,只得道了声“大恩不言谢!”呐呐地住了口。
他们的马跑不快,眼看后面的已经追了上来,并且纷纷弯弓搭箭,向他们射过来。常遇春也被激起了血性,随手折下路上的树枝,当成利剑向后面的追兵掷去。
他手劲奇大,专门朝后面追兵所骑得马眼睛上射,一根树枝就能伤了一匹马,慢慢的,后面的追兵居然给他射的只剩下了小半。饶是如此,他背后也中了一箭,一直咬牙苦忍着,一丝声响也不发出。
等到宋青书仓促间回头去看追兵,见到他面色苍白,显是失血过多,才察觉到不对。后面的追兵似乎都是普通兵士,见到常遇春如此神力,也吓得不敢再靠近,总算让他们三人逃过了追捕。
又策马行了一阵,到了信阳境内,马已经累得口吐白沫,再也走不动了。青书他们到镇中稍作休整,替常遇春稍稍处理了伤势,又买了两匹好马,让之前累坏的马好好补充了体力,才又骑马向南驰去。
现在他们有三匹马轮着骑,脚力绝对没问题,可是路上还是遇到了蒙古的追兵,这次来的更厉害了些,是四名蕃僧并十多个武官。宋青书和常遇春身上都有伤,并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只日夜不停地一路南下。
这一日奔到了汉水边上,后面的追兵已近,饶是三匹马换着骑,也禁不住这一路劳累,马儿都累得跑不动了。常遇春便下去,随手拦过一个船家,让他载着从水路走。那船家十分激灵,远远看见后面尘土飞扬,似乎有人骑马追来,恐惹上是非,便不肯载。
如此僵持着,追兵已经到了近前,上面的人纷纷搭箭,瞬时如雨的箭势兜头射了过来。宋青书护着那个周大帅的儿子,用剑斩开近前的箭矢。
这孩子几日来经历了种种危难,见此情景,也不惊慌,一张稚嫩的脸尤其显得少年老成。青书感受到他抓在自己胸前的手微微发抖,不由安慰的看了他一眼,这孩子几日来同他们患难与共,早知道这位宋叔叔是好人,也回了他一个微笑。
青书心中一酸,这孩子也是家破人亡,现在故作坚强的样子,竟让他想起了无忌,不由爱怜非常。那边常遇春毫无遮挡,虽然也拼力抗争,背上仍是挨了两箭。若不是他护着那船家,船家此时也早死于非命了。
眼下情景已经是非常危急,常遇春急红了眼睛,还要再劝那船家载自己几人走,不想那船家不等他开口,已经招呼他上船。还对岸上的宋青书两人吆喝,“这位英雄,你们也快上来吧!再晚些,鞑子追到眼前可不得了啦!”
青书边挡着箭矢,便在常遇春后面上了船,未等脚跟站稳,撑船的老汉已经划起船桨,小渔船“嗖”的一下飞出了江面。
见宋青书等神情疑惑,老汉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指常遇春,“之前这位英雄救了老汉,老汉也不能忘恩,何况,追你们的可是鞑子,你们一定就是好人。好人,老汉说什么也救得……”
然而不等他话说完,后面一支利箭射来,正中他的背心,老汉一下子倒了下去。
“老伯!”宋青书惊呼出声,这时船舱前的草帘一挑,一个小女孩奔了出来,见到倒地的老汉,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哭喊道,“爹,你怎么了?爹!”
宋青书脑袋一蒙,汉水,小舟,老汉,女孩……难道这个小女孩,就是周芷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