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不是重生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樱桃洼
那家公司有多重背景,他们确实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推广种植实验。现在有成果了,他们有的是理由搞独家垄断。祁景焘知道所谓知识产权的价值,他才是滇中小米辣的拥有者,他们家的种苗绝对不会便宜提供给那家公司。如果没有强势人物介入,他完全可以通过种苗控制,和那些村民达成另外一种合作模式,现在肯定不行了。
白战奉摇头苦笑:“小焘,人家这次是来势汹汹,势在必得啊!他们控制的手段不止种苗,产品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怎么会让那些村民自由销售,获得那么高的利润如果那些村民不合作,他们只要稍微使用点手段,那些村民种植出来的滇中小米辣不卖给他们都不行,否则,人家可以让你血本无归,烂在手里。”
祁景焘不置可否地笑笑:“农特产品开发,拥有土地的农民作为一个关键的生产环节,如果能认清现实,应对得当。他们能够获得一部分合理利润就非常不错了,过高的期望只会带来巨大的失望。现在的情况就是,已经有第三方强势介入,必要的时候,甚至还会有行政干预。村民想要自己自由种植滇中小米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和人家合作,拿到属于我们自己那份收益。几位老叔,你们说呢”
几位村支书摇头苦笑,这趟浑水不好搅和。白战奉思索片刻,盯着祁景焘问道:“如果采取土地流转承包,我们只能在承包费上再争取一下,就像你说的,以每亩一万元为目标去争取。小焘,除了土地流转承包,还有没有更好的合作模式”
祁景焘思索片刻:“土地流转承包时间周期太长,如此大面积的承包,不确定性因素实在太多。首先,滇中小米辣不一定只能在现在确定这些地方种植成功,过几年,等滇中小米辣遗传基因稳定下来,说不定可以在其他地方大规模种植。
其次,现在介入这家公司的背景太复杂,他们是为滇中小米辣而来,是为经济利益而来,还是有其他目的呵呵,这种公司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个谁也说不清楚。他们不可能给村民太多好处,承包费也不可能太高,你们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第四百一十四章 农业产业工业园区
一山,一亭,一壶酒,两个老表坐中间。粮仓河果园,水库边东面岸边新修的小亭子里,祁景焘和石磊把酒言欢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桌子上那三五个下酒菜已经见底。听完石磊平淡无奇的升官记,祁景焘乐了。
“既然那么多人希望你来做你们可官营下一任村支书,这个村支书你要当仁不让。记住一句古话,为村镇则饱食乡老。干,就要干好,干出一番新局面。”祁景焘拽着书袋,喝着小酒,鼓励着可官营新鲜出炉的村支书石磊。
石磊眨巴着小眼睛,扭扭脖子,看着他问道:“老表,你说的那个‘为村镇则饱食乡老’。什么个意思”
“就是你小子现在发财了,不要只顾自己家发财。人家给你个村支书干着,你就要带领着全村的乡亲们共同发财,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哼,没文化,真可怕!”祁景焘鄙视着一不小心就成为村支书,主政一村的石磊。
“呵呵,你是大学生,你有文化,你干嘛不回家来带着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龌龌龊龊的呆在南烟做个小工人,有什么出息。”石磊翻着白眼,端起酒杯自己干上一杯。
“我不是正用我的智慧和知识,带着你们这些土皇帝发家致富奔小康吗你们都奔小康了,你们带领的乡亲们就都奔小康了。这叫做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是将将的统帅,不是将兵的将军。连这个都不懂,还不承认自己没文化”祁景焘大言不惭地说道。
“哈哈哈,……祁大元帅,刚刚搞出个滇中小米辣合作项目,你又有什么大项目要带着我们这些土皇帝发家致富奔小康了”祁支书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亭子外面飘来。
“哈哈,二哥什么时候过来的咋个不在长亭抽水烟了”祁景焘和石磊起身迎接祁支书的光临。
“早抽够了,你们两躲在这儿喝酒吃肉,过来讨杯酒水解解馋。”祁支书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步不紧不慢地走到小亭子石桌边坐下。
祁景焘转身,从安置在亭子角落的酒水柜里拿出一只酒杯,一副碗筷给二哥摆上。拿出几袋干果,肉干扔桌子上,石磊已经给三人的酒杯斟满酒。
祁支书端起酒杯,笑呵呵地看着石磊:“祝贺石支书新官上任!干!”
“祝贺祁支书继续连任!干!”
“祝贺我还能当工人,自己干一个!”
“没出息。你好意思让自己的婆娘挺着大肚子坐班,替你出头露面挣钱养家,你自己呆在南烟为别人卖命。”祁支书鄙视着自己找理由干杯的堂兄弟。
“人家做董事长做的自得其乐,掌控的游刃有余。我呆在大国企里面,端着金饭碗,再为家里留一后路,有什么不好这叫做一家两治,连这个道理都没搞懂,还村支书呢!”祁景焘振振有词地说着话,拿起酒壶给大家斟满酒。
“你那份工资能养活你自己喝杯小酒还讲究起来了,喝58°五粮液,喝穷你。”祁支书说着,狠狠地自饮一杯。
“喝,尽管喝,我的酒钱是婆娘供给,不用花我自己的工资。”祁景焘乐呵呵地继续给干杯的支书二哥斟酒。
三杯小酒下肚,祁支书的馋解了,瞅着祁景焘说道:“哼,连杯酒钱都赚不回来,靠婆娘供应,还嘚瑟。说说,你怎么带我们发家致富奔小康”
祁景焘才不与他一般见识,他在南烟信息中心混的体体面面,滋滋润润的,没事出些点子让别人去忙活,多好!既然祁支书还有空闲时间,有事没事到粮仓河果园遛弯,就给他找点事情好了。
思索片刻,祁景焘看着祁支书笑呵呵地说道:“二哥,咱们五区坝子这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叫人来五区发财,叫唤了一年多了,哪里有人来找他们发财摆在哪里丢人现眼。现在是晴天红土飞扬,雨天泥水遍地。”
“别扯那些没用的,说,你想干嘛”
石磊不紧不慢地说道:“祁支书,我们找过开发区管委会,打算把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征收那些土地拿下。一来,可以把我们公司的总部建在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们五区坝子扎下根;二来,我们计划把这里整合成一个农业产业工业园区。你看,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现在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需要扩建新厂区,相关的配套企业也需要就近安置、整合。”
第四百一十五章 村支书在行动
滇中市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蔡德奇,正悠哉乐哉在办公室看报喝茶,突然接到一个会议通知。蔡主任急匆匆赶到五区镇政-府,刚进党委会议室,就看到五区镇党委班子成员正和一伙村支书谈笑风生,一派其乐融融的样子。
“蔡主任,就等你了,我们马上开会。”五区镇党委杨振东书记看到进门的蔡主任,春风满面地开口招呼这位年轻的空降干部。
“杨书记,今天开什么会议,各方诸侯都来了。”蔡主任并没因为临时通知他来开会生气,而是笑容满面地说笑着,边和与会人员点头示意,边自然而然地走到杨振东旁边的空位上入座。
五区坝子自成一体,都属于五区镇辖区。五区坝子现在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申报的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市属直辖单位。但是,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目前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招牌挂起来一年多了,可是,招商引资招不到,什么经济效益都没有,还连屁都不是。
开发区管委会目前只能挂靠在五区镇,从市上空降下来的管委会蔡主任,他还有一个职务是五区镇党委副书记。排在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常务副书记之后。
按理来说,蔡主任的行政级别至少应该是正科级,可是,他那个开发区管委会根本没收入来源,目前只能尴尬地跟着财税收入颇丰的五区镇混饭吃,也只能暂时委屈一下了。
根据惯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起来后,开发区范围内部的工商业企业都归他们管理。那个时候,他们至少是和五区镇平级的一级机构,甚至更高。五区镇自然少了一块地盘,也少了一块经济版图,对于五区镇党政班子来说权利被无形中削弱了。当然了,那都是后话,发展起来之后的后话。
看到蔡主任已经就坐,坐在蔡主任对面的赖镇长喝口茶水,笑眯眯地看着对面铺开笔记本准备记录的蔡德奇问道:“蔡主任,你们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进行的怎么样”
“不太顺利,整个东南亚正闹金融危机,印尼还搞出排华事件,屠杀华人华侨。最近,整个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又在闹大洪水。整个国际国内形式都不好,这个时候,哪里有什么外商来投资国内前来投资那些企业,人家即使来到我们滇中投资,也只会看中市里高新技术开发区那块土地。在那里圈地占地,哪里有人愿意来五区发展我们这个工作难做啊!”蔡主任苦笑连连,一开口,能用到的客观因素都被他用到了。
“那个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不是打算过来投资吗他们的投资规模挺大啊!”杨书记不动声色地说道。
“他们的胃口更大,他们居然想要我们现在征收的所有土地,计划在这里盖办公楼,扩建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和仓库。”蔡主任漫不经心地说完,还不屑的撇撇嘴。
“这不是很好吗有这么一家大客商来搞大投资,一步到位把你那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填满,省得你们辛辛苦苦去招商引资,也省得那片土地闲置在那里,制造灰尘污染我们五区的空气。”石磊不冷不热地冒出一句。
“嘿嘿,石总也来参加会议了你们那个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注册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生产厂又建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我们这里建办公大楼,扩建生产车间,建仓库,你们给谁上税”蔡主任冷冰冰地看着石磊说道。
“给谁上税都是给国家上税,难道要给你蔡主任上”石磊毫不客气地驳斥。
蔡主任不冷不热地说道:“我们这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自己的税务指标和投资方向,有自己的定位,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项目都可以来投资的。我今天是来参加五区镇党委会议的,不是来和你讨论开发区问题。石总来错地方了吧”
土地大量被经济技术开发区征收的梨园村支书白战奉冷笑着说道:“今天来开会的不是什么石总,是我们五区镇所属
第四百一十六章 蔡主任的利益
都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干劲十足把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上任后,蔡德奇四处奔走招商引资,一番努力却没得到什么成果。现在,上面的人似乎已经知道,当初拍脑袋风风火火搞出来的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恐怕又要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后尘。
今年春节后,蔡德奇领导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已经从当初定位的市属机构剥离出来,委委屈屈地被挂靠在塔区下属的五区镇无人问津。蔡德奇已经感觉到,他的仕途已经如同那片红土场地一样铺满灰土,前途无亮了。
今天这些土皇帝还拿环境污染问题暴起发难,给自己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的农田被灰尘污染,无法种植烤烟蔬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产量都明显下降。这些情况不止他清楚,在座的都清清楚楚,上面的人也没瞎,只不过当作不知道而已。
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的村民找到他们管委会要赔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刚开始还规规矩矩,后来已经越闹越厉害。甚至,那些村民还专门挑有外商来考察,或者是有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闹事,越来越无法无天。
他也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他现在爷爷不亲,姥姥不痛的。他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笔钱,拿来来给那些村民进行赔偿这个时候可不是他手握大笔项目启动资金,大肆征收土地,价值千万,数量高达数千吨稻谷都能够大手一挥,随意铲除的时候。
只要一天没能把经济技术开发区搞起来,那块场地还闲置在那里,那些农民土地的灰尘污染赔偿问题,那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最近这段时间,他也早就听说,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那些红土地居然适合种植滇中小米辣。还听说有大人物要来投资,大力开发滇中小米辣种植基地,发展滇中小米辣这个农特产品。背后有人撑腰了,那些愚昧无知的刁民更是有恃无恐,万一真闹出什么事端,上面给他来个新账老账一起算,他绝对吃不了兜着走,只能乖乖去做那只替罪的美羊羊。
本来,事情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还是有转机的。今年春节后,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主动过来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谈投资意向。这本来是件大好事,可是,那个时候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市属单位,局面还不算太糟糕。
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的到来,对五区本地绝对是件大好事,对他蔡主任个人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当时的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还不咋样,只不过是落户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新建合资企业而已。厂房刚刚建好,还没有正式投产,主打产品都还没对外宣传,发展前景如何还没人知道。
那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连前来商谈投资的人都只不过是滇中农贸公司的一位副总。那位副总居然狮子大开口,大言不惭地说是要来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
如果按照他们那个胃口,被他们一口吞下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征收的土地,把这片土地变成他们所谓的加工区、仓库区和办公区。五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岂不是要变成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附庸,他这个堂堂的管委会主任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到时候,他这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要赶紧找门路,找后路去了。按照他目前的状况,能够继续享受目前正科待遇,找个地方养老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他的仕途才刚刚起步,他不甘心就此罢休啊!
可是,世事无常,他不甘心又能如何目前整个周边国家经济大环境都不好,正闹金融海啸闹的人心惶惶,说是正处在水深火热中也不为过。印尼猴子还趁机排华,屠杀华人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还有什么好的经济环境可言
在这种特殊时期,国人心目中能够到国内搞投资的那些华人华侨日子也不好过。再说了,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真有那么一些投资商出现,那也是狼多肉少,全国各地都在出笼优惠条件拼命争取外来投资,一个二个眼睛红红地盯着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方利益
好不容易捕捉到一只主动上门的猎物,他们真正的大老板不是什么海外投资商,而是五区本地的土鳖。蔡主任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就能看得出,他们真正大股东的根基就在五区,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旁边那个山洼子里面。对于目前无人问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投资热土,他们势在必得,投资的诚意十足。
了解到这个情况,蔡主任觉得自己的机会有来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弄不好还能够咸鱼翻身。本来就是隔壁邻居,蔡主任所处的位置搜集各种资料还是非常容易的。重新审视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的投资意向后,蔡主任知道那个项目含金量十足。
他都已经万分后悔当时的愚蠢和冲动,当时,滇中农贸公司那位副总张静蕾代表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主动上门来找他谈合作的时候,他居然非常隐晦地告诉他们,说是要研究研究,考虑考虑。
那位张静蕾张副总也曾经是体制内的人物,哪里会不明白蔡主任的意思。在张静蕾看来,蔡主任这些话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官面文章,蔡主任的真实意思,想要看看他们是否识趣,是否懂得在商言商,随机应变的道理。
不管张静蕾是否误会蔡主任,还是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只是投石问路。结果,人家只是来他办公室咨询过那么一次,没得到明确的、积极的答复结果之后,人家竟然就没再过来找他,对这个投资项目居然搁置了,居然就不闻不问了。
人家开始在城里那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搞特搞生产线扩建工程,一副扎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模样。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他们的投资新动向,把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力清乐的屁颠屁颠的。见到他这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鼻孔都朝着天。李力清那老小子根本就不把他蔡德奇当作竞争对手看待,被人家彻底无视了。
蔡主任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发觉情况不妙之后,他厚着脸皮亲自上门拜访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还通过其他渠道暗示过张静蕾几次,只要他们愿意前来投资,可以特事特办,一切都好商量。
可是,时过境迁,主客易位。滇中原生态食品公司和张静蕾对他三番五次的暗示熟视无睹,不理不睬。蔡德奇好歹是一方主政官员,年轻气盛,他也是有尊严,要面子的。
一个本可以轻轻松松落到口袋的大功劳就此飞走,江河日下的蔡德奇心里那个狠啊,别提多深了。他恼羞成怒,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也不再去求对方,就这么耗着、拖着。
眼看形式越来越糟糕,连那些村民都开始为他们那丁点鸡毛蒜皮的农作物污染问题频繁闹事了,这种**最烦人,一个处理不好就要出大事,责任部门的头头绝对没好果子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