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回眸顾长安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闲庭饮茶
顾长安知道,这不怪他,顾清麟固然聪明,可他这一路走的太顺了。
“过几日,你就去分支巡视吧。”大乱期间,几处分支也都蠢蠢欲动,刚好让顾清麟前去震慑一番。
第85章世家风流(十三)
夏昭觉得人背的时候喝口凉水都是塞牙的,在世家上没有讨到便宜也就罢了,偏偏王朝各地又灾劫四起。
南方大河流域决堤,洪水蔓延七郡三十二县,死伤黎民不计其数。
夏昭半阖





[快穿]回眸顾长安 分卷阅读117
着眼睛,高坐御台之上,听着下方百官你一言我一句,没有一句有用的话。
百官泾渭分明分成两派,世家官员皆老神在在的袖手立在一旁,听那些寒门官员争辩推诿。
“臣以为当派钦差前去赈灾。”
“洪水未平,何以赈灾?当务之急乃是治理洪水!”
“若论赈灾,臣以为当以本地世家为首,朝廷辅佐。”
若这般还要朝廷何用?直接让世家当政不就罢了?夏昭的手指点了点,寒门可用,却也不是都为大才之士,他扫了一眼满殿臣子,至少有一半没有发言。
这还是他这几年来刻意打压的结果,换作以前,满殿大臣能有三分之一出声就是世家仁慈了。
前有洪涝,尚未处理得当,又有人将旱灾报了上来,夏昭气得直接扔了折子。
吴茂叹息一声,挥手让战战兢兢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他小心将折子捡了起来,拂去灰尘发瞬间瞥到“旱灾”、“饥荒”、“蝗虫”、“流民”等字,他心头一跳,也是明白陛下为何发怒了。
旱灾绝对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可是直到出现了饥荒的地步才上报,显然是下面的人害怕朝廷惩戒,欺瞒了下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过这事不是下面的官员主动报上来的,而是顾长安等人在背后运作,捅出来的。
夏昭靠在椅子上,一手撑着额头,察觉到吴茂的动作,忽然出声道,“你说——民间该如何议论朕?”
吴茂吓了一跳,手一颤,差点没把折子掉到地上,他咽了咽口水,“……陛下勤政爱民,贤明俭朴,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励图治,自然是圣明之君!”好在他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恭维的话张口就来,只一时被惊着了,越说越顺。
夏昭突然轻笑出声,且声音越来越大,笑声意味不明,吴茂只觉得诡异渗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神情惶恐,以为是自己的话触怒了陛下。
“行了,出去吧,外面是怎么说朕的朕还是心里有数的。”夏昭笑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笑声一歇,面无表情,冷声让吴茂出去。
若是前世夏昭也当得起这番评价,可惜他今生的道路屡屡不顺,夏昭看着龙案上的奏折,突然一把将其掀翻,龙案上诸多琐碎的东西掉落一地,外间的吴茂等人心中叹了一声,跪了满地,陛下如今越发喜怒无常了。
外面是怎么传的呢?
顾长安与程静姝对面而坐,红豆等人立在她们身后,两人在一处茶楼二楼的雅间里,雅间的门开着,一道山水屏风挡住外界的视线,但是里面的人刚好能听清楚一楼的声音。
顾长安手里握着茶盏,目光似乎在盯着里面的茶叶细看,耳朵一直在留意下面的声音。
“听说洪涝可是死了不少人,”一人摇了摇头,叹气道,“可怜我一位好友也遇难了……”
“可不是,”另一人赞同道,“我老家遇到旱灾,幸好我老早就把父母一家子接了过来。”
“老兄还算幸运,”有人哀叹道,“我家老母为不拖累我读书,竟然一直瞒着吾等兄弟,若非听闻朝廷急报,我竟连家中小女过世都不知!”那人说到动情处,留下两行清泪。
“又是洪涝又是旱灾,这位陛下也不过才继位几年吧?”
有人提出疑问。
“这位陛下七岁继位,算来也有十一年之久了,掌政不过一年左右。”有人解释道,世家当道,时人对朝廷敬畏之心有,但不重,加上此时气氛,也一时抛了顾忌。
“哼——”那家中受灾之人冷哼一声,“想来这位陛下也不是什么德行出众之人,不然怎么他一执政便灾害频频?”
旁边的人脸色大变,连忙拉住他,“兄台莫要胡说,洪涝旱灾乃是天灾,与陛下何干。”
那人却是不管不顾,“洪涝旱灾乃是天灾不假,可当地官府知情不报,隐瞒灾情却是事实,上行则下效,可见这位陛下的品行!”
听到这里,顾长安抬起头来,看着对面的程静姝,淡淡说了一句,“此次记尔程氏一功。”
程静姝大喜,脸上不禁露出两抹红晕,“谢过九娘子。”有顾长安这句话,程氏至少可以不惧此次大乱,若能把握住机会,说不得可以再进一步。
顾长安微微颔首,洪涝是突然事件,旱灾却是程氏意外发现的,程静姝知道后,心中一动,与族老商议,配合顾氏将消息放了出去。
又在民间派人引导谣言,夏昭品行不正,帝位不得天地承认。
再之后,趁着朝堂之上官员互相扯皮的时候,传信各大世族救灾,梳理洪水,发放粮食,留灾民。
相比朝廷的无所作为,舆论自然偏向世家,世家清高横行霸道等等被夏昭破坏的名声自然就被扳回来了。
早在以前,朝廷就有意无意的败坏世家的名声,世家不屑与其计较,加上世家与普通百姓关系遥远,百姓对世家一向敬而远之。
如今这一来,世家在百姓心中名声即佳,相比较而言,朝廷的名声就坏了。
不过顾长安觉得这好名声世家接的一点都不亏心,洪涝刚开始时,顾氏就聚集了各世族的族老贤者,不眠不休对着探子发了的密报讨论了两天两夜,定下了救灾之策。
当然他们也没安好心,朝廷那边被拖住了,消息延后,等那位知道时,天下早已传遍。
“不知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程静姝试探的问了一句,程氏不是什么大族,当初为避兄弟阅墙,顾族长为小儿子定下的姻亲并不得力,只是刚能看得过去而已。
顾长安浅浅一笑,托着茶盏,轻轻吐出一个字,“等——”
等?
等什么呢?
不过几日程静姝就懂了,她捏着侍女送来的朝廷文书,直想要畅快大笑。
真是找死,敢对他们世家下手,如今终于得到了报应。
无他,这是一封皇帝颁布的“罪己诏”。
“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灾害不止,咎在朕助不逮。”
想要以退为进吗?程静姝连连冷笑,想都不要想!只要有他们世家在,皇帝陛下还是一退到底的好!
说来也是夏昭不仁在先,第一次出手就惹恼了世家,触碰到了底线。
既然这个皇帝不行,世家们不介意换一个人坐。
若非齐氏站在夏昭那边,其实现在龙椅上只怕已经换了人。
夏昭到底也有几分本事,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确在民间挽回一部分名声,可惜有以顾氏秦氏等为首的世家一直在背后扯他的后腿。
夏昭这次没有在早朝上再讨论这件事,直接连下三道旨意,减受灾地区百姓三年赋税,派遣钦差大臣帮助重建灾区,最后还嘉




[快穿]回眸顾长安 分卷阅读118
奖了赈灾的众世家。
这最后一旨意可是再次惹恼了众世家,顾长安等人直接拂袖而去,留下传旨的太监欲哭无泪,好饭好菜招待了他,只是没有一个人见他,圣旨没人接,传旨太监连走都不敢走。
这还是顾氏的涵养好,武将之家的秦氏连门都没让传旨太监进,再嚷嚷,就有暴脾气的秦氏子弟出来把他扔了出去。
那些小族,别说让传旨太监进城了,在城外就让人套了麻袋。
顾氏,顾长安神情冷漠,招来红豆,让她传了一道命令下去。
京都有一制衣阁,是百年的老字号了,贵妇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定做衣服。
这一日夜晚,制衣阁灯火通明,绣娘连夜加班,将能赶制出来的订单赶制出来,小厮进进出出,将赶制出来的成衣送至各府。
承恩侯是当今皇帝的母族,角门来了位客人。
守门人听闻来人所言,皱着眉头进去禀报,承恩候夫人正准备歇息,她取下一只耳环,挑眉问道,“制衣阁的人?”
“正是。”外间有人恭敬应道。
“为什么这个时候来?”承恩候夫人皱眉问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制衣阁什么时候这么不懂规矩了。
“那人说制衣阁主家那边传来命令,制衣阁将要停业一段时间,因此将几位熟客的订单提前结了。”
“关闭?”承恩候夫人手一顿,“可有说关到什么时候?”毕竟制衣阁算是京都手艺最好的了,连宫里的绣娘都没法比,听说背后也是某个世家。
“未曾。”
“罢了,”承恩候夫人本想说什么,又住了口,她们候府与陛下亲近,自然知道世家之事最近很敏感。“将东西取进来吧。”人她就不见了。
至于制衣阁,这家制衣阁关闭了还有别家制衣阁,只是可惜制衣阁的好手艺,承恩候夫人叹了一声,还好前几天定做了好几件衣服。
同一时间,有多家商铺整顿停业,清晨,城门刚开,数辆马车出城,守城的官兵奇怪的嘟囔了一句,“怎么今天那么多人?”
第86章世家风流(十四)
下了早朝后承恩候回到府内,承恩侯夫人帮他换下朝服,承恩侯揉了揉肩膀,不经意间问道,“这是夫人新做的衣服?”
承恩侯夫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是昨晚制衣阁送了的新衣。
她笑道,招手示意婢女送去怡园,“这是给婉儿做的。”
承恩侯挑眉,“又是制衣阁?”他对这间闻名于贵妇人小姐之间的制衣阁也有所耳闻,夫人的衣服大多就是在那里做的。
“正是,”承恩侯夫人服侍他净面,递给他润湿的帕子,“说来也怪,制衣阁的人昨晚上门,说是东家有事,要停业一段时间,看起来挺着急的,以后怕是有一段时间不能穿制衣阁的衣服了。”
承恩侯不置可否,接过帕子,不能更好,制衣阁手艺是一等一的不错,不过相对来说价钱也是顶尖的高,他们家只领了个爵位,自己也是闲职,一无皇恩二无油水,哪里来那么多进账供夫人奢侈。
想到进账银子,承恩侯又不禁想起上朝路上路过的制衣阁,他虽然没有进去过,不过只看它的阁楼也是巧绝伦,从大门那里扫一眼,里面的摆设也足以让承恩侯感叹,这般大方,也不知是哪家世族在背后。
制衣阁的大门?承恩侯眼睛微微眯起,这时承恩侯终于发觉哪里怪异了,去早朝的时候还可以推说天色太早,可回来的时候可是早已经放亮了,但是依旧没有几家铺子开门,这就不正常了。
太不正常了!承恩侯擦脸的动作不禁变慢,承恩侯夫人在一旁看得心急,一皱眉,把帕子抽了出来,“想什么呢?都还等着你用膳呢。”
“哦?嗯!”承恩侯思绪被打断,机械般的随着她行动,但脑海里却一直翻涌不停,他夹起一个包子,正要往嘴里送,突然灵光一闪,猛地站了起来,包子还冒着热气,在桌子上滚了几圈。
承恩侯夫人正在和小女儿说话,见他这样,呵斥道,“一大早的,做什么!”
是了,制衣阁的背后一定是个大世家,不提其中珍品摆设,单说制衣阁的绣工,没有深厚的底蕴也不会得到京都那么多贵妇人的青睐。制衣阁一家关门可以说是它背后世家出了什么事。
但如果是对个店铺同时关门呢?
承恩侯府再怎么不济,也是候府,先皇后的母家,从承恩侯府去上朝的这一路上,都是皇金地段,这些铺子在同行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他今天回来竟然没见到几家铺子开门。
一家是意外,那么多家呢?
这些铺子同属于一个世家的可能性太低了,但又总不能那么多世家同时出事了吧?
既然不是出事,那就是世家有意为之了。
联想到前几日皇帝下的圣旨,承恩侯又了不好的预感,但同时心底也燃起腾腾的欲念和渴望。
这是一个机会!
“我要进宫一趟,”承恩侯道,他迅速进了里间换好衣服,匆匆忙忙赶往皇宫。
……
宫里,夏昭听了承恩侯的话差点又控制不住怒气,吴茂跟着心头一跳,连忙道,“陛下可要传膳?侯爷应当也没有用膳。”
夏昭握着的手一放松,语气温和道,“舅舅一起吧。”
这个舅舅承恩侯可不敢当,承恩侯是庶子承爵,哪里敢应,连连推辞。
夏昭语气坚定,“舅舅还是留下吧,商铺关门的事还是舅舅发现的,稍后还要劳烦舅舅帮忙。”
这就是要用他的意思了?承恩侯一喜,应下了,作为臣子,不怕主子给他们出难题,就怕主子连想都想不起他们。
用过膳后,转道御书房,夏昭查看着报上来的京都关门的商铺,他脸色阴沉,种类遍布各行各业,这也就罢了,但其数量占了京都商铺的五分之三之多!可想而知,这对京都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虽然一时半会查不出来这些商铺背后的东家,但夏昭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背后是谁在导轨。
除了以顾氏秦氏为首的那一批世家也没谁了。
“陛下?”看着夏昭脸色变化不停,承恩侯小心翼翼的唤道。
夏昭眼里极快的划过一丝厌恶,连这点眼色都没有,到底是妾生子,上不得台面。
“舅舅有什么高见?”
承恩侯低头笑了笑,“当务之急是要安抚百姓,这么多商铺关门一定会引起百姓恐慌,若是世家在此时再散步什么谣言……”
夏昭明白他的意思,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当皇帝的对舆论也是十分看重,不过——夏昭压了压太阳穴,“怕是已经晚了。”
他与世家也是交手几次,依着他对那边的了解,对方也善用舆论,现在谣言应当已经




[快穿]回眸顾长安 分卷阅读119
流传开来了。
不出夏昭所料,坊间已经有流言了,说是当今陛下不满世家,屡屡相逼,世家无可奈何,决定撤回一切势力,龟缩在自家族地,不再外出。
这流言一出,众人恍然,“难怪难怪,我说世家都存在那么多年了,怎么会突然要建藏书楼呢,肯定是皇帝要挟相逼的。”那人边说还边点头,肯定自己的猜测。
“肯定是,”旁边有人附和,“说不定这次又是小皇帝提了什么过分的要求,世家不肯,才一气之下回了族地。”
有人撇嘴,“说不定就是小皇帝逼他们回去的,这样就没人跟皇帝争权了。”
“什么争权啊,”有人“呸”了一声,“皇帝还不是天第一地第二皇帝第三,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肯定是他逼的,世家仁慈,不光建藏书楼还有夫子不束教小孩读书,我家小子昨天回来还跟我说他们夫子夸他了。”
这些市井平民不懂什么朝政,他们只看那些大人物的动作对他们最直接的影响,好与坏泾渭分明,也直白浅显。
夏昭在听了吴茂的汇报之后,坐在御书房里想了很久,呈上来的奏折都没有批复,他现在也不指望大臣们了,那些人一个个的不是看笑话就是没本事。
这时他隐隐有些后悔早早和齐十一娘撕破脸皮,这个时候若是齐十一还好好的,劝服齐氏等出手也会多一分把握。
想了想,夏昭还是不敢让齐十一娘和齐氏的人见面,得齐氏懊恼不再支持他。
“来人——”夏昭挥笔写了一封信,折好装到信封里,递给吴茂,“寄给齐族长。”
信中他言辞恳切,一边叙述自己的苦闷,还有对顾氏等的不满,另一边请求齐氏相助,并暗示这是齐氏的机会,千载难逢。
夏昭对世家知之甚深,毕竟曾经纠缠过二十年,也知道如何才能打动齐氏。
对于这些世家而言,只有利益二字最重。
而齐氏需要这个机会。
消息传到顾长安这里的时候,她一点都不意外,看过密报后随手扔进了火盆里。
顾长安只命人撤了京都还有投靠朝廷的世家所在地的生意,其他世家有样学样,到她的传信,也都撤了。
世家清高,经商的真心不多,也没多大损失,本该损失最大的顾氏也不在乎,如今顾氏的重心都在海外岛屿上。至于钱财,顾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她不管,那就真的没人管了。
齐氏抓住机会大肆发展商业,只是可能齐氏没什么人擅长经商,发展的有点不顺。
质量上没得说,只是价钱上不为百姓所接受。
前朝有一位皇帝说过一句话,“何不食肉糜?”顾长安看了探子送了的情报,觉得齐氏目前就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她微微一笑,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怎么会知道平民老百姓的吃穿拥堵?
顾清麟摸了摸鼻头,觉得自家姐姐这句话也是对他说的,他刚才分支回来,觉得受教颇多,这些分支可真是手段百出啊,一不小心就被糊弄了。
不过他觉得挺过瘾的,笑语晏晏,言辞间却句句如刀。
“姐姐,交给小弟来办可好?”
顾长安迟疑了一下,还是道,“也可,小心一些,若是不可为,让他们一筹又有何妨?”
顾长安嘴上说的不管,但也不会真的让齐氏占了他们的位置,一直在暗中阻挠。
她还点出一点,“注意分寸。”这说的是交手归交手,莫伤了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
顾氏不需要天下,但需要民心。
顾清麟点头,他成长了许多,对顾长安的一些举动背后的意义也看得更清楚些。
“姐姐放心。”顾清麟眯眼一笑,齐氏这个叛徒他不会放过,还有罪魁祸首更不会放过,且等着吧!
一只未长成的老虎放出去会有什么后果?顾长安算是见识到了。
齐氏被屡屡阻挠,加上确实没有什么经商天赋,一开始就打着齐氏的名号,商品却没什么人买账,被顾清麟算计,坏了名声。
也是齐氏内部的问题,不怕管事出来,偏偏把事情交给了齐氏儿郎,顾清麟亲身上阵,故意结识了他,见他愁眉苦脸,又打着出谋划策的主意给他出主意。
刚开始倒是真的好点子,齐氏儿郎对他信任有加,顾清麟就开始使坏,直接在商品上动手脚。
白云郡,顾长安摇摇头,“到底是年轻气盛,竟然亲自去了京都。”
红豆轻笑,“小郎君也是想替您分忧。”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顾长安可不赞同他这种做法,“罢了,帮他处理干净首尾。”
第87章世家风流(十五)
到白云郡那边传来的消息,顾清麟挑眉得意的笑了笑,“我就知道,姐姐一定会帮我的。”
他的长随金宝与他一同长大,与他比别人多了几分亲近,听了笑道,“那是自然,您可是九娘子嫡亲的弟弟,九娘子放心不下出手帮忙也是理所应当的。”
顾清麟不置可否,顾长锦也是他的嫡亲姐姐,不也没见她对他有多好?反而看他跟看仇人似的,他心底曾经也有着极为隐秘的对姐姐的期盼,可惜顾长锦没能给他。
幸好姐姐和顾长锦不一样,不过这点小心思就不好跟别人说了,即使是他的贴身长随,顾清麟话题一转,“齐氏胆敢染指我们顾氏的产业,姐姐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齐氏的。”
金宝不解,疑惑道,“九娘子不是交给郎君了吗?”
顾清麟嗤笑一声,“齐氏有这么大的胆子,姐姐怎么会轻饶了他们,我来此不过是小惩大诫罢了。”
他没说的是齐十一娘生产在即,若是个男孩,那齐氏是断然不能再留了;若是个女孩,那怕是还要有一番计较。
金宝依旧不懂,但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不再追问。
不出顾清麟所料,他在回白云郡的路上悠闲至极,一路游山玩水,时不时的就能到齐氏的消息,顾长安也没瞒着他,任由他查看。
“姐姐联手了秦氏?”夜晚顾清麟宿在一处客栈里,金宝拨弄了一下灯芯,把光调的更亮一些,这不过是普通的客栈,自然不能与顾氏别院相比,顾清麟执意要住这里,金宝劝不住也没办法。
这会听了顾清麟的话,金宝若有所思,“齐氏到底不凡也是三大家之一,仅凭我们顾氏也难以将齐氏轻松拿下。”他说的是轻松,显然也不认为齐氏能是顾氏的对手,拿下齐氏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且……”他意有所指,不过显然有所顾忌,不敢直接说出口。
顾清麟闻言不悦,皱了皱眉,到底没有呵斥出声。
金宝指的是顾老夫人,顾氏意欲对齐氏动手,这个时候老夫人的位置就显




[快穿]回眸顾长安 分卷阅读120
得很尴尬了。
毕竟老夫人在姓顾之前还姓了十六年齐。
“但我只姓了十六年齐,”那之后的三十六年她都姓顾,老夫人想的很明白,慢悠悠的对顾长安说道,“小九莫要顾忌我。”
她拉着顾长安的手轻轻拍了拍,难为这孩子还想着她,“你只管去做你的。”
顾长安轻轻点头,“祖母莫忧,齐氏不会有灭族之忧。”最多不过权柄打落,高位不在,沦为普通世族,不复昔日光。
1...3637383940...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