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殷扬
“说吧!”景帝的眉头一点也没有散开的迹象。
“皇上,我是想问问皇上。安陶大捷,斩首五千余,这是从未有过的大喜事。为何皇上欢喜过后,就是愁眉不展呢?整日里忧心忡忡,茶饭不思,一见面就问边关军报。”春陀说出自己的疑虑。
景帝又踱起了步:“安陶大捷,固然是可喜之事。这事,朕也欢喜。可是,欢喜归欢喜,也要看得明白,也要看到忧虑。”
略一停顿:“安陶这一仗,就是虎口拔牙。无疑,对于目前的大汉来说,匈奴是一头虎,周阳他们把虎牙给拔了,匈奴会甘心吗?单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会起大兵前来复仇。边关的兵力少,不知能不能顶得住。万一顶不住,单于长驱直入,不知会有多少百姓遭受兵灾。”
“皇上心系万民安危!”
景帝的声调更高:“这仅仅是其中一忧。若是大汉败于匈奴,南边的南越、闽越、东越,他们就会蠢蠢欲动。尤其是闽越,数次三番不听朝廷号令,屡次与东越刀兵相见,搅得大汉南边不宁。要是他们趁大汉新败之际发难,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大汉堪忧呀!”
当时的东越主要是现在的浙江东部,闽越是现在的福建,南越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广大,人口众多。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汉朝,其实却是自立为王,汉朝无法节制,还时不时的骚扰汉朝边境。
若是汉朝败于匈奴之手,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坐失机会,会起兵滋事,景帝的忧虑不无道理。
听了景帝的一番剖析,春陀的眉头也拧在一起了,想了想道:“皇上,尽管放心。于打仗这些事,我不懂。可我懂得一样,边关的将士一定会尽心竭力,打好这一仗。”
“何以见得?”景帝有些不明白。
“皇上,若是你一声令下,要我上战场,我也不会有丝毫犹豫。因为,安陶大捷,大振大汉声威,无不是想上战场杀敌,就是我们这些阉人,也有报国之心呢!”春陀说得很诚恳,没有半句虚言。
景帝长舒一口气:“有你这话,朕心里好受些。走,上朝。”快步出了养心殿。
来到宣室殿,群臣早就恭候多时了,一见景帝到来,施礼相见。
景帝坐了下来,群臣开始上奏。许昌第一个上奏,一如既往开始他的长篇大论,好象他很有才学似的。
说得口沫横飞的许昌没有发现,而群臣却发现了,景帝的双眉拧在一起,虽是极力掩饰,却仍是露出淡淡的忧虑之色。
更有一桩出奇之处,景帝明显是心不在嫣,一双虎目紧盯着大殿门口。
群臣发现了,却不敢说,只有闷在心里。
许昌没有发觉,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钱粮之事。
“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
突然,殿外传来雷鸣般的吼声,仿佛天外来音似的。
许昌的奏报给打断了,心有不甘,猛拧头,朝殿外望去。只见一个浑身汗渍渍的军士,在几个建章军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这军士一进大殿,摔倒在地上,声音沙哑的吼道:“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
“雁门大捷?”
“斩首一万八?”
群臣兀自不信,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尽是迷茫,难以置信的脸色。
一万八,比起安陶之战多了一万三,这事太难以让人置信了,要这些大臣相信还真难。
春陀飞也似的冲了过来,把兵士手中的军报接过,手一挥道:“快,带下去,找太医给他看看。”
几个建章军兵士拥着这个连路都走不动的兵士,快步出了宣室殿。
“皇上,边关捷报送到了!”春陀把军报递到景帝面前,声含无限喜悦,都有些发抖了。
然而,景帝并没有接捷报,而是双手捂面,手肘支在御案上,身躯微微发抖,胸口急剧起伏,好似海浪似的。
景帝的变化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尤其是春陀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适才,景帝还在一个劲的催问边关军报,现在,军报到了,他却不看,这事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景帝双手捂住脸,谁也没有发现,景帝竟然流泪了,心里一个劲的嘀咕:“大汉无忧也!大汉无忧也!”
要是这次兵败,那么匈奴势必会更加猖獗,百越也会滋事,那就是南北同时有事,非常难以应付。再加上那些另有图谋的诸侯王势必会闹事,别的不说,就说梁王,他肯定会跳出来。那就是三乱齐作,局面很难收拾。
只要边关打了胜仗,甚至不需要胜仗,只需要不胜不败的局面,就可以稳住局势。更别说,这还是斩首一万八的大胜仗,匈奴会北遁,百越不敢闹事,梁王也会老老实实,局面将是大好。
景帝这是激动,也是解脱。
过了老一阵,景帝用手擦干眼泪,极力控制心情,接过军报,展开一瞧,猛的站起:“雁门一战,诸军合力,共斩首一万八千四百六十二级,缴获战马军械牛羊无数。如今,建章军,飞将军李广,程不识,正率军穷追。有十余万大军越过了长城,追入了匈奴腹地!还有数十万百姓也越过了长城!”
“啪!”景帝重重把军报砸在御案上,声音陡然转高:“大汉数十年未有大军越过长城,进入匈奴腹地,如今,将士们洗刷了屈辱!”
“越过了长城?”
“还十几万大军?”
群臣惊讶得下巴都砸肿了脚面。
“破奴校尉缴获了单于的坐骑赤电,赵破奴缴获了单于的金盔,路博德缴获了单于的金甲,现已送到殿外!”在群臣的惊讶声中,景帝说出的话让他们更加惊讶。
群臣半天才回过神,此时的景帝早就出了殿门,群臣忙涌出来。
群臣一出殿门,只见景帝骑着赤电,在殿外驰骋起来:“好马!好马!传旨,欢庆三日!”
如此大胜,不需要景帝的旨意,汉朝百姓也要欢庆。圣旨一下,那还了得,整个汉朝沸腾了,全国处于欢腾之中,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
这欢庆,三日哪里够,足足持续了半个月。
大汉帝国 第二十八章 南宫公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汉帝国最新章节!
猗兰殿。
景帝一脸的笑意,跪坐在矮几上,未着皇袍,一身的燕居之服,幞头深衣,轻松异常。
身边一个美丽如画中人儿般的丽人,傅粉不施,素颜淡雅,一脸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中,正忙前忙后,给景帝上茶。上完茶,又轻抬粉拳,为景帝捶肩捶背。
她,就是王美人。姓王,名娡,景帝的宠妃,汉武大帝的生母。
景帝很是享受的闭起着眼睛,脸上带着满足。王美人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可是,光凭容貌,在**中,与之相仿者不在少数。她让景帝最为依恋的是,她会侍候人,会侍候男人。到了她这里,就跟回到家似的,让人生出冬日沐浴在阳光中的暖意。
这是景帝对她格外宠幸的原委所在。每当国事疲乏,景帝就要到她这里,接受她的服侍。来的时候,景帝疲惫,离去时,景帝轻松惬意。
是以,这么多年来,始终是圣眷不衰,尽管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马齿渐增。
轻盈的脚步声响起,门口出现三个粉妆玉琢般的童男童女,正是刘髭和两个女童。两个女童紧抿着嘴唇,拼命的忍笑,而刘髭一双明亮的眼珠乱转,贼贼的。
王美人一瞧,就知道准没好事,刘髭又惹祸事了。不由得脸色一沉,瞪了刘髭一眼,再一摆头,意思是要他们赶紧出去,不要打扰景帝歇憩。
“是髭儿呀,快过来!”景帝睁开眼,脸上的笑意更多三分,冲刘髭一招手:“到父皇这儿来!”
景帝对这个机灵古怪的儿子是万分喜爱,一见他的面,不由自主的就泛起了笑容。
刘髭一蹦一跳的,略显调皮,蹦过去,偎在景帝肩头,笑嘻嘻的道:“孩儿恭喜父皇!”
“喜从何来?”景帝笑呵呵的抚着刘髭的头。
“父皇,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这能不是喜事么?”刘髭身子趴下,重量全压在景帝身上,颇有些撒娇之态。
在景帝的儿子中,只有他这份胆量,敢在景帝面前撒娇。王美人脸一沉,轻喝道:“髭儿,不得无礼。”
“你别说话。我们两父子之间说话,你多什么嘴。”景帝笑着数落一句王美人,这才问道:“髭儿,雁门大捷,固然是喜事,也堪忧。你说说看,忧在何处?”
“父皇是忧匈奴反扑。匈奴连败三阵,从未有过之事,必然不会甘心,一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反扑。”刘髭笑呵呵的回答,一屁股坐在景帝身边,一颗头颅靠在景帝腿上。
景帝爱怜的抚着他的面颊:“髭儿说对了。那你说,要如何才能不让匈奴的反扑得逞?”
这可是机会啊,王美人冲刘髭使眼色,意思是要他好好回答,讨景帝的欢心。然而,刘髭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父皇,这是该您考虑的事情,不是孩儿该想的,孩儿就不去想了。”
“你这孩子,聪明是聪明,有时也……”景帝有些惋惜的摇摇头,笑着问道:“给父皇老老实实说,有没有调皮捣蛋?”
刘髭想也不想,脱口而答:“父皇,您怎么这么想呢?孩儿哪会做那种事。”
“还没有!他在秋香姐姐的洗澡水里放了一把蚂蚁。”一个女童揭发起来。
“秋香姐姐打好水,正准备洗澡,雁门捷报传来,忙着欢呼去了。髭儿偷偷溜进去,扔了一把蚂蚁在水里。秋香姐姐洗着洗着,发现好多的蚂蚁呢。”又一个女童揭发起来。
这两个女童是刘髭的姐姐,阳信公主和隆虑公主。先说话的是阳信公主,后说话的是隆虑公主。
阳信公主再次揭发:“还有,秋香姐姐连衣衫也找不着了,给他藏起来了。”
“做了坏事,还说没有,哼!”隆虑公主有些气恼。
刘髭却是一脸的无辜,耸耸肩,振振有词的道:“哪有的事?姐姐,你们看见了?那你们怎么不抓住我?”
“你猾得跟贼似的,谁抓得住你?”阳信公主有些哭笑不得。
刘髭冲阳信公主吐吐舌头,有些不怀好意,阳信公主倒抽一口凉气:“髭儿,你要做什么?你要是敢,我饶不了你!”
她可是知道刘髭有多调皮捣蛋,要捣她的蛋,还真不好收拾,不由得心虚。
隆虑公主领教过厉害,赶紧闭嘴,不再指责刘髭了。
看着三个儿女在面前争吵,一副天真无邪样儿,景帝欢喜无已,一把掌轻轻打在刘髭屁股上,笑道:“看你还敢不敢调皮捣蛋?南宫呢?”
王美人一共生有三个女儿,阳信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此时,只见阳信公主和隆虑公主,景帝微觉奇怪。
“南宫,她去了太后那里。”王美人迟疑了一下,如实回答。
“她去太后那里做甚?”景帝有些奇怪。
“怎么了?孙儿看姥姥,有何不可?”王美人还没有说话,门口就有人说话了。话声中,还夹杂着拐杖敲地的声响。
“太后!”
景帝忙站起身,只见窦太后拄着拐杖,在一个如画般的女童搀扶下,走了过来。这个女童,正是景帝的女儿,南宫公主。
见过礼,景帝扶着窦太后坐了下来,问道:“阿母,你怎么来了?”
“老身在东宫憋闷了,出来走走,走着走着,就到了猗兰殿。”窦太后把拐杖一放,有些气喘:“多时未走动了,这才走了几步路,就喘不过气来了。”
略一停顿,窦太后接着道:“皇上,雁门大捷,斩首一万八千余,这是大汉创建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皇上,老身一向不问国事,可是,老身这一回要问问家事了。”
“家事?”景帝有些不明所以:“敢请太后示下。”
“这家事也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家事国事哪里分得清。”窦太后先是叨唠一句,这才直入主题:“雁门大捷,大长大汉威风,南宫出嫁匈奴的事,皇上作何处置?”
南宫公主一脸的紧张,盯着景帝,眼巴巴的,一双俏媚眼里尽是泪水,滚来滚去。
王美人心疼的把南宫搂在怀里,眼泪忍不住滚出来了。
当年,匈奴认出出嫁的公主都是假的,以此为借口,大肆滋扰边关,兵连祸结不休。景帝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决心把南宫公主嫁去匈奴。当时的南宫,不过十岁,不能马上成亲,而是按照礼仪,发出国书,等南宫公主到了适婚年龄,再嫁去匈奴。
当景帝做出这一决定时,窦太后、王美人、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刘髭,无不是以泪洗面。就是景帝,也是在没人的时候,不知道哭过多少回。
可是,情势处此,没有办法,景帝只能这么做。
如今,雁门大捷,汉朝声威大振,是该到了废除这婚约的时候了。景帝终于明白过来,南宫是不敢向他提出,这才去央求窦太后来说。
南宫公主聪明伶俐,有孝心,景帝很是喜爱这个女儿。从心里说,景帝是巴不得废除与匈奴的婚约,把她留在宫里。可是,如今的情势远远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般好,而是还有巨大的危机。
“哎!”景帝长叹一声:“太后,这事挺大,容皇儿思虑之后,再向您回禀。”
大汉帝国 第二十九章 景帝的决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汉帝国最新章节!
“打了胜仗,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窦太后不悦了,很是爱怜的搂过南宫公主,抚着她的秀发:“可怜的南宫!苦命的南宫!”
她这一说话,南宫公主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出来。
王美人、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刘彘都哭作一团。窦太后也是眼泪忍不住滚了下来,紧紧的搂着南宫公主,生怕失去宝贝似的。
一时间,整个猗兰殿都是哭声。
一入匈奴,就是有去无回,任何一个做父亲的,处此之情,都会肝肠寸断。景帝的心不住抽搐,他一万个想答应,可是,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做决定的时候。
放低声音,尽力抑止激动:“阿母,雁门大捷固然可喜,可是,更堪忧。雁门斩首一万八千余,安陶之战斩首五千余,这才斩首两万多,这点伤亡,对于匈奴来说,不过是一道轻伤。在冒顿时,匈奴控弦之士四十万,到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匈奴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地域比起冒顿时更加广阔,口众更多,皇儿粗略算了一下,匈奴现在可以出动百万大军。”
“有这么多?”窦太后有些难以置信。
“兴许还更多。”景帝重重点头:“是以,雁门之战后,单于必会调集更多的军队前来复仇。南宫去不去匈奴,只有这一仗打过之后,皇儿才能决断。”
窦太后一边抹眼泪,一边道:“那你赶快命将,命一员大将,统领边关诸军,与匈奴周旋。嗯,就周亚夫,有他去,这一仗一定能胜!”
周亚夫是当时汉朝的第一名将,由他统兵,自然是胜券在握,南宫公主眼巴巴的望着景帝,盼望他答应。
然而,景帝却没有答复:“派谁为将,朕会好好思虑。”暗中松口气,窦太后没有趁这机会要景帝命梁王为将,算是老天开眼了。
xxxxx
养心殿,景帝靠在御坐上,双眉紧锁,一脸的愁容。
轻盈的脚步声响起,那个中年人又出现在门口。景帝睁开眼,忙不迭的道:“先生,你可算是回来了!朕等你多时了。快,过来坐。”
“见过皇上!”中年人冲景帝施礼,跪坐在景帝对面。
“你可见到先生了?先生如何说?”景帝很是焦急。
中年人喘着粗气道:“先生说了,接下来的大战,关系重大,请皇上谨慎对待。”
“是呀,接下来的大战才是生死之战呀!”景帝重重点头:“朕想,单于至少会调集更大规模的军队前来复仇,少说也有三十万啊。如此之多的兵力,要是大汉撑过去了,那么,足以证明击破之机快成熟了。”
这话只有一半,另一半就是说打败了,万事皆休,好多谋划都无法进行。
中年人微一点头:“先生说了,这场大战关系虽大,大汉还不至于折损元气,请皇上大可放心。”
“哦!先生何故如此判断?”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汉朝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战失败。
“这场大战,有三种接局。”中年人右手伸出三根指头:“一是大汉胜,二是不输不赢,三是小败。”
“胜?不胜不败?小败?”景帝眉头拧在一起,品味起来。
中年人接着解释道:“大汉与匈奴打了数十年,就没有过大败之仗,只要皇上遣一名将坐镇边关,那么,大汉一定不会大败。”
“有理!”景帝赞同。
“先生还说了,这次,是一个天赐良机。若是大汉再胜一仗,要是能再斩首数万,匈奴必将不敢轻易犯边,边关将会有三五年的安宁。皇上就可以腾出来手,全力处置朝中事务。”中年人眼里闪着精芒。
景帝久久没有说话,沉吟了一阵,这才问道:“先生以为,当以谁人为将?”
“周亚夫!”
“周亚夫?”景帝的眉头拧在一起。
“皇上,周亚夫是本朝第一名将,有他统兵出战,此战胜利可期。”中年人有些不解的看着景帝。
景帝微微颔首:“周亚夫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有他去,朕自然是放心。可是,先生也说了,此仗大汉最多是小败。既然是败得不大,那么,何必派出周亚夫呢?朕另择一人为将。周亚夫就放到后方,万一前方不可收拾了,再把他派上去。”
“皇上,这是为何?”中年人不解了。
“周亚夫今年五十有四了,再过十年,他还能骑得动马,杀得动匈奴?”景帝右手紧握成拳,用力一挥:“朕就用这一仗来练兵!练将!”
十年后的周亚夫,就是六十四岁了,垂垂老矣,不堪为将了。从长远着眼,还不如历练出一批年青将领,这是深谋远虑。
中年人一脸的惊讶,继而就是钦佩不已:“皇上圣明!在下佩服!皇上欲命何人为将?”
“传窦婴!”景帝没有回答他的问话,提笔写了起来,写好之后,唤来春陀:“快马发往睢阳,交给梁王。”
春陀应一声,接过自去办理。
中年人眼里闪过一丝迷茫,景帝为他释疑:“这是有关雁门大捷的事情,老三不是一直蠢蠢欲动嘛,朕这就用雁门大捷来敲打敲打他。”
“妙计!”中年人不得不承认,景帝的权谋之术很厉害。
没多久,窦婴赶到,中年人避开。
窦婴向景帝见礼:“皇上召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窦婴,朕要你去一趟边关!”景帝瞄着窦婴,问道:“你可愿意?”
“皇上,你可是要命臣为将?臣万死不辞,一定与匈奴好好周旋!”窦婴大喜过望,接二连三的捷报,让窦婴也是坐不住了:“皇上请放心,臣一定象当年平定七国之乱时坐镇洛阳那般,尽心竭力!”
“嗯!”景帝点头赞许:“有你这话,朕心甚慰。可是,朕不是命你为将,而是要你去边关传旨。”
“传旨?”窦婴有些想不明白了:“皇上,传旨遣一使臣即可,为何要臣去?”
“那是因为朕要命的将有些与众不同,恐诸将不服,才不得不派你这位重臣前去宣旨!”景帝说出用意。
“请问皇上,要命何人为将?”窦婴越听越糊涂。
景帝把一道圣旨递给窦婴:“你自己看吧!”
窦婴接过,展开一瞧,手一颤,圣旨掉在地上,手忙脚乱的捡起来,一脸的诧异:“皇上,是他,是他!皇上,你怎么命他为将?这这这……”
一向以辩才无碍著称的窦婴结巴了,结巴得不成样儿了。
“朕不仅要命他为将,还要把建章营调到前方去。建章营就是为将来击胡而设,每一个兵士都可以做校尉。现在,该是他们出动的时候了!”景帝脸上泛着异样光耀:“朕希望,此战过后,能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能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校尉!”
窦婴好不容易明白过来:“皇上,这事太不同凡响了,就算有臣去宣旨,众将也不一定能服从号令。”
“没错!”景帝点头赞同:“为了令行禁止,朕决定,你带上一物前去。”
“何物?”
“高祖的赤霄剑!”景帝一字一顿的回答。
窦婴刚刚站稳的身子,一个摇晃,差点摔在地上:“高祖的赤霄剑?自从高祖驾崩之后,一直藏于高庙!”
“那我们就去高庙祭高祖,请出赤霄剑!”
景帝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大袖飘飘而去,窦婴摇摇晃晃的跟上去。
大汉帝国 第三十章 胜利果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汉帝国最新章节!
长安一座宅院里,一个中年人在一块绢帛上奋笔疾书,放下笔:“来人!把此信急刻送与大王!”
一个健壮汉子领命,拿着绢帛,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一阵急骤的蹄声响起,一骑快马驰出了长安。
这骑快马驰出不久,又有两骑先后驰出了长安。
这三骑快马,有两骑越过了五岭,一直往南,进入了岭南之地。一骑向东,一直往东,一直到达大海之滨。
xxxxx
“魏其侯,你瞧,这些就是我们的缴获。”冯敬喜滋滋的向窦婴展示战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