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沉云香
同时,又喊来了一个文吏,当堂记录罗武接下来要说的话。
朱江三人见状,心中暗暗觉得不妙。这李大人,是明摆着早有准备啊。但他们作为观审,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继续看着。
接下来,罗武便将自己的遭遇,以及他母亲的遭遇,详细地说了一遍。
这是李文柏第二次听到罗武的讲述,但听完后,他依然觉得心中怨怒难平。
一个身负赫赫战功的将士,兄长、袍泽的接连战死,自己残疾归乡,一连串的苦难遭遇,都没能打倒他,最后反倒被家乡的豪绅欺负得喘不过气来,最后连自己的母亲都保不住。
这样的遭遇,放到平民那里,或许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感慨哀叹一下,也就完了。
但是放到府衙公堂上,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若是罗武的母亲是因为前线军营给罗武的抚恤金不够,才没银子治病病死的,那这是前线军营的抚恤制度问题。李文柏是西州刺史,他管不了这个。
但事实是,罗武的母亲是因为杨邦的铜器作坊的月钱克扣问题,导致没钱治病买药,最后病死卧榻。李文柏岂能不管?
谁都知道,李文柏在文兴县当县令时,是出了名的爱民如子。不但自己出钱买粮赈济灾民,后来还主动联络几个大商户,建设几个大作坊,为数千百姓提供了差事和入来源。最后甚至还由县衙出钱,给文兴县百姓建起了的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等,可以说是想尽办法为百姓谋福祉了。
这样一个人,来到了前庭出任刺史,居然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遇上了贫苦农户被富商欺压而无钱治病最后病死的事情。
朱江三人坐在公堂的一侧,都有些不安,他们知道,李文柏要发怒了。
罗武将自己的遭遇说完后,公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压抑起来。
李文柏阴沉着脸,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说话。
杨邦早已经恢复了神志,满脸惊恐地听完罗武的话,整个人都软在那里。他自己的作坊,是什么情况,他最清楚。他知道罗武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一点点的夸张。
李文柏铁青着脸,目光冰冷地看着杨邦。
“杨邦,罗武刚刚说的,可是实情?你最好从实招来。若有一句假话,当堂杖毙。绝不饶恕。”
杨邦刚勉强直起上半身,听到李文柏后面的狠话,吓得又软了下去,眼珠子转了转,哆哆嗦嗦道:“大……大人,草民年纪大了,平日里都在处理几个作坊大体的运作,已经……已经很少亲自到作坊去了。故而……故而对罗母的遭遇……并……并不知情……”
对于杨邦的话,李文柏并不怀疑。但他知道,杨邦在避重就轻。
“不要想着避重就轻。罗母的事情,本官自会派人去查。本官现在问的,是你手里的几个作坊,是否真如罗武所说的,月钱极低,且经常加长劳作时间?”
“这……”杨邦低头沉吟,久久说不出话来。
李文柏的问题可谓是直戳杨邦的要害,他现在不管承认还是否认,都没有好下场。
若是承认,凭他对这位李大人的了解,他敢如此对待农户,那么李文柏也能轻松将他弄垮。
若是否认,那边是撒谎。刚刚李文柏对他的威胁,还在他的耳边回荡着呢。
“不说是吧?”李文柏冷笑了一声,对李二吩咐道:“李二,叫几个机灵点的衙役,去杨邦府上,还有他家的几个铜器作坊,将所有月钱支出账簿,统统取来。”
“是。”李二点头,又想到了什么,问道:“大人,若是他们不交……”
李二话没说完,直接被暴怒的李文柏打断。
“谁敢不交,按照公然反抗官府之罪论,先重打二十大板,然后直接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是。”
李二底气十足地走了。
杨邦见状瞬间就慌了,心想这李大人,是要来真的啦。
于是也顾不上什么后果,大声喊道:“大人,大人。草民说……草民说。确实如罗武所言,普通工人的月钱是两百文,劳作时长是六个时辰……”
反正李文柏也会知道,趁着账簿那来之前说出来,好歹还能留点面子。
但李文柏却不吃他这套,既然他已经放下了话,那么就不会再需要杨邦告诉他什么实情了。
“现在才愿意说,不觉得晚了点吗?”
杨邦低着头,默然不语。
“月钱二百文。杨邦,你是真拿得出手啊。”李文柏咬牙切齿的说道:“你知道,文兴县,也就是原本的交合县,现在工人的月钱是多少吗?”
“小人……小人不知……”
“你不知道,那本官现在告诉你。八百文。若是体力活,便是一千文的月钱。劳作时长是四个时辰。杨邦,你拿个二百文,是打发叫花子吗?”
杨邦没话说了。其实他很想说,李大人你那文兴县是特殊情况,那些作坊都是你搞起来的,工人们月钱高很正常。
但这些话他不敢说,也没脸说。因为文兴县工人月钱虽然高,但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他的作坊开出的工钱待遇,是真的低。
“罗武再不是,也不过杀一人。而你杨邦,手底下几个铜器作坊数百个工人,二百文前,你让他们啃野菜吗?你可知,有多少百姓,因为你开出的工钱,而饿死?罗武是畜生,那本官试问,你杨邦,算是个什么?”李文柏指着杨邦的鼻子骂道。
李文柏的话一下子就激怒了杨邦。什么叫罗武不过杀一人而已?罗武杀的,是老夫的儿子。那些贫民的性命,岂能与我儿的性命相提并论?
杨邦脸色很难看,吃力的直起上半身,迎着李文柏的目光,沉声道:“大人,几大作坊给工人的月钱,是整个前庭商户们都商量好了的,是不成文的规定。这也不是草民一家如此啊。大人为何非要抓着草民一家不放?”
杨邦这话一出,李文柏就笑了。
怒极而笑。
“不成文的规定?谁规定的?是你杨邦,还是朱江?还是郭高轩?还是你夏石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95
?”
李文柏把头转向朱江三人,朱江三人一听就傻了,这些关他们什么事?他们就是旁观来的好吗?于是疯狂摆手,连道与卑职们无关。
“杨邦,你放心。本官向来公平,从不搞什么针对。你说本官只抓着你一家不放,未太看得起你自己了。别跟本官扯什么不成文的规定,如今本官是西州刺史,除了大齐律法之外,本官没有点头,什么规定都不作数。”
谁也没想到,本来明明是审讯罗武杀害杨有德的案子,却莫名其妙扯到了杨邦的身上,最后却把罗武和杨邦一起抓了。
而李文柏这一通审讯下来,步步为营,下手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更不讲什么面子,着实是令朱江郭高轩和夏石三人震惊不已。
自己的长官强横如斯,三人只觉得以后的路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才行。否则,稍不留神走错了路,这李文柏,绝不会轻饶了他们。
杨邦毫不意外的被抓进了大牢,可以说,这次升堂,很大一部分就是为杨邦准备的。至于罗武,本就是必死之人,升堂审讯与否,都不了一死。
当李文柏下令抓杨邦的时候,作为女婿,朱江下意识想开口求情。但还没张口,就被李文柏冰冷的目光横了一眼,然后脖子一缩,又把想说的话,通通咽了回去。
昨天晚上才和你喝了酒,你今天就想跟本官唱反调?
你以为“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句诗,是白念给你听的吗?
罗武被押走之前,深深地看了李文柏一眼。
李文柏也丝毫不顾及,直直与他对视着。
最后罗武会心一笑,转身从容离去。从那一眼中,他知道,李文柏不会忘记对他的承诺。他不禁期待起来,李文柏所为的真正的公平,是什么样的。
……
一般来说,牢狱里死囚的牢房和普通囚犯的牢房,是不一样的,而且并不相邻。
但是不知道怎么,罗武并没有被关在死囚牢房,而是和杨邦一样,关在了普通牢房,而且两人的牢房刚好是相邻的。
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刚好的事情,这一切无非是李二有意的安排,以及李文柏有意的默认罢了。
杨邦虽然把工人坑惨了,但目前还没有定罪,所以李文柏暂时还不能将他怎么样。但他不介意让罗武靠他近一些,让他好好过几天时时刻刻被人盯着、惊魂不定的日子。
这也算作是惩戒了。
公堂上,其余的人都走后,朱江三人却被李文柏留了下来。
空气很安静,静得可怕。
李文柏一动不动的望着已经被打开的门口,面无表情。
他这个位置,可以直接看到府衙外面的街道,时不时有各色各样的百姓从府衙门口走过,或挑着东西,或推着板车,或拎着篮子,或抱着小孩……
朱江和郭高轩、夏石三人则是不动声色地交换着眼神,满脸的不安与惶恐,却都不敢率先开口打破宁静。
他们都看出来了,李文柏今天的心情,极度糟糕。所以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时间慢慢的过去,公堂大门的外面,就是府衙大门,街道上来来回回的百姓,发出的叫卖声、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进了安静的公堂里,无形中淡化了不少紧张的氛围。
“朱江。”
尽管李文柏依旧看着府衙外的街道,但朱江知道,他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他的身上了。
“卑职在。”朱江抹了一下额头的汗,嘴巴有些干涩地张着。
“刚才你的老丈人说,整个前庭,不只是他一家如此。二百文的月钱,六个时辰的工作时长,这是所有作坊的规定。是这样的吗?”
朱江一听这话,就觉得不对劲,极强的求生欲让他马上反应过来,忙道:“大人,都是卑职平日里对家岳缺少约束,这才有了今日之事。请大人再给卑职一个机会,卑职一定好好管束家岳,让家岳给作坊的工人们提工钱,减工时。大人您看这样……行吗?”
说完,朱江微微抬起头,小心地看了李文柏一眼。
“你的意思是,再给你家老丈人一个机会?”
李文柏把目光从远处的街道回,转头看向朱江。
朱江被看得有些尴尬,不敢与李文柏对视,低着头,硬着头皮点了点头:“是。”
李文柏依旧看着朱江,说道:“可本官方才说的,是整个前庭,都是如此。”
朱江愣了愣,心想,真个前庭都是如此,管我什么事?我只要管好我家那老丈人不是好了吗?
但他还是很有礼貌地问了一句:“大人的意思是……”
李文柏终于笑了起来,手指敲着案台,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说道:“本官可以看在你的面子上,给你那老丈人一次机会。不过……你也不能只管你老丈人一家啊。到时候杨邦的作坊提工钱减工时了,别的作坊却依旧如从前,那本官是抓呢,还是不抓呢?
若是抓,那前庭的作坊就得查封,百姓就会失业;若是放纵不抓,则百姓还是苦不堪言。这实在让本官很是难办啊。”
“……”
朱江张着嘴巴,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文柏,聪明如他,哪里听不出李文柏话中的意思。
这……这是要他把整个前庭的作坊全都敲打敲打啊。
这不是您这个刺史干的活儿吗?怎么全推给我这个司户来做啊?
敢情你不想做这个恶人,就让我去背锅是吗?
朱江嚼了嚼嘴,很想把心中的不满倾诉出来,但是理智告诉他,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他那个蹲在牢狱里的老丈人,可能就永远出不来了。
于是他深深吸了两口气,然后……
主动把任务揽到了自己身上。
“大人,卑职以为,前庭这些奸商们,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是毫无人性可言。请大人把这些奸商都交给卑职,卑职一定让他们都明白,剥削鱼肉百姓,是个什么下场。”
朱江作为司户,和前庭的这些商户之间,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如今让他主动挑起担子去整治这些商户,可以说是无异于自断手臂。
不难想象,朱江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有多苦。
李文柏看着朱江那一脸的苦相,心中冷笑,但脸上却还是欣慰的笑了笑,说道:“放心吧,本官也不会让你一个人把担子全挑了。等查清楚各个作坊的实情后,本官就会发出政令,强制各个作坊提升工人工钱,减少工人工时。如此,你以为如何啊?”
政令你发了,这恶人不还是我来做吗?
朱江心中苦笑,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笑着拱手感谢,“谢大人体谅。”
……
接下来的几天,前庭的铜器、制茶、瓷器、纺织等各大作坊、以及十多个豪商的府邸,都闹成了一团。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96
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衙役手持令牌,向各作坊以及豪商府邸索要工钱支出账簿。
一个个衙役们都被李二亲自叮嘱过,态度极其强硬,加上手持府衙派发的令牌,大多数作坊的管事们都不敢违抗,只好乖乖把账簿交出。
偶尔遇到一两家有后台的,颐气指使,目中无人,就是不肯交出账簿,甚至扬言要见某位判司大人。
这几位管事最后的结果很可怜。
当场被暴躁的衙役押在长板上痛打了二十大板,直接晕死过去。
无论是哪个时代,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越是跟他讲道理,他越是觉得你不能拿他怎么样,越是无所畏惧。只有当肉体受到刻骨铭心的摧残后,他才会明白一个道理永远不要跟胳膊比你大腿还要粗的武夫讲道理。
三天后,整个前庭十二家作坊,近五年的所有工钱支出账册,全部摆在了李文柏的案前。
足足一大箱子。
第158章一更
一大箱子,足足一百多本账册,李文柏当然不可能自己一本一本看。
他直接喊来了李成,让他领着十多个账房,分批次查账。
“不必记录所有支出,只需将其中支出给工人的每月工钱记录下来即可。”
这是李文柏唯一的要求。他要的是前庭各大作坊压榨剥削工人的实证,有了账簿上摘录的实证,加上罗武的事情,他便能把事情闹大,大到必须颁布法令强制提升作坊对民工的待遇。
至于账册上可能出现的别的有猫腻的地方,李文柏是懒得管了。无非就是一些与几位判司有关的“孝敬钱”,这些作坊能够在前庭压榨剥削工人这么多年,作威作福,要说没有一两个后台撑腰,李文柏是绝对不信的。
只不过他来前庭的第一天就已经和那六位判司承诺过,过去的事情他不会计较。所以现在他也不会在账簿上找着六位属下的麻烦。
毕竟现在要想治理好前庭乃至西州,光靠他一个人,难不太现实。那六人以前虽然贪,但接下来能安分守己,那他也懒得多计较。
无论如何,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带动发展经济,让前庭的百姓们,也能想文兴县的百姓一样,生活富足。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李文柏并不适合做官,他没有所谓“经邦济世,强国富民”这样的崇高志向与能力,他就是个搞生意的,他的眼光放不到那么远的地方,那么高的高度。
穿越过来,他只想挣钱养活自己,阴差阳错走上了科举的道路。到后来,做县令,做刺史,他能想到的,也只是努力发展辖区内的工商业经济,让百姓生活富足,不至于野有饿殍,路有冻死骨这样的事情发生罢了。
查账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出结果的。李文柏也没有在刺史府久留,叫上了李二和两个护卫,离开了府衙。
身为刺史,上任四天了,也该到街坊田舍之间走走,体察一下百姓疾苦了。
顺便,也能对各大作坊的工人的具体情况,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毕竟百姓们过得怎样,都是别人讲述的,李文柏认为,在出政令之前,他有必要去探查一下百姓们对作坊的看法和希望。
且不说李文柏领着李二等人走街串巷效果如何,在另一边,几大作坊的东家,早已经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一个在家里都待不住,时不时地向自己的后台那里跑。
新来的刺史突然发难,首富杨邦被抓入狱,所有人商户的作坊支出账册被强行送去了府衙。这一幕幕,明显透露着风雨欲来的味道。
难道这新刺史一来,就要向前庭所有商户下手吗?
这是所有商户们和作坊东家们心中的共同想法。
于是,这一天,六位判司的府邸之中,都汇聚了好几个大富商和作坊的东家。
“大人,这几天府衙派衙役将我等这几年的支出账册全部拿走了,拿就便罢了,还打人。一点道理都不讲。大人,这可是多少年没有的事了。现如今杨老爷还入了狱,这……这位李大人,他难道要对整个前庭的商户动手吗?”
看着这些商户们一脸慌张的模样,六位判司的心中都忍不住叫苦连天。
他们是这些商户们的后台,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他们相信李文柏也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但都是以前的旧账了,现在若被李文柏那个狠人发现,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他们还与这些商户们后暗地里的来往,就糟糕了。
于是,六位判司在各自府邸里,对诸位商户们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尔等放心,杨邦很快就会放出来,不会有什么大事。只不过诸位作坊给工人的工钱,需要提一提。这个数日后府衙会颁布政令,尔等照着做就是了。”
听了前半段话,几位作坊的东家松了口气,但听完后半段话,他们一下子就急了。
提工钱?还颁布政令强行提工钱?
这还算小事?
自古商人都贪图利益,给作坊工人提了工钱,那么他们自己获得的利益就少了一大块。多少年了,都是这样的工钱,百姓们不都没什么意见吗?现在李文柏一来,突然说要给工人们提工钱,他们如何肯干?
于是纷纷发起了牢骚,各有各的说法与理由,但结论都是一样的提工钱?我们不愿意。
看着这帮人既贪婪又胆小的嘴脸,作为他们的后台,几位判司真是又气又无奈。
无知真是好啊,什么都不用担心,不像我们,天天生活在被那个狠人支配的恐惧之中晃晃度日。
“本官说过,尔等回家去等政令就是,提不提工人的月钱,不是你们说了算,就是本官说了也不算,而是全由刺史大人全权决定。你们若是还认本官,这几天就乖乖在家里待着,少给本官到处议论府衙的事。更不许暗地里编排刺史大人的不是。要是连累了本官,本官饶不了你们。”
几位判司越说越来气,最后直接将众人赶出了府邸。
“替工钱的政令颁布之前,尔等都别来找本官了,切记。”
众商户见几位判司大人斗如此决绝,只好无奈离去。
商户们离开后,几位判司看着空空荡荡的庭院,不由得都松了口气。然后对门房和管家吩咐道:“五天内,这些商户们若是再来,一律拦下,就说本官不见客。”
他们是不敢再见这些商户了。在如此敏感的时期,要是再有什么联络,被李文柏看见,误以为是暗中跟他作对,那就惨了。
李文柏固然不会对他们所有人下手,但挑一个最跳,罢官也好入狱也罢,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句话,他们没有一个人敢忘。
……
李文柏领着李二和两个护卫,去了一趟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97
罗武的家。
罗武的家很简陋。
几堵黄土夯起的矮墙,屋顶搭着几根小木桩,铺上杂乱的茅草。门前围了一圈篱笆,圈了一块黄土地,就算是院落了。院落的角落里野草茂盛,显然是有些日子没有除草了。
院落的右侧搭了一个木架子,上面残留着枯萎的植物茎蔓。
“大人,是毛豆。”李二看着植物茎蔓,主动提醒道。
这个时节应该是获的季节,而这些枯萎的毛豆,显然已经好些日子没人浇水灌溉了。
李文柏点点头,转头望向院落外面。那是罗武家的隔壁。
一个衣衫粗陋的中年妇人站在自家的门前,正看着罗武家院落里的李文柏等人,眼神既疑惑又畏惧。
观察了好一会儿,见李文柏等人好像没有什么恶意,妇人才主动喊了一句:“这位郎君,不是当地人吧。”
李文柏看了妇人一眼,点点头,“本……我来看看罗武。”
“郎君来晚啦,罗武不在咯。”妇人见李文柏穿着不像穷人,也不惊讶,估计是把他当成罗武曾经在军营里的上官了。
“不在了?”李文柏微微皱了皱眉,罗武自首的事情,只有府衙里的人,还有少数商户知道,这妇人怎么知道的?
妇人很快给了李文柏答案。她叹了口气,有些同情地说道:“罗武他娘前阵子病死了,没几天,他就走了。”
原来如此。
李文柏点点头,又问道:“听说罗武和他娘都是在铜器作坊里做工,罗武怎么不继续做工,反而走了?”
一听李文柏提起铜器作坊,妇人的脸色就难看了起来,转头朝着自己院落狠狠啐了一口,才说道:“郎君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咱们这的作坊,做工,还不如不做工呢。当初他娘还在,罗武还会留在这,现在他娘去了,他哪里还肯留在作坊挣那二百文的月钱?兴许是到外面找别的活法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