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沉云香
李文柏闻言,眼睛微微眯起,“你的意思是,凶手与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担心一击不死,又补了一击?”
第154章投案
“是的,大人。”李二点头。
李文柏和李二两人的对话,并没有避讳任何人,自然也被痛哭流涕的杨邦听到了。只见他猛地转过身,几下爬到李文柏的身前。
经过短暂的缓冲,杨邦也清醒了不少,终于想起,眼前这个少年,就是传说中扳倒了曹严的交合县令李文柏,哦不,他现在已经是西州刺史了。
杨邦老来得子,一直捧在手心,宠爱有加,如今突然死了,打击不可谓不大,刚刚确定儿子真的死了后,又听到里李文柏的结论,他心中的所有悲痛,一下子全都化为了仇恨。他想找到那个凶手,然后将其千刀万剐,来祭奠自己的儿子。
于是他爬到李文柏的面前,满身是血,咬着牙,哀求道: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88
“大人,我们杨家安分守己,从未伤天害理,何以竟遭此大难。请大人,一定要找到凶手,还我德儿一个公道啊。”
他们杨家有没有伤天害理,李文柏不知道,但他们说自己安分守己,这点,李文柏不同意了。
至少,偷税逃税这一桩,他们杨家作为前庭首富,是赖不掉的。
但人家毕竟死了个儿子,都求到自己跟前了,他怎么也得表示一下。于是李文柏弯下腰,将杨邦扶起,宽慰道:“杨老爷请节哀,令郎的死,本官身为刺史,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请给府衙一些时间,数日后,一定给你杨家,给前庭百姓一个公道。”
见李文柏如此说,杨邦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眼下他要想知道杀自己儿子的凶手,也只能靠李文柏了。
安抚好杨邦后,李文柏又询问了一下围观的百姓,想知道有没有目击者,最好是看到凶手的身形和衣着的。但可惜的是,并没有问出任何有用的线索。
除了命案,又是位于热闹的街边,人越聚越多。李文柏见状,便让几个衙役先把杨有德的尸体抬到仵作那里去,“让仵作查一查,伤口是什么利器造成的。”
杨邦一听李文柏还要验尸,一下子急了,古人最看重死后全尸的说话,现在死了你还要验尸,他哪里会愿意?
于是一把拦住衙役,坚决不让验尸。
李文柏知道杨邦的担心,劝慰道:“杨老翁放心,只是检查一下伤口,不会碰坏你儿子身体的。”同时也给朱江试了一个颜色。
朱江点点头,也走上去劝慰。
好不容易把尸体搬走后,围观的百姓们见没什么可以瞧的了,便都纷纷散去。
因为防止有疏漏,李文柏又按例到春风阁询问了一遍,问清楚杨有德昨夜和哪位姑娘共度春宵,什么时辰出来的之类的问题,发现没什么疑点之后,便打算离开。
这时,一直惴惴不安的张妈妈一把拉住李文柏的胳膊,哀求道:“大人,大人,请看在怜涵曾经给大人弹奏过一晚的曲子的份上,还望大人在破了案后,一定要替我们春风阁解释解释啊。否则,我这春风阁,怕是开不下去了……”
李文柏轻轻推开张妈妈的手,淡淡的说道:“首先,本官与柳姑娘不过是一面之缘,谈不上什么情分。其次,案情明朗后,府衙自会发出公告,陈明案情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世人自有评判。”
说完,不等张妈妈说什么,便径直离开了。
春风阁里,只剩下张妈妈在晨间的阳光中发着愣。
……
回去的路上,李文柏都在低头沉思。
他总觉得杨有德的死不太简单,但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又难以判断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能在杨有德走出春风阁的瞬间,就将他杀死,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还必须对杨有德的行踪和爱好,有着清楚的认识。
如果是临时起了杀意,一般都是随便找个机会就动手了,绝不会找到这么好的动手时机。
所以,只可能是很早就怀恨在心,一直在等待着杨有德放松戒备的时候,或者说,是没有仆从护卫的时候。
于是,青楼门口,就成了伏杀的最好的地方。
没有人会想到,有人会在杨有德大早上从青楼里走出来的那一瞬间,动手杀他。
或许,杨有德在死之前,都想不到,自己做完的一夜风流,居然会是这辈子的最后一次吧。
“你怎么了?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李文柏转过头,看着李二。李二从一开始到现在,就是眉头紧锁的模样。李文柏知道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果然,李二点点头,说道:“大人,方才人多,有些话,小的不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就在小的检查杨有德心口和脖颈的伤口时,突然发现,两处伤口的位置非常准,伤口的深度也很深,无论是准度,还是力道,都绝非一般的人能做到。”
“所以你觉得是……”
“上过战场的军人,或者经验老道的刺客。”李二一字一顿的说道。
李文柏脸色一凛,李二的话,让他想到了一个人。
“你怀疑……三子?”
“是的。”李二点头,又有些疑惑地说道:“只是三子是用剑的高手,而从那两处伤口的形状来看,绝非剑伤。这倒让小的有些迷糊了。”
听着李二的分析,李文柏也想不明白,伤口不匹配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三子要杀也是来杀他,对一个喜欢逛青楼的富二代下这么狠的手干什么?
一击在心口,一击在脖子上的气脉,两击都是致命伤,若真是三子,他为什么会这么恨杨有德?
没听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啊。
“罢了,”李文柏摇了摇头,不在多想,“想那么多也没用,等仵作的验尸结果吧。想不到刚一到前庭,就出了这样的案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在考我。”
对于李文柏的话,李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他却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家大人。
“大人,不管那杨有德是不是三子杀的,既然三子还没抓获,以后大人就需多加小心。若是出门,请务必带上小的还有几位弟兄。”
李二的语气很严肃,让李文柏想到了当初在交合县衙街道拐角的刺杀。那一次,他差点就让三子给杀了。当时的凶险情形,他到现在想起来,依然背脊发寒。
“这三子,还真是麻烦。”
……
一主一仆正聊着,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府衙的门口。
府衙门口站着一个男子,穿着粗布麻衣,赤着脚。
府衙门口值班的衙役正和这个男子说着什么,但男子却充耳不闻,只是仰着头,望着府衙上的牌匾,一动不动。
“大人。”
“大人。”
几个守门的衙役见到李文柏回来,都纷纷拱手行礼。
“嗯。”李文柏点点头,然后扭头看了门口的麻衣男子一眼,发现这男子依旧抬头看着牌匾,站姿有些斜,右腿似乎是瘸的。
“这位乡亲,若是有什么冤情,可以告诉本官。”李文柏和颜悦色的说道,并不介意男子的无礼。
麻衣男子终于把目光从门上的牌匾回,回头看了李文柏一眼,平静地问道:“不知大人是……”
“本官李文柏,新任西州刺史。你若有冤情,大可直言,无须顾虑。”
麻衣男子的脸色终于有了些许的变化,李文柏的名声,整个西州都传遍了,这个男子自然也听说过。
“草民没有冤情。”
麻衣男子惨然一笑,直接跪了下来。
“草民是来自首伏诛的。”
第155章公平?
自首伏诛?
春风阁门口刚发生了命案,府衙门口这边就来了个自首的。
这动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89
作,也太快了吧。
麻衣男子虽然右腿有些瘸,但四肢裸露在衣衫外的部分,都极为结实壮硕,可见是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尤其是他双手的虎口和大拇指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
虎口长老茧的人,可能是上阵杀敌的兵士,也可能是常年手持农具劳作的农夫。
但李文柏却知道,此人,一定杀过人。
而且不止一个。
因为只有杀过很多人的人,眼神才会带着若有似无的杀气,以及那种莫名的威压。
上过战场的李二显然也看出来这一点,急忙上前两步,挡在了李文柏和麻衣男子之间,手握陌刀刀柄,满脸的戒备。
麻衣男子好像什么都没看到,依旧跪在那里,面无表情。
李文柏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挥挥手,示意李二退开。
“既是自首,就到公堂上说吧。”
说完,李文柏转身跨国门槛,走进了府衙。
李二没有跟上去,而是站在麻衣男子的身侧,警惕地看着他。
麻衣男子缓缓站起身,看了李二一眼后,一脸麻木地,一瘸一拐地跟着进了府衙。
公堂上,李文柏没有叫来记录的文书,也没有别的官吏陪同,甚至连惊堂木都没有敲,只是安静的坐在堂上,静静的看着那个跪在公堂上的麻衣男子。
李二等人,则是立在两侧,呈包围之势。
处于本能的感觉,李二觉得,这个麻衣男子相当的危险。甚至比三子还要危险。
但李文柏却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因为就冲着刚才的接触,他发现,这个麻衣男子,好像真的是来求死的。
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你光是看他的眼神,你就会感到绝望。这点,普通人是装不出来的。
“说吧,既然是自首,总得有个罪名。”
李文柏看了一眼麻衣男子衣襟上的血迹,淡淡地说道。
“杨有德,是我杀的。”
麻衣男子面无表情地说出了李文柏意料之中的答案。
所以李文柏的脸上没有什么惊讶。
“你是谁?”
“草民罗武。”
“本地人?”
“本地人。”
“怎么杀的杨有德?”
“用剪刀,先切开脖子上的气脉,令其无法呼喊;而后刺其心口,断其性命。”
自称罗武的麻衣男子,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哪怕说到杀人过程的时候,也描述得很详细。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上,依旧麻木,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就好像,不是在杀人,而是宰割家畜一样。
李文柏突然觉得有些冷。
眼前这个人,太镇定了,让他有些不安。
但所幸他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敌意,于是便继续将心中的疑惑一一道出。
“杀人手法很专业。但看你这样子,你好像只是个农夫。”
农夫可能会因为利益纠纷或者仇恨,暴起杀人,但绝不会这么老练。这么干脆。
“大人,全西州都赞叹大人的手段与智谋。想必大人不会不知道,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这个道理。”
罗武终于抬起了头,正视着李文柏的双眼,表情难得的有一丝波动。
“一个农夫,可能上过沙场,手刃过四十多个匈奴。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这话一出,无论是李文柏,还是李二等人,脸色都变了。
罗武话中说的这个农夫,明显就是自己。他不只是个农夫,他还曾经是个上阵杀敌的士卒,无数次冲锋陷阵,手里攥着四十多个匈奴将士的性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杀杨有德的手法这么干脆,且专业。
因为无论哪个时代,最擅长杀人的,只有三种人医生,杀手,还有军人。
罗武就是一个士卒,而且还是一个实力强悍的士卒。按理说,这样勇猛的士卒,有过这样显耀的战绩,至少也应该得到升迁才是,为什么最后还是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农夫?
李文柏看了一眼罗武那瘸了的右腿,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腿瘸了,自然就不能再上阵杀敌,只有回乡种地这一个结局。
但是,真正让李文柏色变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罗武的后一句话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也是这句话,让一心求死的罗武的脸上,有了一丝情绪的波动。
可以看出,即使杨有德死了,罗武还是很恨前庭首富杨家。
罗武是想告诉李文柏,杨家不干净。
李文柏并不怀疑罗武的话,但眼下他要审问的,是罗武杀杨有德的事情,所以他继续问道:“为什么要杀杨有德?”
罗武还有有问必答,语气平淡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说了一遍。
原来,罗武自幼丧父,由老母一手带大。他本有一个兄长,三年前死在了前线战场。两年前,他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主动参军。
按照大齐律例,家中只剩下一个男丁的,是不需要服兵役的。但罗武还是主动参了军。
罗武自幼习武,加上先天体格健壮,沉着冷静,上了战场后,无往不利,近乎所向披靡。短短一年多,他就凭借战功,荣升百夫长。
但是好景不长,在一次战役中,他为了救一个袍泽,深陷苦战。尽管他武力惊人,但无奈敌众我寡,他非但没能救下那个袍泽,最后自己也负了重伤,右腿落下了残疾。
右腿残了后,他便退出了军伍,领着抚恤金回到了前庭家乡。如今连年战乱,每个月都有将士战死伤残,抚恤金也给不了多少。他家的田产也早就被豪强侵占,所以他与他的母亲为了生计,便都在杨家的铜器作坊里干活儿。
在商户开的作坊里干活儿,这是前庭大多数贫苦百姓的求生方式。
但是前庭的各大作坊,却年年以行情不景气为由,降低工人的月钱。百姓们要想不受饥寒,便只能加长在作坊的工作时间,来获取足够的月钱。
于是罗武的母亲病倒了。
罗武一边照顾家中老母,一边抽时间在作坊帮工。家中本就不多的钱财很快就花在了罗母的医药上,眼看着母亲的身体每况日下,罗武急了,便去找作坊的管事预支月钱。
谁成想那管事非但不同意预支月钱,甚至严明,因为罗武这些天工作时长不够,罗母又没来工作,耽误了作坊的运作,便扣了这个月的月钱。
尽管罗武到处寻求帮助,但战乱年代,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江,谁能帮得了他?
最后的结局毫无悬念,因为没钱治病,罗母病死在了自家的卧榻之上。
唯一的亲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一声奉公守法的罗武终于爆发了。他没有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290
找那个克扣月钱的管事的麻烦,因为他知道,那个管事只不过是在奉行杨家家主杨邦的命令罢了。
于是,在观察了数日杨有德的日常安排后,罗武找了个机会,在杨有德走出春风阁大门的这天早上,趁着仆从还没跟上,拿起剪刀,了结了仇人的性命。
罗武脸色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经历,脸上的表情早已经麻木,自己的母亲死了,母亲的大仇也已经得报,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李文柏静静地听着罗武的遭遇,脸色越来越阴沉。
一个身负赫赫战功的将士,兄长、袍泽的接连战死,自己残疾归乡,一连串的苦难遭遇,都没能打倒他,最后反倒被家乡的豪绅欺负得喘不过气来,最后连自己的母亲都保不住。
这世上,还有公平可言吗?
这是一出令人痛心的悲剧,而且李文柏相信,这样的悲剧,绝不止发生在罗武一人的身上,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西州这片土地上上演。
他忽然明白了罗武之前说的那句话:“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看来,前庭不只是官吏无作为,商人豪绅,更是无恶不作。
他身为刺史,管不了前线的抚须制度,但前庭的剥削乱象,他还是能管一管的。
李文柏本来就要解决商税的问题,现在正好趁着罗武的案子,好好惩治一下前庭的这帮为富不仁的商人。
只是李文柏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罗武不杀铜器作坊的东家杨邦,却杀了他的儿子杨有德?
想到这,李文柏问道:“冤有头债有主,杨邦才是铜器作坊的东家,你要杀的,不应该是杨邦吗?祸不及家人,为什么要对杨有德下手?”
罗武突然笑了起来,面容憨厚的他,竟也能露出这般阴冷复杂的笑容。
“草民相信,丧亲之痛,比起自己命赴黄泉,要更加痛苦。杨邦没几年活了,杀他没有意义。”
“所以你就杀了他儿子?”
“不错。杨邦老来得子,对这个杨有德极为宠溺。如今他害死了家母,我杀了他儿子,这很公平。”
罗武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一生都没有遇到过公平的对待,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选择靠自己的武力,主动抓住这所谓的公平。
“但你也要死。”
李文柏觉得很可惜,罗武是个人才,若是他没有冲动行事,而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自己,那么自己便能凭借他的不公待遇,将杨家,甚至是整个前庭的商人豪绅,狠狠地打压下去。
尽管现在自己依然能够打压前庭的商人豪绅,但是罗武杀了人,杀人就得偿命。
一个忠心为国的将士,最终为了一个为富不仁的富商之子而偿命。这买卖,不值得。
罗武重新抬起头,迎着李文柏的目光,释然一笑。
“大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官,整个西州都在传大人的功绩。死在大人的手里,草民虽死无憾。”
“你可有子嗣?”李文柏冷冷地问道。
“尚未婚配,何来子嗣?”
见罗武生死无惧的模样,李文柏神色淡淡:“既无子嗣,你罗氏一支,到你这,便绝了后。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令堂,去见令尊?”
罗武一下子愣住了。
李文柏的话,每一个字,都像是尖刺,狠狠地扎进了他的身体里。他想起了母亲在弥留之际,对他的交代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不只是活他一个人。还有一层意思,是为这个家活着,为罗家活着。
他只听明白了前一层意思,却没能领悟母亲真正要他明白的。
现在他杀了人,要死了。罗家父亲这一支,到他这,就绝了。
罗武的脸上,不再云淡风轻,不再有生死看淡的从容。他颤抖地伸出手,用力地抓在脸上。
公堂上传来一阵低沉的呜咽声。
血液,夹杂着浑浊的眼泪,顺着指尖,迅速落下。
……
李文柏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痛苦哭泣的罗武。
李二和几个悍卒护卫,也满是同情地看着罗武,不敢打扰。
其实罗武的遭遇,李二和几个悍卒是最能体会的。因为他们和罗武一样,都曾是军中将士,都曾经上过战场杀过敌人。不同的是,他们遇到了贺将军,遇到了李文柏。而罗武,却回到了曹严治下的前庭,遇到了杨邦。
不知过了多久,罗武停止了哭泣,抬起头,露出一张满是血痕的骇人面容。
“大人,这世上,还有公平可言吗?”
这是他第二次说到了公平。
罗武此时所谓的公平,与之前说的公平,并不一样。之前的公平,不过是他用来解释杀害杨有德的理由。是被强烈的个人偏激想法所扭曲的所谓“公平”。
而这一次的公平,问的是真正的天理人道。
李文柏很想告诉他真相,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可言。你目前遇到的所有不公待遇,究其根本,都是源于你不够强大。
但是面对罗武这样一个一生为了抵御外贼拼死血战的将士,他不能这么说这样的话。
公堂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其中还夹杂着几声苍老的怒吼,以及小声的劝慰。
李文柏知道,罗武自首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朱江和杨邦的耳朵里。看外面这架势,那些人马上就要进来了。
罗武的眼珠子动了动,显然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但他还是盯着李文柏,执着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李文柏站了起来,左手紧紧抓着四品袍服的袖口,迎着罗武执拗的目光,沉声道:
“本官现在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但如果你还愿意等,本官可以让你亲眼看看,什么,叫公平。”
话音刚落,公堂的大门被一把推开。
来人正是杨家家主杨邦、司户判司朱江、司法判司郭高轩以及司兵判司夏石。
杨邦一进公堂,就看到了跪在公堂正中央的罗武,哪里还不明白,眼前这个人,就是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当即大骂起来,迈开腿就要朝着罗武走去。
一般来说,李文柏没有传令,杨邦和朱江等人,是不能进公堂的。
但是李二明明看到杨邦闯了公堂,却出奇的没有阻拦。不仅是李二,就连李二身后的几个悍卒护卫,也没有阻拦。
他们都恨不得杨邦闯进去。
因为公堂上跪着罗武,一个最恨杨邦的人。
只要他们不阻拦,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都知道。
反正罗武是要死的人了,不如让他多杀一个,反正杨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正好了了罗武的心愿。
李文柏哪里看不出李二的想法,皱了皱眉,却没有出言呵斥,而是把目光转向罗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