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飓有梗
彻底转型、浴火重生后的强势表现,令曹兴诚名利双收。2001年,他被评选为未来最有可能引领台湾科技的三人之一,联电则被认为是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
但联电又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
2000年前,台联电和台积电的差距越来越小,但2000年后,台积电不仅稳固了优势,还将差距越拉越大,其核心,便在于是年的0.13微米制程技术。
0.18微米制程时代,联电曾领先台积电,到了0.13微米时期,为了稳固优势,联电选择与IBM、英飞凌共同开发。但合作的结果相当不顺利,三方各有算盘,很难团结到一起,项目最终宣告失败。
结束合作后,联电决定自行研发,但科技行业里,时间是最宝贵的优势,更何况是与“摩尔定律”赛跑的半导体。在0.13微米制程上,联电被台积电彻底甩开身位,从此再没能扳回一城。
技术上失算的同时,台湾芯片代工也遭遇了集体“威胁”。2000年,因世大被收购,其创始人张汝京来到大陆,创办中芯国际,复制了台湾晶圆代工模式,大陆地区由此诞生了第一家专业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海峡产业格局的突变令曹兴诚和张忠谋不安,两人的行动却大相径庭。彼时,台湾当局对于晶圆厂严防死打,严令禁止台资投资大陆。但曹兴诚早年便看好与大陆合作,面对中芯国际,他再也坐不住,抢先以“援助”的方式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
据称曹兴诚非常崇拜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和舰科技的名称由此而来,在设计上,曹兴诚还专门提出要求,将厂区的建筑打造成了一艘即将要启航的战船。
这艘野心勃勃的战船,给曹兴诚带来了大麻烦。据知情人称,面对大陆的半导体代工厂,张忠谋也很心急,但是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等到台湾当局“法令”允许,才赴上海松江投资设厂。
另一边,曹兴诚在当局政策未开放的情况下强行“登陆”,由此遭到的严厉打击,引发“检调”大动作、超频率搜索联电,就连高层人员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击检查。
面对政治压力,曹兴诚没有丝毫服软的意愿,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讽刺当局,还屡次登报予以回击。他半讥讽地说:“如果早上搭飞机去上海,傍晚再坐飞机回台湾,这样就不算出走大陆了吧。”
强硬的态度最终给他带来了法院的起诉以及绵延不绝的“政治”麻烦。因为诉讼频频,曹兴诚于2005年6月辞去“国策顾问”的职位,伴随事件愈演愈烈,为了不连累联电,2006年,曹兴诚突然决定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进入退休状态。
1年后,台湾新竹地方法院裁定曹兴诚无罪,但他带领台联电超越台积电的梦想已然破灭,联电也随着灵魂人物的离开而渐行渐远。
曹兴诚离开后,半导体产业持续风云变幻。英特尔进入ARM芯片代工市场,承接展讯的业务;三星成立独立的代工部门,并替代台联电,成为与台积电你追我赶的角色;紫光集团联合大基金,创立了长江存储,大陆晶圆代工由此进入鸿篇巨制时代……
这样的变化下,联电几乎没有可能再现过去的荣光。曹兴诚的后继者们,无论是胡国伟、洪嘉聪,亦或孙世伟,均未能重现曹兴诚时期联电的雄风。
对于突如其来的告别与戛然而止的王者梦,曹兴诚从未对外吐露心声,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在台湾业界,曹兴诚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按照周围人的说法,他本人低调,话不多。但在舆论眼里,曹兴诚却是个口无遮拦的人:他公开质疑张忠谋巨额的分红,直喷“台联党立委”是哗众取宠的小丑。他的言论时常在岛内引发争议,外界对曹兴诚的评价也因此毁誉参半。
曹兴诚不在乎褒贬,他说“社会形象是很空洞的东西,不用花力气去装假。”
在联电人眼里,曹兴诚也如其所言般是个有血有肉、非常真实的人。在台积电,张忠谋的形象非常崇高,下一级主管和他都相去甚远,而联电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大没小,大家在相互吐槽和开玩笑间一起做大。
这一切与曹兴诚的性格息息相关。曾有联电管理层说,曹兴诚是典型的魅力型领导人,他聪明、擅长谋略,但从不高高在上。虽然话不多,但他发声时很坚定,其行事风格同样如此——想做的事,他会相当高调,并且义无反顾。从联电彻底转型到坚持投资大陆再到与台湾当局对峙,曹兴诚的举动无不印证了这一性格特征。
对不起,我上火了!
口舌溃疡,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久不见缓解。为此寻幽探访一老中医。
老中医把了把脉——实火亢盛,阴虚火旺——年青人,虽然上火了,但是也要适可而止,晚上悠着点,早点睡吧!
哦,原来是上火+缺觉了。难怪昨晚坐着码字都能睡着。
《芯片的战争》,9月6日上传,9月19日来签短,11月8日上架,现在(12.23)近43万字。
试水一轮跪,简称扑街,不过这个早有思想准备,毕竟新人。
然而,上架日的首订“99以下”,让人措手不及……3250的收藏,未破百的首订,彻底自闭,让我一度陷入了迷茫、自我否定,甚至开始怀疑我是否应该坚持……
调整是困难的,好在一直有思想准备。
上架已经整整45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痛定思痛,开始重新构思前期、彻底修改前期15章内容(第3章–第20章),四万余字,彻底去毒……
在这段时间里,各位大大书友的每一张推荐票、每一张月票,每一次打赏,我都牢记于心;更难能可贵的事,有几位书友直接开自动订阅……感动啊T﹏T。
连续更新110天,每天收藏都在上涨,收藏增长没有为负过。高兴啦……
幸好有大家的支持,我才坚持到今天。
最迷茫的十一月,我坚持不断更。
有了修改头绪的十二月,每天坚持两更,不管到多晚!
说实话,自从进入十二月,每天晚上在凌晨1点之前,没有睡过……不管工作有多忙,不管一岁半的萌娃有多皮,我都要干完四千字——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全勤,但是也是为了心中的梦!
给自己一个坚持,不然放弃一次,你就可能放弃两次……也许,最后放弃的就是写书的一个梦!
说实话,之前我自闭了。除了在书友讨论情节的时候,解释一下之外,很少说话。对于各位大大的打赏和月票、推荐票等等,我只能记在心里。因为对于万赏的加更一直没有敢提出来。
12月份的前半个月,除了正常的4000字更新,还要一边修改前十五章(修改章节是最非常慢非常痛苦的……⊙﹏⊙),所以对于大家的鼓励与支持都是记挂在心里。
我之前一直都在怀疑,在各种杂事的干扰下,我每天保底四千字是否可以完成?
而通过二十天的坚持,我觉得我能!
(狗头保命——尽管有些章节因为赶得太急,有可能水……但是后续都及时修改。)
(就是发现,大家都是非常佛系的看书,写的好与坏都没有人骂一下,总共有一章节是“张文王”大哥说的水,然后我及时修改了T^T_)
既然觉得能,那就补欠账呗!
按照传统,万赏加一更;对大家的歉意,再加一更。总共欠两更,立flag:这周内一定完成。
暂时就这样……
好了,再说说,剧情内容。
对于我节奏慢缺装逼爽点的,确实我承认。后续我将更加注意,增加剧情矛盾情节设计。
或许是,作为一个十年的书虫,我从心底里反感无脑装逼,却又对此很是痴迷……知道装逼打脸——扮猪吃老虎的重要性!所以,后续必定注意。
只是技术工业文,除了技术***,很难装逼,尤其是书中的猪脚还处于“装孙子求活下去”的阶段。不是不设计技术***,而是现阶段真的不适合,没有自己的一点基础,推出一个技术***,其实就是给别人递刀子——竞争对手资金、技术实力完全碾压猪脚,就算是猪脚再牛逼也得玩完。
打个比方,在光刻机技术上,我不想写到50万字的时候,已经推出了沉浸式光刻机,将十年后的技术现在拿出来。本来在余子贤有了自己光刻机制造厂的时候的一手好牌,却被打成烂手牌——本来价值50亿的技术,这一刻很可能连500万都不值!
我更不想,写到100万字的时候,猪脚已经技术横行霸道,称霸全球……即将突破宇宙!
为什么叫《芯片的战争》?
涉及余子贤和魔芯科技集团与国际巨头们在半导体技术突破、专利诉讼、股权争夺等各个方面的的争夺,这还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半导体话语权的战争,所以叫芯片的“战争”。
后续的战争情节,是因为一个吊坠(吊坠揭开身世之谜)展开的。
另,写战争,就不能在国内(不然秒封)。所以从一开始定位,香江是半导体生产研发基地,而曰本是金融与情报(魔想咨询)中心。(当然,发展进入一定阶段之后,魔芯科技必然会帮助内陆解锁科技树……反馈华夏。)而国内会成立魔方旗下电子产品制造中心。
随意,按照大纲布局,40万字才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即将取得发展资金之后(陈树林1500万美元,半年后雪球计划的回报5000万美元)……按照大纲,不会少于300万字(如果大家的支持足以让我坚持下去……)
资金会有的,技术也会有的,国际巨鳄们的股权也会有的……
所以,大家的支持非常重要!
推荐票、月票、赏金(万赏加更),自闭45天的没有说话的我,厚脸向大家求一次!
另,Q有裙:736–993–091。欢迎各位大大大驾光临!
另,预祝大家双蛋快乐!
第178章 前世苔积电
“老板,这是谁?”一旁的程渡看余子贤望着脸色铁青的样子,不由问道。
“张仲谋,我们未来的对手,一个强大的对手。”
此时的张仲谋虽然还没有二十年之后那份霸气,但是在另一个时空,推动半导体产产业的进化上,尤其是在代工模式的发展壮大,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新竹,是全球第一家专注于代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在另一个时空的苔积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8102年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市场份额超过50%。提供超过1200万片12英寸晶圆约当产能,其中主要工厂位于台湾,也在美国、中国上海、中国南京有部分产能。
8102年时,最先进的制程技术已达7纳米,公司也是全球首家提供7纳米代工服务的专业代工厂
而台积电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与其创始人张忠谋密不可分。
张忠谋在创办台积电之时已经55岁左右,在半导体行业内有着丰富的经验。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是宁波县政府的财政局长,后随家人到台湾。
1949年张忠谋赴美国波士顿就读哈佛大学,次年转学麻省理工学院,并于195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忠谋本希望到福特汽车工作,结果因为在起薪谈判上受到怠慢而选择到希凡尼亚公司半导体部门工作,机缘巧合地跨界进入半导体行业。尽管与自己的专业背景不符,张忠谋通过勤奋地自学钻研,迅速地崭露头角,一年多就被提拔为公司的研发部科长。
等到1958年,张忠谋由于原公司经营上的问题跳槽到了德州仪器,继续展露自己的技术才能,多次超预期解决公司的生产上的良率等大难题,率队多次成功开发新产品。
在德州仪器工作期间,公司还因赏识其能力送其去斯坦福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张忠谋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重回德州仪器之后,正赶上公司遇到IBM订购一种还未具备生产能力的元件。张忠谋带队研发,很快开发出这个产品,为公司贡献大量利润。
两年后,张忠谋升任德州仪器公司的副总裁,5年后又升任主管全球半导体业务的资深副总裁,成为第三号人物。
后来,张仲谋因战略见识冲突离开德州仪器,回到台湾开创新事业。德州仪器彼时希望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希望张忠谋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帝国。而张忠谋却坚信半导体行业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认同德仪的战略转型,在1983年离开德州仪器。
离开之后张忠谋在通用仪器公司总裁的职位短暂任职,1985年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便回到台湾。
1986年,张忠谋在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同时,成立了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就这样成立。
创立之初即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晶圆代工。在当时,全球的半导体行业采取的是单一的IDM模式,即企业内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生产和测试封装三个流程,在当时Intel、三星等巨头都是采取这种模式。
这些公司大多把面向外部的晶圆代工作为副业,主业是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因此市场上没有专业的代工服务。
张忠谋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才要成立一家纯粹的晶圆代工公司。
创立之初即以成为“世界级”为目标。张忠谋在创立之初就为台积电设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他说“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在第一个十年,台积电在创立之初并非一飞冲天,而是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就是新商业模式不被认可,订单稀少。尽管在现在看来台积电是开创了晶圆代工的模式,但在当时这还是一种未被市场熟悉的商业模式。而且台积电开在台湾,当时的台湾半导体行业也同样刚刚起步,并无全球影响力。台积电刚成立的一两年,没有什么客户,订单稀少,艰难维持着。
而台积电初创时,正值半导体行业的萧条期。台积电成立的年份,不巧正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相对低迷期,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市场营业总额增速迅速从高位降速。行业增速在1985年基本为负增长,1987年台积电正式成立的时候市场有所回暖,但总体仍属于低迷期,行业增速大不如前。彼时台积电又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没有市场基础,不利的市场环境使得台积电的起步更加艰难。
张忠谋的领袖能力发挥坚定作用。张忠谋的一个目标坚定的人,他曾说“每个人都应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我达到。”。
在初创的逆境中张忠谋的要做世界级晶圆代工公司的目标清晰,丝毫没有动摇。他激励同事们:“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
私人交情引路,强执行力拿下英特尔认证,台积电迎来转机。
1988年,改任台湾工研院董事长的张忠谋和刚刚上任的总经理戴克一起,通过私人交情将老朋友安迪·格鲁夫(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请到台湾对台积电开展认证,争取为英特尔代工产品。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对于台积电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那意味着拿到了世界级的认证,是对其生产能力最好的背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