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可是,此时自己的身份不允许,眼下的场景不允许,道德与理智不允许,张美珠的感情不允许。
所以,当何海云进了屋,他的内心一下子又收到了良心的谴责,身份的问责,家庭的指责,道德的批判,理智的抨击。
朱友康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同学何海云坐下,又给张峰搬出来一个坐骑,放在何海云身边,自己坐在床边。
何海云坐在正坐上,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坐错了位子,她反而充起老大来。
毫不客气地问道:“朱校长,大冷天的,有一口热水喝吗?”
说话间充满了挑战和调侃。她似乎把朱友康看成了自己经常使唤的张峰。
朱友康赶紧站起来去倒水,结果暖壶里面空空的。
他这里只生了一个煤泥炉子,坐一壶水也得大半天,他干脆提着壶要去外面借水。结果一出门口,被前来找他的那位副校长撞了一个满怀。
“快去给我找一壶水来,我这里急用。”
朱友康说话间已经把水壶递了过去,他转生回到屋里。
“朱校长,你现在还在写作吗?”
何海云还记得朱友康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仅如此,诗歌写得很有特色。朱友康的诗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谢,老同学的提醒,你要不说,我把这事早已经忘掉了!”
何海云疑惑地看着他问道:“怎么会忘掉呢友康?”
何海云为他丢下写作的爱好表示惋惜,在她的印象里,朱友康师范毕业这些年来,如果不出意外,是出书出作品的时期了,她很希望能看到朱友康出版的书。
“你不知道我这些年的情况,家庭有些拖累,更主要的是后来在教育局工作时,抓了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把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这些业务上面了。”
朱友康把自己这些年来生活工作的情况,简单地给何海云说了一遍。何海云皱着好看的眉头,表示非常吃惊。
“那么,你日后是不是还要坚持写作呢?”
何海云又提出了日后的问题,可以看出何海云对朱友康的关心程度。
何海云还没有等他回答,就接着说:“你一定不能丢!你的故事非常精彩。将来说不定还可以写出剧本来,到时候,我给你制作成影视剧,怎么样?”
“影视剧?什么影视剧?何海云啊,别开玩笑了,你还会制作影视剧?”
朱友康表示了极大的疑惑。
“朱校长,你小看我家海云了。你知道她现在做什么生意吗?”
“做生意?”
朱友康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更加疑惑不解。
他老婆美珠住院时,他只知道海云的父亲住院了,从扁鹊庙顶上摔下来,摔得很严重。别的他一概不知。
甚至海云下海的事,他都没有听说过。所以,他现在根本听不懂海云和张峰在说什么。
“对,做生意,我海云现在是海云梦幻影视经纪中心的大老板。我们的何老板,何总!”
张峰这时加了几句话,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海云的佩服和敬仰。
“海云,不,何老板,这是真的吗?”
朱友康从床上站起来,伸出了双手:“祝贺你,何总!如果是这样,那是你给我增加信心了,我要坚持好我的写作,争取把故事写成剧本,到时候,可就仰仗何总制作影视剧了!”
“没问题,友康,只要你肯努力,我们后会有期!”
何海云说话斩钉截铁,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朱友康紧紧地握住何海云的双手,看着眼前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昔日情人,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
第三百二十三章 重合
几年来,朱友康与何海云是第一次重逢,他们有谈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
原本何海云来到这里打算多看看,因为从大坡上来之后,大致向庙群里面环视了一圈儿,和她原来在这里工作时相比,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大的变化。
所以,正好遇上了昔日的情人朱友康,说起话来,也就没完没了了。
“海云,你今天来的正好。咱们去扁鹊庙那里吃饭吧。”
朱友康说的扁鹊庙,其实就是何海云原来看过的地方,赵中医要挽留他们夫妇吃饭,被他们俩拒绝了,那是不能再去的地方了。
但是,她又不好这么跟友康明说。
所以,她跟张峰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还是留在石脑中学的食堂里吃饭。
可是,对于朱友康来说,自己昔日的情人,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他觉得吃食堂太寒酸了。
坚持一定要去饭店吃,何海云厉声说道:“你非要去饭店的话,那我们就走人了!”
朱友康不懂得他们是什么意思,又不好多问。
于是,朱友康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把食堂管理员小刘叫来,请他到石脑村东边的饭店里,炒几道拿手的饭菜,顺便再带来几瓶饮料和一瓶酒。
这个过程,何海云夫妇没有说话,说明他们俩已经默许朱友康这么做了。
小刘很快领了校长的指令出发了。
“咱们趁着做饭这个时间,到庙群里看看去吧,友康?”
何海云看小刘去了,距离开饭还有些时间,就提议去庙群里看看。
“好啊,我们正好利用这个空档儿,走走看看。”
朱友康接过何海云的话,跟他们俩向外边走去。
何海云像是旅游的向导一样,一边走,一边向友康和张峰介绍庙群里的情景:
“古人之所以把庙群选址在石脑峰山下,群岭中央,是有原因的。背靠北山,东西岭左右相扶,石脑河由庙前环绕流过,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这是山水风水的需要。
正前方有矮山与庙门隔河相望,是为天然屏障。这里的山岭呈圆浑敦厚之势,河水有娟秀娇艳之态,既见俊秀景致,又显庄重肃穆,立地条件非常优越。
那么,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了避暑游览的一大胜地,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BQ庙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形成了自然景观。
这里的建筑,气势雄伟,殿堂层叠,由前至后逐渐升起,总占地面积超过70亩地。”
当年何海云曾经见到过父亲何树坤手里拿着的,BQ庙群古建筑原图。
所以,对于她来说,记忆尤其深刻。她接着继续一边走着,一边介绍道:
“我从前看到父亲那里的图纸上,是一个宏大的庙群,而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大殿和两三个小庙。
在那一次大火烧毁之后,除了复原了这座大殿之外,又在大殿后面复原了一个财神殿。
原来原图安排,这里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把整个庙群分成东西两半。东西又各自建筑了不同建筑。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有的重檐密庑,金碧辉煌,显得富丽堂皇。有的砖雕石砌,造型别致,凸显古朴大方。
再加上殿内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泥塑、石雕、铜铸等神像,把不同建筑、神秘雕塑和彩绘美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座庙宇形成了一座艺术的殿堂。”
朱友康跟张峰听得入迷,很佩服何海云的记忆和想象。
朱友康想,自己在这里干了三四年的工作,竟然对何海云所描述的内容,知之甚少,自感惭愧,自感不如。
因此,他从内心里佩服何海云。
他想,何海云之所以下海,之所以做生意,之所以能够组建团队,成为影视经纪中心的老总,和何海云本身的艺术修养,学识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
她的介绍,进一步证明何海云下海是成功的,她的未来前途无量。
朱友康甚至真的想,马上开启剧本创作,她相信何海云真的有能力,把他的剧本变成银幕上的活动画面。
朱友康为了在张峰与何海云面前找回面子,他接着何海云开始分析庙群里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他说:“是的,殿堂内供奉的各路神仙体系,既反映了中国道教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也体现出佛家、道家、儒家这三教和谐共存的显著特征。
这里的庙群素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但是,时间年代却很遗憾,《魏书?地形志》记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蓬州城,伯阳城等。
宋熙宁二年《重修蓬州神应候庙记》记载:因赐田于赵而多游焉,既殁,民思其功,乃立宇以祀。
明朝万历十三年,也就是1585年,《重修蓬州神应王庙记》记载:德其功肖像祀之,溯战国至今累封王爵,盖由远矣。
由此可知,BQ庙群的始建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或者战国时期,可见历史之久远。”
朱友康喘息了一下,继续说:“我们纵观庙群全貌,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疏密有致,错落有间,各殿恰似众星捧月,分布中轴线两侧,既遥相呼应,又自成格局。
这些建筑的总体布局,美观大方,严谨合理。
无论从庙宇的选址,建筑的布局,还是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把中国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内涵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高超绝伦的建筑技艺,都充分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朱友康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弥补了他对何海云介绍内容的欠缺和不足,彰显了他的睿智和才学。
同样,他的介绍,也让何海云猛吃一惊。多年不见,朱友康除了出口成章,还对庙群的历史文化研究甚深,心中万分佩服。
他们不知不觉来到庙群的最后边,上了北边的山丘。朱友康与何海云不约而同地向对方看去,又意会地笑了笑。
笑出了各自内心的甜蜜和浪漫——这里曾经是他们甜蜜和浪漫的地方。
张峰傻乎乎地盯着他们俩像老学究和任之问一样,高谈阔论,而不知道他们俩正在重温当年的美好记忆。
而且,他们俩的美好回忆又是那么的心照不宣,不谋而合。
自从他们俩这次见了面,心路轨迹一直重合在一条线上,而不像她与张峰,分别在两条不同的平行线上——永远也不会出现交点,更不要谈重合了。
何海云隐隐感觉到,她与张峰原来关系的愈合,不是建立在感情的重合线上,而仍然是一种感恩线上的重合。
她突然发现,张峰渺小起来,朱友康是那么样的伟岸挺拔。
她不由得看了张峰一眼,小小的面孔,麻麻的脸蛋儿,杂乱的发际,心里立刻升腾起厌恶来。
朱友康的心里虽然不算平静,但是,由于在办公室的时候,他的内心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找回了自我,所以,显得大气而自然。
因为,美珠所给予友康的支持和鼓励,永远都高于何海云。张美珠的分量和何海云相比,海云天平这边,最起码缺少一个或大或小的砝码。
也许何海云有一天,能够加上或者超过这个既重要又微不足道的砝码。
“朱校长,饭菜带回来了!”
那位副校长找了一名年轻老师,跑过来大声叫着友康,请他和他的朋友下山吃饭。
第三百二十四章 触探
行动力决定你的成败。没有快速的反应,就不能克敌制胜。
朱友康深知这一点,他早些时候在陈竹老师当时的宣传部暂住的时候,陈竹老师就跟他讲过一些关于为官处事的道理,他铭记在心。
除了要有快速行动力之外,最根本的是,在行动之前的谋略要深思熟虑。只有当你的谋略深思熟虑了,才能产生快速行动的效果。
否则,只能提前暴露目标,导致自己失利,严重的还可以导致失败。
而朱友康要考虑的,就是他刚到这里时,要解决的人事问题。朱友康清楚,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最根本的问题是财务和人事问题。
只要掌握了财务权和人事权,在一个单位,天大的事也能摆平。
他对石脑中学的财务问题,知之甚少,有待于进一步了解。他要尽快插手过问督导学校财务人员和财务工作。
而人事问题他是最熟悉的,减少了他的了解时间和了解过程,解决人事问题刻不容缓。
他要学会何海云的“借东风”,首先借力韩玉冰局长,向局长实事求是反映了石脑中学存在的人事问题,并特别强调,首先要搅混这潭死水,释放新水源,冲谈老水源。
意思包含两点:第一,先把副校长拿走,第二,尽快分配新人。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发展,没有掺杂半点那个人恩怨。
韩玉冰局长向他了解了学校情况,倾听了他的改革构想。
在他临行前给他讲了这么几句话:“放心吧,友康,这个人事问题,我是清楚的,我们局长办公会在研究人事问题时,也提到了你说的情况。
我们知道这个副校长的情况,如果人家是好样的,估计你就到不了那里了。
这个副校长我早有考虑,你稍安勿燥。至于分配新人问题,要等时机。”
“稍安勿燥”和“要等机会”,这短短的八个字,让朱友康激动不已。
有了韩局长这管用的八个字,朱友康心里就吃了定心丸儿。
剩下的问题就是,他要综合考虑学校治理了。
因为,人事问题是主要问题,但是,要按照韩玉冰局长说的,要等时间,要等机会。
综合治理问题,成为他寒假之前的急迫任务,他需要只争朝夕。
他所了解的,学校存在的其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纪律作风问题,二是教风学风问题,三是办公制度问题,四是纠正陋习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