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嗯,我们是扁鹊中医志愿者,采药是我们的生计。这是我们的饭碗啊!”

    年长者随口说道。看出来他们以采药为生还是挺自豪的。

    “你们不怕走进去出不来吗?还有,你们遇到过怪兽吗?”

    何海云疑惑地问道。

    张峰提醒道,咱们赶紧赶路吧,回家可就大黑了。

    于是他们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说。

    “我们经常到这里来,哪个地方能去,哪个地方不能去比你们清楚。

    我们也不会迷路的,我们从来不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即便偶尔遇到一次野兽,我们都有随身武器。它们不会把我们怎们样的!”

    那位中年人道出了他们的防身术。

    他从腰间抽一把锋利的斧头,在张峰眼前晃了晃。

    张峰与何海云递了一个眼色,传递着彼此的关注。

    他们继续一路向前。




第三百三十二章 出让
    江梦云生下一个大胖儿子,赵铁柱喜出望外。

    等赵铁柱把老伴江梦云从医院里接回家,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二。

    他抓紧时间腾下空来,董事会一起研究了制药公司放假事宜。

    初步确定腊月二十三放假,正月初八开始正式上班。

    张美珠在公司里操了几天心之后,终于有了空闲。

    在美珠放假前的时间里,朱友康早已经修好了摩托车和头盔,置办了年货。

    友康考虑父亲年事已高,这一年已经出现了咳嗽和哮喘的症状,免得过年站立着写对联身体吃不消,就不再让他坚持写了。

    其实,早些年身体就已经发出了信号,只是孩子们都还不大,他不顾一切地卖命干活,卖命挣钱。

    现在这些潜在的症状已经出现了,友康不能让他再继续劳累了。

    所以,包括弟弟家在内的两家对联,他早已经从街里买好了。

    他提前已经给母亲说过了,家里有白菜大葱,在家可以蒸一些白馍和素包子,如豆腐和年糕之类等其它的年货就不要在做了。

    蒸肉包子一定要等他把猪肉送回来了再蒸。

    他把老人过年用的其它东西都买全了,包括母亲烧香用的纸香蜡。

    他总共买了20斤猪肉,2袋瓜子,2袋糖块,2袋茶叶,1条香烟,1箱酒,2大包各种青菜,15斤豆腐,3只鸡,3只鸭,1大包带鱼,10挂鞭炮,还有1捆两响。

    刚入腊月的时候,美珠已经给老人扯了两块蓝色和灰色布料,给老人各做了一身衣服。

    还给姐姐准备和弟弟分别准备了瓜子糖、两盒糕点和一身小孩衣服。

    朱友康打算一次把人和买的东西一齐带回去。

    可是,东西太多,再加上其余四口人,摩托车根本无法一趟带走,朱友康只好往家里往返两趟。

    因为冬季天气冷,两个孩儿太小,美珠身体又不好,第一趟又比较早,所以他就先把妹妹和这些东西带了回去,返回来之后,第二趟才能带上他们一家人。

    等第二趟回来,大约到了十点多钟,他让美珠给两个孩子穿上棉袄,外边再套上大人的旧棉袄,戴上帽子,又让美珠穿了两层大袄,包上围脖头巾。

    女儿大一点,就站在摩托车的前边,美珠抱着儿子坐在后边。就这样他们一溜烟地返回了南丘村老家。

    腊月二十三,按照农历是小年,他们回到了南丘村家里,和老人一起团圆。

    美珠跟两个孩子围坐在屋里的煤火炉周围,女儿伸出细嫩的冻坏了的小手,在煤火上烤着,美珠把抱着儿子也靠近火炉的上边给儿子取暖。

    友康没有顾上坐下来,就到隔壁屋里准备晚上睡觉的地方去了。

    老人已经住下了他们原来从中间锯开的大床,现在回家了,总不能把老人的床搬过来吧。

    原来朱友康一个人回来的时候,用一张木板还凑合,现在是一家人了,那是万万睡不下的。

    怎么办?自己想办法。

    朱友康本想把弟弟那边老人已经不睡的铁管床搬过来,因为两个妹妹睡在那里,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所以,朱友康从院子里又找来几块木板,把分家时分来的长条板凳支在底下,为了床板再加宽一些,朱友康又从院子里挪来两个木墩支起床板。

    因为木墩太矮,又在木墩上边垫上了几块砖头,这才算是安顿了睡觉的地方。

    隔壁是一间单扇门,和单扇窗,他只好在门窗上又贴了报纸挡住,这算是窗帘了。

    但是这个屋里是没有煤火的,是不能取暖的。

    对于这些,美珠非常不满,老人睡了自己的床倒不说,还没有半点要关心自己和孙子孙女的心。

    美珠想,那就让女儿睡在婆婆床上,让女儿跟着自己睡。

    饭怎么吃呢?老人说了,那是必须吃一锅饭的。

    朱友康把屋里安顿了一番之后,就开始从屋里向外边大扫除,忙得不可开交。

    美珠把孩子烤暖和之后,也没有闲着,她带着女儿,抱着儿子,又开始给姐姐和弟弟家里送年货去了。

    趁着年前几天时间,朱友康把家里打扫干净,贴上对联,又帮着老人烧火蒸了馒头和猪肉包子,还把买来的猪肉切成豆腐块,放在锅里煮熟,以备用的时候方便。

    除夕晚上,朱友康把弟弟和弟媳都叫到家里和父母亲一起吃年夜饭。

    弟弟来的时候,还不忘带上小侄子。

    因为他常常爱多喝酒,这也是弟妹一贯的做法。不论你去哪里,你一定要带上你的儿子,那样就可以避免多喝酒。

    朱友康趁着这个吃团圆饭的机会,把弟弟弟媳叫过来,其实是想跟他们夫妇一块说一下出让自家土地的事。

    “咱自己家里的事,咱自己弟兄们就可以解决了,咱就跟叠合娘说说算了,不再找外人了。”

    朱友康开了腔。

    “哥,你说吧,什么事?”

    友健还蒙在鼓里,就问道。

    “是这样,友健,我跟你嫂子已经商量过来,我明年不准备养种庄稼了。年前小麦已经种下了,等收了小麦,我想把这些土地都无偿出让给你,你要早点做好准备。

    正好过年,你嫂子和弟妹跟咱爹娘都在一起,咱们知道了就行。

    我的地块比你的还要多,老人年纪也一年比一年大了,总不是天天下地干活吧。

    所以,我不想让老人因为我种地受累,也不想让你和姐姐家里都受累了。

    我一个劳力,还要上班,现在又去了石脑中学,路又挺远的,回家干活儿也太不方便了。

    正好,你不是不是去上班了吗?家里收入又不多,干脆你就多养种点地吧,这样你也会增加一些收入。”

    “那多不好意思啊,哥,我们不会白养种的,到时候你吃啥就来家里带啥。我们家里有的,随便你带走。”

    弟妹突然客气地回了朱友康说的话。

    “我们啥也不要,咱这里山药萝卜多,到时候,俺就吃点这个就满足了。”

    美珠也掺和进来,说着大实话。

    “不过有一点我在这里也要说清楚。

    我和你嫂子既然不种地了,地里的农业税也就靠给你们交了。”

    朱友康不忘补充这样一句话。

    因为农业税是出自土地的,所以,也只有从土地里面出,这是常理,谁也不会糊涂的。

    就这样,稀里糊涂,三句话,两句话,朱友康和张美珠就把十几亩承包的土地,交给了弟弟养种。

    朱友康给弟弟和弟妹开玩笑说:“我懂得出让土地是什么意思。我出让给你们的土地,既不是招标出让,也不是拍卖出让,更不是挂牌出让。

    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无偿出让啊!记住,是无偿的!”

    朱友康说完话,就提议在座的一家人都端起酒杯干杯。

    喝完这一杯酒,朱友康继续说:“咱爹娘都在跟前听着呢,一定不会出问题!”

    弟妹听了大哥的话,主动端起酒杯,对哥哥嫂嫂说:“来,我也敬哥嫂一杯,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友健看到媳妇端起了酒杯,也端起来了酒杯。

    其实朱友康和村里很多人的观点一样,对弟媳妇是有看法的,认为他们俩闹矛盾多数都怨弟媳妇。

    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对。

    他对弟妹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点
    从南丘村老家回到县城后,赵铁柱主动邀请朱友康喝酒。

    一起陪同喝酒的还有杨老中医和赵中医。

    酒过三巡之后,他们的话题点到了美珠提前告诉给他的中医课程上。

    赵铁柱说:“朱校长,我之前已经给你爱人提过,相比也有一个思想准备吧。”

    朱友康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非常开放的。他认为,我们办教育就必须着眼现实,而不是脱离实际。

    对于山区这些孩子们的教育来说,学一门技术,有能力养家有能力孝敬老人,教育后代,就已经不错了。

    不一定非要万人飞奔独木桥。毕竟能考上大学的是少数。

    他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于赵铁柱他们提出来的问题,那就是两个字:接受。

    朱友康认为,在石脑中学搞一个试点也好,闹不好还会是国家的发展方向呢。抱着这种心态,朱友康告诉赵铁柱,可以在石脑中学先行实验。

    “来来来,喝酒,喝酒。”

    杨老中医看朱校长非常痛快,就主动端起酒杯与友康喝酒。

    杨老中医说:“我们现在已经成了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就直白说了,等学校开学了,我们扁鹊中医志愿者组织,就要到你们学校授课了。

    你可要安排好课表。

    可能的话,你看是不是能够另外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腾出一间办公室,一间操作室?

    办公室可以办公,也可以作为临时休息的地方,操作室是学生听完中医讲座之后,可以实操练习。

    我们中医学习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我们派去的老师,不仅要教授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而且还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做好临床实验。

    真正能够学好中医,就必须二者兼之,相互配合,才能做得更好,才能陪阿姨能给出更优秀的中医人才,最起码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中医志愿者。

    也只有这样,学生学得更快,懂得更多,临床实践也会搞得非常好。

    如果其它学校也都这样搞下去,那么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中医药文化技术就不会失传,就会发扬光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朱友康听了杨老中医的话以后,觉得中医学习安排的非常好,不但有理论学习而且有实际操作,那不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贯做法吗?

    朱友康觉得唯一不妥的是,没有提到中医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如何处理。

    于是问道:“你们中医学习是不是也要备课上课啊?是不是也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啊?”

    “朱校长,这个不必担心,中医学习和平时的文化学习是大不相同的。中医学习靠的是信仰和实践。而不是文化那样依靠做作业来巩固。

    只要你相信中医,并在操作中非常用心,那么你的中医学习就会进步很快。这个进步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业。”

    “我看这样好,你们既然要做,那一定要做好,要让老师备好课,上好课。

    对了,你们上课需要我们学校给老师们发工资吗?”

    朱友康担心的是教授的老师是不是要报酬,所以提出了这个问题。

    “朱校长,你相信我们,我们就是为了传承扁鹊中医药文化技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公益的。分文不取!我们只盼着咱们的学生里面,多一些中医医生和中医志愿者。”

    赵中医肯定地告诉朱友康,打消了他心中的疑问。

    朱友康觉得,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去啊。

    分文不要,白白给学生上课教授中医理论技术,还自掏腰包配备教学工具和中医资源,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朱友康想,这个事太好了,也正好配合了自己的教学改革。

    他打算开学之后,等那个万恶的副校长调走,或者提前离岗了,他就大展宏图,好好干一番大事。

    首先把自己设定的集体办公制度落实好。

    老师们按照年级分配集体办公室,至少两个教师一间宿舍,这样就可以腾下来几间教师宿舍,而这几个宿舍,正好用于中医教学。

    这样就有了中医老师的办公室和临床操作间。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从赵铁柱那里回来,两个孩子早已经睡下了,就连美珠也已经躺下了。

    美珠问他问题谈的怎么样,友康高兴地把这些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友康兴奋地说,那可是一件大好事,估计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我正要进行教学改革呢,这个活动正好符合我的意愿。

    “友康啊,我还是担心这事。你最好去征求一下局长的意见,万一出了问题,最起码局长知道这些事情。
1...156157158159160...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