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这里有两户人家占有一亩多地,又在操场中央,地里栽种的是葡萄架,整个地块栽满了水泥柱子。
眼看着三层教学楼房拔地而起,图书室、仪器室等图书仪器几乎全部摆放到位,学校师生已经进驻,再有一周时间,省级普九检查验收,即将进驻蓬州展开工作。
除了朱友康着急之外,胆小怕事的分包石脑中学的庞局长,更是坐不住了。
这些天大家都高度紧张,晚上都不敢回家。这天庞局长住到了石脑校区,和校区校长喝了不少的酒。
晚上12点多,给朱友康打电话说:“朱校长,你先写好辞职报告吧,操场的事看来你是无法完成了!等着挨批吧!”
说完之后,又打过来补充说:“朱校长,我也会跟着你一块挨板子,我的辞职报告已经写好了。
你写完了旧过来找我吧,咱们两个今夜一起跳进石脑水库里淹死算了。”
朱友康回答道:“庞局长,你先去吧,我无需紧张,自有办法。你要是今夜里跳下去,到时候千万别埋怨我顾不上打捞您,啊?”
说完之后,非常生气地给他挂了电话。
第二天趁着一大早,朱友康考虑了一夜之后,和熟悉石脑村环境的郭老师、杨老师,出其不意,找到了这两个钉子户家里。
朱友康让郭老师和杨老师大前阵,自己殿后,进了他们家。
“某某,昨天晚上接到县里通知,限你八小时之内自行拆除葡萄架,否则,将有县公安局对你家立刻执行法律。一切后果自负。”
郭老师先说话,随后,杨老师补充说:“咱们都是乡亲,昨晚县里电话通知的,语气非常严肃,看来还是早点解决了好,光棍不吃眼前亏。
朱校长说了,如果你家劳力不够,让学校没有课的老师给你帮帮忙。
这事你不能在犹豫了,已经火烧眉毛了。
影响了全县普九检查验收,你想想那是什么罪啊?”
这样一说,这家人动了心,随后答应立刻开着拖拉机去收拾。
其实,朱友康还有一招没有用上。这事就已经敲定。
同样,这个钉子户解决了,那个钉子户也就顺水推舟了。
朱友康看到这两个钉子户还算痛快,于是就给他们来了一个鼓励政策。
他又让郭老师和杨老师找了18辆拖拉机,每小时20块钱的价格,对操场地面进行了平整和碾压。
其中就包括了这两个钉子户。
为了尽最大努力尽快操场建设的速度,朱友康调集了没有课的所有人员,参加了石脑中学操场大会战。
在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下,学校操场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到位。在整理操场的同时,整个操场的围墙,也承包给石脑村工程队。
结果,比预想的计划,还提前了三天时间,顺利完成。
在剩下的三天时间里,学校还利用学生上体育课和跑课间操的机会,进一步把操场跑道踩压得更加实在。
做后一天,两个体育老师,又用白灰划出了300米跑道以及投掷、跳远、跳高的白线,一切顺利收官。
朱友康,从县里指定的普九标语中,根据墙体面积,选取了几条适合扑救要求的几条标语。
又提前找来写字高手,在学校教学楼和操场的墙体上,写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红标语。
整个学校一下子亮堂起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验收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庞局长有些不放心,大家都在忙碌着平整操场的时候,他和汪主任由小胡开车,前来督阵。
朱友康没有和从前那样去和他们握手,而是半开玩笑地扯起了那天晚上的话题。
他清楚地记得,庞局长那急促无奈的声音,和他那严肃逼人的语气。
见到庞局长,朱友康只想来几句更损的话,只是处于对庞局长以往称兄道弟的情面上,他才缓和了语气。
“这是庞局长吗?不会是鬼吧?哈哈哈,你可别怪我没有去水库里打捞您啊?
你看看,你看看,我还是好好地呢。”
朱友康在操场里,站在庞局长一边,面对着一波人马开刷庞局长道。
庞局长面红耳赤,欲言又止,不知如何是好,显得非常尴尬。
他根本不会想到朱友康会给他来这一手,平时里朱友康总是一团和气的,今天看来是有些着急上火了。
他不说话,知道不合适,说话又不知道深浅,这时,旁人哈哈哈地笑个不停。
“朱校长真能干,真让我佩服啊!”
庞局长憋来憋屈,终于吐出来一句话。
他的话,其真实用意是给朱友康难堪的,同时也是让众人听的。
但是,他此时此刻忘记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
庞局长的这句讽刺话,在众人面前,都当成了称颂和表扬,成了真正正能量的东西。
结果接下来又一次引来众人一片好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把朱校长说的比庞局长的还好听。
庞局长也听出了画外音,急匆匆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儿,连校园也没有进,上车走了。
朱友康提前买来鞭炮,庞局长刚走,操场上的鞭炮就已经噼噼啪啪地响起。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来
作为普九档案试点单位的石脑中学,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普九档案工作由庞局长分工负责。
在刚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明确给出一个完好的设计。他只告诉三人小组要按照办学规模建设档案。
这样的话,从理论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却脱离了石脑中学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石脑中学初一年级算是四轨,但是初二年级确实一个双轨,初三说是单轨,也就不到50个学生。
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未来要建成六轨制中学,建档真有点莫不着头脑。
朱友康的主张是,实事求是,可是,向上面汇报了六轨制,这样建档又前后不一致了。
但是,庞局长就给了这么一个算是指示,又算是废话的说法。
令朱友康非常头疼。
试点既然设在这里了,哪有省下来的理由?
无奈的朱友康只好根据庞局长的指令,安排了工作。
由教文体局三人建档小组成员,开始按照蓬州县给石脑中学制定的六轨制办学规模,设置的档案规格,立即行动起来。
其实,朱友康到这里上班以来,刚刚建立起来阶梯式的办学规模,距离六轨制还有不小差距。
如何适应六轨制学校的现状,是制定档案建设的重点。
但是,目前的状态是,既没有六轨制的学生人数,也没有六轨制学生家长名单。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朱友康跟高校长一起和三人小组进行了专门研究。
得到的答案是,既然把石脑中学看成是六轨制中学,那么,必须有六轨制的学生,必须有六轨制的老师,必须有六轨制的学生家长。
学校、学生、老师、家长等都需要认真的一项不落地建设好普九档案。
有了这个明确的建档方向,大家就分头展开了工作。
明知道这个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为了靠拢这个六轨制办学规模,也只好听之任之,任其作为了。
这样一来,在高英刚副校长的主导下,三人小组加快了编写档案的任务。
他们首先把现有的全体石脑中学的学生和教职工都算进去,这样大约干了一个多星期。
学校这些人数只是设计的办学规模的不到三分之一。
朱友康提前跟附近那个企业学校取得了联系,然后,带领三人小组,又亲临兄弟学校,把那所学校里的所有名单资料都带到石脑中学。
然后由三人小组,在高校长配合下,一对一地混编到石脑学校名单当中。
其实就是为了凑数,凑够一个六轨制学校的人数。包括教职工数据和学生数据等。
这样以来,把附近那个企业的学校人数算进去,总共才不到办学规模的三分之一人口数据。
这样距离迎接检查验收的要求,还相差几百号人马。
这些人马又从哪里去找呢?
高校长说,没有其他什么好办法了。只有按照庞局长的吩咐,先从理论上把人数凑够。
于是又开始了虚假的人名人数编造工程开始了。
但是,对于后来的名字,就需要他们发挥想象力了。
刚开始他们编写姓名的时候,居然找出门道来。
他们把大毛、二毛、小毛,分别从高年级向低年级编些到不同的年级里,这样看起来才真实一些。
大毛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要比二毛的孩子要大一些,这样把大毛、二毛和三毛编排在不同年级里,又不显得是胡编乱造,看起来很真实,又合情合理的。
他们为自己的编制发明而自豪。
可是,随着姓名的增多,他们越来越发现,重复的姓名开始出现。
他们已经绞尽脑汁,把能够想起来的姓名,都已经用上了,可是,还是开始出现重复的姓名。这可怎么是好呢?
有时候真为难了这三位建档的小组成员。
后来,他们的姓名越来越不像壶了。居然出现了红人、黑人、懒人、坏人之类的姓名。
高校长只好让他们重新翻工重来。
什么张三、李四、王五,什么二狗,三狗,四红,五蓝,狗剩,血痕、报酬等等,一大堆罗列起来的虚假名单,充斥了整个档案内容。
作为普九建档成员心里都感到莫名的可笑。庞局长自从告诉朱友康他们要按照办学规模要求,建设档案以来,就从来没有进行过第二次指导。
甚至来了之后,连翻看一眼档案都没有见过。到底是不懂怎么搞,还是不想搞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友康在后来的一次校长聚会中得知,有人说庞局长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的局长分工非常有意见。
并且把问题说的非常明确,庞局长觉得不应该把普九档案的任务分到他头上。
因为搞好档案建设非常难,更主要的的是,档案建设没有半点利益可图。
有人说,主管图书的副局长,从省会图书摊位上购买图书是按照重量的价格及计算的,而返回到学校后,则是按照每一本图书的原价计算的。
有人算过一笔账,说一吨图书要花去600元,而按照价格计算则需要收取6000元以上。每一吨重的图书,就可以从中挣到5000多元。
这时一吨重的图书利润。可见整个蓬州县教育系统那么多学校,这个副局长要挣多少钱啊!
还有人说,管理学校各种实验室仪器的副局长也能挣到不少钱,等等。
朱友康得到这些信息之后,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朱友康相信,这些人也许是造谣,谁能有那么大的胆量,竟敢明目张胆的这样大搞大闹啊?
要是这样搞普九工作,那不是拿国家的教育发展当儿戏吗?
三人小组紧锣密鼓,档案刚刚收口,按照数据对上口之后,局里很快就安排了外出考察。
参加考察的人员,由教文体局庞局长带队,汪主任组织联系的各学校校长和一名建档人员参加的参观考察团,开赴到已经完成普九任务的县里去考察。
在当地教育系统领导安排引导下,分头参观了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
在返回蓬州的路上,朱友康问庞局长:“人家的档案都是非常符合学校实际的,是不是我们也要跟着学习?”
“是啊,既然参观学习了,那就该这样搞。”
庞局长不紧不慢地对朱友康说道。
“这么说,我们之前三个月的功劳就算白白报废了?”
朱友康觉得,这个重复劳动,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啊。但是,人家这样领导,下面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头到了学校,朱友康一道指令,原来的档案,全盘否定,从头再来。
三人小组再次踏上新的建档“长征”。
这是三人小组自己总结出来的,他们把普九建档看成是走长征一样,因为是试点,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头。
现在又要开始了,他们从心理上有点想不通。所以,工作起来不免要带一些牢骚。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新一轮建档又开始了。
经过紧张的半个多月努力,终于又重复了一遍。
可是,当省市领导下来督导检查档案建设的时候,从档案里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就是,既要考虑现实问题,又得考虑长远发展,这才叫真正的实事求是。
领导对实事求是又做了新的宽泛的栓释。
无奈之下,三人小组又不得不再次从头再来。
这期间,朱友康的妹妹友梅又要结婚了,那一天正好遇上领导视察工作,所以,也没能够参加了妹妹友梅的婚礼。
朱友康心里不免有些过不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