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他看书实在困了,煤油灯里面的煤油也熬得差不多没了,他就上炕睡觉。

    他很快做起梦里来,在梦里,他再次梦到了山西的干爹和他的干妹。也许是快要过年了,是干爹在托梦,希望他今年能有时间来看望他老人家。

    在梦里他看到干爹老了许多,说话声音也有些沙哑,干妹倒是越长越水灵,越长越漂亮。她不爱多说话,但是,她会看着你一直会意的微笑。

    朱友康在干妹的微笑中醒来,他无意中摸了摸身边的四哥,怎么摸不到人呢,他继续往远处摸去,还是摸不到人。

    他干脆爬起来,点燃了煤油灯,四哥真的看不到了。朱友康屋子里也没有时钟,连几点了也不知道。

    他赶紧穿上衣服和鞋袜,下了炕去外面找。从家里一直找到门外,包括外门的两个茅厕里,哪里也没有找到。他回到院子里,想叫醒父母。

    后来他又多想了一点,再次跑出门外看了看拖拉机,拖拉机也不在了。看来四哥是趁着我们睡觉的功夫,自己偷偷地开着拖拉机回家去了。

    他干脆站立在大街,竖起两只耳朵,静静的细听,远方是否有拖拉机的声音。没有,半点声音都没有,难道他早已经到了家了?

    这可怎么是好,去找?能撵上拖拉机吗?

    不去找?万一路上出了车祸可咋整?

    告诉父母?父母又能怎么样呢?

    他一时乱了阵脚,做了难。

    四哥喝了那么多酒,又开着拖拉机,真出了问题,我们一家可怎么给姑姑家交代呢?况且是给我们家拉石头干活儿。

    这不是小事,尽管我们撵不上拖拉机,我们也应该去找。去找应该是对的,起码表明我们是给四哥操心了,我们是看中安全的。

    于是他决定和父亲一起去找。他到北屋敲了几下门,听到里面回了话,他就告诉父亲四哥已经开着拖拉机偷偷地溜走了。

    父亲很快起了床,看了看钟表,才半夜三点多,他们父子骑上自行车,急急忙忙出了门。




第二百章 井台
    老朱嘱咐老婆丽芝第二天早点做饭,吃了饭还有事干。

    随后推着自行车和朱友康一起出了门,朱友康在后面把街门和大门从外面插上,坐在父亲骑着的自行车后边,在隐隐约约的乡间路上向东出发了。

    为了按照四哥的拖拉机道路寻找,到了牛棚拐弯的地方,直接往北过了大桥,向东沿着以前县社马车运送石头的方向驶去。

    他们走一阵子,就停下来听听前面有没有动静,等过了东丘村仍然没有任何发现。再有四里地就是四哥的四里庄新村了。

    “四哥是不是没有走这一条路啊?”朱友康问父亲,觉得一路没有半点动静,有点反常。

    “既然走到这里了,快要到他家了,咱就去他家里看看吧,要是没在家,咱再去别处找找!”老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朱友康又上了父亲的自行车,大约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四哥家,二姑家非常好找,就在一进村路北第六户。

    四哥家外面一个宽大的场地,拖拉机经常就停放在那里。

    “爹,你看,这不是拖拉机吗?”朱友康已经发现了拖拉机,兴奋地告诉父亲。

    “嗯,我也看到了,你四哥应该没问题的。”老朱说话间听得出心里比较平静,和刚出门那种焦急的心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当当当”敲门声惊醒了家里人,开门的是二姑夫。高高的胖胖的,身材非常魁梧。说话声音很有力量。

    “你们俩咋来了?”二姑夫吃惊地问道。

    “四哥回家了吗?”朱友康问道。

    “我是不放心,本来不让这孩子开拖拉机回来,把他放在三金屋里和三金一起睡下了,谁知道三金一觉醒来看不见人了,这不赶紧找来了!”老朱没等朱友康说完,就立刻向姐夫解释起来。

    “是这事啊,我们睡得早,也没有听到他敲门。老四,老四,”二姑夫一边说着,一边喊着四哥的名字,一边往院子里走。

    四哥打开西屋门,站在院子里给二舅赔不是儿道:“二舅,二舅,都怨我,都怨我,我知道自己喝酒的毛病,不该让长辈操心!”

    “你是怎么回来的,太危险了!”老朱提醒他说。

    “二舅,我知道的酒量,我睡醒觉得啥事也没了,一点也不晕,因为第二天村里有人要用拖拉机,就想着晚上回家了,第二天不误事。”

    四哥继续解释说:“我醒来很晚了,不想再打扰家里人了,就偷偷把拖拉机往东拖到牛棚那里,才发动机器开回来的。”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知道你没事,就放心了,我们走了”老朱跟二姐夫和四哥打了招呼,朱友康跟他们说了一声再见,和父亲一起准备出家门。

    “待一会吧,天还不明哩,等天亮了吃了饭再走。”本来打算走,二姑也起来了,从北屋走出来,要留下他们。

    “不,不了,回去还有一大堆事哩!”老朱父子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整整一个晚上,因为喝酒,都没能好好休息。这也算不错,四哥没有出问题。总算是有惊无险啊!

    快进村子的时候,天已经麻麻亮。

    父亲跟朱友康说,干脆,咱俩先别回家了,咱把昨天卸下来的石头去打落一下吧。打落在南丘村一带就是拾掇、收拾、整理的意思。

    到了石头堆跟前,放下自行车,准备搬腾石头。

    是的,因为昨天晚上最后一车石头拉回来天已经大黑了,也看不很清楚,所以,把石头卸的东一头,西一头的,十分零乱。

    他们父子俩趁着早起的功夫,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石头一块一块垛整齐。关键是要垛在挖跟脚,也就是挖基础不碍事的地方。

    这个尺寸很难把握,因为没意见多长,还没有定下来,中间的隔墙基础更不好说,因此,只能大体垛在无妨碍的地方。

    “三金,你不是这两天没事吗,咱这两天就把这口井的井口装砌起来。等明年一过年就能用上了。”老朱告诉三金说。

    “好,这正好有活干了,我还想着去拾煤块哩。”朱友康说。

    “估计你娘该做好饭了,你去告诉你姐夫让他也过来帮忙,这活儿咱仨人就行了!”老朱想的有道理,三个堂哥都已经干了好几天了,这点小活儿就不再麻烦他们了。

    “哎,爹,你不说,我还想去看看我的小外甥哩!这次在正好一举两得啊!”

    朱友康高高兴兴地去了赵家沟姐姐家里去了。

    去姐姐家走东边的大桥会绕很大一段弯路,所以,朱友康就沿着救命河的河沟北岸下到河里,这里是过去一直去庄稼地干活的老老路,是很窄的一个小道。

    从这里下去,再从河南岸上来就直接到赵家沟街口了,这里的路线非常近,比从东边走要节省三分之二的路程。

    不过,这条平时的小孩子们是不管路过的。

    这条小路下了河沟不远处,有一个老君洞,这里是善男善女行善修行的地方,洞里面供奉着三四个神像。

    要是搁在过去,朱友康宁可绕弯儿,也是不敢从此地路过的。

    到了姐姐家,一股小孩子身上那种尿骚味儿,一掀开门帘就能闻到。姐姐已经在怀里逗小外甥,看来是刚刚喂过奶了。

    姐夫赵大友在屋底下的灶火前烧火做饭。

    这一家日子也很不好过,赵大友上高中花了家里不少钱,高考落榜给家里又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先是父亲因情绪不好,睡眠不足,不小心致四队里油坊起火,本来损失已经不小了,家里需要多少年省吃俭用才能还清债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为母亲又禁不住着火的打击,人在中年,竟然走上了绝路。

    一个妹妹也不得不辍学在家干活。本来想着能指望妹妹给看孩子,妹妹却早早谈了对象,不到结婚年龄也出嫁了。

    姐夫赵大友因为喜欢姐姐而结婚,所以,在家里很勤快,不让姐姐吃半点苦受半点罪。洗衣服做饭,下地干活,伺候姐姐非常周到。

    他觉得这个家因自己才造成目前的困局,对姐姐越发热心。

    朱友康进了家门,看姐姐心情不错,心里就放心心来,然后接过姐姐怀里的小外甥,抱起来双手往上举,一边举着,一边逗着。

    小外甥已经三四个月大了,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三金,咱家里今天忙啥活儿哩?”赵大友见小舅子朱友康逗孩子,就随便问了一句。

    “姐夫,咱今天还要砌井台,爹让我来告诉你,让你也去,这次就不找堂哥他们了,就咱三个人就行了。”朱友康解释说。

    “好,一会咱们一块吃了去”赵大友高兴地说。

    他觉得友钟能嫁给他家是万福,给她娘家做点活心里很踏实,很乐意。



第二百零一章 汇演
    朱友康本想利用一个空隙去和珍珍做一次摊牌,只可惜这两天忙的顾不上这些,再过一个来月就要放寒假了,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朱友康还想着去煤矿捡煤块,想办法打问一下何海云的地址,可惜也被父亲安排的活计给搅黄了。

    他的三个想法之中,只有一个实现了,那就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的小外甥。小外甥长得不太像姐夫赵大友,和他这个做舅舅的长相很接近。

    人都说,外甥随舅,看来这话还真的没有错。

    朱友康带着家乡的兴奋来到了学校。什么兴奋呢?第一个就是他很快就要住上新房子了,再也不用在那个低矮窒息,土坯墙体,下扎屋地里面居住了。

    第二个就是当住进新房子的时候,再也不用煤油灯照明了,而是和别人家一样的灯火通明的点灯照明了。

    他兴奋的同时,在路上一直想着要感谢这么几个人,一个人是自己的亲爹,是他老人家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大房子,大院子和新住宅。

    一个人是亲娘,她开源节流,拆旧补新,拉扯五个孩子真不容易,尤其是他和弟弟,上学时间长,耗费家财多。

    要是妹妹两个小妹妹努力编织围脖挣钱,他和弟弟上学就成了问题。所以,还要感谢小妹妹的巨大努力和付出。

    尽管这样感谢,那样感谢,这都是家里人。

    更要感谢的一位亲人,就是大姑父梁鸿信。即便不从亲戚的角度去考虑,他也是朱友康最要感谢的人。

    因为,自从他官复原职以后,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带领老百姓做出了巨大成就。

    搞了水利基本建设,修筑水库,挖大口井,修水渠、建水塔,村里粮食有了保证。

    搞了新农村建设,为老百姓解决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住房问题,村民们都可以住进新居,享受新生活。

    朱友康更期盼的是明年很快村里就要通电了,那个时候灯火通明的新农村是很等的美好啊!

    这些都是老支书梁鸿信领导的好。

    回到学校之后,他把这些内容都写进了日记里。并且还做了一些特殊的标记。指明了恩人和需要记住的人。

    作为班级,他是班长,他要为自己的班里多做有益事情。一九八二迎元旦文艺汇演很快就要进行了。

    他要为班里演出做贡献,他积极和同学们合作,充分发挥他写作的特长,创作了一个歌颂农村大好形势的节目。

    这就是“四个老汉逛新城”——三句半。

    为了达到演出效果,他特意跑到市郊乡村找老农借来昔日的白羊肚毛巾、大裤裆棉裤,粗布对襟棉袄,还有千层底儿布鞋等,还自制了长杆旱烟袋。

    这个节目通过老农逛新城看到的新变化,通过四个老农购买拖拉机、电视、洗衣机等,反应国家对农村政策的支持带来的新变化。

    作为团委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和公益部长,他又要思考学校里节目的总体安排与筛选、编程、排练等一系列活动。

    他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他还为本班里的胡志高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特节目——单人合奏。

    通过这次编排单人合奏这个节目,朱友康终于明白了马瑞英为什么对胡志高着迷,即便动用“家庭暴力”她也一如既往地爱他了。

    如果读者不嫌弃,可以在这里给书友们展示一番:

    胡志高坐在那里,前面安放了一张低一点的方桌,方桌上放的是扬琴。

    扬琴的左边靠着一个板胡,扬琴的右边靠着一个二胡,在二胡旁边是放在支架上的牛皮大鼓。

    在牛皮大鼓架子上,挂着一个大锣,右腿边放着一对鼓锤。

    胡志高的左脚捆绑着一个小钹,另一个小钹固定在前面左边的桌子腿上,右脚捆绑着一个大钹,同样,另一个大钹也固定在前面桌子右腿上。

    在朱友康的参考下,又在演出时临时增加了一个口琴。该吹口琴的时候,胡志高后面要安排一个人为他双手把口琴送到嘴边。

    左手边还增加了一个唢呐,“百鸟朝凤“”离不开唢呐。

    朱友康为这个节目知道了三天时间,对这个节目充满了期待。

    另外还有三班、八班、十班等节目,他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为的是做个参考意见,为晚会演出提供高质量的节目真的很卖力。

    演出定在新州市百花影院。演出还没有开始,座位上黑压压的人群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因为是学生演出,除了全校师生之外,还允许不分群众入场观看。所以显得人满为患。

    原来安排团委张书记致辞,致辞结束就进行节目演出。

    后来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调整。

    因为学校团委又邀请了几位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参加,还邀请了一些友好单位参加。

    因此,临时安排中,除了团委张书记致辞,还安排了市教育局领导致辞,并且在演出结束之后,还邀请各位领导上台同台演出和慰问演职人员。

    当天下午三点,演出正式开始。朱友康亲自创作并演出的“四个老汉逛新城”——三句半,博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1...8788899091...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