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而且那些被请教的人也从与他人的交谈中扩展思路,得到更多的灵感。
且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学识是比别人高,但对方总有擅长他不擅长的东西,这便是学习。
所以除了阅书楼,旁边的饭馆茶楼也红火起来,阅书楼里不能高声,他们有了问题便会转移到这些地方争辩。
需要论证支持时又再进楼里找资料,找到了再出来继续吵。
这些人要住,要吃,要喝,还要各种日用品,这条街便慢慢的热闹起来。
而现在来的人中大部分还是苏州人士,从辖下各县跑来的,还有扬州,杭州等地的外地学子,将来,不,或许就是过完这个年,消息传出去,来得人会更多的。
到时候这条街的繁华会不吝于主街,而阅书楼不仅可能囊括大梁的人才,还有他国的人才也会慕名而来,林清婉摆出来的书实在是太具诱惑了。
而林温此时提议登记抄书人的户籍或路引信息便不亚于掌握了这些人的信息。
信息,不论在哪个时代皆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何况还是人才的信息,除了当地衙门,谁能掌握他们的信息?
可林温此举相当于把来此的书生信息记录了下来,其中不仅有大梁的学子,还有他国过来的人才。
第284章林温
林温!
林清婉回到别院便找来林管家问道:“您对林温熟吗?”
“十四老爷?”林管家想了想道:“奴才很少见到他,他幼时家境还不错,只可惜从山上摔下伤了腿后,家里为了给他治伤花了不少钱。奴才每次回族都只看到他父亲,倒是很少见他。”
林润跟嫡支的血脉关系都够远了,更别说林温了,每年过年都不在送礼之列,由此可见关系之远。
阅书楼和别的产业不同,林清婉不可能交给下人来管理,而她也抽不出时间来亲自去坐镇,只能交给别人。
她是林家人,自然率先考虑的是用林氏的人。
林润一连给她推荐了好几个,林清婉一个都看不上,林三,林七,林八九,这几人在她刚回族时可没少给她添麻烦。
林清婉虽不至于睚眦必报,但也不会那么心怀宽大的再启用他们,最关键的是她信不过他们的人品。
当时她便跟林润说,“若族中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我便聘请别人了。”
林润吃惊,“你要把阅书楼交给外人来管理?”
“族中这里没有合适的人选,自然只能选外人了,”林清婉仔细想了想道:“卢家人才辈出,就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受聘于我。”
林润沉默,之后便给她推荐了林温。
阅书楼管理是大事,林清婉自然派人仔细的查过林温,他是十二岁时跟小伙伴们上山玩,不小心摔下来砸断了腿,也不知是伤得太重,还是大夫没请好,总之他腿瘸了。
为了给他治腿,本来还过得去的家境慢慢败落,直到近几年才好些。
因为腿不好着力,他又一直念书,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先前是在族学里给孩子们启蒙,每个月拿些束。
他在族中一直很低调,表现平平,但好在做事细致,性格稳重,林润在林三他们全被否决后挑细选了一遍,发现也就只有林温或许能入林清婉的眼,其他人,要么太过古板,要么年纪太大,要么就是从骨子里不赞同林清婉一个女子当家作主,不说林清婉,那些人连在他面前都装不过,他哪敢把人领去?
所以林润考量了再考量,还是提了林温。
若是林温也不行,那他就咬咬牙自己去管阅书楼了,总之不能把它交到外人的手里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73

谁知林清婉就同意了,林温这才走马上任当了阅书楼的掌柜。
这五天来,除了整理阅书楼的书册,把书局送来的书按序放入书架,再加到书目上外他便是抄书了,最忙乱,最缺乏经验的时候他都没有出过错,也因此林清婉对他很满意。
可今天他提的这个建议,林清婉对他就不只是满意了。
能够想出掌握人才信息这个主意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平凡的启蒙先生?
何况他还想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他先前的低调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机会罢了,林清婉提笔在册子上写下林温的名字,正好在林佑之后。
她办阅书楼一半是为了教育,另一半不就是为了笼络人才?
只不过林温的方法更急迫一些罢了。
可想到现在天下的局势,林清婉想了想还是没阻拦他,虽是快了些,但只要稳一点,未必不能成功。
林清婉抽出一张纸来,在上面了句“虽快却不能急,要稳!”
将纸交给白枫,道:“使人给林温送去。”
白枫满头雾水的接过,却没问,吹干墨后便叠好拿下去了。
林清婉起身给窗台上的兰花浇水,半响便忍不住轻笑出声,“可真是稀奇,林氏的人才怎么尽是从不起眼的旁系里出?”
除了林佑出身还算好,林信,林温都很不起眼,且是旁支的旁支,更不用说林传等人了,在没做生意前,他们就是族中的小混混。
果然是英雄不问出处吗?
林温到林清婉的这张纸心中便有数了,他环视了一眼楼内的学子没说话,现在还不急,得再等等。
等了几天,外地慕名而来的书生也赶到了苏州,放下行李便往阅书楼赶,待看到里面的书籍,差点忍不住扑上去。
一楼二楼大略看了一遍,大部分人便决定在苏州租房子住下,在此学习不走了。
而除了书生外,也开始有别的人走进阅书楼,先是慕名而来的大夫,然后风声传出去,一些社会闲散人也开始往阅书楼跑,就找自己喜欢的书看。
其中有个大夫风尘仆仆的赶来,一进阅书楼便直奔医学那个书架,找了半天,从一个角落里抽出一本书来,激动得差点捧不住书。
这就是他找了十多年也没找到的药书,而他尽心机都找不到的药书此刻竟然就被放在书架上。
“这就是大族底蕴吗?”
他摸着书感慨许久,然后捧着书就去找林温,“这本书可能卖给我?”
林温看了他一眼道:“阅书楼里的书都不卖,你要买书得到旁边的翰墨斋去,不过,”
他看了一眼他手上捧得书,道:“你这本书只有单册,所以翰墨斋现在也没有卖,你要就得再等等,等有人抄出副本来你就可以买了,除此外你也可以自己抄。”
大夫惊讶,“我还能自己抄?抄了能带走?”
“当然,”林温淡淡的道:“你把这楼里的书都抄走都行。”
大夫满眼是泪,抱着书道:“郡主大义啊!”
见他眼泪都要落下来了,林温便抽了抽嘴角,指着外面墙上的公告道,“建议你先去看一遍公告,弄懂阅书楼的规矩后再进来,以不小心犯了规矩被禁足。”
禁足自然不是把人关起来,而是一段时间内不许人进。
大夫不敢怠慢,依依不舍的又摸了一会儿书,这才去看门外的公告,等他看完公告再进来人已经淡然多了。
他捧了书去医学那边的架子上,这才发现那里还有很多很多他没看过的医书和药书,还有些杂病论,大夫看得双眼发亮,恨不得把这些书全搬回家去。
他眼睛都在书上就没留意脚下,一个不小心就踩了人,他回过神来连忙作揖道歉。
他这才发现这里还有七个人或坐或蹲或站着看书,他忍不住压低声音问,“几位也是杏林中人?”
被他踩的人抬起眼来道:“我不是,在下不过好奇而已。”
然后指着那边蹲在一起看书的三人道:“他们才是大夫。”
会看医书不一定全是大夫的,就好像隔壁捧着墨家书看得津津有味的不是工匠,而是县衙的主簿。
没错,就是县衙的主簿,这人竟然翘班来看书,也是醉醉的。
为此被他占去心头好的人已经瞪了对方好几眼了,然而阅书楼的规矩,先来后到,是他先拿到的书,那就得他先看。
涌入的人越来越的,而外地来的人更想把这些书抄了带回家去,楼内的位置更不够用了。
也因此桌凳的争抢越发激烈,现在已经达到每日天不亮楼外便站满了人,他们倒是自觉有序,在门外就排好队,林温一开门就排队上前存包然后占位置。
就算是寒门学子刻苦,起得很早,此时也抢不过这些外地来的人了,因为他们家住的远啊,不像他们,直接在左近租了房子住或是直接住在隔壁客栈里。
本地的寒门学子能吃苦,这些外地来的人也能吃苦,如此一来,每天桌凳的位置便有一半是被这些外地来的人抢去的。
本地的寒门学子占不到桌凳便不能再抄书,只能找自己想看的书看。
毕竟给阅书楼抄书,不仅要求工整,字还要好看,站着抄能抄出什么好字来?
他们怏怏不乐的改而看书,可到底不快,矛盾便由此埋下。
他们抄书时可以选择自己想背诵的书来抄,先看过两遍,心中有数后慢慢的抄写,抄完一遍便记熟了,再抄几遍就背了下来。
这样既能背书又能赚钱,可是这些外地人以来便断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入,实在是太过分了!
林温一直看着,眼见这大家的不满越来越多,而他们的矛盾也开始有摩擦时他才贴出公告道:“本地的学子可以把书带回家抄写,不过最多只能带走三天,三天后不论抄完与否都要还回来,若没抄完可以再借,同样是最多只能借三天,一次只能借走一本。”
寒门学子们听到大喜,纷纷捧了书上前登记,藏书楼虽好,可若是能带回去抄,至少就不用对着窗户吹冷风了。
林温又指了后面的几段道:“公子们最好先看清楚条例,带出去的书也是有要求的,楼内藏书必须在两册以上才行。”
排队的人中便有人失望的捧着书回书架上换另一本。
这也是为了预防有人真的不顾忌名声把书带走了,或是不小心把书遗失后藏书楼便彻底失去这一本书了。
就有外地学子不服道:“为何本地学子可以借出去抄,我等不行?”
林温便道:“本地学子的户籍在此,家住何处我等皆心中有数,哪怕书没还回来我等也能找到家里去,可外地学子如何保证?”
“阅书楼并不是不信诸公人品,而是为了保障楼内书籍安全,不得不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74
稳妥考虑。”他道:“当然,待以后郡主想出了好办法,自然也会允许诸公将书籍借出去的,我们皆是希望阅书楼越来越好的。”
众人闻言这才感觉好些。
第285章坑人
林温本来便长得不差,性格内敛,加上多年来面对熊孩子培养出来的稳重,即便是跛脚,也让人觉得温文尔雅,不见一丝狼狈和愤懑,这种平和的态度很让人信服。
至少这一刻楼内的人便不会多想,只以为林温果真是为了大家着想才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本地的学子,想要抄书的都借了书回去抄,楼里一下去了不少人,气氛也缓和了下来。
趁着休沐跑来看书的卢瑞眼睛一转,拽了卢理和周通就上前,悄咪咪的问林温,“林掌柜,你看我们也是本地学子,我们能不能把书借回去看?”
林温抬眼看向他们,然后温和的一笑,“不行。”
卢瑞本来正跟着一起扬起笑脸,听到这俩字顿时脸上一苦,企图说服他道:“您看我们几家皆是知根知底的,我要是敢把书弄丢,您还不能上我家找我吗?别的不说,我们先生可就在你们楼里呢。”
林温摇头,目光温和的注视着他们道:“现在阅书楼还没有这样的规矩,郡主一再强调一视同仁,别说你是世交的孩子,就是我们族长来了,想要把书借出去看也不行。”
林温含笑道:“你要不想留在楼里看书,那也借一本回去抄?”
卢瑞一噎,他哪里能抄书?
他的字是不错,也工整,但要写完一本书都保持这种工整很难,别以为他没试过,他也试过自己挣些零用钱的。
然而操作太难,努力了两次便放弃了,反正他又不缺那个钱。
而阅书楼为了避人长时间的占用一本书,可是做了规定的,接了抄书任务的,每三天就要交够多少字。
这个字数规定还是很低的,抄书抄惯的人每天抄上一个时辰就能完成任务。
换成卢瑞他们就不一定了。
而且他们还要上学,每旬才休沐一天,平时的作业也不少,哪有时间抄书啊。
三人惋惜的叹了一口气,只能捧了书继续找各角落蹲着,忍受着背面吹来的冷风和蹲着的腿酸背书。
周通忍不住嘟囔道:“阅书楼印书的速度也太慢了,我们想买本书都不行。”
卢瑞和卢理手上不太宽裕,可周通却是有钱的,可惜他看上的好几本书都是单册或双册,书全放在阅书楼里给人观阅,旁边的翰墨斋根本没得卖。
他没见过的书,翰墨斋也没有卖的书,其他书铺更不会有了,所以他只能老老实实地蹲这里看了。
三人挤在一起取暖,真诚的感叹道:“若是有地暖就好了。”
一旁也缩着脖子的书生小声接话,“没有地暖,把窗关起来也好啊。”
周通就抬头看了对方一眼,低声道:“楼内皆是木制的书架及纸张,不能见明火,不把窗打开岂不昏暗一片?”
别提什么窗纸,那玩意儿糊上去屋内便也昏暗下来了。
书生也知道这点,所以也只是小声的说了一声,然后便叹着气低头看书。
现在都这么冷了,再下去可怎么得了。
林清婉也在想这个问题,可这个世界发展有限,许多东西都没做出来,她便是有心也无力。
她并不想拿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历史的发展自有它的进程,科技的生产力应该和农业的生产力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改善生产关系,不然三者有一样太冒前都会造成大矛盾。
而矛盾尖锐起来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现在天下局势已经够乱了,她不想给将来埋下更乱的伏笔。
这个世界的历史与她的世界不同,依照她的时间轨迹,此时北宋早已建立,即便边关依然不稳,但至少中原是统一的,百姓也不会年年都遭受战乱之苦。
可这个世界依然在四分五裂之中,她在这个时代也就做出了一张竹纸和一个活字印刷而已。
竹纸的影响不会很大,而本来影响巨大的活字印刷如今还只在林氏书局中应用,她不确定这个方法何时会被人应用,但在她的世界里,这个发明是在宋时,但真正大量应用是在明中后期。
她的老师曾经慨叹过活字印刷的冷遇让中国知识传播缓慢,让它本来应起的作用晚了四百年。
而她现在不过是尽量使这个遗憾不再发生。
她虽然没有做过蒸汽机,却是知道原理的,让工匠们研究个十几二十年总能做出来,然而她不想那样,那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贸然出现只会打乱这个世界的秩序。
生产关系一旦崩坏,到时势必又是大乱,大家的愿望是和平,她不想制造混乱,所以,林清婉烤着火炉想,阅书楼里的人就继续吹着冷风吧。
灯没有,玻璃也没有!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林清婉开始让人在熬了热汤放在阅书楼门口,不仅楼里的人能喝,过路的人也能喝。
一开始还只是楼里看书的人会打了汤喝,后来林温亲自给一旁围观的小乞丐打了一碗,大家便知道这锅里的汤不是只给楼里的读书人的,于是每天来喝汤的人越来越多。
运气好的还能喝到蛋花呢。
没错,汤里放了蛋。
果园里养的鸡,池塘上养的鸭生的蛋不少,尤其是这段时间,小鸡小鸭们都长大,也开始下蛋了,获太大,一时卖不完,所以林清婉才那么大方的给大家煮汤。
乞丐们跟阅书楼里的伙计混熟了,便偶尔靠在门边与他们说话,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偶尔会羡慕的看着楼里的人,大乞丐便拍着他们的脑袋道:“别乱看,那不是你们能看的东西。”
柜台上正埋头誊抄东西的林温闻言抬头,看向门口的乞丐笑道:“老人家这话不对,阅书楼对任何人开放,他们也是人,怎么不能看呢?”
老乞丐没想到林温会搭话,一时有些慌张,手脚无措的回手,然后解释道:“读书是圣贤事,我们这些卑贱之人哪敢碰圣贤书?”
林温还未说话,一道温和的声音便道:“老人家这话便错了,贵贱不应该以身份来分,而应当以人品,这孩子眼睛清澈,您老人家也无大过,何来的卑贱?”
林温听到声音连忙放下笔一瘸一拐的迎出门,“九妹来了。”
老乞丐也认出了林清婉,连忙要跪下。
林清婉便一把扶住他笑道,“老人家莫要折煞了我。”
老乞丐看着他爆裂且黑乎乎的手,一时羞愧的缩了回去。
林清婉也看到了,并不介意的改而扶住他的胳膊,直接把人扶正了才低头看向几个小孩。
“你们年纪这么小,怎么不去育善堂?”
老乞丐连忙道:“这几个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75
孩子都是育善堂的,不过冬天无事做,所以出来走走。”
林清婉看着他们身上褴褛的衣裳,微微蹙眉,冬至时林家给育善堂捐了一批布料,其他家也有过节时给育善堂捐赠东西的习惯,怎么这几个孩子还穿成这样?
林清婉暗暗记在了心中,蹲下身与几个孩子对视,笑问,“你们想进去看书?”
年纪比较大的一个小男孩便小声道:“我们不识字。”
“没关系,不识字可以学嘛,”林清婉笑道:“要进去不难,只要把手脚洗干净,进去了不要喧哗就行。”
小男孩一怔,问道:“穿着烂衣服也行吗?”
“贫富从不在阅书楼的规定范围之内,我们只在乎干净。”
这话很有深意,楼里围观的人皆若有所思,但小男孩只听字面意思,他脸上闪过兴奋,看了几个小伙伴一眼,然后咬着嘴唇道:“我们不识字,没人会教我们的。”
林清婉就笑问,“你没试过怎么知道没人愿意教你们?”
她指了林温对他们道:“这位林掌柜以前就是先生,你们要是想学就去求他吧,只要打动了他,我想他或许愿意教你们。”
几个孩子眼睛一亮,目光炯炯的看向林温。
林温抽了抽嘴角,任劳任怨的站在一旁不语。
是林清婉说的现在阅书楼里的人多为读书人,对阅书楼的长久发展不好,也不符她的初衷,所以让他想办法多拉些别的人进楼里看书。
多增加一个农夫比多增加两个书生的意义都大,所以刚才才想着说服这几个乞丐进楼。
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看,连乞丐都能进阅书楼,还有谁不能进来的?
可他没想到林清婉会直接给他这么一个活儿,难道他不仅要做阅书楼的掌柜,还要兼职教书先生吗?
不知道他忙,他累吗?
然而此时对着这几个眼睛闪闪发亮的小孩,他心头就不由一软,拒绝的话就怎么也开不了口。
林温终究叹息一声,对几个孩子道:“回去打些热水将手脚洗干净,明日过来我找两本书给你们看。”
孩子们低低的欢呼一声,学着那些书生的模样给林温和林清婉团团行礼,这才蹦着跳着离开。
老乞丐张大了嘴巴,半响才喃喃的道:“时代不同了,时代不同了啊……”
林清婉听到了他的喃喃细语,轻声道:“总会越来越好的。”
老乞丐抬起头来,眼中含着泪道:“那是因为有了郡主这样的人,孩子们运气好,比我们要好得多。”
第286章论辩(上)
老乞丐心中激荡,也不知为何胸中突然升起了一股豪情,他一把推开林清婉的手,后退两步便拜倒在地。
林清婉连忙上前两步将人扶起来,“您老人家这是在做什么?”
老乞丐低着头,用袖子抹了抹眼睛,哭着笑道:“我这是替孩子们谢谢郡主,殿下许他们进阅书楼,我不知他们能学到多少,但他们的将来肯定是与我不一样的。”
林清婉抿了抿嘴,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没放。
此时楼里的人便也走了出来,卢瑞三人看了全场,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复杂的看着林清婉。
走在前面的王骥已经率先对林清婉一揖到底,“老人家说得对,不仅他要谢您,我等也要谢您。”
后面的书生纷纷跟着揖礼,楼里正在专心奋笔疾书的书生察觉气氛不对,抬起头扭过身来便看见大家正齐齐的对门口行礼,他们不由好奇的放下笔走过来,却看到二楼有许多人走下来,排在那些人后长揖到底。
他们不由一怔,还是他们前面的人解释了一句,“是林郡主来了。”
未等他们反应,就听门口一道清朗的声音道:“郡主大义,这一声谢当得。”
林清婉看着眼前青年,觉得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他像谁,便笑道:“那也应该先谢陛下,这座楼可是陛下赐下的。”
王骥深以为然的点头,不是谁都能允许这样一座楼脱离自己的掌控的,何况京城和苏州相距这么远。
王骥带头转身,冲着京城方向深深地行了一礼。
1...117118119120121...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