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要是有声你还怎么忽悠谢大人?”杨嬷嬷意味深长的道:“夫人昨天傍晚就回来了,怎么会还在道观里呢?”
门房朝外看了一眼,见谢延没回来,这才大松一口气道:“嬷嬷可小声些吧,这事可不好让谢家人知道。”
杨嬷嬷就蹙眉问,“你们到底在搞什么?昨天夫人和大小姐回来时是从后门进的,今天倒好,直接骗外人夫人还在道观里。”
门房就笑哈哈的道:“嬷嬷也说了那是外人,那骗了就骗了嘛。”
杨嬷嬷见他油嘴滑舌,便伸手要打,门房抱头鼠窜道:“这是姑奶奶的吩咐,小的完全不知啊,您等姑奶奶回来再问吧。”
杨嬷嬷气得半死,跺了跺脚便回后院去,正好碰上芍药端来了药,“嬷嬷回来了,这是夫人的药。”
杨嬷嬷便端了药进去。
谢夫人上山第一天就贪凉,结果山里寒冷,守夜的杨嬷嬷年纪也大了,一时没注意,她第二天就感染了风寒。
一开始大家都没往心里去,只是把常备的药按照风寒的药方抓了一剂煎吃,谁知非但美好,反而还更重了。
不仅鼻涕横流,不断咳嗽,竟然还头重脚轻起来,昨天一早更是发起了低烧。
这下杨嬷嬷和林玉滨都不敢怠慢,拾了东西就押了谢夫人回来。
风寒可是会要人命的,果然,人回到郡主府时就高烧了,幸亏徐大夫因为牵涉进谢逸阳案件中,这几日都在府中听宣,轻易不得外出,而林家药也齐,这才快速的把温度降下去,过了一晚上谢夫人也觉得好受多了,这才想起来问林清婉她半途下山会不会对谢二郎有影响。
杨嬷嬷是来找林清婉的,结果就碰到了门房忽悠谢延的那一幕。
门房和谢延,她当然是站在门房这边了,所以就躲在树后一言不发,看着他把人忽悠走。
服侍谢夫人吃了药,见她又有些犯困,她便笑道:“夫人困了就睡吧,郡主进宫去了,多半得到晚上才能回来。”
谢夫人点点头,靠在床上道:“本来想替她分担一些的,谁知自己倒病了。对了,近日京城可有什么新鲜事吗?”
杨嬷嬷就想起了被门房忽悠走的谢延,那人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时找上门来只怕京城真的出事了,还是跟谢家有关的事。
杨嬷嬷又想起了昨天下午她们回来时走的后门,不由笑道:“京城能有什么事?不是西家办了亲事,就是东家的儿媳妇不孝顺,或是北家的婆婆磋磨儿媳妇,夫人要想听,一会儿我出去打听了进来说给你听,也好解解闷儿。”
谢夫人想了想道:“算了,还是别打听了,叫玉滨看见了不像,她可是姑娘家呢,要是跟你学成了长舌妇怎么办?”
“夫人说这话可就冤死我了,我打听了消息也只说给您听,又不是去与人说长短,怎么就是长舌妇了?”
俩人互相打趣了一阵,杨嬷嬷见谢夫人眼睛都快闭起来,这才起身给她拢了拢被子,悄悄地退下了。
她要去前院打听消息!
林清婉此时正与钟如英坐在一辆马车里,她将折子交给她,浅笑道:“那就拜托你了。”
钟如英接过折子,用它敲了敲手心问,“你确定了?”
林清婉斜睇了她一眼没说话,钟如英微微一笑,但还是问了一句,“谢夫人愿意吗?”
“当然,”林清婉翘了翘嘴唇道:“她要是不愿意,我何必这么多心思。”
钟如英微微颔首,“那就交给我吧。”
以为总算是能静待寿辰来临的皇帝第二天就又到了十几封弹劾谢宏的折子。
十几封不算多,但在总共只有不到四十封的折子中就显得很多了。
皇帝寿辰将至,大部分朝臣都有一种共识,自己能解决的都解决了,不用给皇帝找麻烦。
只有自己不能解决的才会上折,所以最近折子都急剧减少,这十几封弹劾谢宏的折子就显得尤其突兀了。
尤其是这次不是弹劾他治家不严,而是告他在任期内的渎职和受贿行为,多数是七八年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07
前的事。
但还有几封是弹劾谢延的,那可就近多了,半年前地方官回京述职,上面记载了贿赂谢延的地方官名单,还标明了地方官贿赂谢延后分配到的官职及地方。
平调的,从贫瘠的地方调到了富庶的地方,这是吏部考核一般的,吏部考核还不错的则都升迁了,且分配的地方还不错。
咋一看,貌似谢延很无所不能似的。
但吏部的官员和一些资深官员都知道,大梁缺人,尤缺人才,基本上吏部考核不差的都会得到继续任用,只不过调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谢延很明显是帮人走后路,让那些人更快速的分到自己应该得的官职和地方。
这么一想好似谢延没犯错,毕竟没有劣官优用,可陛下最恨这种事,而且吏治往往就是这么开始坏的。
所以一旦发现必严惩。
夹在弹劾谢宏的折子中,这几封貌似有些不显眼,却最能挑动皇帝的神经,他丢下弹劾谢宏的那些折子不管,将关于谢延的那几封丢下朝堂,哪怕是知道有人在落井下石的搞谢家,依然铁青着脸道:“御史台给朕严查!”
他寒着声音道:“此事若属实,必严惩不贷,可若不属实,弹劾之人构成构陷罪,同样严惩不贷。”
要是真的也就罢了,要是假的,赶在他生辰时构陷人,实在是太可恶了,不管是谁他都不会轻易放过。
众臣一听纷纷低头,陛下这下是真恼了,就不知是谁这么不识趣,非要这时候弹劾谢家。
那些弹劾的人心中也有些忐忑,但想起昨天晚上到的那些证据副本又微微挺直了脊背,事情必定是真的,承受怒火的肯定是谢延而不是他们。
而吏部那些有些知情人也暗暗抹了抹汗,同情的瞄向谢延。
谢延早已经面无人色,在陛下丢下折子说严查时就抖了一下,心中后悔不已,这半年他已经手了,谁知道却在这时候被翻出来,到底是谁在针对谢家?
祸不单行,他才出宫,谢家的管事就跑来道:“老爷,刑部大牢不让再保释,而且大林村那帮刁民也不肯和解,咬死了要大爷服刑,老爷您看这可怎么办啊?”
想起这一切皆因儿子起,谢延怒道:“让他去死!”
第236章延判
但他并不能真的让他去死,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了。
谢延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的怒火,对正惶惶不可怎么办的下人咬牙道:“送些吃的去给他,让他老实在牢里等着,大不了等刑部判决后用钱把他赎出来。让大奶奶想想办法与刑部侍郎的夫人搞好关系,最起码让他在判刑未下前好受些。”
林清婉也在给刑部官员的夫人打点礼物,她指点着林玉滨写好礼单,把挑出来的礼物一一装好,“就算是我们回京给的手信。”
林玉滨抽了抽嘴角道:“这隔的也太久远了吧。”
她们回到京城都快两月了,林清婉却笑道:“我们之前忙嘛。”
林玉滨就问,“姑姑送礼给他们是想他们早判还是晚判?”
“当然是晚判,”林清婉勾唇笑道:“这个案子判得越晚对我们越有利。”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话她只在现代她的祖国里听过,不管私下如何,至少法律上是这么规定的。
可这个时代阶级不同,甚至是性别不同,犯罪的判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是明晃晃的写在律法上的。
庶民与士族,奴才与主子,女子与男子,同样的罪,前则是重判,后者则可轻判,甚至判决后还可以钱赎罪。
不巧,谢逸阳没杀死人,正在赎罪行列中。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有人会想法弄死大林村那几个伤得重的村民。
只要有人死,谢逸阳就不能脱罪,花再多的钱也没用,到时重则斩刑,轻则流放,而不管是哪一种,谢宏都很难再做户部尚书,因为当官也是很讲究家风的。
家里要有人杀人犯是很影响仕途的,比如尚平,他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只能窝在工部员外郎这个位置上?
一是他才华不突出,二则是他兄长的影响还在呢。
哪怕他们只是兄弟,但提起镇国公府,除了镇国公的丰功伟绩就是北镇候当年轰动京师的斗殴案了。
想忘都难忘好不好?
林清婉是想弄死谢逸阳替谢逸鸣报仇,却不是以大林村那几个无辜村民的性命为代价,所以她叫人守着大林村,不让谢逸阳再造更多的杀孽。
但那不意味着她就此放过谢逸阳,首先,她得先让谢延同意和离,此时拖着这个案件才是最好的。
只要案子一天没判下,谢家就不能拿钱赎谢逸阳,谢逸阳就得一直呆在刑部大牢里,谢家的心就得一直提着。
林清婉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人质。
谢逸阳这个案子,因为大林村的村民不愿和解,想要速判有些难,但想要拖延时间那就再简单不过了,现成的理由,陛下要过寿了,所以刑部打算休息两天再办案。
没错,狄尚书就是这么任性。
虽然不知林郡主为何要拖着这个案子,但狄尚书对她挺有好感的,而且她夫人既然了礼,他总要办事吧。
谢家一时急得嘴角上火,偏所有的事都凑在了一起,顾着这边就顾不着那边,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延又把谢夫人给忘了,根本想不起来要去问林清婉谢夫人在哪里。
直到他们在皇帝的寿宴上看到了林清婉姑侄。
见林玉滨竟然跟在林清婉身边,谢延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难道谢夫人也回京了?
不是说林玉滨陪着她去道观修养了吗?
谢延起身就想过去问,林清婉突然回过头来微微一笑,领着林玉滨就往女眷那边去了,谢延不由脚步一顿。
虽然两边没有东西隔开,但彼此都知礼,女眷可以过这边,男性却很少过去。
林清婉领着林玉滨去给长公主和三位皇子妃见礼,长公主还罢,三位皇子妃都知道林玉滨现在皇后跟前很得宠,纷纷拉着她的手笑道:“可真标志,要不是亲眼见到,真难想象这世上有这样标志的人。”
林玉滨低头不好意思的笑,长公主瞥了一眼得意的笑道:“是吧,我就说她很漂亮,听说尽挑着她父母的优点长了,林大人我倒是见过,可惜没见过林夫人,不过看这孩子就知道林夫人也长得好。”
林清婉就拉过林玉滨笑道:“你们可别在夸她了,不然我家孩子要不好意思了。”
长公主瞥了她一眼笑道:“你这个做姑姑的倒跟亲生母亲一样,明明就差了那么几岁而已,装什么大人?”
“我老成不行吗?”
“行行,你说什么都成,”长公主笑呵呵的问,“你给父皇送了什么寿礼?”
“既是寿礼,自然是要先给寿星先看的。”林清婉瞥了她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08
一眼道:“哪有先给你看的道理。”
三位皇子妃微微惊诧,她们很少进宫的,只在皇后那里见过林清婉一次,而林玉滨更是一次都没见过,长公主看着虽大气和善,但她们都知道要想跟这位大姑子搞好关系可再难了。
你再是讨好,她虽也客气有礼却疏远得很,也就年纪还小的五皇子六皇子得的关注多些,没想到林清婉这个半路出现的义妹倒是跟她相处得好,这才到京城多久啊,都能跟长公主互相打趣起来了。
三皇子妃正想说话,一抬头就看到迎面走过来的人,一时眼中闪过惊艳,竟说不出话来。
大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就见钟如英一身白色长衫,外头套着一件宝蓝色的夹衣,上头用银线绣出了五爪蟒蛇,那是郡主的规制,却是男式的,头发高高梳起,用发冠束住,只用一根白玉簪固定,饶是在现代电视里见过那么多的美男子,林清婉眼中也闪过惊艳。
可真是雌雄莫辩,英俊倜傥啊。
钟如英对她们微微一笑,对长公主和林清婉张开双手问,“好看吗?”
长公主连连点头,在林清婉开口前连声道:“好看,回头我也要做一身和你一样的。”
钟如英却笑道:“姐姐穿这身不好看,我看林妹妹穿了才好看。”
林清婉挑眉看她,“钟姐姐是在开我的玩笑吗?”
长公主还有一股英武之气,林清婉却长得温婉动人,哪里适合这样的装扮了?
钟如英却道:“妹妹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平时不显,但一说话一做事便尽显无疑,我看这身就适合妹妹。”
四皇子妃看看钟如英,又看看林清婉,身为四皇子的妻子,她是知道丈夫的打算的,同样也知道这三位公主郡主都是选择支持她的丈夫,其中,丈夫近来对林清婉很是推崇,可她并没有看出对方比长公主和钟郡主厉害。
可看现在长公主和钟郡主对她的礼遇和亲密,她便更加小心翼翼地应对林清婉,以让她对丈夫的印象不好。
几人说着话,时间很快便过去了,长公主去后面陪皇后,三位皇子妃也得去忙,连忙请钟如英和林清婉入席。
俩人的席位都挺高,就在长公主之下,对面则是几位皇子。
二皇子依然被关禁闭,到现在都没放出来。
皇帝倒是有过一瞬间犹豫,毕竟是自个的大寿,他还是很想一家团圆的,但想到钟如英的脾气,她真见到老二说不定真会拔剑砍他,所以他还是继续在二皇子府里关着吧。
饶是如此,钟如英对二皇子妃也没什么好脸色,全程只跟长公主和林清婉说话。
三位皇子妃都有些讪讪,但也知道洪州之事后钟如英只怕对皇室有些隔阂,所以便不强求。
林清婉警告的瞥了她一眼,让她别演戏演过了。
钟如英微微一笑,低头喝茶,抬起头时瞥向下面后道:“谢延一直在看着你,似乎是想过来找你。”
林清婉头都没偏一下,挑着嘴唇道:“这里都是二品以上的官员及皇亲,他不敢过来的。”
钟如英敲了敲茶杯,惋惜道:“可惜时间太短了,没能在陛下寿宴前解决,寿宴后有些难了。”
因为大楚的使臣来了呀,两国要开始商议议和的事了,哪怕是为了家丑不外扬,皇帝也不希望这事闹得太大,所以今天过后事情只怕就闹不起来了。
林清婉却笑道:“祸兮福所倚,不到最后谁知是福是祸呢?”
耳边听到净鞭声,林清婉连忙起身,向后看了一眼,见林玉滨紧跟她其后,这才放心的跪下迎接皇帝和皇后。
所有人都知道林家没钱了,粮食呢,今夏的又多捐了,所以林清婉准备的寿礼并不出挑,只是不出错而已。
所以轮到她献礼时便平平而过,不过皇帝却把她的礼物拎出来单夸了好几句,这让朝臣们知道,林家的盛宠一时还没消,大家对林清婉更加和善,纷纷看着她微笑示意。
陈尚书脸上也带着笑,不过笑容却淡了三分,心中忍不住的怨道:真是蠢货,赵家到底是怎么搞的,不过是两个弱质女流,三年了都没把人弄掉,反而让人在陛下面前一再长脸。
陈尚书瞥了一眼林清婉,心中疑虑,也不知她知不知道当初他与赵家合作的事,当时林江还在,她应该接触不到这些事吧?
林清婉没心思留意陈尚书,见大楚的使臣被召见后便不由和众人一起看向殿门。
第237章大楚副使
大楚的正使可真是年轻啊,看着不过才及冠而已,林清婉看了他一眼而已,然后便不由看向他身后的老者。
那应该是他的副使,走在他稍后两步,却沉稳老练,气质泰然,第一眼看去或许不让人注意,但只要看到了他,眼里肯定就再难注视到别人了。
看得出他已经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了,可不仅林清婉,朝中其他大臣也很快发现了他,纷纷讶异的要半起身,想起了什么又坐下。
众人不由看向上首的皇帝,有些惊疑不定。
江陵的姬元怎么会出现在大楚的使臣队伍中?有认识姬元的纷纷蹙眉,心中皆担忧起来,莫不是江陵与大楚要结盟了?
林清婉见她右手边的吏部尚书面色凝重,忍不住看向左手边的钟如英,低声问道:“他是谁?”
虽未点明,但钟如英就知道她问的是那老者,她微微沉声道:“江陵姬元,当世大儒之一,江陵能成文人圣地皆因有他在。”
那可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啊。
林清婉垂眸喝茶,掩盖住自己看过去的目光。
林江师从前国子监祭酒卢阳,卢真,王晋和凌云皆出自他门下,且他还曾在国子学,太学中任教,可以说是桃李满大梁,但跟姬元比起来,卢阳还要差一些。
姬元的年纪比卢阳要年轻些,可他教书的年限可比卢阳要长得多,他出名时正是辽国最为强盛,四处攻伐之时,当时林颍还在,且才把辽军赶出大梁,正是大梁最为虚弱的时候。
因为大梁有林颍在,辽国便转移了视线,开始骚扰大楚,甚至通过占有的领地进到江陵,想要吞掉它,以便在大梁和大楚之间扎下一根钉子。
姬元当时年纪比林智还小两岁,却从江陵到大梁,先是考中了进士,然后在入殿授官时向林颍上书,希望大梁能和大楚江陵共同结盟,一起打退大辽。
当时大梁的朝臣们都当他在说笑,却以一种看死人的目光看他。
要知道,大梁先前落难,先皇被迫带着皇室逃到扬州可也有大楚和江陵府的一番功劳。
要不是他们落井下石,趁机进攻大梁,他们梁军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而林家嫡支就是因为皇室迁到扬州,两位皇子才有机会对苏州林氏嫡支出手。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309
大梁是不拘用才,不计较他敌国士族的身份,但也不会容许他身在大梁却在为江陵打算的行为。
所有人都以为林颍会杀了他,要知道当时林颍可是“摄政王”,可姬元就是说服了林颍,不仅如此,他还代大梁出使大楚,同样说服了大楚,甚至连与辽国不接壤的南汉都被他说服,四国一同出兵,直接将辽军赶出边境,特别是梁军,在林颍的领军下直接攻入大辽都城,屠了他们大半个皇室,直接让对方元气大伤,直到现在都没有回过元气。
如果说林颍和他背后的林氏是辽人最恨的人之一,那么姬元就是他们第二号恨的人。
姬元一战成名,但他并没有做官,不管是在大梁,大楚,南汉或是他的祖籍江陵,他都没有出仕,即便有好几个皇帝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包括当今和林清婉的祖父林颍,俩人都曾礼贤下士恳求过,但姬元还是决定回江陵府去教书。
事实同样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在江陵办学,的学生不拘富贵贫穷,同样不拘国界,只要能去到江陵他全。
这样的情况下,江陵府便成了文人的圣地,这几十年来,江陵府能以一府割据一地,不被大楚和大梁吞没便是因为这些文人。
哪怕是林江和卢真,他们也是到江陵游学过的,江陵府不会拘留绑架他们,也是因此,卢真从没想过要率兵攻打江陵,林江提议过大梁先南汉,再攻闽国,却从未想过先动更小的江陵府。
姬元也一直是独立和公正的,这几年江陵换了个太子,皇帝也变得昏聩起来,与大梁大楚的摩擦不断,但他从未鼓动过门下的学生闹事。
要知道,他的学生遍布各国,真要闹起来,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呢。
姬元这种两不相帮的态度让世人崇敬,所以他突然出现在楚国出使的队伍中才让人那么惊愕。
有认出他的朝臣已经蠢蠢欲动起来,想要起身行礼,却又顾忌着两国关系。
就连卢真都惊愕的看着他,一时无言。
林清婉自然也是听说过姬元的,甚至不止一次的在林智和林江的笔记中看到有关于他的记述,甚至林颍的手记中都记了一笔。
她虽未见过他,却也很崇敬他,毕竟以一人之力在这乱世之中办起一个相当于混合大学,可接纳天下各国的学子的书院难为可贵。
而且各国都认同了这个书院,不论是谁去江陵求学,回来后必不会被猜疑,都能得到其才学应有的重视。
你跑到大楚或大辽试试?回来不把你当细作,也肯定会戒备担心,不敢启用。
林清婉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大楚有能威胁姬先生的人质?”
她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钟如英的。
钟如英眼睛一眯,低声道:“那大楚才是真的找死呢。”
林清婉则道:“就怕不是。”
钟如英抿了抿唇没说话。
大殿骚动了一阵,大楚的使臣已经近前来,向上微微一行礼,递上大楚的国书。
皇帝接过国书翻了翻,便越过正使,直接看向副使道:“这是姬先生?”
姬元淡然的朝梁帝再次行礼,“楚国副使姬元拜见梁国陛下。”
梁帝连忙起身下阶亲自把人扶起来,看着他激动道:“竟真是姬先生,没想到朕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先生,先生快请入座。”
大臣们见皇帝对姬元礼遇,纷纷松了一口气,年轻时到江陵求学过的朝臣还一脸激动的看着姬元。
林清婉嘴角微微一翘,陛下真是太调皮了。
正使的脸色有些难看,姬元心中却是微微一叹,挣开梁帝的手,后退一步道:“陛下,臣现在是大楚的使臣,陛下当臣是邦交国的来使便好。”
陈尚书便开口道:“邦交国?大楚与我大梁之前倒是有邦交,可前不久大楚已经撕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