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荣华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秀木成林
“大长公主误会了,本宫全无此意。”
皇后牵起唇角,硬扯了一个僵硬的笑意,“也是本宫鲁莽了,多年不曾抱过小孩儿,竟忘了把指甲套褪下。”
事到如今,故意不故意已经不重要,皇后这行为已经坐实了刻意。
羊肉还没吃上,还惹了一身膻。偏大长公主仔细看过安哥儿无恙后,闻言还抬头轻哼一声。
这态度表明,她不信。
皇后心里恨得要死,火烧火燎地难受,偏她不能发怒,只能硬忍着。
她双手攒拳,了放放了,攒得手里那串香木珠子“咯咯”作响。
香木手串遭遇重压,皇后的手放之间,嵌了红宝指甲套尾部狠狠刮了手串一下。然而,那指甲套尾部确实十分尖锐,竟一下子刮断手串的丝绳。
顷刻间,颗颗滚圆,足有成年男子拇指大香木珠子,立即“噼里啪啦”撒了一地,并滴溜溜地滚到到处都是。
这声音,并不能缓解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分毫。皇后忍了又忍,正要再次开口时,不想后房门方向,却突兀响起一女声尖叫。
“啊啊啊!”
发出尖叫声的,正是魏王妃秦采蓝,紧接着响起的,还有“砰”一声肉体着地的闷响。
第一百零二章
虽说皇长孙尊贵,能来参加他洗三礼的,都是高品级内外命妇,但京城这地界,最不缺的就是贵人。
文武朝臣,勋贵宗室,还有高阶妃嫔们,大家都不会拂皇太子的脸面,有资格来者,就没有缺席的。
林林总总,把偌大的后殿正堂挤得满满当当。
这种情况下,再挤进一大串随身伺候的丫鬟婆子,是不可能的。因此,魏王妃即便再尊贵,也仅只能带了一个秋月入内。
她也是悲剧,出门如个厕,顺带打算透透气。不想这清宁宫后殿守卫森严,太监宫人虽个个恭敬,但难有监视的意味。
秦采蓝站了片刻便站不住了,干脆折返正堂。
谁曾料想,刚从后房门踏入殿中,她还来不及猜测这异常沉凝的气氛,便突兀踩中了一个异物。
这是一颗的香木珠子。
皇后手串上用的,就没有次等货色,这一颗颗香木珠子龙眼般大小,圆滚滚的,打磨得异常光滑。
秦采蓝来不及反应,就脚下一滑,身躯瞬间往旁边倒去。
她也不算没有脑子,在失去平衡那一刻,她最后挣扎了一下,努力调整方向,往正搀扶着她丫鬟秋月身上倒去。
秋月也是机敏,立即一脚退后,呈弓字步型,努力支撑住两人的重量。
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些大家闺秀的贴身大丫鬟,俗称副小姐,不干力气活还有小丫鬟伺候,除了天赋异禀者,就没有大力气的。加上地上的香木珠子不止一颗,秋月后退那一步也恰好踩中了。
她本人已站不稳,又有一个秦采蓝压过来,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砰”地一声,重重落地,彻底与清宁宫后殿的毡毯来一次亲密接触。
好在秋月也不傻,知道主子正着怀孕,要是这一摔没了,她的罪责就大了。
于是,她在落地那瞬间,拼尽全身力气一转身子,让自己位于下面,然后紧紧抱着主子,用胸腹柔软位置垫着,尽量将伤害减到最低。
主仆二人四目相对,眼睛瞪得大大的,俱难掩惊恐,秦采蓝只来得及伸手护住腹部,就重重落地。
秋雨脊背直接碰触地面,“砰”一声闷响后,甚至还听到骨头脆响。她身上的主子也没好到哪去,脸向下扑下来,好在有个肉垫垫着,才减轻了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64
不少伤害。
不过,这也不得了了,秦采蓝立即觉得腹中一疼,似乎有一股热流从双腿间悄然而下。
“啊!好疼,我的孩子!”
随着魏王妃一声痛呼,大殿中,被突发状况惊得呆愣的众人才醒悟过来,大家大惊失色,纷纷动了起来。
惊呼声,尖叫声,皇后不顾一切疾奔的脚步声,还有陡呼“御医”的尖锐女声,让整个后殿正堂混乱一片。
林阳早已第一时间护在大长公主身边,正确的说,他是护着她怀里的襁褓。
安乐大长公主小心护着安哥儿,深深蹙起眉心,见何嬷嬷快步赶上前,她将襁褓交还,并嘱咐道:“赶紧回去吧,这些事儿,无需你们多理会。”
她认得何嬷嬷,对方是太子妃的乳母,而且刚才安哥儿也是对方抱出来的。
何嬷嬷也不多说,匆匆福身行了礼,就领着人往殿门而去。
林阳与几名手下,立即呈环形分布,牢牢将何嬷嬷及小主子护住。
安乐大长公主目送一行人转出了殿门,这才回视线,一脸忧色往魏王妃方向行去。
皇后再不好,也与进门不久的魏王妃不大相干,更与她腹中还未见天日的胎儿毫无干系。
自从何嬷嬷把安哥儿抱了出门后,纪婉青便一直悬着心,她命几人在后殿正堂外守着,实时转播洗三礼的进展。
饶是如此,皇后出幺蛾子后的一连串变化,也实在是太快了。说来话长,但实际时间经历的时间却十分短暂。
前一个人刚回去禀报皇后要抱小主子,还没进耳房,那边厢,魏王妃已经摔倒了。
纪婉青心焦如焚,刚要使人继续打听,何嬷嬷便在林阳等人的护持下,匆匆折返了。
“嬷嬷,怎么了?”
她急得立即掀起被子要下床,何嬷嬷立即制止,“娘娘,小主子安好,你莫要惊慌。”
随即,她赶紧让梨花等人按住纪婉青,“娘娘,您如今还下不得榻。”
两句话间,何嬷嬷已经转过屏风,往床榻前行来。
纪婉青闻言,心下稍安,也不挣动了,只引颈看向乳母怀里的儿子。
安哥儿醒着,黑白分明的眼眸蒙上一层晶莹,眼角还微红,看得母亲可心疼坏了。
纪婉青赶紧接过襁褓,垂首仔细察看,见儿子虽哭了鼻子,但很安静,小脸儿未见不适,方才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她舒了一口气,亲了亲安哥儿,才问道:“嬷嬷,方才这是怎么回事了?”
“还不是那皇后!”
何嬷嬷一贯守本分,虽主子与坤宁宫不对付,但她在有第三人在场时,俱称对方为“皇后娘娘”的,如今一句话,足可见其气愤程度。
“幸好有大长公主在呢,不然即便林统领出手,咱们也得落了下风。”这个是实情,毕竟,一个是主子国母,一个是下奴太监。
何嬷嬷随即便将洗三礼上诸事说了一遍,末了,又愤愤道:“报应不爽,那皇后掐断了手串丝绳,香木珠子滚了一地,那么恰巧,就是被魏王妃踩了个正着。”
纪婉青没空管秦采蓝,一听儿子被皇后抱过,立即吩咐道:“嬷嬷,你命人打了热水来,赶紧给安儿洗一洗。”
这么冷的天,虽烧了地龙,但安哥儿太小,洗澡还是得慎重的。只是如今情况特殊,不洗过不放心。
何嬷嬷深以为然,一边命人打水,一边解了小主子襁褓,命人把这个旧的处理了。
“娘娘,您也换身衣服罢。”产妇虚弱,也需谨慎。
“嗯。”
纪婉青应了一声,随后吩咐梨花,“梨花,你打发人给殿下递个消息,就说安儿一切如常。”
梨花匆匆出门。
接下来,安哥儿洗了澡。他一连沾了两回水,有些不乐意了,瘪着小嘴儿哭了一轮,直到回到母亲怀里,才抽抽噎噎了声。
自己的骨肉受一点委屈,父母总是很心疼的。纪婉青搂着儿子哄了又哄,对皇后咬牙切齿,新仇旧恨叠加,前所未有的厌憎。
母子二人连同何嬷嬷,刚整理妥当,梨花就回来了,她还带回了刘太医。
这是高煦命人召进来的。
此刻的清宁宫前殿,聚集了朝中高官,勋贵宗室。这些男人是不能进后殿观洗三礼,但洗三宴还是可以参加的。
高煦在得悉纪婉青传信之前,已早一步接到了林阳的汇报,既然儿子安然无恙,他就不能立即折返后殿了。
毕竟,洗三礼上的波澜,前殿诸男宾还不知道,大家正兴高采烈庆贺皇长孙洗三,他需以大局为重。
不过,他仍遣了刘太医过来,待诊过脉后,他才能彻底放心。
刘太医入了耳房,细细给安哥儿切过脉,确定无任何异常,这才折返前殿复命。
纪婉青安了心,喂饱儿子,并哄睡了他,这才有闲心关注其他。
“魏王妃情况如何了?”
这么狠摔一跤,哪怕月份不大,估计也很悬吧,侍立在正堂的宫人已经禀报过了,说魏王妃当场见了红。
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被人折腾,现在对方的亲孙子因此吃了大亏,纪婉青实在很难泛起同情心,哪怕这个孩子很无辜。
何嬷嬷摇头,“还不知呢,听说御医正在施针,保不保得住还未有消息。”
她心有余悸,同样对这个孩子无感。
“娘娘,你先歇一歇吧,如今你正是养身体是时候,莫要多搭理旁的事。”
魏王妃及其腹中骨肉,是好是坏,她们也插不上手。这事儿只能怪皇后,若真没了,只能叹一声报应不爽。
想必整个京城的贵妇,心底都是这么认为的,哪怕大家不吭声。
“明天一早,肯定有消息出来的。”
何嬷嬷一边说着,一边接过襁褓交给乳母,又搀扶主子躺下。
纪婉青没有得到答案也不在意,她悬心许久也有些疲惫了,从善而流闭上眼眸。
然而,也不用等到明日早上,等高煦傍晚回屋,她便知道了这事儿的最终结果了。
“秦氏的胎保住了。”
不幸中的万幸,秦采蓝怀孕已满三个月,胎坐稳了,且摔倒时还有个人肉垫子做缓冲,自己也拼命护着,因此当时情况虽颇为严重,但也没立即流产。
高煦请求皇帝赐下的那两个御医,本是为了震慑以及防范,没想到魏王妃倒给用上了。
也好在御医就在现场,不然等跑一趟太医署,说什么都晚了。
本无皇帝口谕,任何人都无法劳动御医的,但情况特殊,那两个御医都是人子,见状立即施救。二人聚会神好几个时辰,秦采蓝的胎才堪堪保住。
不过,这一摔实在很厉害,她从现在起都需要卧榻保胎,汤药不断。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起来,这个得看情况。
据小道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65
消息称,那两个御医一脸凝重,保住胎后亦未见轻松,情况似乎不大乐观。
高煦语气淡淡,显然仍相当不悦,“就在方才,秦氏被抬上车驾,回魏王府了。”
皇宫不留外人住宿,但魏王妃是天子儿媳,情况特殊应能例外的。但问题是,半天时间过去了,皇帝并没有下口谕,赐御医跟进保胎工作。
在皇宫,很多话不需要言明的,皇帝这是不满意了。
皇后是了解昌平帝的,所以她不敢用药物,也不敢折腾大的幺蛾子,苦思冥想才弄了个芍药花香粉,搏那可能有的机会。
她是国母,要抱抱孩子,挺正常的,谁也挑不出错。这点子小事儿,当然不会上达天听,至于安哥儿若是中招,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即便有怀疑,证据也早销毁了,船过水无痕。
可惜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先来了一个安乐大长公主,然后秦采蓝又出了意外,事情闹得太大,皇帝必然知道的。
这幺蛾子是皇后起头的,帽子当然扣在她脑门上。
昌平帝前脚赐下御医表态,后脚便当着整个京城的上层出了岔子,他深觉帝皇威严被挑衅,对坤宁宫尤为不满,怎可能还赐下御医?
那两个御医通透,保住胎后立即走人,皇后也没敢留秦采蓝,只能赶在宫门落匙前,把人送回去了。
纪婉青摸了摸安哥儿小脸,儿子黑琉璃般的眸子定定看她,她怜惜不已,也对魏王妃生不起太大同情心,只说了句,“好好养着,大约也能把孩子生下吧。”
高煦冷哼一声,动了他的妻儿,就是动了他的逆鳞,他对魏王妃难有迁怒,“皇后前后诸般动作,秦氏未必不察。”这女人也没多无辜。
他声音冷冷,“孤已命林阳许驰加紧速度,尽快将坤宁宫连根拔起。”
高煦说的,正是通敌信笺一事,纪婉青闻言安抚他,“殿下,此事已大有进展,想必很快就有消息。”
他轻拍着咿呀叫唤的儿子,“嗯”地应了一声。
事实上,夫妻二人都知道,通敌信笺一事已进入瓶颈,短时间内怕是很难有结果的。她说的话,不过是安慰之言。
果然,当年那几个负责殓的低级武将都找到后,查探展开,结果确实不如人意。
东宫在暗暂且不说,皇后英国公等人在明,甚至把人拿了,严刑逼供,都依旧无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此事彻底陷入僵局,现在双方都努力寻找着突破口,先一步的,大概能将信笺入囊中。
高煦没有跟妻子说太多,只态度轻松的提几句,绝不打搅她调养身体。
一晃眼大半个月过去了,纪婉青养得极好,面泛绯粉,神奕奕,床上窝不住了,每天总得在屋里转悠几圈。
就在这个当口,许驰突然从鞑靼传回一封信,让信笺一事出现了重大转折点。
第一百零三章
这段时间里,许驰一直留在鞑靼王都,协同耶拉,尝试稍稍深入刺探鞑靼兵力布置情况。
毕竟高煦要操心的,不仅仅是皇后通敌之事。
耶拉升了一级,获取消息比以前便利,这回还有了许驰在外围支应,查探结果算是达到了预期。
按照军队、粮食等等调遣的痕迹,二人判断,鞑靼大战前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
大战的兴起之日,很可能在明年。
这真不是个好消息,许驰心情沉重,立即修书一封,以暗号将此事禀告主子。
事情已办得差不多,许驰也应该立即折返京城了,毕竟,此处并非他久驻之地。
在离开之前,他特地等了两天。
两天后,是耶拉休沐之日,按照约定,他会往据点走一趟。
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与对方商讨。
“耶拉兄弟,明日我便折返京城。”
次日,耶拉果然来了,许驰与他并肩进了屋,寒暄几句并挥退下属,便直奔主题,“虽此处据点你仍来去自如,不过现在,我却有些事情,要提前与商讨妥当。”
他是暗卫副统领,说的话直接呈于皇太子案前,与据点属下不可同日而语。某些关键事宜,越少人知道越好,当然得提前商定。
许驰要说的,是有关明年大战的事情。
耶拉肯定是要继续留下来当暗牒的,爬到他这位置不容易,到了交战的关键时期,很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他却似乎没有上峰。这种情况下,若探听了要紧消息,恐怕一时很难取信于大周。
这种情况下,东宫的作用尤为重要。
高煦早传了话过来,他对耶拉此人,仿佛颇多宽容,既没有再深究对方来历,也没暗查对方上峰,就默许了对方东宫外编的身份。
许驰很高兴,因为他亲身与耶拉接触,彼此投契钦佩,对方为人他最亦清楚不过。
如今,耶拉不再如飘萍般孤军作战,有了根,甚至还为他日回归大周,打下了夯实基础,实在是件大好事。
今日他等对方来,就是商量一旦大战起,耶拉该如何尽快将消息传回去,并在战时,又以哪几种方式传信。
战争时期,局势往往多变,一个消息渠道并不保险,需要多备几个。另外,二人还商议了一套暗号,是耶拉专用的。
这套暗号,许驰回去直接禀报主子,其余人等,一概不外泄。
二人密议了很久,从早晨一直商量到响午,草草用了膳继续,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堪堪妥当。
其中包括了牢记在心的时间,许驰耶拉最后传阅了一遍,确定所记无误,便燃起火折,将原件焚毁。
“辛苦你了,许兄弟,等来日有缘再聚,我们不醉不归。”说话的正是耶拉。
许驰闻言爽朗应了,“好!”
二人互相欣赏,已将对方视为朋友。
“许兄弟,我有一事相询。”
耶拉看了看天色,也不废话,“不知那通敌信笺之事,进展到哪个地步?”
他很惦记这个事情,然而这两月一直忙碌,且又正调查另一要事,怕来往频密露了行藏,根本无法坐下来细说,因此一直憋到现在。
而许驰虽欣赏耶拉,但他对主子的忠诚却占据首位,之前还没得到高煦的准话,他只笼统说几句,详细情形并未透露。
不过,现在主子不但松了口,同时还示意信笺的事可照直说,他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于是,许驰便一一细说,从鞑靼可汗回复信笺丢失,一直说到英国公秦申,再说到现在查找到的那几个低级武官。
“那几人在皇后那边受了酷刑,依旧没有透露丝毫,信笺查探已陷入僵局。”
他连己方猜测也说了,不过这些猜测不仅仅是猜测,结合皇后英国公的行动,这些绝对是真的。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66
许驰叹了口气,“也不知,当年楚将军捡了信笺,是否一直放在身上。”
皇后下令,连那几个低级武官的家人也拿了,严刑拷打,依旧一无所获。
这种情况下,东宫早已开始怀疑,当初查探的方向,是否有误?
楚立嵩会不会在咽气之前,把信笺交托出去呢?
那他会交给谁呢?
兵丁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当初松堡不论守军援军,中高级将领都死绝了,他也无处可交啊。
“可惜当时战况太惨烈,也没个活口留下来,不然,此事将大有进展。”
信笺之事,许驰前前后后耗不少心血,闻讯是真扼腕,他懊恼拍了一下桌案,不想却听旁边的耶拉缓缓说:“不,还是有活口的。”
他就是活口。
没错,耶拉当年正是松堡守军之一,他这身伤疤,以及之所以流落鞑靼,全为那次大战。
他看向许驰震惊的脸,“我本是松堡守军一名中级将领,因缘际会来了鞑。,因脑后曾受重击,直到半年前,才渐渐忆起前尘往事。”
他本来也该死的。
在城外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摇摇欲坠的松堡城门也被攻破了,敌军长驱而入,大肆屠杀平民。
这时候,楚立嵩强行分兵,点了一批将士,赶紧回城救援百姓。
耶拉便是其中之一。
敌众我寡,我方连续征战,已是强弩之末,苦苦支应,依旧无力回天。
耶拉父祖皆是北征英雄,他亦忠心大周,绝不肯坠父祖威名,即便身负重伤,鲜血模糊了视线,依旧强提一口气,砍杀敌人。
最后,寥寥几人也力竭倒下了,在耶拉最后的记忆的画面,是鞑靼兵一路放火的身影远远而至。
他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鞑靼奴隶队伍中,像赶羊一般被赶着。
原来,他倒下以后,同样身负重伤的亲兵扒下他的盔甲,给交换了旁边兵卒尸体的服饰。
然后,亲兵拖着他出了这条小巷,遇见另一个还有气的大周兵卒,将手里人交托过去,并嘱咐对方多多照应。
对方答应了,亲兵才咽了气。
因此,鞑靼把这些残兵连同平民一并赶出城,拉回去当奴隶时,受托的兵卒背着耶拉上了路,他这才捡回一条命。
耶拉醒来后,已没了记忆,不过兵卒还是反复将自己知道的事说了。
记忆没了,但自己是大周人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奴隶的生活并不好过,同一批人在路上死了一半,干苦力活熬不住又死大半,其中还有不少被鞑靼兵活活鞭打致死的。
那被耶拉的兵丁也不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快到地方时,就熬不住死了,也算不用再受折磨。
耶拉记忆没了,但脑子与功夫还在,熬过最开始那段伤重日子,他开始策划逃离。
好不容易,他成功了。
耶拉路上换了一身鞑靼平民的衣裳,加上许久未打理长出的络腮胡,乍一看,到十足是个鞑靼牧民。
他鞑靼语十分流利,混进一队牧民中,顺利逃过追捕。
只可惜,好景不长。
这批牧民被鞑靼兵截住了。因鞑靼在松堡大战死伤也不少,加上新可汗清理异己刻不容缓,急需补充军队。
于是,伤还未痊愈的耶拉,便被强征了入伍。
他本来还想逃跑的,后来转念一想,为何不趁此机会,潜伏在鞑靼军中呢?要知道,这无懈可击的身份,可遇不可求。
耶拉虽忘记前尘往事,但潜意识里,他并不排斥此事,甚至还隐隐觉得自己做得很对。
所以,他顺应本心留下来了,并在新可汗清算兄弟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官职迅速攀升,并极被上峰赏识。
接下来,一直到了半年前,耶拉渐渐恢复记忆,后面又碰上许驰等人。
“事情,就是这般,因此我没有上峰。”
除了父祖身世以外,耶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一切坦言告知许驰,并向南拱了拱手,“我很感激皇太子的信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