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81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楊刚
不过,英国人与欧洲离心离德,全面倒向美国人,对于杨辰来说却是非常的不利。
美国资本力量可不是英国人能比的,别看大多数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各种政策都在给资本让路,但是当资本需要该政策让路的时候,无论你多么强大的资本,在政府强权面前都得让路。
再好的利益关系,一旦涉及到两国关系,那么都有可能被无情抛弃。
帮助英国资本加强自身实力,在适当的时候提点一下英国政府,或者帮助英国加强经济发展,避免英国犯前世的错误,只要英法德没有离心离德,那么美国人就需要忌惮几分。
想要解决英国经济问题,就必须得从金融业入手,现在杨辰旗下的恒生银行虽然有了在英国开设分行的许可,但是作为一家外资银行,想要获得英国人认可的,在英国站稳脚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早前杨辰想要控制渣打银行,想要借助渣打银行的牌子进军英国金融业,不过后来考虑到与汇丰银行的关系,三家目前合作良好,一旦他收购渣打,那么局面可能会打破。
试问,他既然可以收购渣打,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收购汇丰,所以为了平衡三者关系,杨辰放弃了收购渣打的打算。
恒生银行得不到英国人认可,杨辰只能选择从英国国内入手,挑选一家信誉良好的银行。
而苏格兰皇家银行,这是查尔斯王子给他的建议,按照查尔斯的意思,这是一家跟王室有一定关联的银行,就是规模小了一些,资本小了一些。。
苏格兰皇家银行,带了‘皇家’两个字。
要知道‘皇家’两个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加上去的,没有一定历史背景,绝对没有资格用这两个字。
相比较后世苏格兰皇家银行大名在外,现在的苏格兰还有些不入眼,因为现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英国,只能算是一家地区性质的银行。
成立于一七二七年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是由当时英国的乔治一世国王亲自颁发的皇家特许,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在苏格兰地区是根深蒂固。
现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在世界银行排名,排在了两百名开外,这家未来登上英国最大、欧洲第二大、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的宝座的皇家银行,给人太多的意外和惊喜。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商业银行,短短四年多就跻身世界著名商业银行之列,苏格兰皇家银行可以说在当时创造了历史。
作为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苏格兰皇家银行一直是不声不响,默默状态,尽管在英国地区拥有几百家分行,但影响力依旧只能算一般。
可是在二零零零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成功收购了比自己资本规模大三倍的国民西敏寺银行,这一壮举使得苏格兰皇家银行完成了跨入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
收购涉及金额达两百亿英镑的天价,让苏格兰皇家银行创下了英国历史上银行业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
天价收购不仅没有让苏格兰皇家银行受到外界资本质疑,反而激起了大家对它一致的看好。
以小吃大,不仅没有让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客户流失,反而使得客户不断增加,可以说苏格兰皇家银行属于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一类。
现在苏格兰皇家银行资本规模虽然还小,但内部管理非常的好,尤其是在用人方面。
以该行在香江分行为例,其分行的主要高层人员,均招聘于香江人,其他地方分行也同样如此,很少有像英姿财团,不管是哪里,高层大部分都是英国人。
这在其它银行是非常少见的,正因为对员工有了这份信任,员工更有责任感。
员工的忠诚和尽职尽责,不仅减少了银行内部的矛盾和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降低了客户的维护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众多英国金融银行中,苏格兰皇家银行绝对属于优质资源,他想要进一步操控英国经济,引导英国经济发展,不需要这家英国有多少家国外分行,只要它在本国有一定影响力就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杨辰觉得很不错,是一家可以把英国王室一起拉下去水的金融机构。
相比较他个人或者恒生银行在英国大肆收购,引起英国人抵触和担忧,让苏格兰皇家银行出面,再拉上英国王室,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翻看完英国各大银行资料,杨辰决定接下来再挑选出与自己有过良好合作,发展稳定,没有太大问题的银行组成联盟,帮助它们控制英国经济,同时引导英国经济发展。
————
第964章正确的前店后厂模式
进入二月份
尤德没有让杨辰失望,在双方交谈之后,尤德就开始通过自己总督的身份权利,力排众议,批准了有关建设香江高新技术产业链的申请。
整整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附加一张无限制填海批文,彻底点燃了整个香江舆论。
一时间整个香江社会都在围绕着高新技术产业链进行讨论,从政商两界到新闻媒体再到底层小老百姓,大家伙对于杨辰提出的建设香江高新技术产业链非常的感兴趣。
其中以,底层小老百姓注意点都在千亿投资金额上面,目光长远的学者和一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对于杨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举动非常的支持。
之前很多人对于香江向金融服务业全面转型,完全去工业化很不认同,这个时期,与香江同期崛起的湾湾和新加坡以及韩国,它们都在积极升级自家工业制造产业。
虽然新加坡也有朝金融服务业转型的趋势,但是在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石化机械方面,新加坡并没有因为发展金融服务业,就放弃前期辛苦打下的工业基础。
后世很多人都喜欢拿香江跟新加坡作比较,因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两座城市人口差不多,地理环境也差不多,且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不过后世大部分人普遍认为,新加坡比香江发展的要好,更加全面,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生活环境等方面,新加坡都要比香江更加有优势。
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江,在gd方面与新加坡竟然相差无几,这无疑使得言论更加倾向新加坡。
从六十年代开始,新加坡与香江先后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经济密集型产业转型,现在又开始进行资本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
在这一次转型中,香江选择了朝金融服务行业转型,按照后世的发展,香江最后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金融中心,其转型无疑是成功的。
而新加坡选择升级自家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紧金融旅游等服务业,虽然新加坡最后没有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但经济上面却没有落下香江丝毫。
要知道,新加坡背后可没有大陆十亿人口支持其经济发展主要靠的还是自身努力。
后世香江完成金融服务业转型之后,错过了太多的机会,从而使得拥有比新加坡更大更多优势,却没有将其甩开,这无疑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六十年代建国初期,新加坡只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落后的弹丸之地,随着通过建设工业园的快速工业化道路,迅速完成了产业转型第一阶段,成为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基地。
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在亚洲地区与新崛起的香江和湾湾以及韩国竞争中,完成了第二阶段经济密集型产业建设。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工成本逐渐增加,新加坡政府由于担心过于依赖廉价的外国劳力,生产附加值过低的产品,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于是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开始了与湾湾和韩国以及香江一样寻求第三次转型,与香江走紧迫金融服务路线不同,新加坡选择了与湾湾和韩国的路线,向化工、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亚洲四小龙,其他三个都坚定的有工业制造升级这条路,独独香江选择去工业化,将自身发展寄托于他人,这在很多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香江向金融服务行业转型,是全面的,彻底的,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能否成为亚洲金融中心,起码现在的香江人,哪怕是总督府也不敢保证,毕竟岛国的东京现在不比纽约伦敦差多少,取代东京的地位,似乎有些手高眼低。
基于此,杨辰才在这时候推出了建设香江高新技术产业链计划,他知道,一旦香江金融服务业彻底转型完毕,想要再推出这个计划,无疑会面临巨大的阻碍。
现在刚刚好,趁着他跟英国王室关系还好,而英国私有化改革又正值最紧要关头,有很多的便宜可占,一举大手笔投入,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将香江高新技术产业链建设起来。
千亿美元投资,整个香江的外汇都没有达到这么多,杨辰这一出手,饶是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行事作风,还是被雷的不清。
千亿美元投资,足矣在香江打造一个超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后世湾湾和新加坡以及韩国都是通过吸收外国技术,实现自身技术本土产业化,最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未来随着科技发展,时代更新,越是高技术产品,对于生产技术要求越高。
后世富士康为什么能够代理生产那么多电子产品,各大名牌手机都交由它生产,难道仅仅只因为富士康成本低
其实,越是高端产品,对生产技术要求就越高,大家有时候千万不要低估外包产业,外包产业做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自己的技术,那么就能反过来形成自己的优势。
湾湾的半导体产业,最开始是湾湾依赖于外国的技术,后面随着技术升级,湾湾把技术核心吃透之后,随着产品做得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高之后,需求关系就立马转换了。
大名鼎鼎的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占据了全球大半份额,直接形成了垄断,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香江前世那套前店后厂模式,非常好,非常的有效,只不过可惜的是香江掌握的都是低端技术。
什么衣服鞋子之类的,一点技术优势也没有,别人一学就会,在内陆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香江占据出口优势,倒也没问题。
可是随着内陆越来越开放,隔壁呢上嗨和特区发展起来与国际接轨之后,它这个中间商的优势一下子荡然无存,前店后厂也就没了市场。
要掌握,就掌握高端技术,利用香江的特殊优势,吸收外国核心技术,然后在人工成本较低的内陆建立产业群。
这样一来,前店后厂,才能有效的持续下去。
————
第965章谈判
在大家广泛议论下,杨辰并没有出面给任何人解答,因为他根本没有精力去理会外面那些事情。
自从他让怀特黑特给美国几大银行发出邀请之后,几大银行都派出了重量级代表来香江与他面谈,只不过双方的谈判进展并不是很顺利。
杨辰想要通过美国财团的手,给岛国几大财团施加压力,虽然他明面上布置的很好,但是美国财团也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目的。
千亿美元投资计划,老实说,即便洛克菲勒和摩根两大超级财团也不免佩服杨辰的大手笔。
一直以来外界都传言美国财团多厉害,多牛逼,但事实上像千亿规模这么大一笔资金投资,对于世界任何一个财团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情。
杨辰想要以置地在岛国的房产做抵押,向美国财团贷款,正常情况下,几大财团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是现在大家伙都收到了消息,因为杨辰吃相太难看,惹得岛国几大财团不得不不要脸皮的暗地里耍手段。
美国人可不是善良之辈,有便宜不占,如何对得起他们国际流氓的称号。
这次杨辰请来的几家美国银行,有高盛银行、富国银行、第一花旗银行,摩根银行以及大通曼哈顿银行。
五家银行前四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最后一个大通曼哈顿银行,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不过将大通曼哈顿银行前面两个字与摩根银行连起来,‘’想必大家不会陌生了。
银行在后世那可是美国排名第一的银行,只不过后世是由现在的摩根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而成。
在合并前,两家银行分属于两大财团,一个是摩根财团,一个是洛克菲勒财团。
杨辰之所以选择这几家银行,主要是因为它们背后的财团势力够大,只要几大银行肯合作,那么岛国几大财团就不敢再有小动作。
一直以来,谈起美国的政治生态时,“金钱政治”、“美国政府服务于大财团”之类言论,出现频率可谓极高。
对于金钱政治,这点没有人反对毕竟美国的选举都需要资金支持,政客与资本家联合,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大财团势力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美国政府为了避免一个行业被大财团过度垄断,实行反垄断制裁,致使很多大企业被政府强行拆分。
美国大企业多次被垄断制裁,美国多届总统被刺,这些都是双方矛盾冲突产生的结果。
虽然美国大财团与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但是在外面,美国政府该为资本开路的时候,还是会全力支持的。
想到岛国几大财团唾唾逼人,杨辰坐在椅子上,看着坐在会议桌两边的几大银行代表,沉声道:“一千亿现金,我将置地手上岛国一线城市价值五百亿的房地产转售给各家银行。”
“如果同意,大家就表态,不同意,我也不勉强,诸位可以离开香江了。”
在场几位代表听完齐齐皱起眉头,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说话。
最后还是怀特黑特开口问道:“杨,你认为岛国的房地产接下来还有上涨一倍的空间”
杨辰淡淡道:“我们可以签协议,我转售给你们的房地产,两年之内如果没有翻一倍,我把钱一分不少的还给你们。”
第一花旗银行的代表开口道:“杨,就算翻了一倍,我们也没有赚,这不符合花旗银行的利益。”
几位代表一致点头,确实,正如花旗代表说的那样,如果他们花一倍的价钱,去接下杨辰手上价值只有一半的房地产,即使两年后岛国房地产升值一倍,他们也只能维持不赚不亏。
这样一来,他们还不如把钱贷款给客户,这样一来,两年光是利息,就比跟杨辰交易有赚头。
杨辰摇了摇头,提醒道:“克斯顿先生,你觉得接下来日元不会继续升值了吗”
“呃…”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是啊,日元接下来不升值了吗
会,肯定会,一定会。
岛国几大财团为什么要出尔反尔,不就是因为清楚日元会进一步升值,这样一来杨辰手上的房地产价值将会成几倍增长,也正是因为清楚这点,他们才想要一起占点便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