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香江1981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楊刚

    而对于他们几家来说,影响虽然会大一些,但现今外国潮牌服装已经开始侵入香江市场,即便有影响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大家都是凭实力和本事吃饭的,既然阻止不了,也就只能接着往下看了。

    一直以来,他们手上的潮牌服装,大多都是从外国服装品牌公司那里获得授权。

    香江本土服装品牌虽然不少,但较之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今薛氏制业推出自行设计的本土品牌服装,这对他们多少会有一些激励效果。

    香江制衣业在香江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健全之前,一直是香江经济的重要命脉。

    七八十年代,是工业生产的黄金时期,香江制衣业由原来的生产供应香江本土,开始逐渐转供欧美市场。

    一直到九十年代,香江制衣厂商由于本地人工成本加剧,开始往内陆南部地区,株江三角洲投资设厂。

    从四十年代开始,香江制衣业就一直努力着迎合市场,最后逐渐成为香江本地出口的重要产业。

    香江制衣业之所以能够成为香江经济离不开的支柱产业,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吸收外界好的东西,一点点不断改进换新。

    由此,香江制衣业才会获得持续发展,也正是因为香江制衣业的持续繁荣,从而使得香江制衣业在香江市场经济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相比房地产行业,香江制衣业在世界的影响力,那才真的是举足轻重。

    &nbs




第223章四大船王
    饭桌上,杨辰一边跟薛父聊着天,一边奇怪今天怎么回事。

    要说薛氏制业广告做的很成功,薛父应该很高兴才对,可是现在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虽然薛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是熟悉他的杨辰、薛母以及薛雨菲却都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

    见薛雨菲使劲的朝自己眨眼睛,杨辰给薛父夹了一道菜在碗里面,开口问道:“伯父,是公司出了什么事吗”

    “摁”薛父动了动筷子,疑惑的看向杨辰,“没出什么事,为什么这么问”

    杨辰看了看薛雨菲和薛母一眼,相互对视下,不解道:“那伯父你怎么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唉”见三人脸上都不由流露出关心的神色,薛父放下手上的筷子,轻叹了一口气:“我这不是在想公司的事,而是今天见了一个人。”

    杨辰好奇的问道:“人伯父你今天见了什么人”

    薛父犹豫了一下,随即开口道:“这段时间船运行业不景气,今天赵船王来公司见我,想请我帮忙。

    这段时候你也知道,薛氏制业一番整合,你伯父半辈子积蓄都投入进去了,那里还有什么余钱。”

    “可是,早年赵船王帮过我,如今他亲自上门,我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总是有些不是滋味。”

    “赵船王”闻言,杨辰通过前身,了解到了薛父口中的赵船王是哪一位。

    上世纪70年代,香江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其重要的航运行业诞生了所谓的香江四大船王。

    他们分别是‘环球航运包钰刚、东方海外董浩纭、万邦集团曹汶锦和华光航业赵丛衍。

    而薛父口中的赵船王,就是华光航业的赵丛衍。

    船王赵丛衍出生于江苏,早年曾在长嗨当过律师,后来转行成立船务公司,帮助货主租船,赚取佣金。

    1945年,赵丛衍看到内陆物资短缺,敏锐地感觉到航运业大有可为,随即倾其所有,买下一艘二手货轮,借此成功的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因为时局动荡,赵丛衍不得不带着妻儿离开上嗨,移居香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香江船运行业的高峰期,赵丛衍因此赶上了这一时代的快通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船队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在成功拥有60多艘船时,旗下的“华光”于1973年在香江证券行正是上市,从此开始真正涉入全球海域。

    在香江四大船王中,包船王专营油轮,董浩云船王主攻货柜轮,而赵丛衍赵船王则擅长经营散装货轮。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发展的顶峰,最后都会遭到内部或是外部的打击。

    同样,船运行业也是如此。

    一九七三年,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对亲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同时,欧佩克各产油国实行价格同盟,促使油价猛涨,世界性石油危机由此爆发。

    石油危机产生两大直接影响航运业事件。

    一是,西方政府和石油大亨们充分意识到依赖中东的石油,无疑是在为自己编制绞索。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了“自产之路”,欧洲的北海油田、美国的德克萨斯油田、南北美洲的墨西哥湾等等,这些油田相继被开采出来。

    这让石油产地和用地的距离大大缩短,出油的捷报,使世界船运公司业务大减。

    二是,石油危机,促使石油进口国政府和石油商加大储油量。

    日本是石油消耗大国,香江四大



第224章赵家困境
    现如今,他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华光集团所要面临的危机。

    特别是之前的银行贷款,每个月光是利息,就能把赵家船队每月的收益吞噬的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赵船王那里还得了自己的面子,在银行不愿意继续提供贷款的情况下,赵船王自然也就只能跟曾经相熟的人借钱了。

    而赵船王之所以会求到薛父这里来,也与这段时间薛氏制业的大动作不断有关系。

    要说在这之前,赵船王即便真的缺钱,也不可能求到薛父这里来。

    毕竟赵家需要的借款,不是一百万一千万这种小数字,凭着之前薛父手上只有一家勉强才能糊口的制衣厂,对方也看不上眼。

    赵船王之所以找上薛父,与其说找薛父帮忙,还不如说是想借薛父的手,找杨辰寻求帮忙。

    作为四大船王的赵丛衍,即使现在面临了困境,但赵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能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杨辰的事,赵船王虽然不可能掌握的一清二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探到七八分底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船王才会厚着脸皮找到薛父,想要薛父看在以前的交情上,多少帮衬一下。

    听完薛父将赵船王找上门的过程详细叙述出来后,杨辰不禁笑问道:“伯父当时答没答应赵船王”

    薛父老脸微红,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不是傻瓜,自然明白赵船王找上他,并非真的求他帮忙。

    虽然有些尴尬,但薛父还是苦笑道:“这个,伯父我倒是想答应,只不过我怕赵船王他看不上你伯父手上那点钱。”

    虽然杨辰之前往薛氏制业注资了一亿港币,但是这些钱早已经用在了更新设备等花销上面。

    余下的,也没剩下多少了。

    即使剩下的一部分,也不是薛父一个人的,虽然他即便用了,相信杨辰也不会多说什么。

    但是身为伯父兼老丈人,薛父又怎么好意思挪用杨辰的钱,占自家女婿的便宜。

    见到薛父尴尬样子,杨辰自然不能让眼前这位待自己如亲子的伯父为难,于是,开口道:“既然赵船王对伯父你有恩,人家现在有困难了,我们也不能干看着,这人情该还,还是要还的。”

    “这样吧,伯父你明天帮我约一下赵船王他老人家,到时候我跟他老人家好好谈谈。”

    “阿辰你”闻言,薛父不禁一愣,随即又忍不住感慨。

    薛父自然清楚杨辰为什么要约赵船王,很明显是看出了他这个伯父的为难,不想让自己这个伯父在外人面前折了面子。

    都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人越老,有时候心肠也就越软。

    杨辰一边扒饭,一边笑道:“伯父放心,我可不是白帮他们的忙,没有好处的事情我可不干。”

    听到杨辰这么说,薛父与薛雨菲母女俩相互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有心想要询问一下,不过一想到杨辰主动将事情揽了下来,薛父就没话说了。

    为了避免自己说多了,杨辰在上面吃亏,薛父决定还是不要在继续参合里面的事为妙。

    对于船运行业的危机,他早前已经从霍大亨那里了解过了,今天要不是赵船王亲自找上门,杨辰又主动问起,他也不打算说出来给杨辰添麻烦。

    要说杨辰单单只为了给薛父还人情,就约见赵船王,帮对方的忙。

    也不尽然

    杨辰一向属于哪种无利不起早的人,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

    而杨辰让薛父帮自己约见赵船王,其实就是想跟对方做笔生意。

    要说杨辰对哪位从没有见过面的赵



第225章杨辰的算盘
    至于说替代赵家,成为香江新的船王,说实话,杨辰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

    在赵家前面,还有一个包船王和董船王,相比两位大佬,赵家的船队档次就低多了。

    哪怕现在随着包船王弃船登陆,手上保留下来的船队,也不是赵家能比的。

    至于董船王,那就更别说了,凭着董家多年积累起来的底蕴,在这次危机中,一骑绝尘,加速扩张旗下的船队。

    现在亦然替代了包船王,成为新的华人第一船王。

    与董家底蕴厚实不同,赵家虽然同样也选择了这条路,但是到了现在却是已经开始扛不住了。

    所有银行都敏锐的感觉到了危机,对于船运行业开始收缩贷款。

    不管在哪个年代,又或是什么地方,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心,对于世界经济变化,永远是最敏感的。

    现在的赵家已经欠债无数,它们不催促着赵家赶紧还钱就不错,还想借钱,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如今赵家想要借款撑下去,想学包船王弃船靠岸。

    可惜,两条路都走不通,进退维谷,只能坐着等死。

    有时候,让人真正绝望的不是危机的最后关头,也不是危机已经全面爆发出来的开始。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那段时间。

    当你意识到危机,在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计可施的时候,哪种绝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根带满荆刺的树藤从天而降,就算你明知道会受伤,求生的也会帮助你战胜一切。

    与其等待破产,还不如低价将手上的烫手山芋丢出去。

    后世赵船王为什么一力死保华光集团

    不就是因为临近看到内陆的快速发展,使他看到了希望,寒冬即将成为过去。

    相比几年后,现在最严厉的寒冬才刚刚到来,两者相处的环境不同,那么杨辰想要低价收购赵船王旗下的船只,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此之外,如果这一次杨辰能够顺利帮助赵船王脱离困境,这对他自己也是一个提升声望的最佳途径。

    赵船王作为香江四大船王之一,即使实力较之包船王和董船王差了一些。

    但怎么说人家好歹也是一代船王,名声和威望摆在那里,一般人见了都得礼让三分。

    杨辰要是能够帮助赵家度过这次难关,获得赵船王的感激,那么对他将来绝对大有好处。

    在香江这个地界上,新旧家族之间的交替,并没有后世国内那么频繁。

    每个大家族,大富豪之间都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就拿薛父来说,要不是凭借对与霍大亨的关系,诸如包船王和赵船王压根就不会与他有任何的交际。

    赵家作为老牌大家族,其人脉关系,绝对不是一般家族能够想象的。

    受到华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熏陶,在香江这个豪门家族遍地的地方,各大家族之间,互相联姻,互通有无,是常有的事。

    后世香江为什么很少出现新晋富豪

    香江排名前十,前五十的富豪,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都是些熟悉的面孔

    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豪门家族相互联姻,进而垄断了香江的大部分资源和财富。

    他们这些人将一切都瓜分完毕了,外人和底层民众没有了获取的途径,自然也就不会有新的富豪产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与其说是团结,还不如说是牢笼。

    人有旦夕祸福,没有谁一辈子都能够顺顺利利,后世赵家破产又再度起来,即使不复四大船王的威望,但也依旧位列豪门之家。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赵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网。

    人情债,最难还。

    赵家兴旺了这么多年,中间不知道直接或间接帮助了多少人,而那些曾经受过赵家恩惠的人,就是赵家的软实力。

    一个家族的硬实力,能够保证这个家族兴旺发达,而软实力,则可以保证这个家族长盛不衰。

    &n



第226章身价被曝光
    次日一早

    “早,伯父伯母”

    早餐时间看报,已经成了薛父的一种习惯。

    坐到椅子上,杨辰接过薛母给他盛的一碗稀饭,一边吃着东西,一边下意识伸手去拿报纸。

    香江报社很多,各式报纸上百余份,很多报纸刊登的消息都不太一样。

    通常情况下,薛父都会订上十几份报纸慢慢看,特别是香江排名靠前的几家报纸。
1...6061626364...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