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洪荒战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笙箫剑客
众将士齐齐摇头。
“那就开始行动吧,我在武关等着诸位的好消息。”白起目光湛湛。
“诺!”
五位大将轰然散去,当天夜里就都出了关,消失不见。
…………
惊人的历史事件爆发之前,往往都很平静。
发生的也很突然。
比如这次由白起主导的越国反击战,就像一道闪电,快的让人完全反应不过来。
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历史进程已经悄然改变。
公元前222年,10月5日。
就在齐国大军正跟匈奴铁骑厮杀正酣,吸引战国所有人的目光之时,驻扎在南阳郡的黑水军第一、第二、第五军团,突然南下,进击楚国南郡。
在此之前,
为了夺回南阳郡,楚国倾四十万大军,准备跟越国决一死战。
奈何,
因着白起突然增兵南阳,魏国又态度暧昧,导致楚国大军止步不前,分别驻扎在南阳郡两翼的南郡、宛郡。
两郡一南一北成掎角之势,将南阳郡夹在了中间。
虽然收复南阳郡的计划受挫,但楚国并未就此撤军,四十万大军悉数驻扎了下来,既是防备越国,也是在寻觅机会。
楚王负刍仍旧对南阳郡念念不忘。
谁也没有想到,越国会在此时主动发起攻击,而且还摆出一副倾力一战的架势,将个楚国上下震的是头晕眼花。
好在楚国也非泛泛之辈。
得知越国大军南下的第一时间,楚王立即下令,让驻扎在宛郡的二十万楚国大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也跟着南下。
对楚国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当初楚国将大军分置两郡,可是经过精心盘算的,就预料到过这种情况,越国大军一动,楚国正好可以南北夹击。
谁输谁赢,还未可知呢。
…………
宛城。
此地是宛郡郡治所在,同时也是项燕军临时大本营。
先锋部队已经出发,项燕却还留在宛城,主力部队也还只是打点行装,看样子,似乎并不急着南下。
不是项燕不遵王命,而是心有疑惑。
稍倾,有探子来报。
项燕霍然转身,“查清楚了吗?”
“回禀将军,武关要塞之内仍旧有军队驻扎,还悬挂着武安君白起的旗帜。”探子回报。
“有多少人马?”项燕又问。
“只见城头人影绰绰,内里到底有多少兵力,因着有武安君白起在,我等无法靠近要塞,无法探知。”
“确定白起在?”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白起在城头出现过。”
“奇怪......”
项燕摆了摆手,让探子先行退下。
“父亲,可是有什么不对劲吗?”问话的是项燕长子项渠。
史书关于项渠的记载并不多见,甚至连叫什么名字都有争议,也有说是叫项荣、项超的,乃西楚霸王项羽之父。
项氏乃楚国四大家族之一,历代为楚将。
当代家主项燕更是楚国最有名的大将,也是楚国末期最后一根顶梁柱,历史上,在秦灭楚之战中,绽放过耀眼光芒。
奈何终究因着楚国国力不济,被王翦斩杀。
据史料推测,作为项燕长子,项氏一族下一代大将的接班人,项渠一直追随在父亲项燕身边。
跟父亲项燕一道,战死沙场。
“当然不对劲。”项燕眉头皱起,“以白起之能,应该想得到,此时南下攻打南郡,势必遭到楚国南北夹击。怎么会?”
尤其白起还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武关,就更奇怪了。
总感觉是刻意的......
项燕本能感到一丝不安。
项渠笑道:“越国在武关还驻扎有一个军团,莫不是准备以这一个军团之兵力,阻止我们南下增援?”
“可他们并未出关。”项燕摇头。
“或许是疑兵之计?”项渠到底年轻,思维活跃。
“怎么说?”
“白起或许算定父帅一定会起疑心,故而故意不出关,形成威慑,变相达到拖延我军南下增援的目的。”项渠说。
“这也太冒险了,根本不像白起的风格。”项燕摇头。
据他研究白起指挥的历次战役,哪一次不是将战局推演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算计的死死的。
怎么可能凭臆想来推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真要打起来,
双方各投入四十万大军,可不是儿戏。
“倘若我不上当,径直率部南下,白起又该如何?难道要坐视那三十万大军被围?”项燕总是难以释怀。
“父帅不上当,白起也可以再出关增援啊。”项渠兀自不服气。
“那不是儿戏嘛~~~”项燕好笑摇头,“双方打来打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只为了拼一个两败俱伤?”
又不是小孩过家家。
而且,项燕纵观大局,齐燕两国重新起了争执,对还滞留在燕国的六十万越军是有利的。
这个时候,白起好像也没必要瞎折腾什么。
“这……”
项渠也有点被说晕了,百思不得其解,干脆说道:“父帅,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南郡已经打了起来,我们就必须去增援。”
“是啊~~~”
项燕纠结的就是这一点,道:“这样,你率领五万大军殿后,以防有变。我率领中军,绕开南阳郡南下。”
到底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别啊,父帅,让我呆在中军吧。”项渠就有些不情愿。
此时的他正是年轻气盛,热血沸腾的年纪,好不容易遇到这样的大战,怎么甘心殿后,巴不得上前线厮杀一番。
也好证明给其他人看,他作为项氏长子,绝非浪得虚名。
“就这么定了!”
在军中,项燕却是一言九鼎,不容他人反驳,哪怕这个人是他最器重的儿子……
网游之洪荒战纪 第268章 虎毒不食子
项燕还是高估了白起的下限。
不错,
作为战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名将,白起给外界的感觉就是——稳健。
百战百胜,能不稳健吗?
实际上,
白起并非古板之人,有时候他也不介意皮一下,将“稳健”作为一种伪装,用以迷惑对手,继而实施他的冒险行动。
只要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手段什么的并不重要。
比如这次。
白起料到项燕是个求稳之人,选择攻击目标时,故意选择了镇守南郡的楚国大将景阳,而非项燕镇守的宛郡。
项燕前脚刚率部离开宛郡地界,驻扎在武关的黑水军第四军团,在年轻骁将李信指挥下,就直扑宛城而去。
目标,正是滞留在那的五万项渠大军。
…………
行军途中得到消息,项燕下意识的反应是:“武关真的有驻军?”
有点懵......
他之前断定白起在武关摆空城计呢,故而才只留五万大军殿后。
那成想会是这种局面。
现在是楚国两路大军都遇险,都需要增援,没柰何,项燕只能再分出五万大军,着其立即往回赶,前去救项渠。
项燕自己仍旧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勉强还能应付过来。
只能说,
项燕还是有些低估了人心的险恶,白起的杀招还没出呢。
…………
10月10日。
五万楚军奉命回援宛城,因为走的着急,选择从南阳郡穿过。
不想,
大军才刚进入南阳郡,就遭到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袭击。
几近全军覆没。
伏击他们的不是别个,正是之前也潜伏在武关的南越军第八军团,悄悄跟在黑水军第四军团后面出了关。
神鬼不觉,一下就让楚军栽了个大跟头。
击溃五万楚军之后,南越军第八军团在军团长雄阔指挥下,一分为二,五万北上,配合黑水军第四军团,完成对项渠部的围剿。
一半留在南阳郡,负责阻击可能到来的项燕大军。
项燕怕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白起不仅在武关驻扎了军队,而且还是整整两个军团,彻底迷惑了项燕。
也因此改变了整个战局。
此一战,白起通过有意识地拉扯、调动楚军,寻得空当,在局面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继而形成整体上的兵力优势。
看似简单,却不知道背后经过了多少计算、筹谋。
…………
某地,中军大帐。
五万楚军遇袭时,项燕已经率部进入南郡地界。
不大的南郡前后集结了楚越两国合计六十万大军,几乎每座城池附近都有军队驻扎,以保障粮草供应。
原本项燕都在谋划,怎么跟景阳配合,将越军击退。
哪成想,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后方竟就传来这样的噩耗,将项燕震的是头晕眼黑,好悬没当场晕死过去。
项燕好歹也是楚国一代名将,久经沙场磨砺。
按理说,
心理素质不该这么差。
一则这里面牵扯到长子项渠的安危,正所谓关心则乱,情绪未免就有些波动,难以做到心如止水。
更加重要的是,
项燕心里很清楚,刚刚结束的大战看上去只是一场局部伏击战,楚军虽有战损,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实际却是,
那一战,已经决定了此次楚越大战的走向。
楚国已经输了!!!
如果想的再远一点,此一战,甚至会影响楚越两国的国运走向。
想想都不寒而栗。
“白起……”
项燕对此人是既赞赏,又痛恨,他真的没想到,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武安君白起,竟然会使用这么冒险的战术。
但凡项燕向武关发起一波试探性进攻,这战术就失效了。
正应了那句话,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大帅,南越军第八军团不是在关中西部驻扎吗?”副将跟着抱不平,“关中边陲可不太平,最近匈奴还闹得这么凶,越国难道就不怕边境出事?”
“不知道。”
这也是项燕比较疑惑的一点。
大战刚刚开启时,项燕就已经将越国武关守军这个变数考虑在内,这支军队真要出关,大不了再派五万大军回援就是。
他也正是这么干的。
谁能想到,白起竟然这么冒险,将关西驻军也调来参战了。
这却是楚国情报落伍了。
最近两年,在荀彧、廉颇、白起三人主持下,借助越国强大的物资供给能力,已经在关中平原重新组建了地方屯军以及边军。
南越军第八军团早在一年前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之所以一直不调动,仍旧驻扎在关西,一是没合适的地方用得上,二则也是为了迷惑外人。
没想到,
还真就给白起用上了,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杀手锏。
“大帅,那现在该怎么办?”副将问。
他们现在是真的进退两难。
北上救援吧,又要面对越军阻截,未必就能赶上趟;
不去救吧,
那可是项燕长子,项氏一族下一代的希望。
项燕目光幽深,沉默了很久,方才说道:“联系景阳,一同撤出南郡吧。”
“撤,撤退?”
副将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是的,撤退,立刻,马上!”
项燕下这个决定明显很痛苦,因为那等于放弃了儿子项渠,但是作为燕国大将,他守土有责,必须要这么做。
项渠那是明显救不了,再有迟疑,等到越国二十万大军收拾了项渠,调转枪头,就该集中力量来南郡较量了。
那时,
三十万楚军对阵五十万越军,又士气低落,那还怎么打?
楚国上下拢共就七十万大军,损失十万精兵已经是伤筋动骨,如果伤亡继续扩大,那就要动摇楚国之国本了。
项燕不敢去冒这个险。
“那,少帅那边该怎么办?”副将小心翼翼问。
项燕面无表情,“项渠也是楚国之将,为国战死,不丢人。”
副将默然,顿了一下,又道:“大帅,就这么撤军,王上那又该怎么交待?”事情发展的太快,他们已经来不及请示王庭。
“王上如果怪罪,老夫一人承担。”
这点担当项燕还是有的,退一万步说,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呢。
副将再无话可说。
…………
项燕在楚国军中还是很有威信的,哪怕景阳严格说还是前辈。
认真研判形势之后,景阳非常赞同项燕的判断,两路大军互相配合着,摆脱越国大军的纠缠之后,顺势撤出南郡。
项渠部则成了弃子,被越国大军一口吞下。
项渠本人也英武战死......
突然起来的楚越大战,以这样一种方式,突然结束。
很是让人措手不及。
…………
武关要塞。
放下刚刚收到的军报,白起心中有些遗憾。
他本来还准备借着这一战,彻底将楚国打残废呢,没想到项燕竟如此果决,一旦发现形势不对,立即率部撤退。
连儿子都能舍下。
楚军这一撤,白起就不好下令追击了。
一则出了南阳郡,越国大军不熟悉楚国环境,也没提前做好战争规划,贸然追击,很可能中了敌军圈套。
项燕、景阳可都不是什么软柿子。
二则此番出击,为了不让魏国有理由介入,白起一开始打的就是闪电战,准备速战速决。
就算楚国向魏国求援,那也来不及做出反应。
如果由大围剿改为大追击,那势必就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等到那时,魏国就真成了一个定时炸弹。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虽然决定不追究,但到手的肉白起是不会放弃的,在请示兵部尚书廉颇指挥,以兵部的名义,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着黄忠率领黑水军第一军团,押送楚国战俘返回咸阳,虽然不多,加在一起,也有四五万人。
这要放在楚地,那就是一堆定时炸弹。
着李信率领黑水军第四军团,返回武关驻守。
黑水军第五军团仍旧驻扎在南阳郡,出征的黑水军第二军团则进驻南郡,南越军第八军团进驻宛郡。
等于是说,
此一战,白起不仅指挥大军歼灭了楚国十万精兵,还一举攻占楚国两郡之地,又从楚国身上咬下一口肉。
够楚国疼很长一段时间了。
…………
寿春,王宫。
等到项燕、景阳二将率部撤出南郡,楚王负刍才收到前线的详细战报,看罢,脸色阴沉的要滴出水来。
这才叫祸从天降呢。
“王上,对项燕、景阳二将,该作何处置?”春申君黄歇问。
虽然项燕处置果断,为楚国挽回了不少损失,避免楚国陷入更难堪的境地,算是立了一功,但到底是损兵折将,还丢了两郡之地。
这罪,
认真追究起来,都够砍头的了。
“你说,该怎么处置?”楚王目光阴沉。
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从头到尾,也算是战国一强国,可就一点,楚国没几位能拿得出手的名将。
别说名将背出的秦国,就是跟赵国、齐国比都差点意思。
项燕、景阳两人,尤其是老将项燕,那已经是楚国最后的牌面了,处置了项燕,楚军交给谁去统领?
项氏、景氏都是楚国四大贵胄之一,也不是想处置就处置的。
关键项燕还死了一个长子。
“……”
春申君也被问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君臣二人无语。
网游之洪荒战纪 第269章 燕国,灭!
燕国,无终县。
“白起可以啊。”放下战报,秦墨面带喜色。
秦墨是真没想到,白起会带来这样的惊喜,不仅挫了楚国之锐气,也间接瓦解了齐楚燕魏四国联盟。
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已无力外顾。
齐燕两国因匈奴之事,也已经彻底反目,据悉,燕王喜试图向齐国借粮,找到齐王断然拒绝。
两国关系进入冰点。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谨小慎微的魏国,就更不会露头了。
秦墨看向李牧,笑着说道:“灭燕之战,我们已经占尽天时地利了。”
李牧表情有些不自在。
同样是领兵打仗,负责守家的大将军白起,利用有限的条件,抓住时机,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震惊诸国。
相较之下,他率六十万大军出征,却至今都没取得成效。
骠骑将军之名,
未免就有些名不副实。
“王上放心,明年开春,定能一战而胜之。”李牧立下军令状。
“那我等着将军的好消息。”
…………
十月,
在云中、雁门两郡肆虐了近一个月的匈奴铁骑,满载而归,留下满目苍夷,在齐国脸上纷纷呼了一巴掌。
公元前222年的纷争,也就此告一段落。
随着冬季到来,万物沉寂。
有人在默默舔舐伤口,有人在享受搜刮到的战利品,也有人在暗中磨刀霍霍,所有迹象表明,纷乱还远未结束。
这个冬天,燕国是最难熬的。
先是东部沿海被越国大军肆虐,跟着北部两郡又遭沦陷,再之后就是耻辱割让赵国三郡给齐国。
不仅如此,
因着越国大军占据右北平郡,切断了燕国王城跟辽东地区的联络,导致燕国真正可控制的地区只有王城周边数百里地。
可就是这么点大的地方,
却聚集了四十余万燕国大军,加之因为战争、饥荒而产生的难民、饥民、流民,导致燕国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随着寒冬来临,每天都有大量百姓饿死街头。
不止是民间,就连军中都开始出现粮食短缺,先是一天两顿,再到一天一顿,再后来就只能喝汤汤水水的粥了。
将士们食不果腹,一个个无精打采。
…………
冬去,春来。
随着万物复苏,燕国的灾难并未结束,相反,还愈演愈烈。
公元前221年,3月5日。
在骠骑将军李牧指挥下,原本在燕人印象中应该饿的比他们还狠的六十万越国大军,却一个个生龙活虎,兵分三路,再次南下。
兵锋直指蓟城。
这一次,燕国内无战心,外无强援,再无可抵挡。
只二十天,越国大军就再次杀到蓟城脚下。
又半个月,
蓟城告破,燕王喜、燕太子丹等被杀。
燕国,灭亡!
…………
齐国,临淄。
得知燕国被灭,齐王建心绪复杂,在这一刻,他竟没有一丝的幸灾乐祸,只感到阵阵心寒,还有恐惧。
来自对越国的恐惧。
一个月啊,
原本以为已经陷入困境的越国大军,仅用时一个月,就将不可一世的燕国覆灭,创下了战国最快灭国记录。
燕国在时,齐王怎么看,怎么都碍眼。
燕国这一被灭,齐国北方邻居换成了更为强大的越国,齐王突然发现,他开始有点怀念跟燕国做邻居的日子了。
真·下贱......
…………
楚国,寿春。
楚王负刍最近有点抑郁,去年秋天那一战,将楚国过去三年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一下就给打回去了。
还耻辱地丢了两郡之地。
事后,楚王也只是象征性地惩戒了项燕、景阳二将,拉出两个替死鬼,以“作战不力”为由给咔嚓了。
总算对外界有一个交待。
得知燕国被灭,如果说,之前楚王对越国是又恨又怕,那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只剩下怕了。
惹不起,惹不起......
…………
蓟城,王宫。
大殿之内,秦墨坐于上首,下方站着三人。
贾诩,李牧,还有乐毅。
相比之后的王朝,春秋战国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但凡是人才,并没有太强的家国观念,不会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
人才都是自由流动的。
哪个国家能用,那就往哪一国跑。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当然,这也是因着这一时期,儒家还不是主流,更非治政之显学,文臣武将还没有被儒家玷污。
整什么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至泯灭任性的那一套。
还算尊者人的天性。
当然了,
此时的儒家跟后世的儒家也有很大区别就是,夫子本身就是一个尊重天性之人,并没有后世所谓大儒的腐朽、古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