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黄金战士
但自从秦河沁上学去之后,他就彻底闲下来了。一切都不需要他操心,这种日子太难受了。这简直是活生生的“闷杀”。
此刻,听了李清明所说的’魔性的拉面’之后,整个人如同新生一般。他觉得,这或许就是自己发挥余热的时候。
“大叔,您先休息一下,别急。我这才起来,等我洗漱之后,给秦总送了早餐后,回来就开始。”李清明说。
“嗯嗯,是我太着急了。小明,你先忙!”向大叔搓搓手,嘿嘿笑说。
随后,李清明起来,洗漱之后,提着孙正义打包好的早餐,在河洛财团专车的接送下,到了河洛财团。
“早餐到了!”李清明放下早餐,“对了,明天开始,或许我会给你换一种早餐!”
埋首于工作的秦河洛眉头动了动,本来不想理睬李清明的,不过还是受不了这诱惑。
“什么早餐?你又弄出什么新菜来了?”秦河洛一脸期待。
李清明笑了笑。
“保密!”李清明卖关子。
“小气!”秦河洛瞪了一眼,不去理睬他。
“好了,我先走了,中午再来!”李清明摆摆手。
“中午多带一份饭来!一起吃!”秦河洛在门即将关上时,突然说了一句。
“啊?什么?”李清明有点没听清。
不过秦河洛却不再重复。
李清明无奈摇头。
随后,李清明再次乘坐河洛财团的专车,回到了家中。
如今,李清明和秦河洛签订协议之后,双方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因此秦河洛便给李清明配了一辆专车,24小时待命。当然,一切用自然算是河洛财团的。
“大叔,我回来了。我们可以开始了!”李清明高声喊。
“不急,不急!清明啊,你先休息一下再说!”向大叔笑呵呵的,看似云淡风轻,不过眼神之中的炙热目光,却出卖了其心情。
“我洗个手就好了,人也不累!”李清明笑呵呵的,“马上就来!”
当李清明洗完手,直接向大叔已经站在了桌子边。上面摆满了他买来的面粉,食用碱,还有盐。站在他旁边的,还有孙正义。
“师傅,我也能学么?”孙正义一脸期待。
看着这面粉,孙正义是充满了期待,这个似乎很不一样啊。
“当然,不过这只是小道,适合大叔。”李清明笑说,“那么,我们就开始了!”
面粉,其原材料是小麦,在联邦种植有,不过主要用来制作汉堡包,以及一些蛋糕甜点之类。至于说面条,包子,馒头这些,却是没有。
至于丰富的早餐文化,是离不开小麦的。当然,还有大麦。
至于说大麦干嘛,啤酒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大麦,然后大麦可以熬粥,以及大麦制作成为糍粑这些东西。
如何区分大麦和小麦,也很简单。
大麦,两头较尖、较细长。
小麦则是两头较园、较短、较园润。只要比对一下,就能轻易分辨出两者的不同来。
这制作拉面,第一步就是和面。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
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水温。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0c,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
若温度低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分卷阅读246
于0c,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0c,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c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一些有经验的拉面师傅在溜条时,冬天要往热水里沾一下条,而夏天又要往冷水里沾一下,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
这些,就是诀窍。你听上去觉得没什么,似乎很简单,很正常。但是少了这么一点点诀窍,就会发现和出来的面,总会各方面有一些差距。总是达不到想要的拉伸度。
除开水温之外,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盐和碱,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盐,即氯化钠分子,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所以,别看这是做料理,实际上来说,那其中也涉及着极为广泛的化学知识。
当然,想要将面和好,可不仅仅如此,还有其中的手法。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李清明说完,无论是孙正义还是向大叔都懵了。这个,究竟是厨艺,还是上的化学课啊。
“其实单纯学习,不需要学那么多这。只不过呢,我希望你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其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如果只是单纯知道可以做出来,而不知道为何,那做出的味道也会不尽如人意!”李清明解释。
俩人点头。
“好了,现在就开始和面吧!你们也一起,跟着我学!”李清明吩咐。
第228章学问
开始和面!
三个人,三个盆。【全文字阅读.】里面各自勺了一大碗面粉,然后开始倒水。现在这气候,还有点热,室温在24度左右,因此这个天气是不错,直接采用自来水就行。
当然,李清明严格一点,用了凉下来的开水。这个水温,倒是刚刚好。
“倒入温水,不要太多,加一点,至于加多少,根据面粉的多少来,保证面粉揉搓起来的干湿度刚刚好,不要太湿,也不要太干!”李清明介绍说,“还有,不要直接倒在面粉上,而是倒在这盆壁上,慢慢的倒下。”
孙正义和向大叔跟着其有模学样,水倒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揉搓。
“这揉搓的越细腻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出来的面团足够细腻。至于如何细腻,你们各自想办法!”李清明一边揉搓一边说。
这个是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手法的,纯看个人习惯。你怎么揉搓怎么好,只要你喜欢就行。
一番揉搓之后,中途又各自加了一次水之后,一个面团形成了。当然,现在的面团,并不光泽,而且表面也并不光滑。
不过到此时,李清明停了下来。
“这和面,到了这个地步,感觉这面团似乎无法再变得更加均匀,更加光泽时,就可以停下来。现在要做的就是醒面!”李清明说。
醒面?俩人又是一愣。这个可是新鲜,这是什么意思?..
醒面,也叫做饧(ig二声)面。是指将和好的面,在进一步加工或烹饪前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就叫作饧面。饧面的过程,使得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点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抗剪性能较好)、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至于原因,在和面的过程中,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后,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面筋,经数道压延后,面筋相互粘连,并在面片中以细密均匀的网络包络着松散的淀粉,最终使之成为具有可塑性和弹性的湿面团。但此时由于和面或是揉制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面筋中的蛋白质大分子处于一种纠缠状态,分子结构中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且由于这种分子结构的纠缠状态,使得蛋白质分子在空间上产生缩,会使得面团的口感粗糙,筋度降低,适口性差。
饧面的作用就是让和面或塑形后,面团内的蛋白质分子有松弛和重构的时间,(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重构恢复其空间构形是蛋白质分子的一个特性),是一个消除应力和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通过饧面过程,面团中在外力作用下被扭曲及破坏的网状结构得到了重塑,面团中的蛋白质重新恢复了应有的空间构形,得到了很好的舒展,饧过面会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面粉中蛋白质骨架结构从开始饧面,到达到松弛和重构稳定,有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时间,饧面的时间一般地不少于这个面团稳定时间。在面粉质量评价中,面团稳定时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向大叔和孙正义睁着睡眼惺忪的双眼,差点没睡着。
他们这到底是来做饭的,还是上课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清明却是一笑。
“就这样,什么都不要做,就放在这就好。”李清明指着两眼惺忪的二人,笑呵呵说。
“呃,就这样?这就是醒面?”大叔愕然。
“这也太简单了吧!”孙正义惊呼。
“就是这么简单,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放置在这就行。”李清明耸耸肩,“所以,我才给你们介绍这些,打发一下时间。不过有很多人,在醒面过程当中好,有个误区!”
误区?俩人诧异。
李清明点点头。
“很多人会将饧面时的盖膜保水,误认为是饧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或是认为饧面是一个无氧过程,需要隔绝空气,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观点。饧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静置过程,不需要太多的多余动作。至于饧面时在面团上盖个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那纯粹是为了防止静置时面团中的水分被蒸发或风干,根据气候条件,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夏天,饧面时完全没有盖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的必要。”李清明说。
俩人看看四周,现在虽然不再是夏天,不过江城气候却依然很湿热,所以倒是没必要盖个盖子什么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饧面时,对于发面一定要进行保温,否则由于温度胀缩作用,会使得发面团出现塌缩现象,从而降低发酵的效果,并降低饧面的效果(发酵时产生的面团内应力,已经因为面团孔洞内气体的缩而产生的面团塌缩,而抵消了),甚至会使得饧面对发面制作产生不利影响(当由于面团的塌缩作用太过强烈,而使得已初步发酵膨胀的面团内,出现了反向内应力的时候,饧面反而会使得二次发酵更难进行)。”李清明提醒说。
“师傅,这个能说简单点么!”孙正义已经晕了。
这些理论知识,听起来太深奥了。
向大叔一旁点头,深表赞同。
“其实吧,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分卷阅读247
简单来说,就是醒面的时候,要注意温度的差异,太冷,就要对其保温,就要加盖。太热,就无所谓。当然,如果太干燥的话,也就要注意保湿。总之,这世界,没有什么是千篇一律的,一切都需要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李清明说。
“师傅,你这天时地利我们能理解,可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人么?”孙正义大脑转不过弯来问。
“徒弟,这和面的是谁?不就是人么!这可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么!”李清明指点说。
呃!这么一听,还真是如此。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典故,李清明和他们之前就说过。他们也明白。只是没想到,弄一个拉面,也有这么多讲究,这个,可真是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的。
“所以说,我们华夏料理博大深,源远流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祖先们,研究出这一道道美食,不是没有讲究的。绝不是说,突然一下子,意外不小心的给弄出一道菜来,然后就成了。这一切,都是有理论研究的。华夏最讲究起源。”李清明自豪说。
作为一名华夏人,的确是非常值得骄傲自豪的一件事。很多人,总觉得那些洋人高贵,自己卑微。这种思想,简直就是荒唐。
这洋人,可以这样说,他们连自己怎么来的,都没有弄清楚。到现在,都在探讨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
可华夏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有描述。
我是谁?这道德经里就说了: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就是那个一。然后有了二,再有三,最终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而导致这个世界有了联系。
万物生长!
至于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这庄周梦蝶,究竟是蝶化庄周,还是庄周化蝶。也另一方面阐述了。
为何这依然是西方哲学的问题,而一直号称无人解决。其实吧,这就是西方人至今不肯承认华夏文化的伟大。因为他们都是蛮夷,好不容易在近代史上,靠着两次工业革命,追了上来,超越我们,这内心深处是骄傲的。这就如同以前的奴隶,各种机缘巧合下,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了,自然希望能够耀武扬威一番。那怎么会承认自己不如原先需要仰望的存在。
“好了,这醒面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开始继续和面了!”李清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开始继续和面。
“这个面团如果觉得湿了点,就弄点面粉在案面上,如果觉得太干了,就再加点水。这个就略微加一点就好了,不要加多了!”李清明吩咐。
俩人连忙点头。
这样约莫,又揉了差不多0多分钟,三人的面团已经足够光滑,明亮,富有弹性后,李清明停了下来。
“如何判断我们的面团是否和到位了,很简单!”李清明伸出一根手指来,然后按了下去。
“看,这按下去后,面团会有一个小坑,然后我们立刻抽离手指,它如果弹回来,那么就好了!”李清明说。
俩人望去,果然如此。俩人再尝试着对比自己的,一个略微硬了点,一个略微软了点。显然,还需要再和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插进去!这个更为直接一点!”李清明一根手指直接插了进去。
俩人顺目望去。
这时,李清明将手指抽了出来,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出现在光滑的面团中间。
这个小洞并不会缩小,但是当李清明手指轻按后,面团上凹陷的小坑会慢慢恢复原状,很快又变成了一个光滑,弹性的面团。
向大叔和孙正义尝试了几次之后,俩人的面团和李清明这个也差不多了。
“这第一步,算是正式完成了!面团算是做好了!”李清明笑说。
孙正义和向大叔长吁一口气。这可真不简单啊!不过真的很有意思啊。这做菜,也能学习到那么多知识啊!
“然后嘛,我们就开始拉面了!”这时,李清明也神情微微紧张起来。
第229章尚能饭否
和面不过是第一步!
这一步,虽然决定了后面的,但是这第二步,拉面的工序,才是最关键的。【全文字阅读.】
不过在正式拉面之前,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溜面,也是俗称的溜条。
通常来说,这个工序都是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业内称其为顺筋。然后搓成长条,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或搓成圆条。
之所以一定要要膀圆力大的小伙子,便是因为这道工序真的是个力气活。这个,你用机器来做,目前来说,还没有这样的机器可以做这样的活。这个必须是靠人工来做,根据面团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调整。
“看清楚了!”李清明吩咐。
孙正义和向大叔眼睛瞪圆了。
这拉面到现在为止,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是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望着这面团,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李清明深吸一口气,脑海里回忆一番那些大师傅的手艺,开始了。
李清明将揉好的面放在面板上,然后双手将其搓成30左右的长条。
孙正义和向大叔仔细盯着李清明的两只手。只见李清明两手掌心向上,抓住粗面条的两头(这中间若是小面节则用双手的姆食中三指捏住面头),抬离案板,两臂向两侧作短距离的拉几次,使面条达米多长,后将右手面头交给左手,使面条折叠起来,右手接住另一头,做再抻再叠的动作。
之后,李清明又两手抓住面条两头,先将面条抻到一定长度(左右)后,两手腕同时上下用力,甩动数下将面条甩长2左右(如果不做后面的摔面动作,可离开案板),亦可在最后一次甩动时将面条中间段摔在案板上,后即迅速提起。然后,重复数次。
最后就看见李清明两手就势用劲向内用力,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在紧靠两手下方将两股面条靠拢,以其旋力将两股面条拧成麻花状。右手将面头交给左手,后右手接住下方一头的环扣头,再按上述抻面、甩面、上劲动作重复了七次。
这时,李清明方才将溜好的面放在了案板上。
呼!李清明长吁一口气。总算没有太过令人失望。不然要是这中间,面团出了意外,那可就丢脸了。毕竟当着自个徒弟的面呢。这可不能丢脸。
“你们来试试!”李清明吩咐。
俩人呆若木鸡。这刚刚,不说神乎其技,但也让他们感觉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分卷阅读248
到不可思议。这一个面条的工序也太复杂了吧。..
“尝试一下,这是很关键的!”李清明说。
俩人点点头,随后开始尝试如何溜面。
效仿着刚刚李清明的方法,俩人笨拙的溜面,只听得’砰、砰’声不断,俩人满头大汗。良久之后,俩人气喘吁吁的放下面团。
“师傅,这个可真是力气活啊。上了年纪,可做不了这!”孙正义抹去额头的汗水。
此刻,就这么一小会,他就感觉到胳膊酸疼,这要一天下来,那还得了。
至于向大叔,那更为吃力一些。不过却咬紧牙关,将其做完。毕竟这也是他要做的,为了实现人生自我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廉颇尚能饭否。
所以,不管有多累,他都会坚持下去。这不就累一点么,时间久了,适应了,自然就不会感觉到累了。何况,再累,休息一晚上就好了。
望着向大叔咬牙切齿的模样,李清明突然发觉,自己似乎弄这个’魔性的拉面’,略微有点过分。这拉面,是最累的,别看那些拉面师傅很轻松,那都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
向大叔这一把年纪,才学拉面,这会不会太累?自己是否应该换一种?李清明这边思索,那边向大叔开口了。
“清明,我知道你为我好,想要我享清福。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找到实现我人生价值的地方。所以,让我坚持下去!请将这魔性的拉面都传授给我!”向大叔一脸渴求。
李清明抿嘴。
“师傅,这的确很累。但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第一次,对其工艺极为不熟悉,加上很紧张,导致我们浪了很多力气。我想,如果让我们熟悉了,我们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并且不会这么累!”孙正义一旁帮腔说。
他和向大叔年岁接近,比较明白向大叔的心态。这男人啊,到了一定年纪,又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这个时候无所事事是最可怕的。看上去在享福,实际上来说,却是整个人生彻底毁灭的开始。无所事事的人生,是最糟糕的人生。
向大叔如果持续这样享福下去,那不是享福,而是人生开始走向末日。
“嗯,那大叔,我们继续吧!”李清明能够体会到向大叔的坚持,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想要判断遛好了面是否合格,就从面条是否顺当,中间和两头粗细是否相等来判断。如过度遛面,反而粗细不均,这时只要再从头来遛几次达到要求就行。不够的话,也是再来几次。这一方面,倒不会存在浪!”李清明指点说。
俩人看了看自己的面条,感觉都有点过度遛面了。随后,又从来了几次。最终,俩人仔细辨别自己的面条,刚刚合格。
俩人对视一笑。这之前的功夫,总算没白。而且这拉面,还真的很有意思。
“不错!那么接下来,就是拉面最重要的环节拉面!”李清明说,“这之前的一切,都是准备工作。而这最后一步,才是最关键的,也是直接关系到口感的。”
拉面!之所以叫拉面,那自然是需要面条拉长,不拉长不叫拉面!
到了此刻,李清明内心也开始紧张起来。这个拉面,自己也没把握啊。但愿,不要拉断了才好!
第230章博大深
拉面!
现在最艰难的就是如何保证拉面,能够拉而不断。【最新章节阅读.】这个,李清明也没把握一定不断。不过事情到这步,总要尝试一下了。
“看好了,这个过程极为重要,并且要一气呵成,所以,我只演示一遍!”李清明叮嘱说。
孙正义和向大叔屏住呼吸,不敢有丝毫的分神。
李清明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然后撒上一点清油。
“记住,这是为了防止面团粘手,一旦粘手,那么拉面必然会失败。”李清明交待说,“还有,关于这拉面的粗细,大小,这个要问清楚食客的喜好。如果食客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我们可以为他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李清明介绍说。
孙正义和向大叔已经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支笔,开始进行记录。这个,李清明说的太多了,他们必须用笔才能记录清楚。他们这之前,是绝对没有想过,一碗面条,居然有那么多学问。
这也让他们第一次察觉到,原来做一道菜,居然那么困难。尤其孙正义,他原本只是过来见识一下,增长一下经验。看看华夏料理里面,这面条是怎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