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煜景而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伊依羊

    心底对他怨恨不已,心神不定,稍稍被沈煜宁刺激几声,便情绪失常。

    大闹一场,不但自己没有捞到半点好处,甚至将之前林茂才费心替她铺的路也断了大半。

    若非因着她手中还握着林家把柄怕她鱼死网破,林茂才当真是想将她一并撇弃了。

    虽是又气又恨,可到底还是顶着压力将其带回了尚书府。

    如此一来,倒是又让尚书府得一个情深义重的好名声。

    而沈煜清如今虽是还能回到尚书府,可处境却是已经大不如前了。

    因着林姨娘的关系,她如今顶着这个身份便像是个过街老鼠。

    林茂才是因着什么留她在尚书府她们两人自己心知肚明,可旁人却是不知。

    只当林茂才是老糊涂了,这个时候竟是还敢沾染沈煜清,将她往府里带。

    几番劝阻无果,这府里的夫




第四百八十五章 愈演愈烈
    沈煜清这般想了也确实这般做了,她动作倒也算迅速。

    雷厉风行便已经偷偷安排了人将天花一事泄露出去。

    果然,此时一出便立马引起了城中混乱。

    这天花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沈家表少爷之前出城养病一时大家也有所耳闻,没曾想竟是得了天花。

    此言一出上至文武百官,下至百姓纷纷议论议论不止。

    眼见着成功的转移了众人了注意力,沈煜清正欲进行下一步计划,却是率先一步被人截了胡。

    沈煜清的盘算如今也算是已经彻底落空了。

    城中百姓也听到了不少小道消息,一时间议论纷纷。

    百姓倒是还好,议论之话皆是围绕着这林姨娘如何心思歹毒,如何不知廉耻,对沈承远自然也是同情偏多。

    可朝中同僚对此事的议论就不会这般简单了,八卦之余众人自也是心思浮动。

    如今却是已经牵扯到了朝中局势。一开始便是知晓此事的前因后果之后,慧仁帝虽是惊讶不已,却也没有多想。

    可没曾想,这才短短几天,这朝中竟是有不少上了奏折,以此事参沈承远一本。

    沈家早年间征战无数,别说帝京,便是在他国也是声名远播,素来受百姓推崇。

    即便如今沈忠的手中的兵权已经交给了圣上,可沈承远却依旧手握重兵。

    沈承远堂堂一将军,手握重兵,声望颇高,谁能想到这后宅竟是混乱如斯。

    当今圣上素来注重忠孝仁义,家宅和睦。

    沈家如今出了这等丑事,沈承远又身处高位,传出去丢的可不止沈家的脸。

    这事若传到了他国,让他国如何看他们北靖。

    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竟是糊涂至此,被一个后宅妇人愚弄多年。

    修身治国平天下,连自家后宅都乱成这样,如何还能带兵领将,如何服众。

    所以此事一出,那些平日里与沈家敌对的势力自然也不会白白错过这等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沈家人口简单,家中子弟并不算多,直系子弟便只有那么几个。

    沈睿年幼时便跟着沈承远离了帝京,一直在战场锻炼。

    二房走的文官路线,却是并未借用沈家权势在这帝京城里以权谋私。

    可以说,便是当初沈忠还未交出兵权,沈家最为昌盛之时,也一直行事低,很少让人抓到把柄。

    如今这丑事一出,那些个之前与沈家政见不合的人还如何能坐得住。

    皆是纷纷上奏,借机参了沈承远一本。

    目的不言而喻,皆是想借此机会夺了沈家的兵权。

    这朝中关系错综复杂,可有一点不言而喻,朝中的交情素来是需要走动维持的。沈承远常年驻守边境,不在帝京自是也没有机会与人走动。

    虽说这朝中有沈忠,可沈忠素来是个自来直往的性子,平素虽少与人结怨,可交好之人也并不多。

    此事一出,除了那些个往日里与沈家交好之人站出来替沈承远说了几句话。

    其余人虽没有落井下石,可愿意施以援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无他,如今沈家与太子府有了婚约,太子的身子又日渐好转。

    不管这婚事因何而定,只要太子保住了性命,在众人眼里沈家成为太子一党只是时间问题。

    这几日来,太子虽是借故身体抱恙不曾上朝参政,可该干的事情却是一件也没事少干。

    自打他身子好转的消息传开之后,便趁着人心浮动之时收拾了一些各皇子的党羽。

    此番交锋,太子府也似有意立威,杀鸡儆猴。其他皇子手下的人倒是还好,动的皆是些无足轻重之人。

    这般做法也只算是放出了信号,但到底没有撕破脸皮。

    可针对五皇子手下的人便没有这般好运了,也不知长孙景淮如此谋算了多久。

    此番长孙景淮初露爪牙,便干脆利落收拾掉了长孙景



第四百八十六章 局势
    长孙景这个年幼离京,不得帝王宠爱的太子起初在众多大臣眼中实在不值一提。

    即便有蒋家撑腰,早早便立了太子,也不过是有名无实。

    朝中局势向来瞬息万变,一个从未参过政的太子便是回了帝京又如何。

    果然,正如他们所想,长孙景淮便是成年后回了帝京,在朝中也不过挂了个太子的名头,并无实权。

    只是帝后心思向来难以揣摩,幼时不喜也不知长大了如何。

    不管怎么说名义上到底是太子,众大臣有心揣摩圣意,自然也不敢表现的太过放肆,只想暗中观察。

    只是还未等他们揣摩清楚皇帝的意思,长孙景淮便又奉命前往了宁燕。

    如此一来,众多大臣心底也有了些许猜测,只怕皇帝是当真不喜这个太子。

    否则怎么会这人才回来,还未熟悉京中局势,便又这般将人打发了出去。

    众人心思回转间,自然而然也不再将这个不得圣心的太子放在眼中。

    没想到等太子再回来时已是重伤在身,晕迷不醒。

    而出乎意料的是,这番意外反倒是让众人看清了惠仁帝对这个儿子的在意程度。

    太子晕迷期间,皇上表现出来的可没有半点不在意的样子。

    为了太子伤势几度大发雷霆,可谓忧心忡忡,这般做派委实不像是不喜。

    慧仁帝这态度一显,有心的朝臣自是心思起伏,各皇子自也是心生警惕。

    惠仁帝对长孙景淮的在意让许多人惴惴不安,在太子病重期间也不是没人有想要借此机会以绝后患。

    只是太子府防卫实在森严,便是他们有这个心,做不到一击毙命也不敢轻易动手。

    得知这一番情形,众人心底也不得不多些思量。

    这太子才初回帝京如何能有本事有这等严密的防卫,只怕都是皇帝的意思吧。

    这几番试探下来,倒是愈发让人心底难安。

    好在以当时太子的情况来看,只怕是自己已经是凶多吉少。

    各太医明里暗里也说了只怕回天无力,面对固若金汤的太子府,各皇子没有把握一击毙命便也不想冒险牵扯其中,只盼着长孙景淮能就此一命呜呼。

    眼看着太子就快要不行了,便是连一向稳重端庄的皇后也心生绝望。

    只能想到找高人做法,利用冲喜那等荒谬的法子来安慰自己了。

    没曾想这冲喜的对象挑来挑去竟是挑中了沈家嫡女。

    这沈家可不是一般人家,手握兵权不说,在百姓中声望颇高。

    众人不知道皇后是如何说服惠仁帝的,但听到那赐婚圣旨时众人也是大吃一惊。

    只不过,冲喜本就是无稽之谈,沈忠素来疼爱那孙女,面对这等旨意便是明里不说,心底也自然是不喜的。

    果不其然,沈家虽为抗旨,但有心人知需稍稍探听探听便知其中态度。

    只要沈煜宁嫁过去,长孙景淮挺不过去一命呜呼,那这结亲便也成了结仇。

    众人心怀期待,一心想看沈家因此而心地不满与太子府乃至皇后生出龌龊。

    可没曾想,这旨意才下不久,连婚期都还未定,那重伤不治的太子竟是醒了。

    太子绝处逢生,身子一日好过一日,那太子府与沈家的婚约便不得不让人在意了。

    尤其,近日来,太子虽是借故身体抱恙不曾上朝参政,可该干的事情却是一件也没事少干。

    自打他身子好转的消息传开之后,便趁着人心浮动之时收拾了一些各皇子的党羽。

    此番交锋,长孙景淮也似有意立威,这个初会帝京的太子也是头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锋利的爪牙。

    其他皇子手下的人倒是还好,动的皆是些无足轻重之人。

    这般做法也只算是放出了信号



第四百八十七章 手段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些个朝中大臣也没有几个就是真的干干净净的。

    一连被收拾了几个,其余人对这个从前不甚在意的太子也当真是怕了。

    一时之间,朝堂之内那些站了队的官员们皆是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开刀的倒霉蛋就成了自己。

    也不知太子从何时开始准备,那些个被他收拾了大臣,一个个都是铁证如山,这般雷霆手段不可谓不震慑人心。

    长孙景淮以雷霆手段收拾了不少朝臣,皆是师出有名,众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可他此番却也明目张胆的安插了不上自己的人。

    原以为慧仁帝会勃然大怒,不曾想却是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此一来,众人哪里还看不明白皇帝的心思。

    既然惠任帝有心替他撑腰,众人又如何敢在此时去招惹这个煞星。

    即便那些个被他收拾了的臣子也只能自认倒霉。

    好在长孙景淮也没有真的无法无天,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也到底没有做的太过。

    从前没人见过这太子出手,也摸不清他的底。

    众人想当然的当他自幼离京,便是如今回来也只空有太子名头。

    如今既是见识了他的手段,知晓这太子不如传言所说那般平庸众人心底思量自也不同了。

    如今他尚且还在病中,久不参政,此番更是连面都不曾露,便以雷霆手段强势在朝中站稳脚跟。

    手段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倒是不得不让众人重视起来。

    见识了长孙景淮的手段,如今也再不敢小觑了太子府的实力。

    自身有手段有心机,前又有蒋家做靠山,便已足够让人忌惮了。

    若是等他身子好了,与沈煜宁成了亲,再加上一个沈家做后援,那还了得。

    如此一来,面对沈承远如今被人落井下石的局面,除了往事亲近的几个大臣,自然也无人施以援手。

    皆是打定了主意,势必要在沈家真正站在太子府这边前尽可能的削弱沈家之势。

    朝中大臣,不停游说,不断上书。

    参沈承远能力不足的人越来越多,惠仁帝每日里看着他们的折子也着实头疼。

    他自是知晓这些个大臣如今为何发疯一般的咬死了沈家这桩丑事,可此时却也有自己的思量。

    他虽是相信沈家的忠义,可还是那句话,没有哪个上位者会不想将兵权握在自己手中。

    若是能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削了沈家部分兵权,对他也说倒也算是好事一桩。

    可先前赐婚一事惠仁帝并不知晓长孙景淮的真实情况。

    在他看来,那冲喜的旨意本就是他有亏与沈家在先。

    他并非觉得愧疚,在他看来他是君,沈家是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况且,这只是冲喜,并非是让沈煜宁去送死。

    说句不好的话,即便长孙景淮当真挺不过去,沈煜宁便是守一辈子活寡,在皇家也是锦衣玉食,受人尊敬。

    再者说,皇后也做了相应的补偿,在他看来也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当日下旨时候他便已经打定了主意。

    臣子会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又如何会不了解自己的臣子是个什么性子。

    原以为依着沈承远和沈忠的性子会为此来寻来,浪费一番口舌,可结果却是没有。

    沈家这般深明大义,反倒是莫名的让他对沈家多了些许亏欠之感。

    好在长孙景淮如今身子无恙,他那几丝亏欠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只如今,面对沈承远一事,反倒是有些让他为难了。

    说到底,这些个臣子会咬死了沈家皆是因着前些日子长孙景淮在朝着作为而起。

    他虽也想收回沈家兵权,可如今各国之间虽是少有纷争,可一些摩擦却是不可避免。
1...173174175176177...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