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朝]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律
“你过来一下,”他笑着招招手,示意小吏过来。
当差的冯二正漫不经心地管控着大家乘车的秩序,一听见有人唤他,回头一瞥,竟是个乌纱帽的官大人,旁边竟然还站着那不苟言笑的陆指挥,向来是个大人物了。
“参……参见……”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57
他略有些慌乱的站直了,又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
“不必多礼,”虞璁笑吟吟的挥手,示意他放松些:“这京中,如今现在有几条线路?”
“回大人,试运行结束之后,一共设了十六车四条线路,基本覆盖了整个京城,基本上每天都人满为患,”冯二当初便被训过话,把这些早就记得滚瓜烂熟:“其中内外环线路各有一辆公交车,专供女子老妇搭乘,以保护清誉。”
“相当不错啊。”虞璁点了点头,正想问句什么,突然听见了洪亮的响铃声。
这铃铛是好几个大铜铃同时摇摆作响,又有纷纷扬扬的马啼声接连而至。
随着马车夫熟练的紧缰绳,公交车缓缓停下,在站台附近停稳。
一个身着官服的小吏把头伸出车门旁无栅栏的窗外,高声呼喊道:“只许上来五个,排队上车!”
人群中传来纷纷的叹息声,十来人的队伍缓缓往前移动,头五个踩着阶梯上了车,还拿了准备好的铜钱,投进了开缝的木箱子里。
“赵大人当时在知声堂嘱咐了,凡是私车钱被发现的话,举报者可以得五两银子的奖励,”冯二见这官老爷和蔼又宽厚,大着胆子道:“不过百姓没家底的也不敢讹钱,现在都相安无事,还没出过什么乱子。”
虞璁听到这儿心里一喜,瞥了眼鹤奴。
鹤奴麻利的掏了碎银赏他,又回头试探道:“咱还坐不?”
“不坐了,排队也够麻烦的。”虞璁想了想道:“陆文明,我之前想找个有宅邸田亩的地方,专供杨大人他们那边研究些七七八八的,你可有推荐的地方?”
陆炳想了想道:“这事儿交给我来办就好,不必担心。”
“嗯。”虞璁点头一笑,拖着鹤奴买糖葫芦和驴打滚去了。
等两人捏着糖人回来,虞璁一摸口袋,脸色忽然就变了:“完了,我新佩的那块翡翠坠子不见了。”
恐怕是刚才在人群里拥挤了一会儿,不小心给弄掉了。
这东西虽然对皇上而言没啥,也不算很贵,但是在虞璁眼里不比故宫的哪一个展品差,真弄丢还怪心疼的。
陆炳神色微变,安抚道:“不必紧张,回头送你一个。”
鹤奴看向他,憋着笑佯装看风景。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声轻唤:“请问,这是您的东西么?”
虞璁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正拿着他的翡翠玉佩,神情平和又恬淡。
“诶,是的,”虞璁笑道:“多谢。”
那少年脚步略迟缓的走来,似乎有些跛足。
虞璁接了玉佩,又道了声谢,关切道:“你还好吗?”
“这个么?”那少年垂眸望了眼腿脚,故作轻松道:“不碍事,娘胎里带出来的。”
鹤奴在一旁相当快的掏了金叶子,跟着感谢了几句。
少年也没有推辞,仅垂眸一笑,便再度开口道:“我还有事,先行告辞了。”
虞璁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总是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诶。
杨慎在国子监呆了许多日,才渐渐从惊弓之鸟的状态里走了出来。
他原先受尽折辱,还被逐去西南,如今再回京中官场,不光许多人不认得,自己也只是强端出肃穆冷厉的神情,其实心里根本不淡定。
没想到的是,自从他得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从前的那些狗腿子又嗅着味道,纷纷凑了过来谄媚讨好。
不过这一次,杨大人也算活明白了许多,他也能从善如流的套话躲绊子,再将这些人一一送出去。
皇上点的是修工、医、农三科的大典,同时还要做出能一手握住简小册子,方便印刷散播。
当年永乐大典修缮的齐全有理,如今再修订也方便了许多。
他在国子监遣走了多余的宫人,整体的效率开始稳定的上涨。
只是……这些事情,肯定是要跟皇上汇报一次的。
文渊阁同明一阁的书都已翻晒完毕,有破损的也已悉数补好,只是暂时在一处,待整理好了以后再放回去。
杨慎思来想去,也不敢就写封折子递上去,索性再硬着头皮去乾清宫东殿预约了时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
他知道,单是修书这一项,能交给自己便已是委以重任。
可随着经部工部诸项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还有从王阳明那儿听来的各种风声,他发觉陛下当真是雄心勃勃,未来还将不断地做出各种大事业来。
正因如此,杨慎的心里才渐渐地涌起悔意。
他的野心与才华,都渴望着被接纳和认同。
等这大典修完,他不甘心就在国子监安然的混完下半辈子……这些宏图霸业,也应当有自己的参与才对。
所以这种时候,面子不面子的,也好像算不了什么了。
虞璁上完朝回来睡了个午觉,虽然没陆大人搂着,倒也睡的人都陷进了被子里,鹤奴来叫了三道都不肯醒。
“陛下……”鹤奴无奈道:“您再不起来,这杨大人可就到了啊。”
“杨大人?”虞璁露了只耳朵出来:“哪个杨大人?”
“国子监祭酒,”鹤奴翻着簿子道:“下午来述职。”
杨慎?!我怎么把这桩事忘了?
皇上一个鹞子翻身就下了床,揉着脸道:“快帮我穿衣服。”
他近日同徐阶和其他几个官儿聊天,也隐约得知,这国子监现在运行的是越来越好,有秩序了许多。
顾鼎臣原先被换职时颇为不服,可一见是杨慎接手,也登时哑口无言。
杨慎在正殿里等了一会儿,皇上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
等一套礼行罢,他才坐在龙椅上慢条斯理的道礼平身,再赐了个座。
杨慎思忖片刻,仅客套一二,就开始阐述最近的作为。
他的态度不卑不亢,语速平缓坚定,吐字清晰干净。
虞璁听了一刻,心想这高材生就是高材生啊。
有的官儿来述职,嗦嗦罢了还一口乡音,听的人跟做英语八级听力似的,特别是福建那边提拔上来的官,一旦说不好官话,那基本上两个人没法交流……
但是杨慎哪怕在西南呆了几年,如今也是书香世家的做派,两三句便能深入浅出的讲清各种事情,用词也颇为文雅。
“不错。”虞璁想了想道:“如今的藏书分类,可有细则规章?”
杨慎愣了下,只如实道:“只按照分类编排,没有记录。”
“趁着这个机会,把两个藏书阁的几万本都编录登记下,”虞璁记得自己在小本子上记了图书馆的设想,此刻更是认真了几分道:“朕教你一个法子。”
英国有大英博物馆,有大英图书馆,中国完全可以建造更完整也更辉煌的建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58
筑出来。
等国家全面发展了,这京中旧城都得改建成诸多的大型建筑,原先皇城根下圈的内环,也肯定得往外扩散到三四五六环去搞不好房子还得涨价。
当下,要先把最基本的藏书都统计整理完善,方便日后重复印刷,造福苍生。
“这群书浩瀚,更应按照大类分好,每一大类再分成小类,并且逐一编号,就如银票般有来有去。”虞璁回忆着自己做图书管理员时的情形,解释道:“可以按十二天干地支来划分,军事一类,经济一类,文字一类,如此细分,才方便随时的整理查找,日后再录入编撰时也方便许多。”
杨慎没有想到皇上能把藏书和票号联想到一起,仔细一琢磨,心里豁然开朗:“臣谢皇上启蒙!”
“去吧,”虞璁笑道:“杨大人也记得修养身体啊。”
第29章
皇上再醒的时候,鹤奴的神情相当不安。
最近这段日子风调雨顺的,京城里有关朝廷和皇上的口碑都越来越好,能出什么事……
“皇上,”鹤奴小心翼翼的唤道:“皇上,徐大人来了。”
正是冬夜,无论是窗外寒风的呼啸声,还是小炉里炭火的噼啪作响,都让人格外的睡意昏沉。
“来了就来了,你这什么表情……”虞璁揉着眼睛道:“现在几点了?”
“寅时三刻。”
才三点十五?难怪自己感觉也没睡多久啊。
他一扭头,见陆炳还半抱着自己,睡的很安静,看起来很乖。
哎,徐大人你这真的是……
什么事至于大半夜的冲过来啊。
“要不,我替您回绝了他?”鹤奴也感觉这时间太不合适了,可偏偏徐阶被放在白名单里,刚才冲进东殿的时候把值夜的小太监吓得一愣一愣的,连滚带爬去西暖阁找自己了。
“不用。”虞璁打了个哈欠,在陆大人脸上吧唧了一口,慢悠悠的接过晨衣起身下床:“回头你跟黄锦说一声,近日风大,朝三天,有事直接递折子。”
再过个三五年,等会议机制和奏折流程都调整成熟了,这早朝也可以废了。
当然,隔个十五天一个月再来这么兴师动众的一次,也不是不可以算是封建时代的特色,让臣子们都这么着步行数里再站一两个时辰,权当做对天子和皇室表忠心了。
这三更半夜的,徐大人来找自己能有什么事儿?
不会是王大人又病了吧?!
虞璁一想到这,忙不迭加快了脚步,匆匆走了过去。
一去东殿,徐阶正喜上眉梢的等着自己,还没等他开口就唤道:“皇上!”
他的披风都在往下滴水,向来是沾了霜露。
哦,这么高兴,那王老头儿肯定没事。
虞璁打了个哈欠,又把手揣在鹤奴递上来的狗皮筒子里:“何事?”
“臣刚才批完了所有的文科新卷,特来向皇上报喜!”
呵大半夜的你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事儿?
你信不信我把陆大人从床上叫起来抽你屁股?!
一看皇上神情离开带着薄怒,徐阶忙不迭道:“这京城第一名,不单是才论双绝,还把经部之事谈的一清二楚,臣等都自愧不如!”
嗯?让徐阶都自愧不如的还能有谁……
虞璁见黄锦急急忙忙的过来了,示意他去端三碗汤圆,再炸几个猪油饼过来。
鹤奴知道皇上起床肯定会饿,还端了三五串肥硕流油的烤羊肉来,附赠一杯清茶。
虞璁抬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抿了口茶开始撸串,漫不经心地问道:“谁啊。”
徐阶忙坐正了,字正腔圆道:“严世藩!”
“噗”虞璁直接让茶给呛着,猛咳了一顿上气不接下气道:“严什么玩意儿?!你再说一遍?!”
“严世藩!”徐阶巴不得多念一遍这才子的名字,兴奋道:“文采瑰丽,策论深刻,举京城上下再无能及他的人!”
好好好,好你个徐阶。
虞璁任由鹤奴给自己拍背顺气,又咳了几声,半晌没缓过神来。
这严世藩,怎么就跑到京城来了?
他爹严嵩不还在南京当礼部尚书呢嘛这天才少年选拔考试,没把徐文长给召唤上来,结果把这货给抽到了?!
关键是这次的文科考官是徐阶徐大人啊,你知不知道你某一世里跟这货整整怼了大半辈子啊喂!
徐阶还没反应过来皇上在想什么,只掏出了随身带着的卷轴,将那少年郎的文章展开给他看。
刚好这时候黑芝麻汤圆也端了过来,虞璁索性边吃边看,让鹤奴也在旁边吃点东西暖暖胃。
字是好字,文是好文,就是人怎么瞅都记得是那个祸患嘉靖朝无数的王八蛋。
“这严世藩虽然年方十五,但他一眼就看出来经部哪里不足”徐阶现在哪里还有困意,兴奋道:“经部如今新成立,必然要修撰典籍再提升工农之修,他在文章里建议辟良田专做试验之用,以证古法真伪,待核查之后再修细编,将来在知声堂里传讲,以荫庇百姓!”
屁!这些事情明明是我先想到的好不好!
就算那小子想出来了,那也是后来的!
虞璁又困又有点小不爽,只沉声道:“陆大人已经把试验之地找好了,连帮忙务工的农人都一并聘了。”
“当真如此吗?”徐阶惊喜道:“陛下,由此可见,此子深谙陛下之道,乃一鬼才!”
你这违和感有点可怕啊徐大人。
皇上示意徐大人别激动,先把汤圆吃了,反正都这个点了,大不了讲到天亮去。
他边吃边想,到底自己错过了什么。
如今是两京制,南京那边虽然六部仍在,只不过所有官员都在混吃等死而已。
严嵩在那里呆了许久,现在还完全没有出头的迹象啊。
何况这货就算被提拔到京城,自己也会毫不犹豫的否了。
虞璁想了一想,又觉得还有点不爽。
还有……这徐大人有时候认准了什么,完全会把自己拿捏住。
他看起来莽直,其实从来都如鹤奴一般,在迎合着自己最深处的性子走。
哪怕无法无天的半夜闯过来,也是知道自己如今最求才心切,同时在日夜操心着经部的大小事情,怎么可能愿意错过严世藩带来的出色主意。
也正是徐阶和鹤奴这样的人,明里暗里帮了自己的不少忙。
徐阶见皇上神色稍霁,又忍不住推销道:“这个严世藩”
“好了,你明天下午把他带过来,朕亲自见他。”虞璁打断道:“这碗吃完都回去睡觉去。”
鹤奴夹了个猪油饼,咔嚓咔嚓的咬起脆壳儿来。
“那,那位排理科榜首的女子,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59
也一同召过来?”徐阶试探道:“臣回头顺路给杨大人带个话去?”
“理科榜首?”虞璁愣了下,皱眉道:“理科的已经出来了?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哦是这样的,理科前天成绩就出来了”徐阶反应了过来,忙不迭帮杨首辅开脱道:“这理科卷子改起来容易,但是杨大人心细,还要再核分两遍当然成绩低于七十的,已经作废卷处理了。”
“所以你说的那个女状元是谁?”虞璁连饼都没心情啃了:“理科第一?!考了多少分?”
他还真挖了个宝出来啊。
“回陛下,一百五十分整,一题不错。”徐阶解释道:“听杨大人说,理科过一百分的只有六个,其中这第一名戚灵,竟然是王阳明王尚书家里的一个婢子。”
“竟有如此奇事!”虞璁拍掌笑道:“都回去睡觉!朕明日睡饱了再来见他们!都给朕带过来!”
“那其他名次靠前的……”
“交由你们考量!”皇上这时候吃饱睡足,困意又上来了,索性摆手道:“赶紧去吧。”
鹤奴相当自觉的叼着半块猪油饼点头作揖,暗里也在帮着皇上赶人。
徐阶恋恋不舍的把一肚子话咽下去,也行礼之后,趁着夜色和兴致归去。
皇上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也不急着去做些什么,而是坐在床上发了好一会儿呆。
倒不是在纠结严世藩之类的事情,毕竟有些史料记不清楚,还得等见了面再说。
但是,他从穿越以来到现在,一直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
怎么这些年,大明国就这么穷呢。
之前原主放弃回河套一带,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困于兵饷之类的问题。
在现在这个时候,真正的大贪官也就张璁桂萼二人,要不是活儿还没干完,早就抄家剥个干净了。
要说贪,旧书里的徐阶跟严嵩没好到哪儿去。
徐阶家里二十四万亩良田,比严嵩多了不知道多少,可是他噱头博够,后世没人不称赞他。
也只是谁吃相好看了些而已。
陆炳执勤回来,见皇上不在正宫里,便顺着路找到了寝宫。
那凤眼长眸的男人正窝在被褥肩,神情略有些茫然。
他扭头看到了自己,伸长手道:“要抱”
陆炳无奈一笑,放下了佩刀,小心的坐了过去,生怕身上的寒气让他不舒服。
虞璁把头埋在他的脖颈间蹭了蹭,又抬头接了个吻,这才满足的继续道:“陆大人,你说怎么我爷爷的爷爷那几辈都这么有钱,现在宫里穷的叮当响呢。”
要不是经济条件太差,他现在肯定直接把印刷机造个几百台,再开设诸多学院了。
陆炳家里世代为官,自己耳濡目染又读史极深,他沉默了许久,忽然开口道:“也许是因为海禁。”
虞璁愣了一刻,怔怔的松开了他,猛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急切道:“你继续说?!”
“我爷爷和祖上,之前都见过永乐年间海外带回来的珍品,”陆炳解释道:“听我爷爷说,那时候郑大人还带回来五十两重的一整块黄金,还有数不胜数的珍奇玩意儿。”
对啊!
这个时候如果说打海战,谁怼的赢中国啊!
如果说陆地战因为马匹种类和骑兵训练质量的差距,还需要战术的弥补,海战在附近一带看来完全是为所欲为之为所欲为!
且不说日本那边还在纷争,光是南下印度尼西亚、泰国那一带,哪儿不是文明未被开化发展的地方?
他在这一刻终于被唤醒了尘封的记忆,想起来当年郑和率领军舰商船乘风破浪,哪怕人家不愿意开港通商,都可以暴力强拆的碾压过去。
那个时代的永乐朝风调雨顺,个个都富得流油!
皇上一想到这儿马上就神了,却又下意识的接了一句:“所以,为什么后来禁了呢?”
他要弄明白前后因果,才能更好的搞清楚根本问题在哪里。
如果说重农抑商,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税,那非常情理可原。
中国现在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从前大量的私田被吞并强抢,如果还发展商业的话,会造成大面积的饥荒,然后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可是海港通商为什么会被禁?
他清晰地记得,在未来一二十年后,日本就会因为这个问题骚扰福建沿海一带,然后胡宗宪和徐渭会挺身而出,破局解难。
可是明明是可以通商的啊!
“我爷爷那时候跟我讲,当时宫里的文臣们执意要海禁,理由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陆炳沉吟片刻,又开口道:“可臣不这么认为。”
虞璁这一刻恨不得把他揉到怀里,阿彷真是经济适用型啊,人帅身材好还有脑子,放在现代也恐怕是个炙手可热的好男人吧。
“怎么说?”
陆炳想了半天,没有吭声。
他之所以能够理解这其中原委,就是因为自己进宫之后,见过也经手过太多血腥的案子。
在所谓的礼议和规矩下,隐藏的是权力的争夺。
在权力的掩饰下,最为根本的,其实是利益。
正所谓天下熙熙,往来皆利。皇上如今改革阻力颇小的原因也在于,他加强了权威的统治,同时又兼顾了绝大多数臣子的利益。
包括在开会的时候,他都着重强调过未来涨薪的制度发展,想必衙门内外都传遍了。
知声堂和公交车的发展,也给老百姓、官员们的家眷们一众好处,谁会对甜头说不呢?
“臣以为,是因为文官。”
皇上愣了下,这个答案超出了他的预期,也完全无法与之联想。
“陛下也知道,近年来士子才子多出江南东南,不外乎是因为那里风调雨顺,富裕而不愁生计,才有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读书科举,并且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书香门第。”平湖陆家本身也发源于此,陆炳再熟悉不过那儿的环境了。
“也正因如此,当太监们携财归来的时候,他们一瓢羹都分不到,才会恼羞成怒。”陆炳并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设想,所以说的格外慢:“这只是臣的揣测,但确实一众东南士子发觉宦官羽翼日丰,定然会觉得被威胁。”
虞璁听他讲完,也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时永乐的船队开过去时,皇帝的目的在于宣扬国威、寻觅珍宝。郑和的目的在于朝拜麦加,一睹圣地。
但是这些商贸交易的财宝,几乎都落入了国库和宦官势力的手里,文官们无缘出海,但眼瞅着东南一带因此商贸振兴,哪里不会眼红的慌?
说到底,是当年朱棣心大,没往这方面想。
要不是一众文官极力诋毁,这商贸也不会停啊。
后来的皇帝们劣品率太高,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60
真正属意治国的根本没有几个,还一个个被太监们糊弄的跟傻子似的,一想都让人头疼。
“朕知道了。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先这样朕下午去见那两个神童,你去带着农部的人熟悉试验田和基地那片地方就起名为泽天府,”虞璁揉了揉脑袋道:“你让鹤奴去找六部主事开会,左右都御史还有那些高官们统统叫上。”
“今晚酉时三刻,老地方开会!全部都得来,腿断了都用轿子抬进来!”
1...171819202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