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律
而大地主、官宦的生活,是让农民们为自己耕种生产,自己只需要坐享其成,去游山玩水就好。
那些蒙古人一开始充满了抗拒和警惕,甚至不肯进入虞鹤布置下的美宅良院,可是日子越久,内心越动摇。
这才是……真正享乐的生活啊。
老人和孩子,是第一批动摇的。
虞鹤出手大方,也不担心他们会随时离开,直接派暗卫盯着他们,让这十个人去早已准备好的田舍里待上那么两三个月。
在这期间,早就训练好的下人会尽心尽责的去安抚和暗示他们,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这样养尊处优的待遇,从来都只有人上人可以拥有。
其他人想要得到这些,根本那就是做梦!
是选择餐风露宿的漂泊,还是锦衣玉食的定居?
在这种种族不同的情况下,想要靠所谓的爱国,或者任何意义的集体荣誉感来考虑问题,是根本不现实的。
赤/裸裸的利益诱惑,有时候比什么都管用。
也正因如此,这十个人从接受事实,依赖新生活,到肯谈条件,接受密探的训练,只花了八个月的时间。
虞璁听到这,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虞鹤的小脑袋瓜:“挺行啊你?”
虞鹤咧嘴一笑,还是站直了问道:“所以,请问臣可以放虎归山了吗?”
放虎归山,为的是能把整座山,都彻底掏空。
根据河套那边传来的消息,蒙古人虽然非常愤怒大明皇帝就这么不辞而别的行为,但是明显陷入了新一轮的斗争和内讧中。
俺答一死,既定的位置就又空了出来。
原来达延汗青睐的继承人早就死在了右翼之战里,现在想要争出来谁是大汗,还坐稳这个位置,几乎是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虞璁眸子微眯,点头道:“是要把他们放进去了。”
“兽苑那边已经驯了相当聪明的猎鹰,可以用来传递消息。”虞鹤补充道:“哪怕这十人放归草原,也能及时的与我们同信。”
“那他们都有各自的新身份了?”
“正是如此。”虞鹤笑道说:“我给他们许诺了种种好处,但凡做了一样,就实打实的给出来,别说良田了,弄几千匹牛羊给他们放牧着玩儿都无所谓。”
“倒是相当敢花朕的钱啊,”虞璁用指节敲了敲他的脑袋瓜:“怎么感觉你学了?”
“嘿,可不敢这么说。”虞鹤也没有躲他,笑眯眯道:“陛下一高兴,臣心里就舒坦了。”
第69章
其实没有规划意识,确实是古代人的通病。
现代人真正突出的地方,不一定是编程、工程、医学等等方面的先进。
而是规划、整理和创新意识。
当然这和古代的实际生产力是脱不开关系的毕竟修个书都得兴师动众,现在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都能编出一本教材出来。
无论是唐宋元明清,对实用技术的整理一直是被动的,而且民间多于宫廷,不过就算宫廷有短期高频的梳理更新,也不一定推送的到全国。
再比如说,对大型工程的规划和成本控制。
虞璁在这方面,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因此,才执意建立最低薪资线,并且要求工匠们也能十天一休沐。
所谓的成本,不是把那些百姓当牲畜一样疯狂压价,恨不得让他们跟奴隶一样日夜不休的劳作。
隐形成本之高昂,可以参考隋炀帝修运河。
不是运河不能修,而是隋炀帝让他自己成为利益最大化的主体,而让百姓们去承担所有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直接把整个国家都玩完了。
之所以自己接手了朱厚的中兴改革,不断调整制度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85
和官僚机构的同时,还兴建所谓的知声堂、皇家医科大学、皇家会议厅,就是因为他需要带动人均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温爷爷当年在北川中学写过四个字,叫‘多难兴邦’。
这句话出自《左传》,但其实有经济意义的。
皇帝换了便装,带着随从们去巡视已经完成一半的大学,在被规划好路径的庭院里缓缓散步。
陆炳暂时离开了军营,陪伴着他安静的往前走。
“从前,我问杨首辅,什么是还富于民。”
虞璁看着远处正坐在一起擦汗休憩的工匠,不知不觉地扬起了笑容:“直接把国库里的那么多银子散出去,一点意义都没有。”
人们只会把它匆匆花掉,然后陷入新的等待和无助中。
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些资金拿去扩大就业,从京城这个心脏开始,进一步的辐射各地。
等京城的秩序稳定,战事进入更加有利的状态之后,大型的国家工程也应该展开了。
皇上低头采了一株小白花,旁边陪着的赵尚书想了半天,还是开口道:“陛下,微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虞璁低头看着那朵小白花,眼皮都没抬:“缺钱啦?”
赵璜一懵,心想皇上是越发厉害了,只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却忘记自己站在了他的身后,人家压根看不到。
虞璁想了想道:“今天过来散步,也是想问问你这件事。”
他清晰地记得,明朝的铸造工艺,在当时其实是领先于世界的。
而且还是在无人关心,野草般随意成长的情况下。
赵璜又想了想,开口道:“那个,微臣和部下从显微镜中,观测出了许多的东西,已经都交给太医院继续研究了。”
“现在还是主力于火炮和战车的开发中。”
嗯,确实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在全面更新和发展,商业自然会被带动,毕竟人均入和温饱情况都已经有明显提升了。
自己的小本本上也记着,要充分利用煤炭,并且提升铸造的工艺。
在中国古代,真正优秀的刀剑,都是铸造出来,而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国敲锅那样一下下敲出来的。
铸造工艺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加轻便、威力强大的火炮,也可以改善刀剑质量如果后期工艺成熟的话,甚至可以把蒸汽机的原型零件都做出来。
可是重点就在于,铸造不仅仅是有好的图纸,或者来几个牛逼的工匠,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赵尚书,你们工部现在,不要急着去做新的东西。”
皇帝把那朵花递给了一旁的陆炳,深呼吸道:“朕需要你们……总结和研究一些东西。”
虞鹤站在他的身侧,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准备帮忙记录。
赵璜略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书记员虞鹤,嗯了一声,久违的再次洗耳恭听。
从材料、温度、工序到燃料混杂比例,铸造这件事情,就和化学一样有无数的组合成果,正因如此,得到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决定性因素,才能得的到这个结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人们众说纷纭。
有的鼓吹明代科技如何天秀地秀陈独秀,有的则抬出日本和欧洲的种种成果,并且拿现代的情况来‘打脸’。
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实际情况。
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中国人就要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虽然确实跟云南还有苗疆那边有争乱,但更多的是去应对游牧民族的骑兵。
在这种情况下,用日本人的那种长刀、□□,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日本钢炼制的□□,更多的是平原上两股部队的对拼明朝时期日本人有多少,少到几千人互怼都是超大型战役了,根本不能跟中国几万人对垒厮杀的惨烈程度相比。
而在这个时代,虞璁自己还专门去军械库和兵工厂视察了几圈,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刀剑骨朵,核心要义不在于杀伤敌人,而是掠马和穿甲。
所谓骨朵,类似于拉长了手柄的流星锤,但更多的在于一个杠杆上的猛击和控制。
俞大猷所提议和改进的龙刀、大槊,都是为了尽快的把骑兵从马上给刮下来,谁能占据主场,不在地上乱滚,谁就赢了。
之所以前头在草原上屡战屡胜,就在于战略视角的提升,提前的演练和危机情况的准备,包括信号的传递等等,都远远高于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东西不适合中国式的战争,但是在锤炼上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当年大学毕业旅行的时候,虞璁跟他姐专门去了一次日本,在姐姐到处逛药妆店和手办店的时候,他去专门看了一圈和□□有关的场馆。
日本刀用钢的出产率和产粮都非常低,而且技法原始、消耗庞大。
正因如此,□□长期是贵族才佩拥有的东西。
中国在西汉之后,主要采用的是炒钢法来获得钢铁的原材料。
但是日本本身没有理想的高温燃料比如煤炭,他们只能用更加廉价的木炭,让炉火不能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的熔点。
在这种低温下,根本没办法让铁矿石完全融化,所以这种低温冶炼只能造出来不规则的孔状海绵铁,但是这个材料在再次淬炼之后,却会展现更为惊人的,杂质极少的好钢。
虞璁不是什么过目不忘的神人,手头也没有百度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比例和工序。
但是他能够做到的,就是鼓励工部加大投入对这个东西的研究。
赵璜听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虞鹤则是运笔如飞,写的相当熟练。
赵璜咽了口口水,纳闷道:“陛下的意思是,不急着要成果?”
这还真是闻所未闻了。
“对,你们的重点,不要是每年又给朕造出多少多少厉害的东西出来。”虞璁抬手拍了拍他的胸膛,加重语气道:“把心沉下来,去搞清楚,到底是木炭,还是过程,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钢。”
真正的好钢,比生铁要轻,但是稳定性要更强。
钢好,炮才会更加容易携带,而且喷出去的时候,路径可以准确而爆发性强。
他敛财奴一般连着几年把钱回来,只是为了能从今日开始,一点点的再把这些钱用正确的方式,给散出去。
“赵庭实,你听好了,这只是朕要你五年内,专心做的两件事之一。”
“第二件事,是开始全国的探脉工作。”
一说到探脉,就有几分鬼吹灯的意思。
就连赵尚书的脸上,都露出微妙的神情。
“不是那个探帝陵位置的脉,”虞璁马上反应过来他想歪了,瞪了他一眼道:“是矿!脉!”
崇祯十二年,大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86
明国快亡之前,来自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毕方济曾经跟崇祯皇帝上奏过四大策。
这四大策,在他的眼中,就是富国强兵的神策。
改历法辨矿脉通西商购西铳。
历法这种东西,虞璁对农历不觉得失望,这是用来针对百姓农耕的天然指导书,而且传播范围极广,是个好东西。
改成西历还不是为了方便那帮毛子传教,毕竟礼拜二字可不是假的。
西商可开,西铳不必买,中国制造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何况有他在,这个国家已经开始从沉睡中醒来了。
那么剩下一点,就是辨矿脉了。
也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这一点,小皇帝有一种迷之自信。
因为玄学这种东西,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啊。
第70章
玄学这个东西,又听着缥缈虚无,又好像确实有那么点意义。
虞璁小时候高烧不退,家里人带去医院看也没有用,结果外婆在厨房放了一碗水,把筷子放在水中,四家祖宗一个一个的问过去,在念叨到某一个姓氏的时候,这筷子就突然立住了。
老太太就专门拿了一沓黄纸,在孙子的身上从头到脚扫过去,再把那黄纸烧给那家祖宗,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这种牛鬼蛇神的事情,虽然现在广电也不怎么让播,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也正应如此,虞璁才一直有动这方面的念头。
一方面,自己宫里西苑养的那几个道士,确实是吃干饭的,存在的意义就是政治宣传辅助。
另一方面,这唐代和明朝,确实在历史上出过两件大事。
第一,是李淳风的推背图。
第二,就是刘伯温的烧饼歌。
这两篇作品都被后世不断魔改,但一直流传于世。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想要了解大唐国运,让天师李淳风与袁天罡推演测算。
这推背图有画有诗,现世博物馆里也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复刻和评说。
那时候李淳风跟磕了药一样从唐代推到了接近公元2050年,袁天罡听到后面直接推了下他的背,大有告诫之意,这才有推背图一说。
这篇预言里不仅写了武则天篡唐、安史之乱、李闯造反,对后世的种种乱象也有明确的推演。
但是坏就坏在,这本书被魔改过太多次了。
宋元明清多少代的皇帝,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对这本奇书进行了诸多干预,哪怕是台湾中央图书馆,又或者芝加哥大学所藏的明抄本,都只是衍生品而已。
推背图生于唐代,现在虞璁想要看原本,也未必能如愿。
可是烧饼歌就不一样了。
烧饼歌可是他太/祖爷爷那一辈的,暂时还没改多少呢吧。
老朱同志有天在内殿里咬了口烧饼,结果刘伯温过来觐见。
皇上就用碗倒扣着这烧饼,叫刘基进来。
“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就掐指轮算,对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皇上一看哟呵挺准的啊,就挥手示意他再讲讲未来的事情。
于是神算刘基就作了三首长谣,同样是预言之诗。
这诗里最令虞璁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句‘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老朱立宫碑严禁宦官干政,不知道是否就因为这一句谶语。
但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
魏忠贤祸国殃民的程度,简直是首屈一指。
后头还有一句‘十八孩儿难上难’,是直接把朱家能绵延多少代,都数的清清楚楚了。
当然如今虞璁被蝴蝶进来,给大明王朝续命,这烧饼歌原本就算在宫中能找到,肯定也和现世版本很多地方不一样。
烧饼歌也好,推背图也好,不能说完全的能够印证很多事情,但足以说明,玄学这种东西,是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
虞璁小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不喜欢整预言这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想把这种能力证实以后投入应用。
既然你们能掐会算的这么多,有几个人能真正的预算天气,勘破格局,甚至帮朕找到矿产水源深浅?
这种时候,就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双盲实验。
都觉得这个调味料能让汤更加好喝,都觉得这个茶味道一绝,与其他平庸货色都不一样,这种不能量化评测的东西,索性直接用更直接的法子看出来好了。
所谓双盲,就是实验者不知道被试者的情况,被试者也不被透露任何细节,在这种情况下的实验可以躲避很多主观因素,从而真正的测试出需要的结果。
于是皇帝深思熟虑之后,发出了一道明玄令,以高官厚禄为礼,求玄妙之士助大明社稷日益昌盛。
这道明玄令里明确的给出了诸多能力要求,以及评测标准,清晰地连普通人都能看的明明白白。
虞璁他要的,就是应用型的玄学人才。
你是黄皮子上身也好,还是梅花易数玩的贼溜也好,能实打实的证明你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足够优厚的待遇。
这样一想,就有点像俄罗斯的特色节目《通灵之战》了。
通灵之战拍了十八季,国民度之高超过中国的超级女生,大概内容就是各路神棍聚集然后竞技,每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尽心思了。
后头美国和澳大利亚似乎也推出了类似的节目,还有少数华裔有参与其中。
当然中国在建国以后不能成,不然节目可以拍的更好看……
目前的情况是,河套一带驻军在修建基地和利用草原地势演练各种战术;
王阳明和杨一清接手了经济特区的规划,开始领导整体的发展构想,并且每天和那两个女真首领开会确认各种事宜。
工部礼部都有一堆事忙,皇上反而闲下来了。
这闲下来不要紧,玄明令发出去没五天,虞鹤就急急忙忙来找他了。
“啥?”虞璁眨了眨眼:“山东人?”
“口音有点重,我听不太懂他在说什么。”虞鹤解释道:“但是大致意思,应该是想响应陛下您的玄明令吧。”
从山东来北京,可得要点时间啊。
虞璁一摸脑袋,心想不会真的来了个大神,能帮他算清楚这些东西吧。
人家能掐会算,搞不好早就知道自己会来这一出,早早的就从山东过来了?
“叫什么啊?”
“蓝道行。”虞鹤眨眨眼道:“这姓氏还挺少见的。”
皇上又差点一口茶喷过去。
蓝什么行?
你看着我的眼睛再来一次?
这严嵩在南京礼部老老实实地当着官,蓝道行倒是过来凑热闹了?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87
1566》里,蓝道行被称作蓝神仙,他参与了修仙狂魔嘉靖帝的后期炼丹问道工作,并且靠胡诌成功的把严嵩给赶了出去。
当然,嘉靖赶走严嵩只是拿这个当契机,根本上还是因为严嵩割裂利益,不再当一条忠诚的狗。
但是一看这情况,蓝大神可不像是个普通混饭的道士啊……
虞璁想了想,又问道:“最近有多少道士递过帖子?”
“目前其他地区的明玄令还在路上呢,京城里也有十几位想试试。”虞鹤又想了想道:“那都聚一块比试一下?”
嗯……感觉挺不错的。
虞璁一扬手,爽快道:“拿纸笔来。”
他还就真的想看看,这些人的神通。
朱厚沉迷方士道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真的亲眼见过有的方士求雨成功。
大旱许久之后突然的一场雨,完全能让这个小皇帝目瞪口呆。
而且历史中的朱厚连着十年没有孩子,吃了陶仲文进献的丹丸以后一年里连生了好几个虽然最后成活率为零,但起码证明他是能让宫妃们怀孕的。
皇帝这头拖着下巴利索的写了三行试题,另一头的黄公公又有些忐忑的站了出来。
“什么事啊黄公公?”
黄公公一瞥见皇上好像心情不错,忙行了个礼道:“西苑那边……也递帖子来了。”
“啥?”
虞璁愣了下,皱眉道:“邵元节陶仲文那几个?”
“是的,陛下。”
那几个老家伙不是都乖巧认怂了吗?怎么今天也想来掺和一脚,跟着比划比划?
虞璁想了半天,还是点头道:“行,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还就真想看看,这波人能有什么神通。
这第一步,是登记考生情况,颁发准考证。
出于皇帝的恶趣味,还特意要求注明流派。
截止到十一月十五日,二十三张准考证记载完毕,流派也写的清清楚楚。
这些人大概是估计到有同行在,也不敢在皇上面前装神弄鬼,一个个都往实里写。
有的说自己是童子命,有的说自己是狐狸附身,但更多的是六爻八卦之术,也算正统。
第二步,就是分批次,让这些人参与寻物之试。
寻找什么东西,那自然是由皇帝写好了放在盒子里,自己抱怀里揣着谁都不许碰。
在场监督的小太监们只用维持好考场纪律,顺便盯着有没有人顺走皇室用品。
五人一组进去挑东西,挑好了自己拿出去,里头从丝绸布料锦缎,到棋子金杯玉佩,什么都有。
有个一脸懵逼的道士进去神神叨叨的赚了两圈,然后强行要抱一张桌子出去。
小太监们压根不知道皇上写的啥,也不敢拦着,还真让他把那金丝楠木矮桌给抬出去了。
这第一轮比试走下来,基本上每个人手里都揣着东西,而他们的脸上神情,也从胜券在握变化出了更多的表情。
皇上上来就玩这么一出,也真是够狠的啊。
虞璁抱着木匣子施施然走了出来,站在他们面前,瞥了眼手中空空无物的那个山羊胡子道人,忽然噗嗤一笑。
他打开了匣子,里头也同样空无一物。
第71章
王杲和速黑忒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们本来以为,只要答应和皇帝的交易,然后在大方向上略有些讨论,想着法子多敲几笔,就足够了。
可是等王尚书和杨首辅姗姗来迟的时候,事实告诉他们一切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王杨不是单独的两个人,而是两个团队。
一个团队进行制度设计,一个团队进行区块设计。
而且这两个团队是由工部、内阁、国子监等多部门的优秀人才组成的,从初稿到建设性意见都颇多,每一项都细致到了极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