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律
真正需要做的,是转化中蒙的管辖权和管理权。
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一下几十年以后的‘隆庆和议’了。
再1571年,明朝当时被蒙古人打的叫苦不堪,直接在当时和首领俺答汗开会和谈。
这个俺答汗被封为的顺义王,同时漠南的蒙古右翼对明朝俯首称臣,让中蒙开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左右蒙古势力对立,但加强双方的互市贸易,直接造成了在明后期蒙古的相对安定。
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给大明国续命,因为女真人里出了个努/尔哈赤,后面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别的不说,封王这个事,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虞璁他真正想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在草原之海里到处乱窜的海豚们,能跟海龟一样老老实实的呆在各自的片区里,把身份从奴隶主转变成封建地主。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这么干,就一定要调/教一下这些个游牧民族。
都不许游。
第84章
游牧民族主要的问题,就在草。
鲜嫩的野草是上好的饲料,可以没腰高甚至带着奇异的清香。
游牧民族一般都是自带个蜗牛般的帐篷,然后顺着河流和草野到处游荡,带着一群羊和马儿啃完一块再啃一块。
但是这么做,看起来成本低而且也不劲,毕竟大部分牧民都有牛马可以代为搬运。
可是如果长期到处迁移的话,首要问题就是建筑强度低。
蒙古包再厉害,那也只是个帐篷,可是蒙古草原上相当厉害的白灾和风灾,那可都是不饶人的。
古代没有什么取暖器也没有暖水壶,因为恶劣自然天气死亡的人到处都是。
如果定居一处,还可以巩固人口,促进更多的生产发展。
这个时候,皇帝一拍脑瓜,就想出个绝妙的点子来。
人工饲料。
要知道,这浩瀚的草原犹如庄稼地,每逢春夏那可到处都是肥嫩的好草。
如果这些庄稼能被集中割,然后再集中处理成可以长期保存的饲料呢?
虞璁从前去老家农村过春节的时候,还真碰见过这种东西。
饲料比化肥更好处理,哪怕是如今,也基本上是靠生物处理技术。
青贮加工也好,黄贮也好,都在于利用微生物和厌氧环境,来进行一个天然的营养保留。
当初虞璁那七舅老爷外姑婆把玉米杆子集好了之后,集中一寸寸的铡碎这些玉米秸秆,然后把它们装在黄缸地窖塑料袋里,让这些被铡碎的秸秆能够自然发酵。
秸秆会因为密封的厌氧环境,以及乳酸菌的天然发酵,让大部分的微生物停止繁殖。
而这些饲料在加工之后,会带有天然的果香味,闻起来好像还挺好吃……
当然那个土法子是针对玉米杆子的,现在这个水草含水量过多,肯定还要挤掉一部分的水,压缩体积集中装载以后,再召集人群处理。
在等待这群蒙古人来回追捕以及互相通知的过程里,明军趁着带小豹子遛弯的功夫,真派了一撮人去割了几大麻袋的青草来,好好的研究下陛下说的那玩意儿该怎么做。
这些水草被分作四组,交给各军想着法子再处理一道,没想到真有人能让这玩意放了十天还不坏,一群羊羔吃的贼香。
所以这一次的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跟科研报告展示会一样。
虞璁听完巴尔斯博罗特的汇报之后,简单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的立场,同时宣布了图鲁博罗特死罪,命人明日午时问斩。
图鲁依旧被捆的跟粽子一样,一脸灰白的看着这帮蒙古亲戚没一个肯救他的,心里比死了还难受。
皇帝这次穿了锦绣辉煌的龙袍,坐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侍卫皆戒律森严。
所有人都以为图鲁会是今天会议的重点,没想到这货的事十分钟不到就解决完了。
这乌泱泱的叫一大群人过来,难道不是为了批判□□他有多离经叛道吗?
伴随着惊堂木的一声脆响,虞璁缓缓的站了起来。
“今天与诸位会见,一是要定济农之制,二是要问诸位草原之治。”
这话一出,伴随着翻译的大声复述,许多人的脸直接就黑了。
你一个外族皇帝,竟然想干涉我们蒙古人的内务?
轮得到你来谈?
之所以有这样自相矛盾的情况,那是因为中国的朝贡制度,也是自相矛盾的。
说是朝贡,就是万国来朝,什么交趾暹罗高丽统统来使,但是这件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他们这些小国确实都带着礼物来了,可盼的就是明朝以及从前诸朝的丰厚赏赐。
说白了就是中国一直打肿脸充胖子,用这种看似乐善好施的姿态在散财。
表面上当然宗主和藩属清清楚楚,可是人家服软完全是顺水推舟,吃人嘴短。
瓦剌和鞑靼的首领都对中国俯首称臣,那是因为他们生产力低下,盼着能得到大量的赏赐,把自己那些病弱的马当成贡品献上去,换回来许许多多真金白银,也算是相当划算的买卖了。
所以这些蒙古人对中国皇帝的敬畏,有真有假,此刻就是不服。
他们只是借用明朝皇帝的认同,来推进立汗之事,但并不是真的乐意让明朝皇帝来管。
此刻非议和细碎的嘀咕声越来越明显,虞璁倒也不慌不忙,直接让唐顺之推了小黑板过来,拾起了一根粉笔。
他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忽然开口道:“你们蒙古人的总兵力,加起来,不超过八万了,对吧。”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挑衅和示威!
此话一出,几个脾气大的首领直接拍着桌子站了起来,旁边的侍卫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04
纷纷亮刀,刺啦一声又逼着他们都重重坐下去。
虞璁这一整年里,都在算他们还剩多少人。
整个蒙古族的人口大概有两百万到三百万人,而这其中刨去老弱病残和妇孺,真正受过系统训练的将士加起来不超过二十五万人。
但这二十五万人,有两大部分是跟随这图鲁博罗特和阿尔博罗特去逃难了的。
还有接近七万人,是在之前从河套打到草原这许多次战役里,被各路明军绞杀干净的。
所以现在蒙古族这九族的兵力,合起来是不超过十万的。
虞璁站的极稳,旁边的陆炳却绷直了身体,手握紧了长刀,随时准备护卫着他杀出一条血路来。
这个时候,气氛突然诡异的安静了下来。
“那么,诸位可知,大明朝如今可以派多少人出来么?”
虞璁挑眉一笑,声音清冷而淡定:“五十万以上。”
做人做事,忌讳把底牌给亮干净。
可是虞璁现在只是扔了一个□□,手中还有四个二和王炸。
他不用展示自己的军力,也不用展示自己过人的装备。
京城看似边防平庸,可是附近诸城乃至诸省,都有相当稳固而强大的边防和军备系统。
这是自己当时诛杀藩王,重新洗牌之后一个个仔细布置安排过去的。
从京城派兵去蒙古,太远了,还不如直接把兵优先往那个方向分配。
哪怕这一刻要出兵打蒙古,只要他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的强军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前来支援。
若是从前几代,让蒙古兵以一敌百,那是相当简单的。
那个时候的明军如同肉鸡一般,基本上是几十个人都可以随便被一个人抹脖子的。
可是现在的明军,既凶,且狠。
蒙古人之所以肯过来和他们谈,就是因为被打的屁都不敢放了。
图鲁和阿尔博罗特之前被打的落花流水,现在两族还被划入奸逆之列,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而阿尔苏被天火轰击的事情,也早就传的人人皆知。
在这一刻,五十万是实打实的。
他们信。
明军的恐怖之处,也是实打实的。
他们身上的专业性,分工能力,统筹和紧急预案,还有全然提升的火器装备,都是这些古代人不能理解的。
虞璁用他的现代思维和智慧,直接成功的把明军的能力从n级提到了sr级,更不用提那鬼魅般可怖的ssr级执罡军。
如果全国的军力都可以被强化和提升到这六万人的程度,那打下东南亚都相当轻松。
政府肯出钱,制度够合理,国家支持够强大,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等着坐渔翁之利的巴尔斯终于坐不住了。
“你到底想要什么?”
虞璁双手缓缓按在桌子的边缘上,两眼锐利的盯着那个济农,一字一句道:“朕,要整个蒙古的效忠和投诚。”
这话一出,忽然整个会议室都亮了起来。
其他人原本惊异这皇帝的话语,可也顺着本能向光源处看了过去。
挂毯被兵士们在同一时间撤下,露出了那透亮而质地坚硬的玻璃窗。
整个会议室瞬间如花房一般,暴露在充足的光源之中。
而在炽亮的光照下,蒙古贵族们清晰的能够看到,附近里三层外三层,都已经围满了盔甲银亮的执罡军!
陆炳立在虞璁的身侧,眼神同样冷峻而危险。
他就是那护主的豹子,谁胆敢上前一步,都会尸骨无存。
“这些天,你们也看见了。”虞璁接过侍女递来的葡萄,笑眯眯的吃了一个,语气轻松地宛如在讨论天气。
“葡萄,美酒,金玉,还有利剑,”
“明朝拥有的,绝不仅仅只有这些。”
“如果你们肯宣誓效忠,封王封臣,自然都好说。”
他语气一顿,愣是压制着这帮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蒙古人,一个人在寂静之中朗声道:“这偌大的草原,都只有牛马羊羔相伴,可以说是落后到了一定的地步。”
见过玻璃窗吗?烧的出青花瓷吗?
“宣誓效忠,朕会教你们如何抵御风白黄黑四灾。”
“而你们,也不必再漂泊流浪,各自坐享其成就是。”
他的语气,可完全不是在商量。
在这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敢怒不敢言,他们身后的侍卫已经亮起了长刀,随时都可以制约住他们的咽喉。
当初开会的时候,明朝看起来就小小的一个军营,他们顺着白草河驻扎了连绵数里的营帐,根本没把这小皇帝放在心上。
可是这一刻再后悔,都已经迟了。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谈的话……”
那个看似温文儒雅的年轻人,终于露出了强盗般的笑容。
“那就统统杀掉好了。”
第85章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好像真的很难办了。
他们虽然人多,虽然有佩刀,可是此时此刻遇到这种情况,也都有点懵。
虞璁当然明白这些人只是暂时被吓着了,可他要的就是这个时间。
“都坐稳了,朕来告诉你们,朕要什么。”
这蒙古草原,说白了也就是现世中国的内蒙古和外蒙古,都不如东南亚的地方好。
为什么呢,蒙古草原只能产马产牛羊,山少水多路都没修。
可是如果占领东南亚,那不仅有大量的良田和人口,连港口都能沿着开一路。
所以说,把蒙古整个拿下,更多的是为了国防安全做考虑。
虞璁在想到这一层的时候,还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几十年以后,俄罗斯会采取扩张侵略政策,从东欧一路西进,大概率会再打过来。
所以自己的接班人,也要有足够清醒和强大的战略意识才可以。
现在做的这些,恐怕都是在为未来的某一战做准备。
黑板上被贴了一张巨幅地图,边界线画的清清楚楚。
“蒙古的人口,资源开发程度,还有病难灾疫的数据,都由徐侍郎来汇报一遍。”
徐阶听旨向前,看了眼一群如同炸毛的猫般眼神各异的首领,坦坦荡荡的开始念稿子。
他是没接触过这么凶狠的眼神,所以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提前备了稿子,全程低头念就是了,别的都不用管。
徐大人这么一念,场子还就真安静了。
安静的原因在于,他说的都是实话。
这就好像是两个邻居突然开始争谁更厉害,突然一个人把对方家里有几个碗地砖什么颜色筷子还剩几根都说的清清楚楚。
分析能力是虞璁一直有意识培养的东西,这几年来虽然朝廷上下隔三差五要写心得体会,有关科学发展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05
观,改革治国的文章也是写了颇多,但是皇帝真有认认真真的看,还打回去了不少。
但凡只是胡乱吹嘘附和,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上会被给个零分,然后被上级领导一通批评。
虞璁要的,就是所有的官员,开始缓缓的醒过来。
现代的科技难以传授,但是现代的思维方式是很容易影响和传播的。
分析整理规划创新。
而徐阶的这一长篇文章,直接由浅入深的把蒙古的各种问题都说的清清楚楚,从最浅显的自然灾害问题,到最深层次的政治体制问题。
当然这里面夹带了各种私货,明着暗着也有洗脑的意思,那当然都跟皇帝心照不宣的对过稿子。
蒙古草原有诸多灾害,每一样都可以闹死人。
黄灾,就是沙尘暴,也相当于一定程度的风灾。
狂风时速可以掀飞人和帐篷,大量的黄沙席卷甚至可以砸死羊群。
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根本不用谈什么游牧,有余粮能活着都不错了。
白灾,就是大雪弥漫覆盖草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饮水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处处白雪几乎过腰,那根本没办法给羊群马群放牧。
而黑灾,是白灾的反义词。
一整个冬天都无雨无雪,会更加的可怕。
没有雪,就没有水源,低温会把河流都冻住。
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植被会枯黄萎缩,低温还在不断消耗羊羔和牧民的脂肪,几乎就是个慢性等死的过程。
更不用提,几乎几年就会闹一次的狼灾。
所以每次气候变得相当恶劣的时候,匈奴也好鞑靼也好,都会想着法子南下搞事情。
因为再不搞事情就是死。
虞璁心里清楚,这时候哪怕把蒙古人都打退到北西伯利亚了,也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伴随着气候恶化,他们更可能干出狗急跳墙的事情出来。
但是,如果改进这些蒙古人的生产方式呢?
徐阶一口气念完的时候,全场又开始了纷纷的议论声。
这些贵族现在情绪相当复杂。
他们又气,又怕,又有点想认怂。
毕竟感觉打是真打不过,那个水都浇不灭的天火听起来相当可怕,没人想拉着自己的部落再试一次。
虞璁感觉这些人原本就差豁出去跟自己干一架了,现在终于被安抚到一个警惕但没那么暴躁的状态里,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缓缓坐好,示意陆炳把刀回去,平静道:“朕愿意帮你们,谋得更好的生活前提是,你们肯改革体制,成为大明国真正的藩属。”
“唐顺之。”
“臣在。”
“给他们念。”
有关蒙古区域内的规划和调整,是提前一年就开始立项和讨论的事情。
这个是虞璁亲力亲为,隔三差五去乾钧堂开会确立的。
经济特区的事情可以放心的交给王老爷子,可这个不行。
因为蒙古草原的各种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
很多东西,是只有他才有能力想出办法来的。
唐顺之展开卷轴,开始念计划内的项目提议和整体规划,皇上坐那支着脑袋,听得有些轻微走神。
怎么别的穿越者都是白嫖那些古诗小说流行歌,在古代为所欲为混出一片天。
自己要是穿过来当个写手,肯定把《冰与火之歌》再复刻一遍。
如今这白嫖的都是制度体系啊……也真是很诡异了。
唐顺之念得比较慢,但声音也相当清朗。
徐阶在旁边听得面带笑意,不时点头。
这卷轴读完一个又来一个,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庞大了。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废除济农制和大汗的名号,直接封各首领为王。
第二,是划分草原区块,用植树和草方格群的法子来实现区块化。
明朝古代虽然没有明确的省市间的边界线,可是到底是农耕民族起源,城市和田野都有天然的边界划分功能。
可是草原上都是游牧民族,总不能靠泼油漆来解决问题吧。
想要让游牧民族不许游,就要改他们的区块划分体制。
修路是不可能的,这么恐怖的风沙会让任何路径在几个月内消失殆尽。
但是在草野水源丰茂的地方建防风林防□□,在植被稀疏的地方布置草方格沙障,还是相当有实施可能的。
草方格沙障这个主意,当然百分之百是被小叮当虞璁同学想出来的。
草方格这个东西的成因,是为了保护甘肃那一带的交通路线不被沙漠掩埋,机缘巧合之下被人想出来的。
由名字都可以看出来,这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成棋盘般的一个个小格子,然后半掩埋的加固调整。
如果深度和掩埋方式正确,不仅可以有效的抵挡风沙,更能让方格内的植被得到稳妥的保护,甚至可以在这里头种种麦子。
唐顺之念到这一项,开始一个个解释每一个词的意思的时候,蒙古人眼睛都直了。
难怪干不过这帮汉人了啊。
这都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这真的有这么神?
唐顺之抿唇一笑,开始念第三条。
轮牧和饲料制度。
如果有明确的边界,那么区块的划分就会非常轻松。
而如果区块能够被清晰划分,那么轮牧制度就可以轻松的推行。
这轮牧,要把草场分成冷暖或者四季草场,而且还要再细分出许多的小的片区,再合理安排轮牧周期和频率,让每一块草场都可以得到充足的休养,不至于被羊群啃到黄土都露出来的程度。
而饲料的作用和意义,更是相当的大。
整个草原如同春夏获的田野,到处都有茂盛的牧草。
与其带着羊到处走走停停,不如派专人割和处理牧草,将它们变成大量的饲料。
虞璁听到这里的时候,眼眶微微红了一下。
他有些想姐姐了。
虞绛比自己大三岁,天生就对生物和医学感兴趣。
当初他们去农村玩的时候,虞璁蹲在那看老奶奶铡玉米杆子,虞绛就站旁边,有条有理的跟他科普这是个什么机制。
要不是当初被她灌了一耳朵的相关知识,他现在也想不到这些事情。
之所以要让这些植物被铡碎以后,在密封厌氧的环境下发酵,是因为乳酸菌是个相当神奇的东西。
乳酸菌在繁衍中会不断地产生乳酸,而乳酸则会反向的调节乳酸菌的生长,进行一个儿子对爸爸的遏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消耗了一定的营养物质,让植物本身的能量进入相对静止的状态。
正因如此,牧草也好玉米秸秆也好,在脱水到50~70%含水量,并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06
且完成发酵之后,不但口感风味更好,还有天然的保鲜加持。
这种饲料能够被量产的话,简直是草原人民的福音。
当然唐顺之不可能把所有的法子都这时候教他们,他更多侧重的,是明朝会给草原带来的种种好处。
他们专门找戚灵算了一笔,然后把预计的产量增长,人口增长,和防灾能力评估,都写在了这卷轴之中。
念到这一段的时候,草原贵族的脸上都已经开始神情恍惚了。
就有种大专生被拎到清华讲座上听课的感觉。
“但是,”虞璁抿了口茶,淡淡笑道:“这些政策的优惠,和技术的扶助,都是限额的。”
“五年一期,只援助三族。”
第86章
人都是有几分贱性子的。
你一股脑的把好处和甜头都碰到他眼前,人家未必肯把这些当回事。
可是如果把这都藏起来,讳莫如深的不让碰,甚至设置重重的障碍,这时候却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情况了。
虞璁原本不打算让这些蒙古人有三个名额,给一个都多了。
可是想想这儿这么多人,还这么多的事要搞,回头等自己这边的事情忙完了,还肯定得去调理全国的经济和商业,大概率没空再跟他们蒙古人如何墨迹。
这种时候,限额就有奇妙的用处了。
听起来有几分矜持和骄傲,不是随便就能予人的。
虽然实际情况上,这些蒙古人完全跟小学生似的被洗刷了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自己对蒙古草原的认知都产生了怀疑。
小皇帝压根没给他们缓缓的时间,直接乘胜追击的再提这个新要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