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珠重生在六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言之宴
只是村民已经听到他儿子的话了,大多数人明显脸色不好起来。
姚明珠却没有理睬这个小屁孩的话,对着众人道,“咱们村支书被带走了,肯定是犯了事。犯事的人被带走肯定对国家人民做了错事。既然做了错事,还能领到咱们么?”
“不能。不能,强烈要求更换村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58
支书。”
“不仅要换村支书,咱们村宣传委员也得换。大伙可听见她儿子说的话么?儿子都教不好,怎么还能宣传好国家的指导方针。”
“对,对,走,咱们上公社反应去。”
“走,走走,我也去。”
见众人被挑起了情绪,姚明珠慢慢退了下来。
谢志兰抱着儿子,脸色苍白地看着大伙一哄而散地准备朝着镇上去。
田耿生则站起来,拿着喇叭,“慢着。”
大伙儿顿住。
姚明珠眯着眼睛看着田耿生,一颗心被陡然抓紧。
村民也停下来看着田兆明。秦小梅则紧张地抓住田昭丽的手,“你爸要做什么?”村里没有支书了,田耿生做这么多年的村长不就能上么?这人现在想干什么?
村会计谭宗林皱着眉头,不知道田耿生要干什么?
田耿生道,“这样闹哄哄的去干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这是闹事。想进局子的就走?”
村民于是问,“村长,那您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村里的活计,该干嘛就干嘛去。各个队长看好自己那队的人。村支书的事情,我跟会计,以及卫华,还有秦华一起先去镇里了解了解。”
众人闻言,这才点了点头。
姚明珠则想着,自己还是想的不周全。这么些人一起气冲冲地去镇里,估计真的会被当做闹事的给抓起来。想到这里,姚明珠开始检讨自己来,以后做事得顾计周全才行。
村民有条不紊地开始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姚明珠也准备上工,却在上工的路上被当做临时记工员的田兆明拉到了竹林。
田兆明俯视着姚明珠的头顶,说,“阿珠,你最近为什么躲着我?”
姚明珠扭着自己的脚尖没有说话。
田兆明又道,“阿珠,你若是不愿意就算了。”
姚明珠吃惊地抬头,想问细点。
田兆明接着说,“你是不是想要拉陈国强下来?这事你不要在管了,后面的事情我来帮你。以后这种事情,你可不要出头,知道么?”
姚明珠乖巧地点点头,然后跟上了上工的队伍。
其实后面的事情,姚明珠也没有打算管的。
村民都不是不笨的,也有很多人想当村干部的。只是陈国强一直当着村支书,有加上镇里的关系,每次选举大伙都只能选他。
可如今他犯了错,被姚明珠撕开了个口子,扯他下台的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大。而拉下了陈国强还能连带撤下秦志兰,村里瞄着这个职位的人多的是了。所以,大伙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努力。希望自己能登上那个位置。
不过,姚明珠心里却估计,陈国强要是下台了,村支书不是张卫华就应该是田耿生。这两人,一个是村里老村长,带着大伙儿从灾荒到如今的吃喝不愁。一个呢,则是被国家主席接见了,在镇里乃至县里和市里领导面前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当年张卫华去b城见了主席后,市里明确邀请他到市里工作,但张卫华拒绝了。说他还是喜欢农村,于是回了姚家村。
姚明珠重活了一辈子,却是知道原因的,那就是张卫华上辈子是田昭丽的丈夫。
想想他们现在应该处着对象,只是这两人比较低调,村里人直到二人成亲才知道了。
干活的时间很快,转眼太阳就下了山。
姚明珠回家后,没想到却听到一个让人吃惊的事情。
那就是明日全家都不要上工,家里要来人。
姚明珠一问才知道,奶奶当着全村的人说自己要相亲,于是就真的答应了姑婆介绍的一个男孩子。
姚明珠连忙拒绝。
“阿珠,你看看吧,说不就看对眼了呢?”见姚奶奶为难,孙云芳帮腔道。
“妈,我说了暂时不想相亲的。”
“阿珠,奶奶已经让你妈应下来了,也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了,难道你要奶奶自己打自己的脸么?”姚奶奶悠悠的道。
姚明珠抵挡不了姚奶奶的请求,只好应了下来。
姑婆带来的男孩魏宏伟,长得很阳光和活泼,他对姚明珠似乎很满意的,一直找着话题聊天。
大人们聊了会儿后,姚奶奶就让姚明珠带着魏宏伟到外面转转。
姚明珠无奈,只好带着魏宏伟出门。看谁知那么巧,就遇上了到姚家来的田兆明,手里拿着一双前几日孙云芳给他做的鞋子。
田兆明眯起眼睛打量着魏宏伟,“阿珠,这是?”
“镇上的,魏宏伟。”姚明珠介绍,“这是我从小一直长大的哥哥。”
魏宏伟有些疑惑,不是说姚明珠是独生女么?但还是很给姚明珠面子,伸手,“大哥,你好你好。我是珠珠的相亲对象,请多多关照。”
田兆明闻言脸上表情一变,紧绷了脸,“你跟他相亲?”
姚明珠不着痕迹地点点头。
田兆明没有说话,转身就离开。而姚明珠看着田兆明离去的背影,也没有什么心情应付魏宏伟,直接说了句身体不舒服就回去。
大人再聊了会儿后就散了。
魏宏伟对姚明珠倒是很满意的,也不计较姚家的成分,让姑婆说。
姚奶奶心里有些尴尬,让孙云芳推了姑婆,就是阿珠不喜欢。姑婆无奈,也只好推拒了人家。
姚明珠却有些不高兴了。那就是田兆明跟自己想想的一样,与她保持距离了。
只是,很快姚明珠就没有心思关注田兆明了。
那就是陈国强的事情在五天后有了结果。
陈国强人没有回来,只是来了镇里的领导。
田耿生召集了大伙儿后,镇里领导发了话。因陈国强擅自专权,压迫下乡阶级同胞,情节恶劣,被判了无期徒刑,撤销其党员资格和姚家村的职务,镇上决定让张卫华当村里的支书。
张卫华连连拒绝,推举田耿生。
对于张卫华当村支书,田耿生倒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他也有自知之明,姚家村想要走向繁荣,还得靠有想法的张卫华。于是拒绝了张卫华的推荐。
张卫华无奈地接受了姚家村支书这个职位。
村民对张卫华也是感激的,那些梯田和山顶的蓄水池都是他功劳的见证,于是大伙儿都没有意见地同意了。
而最激动和高兴的莫过于田昭丽了,他跟张卫华悄悄处了一年了。之前很担心他回城里,所以不愿意公开二人处对象的事情。如今见他当了村里的支书后,心也踏实下来。想着应该跟父母说一说了。
而还有村民记起秦志兰的事情,于是说了她的事情,觉得她肯定知道陈国强的事,否则不会在杨香莲被抓后才离了婚。谢志兰这是知情不报。所以不能当姚家村的宣传委员。
镇上领导说,若觉得本村的宣传委员不行,村支书可以上交重新选举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59
的意见,到时候村民自行选着就好了。
秦志兰自此后,在村里低调了起来。就连早晨学习语录也不怎么积极组织了。都是村支书在兼顾着。一个月以后选举替换了秦志兰。
新的宣传委员竞选的很多,李秀秀也报了留名。
但张卫华要求宣传委员至少初中以上的学历,于是好多村民都被唰了下来。而后只剩下了三个人。
李秀秀因自己田家的关系,以及她本身做事温温柔柔的性格当选了姚家村信的宣传委员。
姚明珠心里替李秀秀高兴,这个工作真的很适合李秀秀的。
在全村都乐呵呵的气氛中,姚明珠却有些郁闷,那就是田兆明又走了。自从那次在竹林说那句话后,田兆明似乎就忙碌了起来。很快两个月就过去,他也拾东西,背着一个麻布包离开了姚家村。
离开前与姚明珠见了一面,给了她一份信。
姚明珠当时没有深思,打开信后才发现,竟然是一份情书。
只是情书也写得跟田兆明的人一样,硬邦邦的。说他不喜欢与她生疏了。他说看不见她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她,就像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他一有时间就会在脑海里琢磨着,她长成了什么模样。如今回来一见到她就忍不住想靠近。但因为姚明珠畏惧村里的流言蜚语,于是他才直接说出跟她处对象。说得太粗造了,还希望姚明珠原谅他,以后他会好好地想想怎么追求她。每月有空就会给她写信,希望下次回来探亲时,她能好好想想。他真的想跟她处对象。
姚明珠看着看着眼泪都流了出来。
信讲得硬邦邦的,可姚明珠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田兆明就是这样的人,对着她总是坦坦荡荡的,以前是,这辈子也是。喜欢就喜欢,想念就想念,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只是姚明珠的顾忌太多了,注定会辜负他的。
第44章
姚明珠把田兆明的信折叠起来,珍惜地放在了姚奶奶给的一个盒子里,里面装着这几年田兆明寄回来的信以及信封。然后锁上,似乎把一切心思都关上了。
第二日,杨香莲从镇子上回来了。
村里人指指点点的,议论着这丫头可惜了,还有的说着陈国强,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而吴志国呢,悄悄地在人群里,神色不明地看着杨香莲。
把屋子给杨香莲住的陈大丫却是生气了。自己虽然也老是抱怨大哥对她不够好,可真真出事后才知道究竟如何。见到这个罪魁祸首回来,满脸怒容地把杨香莲的东西从屋子全部扔了出来。
大伙看着热闹,原本以为杨香莲会跟陈大丫闹的,却没想到杨香莲只是把东西拾了,然后出了村子后去了镇子。最后再也没有回来。
村里的人后来打探,听说因为这件事杨香莲是苦主,于是让杨香莲提出条件,他们可以特使特批满足她。
杨香莲做梦都想回城里,于是对镇上的干部说,她不想生下孩子,也不想留在伤心的地方。
于是,杨香莲被安排回了城里。
只是这件事情过后,各级的巡查更加严格了起来。村民们在镇上走着走着,也许下一刻就会被带走盘问。一时弄得人心惶惶。而随着这事情而来就是破旧立新的活动,从市里到县里再到村子里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
村里要求烧掉以前的东西,不准私藏。否则被逮住后就当反派给定罪。
姚奶奶想着地窖的东西,沿着封住地窖口子的花坛绕了两圈,是在找不出破绽,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同时,村里三线建设的报名真是开始了。
姚明珠也正式跟家里人提出来,想要去三线建设。
姚耀荣和孙云芳心里有些不舍的,但也知道孩子大了,未来的路要自己走。可姚家只有一个孩子,心里担忧不可避。
孙云芳和姚耀荣说了他们的鼓励,但也没有强烈反对。
姚奶奶却舍不得自己一手带到大的孙女,是第一个反对,也是反对声音最强烈的,“阿珠,奶奶年纪大了,活不了多久了。”
“奶奶,你别说这种话。你可要活一百岁呢。”奶奶如今才六十多,好好保养身子,活一百岁,好好见识见识未来的世界,“到那时,我带你出去看看,国家一定很繁荣的。”
孙女这话虽然哄得姚奶奶很高兴,可想着她去西南那么远的地方,姚奶奶还是摇了摇头,“你别说了,那么远,我不同意你去的。”
“奶奶,我如今留在家里也是在生产队干活,还不如出去试试呢。”姚明珠道。
“不行,你去哪里能做什么?听说修铁路,建桥梁的都是些汉子,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娃子怎么能干那活?”
“奶奶,修铁路建桥梁也有其他的工作的,比如后勤,还有一些轻便的活计都是女人在的。奶奶,我主要是想去见下世面啊。听说那修铁路建桥梁的总工程师可厉害了,有的人去过咱们的邻国学习的。听说他们能画图纸,还能通过计算,把图纸上的东西给变成现实。奶奶,你当初不是爷爷就喜欢整些桥梁模型什么的。我也很喜欢的。我想去看看,到底怎么建起来的。你让我去把,让我去吧……。”
说到姚明珠爷爷,姚奶奶有些怀念,四十多年了,有些记忆早已经模糊,可那人的样子一直在姚奶奶的脑海中回荡着。
听着孙女喜欢这个,还因为爷爷想去那边看看,姚奶奶心里有些动容,但还是摇了摇头,“阿珠,你可奶奶的命根子啊。你若出了什么事情,奶奶怎么办?”
“奶奶,你放心吧。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修建桥梁和铁路的总工程队都是部队派遣下来的人,只要跟部队走,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再说,奶奶,你不是知道,兆明哥也是去那边么?”
姚奶奶点点头,田兆明要去三线建设她是知道的,可兆明是男人啊,姚明珠却是个闺女。
“奶奶,你放心,每年我都会回来看您的。再说,我要是待得不习惯,肯定会申请回来的,你放心。”
可无论姚明珠怎么说,姚奶奶都不同意,姚明珠有些气馁。
其实姚明珠想去三线,不仅仅是要避开那段黑暗的日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辈子在西南三线建设时对姚明珠照顾有加的干爷爷。
干爷爷姓陈,因为年轻时在国党做卧底,几次更换其身份,后来有一次任务,干爷爷受伤失去了记忆。
是当时与干爷爷联络的同事找到了干爷爷,后来俩人继续一起工作。解放后,干爷爷就开始寻找其自己的来历。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更好地隐藏在国党内部,干爷爷最初在人民党内部留的资料也是假的。如此一来,干爷爷彻底失去了自己身份的线索。他忘记了过去,只剩下了当下和未来。
因为在驱逐国党逃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60
离大陆的过程中,干爷爷立了几次大功。后来按工轮赏,干爷爷就当了一个市里规划局不大不小的一个官。
可官场的生活干爷爷真的很不习惯。于是琢磨着更换部门。
因为是市里规划局的,干爷爷就跟城市建设这一块打起了交道,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块,于是申请掉到了城建。后来国家见全国经济严重畸形发展,主要是经济集中沿海一带。于是国家调整计划,开始发展内地,西南,西北片区的建设,统称三线建设。
很多厂开始往大陆中间城市迁移,又架起了南北的铁路。而西南这边因为丘林地带,路是一个大问题。于是西南的铁路,桥梁工作被拿上日程。
干爷爷对这方面真的是很喜欢,于是申请调到了这边。
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对这方面有了解和系统地学过,干爷爷说他到了三线,建设起桥梁和铁路就像鱼儿到水里,欢快又自由。
姚明珠上辈子看过干爷爷的画的图,真的很细又漂亮,还很神奇。当图纸上的东西一点点在眼前变为现实后,干爷爷总是会站在上头高喊一声,同时让姚明珠做两个下酒菜就开始唠叨起来。
总是说自己这辈子能想起过去就好了。
只是可惜,干爷爷也被那场运动波及了。因为忘记了过去,又展现了建设方面绝佳的天赋。干爷爷被人告发了,说他是反派,窝藏在人民内部,企图瓦解人民的基石。
然后被下放到了农村,住了牛棚,被斗。
后来姚明珠利用探假寻了过去,却被得知他已经离世了。被村民简单地埋在了山林边缘,连个碑都没有。是姚明珠找了旧的木板刻的。
姚明珠当年在三线,多亏了干爷爷的看顾,也是因为他是总工程师,姚明珠在三线日子过得也不错的。只是可惜她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后来时代好了,姚明珠也去过,想为干爷爷迁坟,可那个地早已被修成公路。这样一来,真的是尸骨无存了。
上辈子每次想起来,内心都充满了内疚和遗憾。
这辈子重来时,她就有打算要去三线建设。也想过,无论如何也得保下干爷爷,即使保不下来依旧要被流放的话,也得打点下,怎么也要救下干爷爷的命。
姚明珠之前想过全家离开,但是却不现实的。姚家底下还有东西,那些是姚家祖祖辈辈存下来的。姚奶奶不能放弃,姚耀荣不会的。所以琢磨一段时间后,姚明珠就决定自己一人去。
而让姚明珠放心离开的原因是,姚家村的情况如今跟上辈子完全是两个极端。
上辈子姚家村贫苦,大伙都是斤斤计较,一点摩擦就会被无限放大。但这辈子日子好过了,大伙儿心气也平和,大家相处也和和气气的。更何况,这几年,因为姚家的努力,村里慢慢也开始接纳姚家了。特别是姚奶奶用灯草治风湿的手艺,那是一个治疗就一个准好。
村里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毛病,每次来姚家让姚奶奶烧一烧,比医院的药都还管用。而姚奶奶并不要村民的钱,只是偶尔村民过意不去,会带点家里的蔬菜,鸡蛋之类的。
这样一来二往,姚家跟村里的关系到达了空前的和谐。
这也是姚明珠放心离开的原因。
只是如何该让奶奶答应呢?这是个愁人的问题。
姚明珠想着让姚奶奶答应去三线建设,姚奶奶则是想着怎么打消姚明珠的想法,还把孙云芳和姚耀荣也拉进了她的队伍,说着他们家只有姚明珠一个孩子,若是去那边出了事情怎么办?到时候他们家可就完了。
孙云芳和姚耀荣听姚奶奶这话,也有些担忧起来。劝着姚明珠不要去三线建设。孙云芳还说,若是不想在村里上工,她就去镇上外婆和姑婆家拜托下,若是城里有机会,可以把姚明珠弄到城里去。
姚明珠有些郁闷,没想到原本中立的父母会反对。如今一家四口有三人反对她去三线建设。口舌都要多三遍,而关键她还不知道怎么说服这三人。
可大伙都没有想到,在姚奶奶与姚明珠博弈的时候,村里贴出了去三线建设的名单,名单上明晃晃地写着姚明珠三个字。
姚明珠有些吃惊,她自己没有报名,自己怎么突然报上去了?
第45章
姚奶奶气恼姚明珠先斩后奏,第一次给姚明珠甩脸色,并威胁不取消就不认她这个孙女。
姚明珠心里也是满腔的疑惑。好话说尽,姚奶奶才相信不是姚明珠报的名。姚家四口找了村宣传委员李秀秀。
李秀秀很吃惊,表示不知道怎么回事,之前拿到名单她还以为是姚明珠自己报的名。
于是几人又到了村支书张卫华那里探寻这件事情到底怎么一回事儿。
张卫华一看到姚明珠几人就知道怎么回事,心里有些虚。但这件事已经在脑海中想了千百遍了,于是硬着头皮解释,“这次三线建设人员是村里一致决定的。等明年再招时也会上报的,总归每个村子要达到相应的人数。”
“一致?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姚奶奶口气有些冲,“不是说按照自愿么?怎么把我家阿珠报了上去?我家可就还是她一个孩子,你们让她走了我们怎么办?”
“姚奶奶啊,你们怎么只是四个人呢?还有咱们人民群众啊。咱们大家都是阶级同胞,都会互帮互助。再说,阿珠妹子也不是去了就不回的,每年跟部队一样,有探亲假的。再说,这为国家建设得感到自豪和骄傲,怎么能不积极参与呢?”
姚明珠看着张卫华,这人说话虽然一身正气,可跟以往的感觉还是有些区别,话有些多,语气有些重,感觉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姚明珠仔细看才发现,他竟然红着耳朵,眼睛也不敢跟奶奶对视。
这是心虚的表现。
瞬间,姚明珠觉得张卫华心里有鬼,而自己被莫名其妙地报名参加三线建设就是那只鬼弄的事情。
姚明珠没有想到,自己拉陈国强下了马,获利的是张卫华,可他此时却被人弄来对付自己家。想想姚明珠心里就不痛快起来。特别是那只背后的鬼让姚明珠觉得锋芒在背。
姚奶奶说不过张卫华,于是请求让张卫华把姚明珠的名字去掉。张卫华却说这份报名单已经上报给了镇里和县里,如今不去就阻扰社会主义建设,要问责的。
姚明珠心里有几分计较,把姚奶奶和父母劝出了村委办公室。
原本姚明珠也想报名去三线的,可不能这样莫名其妙的去。她一定要把那人给揪出来。
姚明珠让父母和奶奶先回家,说自己要去跟秀秀姐谈点事情。姚奶奶和姚耀荣孙云芳信以为真就回家去了。
姚明珠则待在了村委一侧的墙角边,悄悄地盯着村委的屋子。
跟自己预想的一样,张卫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61
华走了出来。
然后姚明珠看着他朝着村子中间走去,心里顿时有了几分计较,远远地跟着。
很快,姚明珠发现张卫华进了田家。
村里来往的村民虽然看见,但没有多想,毕竟张卫华经常进入田家的。
只是片刻后张卫华出了田家,朝着村子边的小竹林走去。姚明珠等待了一会儿后,田昭丽也出来,看了眼四周后也朝着小竹林走去。
看着二人,姚明珠心里有些不好受。
小时候田昭丽一直针对着她,那时她还小,姚明珠心态已似一个老奶奶,并没有对她有过多计较。后来大家慢慢长大了,田昭丽对她没有小时候那么排斥了。慢慢地大家也能说几句话,和平地相处了。
1...171819202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