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珠重生在六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言之宴
秦月哭哭滴滴地要拿鞋子。
吴志国听见秦月的哭声和要求,脸上隐隐有些不耐,“你看你鞋子陷入的地方,怎么拿?反正包里还有,赶紧走,上去洗洗衣服,换个鞋子。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呢。”
秦月却不同意,那个鞋子是最新的,她花了两个月才做好的。今天也是第一次穿的,有些不舍。
吴志国脸色越来越不好,站着不说话。
一个劲嚷嚷的秦月似乎发现了,默默地流起了泪,说着吴志国答应大哥和舅舅要照顾她的,怎么现在却不理她。
“同志,你找个棍子挑下吧。我们还得过去呢。”
这是一条石块间隔铺的道是唯一的一条通向岸上马路边的。后面等着同志催促道。
吴志国被众人盯着,无奈之下还好找了一个棍子,把秦月的鞋子给挑了出来。秦月高高兴兴地接了鞋子,吴志国的脸色却更加难看了。
姚明珠跟姚国五走在前面,听到秦月惊叫声时看头看了一眼。
姚国五因为一个村子的,本来想回去帮忙的,但后面都站满了人,除非从泥土上走过去。刚要行动时,见到秦月附近的人都伸出了援手,于是就停住了脚步,转身朝着跟着队伍朝马路走。
马路站着一排排身着军装,拿着花鼓的人,唱着热烈欢迎的歌曲。
姚明珠想,这应该是县里文工团的。
负责接应的同志拿着姚明珠的介绍信看了看,然后带到了车子边上的一个桌子前。
桌子前有两个同志,一男一女,男同志面前放着纸和笔,女同志面前放着印章盒印泥。只是印泥的颜色各不相同。
姚明珠知道,这些印泥的颜色是区分去什么地方的标记。
男同志拿起笔写下姚明珠的地址,姓名和年纪以及家庭成分后,就递给了女同志盖章。
女同志准备拿起绿色印章该下去时,姚明珠立刻道,“争做好榜样!同志,你好,能不能给我盖黄色的?”
女同志看了眼姚明珠,本想给着娇滴滴的姑娘弄个好去处,没想到这人竟然不识好歹。不过女同志还是心善,问了句,“好样的!同志,你确定要去哪里?”
姚明珠点点头。
女主同志也不阻拦,立刻盖了黄色的章,然后递给了姚明珠。
姚明珠接过介绍后,那女同志又把男同志写的关于姚明珠的信息一栏后面用同样的颜色盖了章,然后就叫了下一个。
姚明珠后面就是姚国五和癞头山。
癞头山嘻嘻地凑到姚明珠面前,“明珠妹子,那个黄色是什么意思?”
姚明珠低声说,“颜色代表去的地方。”
癞头山还想问就被接应的同事说了,“同志,不要打听。组织哪里需要,咱们就得到哪里去。”
姚国五本想个跟姚明珠选一个颜色,可那盖章的女同志却不愿意,看了眼姚国五的块头,直接给盖了个红色的印章。
姚国五不善言辞,默默地接过了自己的介绍信。
癞头山其实还想打探下的,但担心被分到不好的地方,于是默默地把介绍信递了过去。而那盖章的姑娘,也是个有心眼的,直接给癞头山盖了红色的章。
癞头山想了想,感觉红色好看,颜色喜庆,心里还美滋滋的。
姚明珠心里却是摇了摇头。
此时三线建设,按照颜色分化了工作的难易程度。红色是最艰苦的地方,黄色次之,最轻松的是白色绿色了。基本上是临近沿海或者交通还比较好的城市。
只是领队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解释,姚明珠也不会强出头说什么了。
于是叫上田国五朝着车子走去。
这时的车子很少有客车的,一般都是拉货的敞篷小卡车。
姚明珠爬上去后,才接过自己的箱子。
田国五抓住车子后车门,一下子爬了上来。赖头三跟在了后面,上车后就把包裹扔在车上,然后这里摸摸,哪里看看,很是稀奇。
姚明珠则在靠车头的地方把东西放下后坐了下来。
秦月和吴志国因为去洗秦月衣服上的泥巴晚了,上了另外的一辆车子。
很快人都到齐后,车子就朝着市里出发了。
奎县离市里不算是很远,两个小时的路程。
上辈子市里到县里修建了沥青泊油路后,开车也就半个小时。只是如今还是土公路。又因为有车子来往,但维护的少,路上坑坑洼洼的。车子上摇摇晃晃,晃得姚明珠胃里翻滚。
车子还未达到,车上的好多人都扒着车子边沿狂吐了起来。
姚明珠也有些不舒服,赶紧从背包拿出一个军用水壶喝了一大口水,淡淡的甜味似乎一下子就缓解了上翻的胃。
看着这个水壶,姚明珠有些出神。
这是田耿生送给姚明珠包裹里的东西,除了军用水壶外还有用手绢包裹的钱。而军用里面装了一壶蜂蜜水。
对于这水壶,姚明珠印象很深的。因为田耿生上辈子也是送了这个军用水壶。后来她才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65
知道,这是兆明哥的。
只是姚明珠始终不明白,梗生叔为什么要把兆明哥的水壶送给自己?
车子晃悠悠地走着,姚明珠盯着水壶发着呆,可想来想去,姚明珠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车子到站后,姚明珠只能把这问题放在了一边。
奎县有二十个镇子,镇子下面有十来个村子。每个村子五人,整个奎县就上千人。而奎县上面是安市,安市有十几个县城。所以整个安市就有上万人。
今日安市火车站最是热闹,到站的火车等待着把这上万人分别送到不同的地方。而火车站四周墙壁上写满了欢送的旗帜和标语。也有市里文工团的同志唱着欢送的歌曲。
此时安市的火车站还比较老旧。火车站外的广场也只是简单地用一层水泥平了地面,有的地方太薄弱了,已经开裂了。
各个县的卡车都停在了广场上。
然后每一个县负责的领队带着大家下来,进了火车站。
过安检的地方不像后世那么严谨和封闭,这里直接能看到站台和火车。火车全是绿皮头的,只是每个火车头上插着不同颜色的旗帜。
领队让大伙查看自己的介绍信,介绍信上盖了什么颜色的就去什么颜色的火车上。
姚明珠跟姚国五和癞头山道了别,然后拿着箱子,朝着黄色的车子走去。
黄色火车有三节是专门装姚明珠这些到三线建设的人员。
车厢里此时放着一首欢快的时代歌曲。
“歌声震荡着万里山河,山河也唱起欢乐的歌,这支歌献给亲爱的党,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车厢里已经有几个跟姚明珠去三线的同志,此时已经规整好自己的行李,正跟着火车上的歌曲唱着。
作者有话要说:
颜色分区域是作者自己yy的哈,亲们当架空来看。有些歌曲和语录也不是真的
第48章
姚明珠看了一圈,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把箱子放在了座位上,然后才背上的被子和背包放了下来。
姚明珠把被子放在了行李架上。
有同志看到姚明珠的箱子,于是要主动帮她放在行李架上。姚明珠委婉地拒绝了,然后把箱子放在了座位。箱子里的东西可是全家人对姚明珠的爱,也是她全部的家当,她得好好保护着。
箱子放好后,姚明珠终于歇了一口气。
此时,车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声音也嘈杂了起来。大家都在寻找坐的位置和放行李的地方。慢慢的,车上的座位已经坐满了。
后面上来的同志没有位置了的,只能在走道找个地方,把背上的被子放在地上,然后人坐在了上面。
列车员拉了铃声后,车门慢慢地关上。哐当哐当的列车声响了起来。
列车前进的声音从缓慢到急速。而安市火车站台也渐渐往后退,慢慢地消失在了姚明珠的视线里。
“同志,你好。”身边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姚明珠随声看去。
自己身边不知道何时坐了一位对于时下来说非常时尚的姑娘。只见她穿着一身军装,梳着现在最流行的两根麻花辫,额头留着空气刘海,刘海的长度刚刚到了眉梢处。
眉稍下是一双大大的眼睛,此时很灵动地看着姚明珠。
姚明珠一时觉得有些恍惚,她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女人。
可姚明珠又非常肯定她不认识这个女人。
这辈子她没有见过,而上辈子呢,她不是这个时候去三线的,所以也根本不可能见过。只是这份熟悉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姚明珠有些迷惑,忍不住又看了眼,眉眼间真的好像见过。
难道上辈子真的见过这女人么?只是她给忘记了?
“同志,同志?”
“你好。”姚明珠甩掉脑海的念头,立刻回应。
“我叫张美华,安市的,你呢?”张美华笑了笑,眉眼弯成了月牙,很是好看。整个人散发着一股欢快的气息。
“我叫姚明珠,奎县下面的一个村子。”
俩人互相介绍了一番,张美华的性子很活泼,心情也很高兴。似乎这趟去三线不是工作而是游玩。而后面张美华告诉姚明珠,她高兴的原因是终于能到三线工作了。
“工作怎么这么开心?”三线建设待遇虽然还行,但又累又苦还要耐得住寂寞。
不过,姚明珠转眼一想,也许是信念,一种对国家的信念。车厢里好多人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激情。
姚明珠很羡慕这份活力。
“对啊,你不知道。我做梦都想过去的。可赵良国那家伙就是不同意。如今终于等到招人了,那我肯定就要申请过去嘛。要不然我所学不就全部浪了么?”
然后不待姚明珠追问,张美华就把自己的所有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张美华有个同学叫赵良国,是留苏回来的,学的就是路建工程。张美华呢,也是留苏的,只是她数学计算这一块。
赵良回国后就在市城建工作,张美华给赵良当了下手。。
只是安市领导对城建不怎么重视,一门心思想提高全市gdp,赵良在城建就无用之地,很多东西都难以进展。后来三线建设文件发下来了,赵良当即就写了申请调派到三线工作。
当时张美华也想去,但被拒绝了。张美华关注了很久,如今碰巧遇上了这次招手工厂,张美华于是就报了名。
姚明珠想,张美华不会是喜欢那么同学,所以才这么兴奋吧?
张美华自来熟地拉着姚明珠,“明珠,你说看见一座城市,或者一座桥梁,一个条地铁在咱们的手里,从图纸上一步步走到现实,呈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多么壮观和伟大的啊。”
“这同志说的对,咱们的梦想就是用双手创造未来。国家会因为咱们的创造而富强。”
后面的同志听到了张美华的话,来人似乎找到了知音,聊了起来。
姚明珠觉得声音有些耳熟,看了过去,却是目瞪口呆。
这,这是什么孽缘,竟然遇上了上辈子的丈夫,一位工程预算员。
姚明珠一时有些恍惚。似乎又回到了那阴暗的屋子,男人满身酒气回来,对她拳打脚踢。
男人是因下岗染上了赌博,家里的东西都被输完了。姚明珠就开始到处打工挣钱。
男人赢钱了就在外鬼混,说要整个孩子出来。输钱就回家要,姚明珠没有就是一阵打骂,说是姚明珠带坏了他的运气。
那段日子真的犹如噩梦一般!
“明珠,明珠。”
姚明珠回过神来,看向张美华,“对不起啊,什么事?”
“这是林向国。他给你打招呼呢?”
姚明珠胡乱地跟林向国打了像头后就看着窗外,想着自己的事情。只是脑袋后面始终有一双眼睛时不时地看着自己。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66
张美华的性子好,很快和车子里的众人打成了一片,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留学生就骄傲。车厢的男女似乎都喜欢张美华。
姚明珠其实是羡慕这样八面玲珑的性格,可惜自己做不来。再加上遇到了林向国,姚明珠一路想着心事儿,一路更加沉默了。
列车过了平原和高山,姚明珠在火车上整整待了三日。
坐三日的火车有些痛苦,姚明珠双脚有些浮肿了,而姚明珠最怕的就是上厕所,特备是晚上。道路中间坐满了人,姚明珠想到列车卫生间的地方,得翻越人头,慢慢地寻找落脚的缝隙。有时间碰到脾气不好的还会闹两句。非常艰难才能到达。
姚明珠第一天夜晚没有注意,多喝了点水上了次厕所后,第二日晚上就不喝水了。
一行人到了西南的盆地城市c城。
他们这一批在c城就要分流,一些人前往c城边上的昆城,一行人则留在了c城。
姚明珠和张美华,还有林向国是留在c城的一批。
c城是西南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但c城包含的地域又广,所以此次三线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贯穿c城内部连通以及在c城下面建立厂,发展三线城市。
在c城休息一晚后,大伙就坐大巴往下面的县镇走。
这一路上,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的两百人前往同一个地方,也是如今c成非常重视的鸡冠岭工程。
两百人里面就姚明珠和张美华,,还有之前跟张美华搭话的男生林向国。最缘,几人竟然一路从安市到了鸡冠岭。而两百人里绝大多数是男人,女人很少,不到五十人。因为周围的人都不熟悉,姚明珠一路跟张美华结伴儿,两人互相照应着。一路下来,两人已经非常熟悉了。
从c城到县城后,姚明珠一行人休息了一晚。姚明珠在休息的片刻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买了邮票寄了出去。
第二日一早,接应安排的人带着姚明珠一行人坐车从县城到鸡冠岭外的马路。这是离鸡冠岭最近的地方,直线穿越山洞一公里。可如今山洞工程还没有开始,他们这些人还得翻过对面那座山,然后才能到达山下的鸡冠岭村。
姚明珠一行人走得还比较快,但也足足步行了七个小时才到达,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
鸡冠岭村是在两座山之间的山坳,而鸡冠岭工程项目在山脚,离村子十多公里,此时项目就是为了在两座山之间的架起一座桥梁来,同时打通两边的山,挖山洞,连接两边的马路,让c城到攀市之间节约近两倍的时间。
鸡冠岭工程是c城比较重视的工程,是如今正热火朝天修建的新兴钢铁城攀市一个重要的枢纽,涉及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问题。所以无论是外界还是当地都非常重视。
鸡冠岭村以前是一个封闭的落后山村,如今要修建道路,大伙都非常高兴。于是村干部带着村民为姚明珠一行人准备了热水和薄粥。
又累又饿的大伙很快就吃完了饭,而村子的温度慢慢降了下来。村干部带头在堂屋烧起了火堆,大伙拿出自己的被子,男女各一个屋睡起了大通铺。
张美华跟姚明珠睡一起,心情还有些激动,“明天我一定要去工程项目地去看看。”说着张美华自己就笑了起来,“哈哈,赵良国肯定会被我吓一跳。”
姚明珠有些羡慕张美华的活力,年轻真好。自己虽然表面看着年轻,可心里早就已老态龙钟了。
张美华铺着被子,“阿珠,你要不要去?”
姚明珠想想,点点头,“好啊。只是现在那边让进么?”前期的工程队勘测和数据分析,地质结构分析花画了一年多,c城也筹备了一年多。今年夏天开始动工的。上辈子刚来的那活儿,他们并没有一到就开始干活的。而是休息了两日。
村干部会分批带着下山脚一一带熟悉地形。
第49章
姚明珠以为第二日会在村里停留两日,跟上辈子一样,由村里的干部跟鸡冠岭工程的负责人联系后再送他们下山的。
而停留的这两日村干部就会带着大伙熟悉环境,了解出山的路。但姚明珠没有想的是上辈子她晚两年才到这边的,很多事情已经上了轨道,人员到来很多事情要安排的,所以会停留。但这辈子这个项目却是刚刚开始,所以很多东西还没有制定和完善,并不需要请示。
因此,第二日一早,村干部就对姚明珠一行人说要他们下山熟悉地形时,姚明珠一行人有人出来反对,说“好人好马上三线,争分夺秒建三线。”鸡冠岭的干部也就没有坚持,只是告诉大伙,以后大家的信件镇上会送到他们村子,大家隔一段时间可以让人上来拿。当然他们村里有空也会送下去。但马上要种小麦了,他们估计没有时间了。
大伙应了下来,同时表达了感谢。
村干部这才让人带着姚明珠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工地走去。
他们这一批到三线来的都是想奔个前程或者是想实现自我价值。大家都不是什么娇气的人,都想赶紧到工地熟悉,然后能立马上工。一路上走的都比较起劲,毕竟马上就要到了。
张美华听到这个消息就乐呵呵的,她原本打算第二日去工地的。想不到村里会直接带他们下去,这也得她再返一趟鸡冠岭村。
而姚明珠呢,停不停留对她也没什么意义,所以直接跟着大部队走了。
鸡冠岭村位于山腰,从山腰到山下就一条羊肠的小路可以通行,而且还非常的陡峭。
因为有上辈子的记忆,姚明珠换了一双鞋子。这是姚奶奶用最后的油布底,然后再铺上百层的棉布做成的。油布其实是比较薄的橡胶,是姚明珠爷爷以前弄回来的。
姚家在没有上交家产时,这油纸是放在库房存着。后来姚家三口下地干活才用橡胶做了鞋底。剩下的这块就是姚奶奶特意为姚明珠留的。
姚明珠知道这边的路况,用烧红的铁丝在鞋底的油布上烙出一条条杠,这样鞋子既厚实又能防滑和防水。走山路脚就会轻松很多。只是姚明珠提着的竹子箱子有些麻烦,老是会挂到树枝树杈。
林向国走在张美华和姚明珠后面。见状,轻拍了前面的张美华,“美华同志,你跟明珠同志说下,我帮她拿箱子吧。”
张美华戏谑地看了眼林向国,笑问,“你怎么不帮我拿呢?”
林向国脸微微涨红,诺诺说,“明珠人瘦,箱子大,这路窄……”
“呐,你的意思是我就人高马大的?”张美华佯怒道,见林向国说不出话要,张美华才哈哈大笑,打趣地喊前面的姚明珠,“明珠,明珠,向国同志说帮你提箱子呢。”
这一声叫喊并不小,他们附近前后的人都明里暗里看了眼姚明珠。
姚明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67
珠眉梢动了动,回了句,“不用了,我能拎得动。”
说实话,对于张美华,姚明珠是羡慕她的性格,但有时也有些不喜欢这直肠子的性格。
这一路来,张美华老是打趣她和林向国,明明自己讨厌林向国,他搭话时自己都不会跟他说话。可是张美华却老是把他俩推做堆。姚明珠其实心里有些反感自己与林向国绑在一起的。只是张美华每次都是笑呵呵地说,姚明珠也不好冷着脸。
张美华听到姚明珠的回复,回头看了眼,只见林向国满脸失望,忍不住笑道,“明珠不要你帮忙提,要不,你帮我拿吧?”
林向国心里知道这是个台阶,但还是忍不住看了眼姚明珠,见她专心地走路,心里有些失望。只好接过了张美华手里的箱子。张美华的箱子是皮木框做的,上面有手环,还有两把锁。
林向国之前没有注意,如今拿着箱子看了两遍,心里有几分计较,这可是高档货呀,国内很难买到的。林向国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有个同学的哥哥出国留学了,然后回来带着这样一个箱子。想到这里,林向国视线忍不住看着张美华的头顶,眼珠子转了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姚明珠没有理身后的二人,专心认真地朝下走。
大伙花了四十分钟才从半山腰走到了山脚,然后沿着山脚的小道走了二十分钟走到了鸡冠岭工程目的地。
鸡冠岭工程主要的施工部分在姚明珠这一队人的右前方,两座隔着一条小河流的山脉架起一座桥梁,以及打通右边的山脉。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而左前方呢,则是驻扎地,在两座主要工程山脉对面半腰一块地势平坦的地面上修建的,离下面的河沟差不多有四五米的距离。
远远地听到了喇叭传来的歌声:
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响应号召,干革命,抢时间,一定要把三线建设抢在大战的前面。
搬石头,斗志昂扬,豪情奔放干三线。
石头就是□□包,越扛越是劲头高。建设三线抢时间,战火燃烧帝修嚎。
……
歌声中的工人斗志昂扬,满脸带着,整个场面热火朝天。
“那边来一点点,对对,过去点。”
……
“你们那边人够么?还要不要加人过去?”
“不用不用,困难还能克服。”
……
隔着一条河流,半山腰两边的人对喊着。
山脚下的大石头处,嘿哟嘿哟的号子声时不时伴随着叮叮当当敲击石头的声音响起。另一边呢,砍树,扛树的,挖泥巴的,运泥巴的在一片歌声中喊着号子,唱着歌曲,一个个满怀希望地干着。
左前方的营地里,后期的人员也来来往往,一栋泥房里炊烟伴随着大厨的声音徐徐升空。
1...1920212223...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