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珠重生在六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言之宴
村里的人听了有些嘘吁,称叹国家好,没想到一个倒夜香的竟然吃上了商品粮,大家纷纷羡慕不已,差点讨论了起来。
还好有人已经写完站起来交卷,村民才回过神来,他们此刻是在选小学老师呢。
第一个交的是姚家村的秦华,谭会计眼里满是欣慰。
秦华之前进的是副食品加工厂,原本还挺好的,可灾荒发生后,食品骤减,副食品加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眼见村里有这个事儿,谭会计立刻让自己老婆把侄儿叫了回来。以侄儿的水平,村里根本没有对手的。
当然除了田兆明以外。
当年读大学其实也差点就是秦华的,只是没想到市文化局那边竟然有田兆明大哥的战友,这样一来,谭会计为了卖田家一个好,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田兆明。秦华落选。
台上参加竞竞选的看到第一个人交了,心也浮动起来,第二第三争先恐后地上交了卷子。
只是有些人写的完全不对,还有的写了很多错别字。
最后当选的是狮子林的一个读过两年高中的人,名字叫林立山和第一个交卷的秦华以及陈家岩的一个初中生。
人员定下来后,谢志兰开始动员学生,“同志们,孩子时国家的未来,是家的希望。读了书识了字,咱们懂的多了,才能担当更重要的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出更多的力量。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谢志兰说了很多,说得群众们心潮澎湃起来。但大家没有忘记,老师的工资要同学们出的,于是有人站出来问,“谢宣传,学怎么交?”
谢志兰轻咳了声,“每个人每个学期一元,笔和本子要自。当然没钱的可以拿粮食抵充。”
谢志兰话音刚落,群众又沸腾起来,一元可以扯一块布做一身衣服了。五毛可以买五个鸡蛋了,别说还有其他的笔和纸,一个学期下来估计要三四块了吧。大家觉得有些贵了。
姚明珠也看向父亲姚耀荣,他们家好像没钱也没有粮食的。
姚耀荣却没有担心,拍了拍姚耀荣的手。
散会后,姚家四口一起回了家。
姚明珠想想道,“爸,咱家没钱的话我要不……。”
姚耀荣还没说什么,姚奶奶打断姚明珠的话,“阿珠,别担心,你爸妈既然让你上,肯定是能拿的出钱的。”
姚明珠却摇头,她不想父母负担更重,坚定地道,“奶奶,爸妈,我明年再上也不迟的。不一定要今年上。”、
姚奶奶拉着姚明珠的手,为孙女的懂事感到高兴。但姚家如今虽然没有粮食,可钱还是有点的。
姚耀荣关了大门后,二话没说,拿起木锄朝着厨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14
房边的墙角而去,找了一会儿就开挖,很快抱出一个瓦坛子。而后在姚明珠诧异种拿出了一个塑料薄膜包裹的东西。
一层层打开后,里面竟然还有个铁盒,打开铁盒,里面躺着满满的钱,都是一分两分的,最大的也就是五角。
姚耀荣放在石桌上,数了数,“阿珠,你看,这里有十块钱的,完全够你小学毕业的。”
姚明珠这才知道,姚家祖上就有存东西的习惯。百年前,老祖宗也靠着这个习惯渡过了一次百年自然灾害。
国家成立后,姚耀荣也许是经历了那场风波,居安思危,每年都会在罐子里存下一点钱,埋在姚家的地下。灾荒的时候挖出了几个用花掉了。如今还剩下两个,这是姚耀荣准备应急的钱。看闺女不愿意上学,姚耀荣才拿了出来。
姚明珠心里却是非常诧异,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个学恐怕是一定要上了。
姚耀荣把钱分成了两份,一份依旧埋着,另外一份又分成两分,一份给了姚奶奶拿着,一份给了孙云芳,负责姚明珠的学和笔墨。
红旗小学定在半个月后开学。
第13章
选举结束后,村里开始育苗了。
田梗生选了竹林里的一处空旷的地方搭育苗棚。一是竹林离村子很近,照看方便,二是就地取材。
育苗棚搭建很讲究的,要用竹子搭建一个高四米,宽三米,长五米的拱形架子。架子搭好后顶上用塑料透光薄膜密封。
棚子内部左右两侧则在架子的基础用竹子搭建一层层的隔层,隔层上放竹编的簸箕,而簸箕里放选育好浸泡过的稻种。
隔层最底下的地面则会挖出一个循环的沟渠,沟渠连接的入口处造了一个土灶。土灶上会有两口铁锅,铁锅里盛满水,然后土灶用猛火烧。当水沸腾后就会与棚子内的水形成循环,提高整个棚子内的温度,让里面的稻谷种很快发芽。
这是国家提供的最新育苗手段,姚家村已经这样做了几年了。搭棚,挖土灶,编簸箕,选稻种,一系列的程序已经非常熟练了。
姚耀荣上工了三次,孙云芳则选了几天的稻种。只是村民都知道,今年选出的稻种根本不够姚家村的水田。大家忧心忡忡,更是担心时节不好,秋交了公粮后他们又要饿肚子。
村民的积极性空前低落。
姚明珠虽然知道些事情,但却依旧担忧不已。上辈子这一年虽然是风调雨顺,可因为稻田种植面积不够,交了公粮后所剩不多的,村子的苦日子一直持续到后年才缓了过来。
但姚明珠却知道,其他地方今年也有粮种不够的村子,但那个村子的干部把未种的田地分给了村民自行种植。
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里交了公粮后分给农民的粮食少,可村民自己手里自行种植的田地也是丰了。虽然不是稻谷,可其他类似于红薯土豆玉米这样的粮食却堆满了屋子。这些农作物在没有大米时也可以当主食,村民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这个村子的事情在县里人民日报登出后,其他村子才纷纷效仿,分一部分田地给村民做自留地,经过一年的时间,村里的日子明显改变了。
姚家村所在奎县是第三年才开始施行的,也是那一年,村民日子才过得没有那么艰难。
姚明珠上工下工时听着村民愁苦的叹息,心里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姚家村执行起来。
可想来想却都没有可行的办法。一是她家在村里地位尴尬,若是他家提议把村里空闲的田地分给村民的话,估计又会被当做破坏社会和谐给点名批了。
“阿珠,你兆明哥应该是明天要上学去了,这是我做的香椿饼,你送过去吧。”姚奶奶从厨房钻出来院子里的姚明珠道。
发呆的姚明珠闻言却眼睛一亮,对呀,他可以去找兆明哥。姚明珠立刻进了厨房,“奶奶,我去,我去。”
姚奶奶这几日就是专门再为田兆明准备吃的,家里没有多少东西,姚奶奶摘了点香椿树刚刚发芽出来的叶子,伴着最近新鲜的野菜和切的土豆丝,混合着兔子肉丝捏成饼,然后在锑锅里用小火炕半天成干饼,吃起来也香脆可口。饼用桑皮纸包裹着,可以放很久很久。
姚明珠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因为食材少,姚奶奶也只做了二十个。把十个放在一个小布袋里,然后另外拿了五个,“这个布袋的给你兆明哥带着走,其他的五个给他们家尝尝。”
姚明珠点点头,把饼放在竹背篓里,上面拿了点衣服遮住。
姚耀荣见状说,“阿珠,天黑了,让爸爸去。”说着准备从花坛上下来。
姚明珠立刻就道,“爸,就村子里而已。我很快就回来。”说完就背着自己的小背篓朝院门跑。
“阿珠,等下。”孙云芳从上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
“这是我用以前的布给兆明做的两套衣服,你顺便一起送过去。”
母亲的手艺,姚明珠还是很相信的,连忙点点头。
太阳的余晖还未散去,村里陆陆续续有村民回家。路上偶尔也有人看着姚明珠。
姚明珠上辈子与村里接触少,这辈子想要走另外一条路就不得不跟村里的人打交道的。于是有盯着她看的,姚明珠就笑笑表示善意。
只是姚明珠却不知道,她离开后,村里纷纷议论起来。
“姚家这大小姐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嗯,以前老是被地主婆拘在身边,没什么存在感一样的人。”
“这几日我都看到大小姐独自一人上工割草了。”另外一人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地主婆能放心?”其他人疑惑不已。
“要我说啊,就是地主婆对姚家的这大小姐太娇生惯养了。我家丫头比她还小两岁,家里家外一把抓了。”
“哟,你是什么身份啊,人家以前可是大地主的。”
“大地主又怎么了,如今还不是跟咱们一样了。就那地主婆不想认命。”
……
田家的院子里,田梗生正抽着叶子烟。
秦小梅正在屋子里给田兆明准备东西。
田昭丽带着妹妹田昭华晾着衣服,而他们的小弟田兆光则在院子里挖着泥巴。
“梗生伯伯。”姚明珠在门口处一喊。
院子里的八双眼睛都让看了过来。
田昭丽皱了皱眉头,心里想着姚明珠过来的目的。
“阿……阿珠。”田梗生站起来,“快进来。”儿子明日就要离开,田梗生心里想,应该是来看自己二儿子的。只是脑中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家婆娘前几日说的事情,视线看向姚明珠。
衣服虽然不是很好,满是补丁。但姚家的两个女主人最是擅长做衣服了。这满身补丁的衣服姚明珠穿上竟然觉得好看。田梗生要是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15
活到千禧年后就知道一个流行的名词“拼色”。只是如今却不知道。
而姚明珠虽然脸蛋消瘦,可十三岁的身高比自己家大妞竟然高了半个头。
“梗生伯伯,我是来找照明哥的。”田梗生对姚明珠的上下打量,姚明珠很快就察觉到了。那目光虽然很纯粹,可被如此盯着看还是有些发毛的。于是连忙道出自己的来意。
田兆光年纪小,经常听到老妈说姚明珠的不好,立刻跑过来,手里挖的泥巴一把扔向姚明珠,“坏蛋,拿……。”
“老五,你干什么?”田梗生和刚出来的田兆明同时喝道,也打断了田兆光后面的话。
被大人一凶,田兆光立刻就哇哇大哭起来。
田昭丽皱着眉头跑过来,抱着田兆光哄,时不时还看了眼姚明珠,眼光中带着责备之色。
田梗生见儿子哭,也不好在训了。
“阿珠,老五还小,希望你不要介意。”秦小梅出来,脸色有些尴尬地道。
第14章
姚明珠抿了抿嘴,“秦姨,没事,没事。”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姚明珠肯定不会跟一个不到五岁的娃计较的。
田兆明看了眼被自家大妹抱着的小五,视线又看了下自家老娘,老五后面的话,不用猜都能根据第一个字想出来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只是现在却不是说自己老妈的时候,看向一旁的姚明珠道,“走,到我屋里去。”
姚明珠点了点头。
看着姚明珠跟在自家儿子后面走进了屋子,秦小梅的脸色都让跨了下来。
田梗生却是低声斥责,“以后说话给我注意点。”老五后面那个字,田梗生也脑补了很多的。
秦小梅沉着脸没有说话。
姚明珠把东西拿了出来,“奶奶做了香椿饼,我妈给你做了两套衣服。兆明哥,布是以前的,希望你别嫌弃。这剩余的五个饼你们等会尝尝。”
“小丫头,说什么见外的话。”田兆明猛揉了姚明珠的头,“你难道不知道我最喜欢奶奶和婶娘的手艺么?”顿了顿,田兆明想起红旗小学准备重新开学的事情,“你上学报名了么?”
“报名了。”姚明珠回应。
“以后好好学习,不为外面宣传的那些大道理,而是为了你自己。”
“我知道。”姚明珠轻咬了下嘴唇,很想一股脑把话说出来,但心里却又有些担心。
前世那几十年的相处,姚明珠最信赖的是田兆明。可如今年轻的他,她还能信赖么?
“阿珠,有什么事情就直说。”田兆明心里有些不乐了,以往小丫头什么事情都是跟他说的,怎么现在竟然犹豫起来了?
“兆明哥,我只是有个想法,你看可不可行?若是不行的话,你就当我没说。”姚明珠说完,抬头看着田兆明。
见他郑重地点头后才道,“全国各地歉了两年了,如今各个村子的粮种都不够。村里的田地肯定是种不完的。我想,要不把这些地分派给村民怎么样?集体干活有个缺陷,大家并不会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即使有些村民有门路可以弄到其他粮种,但想着弄来后其他人也沾光就懈怠了。可若把土地分给村民自己去折腾的话,村里的人估计会使出百分百的心神去找粮种的。而只要所有的田地都种了粮食,咱们村子的灾/荒今年秋就可以缓和过来了。”
姚明珠一口气说完,见田兆明一脸肃穆地盯着自己,片刻才说,“谁想的?”
姚明珠心跳猛然加快,连忙说,“我自己琢磨的。”而后又慌张地补充道,“也许我的想法自私了些,我……。”
“你这想法很好。”田兆明见姚明珠紧张不已,立刻说话了自己的想法。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上面虽然老是讲大同平等,可实际却很难达到富强民国。但田兆明如今人微言轻,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不过,村里的事情倒是可以劝劝自己父亲。低头就看到姚明珠一眼不眨地盯着自己,于是道,“你放心,我会说服我爸。”
“谢谢,谢谢兆明哥。”姚明珠感激地道,自己竟然怀疑兆明哥,他从小到大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姚明珠内心深处浮现了一股莫名的情愫。
“好了,我也是帮我爸的忙。”田兆明说,“走,我送你回去。”原本晚上也是要去姚家道别的。
出了院子,田家的几人已经挪到了厨房里。田梗生坐在房门口。
“爸,我送阿珠回去。”
田梗生点点头。
姚明珠跟田梗生道别后跟在田兆明身后就离开了田家。
秦小梅从厨房钻出来,对着田梗生说,“走了?”
田梗生点头后,秦小梅就直接进了儿子房间。见桌子上有两个包裹,连忙打开。是两身衣服,只是秦小梅没有想到,竟然是一套蚕丝里衣和一套松江棉布做的里衣。
秦小梅连忙在窗口叫,“老田,进来。”
“什么事?”
“进来,快点。”
田梗生无奈地起来进了,“又想闹什么事。”
“你看。”秦小梅把衣服递给了田梗生。
田梗生当年在姚家是从小跟在姚耀荣身边的,见识自然很多。松江的棉布很出名的,听说以前是贡品。而如今应该也是特供。蚕丝如今也不便宜的。灾前国家鼓励养蚕,至于结丝的蚕茧国家制定了工厂进行购。只是灾荒后,吃都难找,大家也没有心情养蚕了。
可田梗生没想到,姚家竟然还有这东西,摸着不像是新的,反而像是以前的存货。
“你说姚家是不是真的把东西全部交给国家了?”秦小梅低声问。
田梗生闻言,凌厉地看着秦小梅,“无论有没有,跟你没有关系。我警告你,闭紧你的嘴巴。”
虽然田梗生也不怎么乐意跟姚家来往,因为那会时刻提醒他为奴的情形。但这都是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可若是秦小梅的猜测放出去,姚家那就惹大麻烦了。这事,田梗生是坚决不会做的。毕竟前姚家主子对他们两口子都不错的。
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田梗生心里都有一把秤。见妻子似乎并没有听见自己的话,田梗生又道,“咱们可以与姚家渐行渐远,这无伤大雅。但咱们绝对不能做背弃忘义之徒,让姚家平添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想想以前在孙云芳身边的日子,她对你可好?”
秦小梅闻言有些愣住,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以前的日子,脸色慢慢平和下来。把衣服折叠好后放进包里,然后才跟田梗生出了田兆明的房间。
田兆明送姚明珠到家后,田兆明跟姚家人道别后就离开姚家。
回到家里,田兆明一眼就看出家里被弄过的痕迹。皱了皱眉出来房间,走到田梗生身边坐下,“爸,跟您说个事儿。”
田梗生疑惑地看了眼比自




明珠重生在六零 分卷阅读16
己还高的儿子说,“什么事。”
田兆明把姚明珠告诉他的话,重新组织了一下告诉了田梗生。
田梗生闻言皱了皱眉头,觉得有几分道理。
“爸,剩余的土地分下去后,肯定能带动积极性的。田里即使不种稻谷,可种其他粮食也可以的。我相信饿了两年的村民自己一定话想办法弄些种子的。而等过了今年,明年你们若是想要回田地也可以事先说明下就好了。”
“只是,上面的……。”田梗生还是有些犹豫。
“只要陈国强和村里的干部都同意了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我想想。”田梗生沉默了一会说,而后挥手赶田兆明,“明天天不亮就要走,赶紧去准备东西。”
第15章
“妈已经把东西拾好了。”田兆明说。
见父亲田梗生似乎有些意动,接着道,“爸,这是现在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法。那些空置的田地空着也是长些杂草而已。可分到咱们村的村民手里,大家肯定舍不得让土地空置着。你看如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谁家没有翻地种东西?”
田梗生深深叹了一口气,“理是这个理,可国家没有这个规定。”
田兆明闻言淡淡以道,“山高皇帝远,咱们全村都不说,谁能知道?”
“咱们村这么多人,谁能保证一个都不说出去?”田梗生瞪了眼儿子,真是书生意气。
“爸,没有挨过饥饿的人也许会,但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后,对于能得到种粮食的田地,你觉得大家还会说出去么?”
田梗生摇了摇头,“陈国强他们不会同意的。”这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事情。
“爸,你管着生产的,只要秋的供应粮能上交,农民还有富余就好。”田兆明说,“这事却是有风险,可风险也代表着机遇。您想想,全县都歉,唯有咱们村丰了,你说镇里,县里会怎么看?”
amp; 你别说了,赶紧上床睡吧。”田梗生觉得自己还是得想想,这可是跟上面对着干的。若是被当做反势力了,那自己一家可怎么办?当年那场灭地/主的活动,他可是亲眼见过的。可老二提出的这个方法确实可行,能挑动积极性不说,还能多产出一些粮食。只是若上面问起来,粮种的事情怎么解释?
如此一想,田梗生又犹豫了。
田兆明见说不通,心里有些愧疚。小丫头犹犹豫豫找自己,他还打了包票会说服父亲。如今想来自己才是想得天真了些。回屋后,怎么也睡不着,拿起笔,找了纸给姚明珠写了道歉信。
第二日黎明时分,田兆明离开姚家村时,绕路到了姚家的院门前,把信从门缝里赛了进去。
姚明珠一早起来就听到奶奶说,门口赛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她亲启。
打开信,姚明珠看了内容后有些失望。不过村长田梗生不愿意担当风险也是可以理解的。姚明珠只是愁,自己家怎么增加粮食。
“耀荣,兆明送的那些土豆,我前天用了些。你把剩余的土豆摊在后院的廊下,能照到阳光的地方,等土豆发芽后,种在咱们家的花坛里。 amp; 姚奶奶说。
amp; 妈,花坛不是要种菜么?”姚耀荣今天没有上工,只有孙云芳排到了挑拣谷种子的活计。
“不种了。“姚奶奶有些惋惜,“要是家里当时多弄点花坛就好了。”
姚明珠听着,忽然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奶奶,爸,咱们干脆把院子的石板掀掉,然后种菜和其他农作物吧?”他们的院子够大,前后院加起来五六公分的地了。
姚耀荣和姚奶奶闻言,大吃一惊后却是欣喜若狂。他们怎么没有想到呢?家里的院子这么大的地怎么不利用起来呢??姚奶奶心里无比后悔,“阿珠,好,好,这主意好啊。”顿了顿,对姚耀荣道,“耀荣,明日你跟云芳就不要上工了,咱们把所有的青石板翘起来放在一边。以后等咱们条件好了再铺上。”
见奶奶和父亲同意,姚明珠心里也很高兴。只是院子的土地被压得结实了,后面翻土估计还是个很吃力的活计,还有粮种也是个大问题。
孙云芳回来后,听到姚明珠的提议,心里非常高兴的。
“妈,爸,奶奶,咱们粮种怎么办?”姚明珠问道。
大伙一听也愁了起来。
“咱们这院子只能做旱地来种粮食的。红薯,高粱,大豆,小麦都可以的。只是这找粮种倒是真的麻烦了。”姚奶奶分析,说完之后更加惆怅了。
“妈,要不我去镇上问一问我表哥?”孙云芳建议道。
“你那个在粮站上班的表哥?”姚奶奶皱眉问。
“嗯嗯。”孙云芳点点头。
姚耀荣却在一旁道,“云芳,算了,你姑妈一家恨着爸,咱们如今去能有什么好脸色?”
被母亲一提起,姚明珠倒是真的想起了表舅来。而父亲的话,姚明珠也想起了姑婆家跟外婆家的一些事情来。
主要是当年姑婆孙美玲嫁给姑公赵志强的事情。
赵志强的父母是个本本分分的人,在镇上开了一个打铁铺子,生意勉强够过日子。只是赵志强不喜欢那打铁的活计,在镇上游荡。渐渐地成了有名的混人,霸占着河口一带的搬运生意。
1...34567...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