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变成万人迷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清越流歌
小姑娘出身好,长得又漂亮,内心有个明星梦再正常不过了,但周婕父母是干部家庭和书香世家的结合,前者注意对外影响,后者规矩甚严,都不可能允许周婕接触那个复杂的圈子。
身边的小伙伴们追星,甚至心血来潮就能叫大明星陪他们吃饭唱歌什么的,周婕从来都插不上话题,由此成了朋友们当中唯一一个连明星都没见过的“土包子”,别人嘴上不说她,周婕自己却很不好受,听说许昕华他们公司就有剧组,就不想放弃这个机会,软磨硬泡非要让许昕华带上她去围观。
欣荣投资的电视剧,剧名暂时维持原样,就叫《设计人生》。
剧组去年秋冬开机,到现在也拍了将近半年时间,听说拍摄进度还不到一半,这让已经习惯了上辈子那种高效率工作的许昕华一时无法适应。难怪现在的娱乐业发展不起来,投资大、周期长应该是很大的问题吧。
许昕华说的问题,当然不是指《设计人生》,投资这部剧,他们并没有打算从片子当中直接获利,他们是想要借这部剧来打造欣荣的“国民度”,所以这部剧制作越良、剧组越用心,成功的几率才会越大。
欣荣并没有担心这部剧的进度。许昕华说的周期长,是针对她和郁白文投资的另外两部片子,《设计人生》剧组在他们眼皮底下工作,安全感还是有的,而另外两个投资项目,命运如何就只能随缘了。
《设计人生》剧组进度虽然慢,却不妨碍剧务演员和欣荣设计部打成一片,所以就算没有网络搜索,许昕华也知道了导演和演员们的很多信息。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的确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剧组,比较亮眼就是导演和男女主角都是从港台来的了,男主角稍微有一点名气,演过两部戏的配角,也拍过杂志封面,但本质上还算新人,这也是纯新人的剧组。
演员都是新人,剧组团队也都很年轻,大家都还没有被圈里的老油条给“污染”,也就不怕他们带坏小姑娘了,许昕华对周婕的请求并没有一口拒绝,而是让她去征求家人的同意,最后周婕得到了秦城的支持,许昕华也就没有压力的带上她一块回羊城了。
许昕华这次回总部待了一周,记者会上她又一次穿上了职业套装,拿着几千字的发言稿在台上发表演讲,首先“汇报”了欣荣希望小学这一年以来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东省内已经有五间欣荣希望小学正式开学,他们总共帮助了一千零二十个孩子重新走进校园许昕华拿着稿子,念出这个数字的时候脸上也有着明显的高兴和自豪,她发起的希望小学工程,短短一年能帮助这么多无学可上的孩子,那么基金会成立以后,又将帮助多少个孩子甚至是家庭?
为基金会成立而召开的记者会,无非就那么个流程,总结过去,交流经验,然后展望未来,许昕华应对记者会很有经验,她这一段演讲,不但被各大主流报纸刊登出来,几家有过合作的省电视台,也纷纷在晚间或早间新闻里播出了这个片段。
比起之前一扫而过的出镜,许昕华这次在各大省电视台有,加起来有接近十分钟的“个人秀”,其他人看完不知道都有什么反应,反正认识许昕华的人是全部都沸腾了。
这些天,许昕华的手机,许家的座机,还有总部和两个分公司的电话,都快要被打爆了,简而言之,许昕华现在彻底红了。
记者会那天,周婕没有去现场围观,她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明星,还能近距离围观电视剧的拍摄日常,完全是乐不思蜀,每天都在现场愉快的客串倒茶小妹,后来她回到了家,才在各大电视台转播的许昕华片段,小姑娘震惊了,也升华了,隔天便找到许昕华,非常坚定的表示要跟她一起干。
“你确定要加入基金会,而不是公关部吗?”许昕华愿意带周婕去总部,当然有着不可告人的打
当你变成万人迷 分卷阅读231
算,干部家庭出身的白富美,多好的公关苗子啊,而且周婕就是个金字招牌,说不定她身边的朋友们看她工作得好,也对欣荣感兴趣甚至加入公司,这对欣荣来说也是一份不可多得人脉资源。
但是许昕华没想到周婕去了趟总部,对光鲜亮丽的,可以接触媒体和明星的公关部竟然不感兴趣,反而要加入基金会?没有料到这个走向的许昕华不由又确认了一遍。
听到许昕华的问题,周婕不由红了脸,她现在有点把许昕华当成人生导师,对自己之前的吊儿郎当就有点羞耻,但还是很诚恳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觉得在基金会帮忙,能够帮助很多的妇女和儿童,比起跟娱乐圈打交道有意义多了。说实话,以前父母也有让我好好读书,珍惜现在的生活,我都没有听进心里,这一次去了羊城,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尽可能的帮助孩子们走进学校,给他们提供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想帮助那些被拐卖的、人生陷入绝望的妇女……”
听到这番话,许昕华还能怎么说?当然是热烈欢迎了,她发起基金会的意义也在于此,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希望能号召更多有能力的人投入这个伟大的事业。
第119章变美丽的一百一十九章
即将进入六月的首都,气温忽高忽低,人们在棉衣和夹克外套中间来回变换,和同事们一同走出机场的周婕即使早有准备的套上了羊毛呢大衣,却还是不受控制的打了个喷嚏。
从温暖甚至有些炎热的东省,回到从小生活了二十年的首都,她反而有些不适应故乡的天气了,周婕率先拉开车门钻了进去,她最好的朋友陆莹莹紧随其后,两个人挤在后车座,陆莹莹惊讶的问着驾驶座里比自己还年轻的女孩:“云云,怎么是你开车来接我们啊,司机呢?”
许云云还没作声,周婕已经笑了:“你不知道了吧,咱们公司定期会组织大家去学车,拿到了驾驶证以后,找行政部先登记,以后需要出差之类的就能申请开车了。”
周婕是前两个月进入的欣荣基金会。
当时基金会刚成立,原公关部林经理和她的希望小学项目组成员,便脱离了公关部,成为基金会的公干成员,许昕华是基金会理事长,但她人在首都主持工作,只能监督和远程指导,林经理才是真正负责基金会员转的执行理事。
原希望小学项目组继续负责希望小学的项目,自然是得心应手,只是基金会的主要帮扶对象还有妇女。
许昕华希望基金会能够把重点放在帮助解救被拐卖的妇女身上。说实话,这个工作量要比资助疾病妇女就医、或者帮扶家庭妇女就业创业要艰难多了,后两项重点是资助,出钱就够了,前者是解决,光出钱没用,一定要上下奔走、出人出力。
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妇女儿童拐卖的目光并不多,因为互联网不够发达,这些社会案件全靠媒体记者报道,说实话,国家这么大,人口数不清,几乎每天都有比拐卖更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媒体能报道的案件实在太有限了。
许昕华如果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恐怕她也想不到这个角度。不过上辈子听了那么多被拐卖妇女的悲惨的、甚至是令人发指的故事,现在有能力了,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说别人,上辈子那个风华绝代的“许昕华”最后锒铛入狱,跟被曾祥拐骗进风月场所,应该是有因果联系的。
就算是为了上辈子的“她”,许昕华认为她也应该去做这件事,国家和社会不重视这些案件,是因为受害者根本没有机会站出来为自己申冤,被迫害人群不出来发声,政府和人民又能从哪里得知你们在受苦受难?所以许昕华希望能通过基金会的影响,让人们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群体,正饱受着人性最大的恶意。
而且欣荣基金会帮助被拐卖妇女,还有一个优势是公安机关很难做到的。早在基金会正式成立之前,公司就安排了专门的小组去调查过。竟这么大的项目,许昕华能提出方向,最后还是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这个方向能不能做。
然后调研小组就去向基层的公安部门了解情况了,有一些乡镇派出所的民警其实有进行过打拐,但是据他们介绍,解救被拐妇女比被拐儿童更麻烦,基本上被拐卖的妇女都被迫嫁了人,有些甚至被嫁过多次,很多生了孩子或者被解救出来的时候怀上了孩子,用传统的观念来形容就是“不干净了”,接回家里又嫁不出去,要养这个老闺女,还要面对邻居亲戚的指指点点,就有很多父母不乐意,这部分妇女被解救出来直接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有些想不开的当时就寻死了
所以如果没有更好的安置办法,他们的打拐行动最终也只能悲剧场,民警压力很大,也不敢轻易行动。
欣荣基金会成立后,就可以和基层公安合作,他们负责解救,基金会出来善后,若实在无家可归的妇女,就招进工厂来,她们有了工作,能养活自己,自然也不怕无家可归。
只是这方向和计划可行,基金会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工作,所有人一个头两个大,他们都更愿意去做已经顺手了的希望小学项目,周婕这个新人加入基金会以后,就立刻被委以重任了。
也是周婕运气好,她加入的时候基金会正式成立,而真正的准备工作在成立之前就做好了,许昕华在记者会上夸下过海口,趁着媒体关注热度还没有散去,基金会需要打响第一枪,他们提前跟去年调研时接触过的一个乡派出所,那里有个村子是买媳妇的重灾区,当地政府也很头疼,基金会和他们商量解救计划,表示全力配合他们的行动,对方一拍即合,行动很快就确定下来了。
周婕加入基金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跟小组奔赴行动现场,全程参与了那一次的行动,把一个比她年纪还小、却挺着肚子的女孩送进手术室的时候,周婕给许昕华打了个电话,只有一句话,她说她想在基金会干下去,干一辈子。
许昕华那时候就知道,那个被家里保护得很天真的小姑娘蜕变了,所以她也毫不犹豫的联系了林理事,叫她以后亲自带着周婕,手把手教她、培养她。
如果说最开始,许昕华是周婕加入欣荣后,她的身份能给公司带来效益,而那个电话以后,许昕华则是真正把基金会这个平台提供给周婕,所以周婕得到了最好的机会和锻炼,短短两三个月,她就参与了三起解救行动,媒体刊登的现场照片里,几乎每一次都有她冲在前线的身影。
陆莹莹作为周婕最好的朋友,在看到参加工作后的周婕,去了很多她没有去过的地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思想谈吐和气质都
当你变成万人迷 分卷阅读232
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从来没想过未来要怎么过的陆莹莹,心里也开始羡慕了,半个月前周婕回首都,陆莹莹便主动提出了要跟她去基金会看看的请求。
去之前,陆莹莹只是出于好奇,和对好友新生活新气象的羡慕,并没有确定要加入他们,而今天回来,她已经在基金会成功办理了入职,是一名光荣的慈善员工了。
不过陆莹莹加入的时间太短,她对基金会都一知半解的,对公司的了解就更少了。听到好友的介绍,她惊讶的瞪大眼睛:“我们以后也能开车吗?”
“能啊。”周婕高兴的道,“我这次回来,也打算搞一个本本,上次去行动现场,林理事还教我开了两把,我觉得开车挺容易的。”
等到了后面两位同事,许云云才发动了车子,一边对周婕她们道:“你们在总部,练车也很方便,园区那么大,怎么开都不怕出事。”
陆莹莹闻言,也跟着道:“那我也要学,家里的车子只给大哥开,碰都不让我碰,以后在公司学会了开车,看他还怎么拦着我。”
周婕还想说什么,手机响了,她从包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的翻盖手机。
这部手机是许昕华送给她的。
全球第一款翻盖手机,许昕华期待已久,去年发行,进入国内市场就一抢而光,好在郁白文动作够快,给她抢到了一部。
翻盖手机这么跑火,许昕华干脆又预订了几部,除了给她哥预定的,还多买了两部留着送人,刚好拿到货的时候,周婕说要加入基金会,许昕华就以庆祝她参加工作的名义送了这部手机给她。
有了手机,周婕去欣荣工作,她家人也放心了很多,毕竟可以随时联系到她,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这会儿打电话给周婕的就是周母,对方在那头殷殷关切,周婕却挥着手道:“午饭我就不回去吃了,公司还有点事……你问我还要做什么啊?”
周婕挺了挺胸,非常骄傲道:“我要跟理事长汇报这个季度的工作情况,然后基金会为了做到资金透明,要每个季度例性召开记者会,向社会公开我们的工作细节,林理事说让我上台汇报我们小组的工作,我第一次做,需要向理事长请教很多问题……”
等周婕应付完关心过头的周母,车子也开到公司楼下了。
首都的办公室也是许昕华亲自挑的,她的喜好一如既往,商业中心、现代化的写字楼,首都最繁华的路段,大楼名字也很霸气,就叫中心大厦。
毕竟现在私家车不多,再热闹的城中心都不怕堵车,在城中心反而交通四通八达,楼下公交车来来往往,去各门店都很方便。
欣荣在中心大厦同样租了一整层的办公厅,签三年合同,跟在沪城时一样,先租办公楼,等他们买的大楼开业之后再搬搬家。虽然只打算租三年,办公室也都按照欣荣一贯的标准装修过,就连外面的大墙上,都写着华丽的欣荣字体,站在大楼下面的人只要抬头往上看,都不会忽略欣荣的大名。
欣荣的员工每天进进出出,也都习惯了,陆莹莹来得少,每次来用要先仰头看一眼,好像不看到欣荣两个大字,就不能放心一样。今天刚下车的陆莹莹,依然习惯性的立刻仰头看上面,却惊讶的发现,“我记得上次过来,墙上还没有写这么多字啊,怎么现在每家公司都在外面写招牌了?”
“都是跟咱们学的呗。”许云云一脸傲娇,又有那么点见怪不怪的道,“是咱们公司起的头,后面在墙上弄招牌的公司都是有样学样。”
听她们这么说,后面下车的几人也抬头看过去,最后自信的总结道,“还是咱们公司的字体最大气,最引人注目。”
许云云含笑点头,当初公司决定把字体当作logo的时候,就专门请书法教授设计最适合欣荣的字体,别看就两个简单的汉字,人家大学教授改过好几版以后才定下来的,能不大气能不好看吗?
第120章变美丽的第一百二十章
欣荣基金会正式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记者会,许昕华是不打算出席的。毕竟她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除了发起、以及决定基金会进行的方向以外,其他事情全都是基金会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的。
其实基金会的工作,在许昕华这里就是一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基金会完成的每一个解救任务,都是会里的成员忙前忙后,先从实地考察,再联合行动人,制定解救方案,到最后的安抚善后、媒体公关工作,他们付出了行动和汗水,才能给出一份完美的数据。
许昕华不是会抢属下员工功劳的人,她一向只愁员工达不到她用人的标准,只要他们有能力,她绝对能提供给他们该有的平台,和属于他们的荣誉。
欣荣基金会成立以后,首次为了向公众汇报基金会工作成果的记者会,意义自然不一样,说是汇报工作,同时也是基金会全体成员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许昕华知道,她要是出现在这次记者会上,即便她刻意的低调、甚至压缩谈话时长,但这个记者会的主角,依然只会是她,而不是其他真正做事的成员。
因为基金会成立的那个记者会,就出现了这个情况。那天记者会总时长一个小时,许昕华真正上台不超过十五分钟,她只负责讲话,后续是林理事带她的团队详细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可记者会之后,无论是各家报社的最终报道,还是电视台播出的记者会现场视频,全都不约而同的把许昕华当成了那天的主角。
是,许昕华是欣荣公司的副总经理、基金会理事长,一个年轻还具有惊人美貌的女性,无论从社会地位、女性话题、还是新闻的角度,媒体都有理由把重点放在她身上。
甚至连许昕华自己都承认,那天的记者会变成她的个人秀,完全是利大于弊,媒体堪称惊爆的报道角度,让这种本来并不受群众关注的新闻进入了广大群众的视线了试想一下,许父他们在老家都能听到有人讨论这个新闻,那么全国各地,注意到这些报道的人又该有多少?
许昕华受到的这些广泛关注,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会注意到她所代表的欣荣女装和欣荣基金会,那么他们做这件事,也就成功了。可能唯一会受到委屈的,就是基金会这个真正做事、却默默无闻的团队成员了。
外界不会管到底是谁在做事,但许昕华不能不考虑团队的想法,这次记者会她才决定不出现,让基金会的成员自己负责,鲜花和荣誉也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周婕他们回公司的路上,许昕华接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电话,让自诩见过大风大浪的她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去了郁白文办公室。
郁白文是基金会成立之后来的首都,他过来的时机非
当你变成万人迷 分卷阅读233
常成熟。
那段时间,欣荣女装刚好随着基金会的动静,进入了社会各界的视线。
在这个年代,公益基金会的意义,和二三十年后很不同,在几十年以后,社会上会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有政府发起的,也有很多是民间组织的,那个时候的公益事业已经较为成熟了,基本上能做到全国闻名的大企业,或是成功的公众人物,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人们对此也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现在不一样,欣荣不能说是第一家关心公益的企业,但绝对是私人企业中的榜样。当下能把目光放到公益事业的企业,无论目的如何,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去做好事的,没有人在公益项目上炒作、造假,因此欣荣基金会的决心,社会各界也都是相信的。
尤其是欣荣只是一家私人企业,他们能有这样的觉悟,说明欣荣负责人的格局,就比很多私企负责人的眼界格局大,有句话叫“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解释,你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你的能力也一定会跟着提高到某个水平。
欣荣的负责人,还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莫欺少年穷,年轻人才有时间、力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有思想有格局的年轻人,就代表了无限的可能。
因此,尽管欣荣只是家私企,没有多牛逼的背景和人脉,企业规模放到首都也只是泯然于众的程度,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看好欣荣的未来。
首都是全国经济政治的中心,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几乎都聚集于此,各界势力纷纷向分公司抛出橄榄枝,郁白文来到分公司,需要面临的不是如何打开欣荣在首都的社交局面,而是好好把握当下受到的青睐,并且努力真正踏入首都的商圈。
于是郁白文承担起“交际花”一般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去应酬的路上,许昕华今天运气好,接到电话的时候是上午,郁白文平常的应酬,一般都是从中午或者下午开始的,也就是说他现在还在公司。
许昕华敲了门进去,开门见山的问道:“你最近有跟国家台的人接触过吗?”
“国家台?”郁白文回忆了一下,道,“前两天政府发起的一个活动,跟国家台的一个副主任打了招呼,不过也没有机会细聊。”
“那就应该不是你认识的人……”许昕华抿了抿唇,也没有卖关子,主动道,“刚刚基金会负责联系媒体的小陈打电话给我,说到国家台的回复,他们也会派新闻组去记者会现场。”
郁白文也坐不住了,难以置信的站起身问:“真的吗?可是基金会怎么会跟国家台有联系?”
“国家台的联系方式是问其他电视台的朋友要的,基金会向各大电视台统一发出了邀请,当然对国家台的回复也没抱希望,谁知道国家台这一次居然回应了……”许昕华虽然已经消化了这个通知,但还是一脸做梦的表情,“你知道国家台要派出的是哪个栏目组吗?”
“哪个栏目?”
“晚上七点的那个。”
郁白文惊讶的张大嘴巴:“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许昕华耸了耸肩,她要是能确定,就不会来找他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沉默了会儿,郁白文忍不住又问:“会不会跟穆少有关?”
郁白文以前只知道穆成东几人家世很不一般,但是也不知道他家究竟有多厉害,来到首都以后,才算是真正有了些了解。再说穆少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以前不声不响的让他们登上了日报,所以现在国家台联系他们,郁白文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穆少。
许昕华却摇了摇头,郁白文并不知道穆少以前说过要给他们联系国家台,被她给拒绝了,以他的性格是不会再做这种的事。许昕华分析道:“如果是他在中间发挥作用,我想电视台那边应该是直接找到我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会只跟基金会联系。”
郁白文闻言,道:“那照你这么说,这就是国家台自己的行为,不会是穆少,也不可能是你或者我认识的什么人在中间推动,毕竟他们没有联系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
许昕华点了点头,她还真是这么想的,虽然有点自恋。
郁白文接着又道:“先不管是怎么回事了,国家台新闻组要参加这次的记者会,那之前的安排就不够用了,还是得你回去亲自主持,要我陪你一起回去?”
许昕华找他也是要商量正事的,她立刻道:“我回去就行了,你还是留在分公司处理正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