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群英逐鹿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铭启小郎
“隋将骁勇,不可力敌。”
郭子仪在阵中见傅友德骁勇,不由得眉头一皱,心知自己不是对手,手中令旗摇展,麾下兵马霎时变阵,各部前后呼应,左右救援,妄图以兵力优势困住傅友德。
傅友德的统帅能力不在郭子仪之下,发现唐军变阵,面不改色,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地响各部发号施令,面对唐军各部有攻有守,进退有据,两军厮杀得难分高下,平分秋色。
旷野之上,人喊马嘶,刀枪碰撞,箭矢横飞,隋唐两军均是拼尽全力奋勇厮杀,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唐军兵力占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全面进攻,但是隋军在傅友德的指挥下稳固阵形,丝毫没有紊乱之象,仿佛铜墙铁壁一般,郭子仪根本找不到丝毫破绽能够一击而胜。
轰隆隆
就在隋唐两军激战正酣之际,远处忽然响起一阵闷雷声响,一些士卒微微一愣,抬头望去却见万里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
“不好,有大股骑兵正在靠近!”
郭子仪在并州协助柴荣治军多年,对于骑兵的声音实在是太熟悉不过。这一刻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若是己方有援军前来,这件事柴荣、窝阔台、朱元璋没有必要瞒着他。
“是幽州骑兵!”
在略一思索,郭子仪迅速反应过来,无暇细想几乎是吼着说道:“鸣金,立刻鸣金收兵!”
“杀啊!”
话音未落,八千装备精良的隋军骑兵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为首大将正是韩信出征之后坐镇幽州的大将张守珪。
当日岳飞派遣傅友德率军援救邯郸之后,当即飞鹰传信幽州刺史于谦和张守珪,命令幽州骑兵暗中出动,在隋唐两军交战正酣之际突然杀出,给唐军狠狠一击。
“弓骑仰射!”
张守珪一声令下,这些训练有素的幽州骑兵在飞驰的过程中纷纷挂住长槊,取弓搭箭上弦,朝着唐军后阵便射。
一时间箭矢铺天盖地飞射而来,正在全力进攻的唐军猝不及防,瞬间便被射的人仰马翻,阵脚大乱。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四十二章 离间计
“众将士,杀啊!”
战马飞驰速度极快,幽州骑兵很快便已经冲近唐军前沿。张守珪大吼一声,弃弓挺槊,飞马冲上前去,马槊向前突刺,接连刺倒数名唐军。
“叮咚,检测到张守珪进入冲阵状态,武力+4,基础武力97,当前武力上升至101。”
隋军骑兵飞驰着战马,接二连三地冲进唐军阵中,无数唐军士卒被战马撞飞踏碎,惨叫声此起披伏响成一片。
“撤军,休要恋战,速速撤军!”
虽然心中慌乱,但郭子仪仍旧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样子,指挥军队迅速后撤。
“休要放跑了郭子仪匹夫!”
那边傅友德亦是长枪一挥,命令各部反攻为守,和张守珪所部遥相呼应,向着唐军奋勇杀去。
沙场上战鼓隆隆,号角呜咽,隋军将士伴随着鼓声稳步向前,尤其是骁勇的幽州骑兵如同尖刀一般势如破竹,刀挥槊刺,沿途所过,不时的有残肢断骸飞在空中。
“各部依次后撤,乱动乱闯者,擅自后撤者,斩!”
郭子仪挺槊在手,毫不犹豫地将几个惊慌失措的逃兵刺死在地,厉声大吼,面色严峻地指挥着军队撤离。
“弟兄们,杀啊,为战死的弟兄们报仇,为石达开将军报仇!”
傅友德和张守珪挥兵紧追不舍,三军鼓噪呐喊,长槊长刀奋力劈砍,长弓硬弩张开,不断朝着唐军后阵袭去。
郭子仪镇定指挥,唐军退而不乱,隋军一路追杀,但唐军始终没露出被一击而穿的破绽。
隋军追出四十余里,却撞上唐军大将辛云京率领的五千援兵,傅友德和张守珪见状不敢再向前穷追,混战一场后,鸣金收兵。
战事结束,双方各自清点伤亡,唐军伤亡六千余人,郭子仪撤军之时心知带着攻城器械走必然拖累行军速度,当即将这些器械粮草全部焚毁。
而隋军这边幸赖幽州骑兵的突然奔袭占据战场主动,伤亡远在唐军之下,虽未重创郭子仪所部但也算得上一场胜仗,勉强抵消了石达开阵亡带来的消极影响。
大战结束之后,张守珪便向傅友德告辞而去。
眼下韩信率领主力征战辽东,张守珪这八千精骑已经是幽州最后的机动力量,虽说突厥已经派出二十多万兵马从关中、河东两地进攻大隋,塞外还有耶律阿保机的残党耶律大石游窜,突厥看似已经无兵可调。但若是幽州长期空虚,也保不准铁木真强行从他处抽调兵马进攻幽州。
。。。。。。。。。。
河北的战事发展情况以很快的速度送到了杨杲的手上。先是漳河隋军奋勇大破三家联军,后面黄土岭一战,隋军兵败,石达开战死。但岳飞很快反击一招,击败郭子仪,粉碎唐军试图攻占邯郸切断韩信、岳飞两大兵团的联系。双方各有胜负,难分高下。
“柴荣和朱元璋不愧是马上皇帝、一代英武,还有一个再造大唐的郭子仪相助,三人联合即便是统率值满值的岳武穆再加上傅友德相助,一时半会也分不出胜负!”
杨杲眉头微微皱起,岳飞的奏章上说的很清楚,突厥窝阔台等人不识河北并州山川地利,黄土岭一战还有攻袭邯郸,都是朱元璋、柴荣、郭子仪三人策划。
“朱元璋、柴荣、郭子仪三人不除,河北之战短时间内决难分出胜负,好不容易才有些起色的民生必然再次凋敝!”
杨杲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沉声说道。
御书房内,几位重要的大臣虞允文、刘伯温、房玄龄、贾诩、陈平皆是重重点了点头,都是智力在95以上的谋士,他们怎么会看不出朱元璋、柴荣、郭子仪三人的威胁。
“朱元璋是一方之雄,绝非久居人下之辈,这一点不管是李渊还是柴荣郭子仪都知道,此人或许还可离间。”
陈平眉头紧锁说道:“但是柴荣、郭子仪二人可是唐军重将,尤其是柴荣,是李渊女婿柴绍的弟弟,深受李渊李世民父子二人信任,就算是与柴荣交情平平的李建成,对柴荣的军事能力,也是推崇至极!”
“微臣看未必!”
刘伯温朗声说道:“李渊此人用人唯亲,统兵大将无出宗室之外,柴荣虽与李渊有些姻亲关系,但终究相隔甚远,真正维系关系的柴绍战死,柴绍妻子李秀宁也在半年前郁郁而终。依微臣看,李渊对柴荣也并非完全信任,否则,他那个战功赫赫的堂弟李克用早就应该高升,也不至于现在还留在柴荣麾下担任副将。”
“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虞允文开口说道:“就算李渊对柴荣有所猜忌,可眼下这形势若是说柴荣会投靠大隋,我想李渊也会信的。”
房玄龄也是点了点头,柴荣如今可是唐朝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手握十几万精兵,这个时候投降隋朝他图什么,李渊怎么可能会信?
“诸位大人莫非忘了李世民!”
贾诩的声音异常平淡,可说出的话却仿佛在众人的耳边炸开似的,霎时间令人思绪豁然开朗。
“对啊,我们怎么把李世民给忘了!”
陈平当即反应过来:“巴蜀大战结束之后,李世民无视李渊的诏令盘踞陇右把持兵权不放,李渊迫于无奈才命他坐镇陇右,可心底不知道多痛恨这个儿子。柴荣早年跟随李世民征战,与李世民私交甚笃,若是谣传柴荣和李世民相互勾结,谋夺李渊的皇位,李渊必然大起疑心。”
“说的是!”
房玄龄亦是微笑着说道:“贾大人一言当真可胜千军万马,若是在关中散播谣言,柴荣和李世民勾结密谋,那李建成十分忌惮李世民,极有可能会为我们推波助澜,安排他的党羽从柴荣手中夺过军权。”
“不错,李氏兄弟势同水火,倒是给我们平添了不少助力!”
杨杲微微一笑,淡淡说道:“贾爱卿,此事就交给锦衣卫全权负责,务必要让长安城内人人皆知,柴荣和李世民勾结,趁着如今唐军兵力全面出击内部空虚的机会,和我大隋暗中交涉,只待双方谈妥他们便领兵杀回长安,夺取李渊的皇位!”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四十三章 满城风雨
长安,在锦衣卫的有意宣传下,长安各大酒肆饭馆、街头巷尾,到处都流传着柴荣和李世民暗中密谋,只等和隋朝谈妥条件,便兴兵杀回长安夺取皇位。
谣言愈传愈烈,随着唐朝几次对外用兵的失败,李渊对民间的管控也愈发严厉,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李渊的耳朵里。
次子李世民抗旨不尊,占据陇右把持军权不放,这本身就是李渊心中的一根刺。而今听到柴荣和李世民勾结试图谋取他的皇位,再一想柴荣早年跟随李世民征战刘武周、赵匡胤,也是在李世民的一再举荐下再得以坐镇并州,一时间他再也坐不住了。
“魏忠贤,传旨,速传齐王元吉,相国裴寂、陈叔达,吏部尚书秦桧,礼部尚书唐俭,兵部侍郎司马懿,大将军童贯前来尚书房。”
这样的事情,李渊自然不敢拿到朝堂上,这一次被他点名的可以说都是他的心腹重臣,一直侍奉在旁的魏忠贤急忙拱手领命而去。
被李世民从陇右军中强势逼走的李元吉如今正闲居长安,满日都是打猎作乐,今日得李渊召见满心不愿,良久才缓缓动身,出了齐王府前往皇宫大内。
“下官拜见齐王殿下!”
李元吉纵马进了皇城,到玄武门将马匹交给从人,匆匆过了城门,却见吏部尚书秦桧早在城门恭候,看到李元吉进来急忙拱手行了一礼。
“秦大人不必多礼!”
李元吉一向以兄长李建成马首是瞻,自然知道秦桧乃是大哥的得力助手,也是客气了一番。
秦桧上前两步,低声说道:“齐王殿下,可知陛下这次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李元吉摇了摇头:“本王不知!”
看着李元吉一脸茫然,秦桧差点没眼前一黑,眼前这人是真不知道,还好他有先见之明先过来找他通气否则一会还真不能和他达成共识。
“殿下,眼下长安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大将军柴荣和秦王勾结,意图和隋军媾和,趁着我大唐各部人马和隋军血站之际,杀回长安夺取皇位!”
“什么!”
李元吉瞪大了双眼,失声说道:“柴荣匹夫,安敢如此?”
“殿下噤声!”
秦桧面色一变,连忙拉了拉李元吉,做出一个小声的动作。
李元吉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压低了声音:“秦大人,这事到底是真是假!”
秦桧微微一笑,道:“殿下,这事真假重要吗?”
“秦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李元吉依旧一头雾水。
看着面前依旧一脸茫然的李元吉,秦桧真是险些喷出一口老血,无奈地耐着性子说道:“殿下,柴荣私通秦王若是坐实,陛下自然不可能继续统兵,眼下太子殿下、秦王殿下,淮安王殿下都领兵在外,您说谁会接替柴荣统领并州的精兵强将!”
李元吉这才醒悟过来,急忙拱手向秦桧道谢道:“多谢秦大人指点,小王明白了。柴荣这匹夫不管是不是和李世民有勾结,哼哼,小王都会把他拉下来!”
。。。。。。。。。。
李元吉和秦桧来到御书房时,裴寂、陈叔达等一干大臣都已到达许久,相国陈叔达正在劝说李渊不要相信谣言:“陛下,柴大将军统帅并州精锐多年,深受皇恩,他怎么可能背叛陛下。眼下大将军正率领大军和隋军血战,这必然是隋军的离间之计!”
“无风不起浪,陈大人未免也太过武断了吧!”
李元吉冷哼一声,大步走进御书房,朗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流言之事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还请父皇详查!”
“陛下,齐王殿下所言极是!”
因为李世民在陇右抗旨不回,御书房内没有一个是李世民的党羽。听到李元吉出头之后,李建成的铁杆党羽裴寂便出言附和:“陛下,柴荣不仅统率着我大唐十万精锐,更需要联合朱元璋和窝阔台王子一同讨伐河北,干系重大。臣以为,哪怕只是一分的可能,我等也不能大意!”
“陛下,裴相国所言极是,微臣附议!”
秦桧、童贯、唐俭纷纷出言附和,李建成坐镇朝堂多年,朝中百官多数都与他亲近。谁都知道柴荣和李世民私交甚笃,若是撤下柴荣换上的必然是李建成的人。
“陛下,秦王殿下乃是陛下亲子,柴荣大将军世受国恩,他们怎么可能和隋军有交易?还请陛下三思!”
御书房内,只有陈叔达还在苦劝李渊。
“司马爱卿,你怎么看?”
李渊把头扭向了沉默不语的司马懿,自从司马懿献上五路攻隋,他在唐朝的地位直线上升,颇受李渊的信任。
司马懿闻言眼珠子转了几下,这才缓缓开口说道:“陛下,下官想到了几个人。”
李渊微微一愣,问道:“司马爱卿想到了谁?”
“微臣想到了郑俨、裴爽、韦福嗣。”
司马懿这话一出,一旁的陈叔达顿时脸色煞白,这几个人都是在杨玄感叛乱附逆的官员,郑俨是当时大理寺正卿郑善果的儿子,裴爽是御史大夫裴蕴的儿子,韦福嗣也是隋朝豪门,他们见杨玄感势大都跟着杨玄感叛乱,完全没有顾忌自己的父辈还在杨广麾下,一个不慎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
“那司马爱卿以为何人可以接替柴荣?”
司马懿成为了压垮柴荣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渊已经下定决心撤换柴荣。
司马懿微微一笑,抬手一指李元吉道:“陛下,齐王殿下骁勇善战,又曾经坐镇并州多年,微臣以为齐王殿下乃是统帅并州雄师的不二人选。”
李元吉闻言顿时大喜过望,他和司马懿没什么交情,没想到司马懿居然能够带头举荐他,他当即投给司马懿一个感激的眼神。
一旁的秦桧也有些疑惑地看了司马懿一眼,让李元吉接替柴荣是不久前锦衣卫交给他的任务,可这司马懿怎么看也不是锦衣卫的人,怎么也跳出来举荐李元吉。
不过为了完成任务,秦桧也无暇细想,当即附和道:“陛下,司马大人所言极是,齐王殿下才是执掌并州军权的不二人选。”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四十四章 荒唐至极
司马懿、秦桧二人先后举荐李元吉,裴寂也很快出声赞同,司马懿亦是点头附和,李元吉见状当即拍着胸膛高声向李渊请令。
“传朕旨意,大将军柴荣、郭子仪受命以来,损兵折将,未立尺寸之功,空耗钱粮,有负朕恩。着免去柴荣并州总管、征西大元帅一职,郭子仪官降三级,克日返回长安。征西大元帅一职由齐王元吉接任,相国裴寂暂代并州总管一职,三宫检责使童贯为监军!在三人未抵达前线之前,暂由西河郡王李克用统帅三军。”
李元吉、裴寂、童贯一干人得了任命,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其余朝臣也都纷纷告退。
“父亲,方才你为何要相助齐王他们?”
司马师推着轮椅,不解地询问司马懿道:“儿子以为柴荣和秦王一事,多半是隋朝的离间之计。”
“我当然也知道此事多半有假!”
司马懿淡淡说道:“可是师儿啊,你可别忘了,自为父向陛下献上五路攻隋之策后,那秦王便一直视为父为朝中祸害,卖国奸贼,若是秦王得势,为父岂有好日子过!”
“那李元吉猜鸷骄侈,野心勃勃,柴荣麾下的十万大军可是唐朝最为精锐的部队,若是他得了军权,以他的性子岂肯再为李建成的附庸。倒是我有今日举荐相助之恩,投靠李元吉必能受到重用。而李元吉我这厮空有野心却无权谋,到时候我便可暗中谋划鸠占鹊巢,再结好突厥,我司马懿未必不能成就一番霸业!”
司马懿眼神中寒光闪烁,这番心底话却是连儿子司马师也不愿告知。
。。。。。。。。。。
李渊撤换柴荣、郭子仪,以李元吉、裴寂、童贯三人替代,这个消息很快像长了脚一样四散传播了出去。
在漳河前线和岳飞交战的柴荣得报之后,良久无语。郭子仪亦是黯然失色,朱元璋听说此事之后也是叹息不已。他兵败河北之后一直和柴荣和郭子仪打交道,虽然小有不快,但大体上还是能够和睦相处,也知二人允文允武,乃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至于前来顶替二将的李元吉、裴寂、童贯三人,童贯朱元璋不是很清楚,但是李元吉和裴寂二人朱元璋却是早有耳闻。
李渊自晋阳起兵,留李元吉坐镇并州。后来刘武周率兵南下进攻并州,李元吉先是逼反了车骑将军张达,后来又欺骗司马刘德威,令他率领年老体弱的人员守城,他则宣称要带领身强力壮的将士出城作战。结果乘着夜晚部队出城的时机,他带上妻妾丢下军队逃回了长安,致使并州沦陷。
至于裴寂,同样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生性怯懦,没有将帅之才。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于索原度被宋金刚杀得大败,全军溃败。裴寂只身潜逃,疾驰一昼夜,方才逃回晋州保住一命。
用这样两个败军之将来顶替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又深受将士爱戴的柴荣、郭子仪,朱元璋完全不看好,李元吉暴躁无脑,裴寂贪利忘义,他们真的能协商好突厥、大唐还有己方三方之间的关系共同对付隋朝全力作战吗?但他说到底只是一个外人,在唐朝的人事任命上不好发表看法。
朱元璋不好说话,但是柴荣麾下的一众大将都跟炸了锅一样,群情激奋。
“大将军,齐王和裴寂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一清二楚!”
大将辛云京大声说道:“当年他坐镇并州的时候,整日沉迷游乐打猎,践踏农田庄稼,放纵身边的人公开掠夺百姓的财物,民怨沸腾,军心涣散,刘武周、赵匡胤兴兵南下势如破竹,并州局势糜烂不堪!”
“还有那个裴寂!”
由柴荣一手提拔的大将邓宗弼毫不客气地说道:“天底下谁人不知,他这个相国毫无安邦定国之才,就靠着溜须拍马讨陛下欢心,他哪里来的本事执掌三军?”
“不错!”
陶震霆、辛从忠、张应雷等将领纷纷应和:“我等只服柴大将军和郭将军!”
“岳飞精通兵法,带兵有方纪律严谨,实乃是万中无一的帅才。”
关羽缓缓睁开了一双丹凤眼,傲然说道:“就凭齐王和裴寂,实难是他的敌手!”
关羽为人高傲,柴荣和郭子仪的能力摆在那里,他当然心服。但若是换成臭名昭著的齐王李元吉和出了名溜须拍马的裴寂领导,他是一万个不愿一千个不适。
“可是陛下圣旨已下,尔等难道要抗旨不遵?”
郭子仪长叹了一口气:“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我等皆是大唐的将军,岂能把住军权违抗圣令,那与乱臣贼子又有何异?”
柴荣亦是无奈地叹了口气:“诸位将军的好意柴某心领了,可如今圣旨已下,我等身为唐臣又岂能抗旨不遵!还望诸位将军能看在柴某和郭将军的薄面上,好生辅佐齐王和裴相国!”
众人闻言一阵无奈,只能是朝着柴荣和郭子仪无奈地拱手称是。
与此同时,得了李渊任命的李元吉、裴寂和童贯三人则是欢天喜地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大将朱泚和童贯提拔的心腹率领三千将士护卫,一路大张旗鼓,尽显得意。
从长安到并州,过井陉,李元吉却突然发现前方大概有四五百百姓携儿带女相互扶持着往东迤迤而行,不由得面色一沉,环顾左右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想必是河东的百姓,听闻隋朝在河北实行均田制,所以拖家带口往河北迁徙。”
裴寂说话的时候眉头微微一挑。唐军屡战屡败,李渊为了得到治下世家的支持,获取唐朝亟需的钱粮兵丁,对世家兼并土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治下的百姓不堪其苦,年年月月都有人前往隋朝治下。
裴寂好歹也是个相国,人口对于国家的重要他也明白。不过他本人也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几年来他的家族依仗他的势力不知增添了多少庄园佃户,吃进去的利益他又怎可想让。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四十五章 残暴元吉
“混账!”
李元吉闻言眼中杀机四现:“既为我大唐子民,安敢投奔伪隋!”
说着纵马往前几步,手中马槊往前一指:“这些贱民背弃大唐,分明都是叛贼!众将士,冲过去这群叛民格杀勿论!”
“杀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元吉残暴阴狠,睚眦必报。他麾下的人也都不是善人,在朱泚的率领下,上千唐军呼啸着朝着那些百姓杀了过去。
裴寂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很快又闭上了嘴,并没有制止李元吉。
老百姓拖儿带女带着家当脚程极慢,不过片刻功夫便被李元吉率领的唐军追上,李元吉狞笑着挥舞长槊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戳到在地。
朱泚亦是大笑一声,挥刀左右猛劈,两个中年汉子顿时惨叫着倒在血泊之中。
“杀人了!”
人群中顿时发出一阵尖叫,老百姓都吓坏了,忙不迭地丢下家当撒腿往两侧山道上跑。
唐军骑兵满脸狰狞,挥舞着马刀长槊追了上去,向这些无辜百姓砍了过去。一时间哭声震天,惨叫声充斥四野,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拼命逃窜,可两条腿怎么跑的过四条腿,李元吉带着骑兵追赶砍杀,上到耄耋老朽,下到牙牙学语的稚子,都难逃李元吉的毒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