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纳兰幽月

    众人回城之后,荀攸、华歆、皇甫嵩、皇甫贤、马礼几人随刘辩回到王府,其他众将各自将麾下军士安顿在军营,而华歆早已安排好一切,水到渠成,行事十分流畅。

    尔后众人集结于王府,进行半月来的第一次议事。

    华歆早先已将弘农国内政务做了一个汇报,他又将关东战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做了一个讲述。

    酸枣联军退回酸枣之后,每日大行宴会,饮酒作乐,似乎已经失去了西进的勇气。其中,孔融因为北海黄巾余党猖獗,不得不率军回救。刘岱与乔瑁因为王永一事心生罅隙,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酸枣义军恐怕已无西进可能。

    河内联军有袁绍坐镇,倒是一副大义为先,诛灭董贼的模样,曹操从荆州讨得一些人马,遭遇哗变之后,失去了大部分人马,又见酸枣义军全无斗志,也投到河内,与袁绍汇合一处。

    颍川太守李旻与李傕交战三场,均败,退守阳翟。李傕率军攻打阳翟,五日城破,李旻高呼:“陛下,臣无能,以死谢罪。”撞死于阳翟城上。

    世人皆为李旻而叹息,皆言:“李公仅有一军,却激励起各地反抗董贼的义士。”

    鲁阳一处,徐荣率军赶到,与孙坚初战几场,




第七十七章 好消息
    刘辩回到弘农城的第二日,北门外来了一个推车队,像是某个大户人家举家逃难一般。

    守卫北门的军侯一听来人是投效刘辩的,不敢怠慢,然检查一番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好在来人为人谦和,十分配合。

    否则,这要是一位跋扈的士子,他日一旦得势,自己一定少不了麻烦。

    “要是跋扈之人,王上应该也不会用他吧”军侯检查完毕,派一人引着来人去见王上,又派一人去禀报苏定。然后他望着来人离去的背影,心道。

    而来人此时也正在议论着那名军侯,此人身行高挑,面容清秀似书生,肌肉结实勤耕种,像是在田间长久劳作的结果。

    他对身边另一名稍矮一些的青年言道:“伯槐,你看这弘农城的一个守城军侯都能如此尽心尽责,这弘农国上下若皆是如此,则国富民强。”

    矮个青年被唤作“伯槐”,正是那日与杜畿一日前来的常林,他辗转多日,终于拖家带口来到弘农,他笑了笑,对高个青年言道:“季才,由陕至此,百姓相较河东、河内、上党可是安穆许多。王上护陛下、百姓西迁周全,仁德忠义,文武齐心,皆为肱骨。我二人一路所见,足矣。”

    “那杜伯侯与你一日前来,如今已是陕令,哈哈哈,若不是你非要到并州山中寻我,早已是一县之令了。”高个青年与常林打趣道。

    杜畿在陕县做了几日县令,推出政令受人爱戴,两人经过陕县时听人提起,故高个青年以此打趣。

    高个青年唤作杨俊,字季才,河内修武县人,早年曾求学于陈留大儒边让,为人敦厚贤良,后董卓作乱,关东义军兵起,率家人到并州避难。

    杨俊与常林素来交好,没想到才到并州几日,又被后者磨了几日嘴皮子,举家再次来到弘农。

    这也是为什么刘辩一直等不来常林的原因。

    他要是知道后者去给他拉拢人才去了,心中一定不会着急,反而会希望后者可以晚一些,多带一些人才。

    常林对于杨俊的打趣不以为意,反倒看着南方的天空,叹了一口气,言道:“我还托人到荆州与子华兄送信,希望他能一起至此,不知是否会到。”

    杨俊闻言,叹道:“同为河内司马,伯达早已名声显世,子华兄刚正善断,能力更强,却跑去荆州隐居,唉……”

    两人所言“子华”唤作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县人,乃是司马朗、司马懿的族兄,为人刚正不阿,早年丧父,与母亲一同避乱。

    途中,避难人群遇一伙盗贼欲抢劫,同行人皆弃老幼逃走,只有司马芝一人守着老母,不卑不亢,对众贼言道:“老母年事已高,某之命任君取,诸君皆有母上,知母劳苦,还望留老母一命。”

    众贼皆呼:“孝子也。”饶了他与老母一条性命。

    常林、杨俊两人平日对司马芝钦佩有加,心中希望他能够离了荆州,一同在弘农一显身手。

    两人在军士的引路下,行至王府,在王府门外,两人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司马芝。

    司马芝身边跟着老母,而他身后还有四个生面孔,两人却不时得。

    两人见到司马芝,心中欢喜,正欲打招呼。

    这时,引着两人的军士对其中一魁梧将领躬身道:“大人,这两位说要投效王上,樊大哥命我引来。”

    这名将领正是城门校尉苏定,他在南门处见到司马芝四人,皆似有识之士,故不敢怠慢,差一人去请荀攸、华歆、皇甫嵩等人,亲自引着司马芝等人来王府。

    他又见麾下军士引着两人,其中一人似乎有些眼熟,却记不起来,言道:“某弘农城门校尉苏季安,不知二位如何称呼可与子华相识”

    苏定见常林、杨俊



第七十八章 坏消息
    荀攸在众人离去之后,给刘辩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臣叔父来信,言袁本初无劣迹,若离之而去,恐为……恐为天下人耻笑。”

    他的两位叔父荀谌、荀彧此时皆在袁绍军中任职,荀彧因为与许攸有隙而备受排挤,荀谌跟随袁绍较早,倒没有因为荀彧的关系受到冷落。

    早先,他曾差人给荀彧稍去消息,言刘辩乃仁德之主,建议后者到弘农共事,以后者的能力,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几经辗转,荀彧的回信也已经到达弘农,荀谌依旧决定效命于袁绍,荀彧近日则与曹操结交,寻机弃了袁绍,投效曹操。

    当然这一环,荀攸并未讲与刘辩。

    这一环涉及到士族的生存与延续,荀谌仕袁绍、荀彧欲投曹操、荀攸仕刘辩、荀爽仕于朝堂。无论谁走到了最后,都一定会记得荀家的一份功劳,令家族得以延续。

    荀攸未讲,不代表刘辩心中不明白。

    刘辩闻言,只是露出了一丝惋惜的神色,言道:“寡人从先生口中听得文若、友若两位先生颇为向往,如此倒是可惜了。

    昨日听子鱼先生言李傕击败颍川义军,颍川百姓水深火热,不知荀家如何是否需要寡人派一军护族人到一处避难。

    只是弘农地处河南、河东、京兆之间,东西有西凉虎豹,北有白波、匈奴作乱,是为险地,还要再寻他处。”

    荀攸闻言,心中甚是感激,刘辩关心他的族人却又不迁至弘农令他死心塌地、令效命于别处的荀家族人心有顾忌。

    诚乃明主。

    他赶忙回道:“王上,叔父已提前将一部分族人迁至冀州,而留在颍川的,恐已凶多吉少。然荀家不会就这样倾倒。”

    荀彧果然是一位颇有远见之人,刘辩颇为向往:“如此远见,寡人倒是佩服得紧。然寡人有先生,便如有子房,足矣。”

    刘辩这一句话倒是真心,荀攸在他最困难之时前来投效,帮他出谋划策,抵御西凉军,说荀攸是他的张子房,一点也不为过。

    虽然没能得到荀彧这位人才,却也有常林、杨俊、司马芝、赵俨、杜袭、繁钦这样的人才来投效。

    刘辩邀荀攸一同到府中议事,关于收复弘农国尚在西凉军手中的五县,刘辩心中已经打算将其收复,一刻也不想耽搁。

    弘农九县,弘农、湖、陕、卢氏已在刘辩手中。华阴城在西,距湖城八十余里,由段煨镇守。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在东,分别由董越、冯爽、左灵、陈瑜镇守,其中最近的黾池城距陕城七十余里。

    其中,刘辩曾在西迁队中见过段煨,此人对刘协态度恭谨,倒与西凉军其他将领有所不同,暂时若段煨没有大动作,刘辩倒不打算动段煨。

    但是,他若将其他四处拿下,段煨意识到危险,非常有可能在弘农大军出城后来攻,只依靠秦远将段煨拦住,他还是有些担忧的。

    “王上不必担忧,有皇甫老将军坐镇弘农城,段煨见了必定退走。王上可留老将军父子留守,而王上可率伯平、文远、公明、修明、义空东征,将四县一一拿下。”荀攸听完刘辩的忧虑,言道。

    然后荀攸沉吟了片刻,又补充道:“王上,段煨虽对陛下恭谨,然若不能为己用,不可将其留在弘农。”

    荀攸所言,正是刘辩所想。

    段煨虽然与西凉军其他将领不同,但留其在华阴,便一直是刘辩喉咙中的一根刺。

    刘辩与荀攸商议完毕,心中有了打算,只待皇甫贤帮众人安顿好,明日再一同讨论一番,便算定下了。

    两人又在府中闲聊了一些其他事,荀攸向刘辩请辞,回皇甫贤府上去了。

    刘辩送荀攸出府,才一回身,便看到了堂内探出得一个头,正是唐姬。

    她听仆人说刘辩与荀攸谈完事,便迫不及待地



第七十九章 华子鱼述安民六策,荀公达议收复诸县(重要通知,明日上架)
    翌日一早,刘辩坐在堂中,瞧着下首的众臣,心中百感交集,他终于不用再担心人才这个问题了。

    他右手边分别坐着皇甫嵩、伍孚、张辽、高顺、徐晃、董横、曹性、梁宇、皇甫元、苏定一班武将,主要是以皇甫嵩为首的凉州人以及张辽为首的并州人为主。能征善战者自有皇甫嵩,武艺高强者当属张辽、高顺、徐晃三人,皆当世骁勇之战将。

    他左手边坐着荀攸、华歆、皇甫贤、马礼、司马芝、常林、杨俊、赵俨、杜袭、繁钦一般文臣,主要以荀攸为首的兖州颍川人以及司马芝为首的司隶河内人为主,出谋划策有荀攸,主持政务有华歆,皆当世优秀之大才。

    他见众人坐定,言道:“今日难得聚诸多贤才良将于此,寡人心中甚是高兴。寡人欲将弘农诸县收复,今召集诸位,一来商讨破敌之策,二来聆听治国之道。”

    刘辩言毕,堂下众人或低头沉思,或跃跃欲试,尤其是杨俊、赵俨这几位新至之臣更想谈论一番,只是碍于皇甫嵩、荀攸、华歆三人尚未言语,而按耐心情。

    华歆见众人皆未言语,起身言道:“王上,臣有六策,其一,纳谏言,听良言,王上耳目清明,贤言可进。其二,减赋税,轻徭役,百姓闻君仁政,竞相来投。其三,垦新田,扩种植,百姓民生改善,安居乐业。其四,重农桑,广纳粮,国中仓廪充实,民生安泰。其五,兴学问,举贤能,学子云集弘农,人才济济。其六,修礼法,重教化,百姓民心向善,国中安定。”

    华歆六策一出,众人眼中俱是笑意,不住点头,为华歆之言感到赞赏。

    赵俨、杨俊两人眼神不再闪烁,两人思量了一番,想到的华歆已说,未想到的华歆也说了,华子鱼果然名不虚传。

    两人身旁,司马芝起身言道:“王上,子鱼先生之言,甚妙,臣以为还需西敬天子,显王上忠义,东却董贼,为天下大计。”

    司马芝口中这个“天下大计”说得很有意味,可以是刘协的“天下”,也可以是刘辩的“天下”,有着一些试探的意味。

    当今乱世,刘辩身份特殊,他的野心到底在哪里

    这司马芝看着面色和善,倒也足够大胆,或许是司马加骨子里的一种精神。

    张辽、高顺、徐晃等一众武将或许没有听出这层意思,然另一侧与司马芝平日交好的赵俨、杜袭、繁钦等人却是知道话外之意,一边为司马芝捏了一把汗,一边又紧张地等待着刘辩的回答。

    荀攸、华歆两人脸上则有一丝薄怒,暗道:“这司马子华也太不懂事了。”

    不知刘辩有没有听出话中深意,他并未停顿,言道:“子华之言身善,寡人正有却董贼的进一步行动,寡人准备收回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四县,最好能把函谷关也一并拿下。”

    刘辩之言可以算作对司马芝之言有了回应,也可以算作一笔带过,根本没有,又有些吊胃口的模样,令几个年轻的士子心中的期望有些落空。

    “什么叫帝王心术,这就是。”杨俊心中感慨道。

    荀攸、华歆两人倒是对刘辩的应对感到欣喜,只有一旁的皇甫嵩心中有些不安:“王上并未回答,难道真有争天下之心,王上所做的一切都是收民心的举措吗”

    皇甫嵩越想越害怕,赶紧将这个想法搁置在一旁。

    接下来便是荀攸的时间,刘辩请他将昨日讨论的一些事宜讲与众人,主要是进攻各个城池的人选以及计略。

    众人大多听得十分仔细,只有董横一人面露难色,低头不语,似有心事。

    董横的模样被刘辩看在眼里,他自然知道其中的缘由,董横的兄长董越正是黾池守将,也是一个与他有颇多瓜葛的人,黾池一战,无论谁胜,对于董横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结果。



第八十章 兄弟反目?
    董横离开弘农城半日后,徐晃、高顺两人各带一路人马趁着夜色出了弘农城,往东去了。

    是夜,月明星稀,倒是十分适合军士连夜赶路。众人似乎有些着急,一路疾行,盖是因为众人对荀攸立下了军令状。

    东边最近的黾池城也有八十余里,众人若不一路疾行,恐怕无法在规定之日赶到目的地。

    翌日午时,张谨麾下将领张宇、杜畿麾下将领陈忠各带着一千名军士赶到弘农城。因大军开拔,各城守备任务严峻,刘辩并未将各城主将唤来,这也是荀攸给出的建议。

    随后,刘辩命两队人马稍作休息,随后率领皇甫嵩、荀攸、伍孚、梁宇、马礼、杜袭和赵俨并两千弘农城人马,共计四余千人出发,赶往黾池。

    其中赵俨、杜袭两人皆为颍川人,荀攸较为熟悉,认为两人皆具有带兵与治理之能,故刘辩将两人也一并带上。

    刘辩率军离开后,城中只有张辽麾下一千、苏定剩余的一千人马守城,以应对不期而遇的敌人,形势较为严峻。

    刘辩一行人行进并不快,反倒有些慢,似乎有意让西凉军知晓大军的行踪,故意吸引西凉军的注意力,酝酿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大军才出弘农不远,便被董越派出的探马发现,而另一边,董横也已经来到黾池城外。

    守门的军士正是早先董横的麾下,见到董横之后,赶紧进城禀报董越,因为跑得过快,鞋落在原地都没有发现。

    董越正在营中训练军士,听到消息后,又气又喜,气的是上一次在崤山,荀攸故意让董横转告他一些话,令他心中生疑,最终疲惫不堪。

    果如荀攸之言,他被弘农军打退了。

    喜的是他两个弟弟都不在身边,今日终于能见到其中一个。

    想毕,董越离了军营,到西门外亲自迎接董横,不管后者此行到底有何目的,都是他的兄弟。
1...202122232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