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纳兰幽月
    河内的张杨亦屯兵怀县,欲趁河南尹西凉军被尽数消灭,染指河南诸县。

    索性河南诸县心还是向着刘辩的,张杨差人到几县寻内应,皆被县令拒绝,还让刘辩知道了他的意图。

    相比较而言,徐荣、樊稠两人的任务有些繁重了。

    刘辩与两人传信,令两人小心谨慎,尤其是樊稠,若情况不妙,即刻退回洛阳,与徐荣一起守住洛阳周边关隘,等待弘农国的援兵。

    河南尹并非弘农国属地,如今河南尹西凉军已平,他不宜多用兵。

    刘辩又知会宜阳曹性,留心河南尹形势,及时出兵支援徐荣、樊稠两将。

    他如此安排,河南尹之事也算定了下来。

    然而他还没有安逸几日,该来的还是来了。

    果然如荀攸所料,长安处的诏书不日便到了弘农,想必刘协架不住董卓的威逼,不得不下一道招刘辩入长安的诏书。

    上言:

    时近新年,寡人思念兄长,欲与兄长团聚,望兄长忙完国中事,至长安相聚。

    诏书上还有几个泪点,可见刘协在下这一道诏书时,并非出于自愿,而心中亦有痛楚。

    这一次随诏书而来的是一个小黄门,姓高,刘辩伤重无法下榻,只能撑起身听着。

    “王上,您这是何时受的伤如此严重,一定要保重身体呀。”

    “承吉言,前些日,寡人率军攻击一伙山贼,结果一不小心在山上摔了一阵,便伤成这样。”

    刘辩并不知此人是否为董卓心腹,便随便编了一个幌子,没有直接讲他出兵河南尹,与西凉军对战一事。

    而另一边的小黄门心中也在嘀咕,他一路从长安而来,众人皆言刘辩率军出函谷关,将关外的西凉军一网打尽,而身受重伤。

    刘辩便如此说,定是将他当成了董卓一派。

    他离开长安时,朝中并不知弘农王身受重伤,董卓威逼刘协下诏之时,他也在场,当时董卓举剑放在一个又一个宫女、内侍脖颈上。

    董卓问一遍,刘协不从,便一人倒在刀下。

    到他时,刘协终于妥协,下了这一道诏书,他才留的一条性命。

    刘辩不信任他,他心中理解。

     




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踵而至
    “王上,这可去不得,使者可还在”华歆看到诏书,便一直惶惶不安,连忙追问使者是否还在。

    若使者未走,一定要想办法打发走。

    “知道王上身负重伤,方才已经走了。”刘辩身后的董横回道。

    随后,董横又与众人将小黄门到王府的经过讲了一番,又将随行护卫是李肃麾下一并讲了。董横早先与刘辩护送刘协西迁,曾经见过那人跟在李肃身后,自然记得。

    荀攸闻言,叹了一口气,言道:“这次召王上入长安,定是董贼意识到王上对其的威胁,所采取的行动。王上与陛下亲近,其便利用这一点。

    此次使者出长安时,定然不知王上身受重伤,恐怕这一次使者回长安,董贼还会再派使者前来。

    下一次,恐怕不会这般容易。

    臣等不愿王上赴长安险地。

    然,若王上不去,必然要背一个违抗圣命之罪。”

    众人摇了摇头,皆为此感到头大。

    皇甫嵩捋了捋胡须,言道:“不如继续以王上伤重为由,推辞不去。王上若去,一定要带上兵马。最好还是不去。”

    张辽闻言,当即表示愿率军随刘辩前往。

    刘辩则叹了一口气,陷入了沉思,他此时心中有些纠结,去长安,一定有千重万重危险,若不去长安,也可等着王允暗中除去董卓。

    只是如今貂蝉不在王允身边,不知王允是否还能令董卓、吕布两人生出嫌隙。

    若王允不能将董卓除去,这朝中也没有什么力量有这个机会了。

    他与董卓也难分胜负。

    他沉思间,不知道皇甫嵩、荀攸、华歆、张辽又说了些什么,总之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华歆、皇甫嵩两人认为刘辩早先护送刘协西迁已是一件危险万分之事,西凉军虎狼之心,早已暴露无疑,刘辩万不可再赴长安。

    这一次,正好刘辩可以身负重伤为由,能多拖一些时日,便多拖一些时日。

    而荀攸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引兵入长安,联络朝中大臣,诛杀董卓。

    此时天下之乱,乱于董卓弄权,帝势衰微,朝官无能为力,外官人心各异。

    若能除了董卓,这汉室还有救。

    刘辩还是非常认可荀攸之言的,在这个时候,除了朝中的百官,也只有他有这个心,也有这个能力能坐着一件事了。

    若他不去救刘协,谁去救

    然而此时还不是机会,这个时候去,不止董卓,还有王允,都会对他不利。

    众人商议了一番,并未商议出一个结果,还是刘辩决定暂时先以“有伤”为由,将长安之行缓一缓。

    于是众人各自散去,刘辩复又躺回床上歇息。

    唐姬一个人蹑手蹑脚地走到榻边,坐了上去,靠在他的怀里,默不作声。

    “都听到啦”刘辩环住怀中美人的腰肢,轻生问道。

    “嗯。”唐姬只是轻轻地回了一声,便将头埋得更深了一些。

    “你怎么看”刘辩见唐姬如此,知道她此时心中一定憋着一些话想说,只是有些顾忌,没有说出来。

    刘辩这一问,怀中美人不但没有言语,反而小声啜泣了起来,将他的衣衫打湿。

    他将唐姬抱得更紧,怀中美人哭的却是更激烈。

    他就这样抱了唐姬许久,同时在她耳边轻声安慰。

    不一会儿,唐姬停止了啜泣,刘辩原本想听一下她的心里话,结果去发现怀中美人竟然躺在他怀中睡着了,匀称的呼吸中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声抽泣。

    他将唐姬裹紧被窝,就这样看着她睡着的模样,眼神中满是怜爱。

    “估计她是担心我吧。”刘辩心道。

    尔后,不知何时,刘辩竟也大脑昏沉,睡了过去。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弘农舌辩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当世的家,早年为官因得罪宦官与权臣而被构陷,后遇赦时又因宦官诬陷而远走吴、会稽两郡。

    及至董卓弄权,强召蔡邕为官,他便成了董卓府上的幕僚,董卓对其颇为倚重,其亦多次对董卓进行劝谏。

    虽为董卓麾下之臣,却能独善其身。

    不过,刘辩知道他还是因为他的女儿——蔡琰,毕竟在后世,“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蔡琰,字昭姬,当世的一位才女,善琴,此时她应该由于卫仲道亡故,为河东魏家所恶,在长安与父亲蔡邕一同生活。

    使者中的另一位,马日磾乃是当朝太傅,亦是一位当世的大儒。

    两人一同来访,刘辩不得不重视一番,让人将自己从榻上扶起,端坐着同两人将话。

    另外,皇甫嵩、荀攸、华歆、伍孚四人亦到王府与两人相见,一方面了解一些长安近况,另一方面小心两人轻易将刘辩说动。

    “王上,老臣此次受命来使,也是无奈之举。此次王上将河南尹西凉军全数剿灭,相国虽口中未言一二,其心必责难王上。

    王上入长安,恐凶多吉少。”马日磾言毕又看了看蔡邕,似乎还有一些话碍于后者身为董卓幕僚的身份而不能讲出来。

    蔡邕见马日磾这般模样,尴尬地笑了笑,他接受董卓诏令,无论他阻止了董卓杀卢植,还是他劝说董卓不要自比太公,都无法改变他在别人眼中“董卓近臣”的身份。

    有如马日磾一般,对他充满了忌惮。

    蔡邕看了看堂中的几人,对刘辩言道:“王上,此次出长安,相国命臣转告王上,相国不会因河南一事为难王上。另外,袁本初暗通王上,王上虽未与袁本初同流,然袁本初一再联络王上,王上是否动心

    若想令陛下安心,兄弟和睦,入长安诚乃上策,此亦为王上着想。”

    蔡邕之言说得也有一些道理,只是他对于“董卓不会为难刘辩”之语,言之凿凿,令堂中的众人有些惊讶。

    “伯喈之言,何故如此言之凿凿由李儒携毒酒入长乐宫始,董贼一心为难于王上。董贼何故弃百里追击之嫌,清剿河南西凉军之隙,而与王上言和

    真当我等不知他是何居心”华歆听闻蔡邕为董卓说话,不禁起身质问,语气也有一些激动。

    蔡邕方才之言,确实是离开长安时董卓的嘱咐,董卓之所以让刘协诏刘辩入京,也是有一定缘由的。

    一来,关东义军虽名义上与其为敌,却陷入了内部斗争之中,此时唯有弘农的刘辩一直与他为敌。诏刘辩入长安,是为了制约弘农国的发展,令弘农国众臣不敢轻举妄动。

    二来,董卓早先听王允禀报袁绍欲立刘辩为帝一事,他担忧此时名声甚佳的刘辩与关东义军勾连,那他尽起西凉之兵,也不一定抵住他们的攻击。

    三来,河南尹西凉军全没,董卓只剩下河东安邑县牛辅麾下一些兵马,以及京兆尹长安县附近的一些兵马,而远在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虽早先与他有约定,却一直迟迟不出兵,恐怕想要在凉州坐观天下形势,根本指望不上。董卓实力受损,而弘农国迅速崛起,他有所忌惮,又不想与弘农国撕破脸面。

    所以说,实力强大才是硬道理。

    蔡邕将以上三点与众人讲出,令堂中陷入了沉默。

    蔡邕身为董卓近臣,平日里几乎知晓董卓的一应事务,此时分析起来,竟也又几分道理。

    只是他这番话若是让董卓知晓,恐怕要因此而遭罪了。

    但他却不以为意。

    &nbs



第一百三十四章 妥协
    弘农王府。

    众人眼见刘辩眼中带泪讲出这一番话,都开始劝了起来。

    太傅马日磾心中想到先帝好不容易出了两个仁德的儿子,如今一个在长安受贼人胁迫,一个被逼着入长安,涉险地。

    如今五道诏书接踵而来,天子规格的马车就在府外,若刘辩不愿前往,那便又要安一个谋逆的罪名。

    谁又能想到,贵为弘农王,生活却如此艰难。

    马日磾心中思忖了一番,起身跪在刘辩身前,言道:“王上既为老臣送诏入京,若王上有性命之虞,老臣便一头撞死在相国府外,与王上同去。”

    刘辩见马日磾下跪,有心去将其扶起,却因为“伤势”不能行动,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皇甫嵩、荀攸、华歆、蔡邕几个赶紧奉刘辩之命,将马日磾扶起,马日磾站起之后,已然老泪纵横。

    众人皆有一些感伤。

    “唉……”刘辩叹了一口气,握住了马日磾的手,安慰这位老臣。

    恐怕他若是不去长安,马日磾也要被董卓杀了。

    至少董卓是这样威胁的。

    尔后,他看向蔡邕,言道:“蔡将军,汝可回长安,言寡人重伤,需率弘农一军护寡人进长安,且驻扎于洛阳外长门亭,护卫京畿。若无一军相随,寡人不敢进长安矣。”

    他知道蔡邕深受董卓信任,便让其转告董卓自己最后的要求。

    这也是他与荀攸两人商议的结果。

    他董卓不也是率军到长安吗

    他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带兵

    荀攸早知进京一事,避不可避,若董卓不答应这一点,刘辩也只能留在弘农,背上这个谋逆之名,与董卓麾下的西凉军继续战斗。

    蔡邕思忖了一番,言道:“王上此举虽然有些不妥,但确为良策。臣这就回长安,与相国商量。”

    尔后,蔡邕便辞了众人,率一队人回了长安,向董卓禀报刘辩的这一要求。

    而马日磾则留在弘农,又与卢植相见,两人同朝为官多年,又同随马融学习,是为旧识。

    旧人相见,老泪纵横。

    半晌,马日磾瞧着卢植的一众门生,言道:“某真想有朝一日,也能像这般讲学,不问政事。”

    卢植却道:“如今朝中奸佞祸乱,还需太傅大人主持局面,怎可轻易身退。”

    马日磾叹了一口气,知道卢植话中一半是玩笑。如今朝中百官皆以王允为首,他这个太傅只是一个摆设。

    不一会,一个翩翩青年走过来,拜见马日磾,他定睛一看,此人与杨彪年轻时有些相像,想到杨彪有一子,名叫杨修,年少聪慧。

    马日磾一问之下,果然是故人之子,他又见杨修颇有其父年轻时的风范,文才非凡,心中欢喜,冲去了一些阴霾。

    只是这杨修为人不甚沉稳,喜爱卖弄,令马日磾心中隐隐对他有些担心。

    若是因此轻慢了权贵,恐怕会有一番磨难。

    一连三日,马日磾每日早晨去拜访刘辩,其余的时间都在卢植的学舍中度过,偶尔也给这些青年学士讲一些见解。

    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这可能是马日磾为官以来,最为轻松的一段日子。

    另一边,弘农国的一众大臣也开始提前准备入长安的事宜。

1...3536373839...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