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纳兰幽月

    荀攸却是笑了起来,言道:“子鱼,休要再唬仲期。”

    然后他又对徐宁言道:“诏书中言明重建东都,而重建之事,劳民伤财,今陛下及王上皆仁德,岂愿看百姓方离战火,又陷劳役,故而此事短时不可成。

    且陛下拿回河南,再赏赐者岂会少于河南?”

    徐宁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道这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一旁的来宁、张辽两人倒是没有任何表情,他们似乎对刘辩的封地有多大似乎比更没有那么大兴趣,面色平淡如水。

    若是董横在,三人倒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

    荀攸讲完这些之后,眼神看向华歆、皇甫嵩两人,犹豫了一番,对刘辩言道:“王上,如今河南尹已成王上封地,洛阳乃是河南、弘农居中之地,且有八关相护,是否移驾洛阳?”

    荀攸此言一出,堂内死寂一片,似乎所有人都止住了呼吸,等着刘辩的回答,连张辽、来宁两人也已经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吞咽起了口水。

    刘辩将诏书卷起来收好,转身认真地言道:“陛下所说回归东都之事,确是真挚之言,故洛阳仍是天子之地。寡人若长居于洛阳,恐受天下人指摘。”

    荀攸心中已知刘辩之意,道了一句:“臣知晓了。”便退了回去,心道:“王上并未被利益冲昏头脑,某可安心。”

    皇甫嵩、华歆两人亦各有心思,皇甫嵩是汉室老臣,对于刘辩的言语非常开心,而华歆却陷入了沉思,心道:“王上留在弘农,对长安诸县的掌控便要弱一些,且长安诸县县令,并非王上任命,多有人与关东人马勾结,若河南出事,不能及时处置。”

    荀攸似乎看出了华歆的心事,对刘辩言道:“王上,此前河内太守张杨,屡次出兵进入河南,恐河南诸县,有人与其互通。然有一人可与张杨互通,便可有另一人与袁绍互通,应小心才是。”

    刘辩闻言,心中深以为然,他又看到华歆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知道此事也比较棘手,故而向华歆问道:“子鱼先生,不知可有良策?”

    华歆听刘辩相问,便将心中所想对刘辩言道:“王上,如今徐公茂屯于洛阳,樊子密屯于荥阳,而洛阳与荥阳之间又有偃师、巩、成皋三县,可令元仪、季才、公肃分别为三处县令,以保洛阳与荥阳畅通。”

    刘辩看着身边的马礼、杨俊两人,点了点头,这都是在危难时都能留在他身边的人。

    至于华歆口中的“公肃”是何人,他有些一头雾水。

    他想遍了麾下的文臣武将,也没能成功对上号。

    华歆见刘辩看了看马礼与杨俊而后又陷入迷茫之后,知道刘辩不知道第三个人是谁,虽然那人已经在自己身边帮忙,却是刘辩去长安之后的事,尴尬地刘辩言道:“王上可还记得攻打华阴时的那个书生?后来卢尚书来弘农讲学,被伯平举荐到这里……”

    听到华歆的话,那个奉段煨之命到湖城请和,最终言“众将固守城池,王上未必能攻下华阴”的那位,贾诩之子贾穆,好像是个硬骨头,刘辩倒还算欣赏。只是后者似乎一直谨记刘辩那句“今日寡人不杀汝,若华阴城中再见汝,定杀无赦”,即便在这弘农城中依然不敢见刘辩。

    “贾公肃倒是个血性之人,既然子鱼先生信任于其,寡人便信任先生。”刘辩可是知道贾穆之父贾诩此时仍在河东郡,仍是董卓余党的一员,故而说出了“信任”这一个词。

    华歆听到刘辩之言,知道话中之意,言道:“公肃之父虽在河东西凉军军中,然其德行能力,臣信之。”

    刘辩见华歆如此说,便也不再言语,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华歆的这一个提议,至于接下来的事便由荀攸、华歆、徐荣等人具体去办。

    随后刘辩又嘱咐了一句,一定要给妥善处置原来的县令,绩优者可以提拔到弘农为官。

    华歆也是回了一句:“王上仁德。”脸色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然后刘辩看着马礼、杨俊两人,对两人做着嘱咐,杨俊有大才,又足够勇敢,其才能足以为一太守,这县令对于杨俊也只能算是小试牛刀。而对于马礼,刘辩已经看到了成长,马礼足以为一个谋士,只是如今董卓身死,董卓麾下余党又将面对孙坚、段煨、李肃三人的围剿,翻不起什么波浪。

    这天下终究是要归于平静。

    而天下归于平静,谋士便少了扰动风云的战场。

    刘辩让马礼去做县令,觉得有些可惜,只得对马礼、杨俊两人言道:“且展汝才。”

    不一会儿,刘辩差人去唤的贾穆终于蹑手蹑脚地进了堂内,他一见到刘辩,便跪在他身边,言道:“臣贾公肃谢王上信任。”

    刘辩见贾穆此举有些浮夸,赶紧去扶,却又听贾穆言道:“王上,此次大军围剿河东西凉军,西凉军必败。家父曾劝李傕等人请降,只是朝廷未许。王上可否救家父一条性命,臣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刘辩心中叹了一口气,心道:“怪不得,原来是为了其父。”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军棍
    对于贾穆的请求,刘辩只是答应贾穆届时一定会替贾诩说一些话,并没有答应一定会将贾诩救出,但还是另后者非常激动。

    毕竟刘辩在长安救出蔡邕一事,也慢慢由长安向外扩散,让更多的人知晓,在士人中因为谈资。

    安排好河南尹之事,刘辩接下来还要听取他不在弘农这段时间各县的发展情况,湖令司马芝、卢氏令常林、陕令杜畿相继来到弘农城,向刘辩进行了述职。

    总体来说,一切都在稳步发展,让刘辩比较揪心的一件事是杜畿居然差一点被李傕派去的刺客刺杀。

    陕县与河东郡太阳县隔河相望,西凉军多次由茅津渡河南下,进攻弘农。杜畿早先在陕县一直采取守势,并未敢率军出城迎敌,一来他并未有不俗的武艺,二来他当时初到陕县,并无太多亲信将领,他曾在陕县击溃了郭汜数次攻城。

    后来,杜畿身边有了陈忠等心腹将领,便多次率军屯驻于茅津,攻击西凉军渡河的军士,令其不能上岸,挫败了西凉军的多次进攻。即便西凉军改变登岸地点,杜畿派兵沿河南岸一里一哨,也能及时发现西凉军的动向,被河东西凉军视为弘农国阻拦其的一大威胁。

    故而李傕便派李暹在飞熊军中挑选刺客,佯装投效杜畿,实则暗藏杀机。

    杜畿见到来人体态不凡,一看就是练家子,以为是在哪里隐居的武者。弘农王刘辩礼贤下士、爱惜人才,故而其麾下的将领、官员亦深得其亲传,杜畿至今还对刘辩将身上的棉衣披在他身上记忆犹新,感激着刘辩的恩惠。

    他也效仿着刘辩的样子,对来者客气有加,正在说着一些客气而又真挚的话,却不妨一把短刀袭向了他的小腹。

    若不是陈忠就在杜畿身边,杜畿已经被那人一刀杀了。

    刘辩听着杜畿的叙述,也能想象出曾是多么危险,以致于杜畿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刘辩看着杜畿右腹处结疤后仍留下的痕迹,手心、脚心都有冷汗流出,为杜畿捏了一把汗。

    在现今,因为医疗卫生水平的限制,一个普通刀伤若是处理不当,都有可能要了一个壮汉的命,杜畿能够活下来,真是万幸。

    就当刘辩以为杜畿应该马上杀了刺客之时,杜畿身后一直跟随护卫、唤作严坚的将领却是突然跪了下来,言道:“王上,臣有罪。”

    刘辩仔细观察着这名叫做严坚的将领,身材魁梧,体态不凡……

    刘辩一直以为杜畿似乎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没想到他居然有这般魄力,顿时让刘辩刮目相看。

    只听严坚继续言道:“那日臣刺杀未遂,被军士所缚,大人并未杀臣,而是言臣刺杀失败,回河东必然不能活命,不如留在弘农,何必与贼人为伍,背负骂名。臣方才悔悟,望王上责罚。”

    刘辩瞧着这般模样,杜畿不仅没杀刺客,还将刺客感化了,成了陕县的一员将领。

    震惊,除了震惊,刘辩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杜畿此时却是一脸淡然,并为严坚开脱。

    刘辩见状,便依严坚所请,罚了严坚一军棍,算是对此事做了一个了解。

    杜畿走时,刘辩千叮咛万嘱咐,就怕杜畿再做出这些事,一次是运气好,第二次就不一定了,刘辩还赏赐陈忠一些钱财,顺便让杜畿带回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忠义校尉兵符,这是弘农国继鹰扬校尉张辽、陷阵校尉高顺、白波校尉徐晃、越骑校尉梁宇、折冲校尉秦远、弘农城城门校尉苏定、虎烈校尉皇甫元、飞熊校尉樊稠、神射校尉曹性、虎贲校尉徐宁之后的第十一位有前缀的校尉。

    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虽然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将门的品阶自然也不会太高,故而刘辩也只能加以前缀来奖赏这些将领。

    算是一种荣誉。

    像秦远死后,折冲校尉这个称号,刘辩是绝对不会再赐予其他将领。

    刘辩赐予陈忠忠义校尉的称号,算是对后者的一种褒奖,当然,这也并不能代表他就有张辽、高顺、徐晃那般的武艺。

    待杜畿离开后,荀攸不禁感慨道:“看来伯侯的行事,还是受了王上的一些影响。”

    刘辩正要说些什么,突然想道自己逃出洛阳后执意来到弘农城、在崤山救刘协不成护其西迁、奉诏入长安、多次收敌将并委以重任,期间还遇到李平、董茂等人的埋伏,刘辩突然老脸一红,知道了荀攸的意思。

    荀攸继而言道:“王上所为之事皆为大义,想做什么尽管去做,臣等定然跟随。”

    好吧,就当荀攸这是在夸奖了。

    刘辩知道荀攸这也是像他嘱咐杜畿一般嘱咐他,这时刘辩才体会到荀攸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还有一点无奈。

    就像是明知道他是对的,却还是不希望他去做,因为危险。

    杜畿给刘辩带来了一个大惊喜,常林、司马芝两人却是一人从弘农城带走一个人,一人为他举荐一个人。

    卢氏自从出了张恭、张瑾反叛一事之后,刘辩便派了常林去主持大局。

    常林几月的所为已经初见功效,卢氏城已经慢慢走上了正轨,然而陈耳、周镇两人并非强将,周镇更是在一次缉捕盗贼时摔断了腿,只能在家休养。

    故而常林这一次来,还有向刘辩求将的心思,原本刘辩认为张辽麾下的程秋、马银两人不错,但他却在左右没有看到张辽的身影,明明方才还在。

    这时高顺对刘辩推荐了一个人选,正是在长安,为张辽、高顺两人打开城门的韩靖,韩靖早先为长安城门侯,此时正与叔父大司农韩融一起生活在弘农城内,韩融不再回长安,他也不回去了。

    于是,刘辩将韩靖唤来,说明来意,后者欣然应允。

    就这样,一切皆大欢喜,常林满意地离开了。

    而常林之后的司马芝在汇报完工作之后,一句话却是让刘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王上,臣有一族弟颇有才学,为人正直清白,臣举荐其与王上。”



第一百八十四章 将星陨落
    其实,对于司马芝举荐族弟的举动,刘辩心中是拒绝的。

    他对于司马氏有着深深的忌惮,历史上正是司马炎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的辛苦经营为依仗,篡夺了曹氏的基业,而后司马炎大封司马氏诸侯王,聘功臣贾充之女贾南风为有些懦弱、呆傻的太子司马衷的妃子,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司马炎故去,司马衷继位,皇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外戚太傅杨骏,饿死太后杨芷。后贾南风又使司马玮杀掌权的汝南王司马亮,后又借此杀了司马玮,终于掌握了朝政大权。后贾南风杀了非己出的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杀贾南风、废司马衷而自立。

    司马冏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讨伐司马伦,杀司马伦复立司马衷而掌权。随后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又相继卷入纷争中,最终由司马越的胜出而结束了长达十二年的内乱,最终导致国力衰疲,无力抵挡南下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族,令北方再次陷入战乱。

    故而刘辩对于司马氏是保持着极深的忌惮,毕竟他可没自信能熬得过司马懿。

    当然还有一个曹氏,也是他所忌惮的,毕竟历史上曹丕篡了汉。

    刘辩转念一想,此时司马懿应该尚未成年,顿时心情又好了一些,但他还是面对着一个问题。

    用还是不用?

    司马芝举荐之人正是司马防长子司马朗,为人倒是如司马芝所说,清正。此前董卓乱政,司马防、司马朗先后回到河内老家,此时见董卓已死,怕是又动了入仕之心。

    司马防已老,倒是要看这些年轻一辈了,估摸也是司马防授意司马芝为之。

    这司马朗的确也是司马家的佼佼者,荀攸、华歆两人亦是对司马朗赞誉有加。

    于是,刘辩看了看身边众人的反应,这司马朗自己怕是一定要擢用了。

    他看向司马芝,对其言道:“汝且传信与河内家中,令司马伯达前来便可。望汝举荐之人也有这般功绩。”

    司马芝闻言,答喏而去。

    刘辩在长安时,曾听杨俊提起,在河内司马氏中,司马芝虽然不如司马朗名声高,但是治理之才却是要强于司马朗。

    如今司马芝竟然愿意向刘辩举荐司马朗,倒是让刘辩非常佩服司马芝的为人,方才刘辩一直想要从司马芝脸上看出一些异样,却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司马芝的政绩似乎无可挑剔,为人也似乎是如此,还真让刘辩挑不出什么毛病。

    杜畿、常林、司马芝三人先后到来后,其他县的县令就要晚一些,毕竟离弘农城还是非常遥远的。

    刘辩也终于得到一个机会休息一番,享受着此时的惬意。

    但是,似乎他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一日之后,徐晃前脚刚迈进王府,正要跟刘辩行礼,身后突然被人撞了一下,那人撞完之后竟然理都没理他,径自往刘辩奔去,跪在了地上。

    若要不是在弘农王府,徐晃一定把那人揪起来好好说道说道。

    刘辩也有些纳闷,他与徐晃数月未见,正要交谈一番,一个人却是突然跑进来跪在了他的面前,他乍地一看,那人居然是前几日给他传诏书的小黄门。

    只见他脸上满是风干了的汗渍,似乎在极为焦虑的心情之中连续赶路。

    “王上,小的赶到梁县,驻军言孙将军受袁太守之命攻伐荆州牧,结果……结果小的追上去,孙将军已经……已经为黄祖所杀。

    王上,这该如何是好?”随后,小黄门又断断续续地将事情讲述了一遍。

    早在刘辩从长安回到弘农之前,或者说早在董卓为吕布所杀之前,袁术与刘表之间的战事就已经开始了。

    起因往小了说是袁术向刘表借粮不成,往大了说却是南阳太守张咨为孙坚所杀,而寄居于此的袁术私自占据刘表荆州治下的南阳郡,然而袁术岂是甘于依附刘表之人,于刘表便如喉中鲠,爆发矛盾只是早晚的事。
1...515253545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