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回到七零末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崽崽猪
不然,怎么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国生,你来菜园子干嘛?我马上就回去了。”刘兰秀以为赵国生跟往常一样会懒床,便不急着摘了青菜回去,她正在用锄头松土呢。
“噢,看你半天没回来,我过来瞧瞧。”赵国生瞥了眼摆着一旁摘好的青菜和葱子,善意的笑着说。
“爸妈过来了吗?”新媳妇进门第一天,刘兰秀希望赵父赵母能过来吃早饭。
怎么说呢,这算习俗又不算习俗,因为这一点规矩并不是赵家村每一家都遵守的。
愿意请长辈过来就请长辈过来,不想太麻烦,不去请长辈过来吃新媳妇过门第一天的早饭也没有关系。
别人家是什么样的规矩,刘兰秀不知道。
只知道老赵家一直是这样规矩。
赵爱民结婚后的第一天早饭亦是请了赵父赵父的。
如果赵父赵母不愿意过来吃孙媳妇进门的第一天早饭,那意味着,他们两口子不满意这个孙媳妇。
或许说,他们两家关系很僵硬。
在别人眼中,那就代表着,赵父赵母不承认这个孙媳妇。
村里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他家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死活不愿意去吃饭,直接说不满意。
后来,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刘兰秀能感觉的到,那个新媳妇在村里并不受欢迎,也没几家愿意跟他们家亲近。
“过来了,姆妈在家下面条呢。”等着要葱子用呢。
赵国生这个马大哈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曲曲折折,刘兰秀让赵爱华和巧儿去喊赵父赵母过来吃早饭,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不就是老子娘到儿子媳妇家吃顿饭吗?有什么寓意?
“噢,那我们快过去吧,别等面条熟了,青菜和葱子还没拿回去。”听到赵母亲自动手在灶台忙碌,那是不是说,他们老两口很满意这个孙媳妇?
“噢”赵国生不明白刘兰秀莫名其妙的傻乐呵什么?
在慢慢消耗的时间中,时钟已经划到八点,金色的光芒撒在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一种阳光的味道。
回去时,面条差不多要熟了,就等撒上葱花来点缀了。
“回来了?快把葱子洗干净撒上去,我再煎几个鸡蛋配个汤就好了。”赵母看了眼刘兰秀,直接笑盈盈的吩咐道。
面条是面条,配汤是配汤。
这煮面条的独门拿手绝活是赵母的看家本领。
配汤里有爆炒的酸豆角和酸辣椒,还有猪肉磨,以及煎鸡蛋和青菜,再配上酱油,往白面条上一烫,真心好吃。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步骤,不一样的人,煮出来的面条味道就是不一样。
煮面条的配汤,躲着说句良心话,赵父那等大厨也比不上。
“姆妈,多下点面条,你煮的面,我能一口气吃两海碗。”闻到这香味,赵国生很想说,请天天过来吃早饭吧,这门煮面条的独门绝活,放在县城开一家面条店,妥妥的比猪肝面的那家店的生意还要好。
“好好好,你先吃,姆妈在这给你煮,不够还有呢。”老人家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热热闹闹,孩子们喜欢吃他们煮的饭菜吗?
“奶奶,我来舀水。”巧儿看起来单纯不谙世事,实际行动起来,很机灵,眼里有活,不用人催促和指使就能找到活干。
这不,坐在灶台口帮忙烧火呢,这会又迅速的起身抢先去水缸里舀水。
新媳妇不进厨房?不摸灶台?她抢着烧火还不行吗?
“好”赵母笑眯眯的看着忙三忙四抢着干活的孙媳妇。
“咳咳”
一阵风吹过,赵父适时的咳嗽起来,像是着了凉一样。
赵国生知道,不是着凉,是抽烟抽多了的缘故。
“爸,你少抽点烟,你待会多那点糖过去,想抽烟了,就吃糖。”瞧瞧那口大黄中带黑的牙齿。
转头有对赵母说:“姆妈,你帮忙监督,不能再由着爸的性子来了,以前他身体没事,抽抽烟,无所谓,现在他老了,还老咳嗽,必须戒了。”
“我哪里管的住你爸?”赵母故意黑着脸不高兴的说,心里却在说,终于有人治理你这个老头子了吧?
哼,不听她的劝告,被儿子说教的滋味如何?赵母明显在幸灾乐祸。
“我抽了一辈子烟,临头了,你让我戒了?哪那么容易啊。”看到儿子板起脸有几分不怒自威的严肃,他的理直气壮有些发虚,声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56
音都比往常低了许多。
他知道儿子这是为他身体着想,所以才会站不住教的没底气反驳。
按照平时,儿子敢顶撞老子,他早就恶狠狠的怒斥了。
赵父心虚的低头,想着是不是真的该把烟给戒了?这个儿子特别死板和固执,说一不二,恐怕会真的逼着他去戒烟。
“好了,我尽量少抽就是了。”再抬头看看儿子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的站在他眼前执着的等着答应,赵父有点恼羞成怒的说。
真是的,当着孙子和孙媳妇的面,就不能给他老头子留点面子吗?
为什么他恼羞成怒的语气中还带有丝丝窃喜和欣慰呢?
呸呸呸,他肯定是出现幻觉了,他又不是受训狂,被儿子说教有什么好高兴的?
在赵国生义正言辞,一言一板的说教赵父时,刘兰秀惴惴不安的紧张的要死,生怕赵父暴怒的跳起来骂人。
当着儿媳妇的面,赵国生要是被公公给训斥了一顿,那以后赵国生还怎么端着公公的架子?如何在家里树立威信?
出人意料的,不苟言笑,严肃的赵父向赵国生服软了?
刘兰秀有种不可思议的错愕。
“好,老头子,当着孩子们的面,你说了戒烟的话,那就一定要做到啊。”赵母乘胜追击的当场挑破,不容赵父有返回的机会。
赵父:“……”
呵呵,他要真想抽,不愿意去戒烟,家里的晚辈能阻拦得住吗?
“真嗦,吃饭,面都要糊了。”赵父不想再提及这个话题,点到就止。
早饭过后,赵父赵母直言家中还有很多事,没多留的直接走了。
惊喜的是,赵父和赵母居然包了一个大红包给巧儿。
真是意外惊喜啊。
“姆妈,我待会跟你一起出去给菜园子除草吧。”巧儿有点忐忑不安的笑着问。
来到一个新地方,她要是不做点什么事,总有点不安,怕公公婆婆嫌弃她懒。
“不用,你这几天跟着爱华在村子里多走走,熟悉熟悉,认认人。”刘兰秀好笑的瞧着一脸紧张不安儿媳妇,还真是一个孩子啊。
新媳妇刚过门,她这婆婆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她去田地里干农活?
于情于理不适合,于心不忍啊。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大家有什么活动啊?是不是特别high?
第192章
什么年代了,不兴婆婆虐待儿媳妇那一套鬼把戏了顶多就是婆媳不和,吵吵闹闹罢了。
按规矩,新媳妇进门前三天不进厨房,不下地干活,不然在婆家一辈子都是受苦的命。
再说了,刘兰秀也怕口水唾沫的闲言碎语啊。
信不信刘兰秀前脚把巧儿带到地里去干活,后脚就会有人叫耳根子。
如果说碰到农忙时分,迫不得已缺乏劳动力,刘兰秀有可能不会优待她,那种情况下,谁家还瞎讲究什么?
这种可能性不大,谁家有病选择在农忙时节摆喜酒啊?不怕没人来吃酒祝福吗?
“对了,爱华,你待会陪着巧儿在村子转悠的时候,别忘了去你二大爷家。”刘兰秀猛地发现这点差点漏掉了。
只要是老赵本家人,无论子孙后代哪一个结婚成家了,第二天习惯性的会被父母叮嘱去一趟二大爷家。
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和默契。
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二大爷没有嫡亲的子孙后代,所以晚辈们自发的把自己当成二大爷的子孙后代。
包括养老送终和披麻戴孝。
“噢,姆妈,那要不要提点东西过去啊。”赵爱华挠着头憨笑着问。
“都给你准备好了,放在电视机后面。”说着刘兰秀从电视机后面的桌子上拿出一个竹篮子,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用花布给遮挡住了。
“噢”
赵爱华也没问是什么,直接接过去。
“啊,爸,姆妈,我有东西送给你们,我差点忘记了。”巧儿忽然瞪大眼睛想到什么,不好意思的笑着说。
她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很紧张,还特别累,大脑生了锈,混混沌沌的全程听别人的指令,都忘了她姆妈交代的事了。
“什么东西啊?”还有礼物?这儿媳妇想得太周全了,不太符合她单纯的性子的。
“等下,我回屋拿。”呼的一阵风的跑进屋里去翻箱倒柜的找,这风格和赵爱强有点像,永远不知道自己东西放在哪里。
过了好一会儿。
“爸,姆妈,这是我给你们俩买的皮鞋。”花了她大半的私房钱,为了讨好公婆,巧儿也满舍得的。
就这事,她娘家爸妈还吃醋了呢,说女生外向,还没过门呢,就惦记着婆家的人了。
明明另外一半私房钱花在娘家爸妈身上了啊。
而且是在她花了三个月时间仍旧没做出两双鞋子的情况下,她姆妈临机一动出的主意。
“哎呀,巧儿,这鞋真好看,姆妈来试试看。”刘兰秀看着局促不安,带着小期待眼神的巧儿,那句客气的谢谢硬是憋回了肚子里。
儿媳不招惹她,她也别吃饱了撑着去故意挑刺。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安无事。
你顶我一句,我还你十句,婆媳不和。
这皮鞋一看就很贵,比赵国生平时给家里人买的那种还要贵。
从质量和款式来看,很时髦,不太像他们县城这种小地方商场有的。
估计是巧儿托她哥从大城市买回来的,很有诚心。
可惜,碰上了刘兰秀这个不识货的土包子,还好刘兰秀没有乱说什么扫兴的话。
“国生,想什么呢?快穿上试试啊?”刘兰秀已经穿上崭新锃亮的皮鞋了,正在地上来往试着走呢。
“噢”
不用看鞋码,看这鞋子的尺寸,赵国生试都不用试就知道很合适。
花了大价钱的皮鞋,能不细心吗?一看赵爱华那副傻乎乎偷笑喜悦的表情,肯定是他在中间当‘间谍’。
“很合适,巧儿有心了。”穿上去,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一点都不夹脚,赵国生笑着淡淡的夸了一句。
“巧儿,我和你爸也有礼物送给你,不过要等几天才能拿到手。”刘兰秀一想到当成传家宝的戒指,笑得很神秘。
那种神秘的笑容在赵国生看来,呵呵,就是土包子在按捺不住的伪装成有底蕴家庭的显摆,炫耀,以及得瑟。
好像爆发户在向全世界炫耀他家很有钱一样,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好在家里没有外人,赵爱华和巧儿也不会生出这种前卫的想法,
不然,一旁的赵国生尴尬死了。
“姆妈,什么礼物还要等几天啊?”赵爱华代替矜持的巧儿笑着发问。
“等拿回来了,你们就知道了,那可是我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57
们赵家的传家宝。”受不住秘密的刘兰秀终透露了一两句关键词。
赵国生:“……”
说的那么高大上?不就一枚戒指吗?等戒指传了三代以上再说是传家宝,行吗?
还有,她嘴巴怎么这么没门呢?守着房子的事为什么就能那么严密?轮到这事又忍不住的冒头?
“传家宝?”他们家有这个东西吗?从来没听说过家里有宝贝啊?赵爱华想破头也百思不得其解。
听他爷爷说过,他们老赵家三代以上都是贫农,国民时期还在给地主家干活呢。
“别听你姆妈瞎说,就一金戒指,前些天刚去金器店铺定制打造的,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人人都有一枚,你的那一枚正好给巧儿,等到你儿子女儿长大了,你们可以传给他们其中的一个。”这就是所谓的传家宝,不是刘兰秀口中越编越离谱的故事。
“噢,我知道了,像大伯母把奶奶传给她的金镯子传给堂嫂那样吗?”赵爱华脑子不算笨,瞬间想明白了。
金镯子?巧儿年纪还小,面部控制还不到家,那娃娃脸上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但是,作为新媳妇,她不能当面把这种疑问给问出来。
“对啊,差不多是那个意思,只是我们家金戒指是由你们这一代开始当成传家宝。”赵国生把脚上试穿的皮鞋给脱了下来,笑着说道。
“爱华,好好攒钱,自己送一个金镯子给巧儿戴,不要让巧儿去羡慕你奶奶传下来的那个金镯子。”刘兰秀自打新媳妇进门,她就很留心去观察巧儿,就巧儿那点皱眉头的小心思,她还不知道?
之所以说这话,就是不想让儿媳妇误会,别误会成她这个婆婆也有一个金镯子,而且不想传给她。
万一不知道实情的她一直憋在肚子里不问,等那一天赵国生乱发神经的送她一个金镯子,到时候,说都说不清,坐实了这个误会。
“嗯,姆妈,到时候我也给你买一个金镯子,你也不要羡慕大伯母。”肚里黑的赵爱华哪里听不出他姆妈在故意提醒和解释。
或许一开始赵爱华没有注意到巧儿的小心思,等他姆妈的话一出口,他再把视线专注到巧儿身上,她那来不及掩饰的面部表情,他还能反应不过来吗?
堂屋里的四个人,目测唯有赵国生还在认真的研究皮鞋。
赵国生:“……”
谁说他不明白的?他不想掺和罢了。
“啊,不用给我买金镯子。”也不知道巧儿死否察觉到她的心思被人识破了,是尴尬的慌张,还是原本的紧张。
“好了,时候不早了,我和你爸要出去干农活了,你们去村里转转吧。”望了眼外面高高升起的太阳,刘兰秀默默的拿起了一顶斗笠戴在头上,她可记得某些人嫌弃她的神色。
完全没有明白刘兰秀这一举动的深厚含义,赵国生还很勇士的蹙着眉头吐槽到:“这天气多适合晒太阳啊,你戴什么斗笠啊?”
有病吧?大夏天那么热,该戴斗笠的时候不戴,这个季节适合晒太阳了,她又反常的戴上斗笠?
女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赵国生觉得他恐怕两辈子都弄不懂了。
“我怕冷,我戴斗笠挡风,不行吗?”真是气死了,刘兰秀感觉自己要爆炸了,她这么做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谁?
真希望赵国生晒成黑炭,最好又黑又老,笑起来一脸褶子,跟她一起出去,别人误以为是父女关系才好。
不要得罪一个女人,她会小肚鸡肠的记恨很久的。
“你是不是感冒了?要不去秋医生哪里看看?”赵国生看她一副气炸了愤怒模样,再看看赵爱华挑眉使眼色,隐隐约约,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真是好笑,不就是说她黑吗?他就是要装作不知情,故意调侃她。
刘兰秀:“……”
戴好斗笠气呼呼的快步到杂屋里扛起锄头就走了。
“呵呵”
赵国生轻笑两声,摇头紧追了上去。
“爱华,爸妈他们?”他们怎么了?不是听她爸说,她公公脾气很好吗?她公婆感情也很好吗?
“没事,爸在逗姆妈玩呢。”赵爱华早就从大嘴巴爱强哪里听说了那天县城的事。
接着他笑着把他爸妈事情的原委通通和巧儿说了一遍,随带的把金镯子的事也稍稍不太明显的提了一嘴。
那种提醒,既不让巧儿感到尴尬,又不会使人觉得刻意。
谁说老实人就不会说话技巧了?不会哄人开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刚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男的背着他女朋友(还是老婆)藏私房钱,那个厉害呀,拖地拖把杆,桌上摆放的糖果,还有香蕉,还有头发里,反正无所不用,感觉应该是个搞笑视频。
是个搞笑视频也蛮牛啊,想了好多种藏私房钱的办法,换成渣作者,估计自己都不记得藏的地方了。
第193章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绿茵遍野,一遍繁景的欣欣向荣。
很快,新媳妇进门三天的新鲜适应期很快就过去了。
归宁日。
清晨,一声鸡鸣冲出破晓,在破晓黎明之中,赵家村的万物在陆陆续续中苏醒过来。
“国生,起来了,今天爱华要陪巧儿回娘家。”刘兰秀推了推睡得跟死猪一样的赵国生。
要是平时,她不会在意他是否早起,是否懒床,反正他很有分寸,再懒惰也不会耽误正事,所以就任由着他赵国生继续睡。
今天不一样,归宁日。
归宁日,又称回娘家,儿子要陪儿媳妇回娘家。
婆家重视儿媳妇,自然会事先准备好了重礼,且早早在家准备好早饭,让他们早去晚回。
这个晚回,必须最好是当天返回婆家。
“嗯,起来了。”有过嫁女儿经验的赵国生自然明白归宁日了,翻了个身,磨蹭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的起床。
赵国生顶着个鸡窝头,毫无形象的从里屋走出来,看到赵爱华和巧儿穿着崭新的衣服坐在堂屋门口吹风。
看得出巧儿今天格外的兴奋和激动,脸上的笑容也比往常看起来更加舒心和真实,不是紧绷着神经的那种笑脸。
在儿媳妇把视线转过来的那一瞬间,赵国生尴尬的撇过头往后院走,他先去洗漱吧。
真烦躁,头发长得太快了,想要保持平头,估计得月月去剃头。
饭桌上。
“巧儿,你家还有特别的长辈的吗?”比如爷爷奶奶同辈级的亲密亲戚,据刘兰秀现有的信息来了解,王大哥家没有特别的需要注意的长辈,以防万一,她还是想多问一句,别漏了谁,输了礼节。
“没有”巧儿低头嚼了口饭,又仔细想了想,真没有。
要是有那样的亲戚,她姆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58
妈应该会提前提醒她。
“没有,那姆妈就没准备那么多东西了。”刘兰秀猜想应该也是没有,然后放下吃了一半的碗筷,拿着梯子爬上阁楼,从阁楼上的密封大缸里抱了一大堆东西下来。
“这些桂圆,白砂糖和冰糖,香软糖有三份,你爸妈一份,还有你两个哥哥各家一份。”按规矩,其实只需要准备亲家父母那一份就够了,之所以另外再多准备两份,目的是帮赵爱华交好巧儿娘家的兄弟。
应该说刘兰秀有一种趋利避害本能,在她看来,巧儿娘家的哥哥很有前途,因此,礼多人不怪啊。
这是小老百姓心态,很正常。
“啊,谢谢姆妈。”巧儿年轻不懂这些琐事习俗,只是笑着道谢。
“谢什么谢?真要谢,你们小两口就快点给姆妈生个孙子出来抱。”没有什么谢礼比这种更珍贵了。
刘兰秀一句催生,惊的他们两个脸皮薄的爆红,低头埋到碗里害羞的扒干饭,菜都没有夹一块。
“咳咳”赵国生轻轻干咳了两声,用声音提醒刘兰秀注意点,玩笑别开太过火。
昨晚才跟她说好绝不催生,默契遵守顺其自然。
怎么睡了一晚,又旧病复发的全然忘记了。
“呵呵,好了,不说这个了。”刘兰秀接到信号后,立马反应过来,又笑着说:“对了,灶台边的吊竹篮子里有一对猪蹄和四斤肉,记得一起捎上啊。”
归宁日,必不可少的猪肉和糖果,齐全了,礼也就到了。
“啊,姆妈,会不会太多了啊?”巧儿不懂这些礼节,但是她不傻啊。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这明显礼节太重了,多了一对猪蹄。
要说心里不高兴,那都是骗人的,假的。
这会巧儿既喜悦,高兴婆家礼重,是满意她,看中她,可同样的,礼重的话她也很心慌和不知所措的紧张。
“怎么?你们拎不动吗?不是有单车吗?”刘兰秀故意答非所问的装作没听懂。
说多也不算多,这个礼的分量是在王家能接受的范围内。
不显谄媚又表达出重视巧儿的意思。
这是赵国生的意思。
让刘兰秀的意思,再捎上两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子给巧儿她娘家的哥哥才好。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以他们在县城住了好几年的人脉,最好能多给赵爱华介绍几单木匠活。
城里人爱讲究,不是有名的木匠老师傅和熟人介绍的木匠师傅,他们不会轻易去请。
本来木匠这一行在这个年代很吃香,不愁没事做,可是赵爱华有师傅啊,即便他已经出事独立了,在某种程度上,他烙上了春根师傅的印记。
师傅,徒弟,傻子都知道师傅比徒弟强啊,他们经常一起去给主家干活,赵爱华的工钱会比他师傅低上许多。
要想完全独立接活,那也是他师傅太忙,吃不下了,才有空挡轮上他去拣点剩下的。
没办法,这年头,师傅和徒弟就是这样的。
更不用说赵爱华是一个刚出师的木匠师傅,不能让人信服。
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起码在赵家村相邻的几个村子里,想请木匠师傅的主家,基本上第一人选就是选择春根师傅,而不是赵爱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