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冤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未知
刘锁林站在北京的大马路上一动也不敢动。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令他眼花缭乱。一名警察来到他的身边,他拿着状子问警察要去的地方。警察告诉他,向前、向前、再向前。刘锁林站在一个大门口,两边立着两个大狮子,威武雄壮。大门旁边的台阶上站着一个当兵的,背着一杆长枪一动不动,枪尖上的刺刀闪闪发光。看着,看着,他想起小时看见过枪毙人。他突然喊着,哥哥!哥哥!你别怕,我来救你了。告诉你,我在北京告赢了,说着拍起了巴掌。车厢里那些睡觉的人惊醒了,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车厢里来回巡查的警察推醒了他,他才发现刚才是自己做了一个梦。警察看到刘锁林手里握着的告状信说:“你是来京告状的吗?”刘锁林点了点头。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柱子娘家的门口亮起了一道车灯。叶兰英急促的敲着门。柱子娘开了灯问:“这么晚了,是谁哟。”
只听外面的人说:“二娘,我是叶兰英啊。”
柱子娘说:“你不是嫁人了吗?这么晚了来干什么?”
叶兰英说:“我想翠翠,还想和锁林说点事,快开门吧,时间不多了。”
柱子娘下地开了门。叶兰英看见翠翠,翠翠一头扎进叶兰英的怀里,俩个人同时哭了起来。
叶兰英擦着翠翠的眼泪说:“我听说你在王桂花家遭了不少罪,二婶对不起你呀。都怨我大哥听信了张振玉的花言巧语,才让你受了那么大的苦,你要是真的有个闪失,我可怎么跟你叔叔交待呀。”说着捧起翠翠的小脸吻着。
翠翠说:“二婶,我成天的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叶兰英说:“二婶和你一样。心里总掂记着你,你在二奶家,我就放心了。
叶兰英突然说:“翠翠你叔叔呢?我听说他要上北京,千万不能去呀。”
翠翠说:“叔叔已经上北京告状去了。”
叶兰英一听瘫坐在炕上,两眼直勾勾的说:“晚了,完了。”
叶兰英的眼前立刻出现了刘锁林被抓、被打、被关和刘锁林向她呼救的场面。叶兰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对刘锁林的那份感情,抱着翠翠大哭了起来。翠翠望着叶兰英虽然眼泪急速的向下流,但她却不知叔叔为什么会被抓、被关。
这时,门口的喇叭响了一声。叶兰英像从梦中惊醒,立刻从兜里掏出一个手帕,打开是二十几张十元的人民币递给柱子娘说:“看来刘锁林去北京一时半会的回不来了,这钱留给翠翠。临出门嘴里还不停的说:”千万可别出事呀,千万可别出事呀。“
清晨,一轮巨大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苏醒的大地披上了万道霞光。车外有无数个太阳s进车厢,人们也都从睡梦中醒来。列车的广播室里播放了一曲《步登高》的乐曲和女生独唱《一杯清茶敬亲人》之后,广播员甜脆的说:“旅客同志们,大家早晨好,下面请听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这时,车厢里走动的人多了,列车员和警察来回穿梭在各个车厢里。尤其是三一伙,二一串的警察显得更加忙活。一会看看行李架,一会看看车坐下,还不时的在旅客面前询问和检查有关证件,气氛有些紧张。京剧选段播完后,广播员郑重地说:“旅客同志们,现在全文广播吴德同志在天安门广场上讲话。”车厢里霎时变的非常严肃,安静的可怕,就连那些打扑克,说笑的人也都立刻停了下来,有些妇女也连忙把乃头塞进了孩子的嘴里。刘锁林看着这个,望着那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想问,就见旁边的那个年轻人向他打了个不要说话的手势,刘锁林又老老实实的坐下听广播:
“近几天,我们认真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抓革命、促生产之际,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清明节,蓄意制造政治事件,把矛头直接指向毛主席、党中央”。
刘锁林虽说不太明白政治,也不知道怎样关心国家大事,但他从人们的表情上看也能想到北京发生了什么大事。
“最近,天安门广场成千上成万的人开展了悼念敬爱周恩来总理的活动,大部分群众是真心的,也有一些人借搞悼念活动为由,呼喊反动口号,张贴反动标语,到处喊冤告状,又是一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刘锁林听到“到处喊冤告状”后,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他摸了摸自己兜里的状子,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那个年轻人说:“大哥,看来你是来北京告状的吧?”
刘锁林点了点头说:“我是来替娘和哥哥申冤的。”
那个年轻人说:“大哥,我看你这状可能要告不成,因为时局不对。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发生动乱,你千万别卷进去。”现在是“”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的时候,我看你还是先回老家吧!千万别让人家当成反革命分子抓起来。”
刘锁林说:“我娘死的惨,我哥判的冤。我要到北京找毛主席说理啊。”
那个年轻人说:“大哥,现在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说理的地方。”话刚说完就被身后的两个警察带走了。就在那个年轻人走出车门的瞬间猛回过头来,朝刘锁林递了一个让刘锁林赶快回家的眼神。
刘锁林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跟着下车的人流走到北京站出口,刚刚递上车票就被两个警察拉进了车站公安室。
一个警察问刘锁林:“你从什么地方来,到北京来干什么?”
刘锁林说:“我从中原老家花月村来,到北京告状。”
另一个警察说:“你现在哪也不能去了,等会儿有返程火车,遣送你回乡。”
刘锁林急着说:“为什么呀,我犯什么事儿了?”
警察说:“为什么,你自己不知道吗?赶快走,少废话。”
刘锁林从小在赵玉香的熏陶下,一心爱党,爱社会主义,从背书包上学的那天起,北京就是他一心向往要去的地方。此时,刘锁林连北京什么样都没见到,就被押上了南下的列车。
在王大章的家里,王大章正座在沙发上,训斥着叶兰英。
王大章说:“现在都到什么时候了,你还到处的乱跑,出了事怎么办?”
叶兰英说:“我没到处跑啊,我只是回趟家看看我爹。”
王大章说:“听说你去了一趟花月村,那是你应该去的地方吗?你已经是我们家的儿媳妇了,还找什么刘锁林狗打连环。”
叶兰英说:“刘锁林进京了,我只是去看了翠翠。”
王大章说:“从今天开始,不准你再去花月村见刘锁林和刘翠翠。因为你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王大章吸了一口烟说:“听说赵玉香死前一再交待要将刘锁森杀妻沉尸案告到底,省市告不成还要去北京,你是不是想去告诉刘锁林这段时间不要去北京吧,你知道这是政治路线问题,这是阶级斗争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不想让你卷进政治动乱,给我的工作造成被动。”
叶兰英哭了,哭的是那么伤心,那么真情。因为她心里特别清楚刘锁林这次进京是凶多吉少。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一辆吉普车行驶在公路上。车窗外豆大的雨点急切的拍打着车窗和车棚,发出噼噼啪啪的敲击声。车里一片漆黑,只有车外两道灯光划破密集的雨帘和夜空。刘锁林被带着手拷卷曲着躺在后车坐上,眼泪如同车外的雨点不停地落着。
前坐的警察张建设对开车的李中华说:“这个破差事怎么又让咱俩赶上了。这大雨的天在家里找个地方喝酒该有多好啊。”
李中华说:“这小子还真有点胆子,一个土老冒敢独闯北京,找毛主席告状,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张建设说:“这回咱局可能又要挨批了,弄不好秦局长的帽子都难保了。你没听说啊,齐县那边被遣送回来三个,公安局长立马辞职不干回家了。”
“我想这小子敢去北京,一定有人在背后指使。如果北京没人,就凭他连庙门都找不到。”
“还别说,真要是在北京揪出个大人物来,秦局长还兴许立功了呢。说不定还能提个一官半职的。”
刘锁林听着两个警察的对话,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抬起头,望着车外那急着下落的大雨,想着这回可彻底的完了。猛然间他发现车窗玻璃上还有一张脸在望着他。一会是赵玉香临死前留给他的表情,一会是刘翠翠哭喊的小脸。一会又是车厢那个年轻人被警察带走时回头告?
天冤 第 10 部分
r换崾钦杂裣懔偎狼傲舾谋砬椋换崾橇醮浯淇藓暗男x场r换嵊质浅迪崮歉瞿昵崛吮痪齑呤被赝犯嫠咚难凵瘛k迪戮鲂模褐灰夷芑钭牛揖鸵娴降住?br /
四月本来是阳光温和,绿色满园鲜花争艳。可今年的四月节气好像来的迟了,清明节都过了好几天了,天也没有晴过,总是乌云压顶,y森可怕,人们都在极度恐慌中。这天,在刘明柱的家里,刘明柱正在急着收拾东西。他媳妇说:“这兵荒马乱,时局不稳的时候又要急着到哪去呀,家不要了。”
刘明柱说:“天安门发生”四五“事件,有很多人被卷进去了,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刘锁林去北京申冤,昨天晚上被遣送回来了,现在关在青龙县公安局,后果还不知怎样呢。”
刘明柱媳妇叹着气说:“做个好人怎么这么难啊。对了,你这次回去告诉娘,翠翠不是吃住在咱家吗?别让别有用心的人借着刘锁林去北京告状的引子把娘也说成是反革命。我看你赶早与刘锁森的事脱离干系,不然我们娘俩都得遭殃。”
刘明柱说:“那不会,你放心吧,把小刚看好了,别让他乱跑。不管怎么说,做人总得讲点良心吧。”
刘明柱媳妇说:“谁不让你讲良心了?我是说做好事也得讲个天时、地利、人和,你得多长几个心眼,千万别被人利用了,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在青龙县公安局刑警队的审讯室里,李中华问道:“刘锁林,你知道抓你来干什么吗?”
刘锁林说:“我不知道。”
李中华说:“那好,我告诉你,你参与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动乱,是反革命罪。说,你到北京找什么人联系?究竟想干什么?是不是想反党、反社会主义?借你哥的案子发泄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满?你说吧!”
刘锁林说:“我一个农民知道啥,压根就不知道北京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什么叫动乱。另外,我家祖宗三代祖坟也没冒回青烟,哪里有人在北京做官。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知道种地,哪知什么国家大事情?果真有个在北京当官的人,你们也不敢这样对待我啊!什么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也弄不明白,我只知道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就够了。我娘和我哥的事,不准我说话,也不让我喊冤那!”
张建设站起来说:“刘锁林,你老实坦白,到北京找谁,是谁让你去北京找人的?”
刘锁林看了看老张说:“没有别人让我去北京,是我娘临终嘱咐的。去找谁我也不知道,我就想到了北京找个大衙门告状。”
李中华说:“看来你是不想说了?”
“你到底想让我说什么?”刘锁林问。
张建设说:“你不说就准备到看守所呆着吧!”
刘锁林说:“我娘死得惨,我哥判得冤,我就想为他们申冤,中国这么大,难道就没我申冤的地方了?”
老张和小李来到秦局长的办公室,秦局长问:“刘锁林讲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没有?”
两个人摇了摇头。李中华说:“这小子软硬不吃,你说一句他有两句等着你。”
张建设也说:“这个刘锁林没多少文化,嘴里还振振有词,不过他的确不像是到天安门闹事的。”
秦局长说:“咱县就这一个进京被抓回来的,现在上边追得紧,硬要我们查出刘锁林进京的背景。这样吧,你俩先给他办个拘留手续,扔到看守所,等风头过了再说。”
翠翠听柱子叔说完刘锁林从北京被抓回来,关进看过所之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她害怕叔叔这个唯一的亲人,再象乃乃似的,在看守所被折腾个半死,自己可就真的无依无靠了。
柱子娘一把搂过翠翠带着哭腔对刘明柱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老刘家的灾难就没完没了了吗?唉哟哟,这可让人怎么活呀。可怜的翠翠,没出一年功夫,亲娘没了,亲爹被判了,乃乃死了,婶子也被嫁人了,这回可好,唯一的亲人——叔叔也被抓了,就剩下这么一个孤苦怜丁的孩子了。”
柱子娘看刘明柱要走,问道:“柱子,你还要去哪。这个时候你也在家呆两天吧。”
柱子说:“刘锁林走进京告状这条路被堵死了,还得让刘锁森向上申诉,这申诉状我已经替锁森哥拟完,我去见锁森哥再商量一下。”
翠翠听柱子叔说要去监狱找她爹,立刻扑到刘明柱的怀里说:“柱子叔,我也想跟你去看我爹。”
刘明柱说:“那也好,你跟我一起去吧。”
刘明柱领着翠翠来到监狱的会见室,还没等刘锁森进到门里,翠翠就“腾”的一声冲了过去。大喊了一声“爹”就抱着刘锁森的脖子哭了起来。
刘锁森抱着翠翠来到刘明柱的面前,放下翠翠紧紧拉着刘明住的手边哭边说:“柱子老弟,这一年可把你拆腾坏了,我们全家今生今世也忘不了你和二娘的大恩大德呀,我听李教导员说,我的假眼球是你出钱给我装的?”
刘明柱说:“这点小事还提它干啥。我这次来就是同你再商量一下关于进一步申诉的事。”
刘锁森说:“好,好,翠翠你先在旁边站着,爹和叔商量点事。”
刘明柱和刘锁森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时,翠翠在一旁认真的听着,只听刘锁森大声地说:“柱子,你一定帮我把冤申到底,把状告到底,不然的话我确实太冤枉了。”
刘明柱说:“大哥,你放心,他们不敢判你死刑,本身就证明了他们的心虚,我一定会帮你把官司打到底。”
就在刘锁森仰天大笑时,翠翠突然走过来拿起桌上的申诉材料放在背后,哭着对刘锁森、刘明柱说:“爹,柱子叔这状咱们不能再告了!”
刘锁森、刘明柱都被翠翠这句话惊呆了。都不敢信这句话是从一个刚刚懂事孩子嘴里说出来的。尤如一声晴天霹雳震得刘锁森和刘明柱半天没能反应过来。
刘锁森问了一句说:“翠翠,你刚才说什么?”
翠翠这时涨红着脸,眼睛里充满血丝的说:“现在咱不告状了,等我长大了再告。”
刘锁森不解地问道:“那是为什么呢?”
翠翠哭着说:“为了给你申冤,乃乃已经死了,叔叔也进了监狱。再这么告下去,我和叔叔都活不成了。”说完就哭成了泪人。
刘锁森冲着翠翠喊:“你刚才说什么?你乃乃怎么了,你快说呀!”
翠翠冲着刘锁森喊到:“我乃乃为你告状被折磨死了,我叔为你告状被关进监狱了,我婶为你告状被嫁人了,柱子叔为你告状连家都快散了,就剩我一个人咋办呀。现在我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啦,我也想跟乃乃一起去得了。”
刘锁森听到翠翠说的这比枪声更震憾的话语,立刻感到五雷轰顶,万箭穿心,立刻抱头痛哭。边哭边喊:“娘啊!娘啊!是我对不起你呀,是儿子害了你呀,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啊。”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扯着自己的头发,扇着自己的嘴巴,打着自己的脑袋,垂着自己的前胸。喊着:“娘啊,儿子不孝,没让你过上一天好日子,死了也没让儿子见上一面啊。锁林啊,是哥对不起呀,为我也让你东奔西走受监牢之苦。兰英啊,大哥对不起你呀,让你失去了自由,饱经生活之难啊。翠翠呀,你才九岁,是爹对不起你呀,让你这小小年纪经受这人间最大的苦难。我不是人呀,我不是人呀!可我没杀人哪,我又怪谁去啊!老天爷,你为什么不长眼睛,我娘、我弟,有什么错呀,不让他们好好的活着,为什么连我闺女也不给条活路呀!……”
哭完,喊完后,刘锁森慢慢地冷静下来,对刘明柱说:“翠翠说的对,如果再这样的告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我连翠翠、弟弟和你也将失去了。这一年来,我的心里总想着我自己的冤屈,却把灾难带给了全家,特别是我娘守寡20年养大了我,我没让娘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反而让她命丧在为我申冤的路上,我对得起谁啊!我不申冤了,我必须给锁林和翠翠留条活路,老人们不常说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不是没被判死刑吗,不就是坐几年牢吗,我总有出去的一天。”
刘明柱想了想说:“这也对,现在北京时局不稳,尤其是天安门广场事件发生之后,形势还不知朝那个方向转,申诉的事先放一放也行,像你这样的冤案迟早会出头的。”
刘锁森含着眼泪说:“柱子,你替我写一份”停止申诉冤案甘愿服刑15年“的声明。然后,把它送到看守所,一定要把锁林保出来,让他好生的把翠翠带大。我已经坑了娘,坑了锁林、坑了兰英,不能再坑翠翠和你了。”
刘明柱说:“锁森哥,我知道你是冤枉的,但现在还是先把锁林保出来重要。只要锁林出来,翠翠也就有依靠了。”
翠翠抱着刘锁森的脖子边哭边说:“爹,我相信我娘还活着,你是冤枉的!等我长大了一定为你申冤,一定把姥姥和舅舅告倒,为你和乃乃报仇雪恨。你一定要好好活到那一天啊!”
刘锁森万万想不到,这个一年前还只知道撒娇,要好吃的孩子,能说出连大人都不敢说的话。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到闺女已经懂事长大了。使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刘明柱站起来拉着刘锁森的手,看着翠翠说:“尊重一颗幼小的心灵,尊重一张雅嫩的脸蛋,也是在尊重自己。孩子说的话绝无任何杂念,全是自己的感知,都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有时,她们的感觉要比我们大人来得准确。”说完在翠翠脸上吻着。
第十七章 改革春风送暖 申冤曙光初现
时间如流水,光y飞似箭。九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中原大地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花月村的人还是那些人,但个个都意气风发,神采奕奕。花月村的山水还是那些山和水,显得更加青翠秀丽,景色宜人。花月村的池塘还是那个池塘,变的更加清澈透明,别具韵味。到处是一片改革开放的大好景象。
在刘锁林家的自留地里,赵玉香的坟墓也整理一新。“故母赵玉香之墓”的木碑重新涂上了新油漆。但是旁边的那座坟墓和刘锁林居住的那座泥土房还依旧的站在那里。十年了,那座冤女的坟墓被野草盖得严严实实,只能看到那座墓碑东倒西歪的站在那里。那座九年前搭起的小土房破烂的不成样子,快经不起风吹雨打了,屋内的一张床、一张破桌子已经是七扭八歪的依墙靠在那里,一个破锅台也呲牙咧嘴的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九年来,刘锁林就是在这里陪同两座坟墓和自己的自留地度过的。他白天迎着风雨,顶着烈日到农机站上班,晚上在昏暗的光线下伺弄自留地和学习农机知识。本来是性格刚烈、快言快语的他,一下子变的沉默寡言,不愿与外界交流的人。尤其是这些年来,家庭的惨变,更使他心灰意冷。从他的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外面早已是春意盎然的气息。
这天早晨,一轮崭新的太阳又要升起,一群群鸟儿喳喳的叫着,在晨风撩起晨雾之中,翠翠象只欢快的小鸟从柱子娘家飞向了池塘边。她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哭天抹泪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变成了婷婷玉立,楚楚动人,完全继承了赵玉香和张玲玉美貌的大姑娘了。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青春年华,看到了刘家人的希望。
翠翠站在门口冲着屋里喊:“叔叔,快起来吧,今天是乃乃去世九周年的祭日,我们赶紧的准备一下,一会柱子娘他们也要来哪,你听见没有哇,叔叔。”
翠翠进屋看见了在锅台上放着一个香炉,香炉里还有一捆香,香炉旁边是一摞折成元宝样,带着铜钱印的烧纸。在破木厨柜里还放三个盘子,里面盛着五个大馒头,在馒头的顶端还印有三个大红点,还有苹果,大枣和核桃等祭品,还有一个装有刘锁森眼球的罐头瓶子。
翠翠说:“叔叔,你想的可真周到,不缺什么了。”
刘锁林说:“我还特地买了瓶好酒,在屋里桌子上。”
刘翠翠说:“我上山采点山花,回来后咱们一起给乃乃上坟。”
刘锁林说:“你去吧,我收拾收拾。”
刘翠翠抱着一大把鲜花回来了,顿时小屋里亮堂了许多。虽说破房子和鲜花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但必竟几年来这小屋里就没有其它新的颜色。
也是这天早晨,从王桂花家的东屋里传出了骂声和哭声,虎妞又在打孩子。
虎妞说:“这日子没法过了,你那个死爹又一宿没回来,又不知死在哪儿了。”
张振玉的儿子说:“我爹没死,我爹没死。”
虎妞说:“没死,哪儿去了,还不如死了好。”
王桂花进屋说:“振玉一宿没回来,你拿孩子出什么气,他知道啥,有话对他爹说去,犯不上和孩子吵嘴。”
虎妞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冲着王桂花大喊起来说:“人家老爷们都知道顾家,他可好,成天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家里的水不挑,地里的活不干,这个日子还有法过吗。”
王桂花说:“那你咋不管管他呢。”
虎妞说:“我能管得了吗,你当娘的不说不问,你也不是见不着啊。”说着把孩子的衣服摔到炕里说:“这日子不过了。”拔腿冲出房门。
王桂花抱着大哭的二孙子冲着虎妞说:“你上哪去,这孩子怎么办?”
虎妞在院子里大声的喊到:“他爹能死在外边,他娘就不能死在外头了,真是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倒死了,这是什么家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