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重生之最强王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海天升明月

    赵承琰点点头,他看了看韩金虎这个人,此人大约三十多岁生的中等身材,四方脸庞,鬓角的头发略微秃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因为常年练武发达的肌肉,在肩膀和两臂棱棱地突起。赵承琰说道:“韩金虎,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可愿意”

    韩金虎一听愣了一下,随即面露喜色,当即回道:“殿下但请吩咐,属下必定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呵呵,不用这么夸张,我交给你的任务不是拼武力,而是用脑,你觉得自己行不行呀”

    “殿下请放心,属下绝对会圆满完成。”

    “好,我给你任务就是监视白莲教,你可以从那几个人的嘴里先找找突破口,然后再做打算,不过我对你要求是,不能打草惊蛇,只要知道他们的动向尽量查出她们的底牌有多少就行了,毕竟白莲圣母和七莲圣使不是白给的,你远远不是她们的对手。”

    “属下明白殿下的意思了,请殿下放心,属下也闯荡不少年江湖了,这些事属下可以应付。”

    “嗯,你知道就最好了,我早晚都要收拾白莲教,只不过现在还顾不上它,你帮我盯好了,等将来把它们连根拔起的时候就是你加官进爵的时候,明白了吗”

    韩金虎听了大喜,他原本只是个江湖上有名的独行侠委身官府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吗,能为安平郡王殿下赏识平步青云已经指日可待了。

    “属下必定不让殿下失望,请殿下放心。”

    “好,你下去吧,后面的事就交给你了。”赵承琰挥了挥手说道。

    韩金虎又躬身施了一礼,然后率领众人下楼去了。

    被白莲教几人打扰了吃饭,不过赵承琰并没有在意,将剩下的东西吃完就下了酒楼,在酒楼老板的跪拜中骑上马离开了这里,虽然白莲教的“银龙剑”谢飞假扮伙计来刺杀赵承琰,但是赵承琰从辛追的记忆中得知这只是他们的临时决定,与酒楼老板等人并无关联,所以赵承琰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几




第一百二十四章 除夕
    大年三十,长安宫勤政殿。

    永康帝在这天下诏所有在京的王公贵族,官员和有诰命在身的官员亲属进宫赐宴,按照大魏的规矩,皇帝和大臣们要一同守岁,观看烟花,歌舞表演等。

    除夕这一天夜里,负责祭祀和礼仪的官员太常寺卿就会带领手下的官吏们,领着数千皇家歌舞乐团的男女队员们,在大殿前表演“庆隆舞”,每当这个时候,宫中就会燃起巨大的蜡烛,焚烧起沉香,使夜晚恍如白昼。皇帝和嫔妃以及皇家子女们都会前来观看,皇帝兴致所起,就会和众大臣吟诗作对,开怀畅饮。

    大魏的烟花爆竹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品种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表现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烟花从制作材料和形态上进行区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锅儿”;用纸包裹的叫“花筒”;用筐封装的叫“花盆”;只发出声响的叫“响炮”;能飞上天空的叫“起火”;飞上天空后发出响声的叫“三级浪”;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一些权贵大户人家,每年都会请巧手匠人制成各色烟花,在除夕通宵燃放。

    而正月初一,皇帝和大臣们还要上朝,而且还是大朝会。这场朝会,被称为元正大朝会。除了朝里的文武大臣,各国的使臣都要在这一天跪拜皇帝,上贡礼品,表示两国的友好关系。这件事从前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其实,这件事还是挺累人的。从穿的衣服,再到各类礼仪,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今年为了庆祝北疆异族没有南下和进入草原初战告捷,永康帝特意下旨在晋阳长安街举行新春灯会,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天天都可赏灯。原本灯会只是在正月十五才有,只是今年永康帝特意增加了天数,更增加了京城节日的喜庆气氛。

    灯会一开始只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后来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本朝大诗人李寅曾写诗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记述了当时的灯会盛况。

    对于赵承琰来说从回来后就一直被各种事物缠身,弄的他烦闷不已,但是身为皇子这些事又不得不去做,而且,他这一年做的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是对于京中的这些官员来讲并不是秘密,眼看着这位刚刚成年的七皇子做出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众大臣都不约而同的上前讨好亲近,以图留个好印象。就连平日里走动不多的几位哥哥也都过府来看望这位能力惊人的弟弟。

    这天的晚宴赵承琰和几个哥哥都坐在皇帝的右手边第一排,一边观看歌舞一边饮宴。按照年龄大小,赵承琰排在了最后一位,他的身后是几位公主,郡主等人,而对面是皇帝的嫔妃等人。

    看着皇帝,皇后,嫔妃以及众大臣满面春风的样子,赵承琰扭头对侍立在身后的张保说道:“张保,今天的安保可安排好了在这个大喜的日子绝不能出差错。”

    张保躬身低声回道:“殿下放心,拱卫司已经将整个皇宫包围,所有哨位都是双岗,同时禁军也加强了巡逻,保证不会有任何问题。”



第一百二十五章 灯会
    赵承琰对这个二哥真是没招了,见大哥还有些犹豫,赵承启说道:“大哥,难得能出宫好好玩一次,你就别犹豫了,不去可后悔一年啊!”

    他这句话说到赵承佑心坎里去了,毕竟他是太子平常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出宫,更别说去逛街游玩了,趁着今天没有政务缠身而且外面又非常热闹,他也想出去走走。几人正说着,边上的其他几个皇子也都聚拢过来,询问他们在干什么说的这门眉飞色舞的。赵承启是个快嘴,见其他几个兄弟问了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告诉他们了。赵承琰一看只能无语问苍天了,被这个二哥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哥哥肯定要跟着一起去凑热闹。

    果然,三哥赵承炬,四哥赵承衍,五哥赵承武,六哥赵承方都对逛灯会颇感兴趣,这下可好了,七个皇子要一起偷偷摸摸的溜出宫去逛街,赵承琰只能吩咐张保安排拱卫司侍卫跟随保护,虽然有自己在不会让几个哥哥出事,但是还是要安排一下以防万一。

    趁着永康帝正和诸位皇妃兴致勃勃的看歌舞的时候,几个皇子都悄悄的往后隐身,慢慢的挤出了人群,众人来到后花园集合,赵承琰看六个哥哥都来了,就吩咐张保留下保护永康帝,他自己带着哥哥们来到武德殿,也就是他以前在宫内的住处,这里早有小太监拿着便装等着,诸位皇子换下了华丽的皇家服饰,穿上了比较平常的衣服。

    换好衣服众皇子都略感兴奋,从来没有这么刺激的事,几人嘻嘻哈哈的一路出了长安宫西华门。来到西长街,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街道两边的店铺,住户大门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而且现在天色已晚花灯早就已经点亮。不少小商贩也趁着此时人多,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叫卖。

    道路两边更是摆满了各种商品,有卖小吃的,有卖各类商品的,可以说吃穿住行在这里都能找到。几位皇子一看都兴奋的不得了,纷纷迫不及待的挤入人群。

    众人从西长街奔东长街一直走下去,皇子们常年生活在皇宫和王府内基本上很少来到市井当中,因此他们此时看到这些灯会上的东西都感到异常新鲜,见到什么都要跑过去看看。

    赵承琰看着他们的样子也只能笑着摇摇头,从现代社会回到这里,对这些东西已经有了免疫力,只是跟在他们身后随意的逛着,他回到这里十几年也从来没有这么悠闲的逛过街,所以他现在也非常享受这种久违的感觉。

    扭头看了看四周,不少拱卫司侍卫也身着便装护卫在四周,侍卫们将众皇子围在中间,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一道围墙阻挡了其他人的靠近。

    赵承琰点点头,看了没白花大力气投入到拱卫司,现在的拱卫司已经基本上可以达到他的预想了,除了在情报收集上还需要更深的积淀以外,其他都很不错了。

    逛着逛着众人来到了大十字街,这里是西长街和东长街的交汇处,从这里向南是慈恩寺,向北就是长安宫朱雀门,所以这里是整个晋阳最热闹的地方。众人走到这里发现在东北角的地方有一个酒楼,名曰:同和楼,这个酒楼是整个晋阳最负盛名的大酒楼,酒楼高达五层,占据了整个十字街的东北角,



第一百二十六章 斗诗
    赵承琰来到三哥身边,此时年轻人正喋喋不休的说着,赵承琰看见三哥面色不虞,伸手拽了一下赵承炬的衣袖,赵承炬回头一看是七弟,面色稍微缓和了一点。

    听年轻人说了半天,赵承琰知道是几个哥哥点评诗词惹出的麻烦,也没生气,读书人都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之辈多的是,这些人都是读书读傻了的,根本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看年轻人指责自己的三哥,赵承琰上前说道:“这位公子,你觉得自己的诗非常好是吗”

    “当然,我薛鸿宾自幼读书,十岁中童生,十八岁中秀才,今年二十六已经是举人,不出三年必定金殿提名,你们能比的过我吗还敢说我的诗不好。”

    赵承琰一听,这人要说确实不容易,二十六岁的举人确实不多,不过看他这个样子也是个不通事故的迂腐之人,就算金殿提名也不堪大用。

    不过赵承琰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哥,这个三哥就是领礼部的,而礼部就是负责京试的部门,这个薛鸿宾已经是举人那么已经可以参加京试,不过他今天得罪了自己的三哥这京试能不能参加,嗯,嗯,看来不妙啊。

    赵承炬看见赵承琰看向自己,也想到了其中的关节,眉毛一挑对他翻了个白眼。赵承琰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三哥是记下了这个人了,顿时对这个薛鸿宾有了几分同情,同时也没憋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薛鸿宾吐沫纷飞的大放厥词了半天,结果看见赵承琰竟然笑了,顿时大怒,指着赵承琰说道:“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看看你们的德行就知道你们根本是肚子里没半点墨水的乡巴佬,哼!”

    赵承琰看了看他,说道:“说谁肚子里没墨水呢要不要比比啊”薛鸿宾一听顿时哈哈哈大笑起来,他旁边的几个人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笑了几声薛鸿宾说道:“你竟然要跟我比作诗我没听错吧,你要想比就先做一首诗出来,让大家品鉴品鉴,看看你有没有资格挑战我。”

    赵承琰一听,呦呵,挺狂啊,行。“好啊,那你看好了,别眨眼啊。”说完,他来到一个桌子旁,拿起笔连想都没想就提笔写了起来,薛鸿宾一开始还满不在乎的看着他,不过看赵承琰没有丝毫停顿的开始写了起来,他也来到近前看看这个年轻人写了什么。

    “唰唰唰”赵承琰一气呵成写出了一副不长的诗句七言诗,诗名: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旁边有人过来将诗词拿到长条案挂了起来,众人都围上来观看这个年纪的少年究竟写了什么。薛鸿宾也凑了过来,细细的看了几遍,咀嚼了诗词中的意境,诗词的意思也很简单,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词很应景,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很不错,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薛鸿宾说道:“哼,这也没什么啊,能比我的好到哪里去呢”跟着他的几个人也起哄说没错,也没看出哪里好来。

    赵承琰笑了笑,说道:“那咱们就比比当下吧,就以这灯会为题,来比一比怎么样”薛鸿宾一听说道:“没问题,咱们就比灯会。”

    &nbs



第一百二十七章 轰动京城
    赵承琰挥手之间写下三首诗,不但自己的哥哥们,包括围观的人甚至酒楼的东主都被惊动了。酒楼东家是个白胖的老者,老者名叫王东兴,算起来还是太师王商的远房兄弟,不过他家道中落,年轻时跟着王商念过几年书,后来无心仕途就选择经商,只是他的经商就开了这么一个酒楼,干了几十年终于是将酒楼做到了晋阳最大,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今天趁着春节灯会就搞了这么一个诗会,希望能提高自己酒楼的文雅之气,后来听伙计说下面有两拨人因为互不服气就斗了起来,他对此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只会让他的酒楼知名度越来越高。

    又过了一会儿,听伙计说其中一伙人完胜,一个年轻人连续赋诗三首,对方确连笔都没动,王东兴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差距竟然如此悬殊,他很有兴趣结识对方,说不定这个年轻人以后会飞黄腾达,也许还能念着他的好呢。

    急匆匆的来到酒楼外,只见此时场地已经被人围的水泄不通,只听里面嗡嗡嗡的非常吵,仔细一听都是围观的人在品评。

    “好诗啊,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是啊,兄台说的不错,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简直是千古名句啊。”

    “看看这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简直太妙了,绝句,绝句啊!”

    王东兴听了众人的话更是心痒难耐,连忙拨开人群挤了进去。来到长条案边有人将赵承琰的三首诗词拿给他观看,虽然他没有功名但是眼力是有的,看罢多时他觉得别人说的不错,这三首诗实在是太妙了。

    扭头问伙计,写诗的人在哪伙计一指赵承琰他们,说道就在那里,中间那个年轻人就是作者。王东兴一看,感觉这个年轻人有点眼熟,仔细观看了一会儿,顿时想了起来,这不是当今圣上的七皇子,安平郡王赵承琰嘛,再看他身边的几个人顿时他头上冷汗直冒,因为他看见了太子赵承佑,二皇子赵承启等人,这几个人他都见过几面,其他没见过的看神态应该也是皇子,这下他更是心跳加速了。

    我的乖乖,七位皇子全都在这了,这要是出了点事他就算是王商的远房兄弟也绝对无法幸免,不说别人就是太子赵承佑就不是他能担的起责任的,想到这里,他赶忙来到众皇子面前,躬身施礼说道:“草民王东兴拜见太子殿下,诸位皇子殿下。”

    赵承佑连忙一把托起他说道:“免了,免了,别行礼了,我们是微服出宫,不要暴露了我们。”王东兴连忙称是。然后对太子低声说道:“诸位快进去坐坐吧,外面挺冷的,进去喝口热茶吧。”

    众人一商量也觉得逛的有点累了,就答应了他,等众人走进酒楼,王东兴连忙吩咐伙计将赵承琰的三首诗立即装裱然后挂在酒楼里,当做招牌。王东兴领着众人来到酒楼顶楼的一个雅间,有伙计给众皇子上了一桌小菜,点心,酒水当宵夜。王东兴对着太子说道:“殿下可还认识我”太子看着他略微想了想,有点不确定的说道:“您是王家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亲?
    永康帝和大臣们一直守岁到寅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卯时还要开始大朝会,所以皇帝大手一挥散会,众大臣才告退回家,永康帝带着皇后等人来到后宫,王皇后看时间不早了就带领其他嫔妃各自回宫休息了。

    永康帝见王皇后等人已经走远了,转头一看,旁边的皇子们也准备要告退,这时他突然脸色一沉对着赵承佑说道:“太子,你们今天干什么去了”

    赵承佑还以为今天就这么混过去了,没想到皇帝是秋后算账。连忙撩衣服跪倒说道:“回父皇,孩儿和兄弟们去灯会逛了逛。”

    “胡闹。”永康帝一拍桌子,“你堂堂大魏太子竟然带着众皇子去逛灯会,成何体统,万一被敌人发现岂不是身陷险地,你是老大,你竟然不拦着他们还带着他们一块儿,你还有当哥哥的样子吗”

    “父皇教训的是,孩儿知错了,请父皇开恩。”赵承佑不敢分辨,知道永康帝这会儿正在气头上。

    这时其余的皇子也都纷纷跪下替太子求情,而永康帝好像真生气了,不管谁说什么都是被骂一顿。众人不敢再说话了,太子一看这情况就说道:“父皇,都是孩儿的错,父皇要怪就怪我一个好了,和弟弟们无关。”永康帝只是脸色阴沉的不说话。老二赵承启跪在地上一看事情有些僵硬,心中焦急,一扭头看见旁边的赵承琰,轻轻用胳膊捅了捅他,赵承琰一扭脸,赵承启对他使劲的挤了挤眼睛,又朝上面努了努嘴,意思是:说话啊,是你提议的,别让老大背黑锅呀!

    赵承琰有点无奈,又是我,好吧没辙,随即他抬头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说。”

    永康帝一看是赵承琰,脸色稍微有点缓和,不过还是沉声说道:“琰儿,你想说什么”

    “父皇,今天这件事不怪太子,是儿臣提议的,儿臣觉得宫内有些闷就想去灯会逛逛凑个热闹,本想着过年高兴就叫大哥一起去后来其他兄弟们听见了也想一起出去看看就一块儿去了,还请父皇不要怪罪大哥。”
1...2223242526...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