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庶子为尊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紫色木屋
李修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李墨染出色是一回事,给他争了脸面是一回事,可到底是李姬妾跟外面的汉子生的。
“父亲放心,爷爷,往后我放学回家,每日练习一个时辰再吃晚饭。”
“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国公高兴。
皇宫。
“所以,老师就用了这个法子,把李墨染给弄进国子监了?”御书房内,文孝帝哈哈大笑,“老师,不是朕说你,这样的法子,也就骗骗小孩。”
“回皇上,墨染本来就是个四岁的小孩,就算他天资不错,但年龄还小,皇上想培养他成为天子门生,还得等些年数。”端磊回答。
是的,其实端磊教李墨染,在家里反而自在些,如果不是文孝帝私下找了端磊,让他想法子把李墨染弄进国子监,端磊也不会有这想法。但文孝帝看上墨染,端磊却是明白的。帝皇疑心重,太子和静王都想打压,但凡事又不能亲力亲为,而这一辈的天潢贵胄里,李墨染不但聪明,家境更是无可挑剔,他知道太子和静王都想打李家的主意,但如果把墨染拉成帝皇身边的人,那么李家这边,可以放下不少的心思。
“说的不错。”文孝帝回到龙椅上,“那李墨染就烦劳老师点心思了。”
“微臣不敢,为皇上办事乃微臣分内之事。”
国子监。
国子监是大召国的最高学府,大召国共十二个州,加上京城,一共有十三个国子监,每个国子监以州为区域,每年招生两百人,其中多数以高官贵族子弟为主。而每个州的国子监,为促进交流,每年都会有各种文才武略的比赛。
其中京城的国子监,和十二州的国子监又有区别。京城国子监专设皇子学堂,在国子监的内院。
一大早,端礼的马车便停在了安国公府,专门来接李墨染去国子监的。
第26章入国子监
“安国公府上又不是没有马车,你这是做什么?”李墨染虽是习武之人,但到底是个孩子,而今又是冬天,这一大早起床去国子监,可有他受的。
“来接你呗。”端礼嘿嘿的笑,又见他脖子上挂着一个可爱蛋套,里面有个鸡蛋,便是好奇了,“你这是干嘛啊?”
“这是水煮蛋,我怕冷,母亲便让下人给我准备的,可以烘手,等蛋不热了,就剥了吃。”
谈话间,两人已经到了国子监的门口。
内院的入口不在国子监的正门,而是有专门供皇子和伴读门进去的侧门,端礼和李墨染不是伴读,只得从正门入,然后再绕到内院,但国子监里不许通马车,所以他俩只好下车。
下马车时,引来了不少人
重生之庶子为尊 分卷阅读14
的注意。
端礼自是有人认识,但李墨染这小胳膊小腿的,大家就不陌生了。
“端礼,这小孩是谁啊?”有人过来问,这会儿正是上学的时候。一个一个小孩,装的像个小大人。
“我弟弟。”端礼也没多解释。
等他们绕到内院的时候,虽然还没上课,但太子、静王以及伴读们都在了。看到他们出现在门口,大家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端礼,你莫不是走错路了,来这里做什么?”郑晖年跑过来趾高气扬的问。
“滚一边儿去。”端礼才不理他,回头对李墨染道,“墨染弟弟,我们去里面等爷爷。”
“恩。”李墨染点头,但视线已经越过了所有人,停在赵元崇的身上。纵使千万人之中,他也能一眼就认出那个人。
白色的绸缎袍子,米色的狐狸皮裘外衣,配上白色的小短靴,腰间挂着一块白玉。一头黑发竖起,整个人俊俏之外又显高贵。
赵元崇也看到了李墨染,朝着李墨染微笑了一下,漆黑的双眼如同突然被点亮了,闪过神采。今日这娃儿穿着米色的小棉袄,小棉袄是立领子,下面穿着一条黑色的棉裤,配着一双米色的短靴。
黑色的头发用一根红绳扎了一半,又用白玉发冠装饰在上面。剩下的一半披在肩膀上,像个仙童似的好看。
李墨染的相貌,放眼整个京城,在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中,也是找不出第二人的。
“怎来皇子学堂了?”赵元崇上前,看到李墨染栋红的鼻子,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好冷。”赶紧把随身携带的暖炉塞进李墨染的怀中,“怎也不带一个小暖炉在身边?”又用自己已经捂热的手,捂着李墨染的脸。
(⊙o⊙)被吃豆腐了,李墨染心想。
但,他稍微任性的噘起小嘴儿:“拎着麻烦。”
“明儿我让下人准备一个。”端礼一副大哥哥的姿态。
“不要,就是不要拿。”李墨染倔强了,但抱着赵元崇的小暖炉,却不肯松手,“我烘太子哥哥的就好。”
多甜的小嘴儿。
太子哥哥?便是比李墨染尊贵的其他皇子们,也不敢这样叫太子。
“好,不要拿就不拿。”赵元崇被李墨染一声太子哥哥,叫的欢喜着,又多看了李墨染几眼,心道,这小娃儿长的真好看。
“皇兄,这位是那晚琼林宴上加过的安国公四公子吧?”一声童音传来,是穿着紫色锦袍,披着黑色棉袄的静王赵元贤,含笑的童颜看上去彬彬有礼,是个十足的贵公子。
第27章静王赠礼
赵元贤心机和手段也是极好的人,他输给赵元崇,是因为两人身处的位置不同。赵元崇外公外婆家林家功高震主,文孝帝时刻提防着,朝廷里宇文相爷时刻等着抓他的辫子,后宫皇贵妃又时刻在文孝帝的床上吹耳旁风。
他幼时是林太后庇佑,但他的同僚、他的伙伴、他的兄弟、他的下属,却是自己一天天靠着隐忍和过分的智睿,自己争取来的。
若非真心真意的朋友,谁会站在一个随时会被废的太子身边?
而赵元贤就不同,他身边的人,是左相宇文霆用朝中的势力吸引过来的,这种人,通常是小人作怪。
如此一来,胜败便是很明显了。
李墨染虽不懂端磊为什么会这么大胆的把他捞进这里,但他已然清楚,李家和端家要自保,要得帝皇信任,是不能在太子和静王之中,有任何的偏差。
端礼从龙之后,大家才知道端磊是站在太子一边的,可见藏的多好。
李墨染微微一笑,黑白分明的眸子好奇的看着赵元贤:“我知道你,你是琼林宴那天站在漂亮的皇贵妃身边的那位哥哥。”
大胆又放肆的话,让人觉得善真又可爱。
作为皇子,向来习惯被尊重,可骨子里也不能俗,总是喜欢与众不同的东西。
赵元贤听他天真的话,泛起几分笑:“我跟皇兄同岁,长你两岁,你跟着唤我静王哥哥便好。”
“静王哥哥好。”李墨染不恨赵元贤,上辈子爱或不爱,是个人的权利,为了追求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合乎常理。
错的是自己识人不清。
“墨染弟弟怕冷?”赵元贤在太后寿宴上没能和他说上话,这会儿端磊还没来,便接机套近乎。
两人接近李墨染的动机不同。
赵元崇认识他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娃儿是李墨染,只是瞧着他哭,心里有些闷,瞧着他笑,又觉得他好看。
而赵元贤在接近李墨染的时候,已然清楚他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关系。
从一开始,两人的心,就有真伪。
“怕。”李墨染还把赵元崇的小暖炉抱的更紧了,但想到这样一来,赵元崇便要冷了,于是又拉起赵元崇的手,跟自己的手捂在一起。
赵元崇看着他,笑意盈盈。
赵元贤见着他们的互动,便从自己的脖子上取下了一块玉,玉整体通红,像是人的血一般,漂亮极了。赵元贤把它戴在李墨染的脖子上:“这是暖玉,贴着心窝就会热,身体就不会冷了。”
这玉很珍贵,也许举国上下,也找不出第二块了。
李津浩当然知道这玉的用途,是暖玉,也是药玉。因为这玉,是上辈子赵元贤送他的那一块,赵元贤说:墨染是这天下间最适合红色的人。
从此,他甚爱红色。
“人都来了?”端磊的声音在门口响起,“都来了就入座吧,这人儿我就不介绍了。”
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李墨染带着暖玉、捧着小暖炉,跟端礼一起站到一边儿。“至于这两个娃儿,犯了事,来给我当书童的,你们不必理会就是。”
“是,老师。”
第28章兄弟添堵
李墨染上辈子把该学的都学了,这辈子已经没有学基础知识的必要。于是乎,他趴在桌子上呼呼睡觉。
端礼见着,不停的给他扔纸条。
端磊见着,自己给自己添堵,不孝学生、不孝孙子。
端磊的课讲的很巧妙,他并不拘泥于课堂上的知识,而是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前朝汤国的故事,这些东西在史书上都可以看到,但看不如老师讲来的有趣,一个早上,从汤国开国,到汤国灭亡,最后端磊的作业是:“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们有什么启发,明日上课时回答这个问题。”
下了课,是吃饭时间。
国子监有学生食堂,但那是为外院的学生准备的大锅菜。内院的皇子学堂们吃的都是家里准备的便当。
李墨染和端礼很惆怅,两人闻着其他人便当里的香味,看着其他人便当里丰富的菜和点心,他们肚子好饿。
为什么别
重生之庶子为尊 分卷阅读15
人家的下人都把便当送来了,他们家的下人没把便当送来?
两人默默无声的看着彼此,然后趴在桌子上。
赵元崇和赵元贤是同时注意到李墨染的情况,亦是同时起身,拿着自己的便当来到李墨染的面前。
兄弟俩彼此看了一眼。
他们一个是林太后养着,一个是宇文皇贵妃养的,因为两家的利益当前,林太后和宇文皇贵妃的关系并不亲近,以至于他们兄弟也是行止于礼,并不亲厚。
闻到香味越来越近了,听到耳边传来细微的声音,李墨染无打采的抬起头,看到了自己面前,两份美的便当。
他眨了眨眼睛,长长的睫毛一翘一翘的,格外的好看。
“太子哥哥、静王哥哥。”柔柔稚嫩的声音,疑惑的唤着眼前的人,“你们不饿吗?”
太子和静王对看一眼,异口同声的说:“不饿。”
其实本来,两人是想和李墨染同用一个便当的,但李墨染如此问,他们怎好意思说,于是便如此回答了。
“可是我好饿。”李墨染委屈的说,“所以,你们这是要给我吃吗?”
“是。”静王回答。
“恩。”赵元崇也符合。
“谢谢。”李墨染笑了,灿烂的笑容,笑颜如花。
赵元崇和赵元贤看愣了,只怪这孩子长的太好。不似一般男童的俊俏,他的眉眼鼻唇,长的十分致,恰似女子的美丽,但又不失男童的英气。这般长相,满京城的天潢贵胄中,也找不出第二人。
李墨染拿着两人的便当,来到端礼的座位上:“端大哥,我们一起吃。”
端礼眼睛一亮,太子和静王的便当食物丰富,点心美,出自御膳房的点心,更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于是他高兴了:“好。”
两人坐一起,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
端礼知墨染口味,但凡墨染喜欢的菜,他不会下筷,看到墨染脸上占了米饭,就顺手拿了,又无意识的塞进自己的嘴巴里,还一边嚷嚷:“比我家的厨子做的好吃。”
“恩,如果能每天吃到就好了。”李墨染也符合。
太子和静王对看一眼,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饿着肚子,成全了端礼不说,还给自己心里添堵,这是……多犯贱啊。
第29章图书阁楼
上午文课之后,下午是武术课,大召国吸取了历来各国的弊端,文武皆看重。但李墨染和端礼是作为端磊的书童来的,并没有上武术课的资格。
其实,端礼本来是国子监的学生,在其他班级是由那个资格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端磊却要把他和李墨染绑在一起。
才高八斗的太傅自然也不放心把自己的孙子让别人教,既然成不了伴读,那就以其他的方式留在身边,自己教。
但是,这下午的时间怎么打发?
两个小人儿有自己的打算。
武术课的时间到了,学堂里的人都去了武术场。而李墨染带着端礼却熟门熟路的来到图书阁。这地方李墨染当然熟悉,毕竟上辈子,他也是国子监的学生。
又因才华好,这满京城国子监的天潢贵胄,谁不是以他为中心,只是后来以十五岁的年纪,成了太子侧妃,从此,那些朋友疏远了。
再后来,他们这辈的基本站在静王身边,而他又是太子的人,谁还愿意跟他走在一起。后来他被休,太子退居越州,就算他来到了静王的身边,跟静王那些幕僚之间,终究是有隔阂。而赵元贤的身边已经有了谢安杰,对他只是利用而已,可笑他为了证明自己,一次次的帮赵元贤。
“看到这座图书馆了吗?”京城国子监的图书馆,是整个大召国最大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之齐全,自然不在话下。
“看到了。”端礼回答。
“沿着这座图书阁,跑半个时辰。”半个时辰等于一个小时,“练武者先要练好基础,耐力和身体尤其重要,先跑步暖和身体。……以后每天早上你来接我上学的时候,也需要跑着来到安国公府,再跑着来到国子监。”
“好。”这便是当日在端府,李墨染跟端磊说的悄悄话,以后每日下午,空闲的时候他教他习武。
所以端礼才愿意当什么书童的。
李墨染跟着老国公习武,这是端礼亲眼所见的,但是李家枪不外传,端礼也只是看着眼馋,眼下李墨染愿意教他,他高兴极了。
老国公的李家枪法,放眼这天下,虽没有夸张到无人能敌,但能敌者,也是寥寥可数。
李墨染想过,上辈子端礼的武功好,习的应该是跟先皇后娘家,林家那边的武功有关。赵元崇派人教的吧。
但是武虽然在乎,绝学自然也不会嫌多的。
“我去上面看书,时间到了叫我。”
“好。”
图书阁有专门的管理员,是个小官,拿着七品或者更少的俸禄,但职责轻松,又能看书,是个不错的活儿。
只要有人进去便要登记,李墨染登记之后,就去了史书那,他想找汤国的历史来看,可是……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李墨染又去找了管理小官:“沈先生,可否麻烦帮我拿一下汤国史记?”
管理小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白发白须,看上去颇为慈善。
初听一声先生,沈令言惊讶极了。方才李墨染登记的时候,他有几分好奇,三岁能作诗、四岁通歌赋的天才儿童,能不好奇?而今这孩子规规矩矩的唤自己一声先生,又是礼貌懂事。更重要的是,沈令言在这里看了三十多年的书,第一次,有人唤自己先生,好奇之余,对李墨染更多的是好感。
第30章先生令言
这个点,国子监的学生都在上课,李墨染找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边可以看书,一边可以督促外面跑步的端礼,一举两得。
沈令言把一套六本《汤国史记》放到李墨染的面前,又在他的旁边跑了茶,拿了两个杯子,一个是自己的,一个给李墨染。
“小小年纪怎对这沉闷的史记有兴趣了?”沈令言第一次,主动跟人说话了。
“今早老师讲了汤国的故事,我更想看的仔细些,先生对汤国从富强走向灭亡,有何看法?”李墨染问。
随手翻着书,汤国史记是从开国皇帝起义开始讲起,里面有每一位开国元勋的出入,比户部更加清楚。
只是一向没有人喜欢看。
李墨染看书极快,看似不经意的翻看着,但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是存在的,比如他自己。
沈令言瞳孔微缩,这孩子……是个有趣的人。
“你怎么看?”
“看似枢密院宦官引人发指,引起民愤,但外强中干,在中后期就开始了,后宫干政,帝皇远贤臣亲小人,不顾民
重生之庶子为尊 分卷阅读16
生,自古以来民重君轻,真正懂这个道理的帝皇,却极少。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守住天下,却是困难。”
四岁孩童,妙语连珠,沈令言却是相信了,传闻对这个孩子,并没有夸大,甚至三岁能作诗、四岁通歌赋,远远不能形容这个孩子的智慧。
“既然知道,又何必问我?”沈令言反问,接着喝了一口茶,神倍儿爽,有人一起看书的感觉,真好。
偶尔,李墨染视线瞟向窗口,端礼看向他,咧开嘴微笑,然后更加卖力的跑。
“先生这里可有兵法?”李墨染想了想问。
“那个孩子想要当武将?”沈令言也是个妙人,李墨染一问,他心思就透明。
“到不是。”李墨染没有承认,“他喜欢武学罢了。”
待端礼跑了半个时辰进来的时候,沈令言又给他准备了一个杯子,几本传纪。虽不是兵法,但讲的却是历来各个朝代的名将传纪,当中不乏举世闻名的一些战役。
“先生心思真通透。”端礼一看就知道不是个会看书的料。
快要放学的时候,李墨染和端礼告辞了,生平第一次,端礼拿着书有些依依不舍。李墨染白了他一眼:“明日还来。”
端礼乐了。
沈令言也乐了。
出了国子监,马车旁站着伺候李墨染的小厮元宝。元宝从李墨染一出生就伺候他了,是杨氏安排的人,不聪明,却是憨厚。不管上辈子杨氏对自己内心抱着什么态度,但台面上,却是好的,而且三个女儿也把他当成弟弟,教的也好。
李修不能再有子嗣,李家后宅,可所谓非常安宁。
“少爷。”元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这会儿国子监的学生都放学了,门口人来人往的,元宝这一跪,格外的引人注意。
“起吧。”李墨染上了马车,“少爷我已经吃了便当。”知道这老实的下人在担心什么。
端礼拍拍元宝的肩膀,也跟着跳上马车。
凤宁宫。
太后看着脸色偏白的赵元崇,把心儿都吓坏了:“这是怎么了?哪里病了,快传太医。”
“皇祖母,孙儿无恙。”赵元崇这会儿纵使脸红,也红不起来,只是尴尬道,“孙儿是饿的。”
“饿的?这是怎么回事?”
第31章贵妃算计
后宫内院里,最奢华的地方,莫过于皇贵妃宇文蕊的寝宫,来仪宫。
而此时,一向娇养富养的静王赵元贤竟然苍白着一张脸,回到来仪宫,这让皇贵妃愣了好久,回过神来,便是满肚子的气:“贤儿这是怎么回事?身体不舒服?被人欺负了?传太医,快传太医。”
“母妃勿担心,儿臣没事,儿臣只是饿了,一天未吃东西,肚子饿了。”赵元贤拉住皇贵妃,这若是传出去,太丢脸了。
“一天没吃东西?母妃让人准备的便当呢?来人……”
“母妃,便当儿臣送人了。”赵元贤赶忙解释。
送人?这会儿她总算闻出一点什么了:“快去为静王端一碗暖汤来,再命人上晚膳。”一边吩咐下人上菜,一边又把儿子拉到身边,调笑的问,“贤儿把便当送给谁了?”冷静下来的皇贵妃,端庄温婉,气质优雅。
“给墨染弟弟了。”赵元贤又笑着拉上皇贵妃的袖子,“母妃,明儿让人准备两份便当,再让人准备个烘手的小暖炉。”他其实不爱小暖炉,有损男子气概,但今儿见墨染喜欢。
“贤儿口中的墨染弟弟,是那日见的安国公四公子李墨染?”皇贵妃颇为意外,“贤儿快把事情的经过同母妃说说。”
“是。”赵元贤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惩罚当书童?”皇贵妃眸中闪过光,也只是欺骗无知的孩童,若说是惩罚,这岂非因祸得福。
但想到琼林宴上,那四岁孩童的妙语连珠,皇贵妃倒是有几分喜欢,是个聪明的孩子,若是用的好,将来肯定对贤儿有用。
而且端磊敢如此惩罚,上面的没有阻止,自然也是许可的。看来最关注四岁神童的,是这天下间最尊贵的那位。
“如此,母妃便吩咐下去,但是贤儿忘了一事。”点了点儿子的脑袋,她又提醒,“明儿回来的时候问问那李公子,喜欢吃什么。”
“儿子糊涂。”赵元贤笑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若说有心计,但天真更多些。
安国公府。
李墨染三岁以前,一直养在杨氏身边,房间就在杨氏的隔壁,可见,至少在外人眼里,这个嫡母是十分疼爱这个庶子。
三岁后跟着老国公扎马步,练拳法,于是老国公就把孙子拐到自己院子了,杨氏知道老国公疼这个孙子,也就没去计较。
老国公夫人去世的早,偌大的院子单身了这么久也是寂寞。平时伺候在身边的人不多,一个管家叫吕符,跟老国公一般的年纪,以前是老国公的贴身小厮,后来随着老国公上战场,一直跟着老国公,讨的媳妇也是府里的女婢,生了儿子去外面闯荡了,夫妻俩一直在老国公的院子里,吕符当个管家,他婆娘当个嬷嬷。
老国公要出征的时候,吕符肯定一起。
这是铁打的主仆情,如同手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