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命当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亩南山
无论是三年时间里,在燕京大学里扎扎实实地读书;还是神经植入模拟信息系统与他的脑神经网络融合写入之后,他积极参与的各种课题,对外输出的,都是科研思路和成果。
于是他的智慧,成为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可以说,这种有特殊权限的“智囊”,确实是现阶段,非常符合他需要的一种身份。
利用先知的优势,他不会愧对这个身份。
从黑科技百科全书里有选择地拿出一些东西来,也让他不会愧对这个身份。
而只要他在这个体制的外面,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标杆意义,那就不会被群起而攻之。
争取到他,总比控制住他又能让他发挥作用,来得容易。
何况如果论到将来的站队和选择,难道还会有人比他更加有把握?
现在,对岸的危机一点点发酵,眼看有点要大规模爆发的意思了。
虽然说当时制定战略时候,不是把顾松这里作为某种充分或者必要条件去考虑的。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点,当然还是要确定顾松说的产业革命,条件到底成熟没有。
连带着,关于西川救灾时候,顾松所展示出来的强悍技术力量,也得问个说法回去。
顾松挺干脆的。
如果接受了这个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聘任,那一定愿意出力!
不管是纪总工程师负责的五代机和超高音速滑翔载具,还是量子通信。
顾松本就需要华国拿出几样重器出来,形成更强悍的战略威慑力量。
在这个阶段里,毕竟顾松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多么引人夺目。
他站在院门口,望了望天上的月亮。
视线里,月背的那个小立方体,还只是继续寂寞地,用一闪一闪的指示灯,表明它在等待,在工作……
而那个当时奔赴星海深处的“测试卫星”,还在一步步地接近预定的位置。
星空浩瀚,没有一个天文望远镜正对准它现在所处的位置,去捕捉这个飞速奔驰的人造物体的影像。
此时此刻,这个“测试卫星”已经展露出了它真正的模样。
它展开成了一个硕大而幽深的镜头,对准了“燧石号”的轨道末端。
毕竟这艘外星文明的行星级母舰是否存在,总得眼见为实不是?
这是顾松送出去的,星空中的一颗眼睛。
第618章 签个合同(为神罚抽烟天官让道加更)
顾松回到了燕京,好像也进入了工作状态,于是他的工作日程,也开始安排了。
风小龙在他的办公室里,正在和顾松说着现在需要办的事。
顾松笑着问他:“习惯吗?从CEO变成了秘书。”
已经就任董事长助理的风小龙神色沉稳,他说道:“有一点。主要是你前一段时间在休息,我只是在了解情况。不用管理那么多具体的事了,忽然之间还有点不适应。”
“不会觉得没那么大权力了,做起来没意思吧?”
顾松这么问了一句,风小龙就无奈了:“别开玩笑了行吗?朋友们说,上上一个做了这个岗位的,现在成了燧石集团总裁;上一个做这个岗位的,是总裁夫人。按照这个趋势,我现在排的顺序有一点危险。”
顾松哈哈大笑:“这个朋友,是魏天瑜吗?”
风小龙有些头大:“其实吧,你让我做这个位置,容易引起我家庭不和啊。那丫头好奇心最重了,但你有很多事保密要求又那么高。”
顾松笑得神秘莫测:“没事,你治得住他。再说了,一直保持很浓的神秘色彩,有助于保持你在她心目中的魅力啊。”
“行了行了,说正事吧。”风小龙翻开手上的文件,“雷总那边说,他想向你确定,那个航拍无人机到底怎么玩。漫游者的高管们强烈要求让漫游者来做,今年9月的发布会上,可以对外正式发布。”
顾松点了头:“本来就是确定如此。玉书和西川的张忠学长老已经签约了,会在天府投资专门的无人机生产基地。回头我拿一份资料给雷布斯,能不能赶上今年的发布会,就看他安排的开发实力了。”
顾松说的是遥控操作方案和软件系统,他现在的原型机可还没有配这玩意。
不过以漫游者现在的资金和团队实力,有了顾松给的解决方案,预计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当然,想要上发布会,还是得有一定的测试量。要不然,发布会上演示的时候,翻车了怎么行?
风小龙观察了一下顾松的表情,看他提到西川神色如常,就继续说道:“简总裁从燧石岛回来之后,和航天科技集团签署了一颗探月卫星的发射委托合同,时间定在9月下旬,现在要走付款程序了。”
顾松手一挥:“这个我知道,尽快安排。”
风小龙耸了耸肩,老板玩航天真是眼睛眨都不眨,这又是一个多亿啊,还是友情价。
他看了看老板无动于衷的表情,然后就拿出夹在本子里的东西放到他桌上,准备看看他反应。他笑着说:“奥运会的组委会,送了两张开幕式的贵宾票来。”
顾松果然很意外也很惊喜地拿起桌上的门票仔细打量着,然后一脸向往地说:“好啊!正准备让你帮我去搞一搞。不过……组委会为什么会主动送票过来?”
“问过了,说是古元老那边安排下的。”
这下顾松是真的楞住了,这是为什么啊?
是对他在五月当中起了那么大作用的一种奖励,还是有别的什么含义?
难不成,要用那盛世烟火,让顾松的家国热情更炽烈?
顾松想起昨天晚上保家齐的突然登门,不免心里有些想多了。
风小龙看着顾松的表情,内心一贯强韧的神经也不免颤动。
开幕式毕竟那么多的位置,凭顾松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力,想搞两张票还是很容易的。
但这样的两张票就不同了。
大元老那边亲自安排的,那一定有更深层面的意义。
他忍不住问:“你也不知道为什么?”
顾松摇了摇头,然后想起即将接受的聘任。
也许,这也是古韬和保元老来表达对这一批人敬重的一种方式?
他扬了扬手上的票,对风小龙说道:“不管那么多了,总之省了两张票钱!你再联系一下,准备一批票,咱们也组织一个燧石集团小方阵去感受一下。怎么分配,你拿一个合适的方案。”
风小龙点了点头,这也是给自己一个与各子公司联络的甜头,毕竟是高兴的事。
但怎么分配,也得需要自己好好琢磨了。
老板这随口一说,对自己适应这个岗位,也算一个小小考验了。
他又继续汇报着集团里需要顾松自己亲自确认的事情,说着说着,不免感慨起来。
原来在梦话科技之外,燧石集团是这样运作的。
燧石科技的经费量、燧石资本的投资布局、燧石航天的恢弘计划……
之前在自己研究的时候,感觉还好。但现在和顾松一问一答之间,就真的有些感受到这个位置的关键了。
他正说到王随振那边材料研究经费的问题,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风小龙停了声音,看了一下顾松,然后说道:“进来。”
进门的是集团董事长办公室文职团队的一个小女生,只见她怯生生地说:“顾董,风总,实在是前台电话说得郑重。保家齐元老那边,安排人送了一个邀请函过来,我先请人等在会客室,立刻就过来了。”
顾松站起了身,点了点头就往外走。
小女生连忙引路。
到了会客室的门口,顾松人刚进门,风小龙就听见里面响起愉快的寒暄声。
他对小女生点了点头,也就跟了进去。
小女生拍了拍心口,才又紧张又兴奋地回办公室去了。
天嘞,又是组委会专门送贵宾票过来,还说是古元老那边亲自安排的。
现在,保元老又派人过来送邀请函!
年轻的顾董,简直不能更夸张了。
哎,只可惜现在外面交口称赞的燧石集团年轻的老板,已经有女朋友了。
只有这一个缺点!
会客室里,顾松看了看特别制作的邀请函,对保家齐秘书团队中的一员说道:“20号上午,一定准时到。”
“那好,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就不耽搁顾董的时间了!”
顾松说了一番请他指导指导工作的话,也被客气的谦让掉了。
套话说完,人送走,风小龙才好奇地问:“什么情况?”
顾松看着手上的邀请函,上面写着:华国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他笑了笑说:“要去跟国家签个劳动合同。”
第619章 为大阅磨剑
这个“智库”的成立,不会是绝对的秘密,所以顾松并没有瞒着身边亲近的人。
风小龙知道这个“战略研究中心”的分量之后,看顾松的眼神就又不同了。
冷静如他,也不免在心里学着魏天瑜的咆哮:靠,太假了!这么年轻的国家级智囊!
但这个“智库”,也不会招摇地进行宣传。
于是时间来到20号,顾松来到枢海,现场也没有什么大场面。
只有大人物!
而且,都是体制外的大人物。
大人物当中,出了一个不和谐的面孔。因为这张脸相比起其他人来,实在太年轻了。
顾松不张扬也不傲,很尊敬地和各个领域内的大佬们寒暄交谈。
所以说戴着“信号转换器”眼镜的顾松,再加上神经植入模拟信息系统,那也是社交神器。
毕竟别人跟你聊天的时候,对你的扬名事件记得很清楚,你就觉得别人说“久仰久仰”不会是客套话。
如果别人甚至可以恰到好处地,从学术的角度和你进行一番探讨,你就更能感受到,果然也是一个圈里的人,是真知道我有多牛逼。
顾松就用这么个法宝,和一群父级、爷级的大佬们谈笑风生,微笑着收割一大波“年少有为”、“名不虚传”的赞美。
在这个“战略研究中心”的构成里,科技研究部是很特别的。
因为就只有顾松一个人。
其他经济、国际关系、文化等领域,或多或少至少还有那么两三位、三五位。但科技研究部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年轻小伙,这景象也是让人耐人寻味。
既然元老级“智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绝不会小。
顾松有没有可能影响科研经费投入的方向?
当然是可能的。
顾松想都想得到,知道这个“战略研究中心”之后,科学界只怕会有不小的意见。
顾松能进去,也许不会有人多说什么。毕竟他的成就放在那里,只要元老们想给他一个位置,别人也说不上什么。
但只有顾松一个人,那是个什么意思?华国这么多科研大佬,难道其他人都没资格?
于是其他领域的大佬们,在和顾松谈笑风生之于,不免在内心为顾松捏了一把汗。
时间到了上午11点,保家齐就步入了这个会客厅。和每一个人握过手之后,他坐在进门对面大壁画下面中间的座位上,其他人也都坐在了靠墙摆成一圈的一个个沙发里。
保家齐说道:“眼下时局变化越来越快。诸位都是在各自领域高瞻远瞩、卓有成就的专家,也都有一副为国家贡献智慧的热心肠。首先,我代表古韬同志,还有其他元老,对大家能够接受邀请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聘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这段话注脚的,自然是一屋子热烈的掌声。
“文明发展,定下这个名称,是因为我们来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口!这么多年,我们曾经倒下过,落后过,挨打过!后来,我们站起来了,现在正在朝着富起来、强起来的方向走。越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越需要立足高远,分析未来的道路!”
“我们希望,借助大家高瞻远瞩的视野,剖析本质,为国家的重要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我们不仅需要看到两三年的战术选择,也需要看到五年十年的大局趋势,甚至看到国际上一代人、两代人、三五十年长远布局的可能。”
“诸位,这一关,是我们必须要过的。闯过去了,文明才谈得上更大的发展。闯不过去,前车之鉴很多,大家都很熟悉。因此,再次感谢大家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
保家齐并没有讲太多,因为坐在屋子里的人,也无需他讲太多。
对每个人来说,更加具有冲击力的,是他向一个一个人签发聘书。
保家齐签得很郑重,把聘书交到每一个人手上的时候,也会微笑着诚恳地说几句话。
顾松是最后一个,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年纪最小的缘故。
保家齐签完了名字,就把聘书合起来,站起来交到顾松手上。
“你的申请书,什么时候往学校里交一下啊。”
顾松楞了一下:“啊?”
“不是说可以加入组织吗?程序上可以尽快,但有些材料,还是得要你主动递上来啊。”
顾松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地点头:“我回去就写,回去就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