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二老爷
他们几人相视一眼,竟然都有这种怪异感,虽然他们并没有与青阳有什么直接接触,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
像他们这种老油条,很容易看出其中厉害。
李斯不由得感叹到:“新客逐旧客,现在的年轻人实在是不容小觑啊,赵高摊上这么个家伙,只怕以后很难好过起来了。”
冯去疾点头道:“是啊,以我看来,这小家伙要比赵高厉害的多,赵高说到底只不过是借重陛下师谊的庸庸之辈,大抵不过曲意逢迎的本事而已。
但是这小家伙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取信陛下,十三岁就能得陛下赐官身,并且日日伴身不离左右,这种信任几乎抵过赵高十年之功了,实在是可怕。”
李斯说道:“只怕赵高以后未必能在此子身上占到什么便宜,不管怎么说,此子都是陛下的族侄,血缘之亲远胜外人多矣。”
章邯道:“丞相说得对,现在陛下极其看重此子,只怕对其信任不下于赵高,内阁一直吃亏在难与陛下亲近,所以赵高才会变得棘手,可是现在这青阳小统领却能作为内阁与陛下之间的传介,以后内阁的意见都可以通过他使陛下重视,如此,赵高不足虑也!”
冯去疾略微思忖:“这小家伙对内阁来说的确是天大的助力,当今陛下祛先帝甚远,信宠臣而离直谏,我等臣子纵然有心辅佐却也无力而为,有了这个小家伙,我们也不至有力使不出了,如今帝国隐忧甚多,可远远不止一个赵高啊。”
李斯也蹙起眉头,直有同感:“冯相还是看的明白,朝廷上的争端终是小疾,朝堂外的危机才是大患啊,仅会稽一郡,就有项氏逆贼,反秦之心昭然露骨,甚至敢行刺陛下,会稽之外又有多少此等野心之辈,我等不得而知!
虽然项氏如今已经被青阳统领剿灭,但是此事我等却不能不重视,大秦局势实在不容我等放松啊。”
章邯冷哼一声:“听那项氏乃故楚项燕后裔,想项燕一世名将不也败死王翦将军之手,他们这些后裔又能算得了什么。
帝国能给他们项氏活命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不图恩报也就罢了,竟然还敢包藏此等祸心,实在死不足惜。”
冯去疾看了他一眼:“一个项氏自然算不了什么,先帝扫统九州虽然已有十多年,但是留下来的六国遗族不知凡几,这些人可不会甘心一直蛰伏下去,该来的迟早会来,我等须心中有数。”
冯劫也说到:“我记得先帝还在时,就曾经有过几次遗族复起作乱的事情,不过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覆手既可平之,父亲是否杞人忧天了。”
章邯也点了点头:“我到也觉得这些人不足为虑,六国尚在时都挡不住帝国兵锋,何况今日乎,一些残存遗族罢了,就算敢兴风作浪,也只不过是自取灭亡。
想那区区项氏,不也被咱们那个小统领剿灭了,所谓将门之后,连此般少年都对付不了,我们又何须忧心。”
“所以我说你们尚轻浮!”冯去疾沉声说道:“六国灭亡,乃其心不合,并非其力未逮,若是他们真的能联合抗秦,扫灭六国谈何容易。
然以后若起祸乱,各个遗族必一心覆秦,到时四地争端狼烟遍起,就算不至于覆灭帝国,却也足以动摇根基了,尔等竟如此看轻,以后必为其所累!”
李斯也微微点头:“是啊,这件事情我等不能小视,先帝若在,这些事情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如今先帝驾崩,新帝难为,若起祸乱以现在朝廷的局势恐满意应付,说到底还是要先除掉赵高,只要内阁能掌控局势稳住朝政,则万事无忧。”
章邯和冯劫都没说话,但是两人眼睛里显然是不以为然。
他们真的不觉得所谓六国遗族能有什么值得重视,六国灭亡十余年了,大秦的兵锋并没有钝化,昔年的六国挡不住,现在一样挡不住!
第67章,小统领的野心
内阁和几个人谈笑一阵子之后,冯去疾抚须说道:“对了,会稽郡守宗首的奏书虽然送来了,但是内阁还没来得及交给御司监,也不知道赵高对那小统领的事情是否清楚。
不过就算他现在不知道,明日我们把奏书票拟送过去以后,他也就清楚了,这对那小统领未必是好事啊,以赵高睚眦狭隘的性子,肯定无法容忍陛下身旁有他人分羹,难保不会用什么手段。”
李斯点头道:“青阳任命御从统领虽然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但是这事风波不大,赵高也应该没注意到,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以会稽的风波,只要奏书送过去以后,别说赵高,整个朝廷都会知晓这个不同凡响的小统领了。
以赵高的性子,我能够想象他肯定不会轻易罢休,很有可能会对青阳这小家伙行构陷之事,虽然现在还不能预料其做法,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防,青阳是将来内阁一大助力,如果真有对其不利的事情,我们也需要多做帮衬!”
几人不约而同的点头,对他们这些内阁的人来说,现在青阳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可能是内阁和胡亥之间唯一的纽带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一点局面,说什么也不能让赵高破坏了。
按照李斯所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和青阳结盟,但是双方自有默契,该出力的时候内阁也不会吝啬。
冯劫道:“我知道了,之后我会派人暗中盯着赵高,如果他有什么不对的动作,我们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章邯亦道:“我等只要加以提防就好,以现在陛下对青阳之信任,就算赵高想要谋事也恐难为。”
冯去疾淡淡一笑,又拿起了那关于会稽伐逆的奏书。
“是啊,老夫实难想象这小家伙是如何做到这种地步的,竟能让陛下对其信任如斯,百人赐爵仅一言求得,军功爵至如今,这还是第一次有这种事。
至于他自己,更是十三岁就入仕御从,虽职权微小,但非陛下近臣不可任职,从种种看来,陛下几乎对他是有求必应,这种信任无法想象啊,这些事,换成他赵高只怕也做不到这种地步”
冯劫哈哈一笑:“也不知这奏书送到赵高手上之后,他会是副什么神情,只怕是人都会傻掉。”
李斯倒是沉稳的多,只是说道:“此事暂且不提,关于会稽郡守的认命你们怎么看,宗首本就任一郡郡尉,掌一郡军务防值,再让他兼任郡守是否太不合适了,如此一来,会稽政务军务均在一人之手全无节制,时间长了恐生乱事啊。”
冯去疾眉头一皱:“此事的确不合适,完全不合规制,如果说是仓促之间的权宜之计也就罢了,但是我看奏书的样子,陛下是打算就一直让宗首兼任两职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作为阅历丰富的两个老丞相,李斯和冯去疾都非常明白权力如果失去了制衡,很容易演变成一头无法控制的野兽。
而宗首一手掌管一郡军务政务,到时候大事小事也都回由他一言而决,更重要的是江东之地离中原尚算偏远,朝廷的节制力不够的话,很容易脱离掌控,这样的情况自然会引起两人的忧虑。
李斯道:“若说此事的确不合规制,但是纵然如此,这毕竟也是陛下点头的,我们也没办法插的上嘴,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能给陛下举荐更合适的人选。”
冯劫问道:“陛下为何如此看重宗首,此人我也有所听闻,虽能力尚可,却也不至担一郡大治,也不知是如何讨得陛下重视的。”
冯去疾无奈说道:“哪是宗首得陛下重视,分明是青阳这小家伙讨得陛下欢心了,若不是这小家伙替宗首说话,郡守之职岂能由他兼任。”
章邯惊讶到:“这是怎么回事”
冯去疾说道:“我刚看到奏书时就觉得此事有异,遂传来驿卒问了个清楚,依驿卒所言,陛下本意是使会稽监御史兼任郡守之位,然青阳却推举宗首兼任,只是随口一言就让陛下改了注意,如果不是他插了一手,这郡守之职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宗首兼任。”
李斯皱了皱眉:“这小家伙也太不知轻重了,郡治大事岂是他一个区区统领能插手的,若是将来发生祸端,他就是九死难辞,难道还真的以为凭借着陛下信任就能肆意妄为了吗!”
冯去疾也有同感:“是啊,此事的确不是他能管的事情,毕竟是年少轻浮。”
李斯却说道:“冯丞相想的太简单了,如果仅仅是年少轻狂的话,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又怎么会对地方郡治感兴趣,这个小统领心思缜密不能以寻常度之,此事在我看来他更像是有意结交宗首。
他这么一手促成宗首总揽会稽大权,除了结交党羽壮大己力之外,对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这么看来,老夫还是小视他了,十三岁就有这样的心思,就算我们扳倒赵高,谁也难保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赵高!”
冯去疾几人都瞪大眼睛,这么一细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其实说起这个还真是冤枉青阳了,青阳之所以做这种事情,完全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
不久的将来大秦四地起乱,会稽郡也是泥潭之中,非常时局行非常之法,那种时候,会稽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意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一个人统领军政大权。
如果宗首真的能顶住反军压力钉在会稽,那么将来在江东之地有这么一颗钉子,对朝廷来说绝对意义非凡。
当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宗首自己,青阳只是给他创造了一个好的基础,如果他跑肚拉稀的话,那也是白费了青阳一番心思。
至于什么结交党羽,青阳还真没这个必要,一个宗首他还真的看不上,他的目的是一屁股把胡亥拱下去,可比李斯他们想象的更有野心的多。
章邯心头震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青阳统领亦如赵高一般虎狼之辈了,这个年龄就有此等野心用意,实在有些可怕了,这种事情岂是他能驾驭,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冯劫说道:“如此,我等与其行同盟之事岂不是要在做考虑,如果借他的手扳倒赵高,却让他成了第二个赵高,岂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冯去疾略做沉吟:“这倒是不必,此子不论用心如何,终究不过弱龄而已,现在能任职御从统领已经是陛下破例了,这个年龄想在朝廷上再进一步没有任何可能,至少十年之内还不必为其忧虑。”
李斯道:“没错,现在我等重心仍在内阁,想要扳倒御司监还少不了借助此子力量,不管他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目前都是不用我们担心的,十三岁的少年在朝廷是站不住脚的,就算让他吃些甜头也没什么。”
章邯道:“我明白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对这家伙留个心眼,今日一谈,再难小视此子了。”
冯去疾颔首一笑:“也不必如此反应,现在还轮不到我们来担心,摊上这么个难缠的小家伙,该头痛的是赵高。”
李斯抚须说道:“那便让小吏把奏书送去,且看赵高又是如何头痛了。”
第68章,会稽奏书
次日的御司监,赵高几人正在翻看内阁今天送来的奏书,没个奏书都有内阁给出的处理意见也就是票拟,御司监只需要根据票拟内容进行批红即可。
批红之后的政令即可执行,若是御司监对奏书票拟有疑问,则可驳回,与内阁商议讨论之后再做定夺。
自从青阳搬出的这套内阁制度在大秦朝廷运行之后,每条政令都是按照这个程序一步步的执行的,朝堂的大小官员也都慢慢习惯了。
而且所有人都发现,内阁制度之后,朝廷运作的确更加高效了。
以前无论大小政务,都是皇帝一裁而决,许多事务皇帝都需要一对一与各个官员问询才能放心定夺,而丞相更多的只是辅佐给出意见以及执行和督促,这么一来皇帝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效率底下,一条政令往往需要许久才能得到批复。
而内阁制之后,不止是政务效率提高了,就连皇帝和臣子都变得更加轻松了。
很多时候李斯冯去疾这些老家伙在亲身体验到内阁制的益处,都不得不感叹青阳的奇思妙想,这种精密高效的行政制度竟然出自一个黄口小儿之口,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越是他们这种老油条,就越明白其中的不凡,这不仅需要对朝廷事务运转有足够的洞悉,更需要对权力有足够的敏感性,任何一种行政制度都需要足够的权力平衡,没有这个,就没有立足的基础。
十三岁的少年能有这种构想,如果不是事实如此的话,他们绝对无法相信,懵懂之年,真的能对权力如此敏感,又能对政务运行洞悉至此吗。
如果他们当面质问青阳的话,那么青阳也只能打个哈哈了。
说到底青阳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朱家老大当年为了屁股坐的安稳想着限制相权,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又绞死了多少个脑细胞,才终于想出了这么一套内阁制度,怎么可能差的了。
虽说朱家老大是泥腿子出身,但是若说他没几分本事那是绝对不合适的,真的没本事,能做的了朱家江山的扛把子吗。
朱家老大费尽心思研究出来的内阁制,虽然最后效果和他自己最初的预想差强人意,但仍旧不得不说内阁制度是极其厉害的行政制度,至少让李斯这几个家伙服气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内阁制的初衷本来是限制相权,把宰相的权力分化到一个机构也就是内阁,并且以批红进行制约,虽然老朱家玩脱了,最后内阁变成比宰相更难办的玩意,但是这制度本身还是很秀优的。
老朱家的人聪明,他家的秉笔太监背后站着的始终是皇权,太监没了皇权庇护就没有任何政治前途,所以秉笔太监不管如何争权,他们的立场始终和皇帝一致,就算内阁坐大,老朱家还是能借着批红钳制一下内阁。
但是青阳把内阁搬到秦朝之后有点变味了,御司监可不是秉笔太监那些没政治诉求的人,赵高他们可是满脑子想着争权夺利,加上胡亥这蠢货啥也不操心,现在的朝廷基本就是内阁和御司监的战场。
有斗争就会有输赢,赢者通吃,那时候胡亥都得靠边站了。
而赵高和李斯,或者说御司监和内阁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都在暗中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只等时机一到就整垮对方。
至于青阳,这一切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虽然现在他说是和内阁结盟,但是实际上他不站在任何一方,他只站在大秦的一方,内阁和御司监斗得越凶越好,这样他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这场斗争,除了青阳自己,他不会让任何一方成为赢家。
而胡亥这个后知后觉的家伙,谁管他去死。
现在的御司监就已经为以后的斗争开始做准备了,胡亥回来之后,必定会是内阁和御司监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现在的隐忍只是一时而已。
为此他们不惜让内阁得意一阵子也是无妨的,甚至这段时间都十分配合内阁,以前还会对内阁的票拟挑刺,但是最近却是一路畅通,不管是什么票拟,他们都痛痛快快的给了批红,没有任何找麻烦的意思。
但越是这样,内阁反而越警惕起来,看御司监这架势,背后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敌人的刀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捅刀子。
今天的御司监仍旧平静,赵高再怎么样也是有几分城府的,有他坐镇御司监,曲宫和赵亥也不至于慌乱失措,该做什么一丝不苟的做就行了。
今天送来的奏书也是不少,他们看的也尚算认真,即使这段时间不打算和内阁正面冲突,但是蛰伏不等于放手,对于各个政务他们也需要心中有数,所以他们还是一丝不苟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小半晌过去,曲宫突然咦了一声,引得赵高和赵亥一同看了过去。
曲宫看着他们说道:“这是关于会稽的奏书,奏书所言,陛下行驻会稽时日,得陛下谕令,由会稽郡尉宗首领县卒对逆族项氏进行清剿,如今已经把项氏尽数铲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