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洪武大道的两侧,则是约10000名驻防南京郊外的近卫师士兵,都身着鲜红色呢绒装、头戴黑红相间的插羽帽,杵着上了刺刀的碎发长枪……
而在靠近奉天门外的五里内,依次是由贵族子弟担任的锦衣亲军仪仗队300人,他们各个都是身高一米七五以上的青俊,身着特制皇家仪仗礼服,胯下一律是引进英格兰的纯血马……
然后是800名封地在南直隶的骑士老爷,他们则是顶盔掼甲,全部身着“安平板甲”,只是特制的头盔上镶上了孔雀羽毛……左手持长剑,右手握丈八长枪,胯下则是阿拉伯战马……
然后是上百名手捧着鲜花,或身着黑色儒袍、或白色长裙的小正太、小萝莉,他们都是皇室成员或贵族子女。
今天是徐光启去世的一个月后,也就是崇祯八年五月二十日,为了显示他为帝国做出的杰出贡献,朱大昏君特意还让人从皇家冰库内取出了大块的冰,用于保护徐光启……
奉天门缓缓地打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名小正太手捧着鲜花,缓缓而动,他们穿着白色儒袍的朱慈烺和牛如武,白色长裙的朱媺娅和朱媺娖。
其次是由八名军官抬着的棺身渐渐由模糊而清晰,他们带着沉重而不失威仪的神色双手抬着镶着黄金、宝石的棺木走向了城门外。
最后又是八名同样装束的小正太、小萝莉,是朱慈照、朱慈焕、朱慈煊和曹希武(曹变蛟嫡长子),曹羲茗(曹变蛟嫡女)等。
仪仗队、骑士队、正太萝莉们移动着沉重的步伐,缓慢地向着左右分成了两队,以便于后者通过……
悲壮的礼乐响起,棺木已经被军官们抬至广场的正中央,缓缓放下,他们则立正敬礼,然后转身向着东方而立。
朱大昏君则携着周皇后,身后跟着数百文武百官,缓缓地向着广场正中央走去,每个人都带着沉重的神情,他们过去不管是徐光启的政治盟友,还是政敌,也都如此。
“老师……”靠近广场中央的边缘,已经有他的学生开始失声痛哭了起来,紧接着是更多的学生痛哭了起来……
只是在执勤的锦衣亲军的阻拦下,才没有失去理智跑向徐光启的棺木。
皇帝已经行至,天道教教宗任常山向其恭身一礼,后者挥手,便在棺木旁颂上了一大段《天道经》
“宇宙初混,太乙顿醒…
汉地之民,上顾天佑…”
他将经书颂完,便在一个心腹教徒端着的水盆上沾了沾左手,然后将其在棺木上方撒了撒,同时说道
“玄扈其人,太乙佑之……”
然后他便站了一旁,皇帝携皇后庄严而至,抚棺而垂首…
亲王郡王、贵族百官亦然……
朱慈烺、朱媺娅、牛如武等捧花抚棺行礼……
徐光启的故友学生陈子龙等人亦然…
皇帝挥手,摆放在广场东侧的36门礼炮依次在军官的指挥下,发出了震天的怒吼…108名锦衣亲军在徐光启棺木一旁,举着碎发长枪,依次扣动扳机……
“今天!”已经站在广场一处临时搭台上的皇帝,大声道“我皇明最伟大的哲学家、学者、教育家……
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已经步入了太乙保佑的天堂…
在那里,他将继续保佑我皇明,继续激励他的继任者,去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朕!大明帝国的皇帝,为其贺…贺其数十年之成就!
贺其桃李满天下!
贺其学识博远……
现在,他走了……”
他发表完感人肺腑的演讲,便挥手示意负责曹文诏上将,后者敬礼,转身便上了战马,抽出长柄绣春刀,驱马到了广场中央,大声道
“送徐子!”
他的声音刚刚落下,上万名近卫军、锦衣亲军、也发出了怒吼
“送徐子……”
只是这声音是沿着长街及远……
两侧的金陵百姓、读书人……也发出了同样、不断的呐喊……
在上百万人的注目下,由800名骑士开路、八名军官抬着的棺木缓缓地向着洪武大道的东侧形式而去,他们的目的地则是龙江关码头,那里正有数艘临时的“葬礼船”等候,船上也安置了冰块。
他们将携带者徐光启的棺木驶向上海商市,在徐骥等子孙的守护下将其安葬在法华汇…
而朱大昏君安排这样一场葬礼,不仅是对徐光启的尊重和礼遇…而且还为了不使其死后导致“人死政熄”,激励大明的读书人、帝国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学子们继续努力…
也为了让天下读书人知道,在皇帝的眼里,这样的学者也可以得到殊荣的,不仅追赠徐光启文昌的谥号、文昌亲王的爵位,而且还有子孙世袭的文昌伯爵。
也就是说,读书人不再只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有治学、育人……
同时,朱大昏君还责令两府昭告天下,成立了半官方的“光启奖”,每四年奖励那些在哲学上(自然、社会)、物理、化学等取得显著的人。
皇帝亲自授奖,奖金100000银元,如果有必要还有爵位(不过大多都是不能继承的民爵,也是男子伯之类的。)
而这个奖的“基金管理人”是徐光启的子孙,第一代则是文昌伯徐骥,这位学贯中西的伯爵,也是懂一些经济学的,尤其是这几年上海商市的发展。
也让其成为了一名“著名经济学家”,其家族现在不仅开有银行、私募、信托等金融机构(朱大昏君鼓励老徐这么做的),而且还持有几座的学校的股份。
而这个“基金”资金的来源,有徐光启生前的俸禄约10元万银元、朱大昏君逢年过节、重大庆礼给他的赏赐约180万(其实朱大昏君没事就找借口赏赐徐光启)、其家族产业注入了50万银元,另外朱大昏君也自掏腰包100万银元…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启奖
南京紫禁城文华殿
朱大昏君端坐在龙椅上,努力露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因为今天是“光启奖”开奖的第一次,殿内不仅站满了宗室贵族、文武百官、而且还有许多他们家族的天才级的子弟(没有继承权的),就连殿外的广场也站满了两京十三省的读书人代表、帝国大学的学生代表、十九大商市的奸商代表、全国各大书院、及新式学校的代表。
还有各外藩藩属国的使臣以及他们本国的大儒们……
根据司礼监的统计,今天参与此盛会的共有4000多人,所以从文华殿的房顶上看去,那真是一个人挤人……
哦,还有《帝国日报》、《东林时报》、《京师商报》等一大批记者也在其中,他们有专门区域专门负责记录今天的所见所闻。
原来朱大昏君向全国报徐光启丧事的同时,还顺便下召颁发光启奖的事宜,也就是在洪武大道上送走徐光启的第八日——崇祯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开始颁奖。
不过这次的颁奖典礼有点政治意味,因为朱大昏君只是想要将徐光启的预热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不想在“人走茶凉”的时候,再办这事。
到了人走茶凉的时候,再办这事,也许大明的读书人就没有那么热情了,也容易淡忘……
总之,就是趁热打铁!
但同时因为匆忙,本次授奖的十名“光启奖得主”,近一半是水分很大的,这就是黑幕了……
“诸卿!”朱大昏君看着差不多了,冲着百官道“随朕去殿外吧!”
“是,陛下!”众人在温体仁、张维贤和68岁的宗室院副总理大臣楚王朱华奎(这位曾在万历三十一年被楚宗辅国中尉朱华趆构陷卷入鼎鼎有名的“楚宗案”,历史上还被张献忠装在竹笼扔进了长江,这个时空一直和朱硕熿掌管宗室院,不过朱硕熿死后,总理大臣的位子传给了朱聿键)的带头下,百官高声应喏!
朱大昏君带着百官道了殿外,早就在那里候着的数千人立马山呼万岁了起来(毕竟是重大朝会性的,平时大明百官百姓不怎么跪拜皇帝),他大手一挥道
“平身!”然后就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了殿外的龙椅上。
一旁的老王看到皇爷冲自己微微点头,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提了提他那嗓子,用老鸭子般的声音尖叫道
“宣光启奖得主者!”
他的声音刚落,就被大汉将军们一一传到了早就在奉天门外候着的十名身着只有朝廷大员或宗室贵族才能穿的蟒袍的光启奖得主。
当然这蟒袍只能穿这么一次,以后就只能供在他们家的高堂以供他们子孙瞻仰了,属于是荣誉性质的赏赐。
不多时,十名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场面的“乡巴佬”战战兢兢地走到了文华殿的御阶之下,他们先是朝着朱大昏君深深一恭行礼(事先被小安子调教过宫廷礼仪!)。
“草民等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都免礼吧!”朱大昏君看着十名其貌不扬,却身着华贵蟒袍的“大才子”,笑道
“今天是你们在文华殿外唱名的时候,要不了多久,天下读书人都要以你们为榜样……
就跟几百年前前宋读书人在东华门外唱名的那样,成为前宋读书人的榜样……更是成为数百年读书人的榜样,延续至我皇明……
所以啊,你们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如春秋之孔孟、汉之董仲舒…
今后,将属于你们及你们的后继者——一个新的时代……”
百官默然……
读书人敢怒不敢言……
“十大才子”大喜……
新式学子们欣然……
“草民等谢过陛下器重,必不负陛下重托……”
十人自然知道传统读书人、传统科举出身的文官必然不喜他们,但是现在有了天子的支持,他们也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毕竟上有所好下有所学嘛!
这就是人性,不是那些蒙起自己眼睛和所有人眼睛人人成圣的伪君子能理解的。
那些伪君子以为蒙起自己的眼睛和所有人的眼睛,就可以做到“人人无欲,天下盛世了……”
而朱大昏君却反其道行之,他就是知道人性这个东西,所以才会“主动”去释放他们,先做到“自私”才会不“废公”不是吗
这十位大才子分别是应天府秀才出身的贾文成、皇家财团控制纺织厂高级工程师阮大城、北直隶李二狗、上海商市的杨小帆等人。
几乎是涉及到了如今大明各个行业的“翘楚”,尤其是应天府的贾文成,和北直隶的李二狗两人。
贾文成因为科举改革的原因,不甘心从小吏做起,而且新的科举要打靶,他练了两年都没有中过五环以上的记录,于是就失去了去做“枪大夫”的决心。
而且即便是考中了,也要从最底层的九品芝麻官做起(大明在崇祯四年开始,正式官吏不分家,即便是科举出身的进士,也要从最底层的九品开始)。
另外,他跟大明绝大部分读书人一样,并不是那样“卫道士”一样的顽固派,而是由于;理学心学的对撞,让他们产生了“盲区”,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知识。
而且很多读书人,只要家中有条件的,都偷偷地玩西方传来的“奇技淫巧”,比起后世几百年后都“开放”多了。
至少他们不会动不动拿祖先过去的那点“辉煌”说事,也不会动不动说什么大明天下第一的“自卑话”,更加不会因为往来于大明的白番传教士、奸商一句“大明如何如何”而暴走……
总之他们是自信无比的,也是虚心学习的!
在他们看来,我不如你,那我就好好放下身段学习,或是“闷声发大财”……
所以这也是朱大昏君当初以“福王谋逆”抄家时没有将他们全部砍头的原因之一,也是朱大昏君穿越到大明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而这个贾文成家族之前一直仰仗这秀才功名和勋臣之后,在应天府内庇护奸商和寄进田产所得的丰厚家资,在其老子去世后,也正好是科举改革的崇祯二年,他就意识到自己中举无望,一边请了精通枪法的同窗好友训练枪法,一边网罗南京的能工巧匠。
也是运气好,不知道怎么就攀上了来南京的德意志传教士,一个汉名叫石瑞恩的家伙,是个钟表大师,手下还培养了几个信奉了天主的汉人弟子。
他们都是擅长“发条式”钟的能手,根据贾文成的了解,他们此前一直为这个名叫石瑞恩的家伙造了很多钟,专门卖给喜好这玩意的中国权贵。
一方面是筹集传教的资金,一方面是结交大明有身份的大人物。
这下可把贾文成给高兴坏了,便约了石瑞恩和他的弟子们在金陵最繁华的酒楼吃喝,顺便通过威逼利诱(他家有个指挥使的堂哥,虽然后来在崇祯二年的军事改革中被撸了,但是却结交了不少南京的伯侯,甚至还能在魏国公徐弘基面前说上话……南北两京的勋臣各自本来就是一家亲的,各自联姻、利益之类的。)
所以这石瑞恩也只好以500银元的价格“卖了”三个手艺最好的徒弟给贾文成,毕竟他虽然结交了不少应天府的权贵,可是跟这位地头蛇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个小虾米。
于是本来喜好搬弄钟表的贾文成,在接受过《格物论》洗礼后,便开始和这三个能工巧匠开始琢磨钟表工艺。
另外,他还用同样的手法,弄来了佛山、葡萄牙、荷兰等处来的冶金高手,于是乎,半年之后,他便在南京郊外的自家一处废弃的大宅子里办了一个钟表工厂。
宅子不大,加上花园、环绕的良田,也仅仅只有500亩。
他先是一边培养技术工人,一边生产,以一个月10台钟表的速度慢慢推进,虽然也赚钱,但总体上是亏本的,不过亏本一年后。
他和那些他召来的工程师们在无意间“试错出”了一款巴掌大的“手表”,等于是将钟表小型化了。
这下更加让贾文成兴奋了,因为商业敏感的他,立马就意识到了其在军事上和海船上的用途。
于是这位说干就干的家伙,又不知道怎么走了什么门道,攀上了一位驻防南京的近卫军军需官,并说服了对方购买自己的“手表”。
后来这位军需官直接将此事报于曹文诏……
曹文诏仔细思量之后,便上书给朱大昏君,还附上了“手表”样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