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辽东之役的胜利和蒙古诸部的归顺,眼下的大明已经不缺战马了,唔,起码不缺骑马代步的马儿了,大昏君的10万近卫军已经是人人以马代步,而且由波斯马、b马、弗里斯马、纯血马、安达卢西亚马、汉诺威马、蒙古马、河顿马、龙种马等诸多品种培育出来新的优质战马已经达到了近1000匹,都是通过骑士、府兵庄园培育的
“癞蛤蟆,你胯下的战马不错啊,哈哈”
一个匆匆赶上来的骑士老爷大笑道被称为癞蛤蟆的则是一个府兵老爷,是个体型粗狂的中年汉子,原本只是一个流落到京师的山西流民他寻着声音侧过身子,看到来人是自己的老上级,便恭敬地在马背上敬了一个抬手礼:
“高上尉”
原来这位骑士老爷姓高,名飞,九边出身,军阶是个上尉,长得有点文秀之气,不过作战却是异常勇敢,且有头脑,是以在辽东之役后便从府兵提拔到了骑士,军阶也从原来的准尉提拔到了中尉,由于在善后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又被破格提拔为上尉,军职是作战参谋。
高飞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侍从骑士,又转身对着癞蛤蟆道:
“你现在好歹也是堂堂大明帝国的军官老爷了,又是府兵,能不能把军容整理好了,真是有损我大明近卫军的体面啊,哈哈哈”
这癞蛤蟆大概是过过苦日子,又做过流民,所以即便是现在阔绰起来了,依旧是那么勤俭,铠甲外面套了一件破旧的粗棉衣,而且这厮这副德行,还对某个骑士老爷家的妹妹动了凡心,也因此被人戏称为癞蛤蟆
癞蛤蟆只是苦苦一笑,便催促着胯下的战马跟上了高飞,又冲着自己的侍从挥手示意了一下,后者放慢了步伐,这才对着高飞道:
“不是在下不想啊,实在是家中还有两个兄弟没有成家,老母又体弱多病,哎,要不是两个兄弟年轻气壮帮着俺打理庄园,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啊”
高飞噗地一笑,扬起马鞭佯装要抽癞蛤蟆:
“你呀,你呀,装什么蒜,谁不知道你小子的德行至于你的两个兄弟,本官是见过的,都是年轻力壮的,何不让他们从军报效陛下,将来一人一个庄园还不是稀松平常?”
癞蛤蟆脖子一拧,苦笑道:
“可是家中还有老母要照料,而且我是家中的长子,怎么能弟弟们吃苦呢,有我顶着就行了,至于他们,还是帮我照料下庄园,过段时间给他们找个媳妇”
倒是个好哥哥,不过高飞却大笑道:
“陛下早就有令了,庄园不得分裂,就算是你将来的儿子们,也只能由长子继承,而且还要承担府兵义务,否则是要被收回的,你小子可别犯糊涂”
“那如何是好,在下大字不识几个,要不是砍了几个建奴猪头,陛下才给了一个准尉的军阶,否则连军官都不是啊,俺那两个兄弟都跟在下一样的情况啊”
高飞一脸恨铁不成钢道:
“那就去学,你小子要是还这么混,准尉就是你这辈子的终点了不过我看你三弟脑子挺活路的,最近不是有个殖民公司在找人手嘛,你可以让他去,至于你二弟,除了从军,是没有办法了,将来混的好,还能混个军士长,而陛下对军士长的待遇也非常好”
他说的殖民公司,便是几家国公爷的殖民公司了,眼下他们还在全大明招收各种恶棍、杀人犯、流匪、破产小商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
癞蛤蟆一听,也只得默默点头,拱手道:
“谢上尉指点,小弟感激不尽!”
高飞则是笑着摆了摆手,道:
“区区小事,何必见外,大家都是军中同袍”
就在一队一队的骑士赶来的时候,大昏君在副参谋长陈大婚等人的陪同下,站在军中大楼顶层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大虎,蕃上服役的骑士府兵还有多少时间到齐?”
“启禀陛下,今天傍晚应该就差不多了!”
大昏君又冲着新婚20多天的牛冠和曹变蛟笑道:
“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出发蒙古?”
牛冠将目光收回,略加思索道:
“陛下,臣和变蛟的兵马已经在山海关集结待命了,准备的也差不多了,我们的意见是,尽快出发,这样就能在明年开春,大概3月底对西边和北边部分不服王化的蒙古鞑子发动一次突袭,以此减缓工兵的压力”
大昏君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这次两人各带一个旅的大军,每个旅下辖两个团,又一个炮兵连、辎重营等若干,差不多一个旅就是5000人左右的样子,都是以马代步,加上后勤的挽马,一个旅差不多动用了13000匹。
“唔,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牛冠只是摇摇头,不再说话了,曹变蛟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
“陛下,以后征服的蒙古部落还要不要他们归顺了,还是”
他的意思不要顾顺,那就是s殆尽了,只是大昏君却更加阴险,杀人什么的,只有像通古斯野猪皮这样没什么利用价值的货色,他才会默许坑了,但蒙古鞑子却还有用处,一是卖给已经归顺大明的23个勋贵做牧奴,为他们继续饲养牛羊马之类的牲畜,然后贩卖到大明内地,提高汉人的饮食结构。
这二嘛,自然就是跟毛子、中亚、乃至西亚的各种蛮子较量,就少不得这种廉价的炮灰了
“唔,归顺大明也不是行,但是要看他们的利用价值,这个朕就不说了,你们在前线,知道该怎么做,到时候报于朕就可以了,你们只要记住一句话,物以稀为贵!”
“是,陛下,臣明白了,那臣等明日就出发了!”
大昏君笑道:“那朕就祝你们旗开得胜了,哈哈哈”
第二百七十九章 送君北上
“效冠,变蛟,你我君臣这一别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朕也没什么好送的了,这几车美酒就当是为你们践行了,切记一路保重,遇到蒙古鞑子,也不要像过去一样身先士卒朕等你们平安凯旋”
离京数十里的通州某地,大雪纷飞大昏君握着两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曹变蛟已经被感动的不行了,眼睛红红的,只是重重的一点头:
“臣不在陛下身边,望陛下保重!”
牛冠依旧一副冷酷的表情,又显得极为傲气,看着大昏君道:
“陛下保重,臣这就去为陛下开疆扩土,不杀尽胡虏誓不罢休”
还是老样子!
大昏君心下叹息一声,放开了两人的手臂,同时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突地轻笑道:
“去吧,为朕、为大明、为汉人而战吧,朕等你们凯旋”
两人齐齐向大昏君敬了一个抬手礼,然后走到了身后侍从牵着的战马一侧,翻身便上了战马,坐定后,两人又齐齐看了一眼也已经翻身上马的大昏君,然后冲着身后的数百骑士做了个手势,数百庄严威立于高大战马上的骑士同时向着大昏君敬礼道:
“天佑吾皇!天佑大明!”
大昏君亦是回礼道:
“天佑大明!”
然后他放下手,又拿起了马背上的马鞭,轻轻一挥,向着众牛冠和曹变蛟他们大声道:
“去吧!”
两人也不矫情,只是微微一颔首,便策动马头,向着东北方向而去,不多时,便超过了身后的骑士,500多骑士也调转马头,跟上了牛冠他们,马蹄践踏得雪中乱舞,扬起了一阵雪尘
只是这样的情景,却让大昏君身后的吴三桂羡慕得不行,双眸中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可惜大雪笼罩了这位的表情
大昏君看到牛冠和曹变蛟他们已经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他的眼前时,他才久久回过头来,情绪显得不怎么高涨,只是淡淡地对吴三桂道:
“回京吧!”
吴三桂自然连忙点头应是,然后冲着身后的骑士、侍卫挥了挥手,这个时候,大昏君低着头,胯下的战马似乎也感觉到了主人的不快,也是蒙头蒙气地向着京师的方向无精打采地走去
又是一个离别
大昏君心里感慨啊,本来只想好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昏庸无道、吃喝玩乐最多就是欺凌下东林君子的大昏君,可谁想,自己早已经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他为了保命,先是建立了只属于自己的羽林卫、明汉军,后由统一把他们改编成了近卫军,又是亲征辽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一手打造了一个好战的、新的军功贵族,他们以府兵和骑士为基础,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王霸之气并没有那么厉害,否则一旦自己不为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着想,那灾难将可以说是东亚大陆的浩劫了,不是区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能阻挡得了的。
当然他这个大明帝国的皇帝也不能幸免。
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种下的苦果,从现在起,他就时刻都的记住这一点,那便是给他们寻找出路,也为自己寻找出路。
好在,他这个穿越客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在他一手创建这个鬼物的时候,早就准备了这一切的应对之法
内阁首辅官邸
一帮奸佞小人聚集在一起,不同于以往的氛围,今日的气氛就跟外面纷飞大雪天一样寒冷,不是因为天子已经不信任他们了,也不是黄立极要寿终正寝了,恰恰相反,天子依旧对他们给予很高的信任和希望。
这不,天子又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那便是n大夫这个烫手的山芋,早前一次,也就是六天前的廷议就由奸佞小人党的小卒户部主事魏之心奏请天子改制科举。
也不是说不考股取士了,而是加了一条打靶取士的内容,这下可把朝堂内除了奸佞小人党的文武给惊呆了,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天子一开始并没有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而是由重臣廷议。
而这样的安排,自然是大昏君和黄立极合谋出来的啦,之所以没有冒然改编科举股取士的内容,那是因为大昏君知道不能太急了,只能循序渐进,先加个打靶取士,等将来了,再改股取士为考经世致用之学。
同时,进士为官的原则,他也暂时不打算动,不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动,而是他现在有更加重要的事情,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个泥潭里。
这个更加重要的事,便是他的钱袋子,十大商市的和买,直到筹建,等这十个商市一旦建成,那么他就可以彻底改制科举了,再也没有羁绊他的阻力了。
就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文官想要从中作梗,那也是枉然了。
只是这个目的,今日在场的奸佞小人没有一个是知道的,身为大昏君最信任的内阁首辅黄立极,同样也不知道天子的盘算,这会儿他只是叹息一声,换了个微笑的面孔,像是给手下小弟们打气般道:
“诸君,既然已经昭告天下打靶取士了,那就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执行的问题上,不能在这里光发愁,都说说吧,天下人怎么个看法,呵呵”
他话音刚落,温体仁第一个便开口道:
“大人,据下官所知,整个顺天府的人都是群情激奋,更有太学生私下串联要露布上奏至于其余各地的人,暂时并没有消息传来,想来跟顺天府的人差不多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
黄立极微微一颔首,他知道这件事目前才发生了短短六天,不可能那么快把消息传来,大明实在太大了,两京十三省呢,估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连打靶取士的圣旨都不知道吧?
“唔,长卿,这段时期,你就负责这方面的消息,一有事,就报于老夫,知道了嘛?”
黄立极现在是大权独揽,对于内阁其他大学士,根本就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在,当然对于孙承宗他却显得极为尊重也仅仅是尊重。
“是,大人!”
第二百八十章 朕是带着大军南幸的
“诸卿,朕是带着大军南幸的”
乾清宫东暖阁内,大昏君正一脸微笑的看着几位内阁大学士,只是那微笑有点人畜无害的样子,还透着一点阴森森的寒意。
而他们讨论的议题,自然是关于之前颁布的“新政”,几位帝国重臣今天便是进宫禀明天子新政遇到的阻力。
而听到天子这么说的内阁首辅黄立极却在心里如释重负,瞥了一眼同党的张君林和温体仁,后者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只有德高望重的孙帝师和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东阁大学士成基命皱着眉头,但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这位天子实在是太能闹腾了,好在居然能在胡闹中中兴大明,这可把大明历代那些勤政爱民的皇帝放在哪里了?比如宣宗皇帝、弘治皇帝都是积劳过甚
大昏君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只是微微一笑,他本来的计划是在十一月份南幸的,可是因为亲征辽东胜利的果实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必须要慢慢布置消化掉,否则时间一长容易拖延,乃至有可能被文官再次将大好局面给坏掉了。
不过却歪打正着,因为他这些日子所颁布的昏招实在是太叛经离道了,比如什么秀才为官、胥吏为官、爵位代降以及刚刚天前昭告天下的科举n大夫,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可谓是快要将天给捅破了
可是这些事情总要有个时间去让人酝酿的,而这个时间以大明消息传递的速度来说,实在是快不了,同时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生,想要私下串联也得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他就将南幸的时间一拖再拖,如今已经到了崇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了,再过几天就是大明的元旦了,他也索性先在京师过完元旦再走。
到时候天下人、老勋贵们都酝酿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再来个大军武装游行,如果还有人敢跳,那就统统抓起来抄没家产然后全家流放琼州这效果才能发挥最大啊!
大昏君一想到自己居然这么狡诈阴险,脸上的得意之色居然更加耀眼了,笑吟吟道:
“至于之前廷议的改制方案你们内阁加紧督促各地尽快执行,不过百姓自由迁徙的事情不可急了,只能慢慢来,其他的事情诸卿就不要管了,朕替你们解决便是了!”
真是一位好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