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第二百八十五章 孙传庭
    


    就在想着跑步锻炼能长命百岁的大昏君刚刚晨练结束,打算用早膳的时候,老王却带着刚刚从西安回京述职的孙传庭抵达了皇家庄园。

    这位历史的大明末期的能臣贤臣,字伯雅,出身于山西振武卫百户,万历四十七年中的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后又在天启初年回京做了吏部验封主事,不久又升至稽勋郎中最后因为不满魏忠贤而辞官回家,直到大昏君穿越登基,便被一纸诏书直接越级提拔到了陕西巡抚兼陕西兵备道。

    而出身于军户,又是堂堂科举进士老爷,这位一上任,便倚仗着天子信任,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当地军务,不过不同历史上他在榆林屯兵的举措,这个时空他是在西安左近实行的屯兵屯田,收回了当地军户职田,将这些土地暂时收为陕西巡抚管辖,收拢了大量的流民轻壮,一边屯田一边练兵,如今已经练就了50000精锐秦兵。

    大概是同样出身于军户的原因吧,这位对于陕西所有卫所的百户、千户等一切“地主”如何侵占普通军户职田,如何将他们变成佃户的原因了如指掌,所以他在实行屯田练兵的时候,速度非常之迅速。

    而且还镇压了数股流匪叛乱,同时加上洪承畴督师三边的时候,强制在山地种植土豆,他在接管三边总督后,也有样学样如今的西北,不说是人人温饱,但起码已经不再饿肚子了。

    今天是君臣两人第一次奏对,相见的那一瞬间,仅仅三十六岁的孙传庭,都忘记了行大礼而大昏君也站了起来,认真打量着这位能臣,只见他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鹰勾鼻子,下巴留着许寸长髯

    但却像早已熟知对方一般!

    “哈哈哈,孙卿来啦,快,来人呐,给孙卿看座!”

    大昏君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冲着孙传庭招了招手,一旁候着的小安子连忙将饭桌下的椅子拉了出来,对着孙传庭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孙传庭这才从各种思绪中走了出来,管军多年的他,也不矫情,便直径坐了上去,只是屁股只坐了椅子的三分之一。

    “臣谢过陛下!”

    大昏君却笑着摆了摆手,又对着一个负责御膳的女官道:

    “去,给孙卿添一副碗筷来!”

    后者连忙应是,匆匆朝着后面走去而孙传庭则是不卑不亢,他在进来的时候,已经被这座天子行宫的豪奢所震惊了,都说当今天子昏庸无道、极奢穷欲看来是没有错了。

    只是这样一位帝王,怎么就莫名其妙地中兴大明了呢?

    他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抬起头,趁着天子不注意,环视了这间宽大豪奢的“进膳房”,眼中闪过一丝光泽,只是大昏君却没有发现,还笑呵呵道:

    “孙卿刚刚进城,应该还没有用餐,不如就跟朕一起吧,也好谈谈西北之事!”

    作为传统士大夫的孙传庭虽然对于这样极尽奢侈的环境不满,但是他也知道,他如今的权势都是谁给的,也知道如今这位天子可是自太祖成祖以来,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存在,于是只得温言道:

    “谢陛下,臣正好也有很多要务奏于陛下”

    不多时,女官便拿着一副碗筷,放在了孙传庭的面前,大昏君笑吟吟道:

    “孙卿,不要拘泥,想吃什么就吃吧”

    孙传庭看到饭桌上清淡的早膳,倒也宽心了不少,这位天子也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啊,还算清淡,于是他冲着大昏君微微一颔首,接过了女官给他盛的一碗小米粥,拿起筷子先夹了一点咸菜放进嘴里,咀嚼了一下,便噗噗地喝了一口小米粥味道还不错

    其实,大昏君对于饮食还是非常的控制,尤其是早膳,每天基本就是一碗小米粥、或者玉米糊、两个鸡蛋、一杯牛奶、两个小馒头、一个水果拼盘、一碟咸菜而这些加起来才不过20个铜板,他可不是猪尾巴朝那个吃个鸡蛋也要一百多两银子、衣服打个补丁也要千两银子的伪酋道光!

    可见这狗昏君是多么的惜命!

    此刻他正看着吃相儒雅的孙传庭,便笑着一边吃早膳一边问起了三边的军政:

    “孙卿,三边还安稳否,各地赈济灾民、流民的事宜,展开的怎么样了?还有军务上各地守备如何?”

    一连好几个问题,把刚刚吃进一个馒头的孙传庭给惊呆了,只见他连忙咀嚼了几下,轱辘咽下之后,端起小米粥喝了一口后,才缓缓道:

    “陛下,且容臣一一道来如今三边还算安泰,只是甘肃、宁夏不时会有小股马匪作乱,但不成大器,若是给臣时日,便可一举荡平了另外这两年陕西也有数股流匪,不过都是些刚刚扔下锄头的农夫,顷刻间便被臣剿灭了”

    好嘛,到底是封建官僚,说起镇压堂堂农民起义的时候,居然还一脸轻蔑的样子,不过还能等大昏君心里嘀咕完,孙传庭的声音再次响起了:

    “至于军务,臣之前在奏本上已经多次递交了,臣已将西安各地的军田收归巡抚衙门了,用来屯田屯兵,效果显著,只是只是如今的军气不能让跟太祖朝比了,但,自古秦兵耐战,倒也堪用臣下辖各卫所、关隘、守备等处共有秦兵50000余人!”

    大昏君一边点头,一边自顾自地咬了一口鸡蛋,慢慢咀嚼之后,喝了一口小米粥便咽了下去,这才缓缓抬起头,一旁的女官拿着手帕轻轻擦拭了下大昏君的嘴角。

    “唔,那朕便放心了!”

    他说完这句,便示意除了老王以外所有人退了出来,一群女官退出之后,轻轻掩上了房门,他这才顿了顿道:

    “爱卿,朕问你,有没有打算转武资?”

    孙传庭一愣,这种事情,不应该是臣子主动提及的嘛?而且咱大明向来都是文贵武贱,自己堂堂进士老爷,凭什么转武资?

    而且大明的武官可不像前宋,前宋虽然也是重文轻武,文贵武贱,但前宋官家该给那些武夫的银子可是一两都没有少,而且同一个品级的文武官员,武官的奉禄显然要高于文官一倍多14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需要爱卿转武资
    


    大昏君看着孙传庭眉头紧锁,就知道这事不好办了,文转武这事吧,如果臣子不乐意,做皇帝的还真不好来强硬的,但如果是武转文,那是所有武官上赶着来。

    “唔,朕需要爱卿转武资,因为在朕看来,我大明以文御武的体统,早已经不能为朝廷获得更多的疆土,而且还掣肘许多,爱卿为一方父母官,自是知道其中的道理,又经略了几年军务,更加知道要打一场胜仗的难度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瞄着孙传庭,当他讲到后面时,这位一方大员终于舒展了眉头,微微颔首,似乎是认同了自己的说法,这在传统士大夫中可是非常难得的,至少在科举时代已经进行了500多年的大明,这样开明的文官是不多见了。

    “嗯,朕记得不错的话,爱卿出身军户,虽然在神宗朝中了进士,但朕看重的是爱卿的军事才能而朕打算在适当的时机,发起西征,这样的话,爱卿再以文官督师,那就很不方便了”

    什么?又要西征?

    孙传庭内心惊诧异常,三边的事务还没有整顿完毕,天子居然又发起什么西征,这不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嘛?

    “陛下,西北之事,当徐徐图之,若是轻易挑起战端,万一万一失利,恐又流匪四起啊,望陛下三思!”

    大昏君却是摇了摇头,这孙传庭虽是军户出身的士大夫,但观念依旧还是老旧了点,这一点他是有所准备的,因为即便是后世几百年后,守着这种老观念的人那是大把大把的,当下耐心解释了起来:

    “孙卿,朕知道你担虑的是什么,不过且先听朕细细讲来!”

    他说到里便笑呵呵起来了,孙传庭也是暗自大松了口气,他就怕这位天子年轻气盛,又得了亲征辽东大胜,得意忘形了,西北毕竟不是辽东,那是极为苦寒之地,又多是山地,可直接耕种的平原寥寥无几,而且还都在当地士绅、官属、卫所军官手中。

    当然了,这位天子一上台,便收回了宗室藩王的封地,倒也算是一大善政,可是却远远不行的。

    “陛下恕罪,是臣孟浪了!”

    大昏君笑着摆了摆手,看了一眼正在眉头紧锁盯着孙传庭的王承恩,眼中满是敌意,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孙传庭,笑道:

    “朕打算一改我华夏中原朝廷的做派,采取中原流官统治,而在西域等将来开拓的新土采取分封贵族统治”

    孙传庭眼珠子快要瞪出来了,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天子的意图,可是这位也忒心胸宽广了吧?同时对于熟知史书的他而言,如何不知道这是类似于西周的制度,西周那套制度,彻底奠定了华夏本土的势力范围。

    说起来,华夏能有如今的局面,不是秦的大统一,而是宗周的裂土封爵,采用的便是夏君夷民的层层封建制度。

    可是这套制度在华夏大地上消失了1000多年了,自己虽说熟知历史,但那毕竟是白纸黑字,真要做,那可是非常艰难的!

    更加关键的是,他毕竟是科举士大夫,与这种制度那是天然的敌对啊!

    “陛下,万不可啊,此乃天下大乱之法,若是贸然行之,恐遭天下人彀笃”

    大昏君心下就是一叹啊,观念这种东西,说实在的,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看来这事还真是不好办啊,只是他却不等孙传庭把话讲完,却挥手打断了:

    “孙卿,先听朕讲完!”

    他说着面孔立马变得冷酷了起来,放下手中精致的象牙筷子,目光炯炯道:

    “天下人如何看,朕是不在意的,因为朕有10万把刀不过朕欲行此法,却是无奈之举,西北之地苦寒,朕的子民衣不果腹,作为他们的君父,总要给他们安排出路的,可是发动朕的近卫军去攻打,又是一项入不敷出的浩大工程,光是军费就要千万之巨当然朕相信朕的近卫军,打是能轻而易举打下来的,但是如何治理?到时候朕还得派流官,那不又回到了汉唐的老路上了嘛?”

    “即便是我大明,各种都指挥使司最后都怎么样了?朝廷还要往里面扔银子,远的不说,就说越南,我大明在那里统治了多少年?又为朝廷贡献了多少银子税收?再说说辽东”

    好像是有些道理啊!

    孙传庭眉头紧锁,只是却既不认同也不反对大昏君依旧在自顾自地讲着叛经离道的疯话:

    “好在,辽东镇在朕御驾亲征下,彻底又回到了我大明的统治之下,而且朕也彻底解决了辽东,将之大部分的土地赏赐给了有功将士,同时特许他们某些特权,比如府兵议政和骑士咨政之权,使得他们参与到辽东的统治中来,降低朝廷的财政压力”

    实际上,这个举措,便是吸取了大明军户职度失败的经验教训,太祖他老人家智者千虑,却万万没想到,人心本私,一个普通的军户,怎么能守住自家的军田?

    所以,大昏君便在授封完辽东所有庄园后,通过参谋部制定了大明钦定贵族法、骑士、府兵议政法案等一系列只在近卫军或者新勋贵中实行的法案,其中便规定了骑士和府兵的权力和义务。

    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直属于大昏君的骑士府兵议政院,议员便是由骑士府兵推举而来,任期三年,如果他们不能保护骑士府兵老爷的利益,那么下次

    不过这套制度,目前只能在骑士户和府兵户中实行,尤其是在辽东,同时北直隶、洛阳等地寥寥无几的骑士府兵户也拥有此项特权,他们都不受地方文官的管理!

    “而朕打算在西域诸地实行的便是西周彻底的层层封建,否则那片汉唐故土,就是你我君臣打下来,将来也守不住所以啊,朕才需要爱卿这样能文能武的总兵官朕也已经和东江镇的毛总兵官讲好了,他也有一份,另外还有原辽东镇诸将,都可以参与进来,不过后者朕还没有打招呼,这就需要你们私下去商量了”

    孙传庭听到最后内心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位天子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样,也不像个年轻的君王啊,倒像个老谋深算的狐狸精,这一下子便把那些老不中用的藩镇给推到了大明以外,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额,不对,是多少雕他老孙也算不清了,这样组成多路出击,还可以相互监督

    而且最重要的是,今后大家可是给自家打天下了,自然是干劲十足否则稍有不慎,身死他乡啊!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宗教殖民
    


    当大昏君婆口婆心地说服孙传庭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只是后者并没有完全信服,当然了这种近乎是“背叛阶级”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全改变过来的,总是需要个过程。

    这会儿大昏君正拉着他的手,站在了顶楼的阳台上,两人将庄园内的一切收入眼底,后者依旧眉头紧锁。

    “孙卿啊,朕记得你的长子孙世瑞已经十岁了吧?”

    孙传庭一愣,天子居然还知道自家情况?不是说好的无道昏君嘛?昏君哪里会关心臣子的家世?

    不对啊,这是要送入京师以为人质?

    是了,毕竟自己已经答应做武臣了,又是手握5五万大军的强藩啊,看这位天子也不是迂腐之辈,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真的相信自己完全听从他的安排西征,万一于是他只好道:

    “是的,陛下,犬子今年十岁了。”

    大昏君将眺望的目光收回,笑呵呵地看着后者,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道:

    “孙卿,世瑞便交给朕培养吧,京师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军官教育体系,而西域又是多兵之地,他将来能否继承孙卿的衣钵,可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要完备的军官教育世瑞不是质子,这点请孙卿放心,朕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呵呵,如果有必要,朕的十万近卫军可以在整个大明本土、蒙古横着走了”

    什么?吹牛吧?

    就算是踏灭建奴了,也不至于10万大军就如此犀利吧?

    不过这话他是不能说的,而他又是大明忠臣,n是不可能n的,因为孙家乃是世受皇恩260载的卫所百户。

    “陛下,犬子交给您,臣也放心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这么做,那么就要为将来考虑,臣在一天,那么臣的军团就不会对大明有什么企图,但,臣终究有一天要走是以,世瑞留在陛下身边,也好叫他明白君臣之礼!”

    大大滴忠良啊

    大昏君都有点自惭形秽了,原来自己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以为这世上没有忠良了呢,没想到眼前这位便是了

    “孙卿,朕是要将世瑞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军事统帅的,西域可不是中原,各种藩镇军阀林立,要没有一点军事手段,如何能镇住场子,所以在朕这里不存质子不质子的事情,朕既然已经许诺孙卿将来可以在西域得到封国,那就不能小气了”
1...7980818283...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