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是的,登莱二州,也是在大昏君开商市的范围之内的,其中就有登州水城,莱州靠近渤海的一个千户所。

    不过大昏君听鲁仲讲完了山东的情况,终于露出了不解道

    “山东怎么出了这么多流民?”

    听到天子这话,几人都是心脏剧烈跳动,最后还是鲁仲颤颤巍巍道

    “陛下,可知上次您带兵灭了一把刀等贼匪嘛?而且还没收了曲阜孔家的田土然后分给了您的20个骑士户和1000个府兵户,又陆陆续续几千个府兵户而骑士户和府兵户按照陛下制定的《庄园法》、《田草轮种》等一系列律法,是用不着那么多佃户的,所以”

    大昏君顿时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惹出的祸事——大明版圈地运动,不过他却不后悔,想要工业化,那么就要把多余的人口从农业上释放出来。

    后世被所谓的先进国家诟骂的大英帝国的圈地运动,其实是有其相关的社会背景的,一是英国发生了农业科技革命,二是为了英国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

    。






第三百零三章 工业化就是要羊吃人
    


    鲁仲等人看到天子并没有龙颜大怒的样子,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半,不过还是低着头一幅随时要聆听圣喻的样子。

    大昏君看了一眼他们,心下就是一笑,这些人啊,自打自己亲征辽东凯旋而来,各个都变得谨小慎微了,生怕惹得自己龙颜大怒。

    何必呢?

    自己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不过他细想一下山东及曲阜孔家的情况,倒是鲁仲没有说错,曲阜孔家在去年的“剿匪中”被死伤惨重,北宗近枝几乎被乱匪杀得绝种了。

    而大昏君以“孔门近枝蒙难”为借口,一直拖延天下士子的进言选取孔氏远支授封为衍圣公,他要的就是先将孔氏的土地人口释放出来,一为自己的近卫军,二为即将开市的商市提供充足的人口。

    而在曲阜孔家“惨遭灭门”之前,衍圣公一门在山东乃至整个大明都拥有高不可攀的地位,他们的财富更是远远超过了大明任何一个藩王和勋贵,光是孔庙的祭田就多大数十万亩。

    而且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曲阜孔门家族还利用自家的特权,通过侵吞和诡寄等手段,吞并或庇护了数以百万亩的土地,孔氏田庄遍及山东各州府卫所。

    俨然成了山东乃至大明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而拥有了封地、子民、城池、田庄(财富)和至高不可侵犯的威严的曲阜孔氏,便在大昏君登基以为,就成了他眼中第三大钉子。

    第一是盘踞在辽东的通古斯野猪皮了,不过他们现在都已经下了地狱

    第二个当然是他那个死肥宅的亲皇叔福王了!

    三大钉子,在自己登基不久便都一一收拾了,他想到这里,眼眸中便闪现出某种神色,弄得鲁仲等人又一次提起了放下的小心肝。

    “唔,朕好像记起来了不过不打紧,朕要在今年设置十大商市,其中山东暂时也有两座,等将来了,还要在在山东的威海卫等处适合建港的地方设置商市,所以流民的事情,你们不必担忧等将来了,朕还要为沿海各处的商市缺少人口而担忧呢”

    如果现在有文官或是读书人在场听到这大昏君的言论,早就在心里大骂昏君误国了当然只敢在心里骂了,明面上他们是不敢了。

    因为大昏君的刀把子太锋利了!

    不过在场的不管是吴三桂这种新贵族还是鲁仲林皓这样的骑士老爷,还是锦衣亲军都是大昏君“昏庸”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不会反对这位圣君明主了。

    就在大昏君得意洋洋还想说点什么的时候,鲁仲身后的另一个名叫易虎的骑士又开口了

    “陛下,这恐怕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原本孔氏控制的大量的人口,其中九成以上是隐户,原本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口,可是慢慢地在给骑士府兵分庄园的时候,才发现光是孔氏控制的人口就有近200万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

    “而且因为孔家之事事涉山东军户卫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军户卫所的指挥、同知、千户、百户都有抵抗近卫军的,不过都被近卫军一一铲除了,也收归了他们的军田,尤其是登莱二州就有七个卫所又涉及了数十万底层军户和百姓”

    大昏君不住的点着头,同时在心里又开始盘算着什么诡计,最后轻笑道

    “唔,看来朕没有考虑周全,那么等朕南下的时候,再给山东多开两个商市好了,朕记得不错的,山东沿海还是有几个适合建港的地方的”

    山东当然有好几个适合开商市的地方了,后世著名的青岛、日照等地,此时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尤其是青岛,此时不仅是大明在山东的海防重镇,而且还有一条开自鞑元时期的海运河——胶莱运河,流过青岛内湖。

    如果山东再增设两座商市,那么就是四座商市了,那么就可以解决因为流失土地的军户底层和佃户了。

    众人这才缓缓吐了口气,不再言语什么了,只要能让山东平稳,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在乎什么手段的。

    大昏君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跟自己一起吃“烧烤”,等几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警戒的锦衣亲军来报说是后队450骑已经赶到了

    而且另外的2500骑也不远了,还有一个时辰也要赶到了

    归德府,侯府

    正堂上正端坐着一位40许岁的中年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贼侯方域之父、东林党魁首之一的侯恂。

    他是在天启二年,被魏忠贤给撸了的,一直归隐在归德府,终于可怕老魏给熬死了,本来以为自己的大好风光就要来临了,可是好景不长,却传来天子昏君无道、重用阉党、武夫的消息,他就知道自己的前途又坎坷了。

    这可把堂堂侯大君子给气疯了,他也没有闲着,四下走动,联络朝野东林后继,今次终于要发挥一下作用了。

    只要这件事一成,自己还怕做不得内阁阁老?甚至内阁首辅也是可以让自己这个东林大君子做一做的

    而堂下分并两座都坐着今天来访的东林后继们,其中一人长的鼠目寸光,一点都没有正人君子的样子,不过此人颇受侯恂器重。

    果然侯恂看着那人开口道

    “德刚,你先来讲讲吧,准备得怎么样了?”

    被换作德刚的、长得有点鼠目寸光的中年人,闻言便是正义一笑,起身朝着侯恂便是拱手一礼

    “先生,德刚以您的名义联络了在京、山东、河南、南直隶等地的东林俊才,现在大家都已经看清了那狗昏君的真实面目,终于纷纷支持咱们的大计了,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甚至还有出丁的”

    他抬头看了眼正在点头的侯恂,又看看周围端坐的几人,准备放出一个更大的消息

    “另外山东的临淄山、灵山、成山,大名山,淮河等地的贼匪也接受了咱们的条件”

    什么?堂内众人都是一脸懵逼加惊恐的样子,他们这些人虽然要跟着侯恂反对那狗昏君,但大家都是读书人啊,怎么能跟贼匪苟合?

    额,不对啊,那狗昏君不是要南幸嘛?

    难道是要

    。





第三百零四章 侯恂的心思
    


    侯恂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品着上好的龙井,一边用余角偷偷打量了一番众人的神色,将他们的表情收入眼底。

    堂内的气氛一下子安静的可怕,众人也不好轻易表态,这种事怎么能轻易表态呢万一失败了

    那可是诛九族的滔天大罪啊!

    也不知道恐怖的安静过了多久,那个被侯大君子唤做德刚的中年胖子,看到恩主偷偷打来的眼色,便立马心领神会,重重咳了一声

    “咳咳诸位,且听在下一言,诸位难道不知道那狗昏君,上次南幸之时,就喜欢微服私访嘛,这就是咱们的机会啊,而且京师的房大人给侯先生来了信,说是那狗昏君已经于元月七日出了京师,据他对那狗昏君的了解,只要出了顺天府便会甩开天子仪仗和大军只带数百锦衣亲军南下微服。”

    他说到这里那贼眉鼠眼的面目狰狞了一下,咬牙道

    “而这次学生已经联络了20万各地义匪,还怕对付不了区区几百号昏君的狗腿子嘛?”

    众人终于稍微舒展了下眉头,其中还有几人微微点头,算是认同了这厮的说法,依旧端坐在上位的侯恂当然看到了,心下大喜。

    “德刚,说说吧,这次咱们花费了多少代价!”

    侯大君子说这话,当然是有目的的,他这次为了“招揽义匪”,可是忍痛割爱花了1000两银子呢,约占他家现银二十分之一呢

    现在看到有人松动了,自然要把话说明了,一是为了筹措“粮饷”,二是将这些东林后继彻底绑在自己的贼船上,哦,不对,是为国为民除害的“义船”上。

    “学生遵命,”他深深向着侯大君子一礼,便转身对着众人道

    “这次学生为了拉拢那些义匪,总共答应了他们10万石粮食,1万匹绢(给淮河上的水匪的,他们兼职做生意),20万两银子,另外还答应几个头目事成之后,要保他们做咱大明的官”

    “额,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大官,就是低贱的武官,什么指挥啊,守备之类,我等东林后继只要这次成功了,自然是手到擒来!”

    这时一个靠近侯恂的归德府大儒,微微皱眉道

    “官什么的,到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这么多钱粮,咱们上哪里去弄啊,老夫家中也没有多少余粮啊!”

    侯恂当然也认得此人是谁了,此人乃是归德大儒苏文清,不过却仅仅有个秀才功名,在科场上摸爬滚打了30多载,依旧没有什么进展了。

    而他也知道苏大儒对于大明朝廷没有重用他这样的大儒,是耿耿于怀的,现在又出了一个自华夏以来最为昏庸无道的昏君,自然是对大明朝彻底失望了。

    只是怎么一说要出钱出粮的时候,却喊着自家没有余粮了呢?

    俺老侯记得不错的话,你苏家可是有良田200多亩呢,还承包了归德周遭一半的私盐生意呢,家资没有个七八万万两银子,说出来谁信?

    只是侯大君子却不知道的是,他眼中这个抠门的大儒在历史上跟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侯方域投靠了通古斯野猪皮,不知道做出了多少祸害汉人的苟且之事。

    而且家产都被八旗圈占的情况下,还主动给野人卖命的那种

    由此可知,明末这群人的脑回路多么神奇

    侯恂环视左右,目光炯炯道

    “诸君,这次咱们东林后继可是没有退路了,再这样下去,我大明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啊,身为饱读圣贤之书、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读书人,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昏君胡作非为嘛?不,咱们东林后继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亿兆黎民也不接受而咱们现在只是出点银粮,只要事情成了,还怕赚不回来嘛?”

    是呀,还怕赚不回来嘛?

    只要那狗昏君完蛋了,还怕赚不回来?

    众人心道你这该死的伪君子,前面那么多废话,只有最后一句才是至理名言啊,才说到咱们这些东林后继心坎里去了啊!

    果然没多久,苏文清第一个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随即又换上了一副肉疼的样子咬牙道

    “既然如此,那我苏家就出500两银子,500石小麦,再多了就没有了啊!”

    侯恂微微在心里摇头,怎么比自己还抠门呢

    就在侯大君子还想劝劝苏文清多出点的时候,众人生怕侯恂狮子大张嘴,都七嘴八舌道

    “我常家出300两银子,300石麦子”

    “我秦家出300两银子,300石麦子”

    “我高家出200两银子,200石麦子”

    忒抠门了!

    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了!

    侯大君子看着众人的样子,在心里大呼抠门,同时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这样的话,再加上江南东林的捐赠,扣除给义匪的银粮,自家还能在这次赚到小1000多两银子,2000多石上好的江南大米,700多匹绢

    唔,侯家倒也不亏了!

    看,俺老侯的生意经都快赶上那狗昏君了额,自家堂堂东林后继,大君子怎么和那狗昏君做对比呢?

    良久后,侯大君子亲自笑吟吟地将众人送出了自家大门外,看到众人离开的背影,眼中透过一丝说不清的神色,随即对着身边心腹管家道

    “去把朝宗给老夫唤来!”

    “是,老爷!”老管家连忙领命而去。

    侯恂说的朝宗不是别人,真是他的嫡子侯方域

    侯恂当然不是没事找儿子了,因为他知道这次的事情,多半成不了气候,他得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安排出路。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但却心存侥幸;而他也知道自己这样的书生不是汉末门阀世家,根本抵抗不了手握十万大军的天子。

    而他也知道,自己口口声声说什么东林后继为国为民,大明基石,那不过是屁股问题,真要大明历代天子都跟当今昏君这样,他们这些书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就在侯恂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天才、宝贝儿子已经笑呵呵地走进了正堂大门。

    “父亲大人,唤孩儿前来何事?”

    “朝宗,赶紧收拾细软,入夜三更后去上海,一可也不要耽误,记得不许告诉别人!”

    什么?自家老爷子不会大白天得了什么魔怔吧。

    年仅十二岁的侯方域愣了愣,但还是张口问道
1...8687888990...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