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石舜华无语:“三天两头不搭理皇上。他老人家真是越活越回去。吩咐下去,多留意慈宁宫的事,一旦太上皇打算出去,立即抽些人手帮着拾。务必让太上皇看到皇上和本宫的孝心。”
“奴才遵命。”孙河说着话就出去吩咐。
第218章抵达南海
下午未时两刻,午休的石舜华刚从床上爬起来,孙嘉淦的夫人,也就是石家三姑娘就到了。
石舜华听着守门的太监禀报,疑惑涌上眉头。不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82
过,也没晾着她,吩咐宫人带她进来。
孙夫人眉宇间的喜色不加掩饰,担心好久的阿钟放心下来:“是好事,主子。”
“本宫看到了。”石舜华笑笑,待她进门就问,“今儿怎么突然想来看看我?”
石舜华出嫁时,石三姑娘才一周岁,那时候还不记事。而石舜华住在宫里,不能常回娘家,以致于石家三姑娘参选前见石舜华的次数屈指可数。不过,她对石舜华的事非常了解,皆是听家里人说的。
石三姑娘是个庶女,能嫁到亲王府盖因她姐姐是皇后,对石舜华除了崇拜也多一层感激。不过,裕亲王府里的事太糟心,偶尔觉得生活没盼头,不如死了算了,也曾后悔过她是皇后的妹妹。
当石舜华建议她和离时,石三姑娘心里想着,上一次没能自己做主,这一次有机会自己做主,无论将来的日子是好是坏都得咬牙过下去。
嫁给孙嘉淦前一天,庆德的夫人只跟三姑娘说一件事,嫁到孙家以后看到什么不顺心的都别管,先怀个孩子当紧。
石三姑娘知道嫂子是为她好,瞧着孙家家徒四壁,也没命随她嫁过去的两个丫鬟和婆子置办东西。每日就想着怎么吃,怎么调养身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
孙夫人听到石舜华问她,未语先笑。
石舜华很好奇,不过没听她的心里话,而是直接问:“什么好事?”
“臣妇可能有了。”孙夫人话音一落,阿钟不禁惊呼。
石舜华很是意外:“几个月了?”
“不知道。”
“不知道?”石舜华惊讶,“你怎么会不知道?”
孙夫人:“那个迟了六七天,谢嬷嬷建议臣妇进宫请太医给臣妇号脉。”
“快宣太医。”石家三姑娘嫁到裕亲王府一年,肚子没一点动静,嫁给孙嘉淦三个月就传出喜讯,石舜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百姓会怎么调侃保泰。
片刻,乾清宫当值的太医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人。
石舜华下意识起来:“您怎么来了?”
“朕看到他请太医。”指着景仁宫跑腿太监,胤道,“生病了?”
石舜华笑道:“不是妾身,是三丫头。太医,给她看看。”
胤这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人:“她怎么了?”
“等一会儿才知道。”石舜华话音落下,就看到太医放在孙夫人皓腕移开,不禁问,“这么快是没有吗?”
太医拱手道:“禀报娘娘,孙夫人的脉象很明显,有两个月身孕。”
“两个月?”石舜华问,“没号错?”
胤不明白:“不对?”
“三丫头说她那个迟了六七天,怎么可能是两个月。”石舜华皱眉,“顶多一个半月。”
太医笑道:“主子娘娘有所不知,有些妇人有孕二十来天,您指的那个也会来。孙夫人的身体恐怕就是这样。”
“那她的身体没事吧?”石舜华问。
太医:“孙夫人的身子骨很好。不过,该注意的还得注意。”
“谢嬷嬷还在你府上?”石舜华问。
孙夫人嗯一声:“嬷嬷年龄大了,臣妇不放心她出去住,就叫她住在府上,以后不能动了,再找个丫鬟侍候她。”
“很好。”石舜华道,“谢嬷嬷看着弘晏兄妹几个长大,很有经验,回去多听她的话。”
孙夫人:“臣妇知道。”看了胤一眼,“臣妇告退?”
“路上慢一点。”石舜华道,“过两个月再把你有孕的消息放出来。”
胤等太医和石三姑娘都走了,才问:“为何要过两个月?”
“头三个月胎不稳。”石舜华道,“像她这个时候,稍稍不注意孩子就掉了,怎么掉的,什么时候掉的都不见得知道。”
胤第一次听说,不禁庆幸:“幸亏你那时候什么事都没有。”
“那当然,妾身得上天眷顾。”石舜华很是得意。
胤噎了一下,掉头回乾清宫。
五月底,孙嘉淦的夫人的有孕的消息传遍京师,裕亲王保泰三天没出府。
若不是他有一堆嫡子和庶子,调侃他果真不喜欢福晋,难怪石三姑娘要和离的话,就会变成他不行。然而,正因为石三姑娘有孕,百姓都调侃保泰,说起三姑娘从以前的“不守妇道”,也变成幸亏和离了。
城中原本想和离又不敢和离的女子听到流言变了,就向夫家提出和离。因没有孩子,夫家长辈想阻拦,她们推出皇后的妹妹,顿时没人敢再阻拦。
石舜华知道这些事的时候,三个儿子都跟着康熙去了南边。
弘暖和弘晗如今已十五岁,过两年就可以挑额驸,而她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有时候忙起来就忘记去景仁宫。没有弘一天跑过去三四次,石舜华无聊又寂寞,弘暖便使人去找大福晋。
弘晋的福晋很乐意陪石舜华唠嗑,可她怕再遇到胤。天家夫妇打机锋,冷不丁拉她一个小辈入局,猝不及防,很难保证不会说错话。
两个小姑子托她带着孩子去景仁宫,大福晋又不能拒绝,于是每次都待到巳时四刻起身告退。
有次胤不忙,出了乾清宫正好看到大儿媳的背影也没在意。后来又出现几次,胤心中纳闷就问石舜华:“你怎么都不留她在宫里用饭?”
“她不敢吃景仁宫的饭。”石舜华笑着解释,“怕再给你作证。”
胤好一会儿才想起半年前的事,好生无语:“过去那么久,她还记得呢。弘晋的福晋可别跟老大先头的那个福晋一个德行。”
“不一样。”石舜华道,“那个大嫂怕事是她心思太重,总觉得有人想害她。弘晋的福晋就是胆子小。说起来,弘皙的福晋也快生了。”
阿钟提醒道:“太医说月中,也是最热的时候。”
胤掐指一算:“也没几天了。”
“还有六七天吧。”石舜华道,“阿钟,下午去弘皙府上看看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妥当没有。”
胤问:“贤妃没安排?”
“大福晋生小格格的时候,接生嬷嬷是娘娘安排的人。”阿钟道,“二福晋刚一怀上就请娘娘帮她挑几个人。”
胤好奇:“她就不怕你主子从中使坏?”
“主子娘娘是那样的人么?”阿钟反问。
胤噎住。
石舜华好笑:“您说说您是何必呢。”
“朕乐意!”胤瞪了她一眼,就吩咐宫人摆饭。
弘晏站在甲板上,指着不远处的黑影:“皇玛法,那里就是琼州。”
“你怎么知道?”康熙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眯着眼,的确能看到一片青黑。
弘晏:“汗阿玛命人改了地图,不但把南海诸岛全加上去,还把原本属于朝鲜的奎尔帕特岛加上去了。这次出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83
海用的地图就是最新的图。”
“晌午能到?”康熙问。
弘晏:“看着挺近,可是离午时还有一刻,估计到不了。弘怎么没出来?”
“朕昨儿给他布置的功课,他一点也没做。”康熙道,“朕今天跟他说,船靠岸还没写完,他就呆在船上写,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下船。”
弘晏幸灾乐祸:“看来他没法跟咱们一起下船了。”
下午申时左右,弘晏用了迟来的午饭,睡一觉醒来到海边上,才看到他小弟从床上下来:“做完了?”
“孤要饿死了。”小太子有气无力地说完就往弘晏身上一扑。
小太子如今已十二岁,快长成大小伙子了。弘晏没法再抱他,又见他真虚,便问:“我背着你?”
“谢谢三哥。”小太子神大振。
弘晏瞬间后悔:“自己走。”
“不要。”小太子说着话跳到弘晏背上。
弘晏下意识拖着他的屁股:“别乱动,你再晃悠我就往后倒。”
小太子顿时不敢动弹,迎着海风,闻着夹杂着海鲜味的空气,又忍不住说:“这里真好,想吃什么直接去海边捡就行了。”
“那我使人去海里捞一点,直接用水煮?”弘晏开玩笑道。
小太子想也没想:“这个可以有。”
弘晏脚步一顿:“不开玩笑。”
“没开玩笑。”小太子道,“孤要吃大虾、大螃蟹,大鱼和海菜。”
弘晏:“咱们住的地方都有。给我擦擦汗,这里唯一不好的就是太热。”
“等等,等等,三哥,那个是传说中的椰子树吗?”小太子连忙拍拍弘晏的肩膀。
弘晏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对的。咱们住的地方还有香蕉和芒果树。”
“放我下来。”小太子一着急连自称都忘了,从弘晏身上滑下来就拉着他往住地跑。、
弘晏料到弘做完功课会很饿,再等厨房做好,他估计会饿晕。于是弘晏就吩咐厨房,鸡肉包子和海鲜粥放在锅里,椰子放在冰块里,易煮的海鲜先别做都放在厨房里备着。
弘到了厨房,看到案板上摆好多东西,眼睛都直了:“三哥,三哥,咱们在这里住一个月再走。”捏起一块冰镇菠萝边吃边说。
弘晏笑道:“我在这里住一年都没事,但是你只能在这边住半个月,入冬前赶回去。”
“为啥?”弘很不高兴。
弘晏:“因为你是太子。”
弘噎了一下,眼珠一转:“那你就留在这边,等孤在京城呆两个月就跟汗阿玛说孤想你了,然后来看看你,可好?”
第219章婆媳打架
弘晏很不客气:“不好!”
“孤没听见。”小太子瞥他一眼,“孤回去就跟汗阿玛说。”
弘曜站在门边:“说什么?老远就听见你叽叽喳喳,又要找汗阿玛告状啊。”
“我才不告状,孤又不是告状。”小太子连吃两块菠萝,心情舒畅,“终于活过来了。把椰子、粥和包子拿去正堂,赶紧给孤做海鲜。”
厨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别人喜欢他做的饭菜,小太子一边吩咐一边啃鸡肉包子,厨子见状干劲十足,四口锅齐开火,还未到一炷香,各色海鲜就端上桌了。
鱼虾蟹螺分盘上桌,四方桌摆满了虾兵蟹将,小太子看得吸溜嘴:“好多!我,我先吃哪个?”
“一样吃一个。”弘晏说着话夹一块虾肉放在他面前的碟子里,就给他剥麻虾,“好吃吗?”
小太子眯上眼,叹气道:“太好吃了。比天津卫送去京城的海鲜好吃多了。”
“天津卫是近海,渔民又经常去捕鱼,即便有好的海产也早被抓完了。”弘曜道,“这里的大海一眼望不到头,要是哪天南海诸岛颗粒无,也无需朝廷赈灾,海上的鱼虾和海菜足矣养活整个琼州府的百姓。”
小太子拿起勺子挖一块鱼肉,塞到嘴里不禁睁大眼:“这个鱼肉有点甜。”
“禀报太子,奴才管此鱼称之为红鱼。”候在一旁的厨子道。
小太子挑眉:“弘昱?”
“别胡说八道。”弘晏听出来,“此鱼活的时候通身泛红,所以才叫红鱼。渔民说这种鱼并不常见,琼州知府知道咱们这几日就到,亲自去渔场挑海产,看到这种鱼就一直养在海边。皇玛法都没舍得吃,特意留给你的。”
小太子惊讶:“那多不好意思啊。”
“没发现你不好意思。”弘晏瞥了他一眼,就转身吩咐侍从,“去给我拿副碗筷。”
小太子皱眉:“这些不是给孤准备的么?”
“你吃的完?”弘曜也要一副碗筷,“鱼肉不顶饿,我和哥早饿了。”说着话指着一个碟子里的绿色,“弘,尝尝那个海草。”
弘怕他哥逗他,只夹一点:“咦,挺好吃的。”
“只放了麻油、蒜、酱油、盐和葱花。”厨子答道,“夏天吃这个海草十分清爽。太子若是喜欢,奴才晚上还给您做。”
弘很小的时候石舜华就曾教过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时候小太子不懂,后来胤领他去街上指着街角卖子火烧的铺子跟弘说,那家子火烧以前的生意挺好,也不会出现经常排队的情况。如今排成长龙,正是因为京城百姓都以为匾额上面的“子火烧”三个字是康熙写的。
小太子当时还是不太懂,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于是,弘就说:“孤啥都喜欢。”
“你若是挑食,也不会吃的跟小胖猪似的。”弘晏调侃道。
小太子很不高兴:“孤现在已经不胖了,不准再叫孤小胖猪。否则,否则孤就治你个以下犯上。”
“是是是,我错了。”弘晏拱手道,“蛏子吃不吃,不吃我和弘曜吃。”
小太子微微起身才看到:“这个桌子太不方便了。这里也有那东西啊。”
“渔民养的。”厨子道,“这东西好吃,也好养。太子爷既然吃过,那吃别的。”
小太子吃个包子喝碗粥,吃几块虾肉和鱼肉,对了,还有菠萝和椰汁,看起来真不少,可他才吃个半饱。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小太子正是半大小子。而弘晏知道他的饭量,怕明儿传出太子是个饭桶的流言,便命当地的厨子和奴仆全退下,只留他们自己的侍从在屋里侍候。
从天津卫出发,一路行来,除了补给的时候和路过台湾省时在台湾省歇几天,康熙一众都在船上。天天吃海产,可他们从京城带来的御厨不如当地厨子会拾海产,做的也不如当地厨子好吃,饿了大半天的小太子吃的打嗝才停下来。
二十几碟子海产,三兄弟近乎光盘。侍候三人多年的太监惊呆了,其中一人就忍不住问:“有这么好吃?”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84
“厨房里还有,跟厨子说几句好听的,叫他们做给你们吃。”弘晏道。
众人连连摇头:“那些是底下人孝敬主子的。”
“海鲜吃个海,孤待会儿亲自去抓海鲜。”小太子小手一挥,“你们吃吧。”
石舜华知道有康熙跟着,几个儿子不会出任何意外,可她依然忍不住担心。
胤瞧着石舜华瘦了一圈,便搬去畅春园去住。
畅春园离石舜华早年置办的一处庄子挺近,胤去处理政务时,就命两个闺女陪石舜华出去逛逛。大概是逛累了,每天晚上不但胃口好了,石舜华也睡得香了。
胤放心下来,处理政务时也没有再分心。
朝野内外皆知雍亲王胤办事谨慎心细,胆大手段也狠。他刚一调到宗人府,大部分宗室子弟就开始夹紧尾巴。
胤也没查宗人府经手的案子,他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挨个查在册的宗室子弟,一发现有拿着朝廷的俸禄混日子的,就把其扔去关外,不拘嫡子还是庶子。
宗室老郡王们倒是想上奏皇帝,雍亲王不能这么干,不然以后京城就变成汉人的天下。然而,没等他们润色好奏章,内务府开始忙着给皇上的十七弟和皇上的两个嫡子拾府邸。
内城的老郡王每没走一里必能碰见几个皇子或者皇孙,即便没碰到,也能碰到太上皇的侄子侄孙。老郡王们猛然意识到,内城是没多少皇家远支,可全特娘的是皇室近亲。
发现这种情况,打算上奏皇帝停止查宗室子弟的宗亲们顿时蔫了。太上皇有二十四个儿子,除去不幸夭折的,宫里还有六个。皇帝的儿子是都安排妥了,两个固伦公主的府邸还没选。说不定皇帝就是想把他们赶回东北老家,好给他的侄子和弟弟们腾地方。
宗亲们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管真假,都不敢再偷奸耍滑。以致于胤在宗人府一年半,成效甚大。
雍亲王胤是胤极为看中的弟弟,他瞧着宗人府理的差不多了,命胤总理户部。而命十王爷胤峨总理宗人府。
户部的账目被如今在兵部的胤梳理过一遍,这两年也没出过什么披露,有贪官也是小贪。九月初,一到户部胤就去问胤:“皇兄,您是不是另有安排?”
“是的,但不是现在。去年了准噶尔、西藏,整顿了四川和贵州,不宜大动干戈。”胤道,“明年年底,弘晏和弘曜成亲以后再说。”
胤道:“那弟弟现如今做什么?户部有户部尚书。”
“先看看各地盐税。”胤道,“看到乱七八糟的账目也别着急上火。你看不惯的事,朕或早或晚都会处理。”
胤的性子急躁,康熙不止数落他一次。可雍亲王觉得以后的皇帝是他二哥,不会一直是他爹,他二哥没嫌弃他,雍亲王便我行我素。
按照以往雍亲王不会理胤,瞧着他另有安排,胤怕乱了他皇帝二哥的计划,怕他皇后二嫂以后找机会拾他,后来发现去年的盐税比前年少很多,也装作没看见。
这么一说就扯远了。
胤正在教弟弟的时候,看到晋江伸头缩颈,一副有急事要禀报的样子,便说:“进来。什么事?”
“宫外的事。”胤在跟前,晋江说的含含糊糊。
胤好奇:“男人的事还是女人的事?”
“皇兄怎么这么问?”胤下意识问。
晋江苦笑:“皇上圣明,是女人的事。”
“去找皇后,朕正忙着呢。”胤摆摆手。
胤搬着绣墩坐到胤对面,勾着头问:“皇兄知道什么事?”
“你怎么跟个八婆似的。”胤见他一脸好奇,很是无语,“能传到敬事房的多半是女人的事。不然,今儿当值的官吏就该直接向朕禀报。”
胤撇撇嘴,明显不信:“那您干么还问男人女人?”
“如果是男人,不是朕的弟弟就是侄子闹事,女人呢,也有可能是宗室,你们的福晋或皇后娘家的人。”胤道,“还有可能是赫舍里氏和佟氏。”
胤服了:“那您觉得会是哪家出事?”
“朕是皇帝不是神仙。”胤道。
胤往御案上看一眼,见只剩下两本奏章:“咱们去景仁宫看看呗。”不等胤拒绝,又说:“您忙大半天了,也该起来动动了。”
胤看一眼自鸣钟,酉时一刻。外面大亮,不过是因为日头长。于是站起来,活动一番筋骨,看到胤欲言又止,胤才领他去景仁宫。
宫门大开却不见晋江,胤也忍不住好奇:“晋江呢?”
“出去了。”石舜华一边命宫人奉茶一边问,“找他有事?”
胤:“朕叫他来找你,没说什么事就出去了?”
“一句话的事。”石舜华不拿胤当外人,便直接说:“弘昱的福晋和大哥的继福晋打起来了。”
“噗!”胤嘴里的茶全喷到胤蟒袍上,“弘昱上个月才成亲!”
第220章得不偿失
石舜华递给胤一个手绢,示意他擦擦唇边的茶水:“您没记错,八月十八成亲,到现在还没一个月。”
“弘昱的这个福晋够厉害。”胤也没管身上的水点,惊叹道,“不会又是一个八弟妹吧。”
胤指着石舜华:“人是你嫂子挑的,她最清楚。”
“跟八弟妹不一样,这点我可以保证。”石舜华道,“大哥先头的那个福晋在时,大哥后院小猫三两只,宫里宫外都传大哥的福晋厉害,不准大哥纳妾。这位大概想把先头的那位比下去,大哥对府里的哪个丫鬟有意思,她就把人往大哥房里送,显得她贤惠又大度。
“可惜啊,有的人生来福薄。也许跟大哥一样,没把心思放正,只顾得盯着别人忽略了自己,生一个孩子夭折一个。瞧着弘昱好好的,前后往弘昱房里塞四个女人,意在把弘昱的身子也弄垮。大哥家的大丫头跟本宫说的。”
胤:“前面是您猜的?”
“是的。”石舜华道,“除了我给大哥挑的几个人,他后院还有七八个女人,弘昱是世子,福晋若是不厉害点,将来镇不住那群莺莺燕燕和不安分的婆婆。不过,规矩和管家的手段没问题,身体瞧着也挺好。”
胤撇嘴:“规矩好还能跟婆婆打起来?”
“主子娘娘,惠太妃求见。”门房跑过来禀报。
石舜华:“请太妃进来。”
惠太妃进来一见胤坐在正堂,下意识停住脚步:“皇上也在。”
“惠母妃来了。”胤招呼一句,就吩咐宫人上茶。
石舜华指着胤对面的椅子:“惠母妃请坐。”
惠太妃坐下才发现胤也在,看了看石舜华又看了看胤,试问:“我来的不是时候?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85

“您是为了弘昱的福晋和大哥的福晋来的?”石舜华解释道,“敬事房先去向皇上禀报,四弟刚好在乾清宫,皇上和四弟就把人带来命本宫处理。本宫已使人宣她们婆媳二人,惠母妃稍等片刻。”
外面人进宫找惠太妃绕不开敬事房,惠太妃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来找紫禁城的女主人:“听皇后的意思也不知道出什么事了?”
“您也不知道?”石舜华是真惊讶。
惠太妃苦笑:“不瞒皇后,弘昱的福晋使人来找我说她婆婆打她,请我出去给她做主。”
“大嫂使人递牌子,求本宫给她主持公道,余下也什么都没说。”石舜华道,“大哥随汗阿玛去了南边,弘昱又没去,额娘和媳妇儿吵起来,他怎么也不知道拦着点。”
1...119120121122123...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