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弘曜“噗”一声,空中的番薯全喷在他大伯盔甲上。
胤脸色微变,怒道:“十四你搞什么?”
“给他个下马威。”胤祯吩咐士兵的时候声音不大,弘曜等人离火炮有点远,还忙着吃番薯,便没注意到他跟士兵说什么,“大哥,你们拾一下,去会会策妄阿拉布坦。”
胤:“你是主帅,你去。大半夜了,甭跟他废话,不同意由朝廷接管,明天直接用火器轰。反正准噶尔的人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全死了倒也省事。”
策妄阿拉布坦心中一凛,本来还存着侥幸的心思,目之所及处皆是火器,双腿发虚,到胤祯跟前硬挤出一点笑,明知故问:“出什么事了?十四爷,遇到狼群了。”
“是的。”胤祯笑道,“快丑时了,台吉大人怎么还没歇息?”
策妄阿拉布坦面色一僵:“下官本来睡着了,感觉到可能有狼,突然就惊醒了。”
“台吉大人倒是警惕。”弘曜走过来,“大人考虑的如何,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可不多了。”
策妄阿拉布坦僵住,叹了一口气,不得不面对现实:“王爷可否再宽限几日?”
“容你们拾拾往西北迁徙?”胤祯问。
策妄阿拉布坦有一次僵住。
胤祯:“待朝廷派兵接管这边,我们就去西藏,最迟岁末,朝廷也会派兵将士接管藏区。台吉大人,本王不是不准你走,你要走就只能一直往西。什么时候能卷土重来,本王估计您这辈子是没机会。”
策妄阿拉布坦瞪大双眼。
胤祯:“当年太上皇征讨准噶尔,你献上噶尔丹的尸体向朝廷臣服,太上皇便许首领之位。如今这招对皇上没用,必须让本王看到你的决心。否则本王只能当刽子手,用鲜血滋养这片土地。”
策妄阿拉布坦张了张嘴,半晌没憋出一个字。
“这位是皇上的嫡子,三阿哥弘晏,这位是嫡次子弘曜,也是监军。”胤祯指着身侧两人,“皇上来之前也曾叮嘱本王,台吉大人执意要走,本王不得阻拦。”顿了顿,指着远处的漆黑,“台吉大人,请回!”
策妄阿拉布坦回到帐中,召集所有智者和勇者传达来自清廷皇令。
新皇登基一年多,三次火器演练,准噶尔部落的智者自我安慰演练的本意是威慑。而准噶尔部的智者也想过,新皇打算接管塞外,也得再过三年五载。毕竟他刚登基,权利还在交接中。
给准噶尔五年,待准噶尔兵强马壮存下银两,他们的骑兵没法跟清廷的火器抗衡,也能买得起红毛子的火器。到那时候就不会再怕朝廷。
计划很美好,变化来得快。
智者们蔫头耷脑,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走,得做好跟西方人抢夺土地的准备。不走,以后受朝廷管制,无性命之忧,却活得窝窝囊囊。
天空破晓,策妄阿拉布坦揉着酸涩的眼角,望着左边的智者,右边的勇士:“昨晚的情况你们也看到,清廷骑兵根本不跟我们交锋,几架火炮就能把咱们打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这个皇帝的行事作风跟康熙不一样。我使人打听过,整个塞外没人能猜出他下一步会做什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76
么。”顿了顿,“我听你们的,是降还是走?”
勇士虽勇,也不是刀枪不入,也不是天生地养。每个人都有妻儿老小,他们死了,部落会帮他们照看。若所有勇士都死了,准噶尔部就真走上绝路。
“昨儿晚上那个直亲王的话,我们都听到了。”其中一个人弱弱道,“我们担心他会说到做到。”
策妄阿拉布坦认识直亲王,知道他是个狠人:“那位随康熙征讨过几次噶尔丹,不喜欢咱们,他能对咱们下得去手。”
“那,那我们”
“台吉!”帐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
策妄阿拉布坦猛地起身:“出什么事了?”撩开门帘,就看到小兵神色慌张,“是不是清廷的兵马到了?”
“是,是的,就在十五里外。”小兵连忙说,“火炮正对着我们。”
策妄阿拉布坦眼前一黑,侍从连忙扶住他:“大人,您,您没事吧?”
胤大步走近慈宁宫,看到他爹居然在逗鹦鹉,摇头失笑:“汗阿玛,告诉您个好消息。”
康熙瞥了他一眼:“西北传来的?”
“什么都瞒不过您。”胤恭维道,“整日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
康熙夺过来,不禁睁大眼:“准噶尔降了?!”
“不一兵一卒。”胤道,“早知道火器这么好用,朕应该再多招些工匠,不过现在也不晚。去西洋的工匠也快回来了,希望他们学有所成。”
康熙眨了一下眼:“等等,策妄阿拉布坦同意由朝廷派兵接管准噶尔?这,这怎么可能。”
“火器在前,没什么不可能。”胤道,“如今朕愁的是命谁接管那边。”
康熙疑惑:“朝中无人可用?”
“良将不少。”胤道,“随您征讨过准噶尔的岳钟琪挺不错,对准噶尔很熟,能文能武。只是川南那边大事没有,边关小事不断,他走了,朕没想好谁来替他。”
“朕记得他只是游击?”康熙道,“找个替他的人应该挺简单。”
胤:“他虽说是从三品,能力却比许多二品武将出色。”
“你大舅子呢?”康熙问。
胤楞了一下,顿时好笑,“您说傅达理?他估计没心思入川。”
“为了石家老三的事?”康熙问。
胤:“大清入关以来第一位和离的亲王福晋,虽说没人敢在石家人面前嚼舌根,他们一家多少都会在意。”
“朕当时就提醒你,和离的女人比节妇难嫁。”康熙道,“石家一门头痛也是他们活该。”
胤瞥他爹一眼:“再难嫁也比保泰容易。”
“哼,你就嘴硬吧。”康熙道,“弘跟朕显摆他过几天随船出海,朕也要去。”
胤连连点头:“去去去,你们都去。”
“你什么态度?”康熙瞪眼。
胤:“再过几天朕的二十四弟就过百天了,您不等着他过了百天?”
“百天又不是周岁。”康熙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赶紧叫敬事房给朕拾拾。”
胤点头:“儿子这就去安排。”出了慈宁宫命人去宣胤,把他爹和他儿子扔给胤。
胤一听说此次出海带着太上皇和小太子,一个头两个大,要哭不哭地看着胤:“一个太子臣弟都搞不定,您再给臣弟一个老小孩,干脆杀掉臣弟算了!”
第214章皇帝说媒
胤佯装很无奈:“一个是朕的老子,一个是朕的儿子,老的老小的小,打不能打,骂不能骂,你要朕怎么做?”
“臣弟……汗阿玛你没法管,弘是你不想管。”胤道。
胤:“弘除了懒点贪玩点,其他方面都无需朕操心,换你舍得管?”
“舍得!”胤道,“反正不是臣弟的儿子。”
胤指着门口:“滚!”
“汗阿玛和太子”
胤:“不是朕叫他们跟你去试船,是汗阿玛要带弘去,叫弘见见汪洋大海,朕只是替汗阿玛支会你一声。”
康熙喜欢太子的几个嫡子,朝野内外人人皆知,胤不疑有他,仰天长叹:“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
“皇上,九爷没事吧?”霍林见他一步三晃,有气无力地往外走,担心他下一刻会摔倒。
胤看一眼晃悠悠的背影,嗤一声:“装呢。”顿了顿,“都是朕玩剩下的。”
霍林想到早几日他主子在景仁宫装死,抿抿嘴忍着笑:“皇上,孙大人下午过来,您还记得吧?”
“孙嘉淦?”胤不禁拍拍额头,“都怪老九,朕还真给忘了。”
霍林:“皇上,主子娘娘说孙大人如果不愿意,您不能逼着他娶三姑娘。”
“朕比你懂。”胤道,“催朕的是她,给朕提一堆不准的也是她,普天之下也就朕能受得了她。”
霍林心想,您却甘之如饴:“您和娘娘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换作旁人娘娘都懒得搭理,更别说提要求了。”
胤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溜须拍马。
霍林笑笑没说话,心说,就这样您还百听不厌呢。
下午申时,孙嘉淦来到乾清宫。
胤指着胤上午坐过的绣墩:“先等朕一会儿。”
一炷香后,胤批完奏章放下朱笔,喝口茶清清喉咙:“孙爱卿,朕给你做个媒。”
孙嘉淦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死,颇为无语:“皇上真爱做媒。”
“唉,朕只有这一点小爱好,偏偏孙爱卿次次不领情。”胤也很苦恼。
孙嘉淦下意识想起身,抬眼发现皇帝脸上没有丝毫怒气或者不耐,顿时哭笑不得,配合他说:“敢问皇上这次给微臣介绍的也是节妇吗?”
“不是。”胤道,“石家三姑娘了解吗?”
孙嘉淦张了张嘴:“她……裕亲王福晋?”
“裕亲王以前的福晋。”胤道,“不用着急回答,也不用担心裕亲王一脉,他不敢找你麻烦。”
孙嘉淦苦笑:“微臣不担心裕亲王,有您和皇后在,裕亲王不敢找微臣麻烦。微臣家里的情况您是知道的,连一间房都没有。”
胤挑了挑眉:“石三姑娘若是在乎门第就不会跟裕亲王和离。她因为什么和离,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石家三姑娘在乎什么,孙爱卿稍稍打听一下也能知道。
“石家是满人也算是汉人,三姑娘断不会因为你是汉人而瞧不上你。或者你还是觉得石家门第太高,怕百姓说你娶个和离的女子是看中对方家世?”
孙嘉淦坚信妻贤夫兴旺,而他又不想再死妻子,便想找个通情达理,身体康健的女子。身体这一条易寻,通情达理难觅。
若是一般的操持家里倒也好找,孙嘉淦自认为他不会在翰林院呆一辈子,日后他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77
高升,他妻子的责任就不只是照看一家老小,还得懂接人待物。凭这一点,对方就得是个识文断字的女子。
孙嘉淦如今一穷二白,又不想低就,才一直没成亲。
石家贵女,接人待物、规矩、管家方面无需担心,可皇后的亲妹妹,孙嘉淦做梦都不敢想。即便跟裕亲王和离,也有一群人等着求娶。
汉人注重名节,在京城生活好几年的孙嘉淦知道大部分满人和蒙人不在乎。京城满蒙勋贵也不少,于是孙嘉淦就问:“皇上怎么会想到微臣?”
“皇后给朕提两个要求,三姑娘将来的丈夫不能有嫡庶子,滕妾不能超过三位,朕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你一个。”胤道,“朕懒得使人出去打听。爱卿若是不愿意,朕再使人出去打听。关内关外那么多男人,总能找到几个。”
孙嘉淦觉得他应该拒绝,可是一想着儿子的舅舅是石家几兄弟,有个高门出身的母亲,孩子教养无需他操心,闺女也能嫁的极好,如此种种,顿时让孙嘉淦犹豫不决:“三姑娘不见得能看得上微臣。”
“三姑娘只有这两个要求,你都满足,朕觉得她会愿意。”胤道,“孙爱卿,你也是三十岁的人了,是回去想想还是不愿意,直接给朕个痛快话。别磨磨唧唧不丈夫。”
孙嘉淦苦笑:“微臣回去想想。”
“退下吧。”胤拿起右手边的奏折。
孙嘉淦躬身退出去。
霍林迫不及待地问:“孙大人居然没一口回绝?”
“孙家祖坟上冒青烟了,石家这门亲事也轮不到他。”胤往外看一眼,“孙嘉淦真聪明就不会拒绝。”
霍林试问:“是因为保媒的人是陛下您?”
“跟媒人是谁没关系。”胤道,“孙嘉淦一个从山西来的文人,有机会和京中勋贵搭上关系,甭说叫他娶石家姑娘,叫他娶皇后的干妹妹,他也愿意。”
霍林:“孙大人既然看中三姑娘的家世,那他干什么犹豫?”
“三姑娘不是节妇,保泰还好生生活着,他一旦同意这门亲事就得做好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的准备。”胤道,“还得对三姑娘极好。保泰是亲王,是宗室,有太上皇看着,朕和皇后不能拿他怎么办。惩治一个孙嘉淦,对皇后来说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霍林明了:“难怪孙大人看起来想答应,又说再考虑考虑。”
孙嘉淦回到家中分别给家中父母和兄长写一封信,托驿站快马加鞭送过去。
翰林院庶吉士官衔不高,怎奈经常为皇帝起草圣旨,算得上是天子近臣。驿站接到他的信,到他多给的银两,当天下午就派人前去送信。
翌日早朝,孙嘉淦很担心皇帝把他留下来。然而,此后半个月,胤都没再找过孙嘉淦,仿佛忘记这件事。
孙嘉淦心中忐忑,难不成皇上已有别的人选?
石舜华见着胤也在问:“孙嘉淦考虑清楚了没?”
“宫外碧水的人递消息称,孙嘉淦早些天去了一趟驿站,他们到驿站打听孙嘉淦寄出去两封信。”胤道,“算着日子还不该到回信,不着急。你大哥出发去四川了没?”
石舜华:“大嫂前天来向妾身此行,昨儿就已经走了。岳钟琪这会儿也该到准噶尔了。弘晏和弘曜什么时候能回来?”
“年前年后,具体什么时候朕也说不准。”胤道,“今年必须把西藏回来。”
石舜华:“上次八弟和十四弟入藏,没有提改土归流一事,只是在那边放半天火炮,西藏土司应该已有防备,这次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朕已经命五弟带兵和火器过去支援。朝廷只是缴他们的火器和兵器,内务由藏区的人打理,藏区的百姓会同意。”胤道,“无论哪里哪个族,大多数百姓还是希望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石舜华:“准噶尔呢?”
“蒙古大草原上逞凶斗狠的牧民几乎都在准噶尔,准噶尔部的男人们才那么不安分。”胤道,“对付那类人只能先打趴下,然后再慢慢驯服。”
石舜华很意外:“爷很有经验。”
“爷本来什么都不懂,被你骗的次数多了,爷的脑袋就开窍了。”胤道。
石舜华抬手就要掐他,身后传来一声咦,下意识回头,惊讶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儿臣回来的不是时候。”弘冲着两人扮个鬼脸,“不打扰你们,儿臣回毓庆宫。”
“站住。”胤拨开石舜华的手,“你皇额娘问你话呢。”
弘:“这次没有往南去。早上从天津卫出发,晚上到奎尔帕特岛,儿臣和皇玛法在岛上住一晚,又跟着渔民出海玩一会儿就回来了。”
“船的速度快了?”胤算着两地距离问。
弘:“听九叔说比洋人的船快一点。不过,神机营的工匠却还要再改进。回京的路上九叔跟儿臣和皇玛法坐一块,九叔建议皇玛法在国子监开工匠科,专门研制船、火器,皇玛法想也没想就拒绝。九叔当时气得哼哼的,还说早知道就不问皇玛法来问您。”
“没了?”胤问。
弘:“没有啦。到船上的时候,九叔就去忙别的事了。不对,还有一件事,皇玛法想出去玩,不是去江南,是去南边。还叫九叔给他做一艘小一点的飞剪船,九叔没理皇玛法。”
“老九长本事了。”胤有些意外。
石舜华:“九弟就没怕过汗阿玛。如今主政的人是您,九弟不理汗阿玛也正常。小五,过来我看看。”
“看什么?”弘跑过去。
石舜华摸摸他的脸:“果然糙了。我刚才就看到,没抹面脂,被海风吹的吧?”
弘不好意思,抓住石舜华的手:“别揉了,皇额娘。糙老爷们,糙老爷们,儿臣糙一点才像老爷们。”
“十一岁的老爷们。”胤脱口道。
第215章理屈词穷
弘翻个白眼,不等他爹开口,转身回毓庆宫。
胤望着他的背影咬牙切齿:“这孩子对朕越来越不敬,改天必须得拾他一顿。”
“今儿就挺合适。”石舜华道,“妾身使人去把他喊回来?”
胤下意识转向石舜华,见其似笑非笑,“不用你多管闲事。”说着话往外走。
“天快黑了,干什么去?”石舜华忙问。
胤张嘴想说慈宁宫,到嘴边拐个弯:“去后面。”
景仁宫的宫女、太监大惊,齐刷刷转向石舜华。
皇后娘娘扫众人一眼,慢悠悠坐回去:“去毓庆宫把太子找来陪本宫用饭,记得跟他说皇上不在。”随即吩咐宫人摆饭。
小太子不想过来,一听传话的小太监说他汗阿玛去后面,瞬间记起被他忽略的四人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78
。忙不迭到景仁宫,看到只有石舜华一人坐在正堂,进门就说:“皇额娘,别难过,汗阿玛不陪您,儿臣陪您。”
石舜华愣住,好一会儿才意识他什么意思:“你汗阿玛去慈宁宫了。”
“不是去后面?”站在门边的孙河惊讶道。
石舜华:“不是。不信你们去问门房。”
孙河当真跑过去问门房,皇上是往南边去还是往北去。
门房关门的时候看得清清楚楚,便跟孙河说他不清楚皇上往哪儿去,但他可以肯定皇上没有去后面。
弘好奇,盯着石舜华:“皇额娘怎么猜出来的?”
“我了解你汗阿玛。”石舜华给儿子夹点小炒肉,“估计是跟你皇玛法商量国子监招工匠的事。”
康熙虽为太上皇,胤却不能事事都最后才告诉他。节妇另嫁、火器演练、改土归流这些事其实都是出结果了,康熙才知道。胤怕经常这么干把他爹气出个好歹,便暂时敛,到慈宁宫陪康熙用饭,顺便劝他松口。
胤跟石舜华夫妻多年,早就学会劝人的时候避难就易,所以胤劝康熙的时候只说火器给朝廷带来的好处。
康熙亲征准噶尔时也用过火器,却从未想过只用火器。胤用火器在边关狂轰滥炸,把云南各地的土司吓得老实的跟鹌鹑似的,康熙听他八儿子说起这事时,第一反应是还可以这么干?
康熙没事时就忍不住去想,当年噶尔丹乱蹦的时候,他如果也这么做,甭说一个噶尔丹,就是三个五个也不够神机营轰。
胤先提出再招些人学做火器,康熙非但没意见还很支持,虽然没少在几个嫡孙面前数落胤“败家”,却不得不承认他的某些想法真不如胤。
随后,胤就问他爹人招来放在哪儿。
康熙想也没想就说神机营。
胤提醒他爹,进了神机营都有俸禄。什么都不会的人招进来就给俸禄,胤不同意。
康熙仔细一琢磨,胤说得对。于是就问胤是不是早就想好把人放在哪里。
胤没想到他爹如今反应这么快,也就没再拐弯抹角,直接说放在国子监,先由国子监的师傅教会认字和算术,然后再教如何制火器。
康熙看胤好一会儿,才说:“太子都跟你说了?”
“小五回来就告诉儿子。”胤道,“他是怕九弟气着您,提议儿子来劝劝您,别跟九弟一般见识。朕觉得九弟的主意挺好,又怕您觉得朕跟九弟一伙的,刚才就没敢直接跟您说。”
胤过来的时候,康熙刚回房换身衣裳,按照时间来算,的确是见着弘就往他这边来。无论是真是假,胤的这份心,康熙是看到了。
国子监乃太学,国学。胤要把什么都不懂的造船匠弄去国子监,康熙自然不同意。而火器乃国之重器,国之根本,和人才同意重要,胤从火器劝他,康熙说不出拒绝的话。
放下筷子,康熙长叹一口气,对胤说:“此事慢慢来,别一次把人全弄进去,否则国子监的那些大儒会罢课。”
胤笑道:“朕有的是耐性。汗阿玛,岳钟琪接管准噶尔,喀尔喀蒙古的牧民再也不用担心策妄阿拉布坦,没什么好感谢朝廷,却又很感激咱们,知道您喜欢吃那边的羊肉,就派人送来几十头羊,如今在皇庄养着,明儿晌午叫弘陪您吃羊肉锅子。”
“你又忙什么?”康熙问。
胤:“皇后晌午跟朕说,明儿弘晋的福晋带孩子进宫,虽说是个女娃,也是朕的第一个孙女,朕想过去看看。”
“你的孙女?”康熙惊了一下,“岂不是要喊朕曾祖父?”
胤点了点头:“儿子怎么感觉您很吃惊?您不早就知道弘晋的嫡福晋生的是个格格?”
康熙的确知道,正因为知道弘晋的福晋有身孕,才决定不能再让庶妃们生孩子。可是真听到他儿子当爷爷,心中依然震惊:“弘晋明儿不过来?”
“弘晋如今在理藩院学处理案件,估计不过来。”胤问,“您找他有事?”
康熙颇为失望:“朕也想看看你的那个孙女。”
“朕回头跟皇后说一声,叫嬷嬷把孩子抱过来。”胤嘴上这么说,晚上回到景仁宫就提醒石舜华别忘了。
自打郭布罗秀逸有孕,西六宫就再也没传出喜讯,石舜华便猜到康熙不准庶妃生了。念公爹终于知道停止,翌日弘晋的福晋到景仁宫,石舜华就命嬷嬷把孩子抱去慈宁宫。
弘晋的嫡福晋为姑娘时就听说过石舜华的大名,后来参加选秀发现皇后娘娘不苟言笑,望着她的时候颇有种众生皆为蝼蚁的感觉,心里面更加怕她。
嫁给弘晋之后,随弘晋来宫里请安,石舜华赏她一副翡翠头面,对她很是和气,弘晋的嫡福晋依然怕她。
每次来给石舜华请安,只要石舜华不开口,出了景仁宫就直接回去,都不敢去后面弘晋的生母李佳氏那里。
1...117118119120121...128
猜你喜欢